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1:30:03
目录
一、序
二、前言
1、早教带给孩子什么
2、说一说我儿子的情况
3、早教的意义
4、早教的原则
5、正确的早教
6、如何具备一个优秀妈妈的智慧
7、适合自己宝宝的才是最好的早教
8、用心与孩子相处
9、读懂宝宝的心
10、感受教育的乐趣
11、消除教育观念差别阻力
12、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力
13、授之以渔
14、一个月的孩子的早教
15、四个月的孩子的早教
16、逆反期教育
17、青春期教育
(1)      方法
(2)      早恋问题
(3)      吸烟问题
18、网友提问
(1)      宝宝性格的决定因素
(2)      父亲在宝宝成长中的作用
(3)      母亲性格对宝宝的影响
(4)      职业妈妈的苦恼
三、能力培养
1、科学家的品质—专注力
2、独立性
3、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
4、学习能力培养
5、学习兴趣培养
四、心灵教育
1、一个真实的故事
2、解释死亡
(1)      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
(2)      给宝宝宣泄的机会
(3)      让宝宝远离不良刺激
(4)      给宝宝体验悲伤的时间与机会
(5)      给宝宝明白事实真相的权力
五、吃饭
1、吃饭的故事
(1)      追着吃还是自己吃
(2)      拙劣而高效的推销员
(3)      嚼食恐龙
(4)      外星人的食品
(5)      烦恼的终结
2、不好好吃饭的烦恼
3、让宝宝自己吃饭
六、记忆
1、宝宝记忆力发展进程
2、决定记忆力水平的4个要素
3、宝宝的记忆特点
七、语言
1、《语言盗侠》
2、用成人的语言与孩子交流
3、语言发展与学习英语
4、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影响
八、识字
1、轻松识字
2、识字卡片
3、识字游戏
4、识字早晚的问题
九、听觉
1、听觉训练
2、宝宝听觉发展进程
3、促进听觉发展方案
(1)      营造丰富的声音环境
(2)      聆听周围世界
(3)      特别提醒
十、阅读
1、谈谈阅读的重要性
2、培养阅读兴趣
3、让宝宝爱上读书
4、选择适合宝宝的图书
十一、孩子在玩中长大
1、玩垃圾
2、制作玩具
3、冬天的游戏
(1)      变脸雪人
(2)      幻彩奇冰
(3)      神秘印记
4、网友提问
(1)      不要一次给孩子太多玩具
(2)      玩游戏
十二、艺术修养
1、涂鸦
2、音乐
3、培养音乐智能
4、认颜色
5、感官刺激
十三、习惯培养
1、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
2、培养良好习惯
3、假想的朋友
4、睡觉的问题
5、大小便问题
6、网友提问
(1)      亲子班、看电视
(2)      如何改掉打人习惯
十四、幼儿园
1、整托与日托
2、双语教育
3、入托年龄小
十五、社会交往
1、如何与小朋友相处
2、与小朋友打架时怎么办
3、如何面对霸道的孩子
4、网友提问
(1)      在幼儿园情绪不好
十六、关于早教的书
1、 慕容思雨主编
2、 杂志
后记
一、序
家里有个2岁的小宝贝,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关注的问题,总是在网上四处游荡,以解决我的困惑,找到答案,终于有一天,我看到了ilovekids,也就是林怡的帖子,我有一种怦然心动、相见恨晚的感觉,一口气看完了一个多月以来的所有贴子,感觉仅仅把她放在精华区里远远不够,应该把这些贴子进行归纳整理,以便更有利于网友们来分享。这样,再如果有网友有类似的问题,可以先在这里找一找答案,就不用我们可爱的林怡辛苦地重复回答了,也让林怡有更多的时间来发新贴子。
整理的过程中全凭自己的感觉进行的分类,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指正,也便于今后整理得更好。
至于今后陆续发的贴子,如果大家还喜欢,我还会根据情况,不定期进行整理。
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育儿经验,把我们的宝贝培养成为优秀的人才。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二、早教
1、早教带给孩子什么
ilovekids于10/4/2005 10:42:50  写到
我是一个12岁孩子的妈妈,我不想在这里吹嘘我的孩子,更不想让大家认识我是谁。我在这里发帖子,仅仅因为拗不过好朋友的纠缠,而且也希望我的帖子确实能为年轻的妈妈们提供一些帮助。我不认为我是个特别成功的母亲,但是我确信我是一个非常轻松的母亲,因为我用不着像很多妈妈那样费尽心思去辅导儿子的功课,或者算尽机关来诱惑儿子听从我的教导。从他三四岁起,我就一直采取放羊似的养育策略,但是,儿子依旧好学上进,成绩优异,并且日渐成为一个幽默风趣,富于同情心,社会交往能力、自学能力、组织能力都很强的令我非常省心的孩子。从儿子三四岁起,尤其上小学后,我基本不怎么管他,他完全处在一种自己管理自己的状态,但这并不妨碍我成为一个非常负责任的母亲,因为我所有的功夫都下在他3岁之前。正因为有了这3年的铺垫,我才有了今天的轻松与惬意。
关于早期教育,有太多的是是非非,让我们深感莫衷一是,但是,无论学术界如何争鸣,也无论父母们有着怎样的体验,我仍然坚持认为,合适的早期教育确实会对人的一生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我不赞同那些所谓养育神童的说法,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更重要的是要全方位地塑造孩子的心灵与行为模式。毕竟智力只是孩子将来成才或者说让孩子活得更好的因素之一,并不是孩子成长的全部。如果我们的教育能让孩子多一分自信,多一分自我管理的能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性格与良好的心态,而父母也因此多一分轻松,少一分烦恼,那难道不是最成功的教育吗?
每个孩子都是个独特的个体,有着他与众不同的优势与劣势。父母的责任就是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让这个独特的个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优势,并且终究有一天令为人父母者的我们为这个继承了我们优秀基因的个体深感骄傲。那么作为父母,我们究竟能带给孩子些什么呢?
●好的性格
●好的心态
●好的行为模式
●令孩子开心而有效的智力开发游戏
●良好的自理能力
●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尚的精神与充实纯净的灵魂
●艺术鉴赏力
●有品味的生活
……
我们还可以列出很多。所有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有一天可以不教,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尽可能早地达到“可以不教”的目的。这种论点听起来有些玄乎,如果与3岁前的教育挂钩就更显得玄乎,但是每位用心的妈妈确实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这个目标。即便你养育不了天才或者干才,但是,至少你可以尽早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同时也给自己一种比较轻松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我将慢慢地讲述一切。
2、说一说我儿子的情况
ilovekids于10/27/2005 8:59:30 写到
其实,我真的不太想谈儿子的情况,因为他才上初中,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另外我也确实不想给他戴上什么光环,毕竟他未来的路很长。他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孩子,所以老师既喜欢他又拿他头痛。说他不循规蹈矩,不是说他调皮捣蛋,而是他不会盲从,有自己很多的想法。从三四岁到现在,他读了很多书,文学的、艺术的、科普的,也包括一些英文版的图书,看了很多光碟,尤其是美国国家地理的DISCOVERY系列,基本都看全了,而且是英文版的那种。喜欢计算机,有一段时间狂玩电脑游戏,后来被我打压,于是开始自学编程自己编游戏,做动画,做数学作业嫌麻烦,会自己编程帮着自己计算。虽然是偷懒的做法,但是毕竟这还算是一种比较智慧的偷懒方式,所以我不说他。参加过市里的一些竞赛,像英语,计算机等等,获过几次奖,相声、小品、歌唱、主持节目等等都很感兴趣,但是不是三好生,因为小学阶段经常不交作业,后来被老师特许课间可以随便做什么,只要不影响课堂纪律就行。因为他自学能力比较强,所以小学课本基本不用老师讲,每次拿回来自己看几眼就明白,于是上课不听课,经常挨老师批。小学毕业后考上市重点中学,现在成绩名列前茅,爱好广泛,好奇心特别强,自学能力也不错。为了满足大家一点好奇心,把他前两天编的一篇短文放在这里博大家一笑。这样的短文据他说有一个系列,用来跟同学取乐,但是我只见到这篇。其他都没给我看,说放学校了。他后来说要把小日本的结局改得惨兮兮的,但是还没来得及。先把这篇贴上来博大家一乐。
小泉
古时有白痴者,名小泉。时有强国曰日本,小泉乃往,为首相。时又有一国名中国,众恨小泉入骨,意欲毙之。乃挑十余猛男往日本,欲刺小泉。日本武士强悍,到得首相府,所剩无几。其一入,持剑刺小泉,忽一武士闪出毙之。次者以弓毙其武士,持剑刺小泉。小泉惮之,恐命归天国。忽该猛男剑断,坠于地。猛男跪地拾之,曰:“曾经有一把贴有正版标志的好剑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失去才后悔莫及。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会买下它。如果非要再这份占有上加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小泉乃毙之,从此不复用盗版。
我问他为什么里面要有白话,他说有白话才好玩。我儿子就是这么个小孩。:)
3、早教的意义
ilovekids于10/5/2005 11:32:35 PM写到
我无意于夸大3岁前所谓早期教育的作用,但是我仍然认为3岁前母亲给予孩子的一切都会对他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孩子的智商还是情商,早期教育带来的影响都是非常深刻的。
有研究表明,影响人智力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人类的性格也基本在3岁之前就已经成型,所以中国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毫无疑问,遗传因素在卵子受精的瞬间就已定型,而环境则千变万化,因此我们唯一可以调控的是环境因素,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早期教育环境。在宝宝早期发展的关键期里,如果有合适的方法加以干预,那么,个体的智力和其他能力、包括性格等等各方面都会获得良好的发展。相反,如果宝宝早期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或被剥夺了学习的机会,即使宝宝有着优越的天赋,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宝宝是学习的天才,只要妈妈用心,并且采取合适的方法,就可以轻轻松松开启宝宝智慧之门,养育出真正高智商高情商的宝宝。
有很多研究成果表明,在宝宝降生的那一刻起甚至当宝宝还在妈妈腹中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接受周围环境带给他的一些信息,所以近些年才兴起了胎教和早教的热潮。不管这些研究成果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至少每个妈妈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从宝宝降生开始,他就会对妈妈的声音与动作有反应,甚至做出某些回应。宝宝的潜能远远出乎我们的意外,因此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总在带给我们惊喜。在每个父母的眼里,那个小家伙简直就是一本书,一本深奥的书,我们每天都会读懂他一点点,但是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读懂他。
记得儿子降生那天,从医生倒提着他的两条小腿到护士将他抱到我的胸前,仅仅隔了3个多小时。在我双手接过儿子的那一刹那,他居然睁开眼睛看我了。我开心地轻声地对着他说了一句话,而他居然用定定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听懂了我的每一个字。尽管随后他就入睡,但这并不妨碍我坚定地相信他听到了我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因为这个坚定的信念,在我的心目中,儿子不再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人儿,相反,我坚信他是个什么都懂的聪明的小家伙,只是他以他自己的方式在理解我回应我。因此,尽管在他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在付出很多以后看不到显著的进步,因为看不到成效,甚至可能让我们误以为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但是请不要着急,也许某一天,我们会突然看到他在某方面产生一个飞跃,他会突然明白很多的事情。只有这时候,我们才会幡然醒悟,原来我们一切的付出终究都会得到回报。
ilovekids于11/1/2005 12:34:28 AM 写到
其实当年影响我最深的是一套武汉出的叫《0岁方案》的小书,我只看了一小段,其中有句话我印象深刻,大概意思是:如果孩子出生后三天对他施行教育,那么父母的教育就晚了三天。就因为这句话,我才决定对儿子施行早教。而我的早教方法纯粹凭感觉或者本能,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同之处的话,那就是我有足够的耐心与兴趣去观察儿子,琢磨儿子,并在这个基础上,跟随他的需要给予他积极的回应。
我后来去了解一些关于儿童教育的知识,仅仅因为我辞职后从事了一份与教育有关的工作,并对这份工作充满了热情。在这之前,我没有任何理论知识作为铺垫,仅仅凭一个做妈妈的本能与直觉在决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所以,凭这一点,我就想对所有的父母说上一句,只要用心,你一样可以成为育儿专家。
4、早教的原则
从宝宝出生那天起,请记得每天跟宝宝相处时,遵循以下的原则:
●用温柔的话语和他对话,亲吻他
●对着他微笑,并轻轻地抚摸他的小身子
●给他听优美的音乐,给他读一些优美的儿歌,甚至给他讲故事……(也许他听不懂这一切,但是他一定能感觉到妈妈对他深深的爱意,并且这一切都将在他的内心深处沉淀,成为养育他的心灵沃土)。
●经常捏捏他的小手指、小脚趾
●给他翻看一些色彩鲜艳但是很雅气的图画、适合宝宝的读物、卡片
●自创一些有趣的适合自己宝宝的游戏,逗宝宝发笑
●不管宝宝能否对你的一切努力做出适当的回应,当你和宝宝相处时,记得始终要把自己当成孩子,把孩子当成智者。
●利用宝宝熟悉的儿歌编一些听起来很有趣甚至显得有些愚蠢可笑的歌词,培养宝宝的幽默感,带给宝宝快乐,让宝宝因此当你是朋友。
●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无知并不可怕,不懂的东西和宝宝一起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会摸索到正确的思维和探索事物奥秘的方式。
●即便你是个百事通,也可以适当地假装自己是个白痴,让宝宝失去依赖,逼着他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千万别当全能父母。
●找机会和宝宝一起到泥巴里草地上摸爬滚打,和宝宝一起去发现一些新奇有趣的事物。
●不管你认为宝宝的观点有多可笑,他的发现多没意思,都要满腔热诚地赞赏他,并充满激情地参与宝宝的活动。
●永远不要指望宝宝正颈危坐地读书、学习,读书、学习完全可以成为充满乐趣的游戏。
●如果宝宝犯了错误,不要苛责他,毕竟他是孩子,父母需要给他自己在错误中学习的机会,错误对孩子来说是最有说服力最有鞭策力的老师。。
●如果宝宝有问题,首先是父母的错,因为你不理解宝宝,或者你的行为无意识地对宝宝产生了不良影响。经常拿宝宝当自己的镜子,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学有效。
上面列举的仅仅是一些基本的原则,接下来我会用一些事实从各个方面印证这些原则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5、正确的早教
很多人反对早教,原因就是早教给孩子增加了太多的负担,让孩子疲累不堪,结论就是让孩子学多了不好。其实,关于早教,我们有太多的误解,不少人将早教单纯地理解为“教”,于是,“早教”就演变成了“早期的灌输”,因为孩子们无法接受父母的这种灌输方式,于是不少父母反映:“我们家孩子就是不肯学。”“我们家孩子就是笨,教他多少遍他都记不住。”另一方面,也确实有不少孩子在父母的“早教”模式影响下变得没有了想象力、创造力,成了一个纯粹承载知识的被动而没有活力的载体,或者成了一个虽然懂不少事情,但是情商低下、自理能力极差、性格怪异的小东西。父母的教育导致这样的后果惟一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教育不得法。因此,孩子的问题首先是父母的问题,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反思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最需要的东西。
既然早教成了一个叫人如此矛盾如此无所适从的东西,那么我们还要不要早教呢?当然要。狼孩的事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从一个侧面说明孩子早期养成的一些习性可能伴随他终生并且有可能无法更改。实际上,从宝宝降生那一刻起,他就一直都在利用他的各种感官接受各种信息,在环境的刺激下逐渐了解、适应他周围的一切,并学会和谐地与他周围的环境相处,学习应对各种随时都在变化的情况。父母真正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宝宝生长发育特点,跟着他的需要走,而不是想当然地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牵着宝宝的鼻子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予他最恰当的教育,让宝宝这颗娇弱的小苗,在我们给予的阳光照耀下,雨露滋润下茁壮地成长起来。
当宝宝小的时候,因为他不能及时而恰当地对父母的行为给予回应,因此,不少父母认为这个时期只要保障宝宝的温饱,让他身体健康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我不想夸大孩子的潜能,但是不管多小的孩子,只要你用心去观察,你都会发现很多令你惊诧的事实。比如新生儿,你跟他说话,他会表现出在听的样子;你轻轻地抚摸他的身体,他会表现出很愉快的表情;你给他放音乐,即便他正在哭闹,他也会立刻变得安静下来,对周围传来的美妙乐音产生兴趣……
给宝宝放些古典音乐、优美的儿歌;抱宝宝在手的时候,温柔地跟宝宝说说话;拉拉宝宝的小手,捏捏宝宝的小脚丫;适当地制造一些声音,让宝宝听;给宝宝看一些色彩鲜艳、轮廓分明的图片,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在宝宝眼前逗引他;经常给宝宝讲解他见到的一切事物,不管他懂与不懂,确信他有一天会突然明白这一切……即便宝宝只是偶尔看你一眼,但是,这些有益的刺激都会帮助他更好地发现了解周围这个有趣的世界,积攒足够的经验,并在某一天爆发似地向你展示他的本领。
宝宝生来就是什么都不懂的,如果因为他不懂,我们就不向他展示一切,讲解一切,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懂。正因为我们什么都给他讲解,他才会了解他遇到的一切事物,并在逐渐了解这些事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小脑袋,不断积累经验,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所以那些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不必给他念儿歌,讲故事,甚至不必向他解说周围环境的观念很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给予孩子的一切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因此,即便他不会说,不会走,只要我们始终当他是个懂事的孩子,给予他最美好的一切,他就会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从儿子出生那天起,我就一直当他是个小大人,在他清醒的时候陪他玩耍,给他讲解他遇到的任何事物,尽管我看不到任何成效,但我一直都在坚持,因为我确信,总有一天,他会明白一切。果然,到两三个月的时候,他开始对我的各种游戏做出回应,他会明显地期待我与他嬉戏.更出乎我意外的是,到他3个多月的时候,他居然已经能够转动小脑袋去寻找我悬挂在墙壁上的几种小动物,并且能够准确地区分那几只小动物了。那一刻,我欣喜若狂,有什么比看到那个还在母腹就与你声息相通的小东西对你的一切做出回应更令人激动的事情呢?
6、如何具备一个优秀妈妈的智慧
ilovekids 10/19/2005 8:35:10 PM写到
谢谢各位JM的鼓励,因为你们的鼓励,我才有信心在这里继续唠叨下去,也因为你们的鼓励,我才不断地想到一些新的话题,找到继续唠叨的题材。宝贝树给我出了一个难题,如果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恐怕不是一个帖子的使命,而是一本书甚至多本书的使命。不过,我不能辜负宝贝树,所以还是决定在这里就“如何具备一个优秀妈妈的智慧”唠叨几句。:)
要具备做优秀妈妈的智慧,读书、通过别的各种途径获取一些育儿经验当然必不可少,但是我觉得光读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无论你读的是一本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书,还是一本具有实战经验的书,它都可能只能部分地解决你的疑惑,甚至对处理你的问题毫无指导意义。读书获得的是他人的智慧,我们还需要将这些智慧内化成我们自己的智慧,它才会发挥作用。与读书比较而言,我觉得以下的一些特质也许对你能否成为一个智慧的优秀妈妈更重要:爱孩子,对孩子有耐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处理问题、引导孩子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做优秀妈妈的智慧就在你与孩子不断变换方式沟通的过程中产生,这种智慧始终是动态的,是随着孩子的需要与改变而改变的。需要强调的是,这仍然不是一个需要耗费多少时间的问题,而是怎样提高亲子交流质量的问题。也许你这一天只花了5分钟和孩子一起玩耍,但是这5分钟带给孩子的享受与快乐,带给孩子的影响与触动,也许是你花一整天,甚至一个礼拜,一个月,半年,一年都无法实现的。
这些话听起来有些虚,也许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我决定用实例来补充说明我的观点。很多朋友跟我交流,谈到孩子的许许多多问题,我听了以后,第一感觉就是,其实这完全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的问题。有个朋友跟我说:“我孩子不喜欢看书,就喜欢撕书。”这可能是很多妈妈都会遇到的问题。:)当宝宝突然有一天发现他会撕纸了,他会对自己的这项新技能十分惊诧,并试图不断地实践来印证自己的这种能力,通过印证这种能力获得一种自信的感觉,同时也从这个游戏中找到乐趣。一张完整的纸在那双小手的作用下变成了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以不同的方式飘飘扬扬落向地面的碎纸片,这本身是多么有趣多么富于喜剧色彩的一件事情,他为什么不想方设法从中找到乐趣呢?既然宝宝能从中找到乐趣,我们又为什么要阻止他撕纸呢?如果换了我,我会这样处理这个问题:
1.给孩子找一些废旧的刊物,让他撕个够,充满满足他想要撕书的欲望。
2.参与宝宝撕纸的游戏,并在游戏中加入自己的教育内容。
第一条就不用细说了。第二条如果展开说,或许也可以写成一本书,所以我还是在这里简单地说一说,抛一下砖,引大家的玉吧。为了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我把我要展开的内容以剧本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不过我不是学文科的,不知道剧本的正确写法,姑且按我想象的方式写吧。;)反正能说明问题就行了。天天这么板着面孔唠叨,我自己都厌烦了哈哈。
人物:ilovekids 、son
布景:两把椅子或者一块地毯
道具:一摞废旧杂志或者报纸,少量彩纸,奢侈一点的可以全部用彩纸或者更高级的材料
幕起:SON坐在地毯上坏笑坏笑地撕着刚刚到手的一本书,ILOVEKID笑眯眯地抱着一摞废旧杂志或者报纸彩纸等上场。以下简称I(ILOVEKIDS)、S(SON)。
I:宝贝乖,撕纸很好玩对不对?我们一起撕好不好?
S:(喜出望外地)YEAH!妈妈陪我一起玩。
I:我们比赛,看看谁撕的纸片小好不好?
(S欣然同意)
画外音:I和S一起撕纸,让S明白了什么是大小、同时也节约了纸张,一箭双雕哈哈。
I:现在我们比赛扔碎纸片,看看谁扔得高好不好?
(S高兴地往上蹦着跳着扔碎纸片)
画外音:S明白了什么是高矮,S在蹦蹦跳跳的过程中增强了体能。
I:现在看看我们谁能撕出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正方形……)你看,我撕了个圆形,像我们家的什么呀?
S:妈妈,我也撕出一个圆形,像饼干……
画外音:S就这样撕着纸明白了各种图形,并且通过扩展的游戏提高了想象力。
I:我现在要撕苹果,一个大苹果给奶奶吃,一个小苹果给宝宝吃,还有一个给谁吃啊?
S:给爸爸吃吧?
I:现在还有谁饿着肚子没吃苹果呀?
S:爷爷
I:谁关心爷爷就给爷爷撕个大苹果吧。
S:妈妈,我来撕
画外音:这就是培育情商:)
I:我撕了一根胡萝卜,一条鱼、一根骨头……谁喜欢吃胡萝卜(鱼、骨头……)呀?
S:小白兔……
I:我不会撕小白兔,怎么办呢?画一只吧!(我们到花园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只小白兔吧!)
画外音:I看到一摞纸都撕完了,于是狡猾地结束了撕纸的游戏,将游戏转移到画画了。S明白了小白兔喜欢吃胡萝卜,小猫喜欢吃鱼,小狗喜欢吃骨头等常识。同时对画画也有了兴趣。游戏呀,谁没兴趣呀!如果想要宝宝到户外活动活动,去找小白兔不是个顺理成章的好借口吗?游戏可以不断地这样变换着进行下去。每天有5分钟时间以这样的方式跟孩子游戏,你就已经是个充满智慧的优秀妈妈了:)
我在这里抛了这块砖,大家的玉应该已经琢成器了。
明天继续跟大家唠叨,实在是有好多活要干,抽不出大块的时间来写帖子,只好每天坚持抽点时间在这里浪费大家一些时间,希望继续支持。:)
7、适合自己宝宝的才是最好的早教
qxzhong2005发言:很佩服林怡的智慧。前几天的帖子已经收藏起来,同时发给了一个朋友。今天看到还有这么多的精彩回复,真是很高兴。在此也说说我的困惑,希望得到林怡的回复。从怀孕开始我就进行胎教,做得不多,但能坚持。孩子出生后,也很主意对他进行早期教育,如听音乐,经常和他说话,讲故事,看书。现在宝宝四个月了,特别喜欢别人和他说话,整天咿呀不停。我的困惑是:1、虽然还有四个月的假期,但要查资料写论文,又担心错过教育孩子的好时机,我该如何做才能提高亲子质量?。林怡能不能把你在此阶段(宝宝四五个月)的经验和我们分享?2、如今的早教教材让人眼花缭乱,林怡以前用过什么教材吗?现在很热门的爱和乐、经典诵读,你觉得有必要吗?
ilovekids于11/2/2005 5:55:07 PM 写到
其实说到早教并不是说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去给予孩子刺激,他也需要休息,需要有自己单独呆一会儿的时间。如果他自己开开心心咿咿呀呀说着玩耍,不妨让他自己单独呆一小会儿。如果他烦躁了,他会以哭声来表达他的不满。因此,每天给他一些时间就行,时间的长短并不影响亲子交流的质量。最关键的是,你在跟孩子玩耍的时候一定要全心全意,不仅用游戏本身,而且要用你的情绪,你的爱来感染宝宝,影响宝宝。另外,即便你没有时间,也可以通过给孩子放音乐、儿歌、DVD,让他自己玩玩具等给予他一些刺激,这些一样对他的成长会有帮助。我觉得你已经做得不错了。
至于早教的教材,我那时候能买到的早教教材其实不多,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利用现有的教材在发挥,融进一些自己的东西,再和孩子交流。多好的教材也只是教材,做个“好老师”才是关键。因此,选择教材只是早教的一个方面,不管多好的教材,要让宝宝接受,还是需要融进你自己的很多东西。因为只有你自己最了解宝宝,知道他的兴趣点在哪里,他的需求在哪里,根据这些做些调整,对教材进行改版,才能让这些好教材发挥最好的效能。比如给宝宝讲故事,有时候不能完全按照书本上的文字来讲,那样会很枯燥。你可以将一个故事讲成很多版本,甚至讲成一个你和宝宝都很享受的游戏,其中夹杂一些宝宝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并且能理解的词汇,或者加入一些宝宝亲眼见到的事实,用这些附加的事实来帮助宝宝理解故事的内容,同时也增加故事的趣味性。
像你提到的这些早教材料,我觉得对孩子应该是有益的,但是不能像他们宣传的那样把他们完全作为早教的重心,它们可以成为早教的内容之一,但是单有这些肯定是不足的。孩子需要多方面的刺激,毕竟他将来不能完全靠这些来延续一切。因此,在购买这些的同时,还需要参考其他一些教材,各种类型的教材都选用一些,比如,认知图书,故事书,介绍游戏的书,这些都会带给新妈妈很多的启示。全方位地给予宝宝刺激才是值得采取的方式。
四五个月的宝宝,主要还是多跟他说话,多跟他游戏,让他有时间听听音乐、儿歌,或者唱些儿歌歌曲给宝宝听,妈妈的声音对宝宝来说如同天籁,他永远都不会厌倦,永远都会给予积极的回应。此外还可以经常带他到户外看看各种事物,将这些讲给他听,不管他懂也不懂。总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还是以给予他各种感官一些有益的刺激为主。很多东西是不能完全以年龄界线作为分水岭的,虽然年龄确实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同样的刺激对三四个月的宝宝甚至两三岁的宝宝都是有益的,关键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导宝宝,挖掘这种刺激可能带来的效果。
比如同样是撕纸的游戏,几个月的宝宝撕着玩,撕纸本身就是一种乐趣,而且对锻炼他手指小肌肉很有好处,1岁多的宝宝就可以把撕纸游戏扩展一下,让他撕出各种形状,并利用这些撕出来的小纸片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甚至编故事。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妈妈的思维应该是发散型的,不要局限于某一点某一面,与之相关的所有游戏与活动都可以开展,这样一点点辐射出去,你就可以找到很多很多拓展宝宝各种能力的教育内容,同时妈妈与宝宝之间的这种游戏方式也会无形中帮助宝宝形成一种不受约束的思维模式,对培养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很有好处。用心想一想,你总可以找到A事物与B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这二者之间架一座桥梁,让宝宝的思维无限地拓展与延伸。
8、用心与孩子相处
ilovekids于10/10/2005 4:41:04 PM 写到
部分地赞同浩钦爸爸的看法,但是我觉得并非那么绝对,其实跟孩子在一起,最重要的不是给予他多少时间,而是要提高和他一起相处的质量。我也是儿子3个多月就上班,一整天见不到他,早上走他还没起床,晚上到家天就黑了,但是我每天坚持跟他玩一会儿,跟他玩的这段时间绝不因为任何事情分心,彼此都很投入,所以这一小段时间就显得很珍贵,也很高效。
ilovekids于10/20/2005 10:10:34 PM 写到
继续谢谢各位的支持。:)icecream1975又给我提了一个更难解答的难题。关于教育,我想如果条件不成熟,那么就在尽可能有限的时间里能给予宝宝多少就给予多少吧!这样一样会有收获。记得儿子小的时候,我每天上班,也是一整天都不回家的,跟他交流只有晚上到家后,他睡觉前那一小段时间和周末一天的时间。曾经听婆婆说过儿子在我每天走后的那些故事,至今想起来仍然觉得心酸。我每天走的时候,他都醒来了,但是每天都装睡,我刚一出门,他就哭着要奶奶抱着去找妈妈。有一次看到一个背影跟我差不多的,小家伙高兴得不得了,以为是我,伸手就过去抓,结果那人一回头,儿子发现抓错了人,伤心得哇哇大哭。因为有着同样的经历,所以我非常理解icecream1975那颗充满爱意而又急切的心。
9、读懂宝宝的心
关怎样读懂宝宝的心,这是一个跟当时情景有着紧密联系的问题,因为不了解你和宝宝交流沟通的详细情形,所以我只能按照我的理解与经验随便来谈。
首先,你没必要因为读不懂宝宝的心思而过分紧张。对于一个不会说话,或者虽然会说话,但是还没有办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孩子来说,读不懂他的心思其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妈妈没必要因此过分紧张,如果妈妈过分紧张甚至因此感到焦虑,那么妈妈的这种情绪也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宝宝,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和性格等的养成。读不懂没关系,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想办法探究宝宝内心的秘密吧。
我遇到过的最尴尬的事情是在儿子1岁多点的时候,那天晚上他自己抱着一本书在看,书上画了一个绿色的苹果,儿子叫我去看,我去看了,然后耐心地告诉他那是一只苹果,绿色的苹果。语言能力发育比较早的儿子已经能说不少话了,但是那天因为他已经有些困倦,所以很烦躁,以致他不能向往常一样向我表达他的需求。他用手拍着书,烦躁地哭闹起来。我给他提供了至少五六种选择答案,都没有摸对他的心思,他更加烦躁地哭闹起来。最后我心烦意乱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突然看到摆在茶几上的红苹果,这才明白,原来是他认为那只绿色的苹果画错了,因为他平时见到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我给他讲了有关红苹果与绿苹果的一些相关的知识,他开心的笑了,随即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他小的时候,我给他买了不少书,他非常喜欢看书,常常自己拿着书咿里哇啦地说个不停。那时候他还不会说话,有一天,他翻开一本有很多水果的认知图书,用手指着香蕉,不停地说,可我就是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噢,这是香蕉,好吃的香蕉,香香的香蕉,甜甜的香蕉……”我像往常一样跟他唠叨,一开始他眉开眼笑地听我唠叨,但是后来就不得劲了,他开始哭闹。最后你知道他要干嘛吗?他要吃香蕉哈哈!儿子一直对香蕉情有独钟,所有水果里面最喜欢吃的就是香蕉。孩子表达自己,很多时候可能都与那些跟他的生活场景紧密相关的事物有关系,经过这么几次事件,我也就明白了,其实要了解孩子的心思,首要地还是要从他最熟悉的场景、生活经历以及他的喜好入手。作为妈妈,不管你多忙,对孩子的这些总会了解很多,即便你白天不在家,但是晚上回到家也一定要抽出两三分钟时间,向保姆或者其他白天看护宝宝的家人问询一下孩子这一天的情况,了解在他身上发生了些什么,他有了什么样的进步,有些什么特别的事情等等。这样,作为妈妈,你就可以全面地了解宝宝的状况,当宝宝想要向你说明什么的时候,你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摸透他的心思。
不管怎样,作为妈妈一定要以一颗乐观的心来面对宝宝,这样,你和宝宝相处的时间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而且妈妈这种乐观的心态会对宝宝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你的心理的、行为的问题会影响宝宝,让他将来出现同样的问题,同样的,你良好的心态与行为也会对他产生好的影响。一个焦虑的妈妈往往养育一个焦虑的宝宝,一个乐观的妈妈往往养育一个乐观的宝宝,一个幽默的妈妈则会养育一个幽默的宝宝……凡事都有因与果,这就是教育的因与果。
10、感受教育的乐趣
贝~我的爱发言:jj的育儿经验的确厉害,让我受益匪浅。我在想,你现在是如此轻松的谈论育儿心得,可当时孩子很小时,你教育孩子也是如此轻松吗?
ilovekids于10/30/2005 11:49:47 PM 写到
教育孩子不是一种负累,也不是一种付出,而是一种乐趣,一种获得,如果这样想,不管孩子多小,你都会觉得教育孩子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教育孩子有时候就像在做一个实验,你创设了很多的条件,不断地改变实验条件,然后观察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实验条件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本身不就是很有趣的一种探究吗?而且,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带给你多少惊喜与满足,这根本就是你无法估计的。孩子一天天地变化,一天天带给你惊喜,这种来自心灵的收获是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我觉得做妈妈就要抱着这样的心态来看待孩子的教育,这样你就会觉得很轻松了。
因为我怀孕期间反应太大,营养没有跟上,所以儿子小时候体质不好,经常一两个礼拜就病一次,甚至在他三岁之前,我们没有在家过过春节,每次都在医院过大年。每次他病,我都会好几天睡不好觉,甚至根本就没有觉可睡,但是那时候不觉得累。至于教育他,我始终觉得是一种乐趣,所以一直都觉得很轻松。看着自己施行的教育策略一点点凑效,或者无意中又找到了新的和儿子玩耍的方式,除了开心,别的都剩不下了:)
11、消除教育观念差别阻力
严寒春晓发言:看了楼主的文章,真是有理论又有实践,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原来就很想用一种无为而治的方式教育儿子,但是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太大了。我们小孩现在一岁五个月,运动能力很强,六个月就会爬,表达能力也很好,会说好多话,好几首儿歌,也是我们那里公认的聪明孩子。但是小孩白天由老人和阿姨带,他们的观点是小孩子从小要教他规矩,这不让碰,那不让拿,一怕不安全,二怕把东西弄坏。只要不是很有危险的事我都让他做,但家里人不愿意,说我纵容他,惯坏了等等。说这样长大的孩子没规矩。另外出去玩老怕他吃亏,因为他不护东西也不爱争抢,怕他没有竞争意识。请问:楼主怎样应对阻力?
ilovekids于10/31/2005 11:53:07 PM 写到
只要没有危险的事情,让孩子去尝试其实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如果凡事限制宝宝,他就会慢慢地失去探索事物奥秘的积极性,变得比较“懒惰”,或者比较畏缩,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如果我是你,我会跟老人和保姆好好沟通,给他们找一些书籍、报刊杂志或者在网络上查一些资料给他们阅读,也可以找一些懂教育的老师或者专家来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如果这个不现实,碰上当地早教机构组织的讲学活动,可以带他们一起去听课,或者收看一些电视台的育儿频道,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掌握更多的育儿本领。当然一些必要的规矩也是不能废止的,比如有礼貌、不能通过哭闹来要挟父母等等。但是如果孩子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父母根本就没有必要去限制他,只要保证他的安全就可以了。毕竟,正是因为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的驱使,他们才能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以及探索事物奥秘的动力与方法。
swzlhy发言:非常好的文章。感谢!我家宝宝现在1岁5个月了,看到贴字上很多的宝宝比她还小就会认字、会念三字经、会背唐诗等,感觉这些小宝宝太厉害了,爸爸、妈妈非常用心啊,可是我的宝宝说话不是很好,最多说三个字。我也是在宝宝三个月的时候上的班,我知道为了孩子的教育不能找借口,可是工作确实忙了些,奶奶、姥姥的教育方法和我们的不一样,尤其是奶奶,我不敢跟她说得太多,怕伤和气,因为我们跟老人住在一起,我该如何去跟婆婆说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ilovekids于11/5/2005 10:35:18 AM写到
这个问题,其实我前面已经提到。老人和我们这一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存在很大差异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要改变他们确实不容易,尤其想要靠耍嘴皮子说服他们更是不容易,因此最好能借助外界的力量来为你提供帮助。比如小区里有教育得特别好的孩子,可以特意和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一起多跟这个孩子的家长交流,还可以订阅一些报刊杂志,或者购买与育儿有关的一些图书让他们看,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和育儿水平。你的话他们可能听不进去,甚至会有抵触情绪,但是别人的话,尤其书本和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提供的一些说法,他们可能会比较信服。如果周围有搞幼儿教育的专家,借助他们的力量自然是非常好的改变他们的途径。既然自己无法改变他们,那就求助外援吧!
12、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力
严寒春晓发言:一早起来就看到楼主认真的回复,令我非常感动!楼主真是一位有智慧有耐心的妈妈!那么楼主有没有对孩子发过脾气呢?什么情况下怎样训斥过孩子?父母是孩子的榜样,那么我还想知道楼主是怎样为人处事,怎样要求自己的?谢谢!
ilovekids于11/1/2005 10:59:46 PM 写到
在我工作压力特别大,孩子一根筋说不通,又没有时间给他过多解释的情况下也曾经跟孩子发过脾气,但是事后我会向他解释我发脾气的原因,并且向他道歉。后来每次想要发脾气的时候,我就在心里默默地数数,自己给自己规定数到10才可以发脾气,但是真的数到10,脾气也就没了。事后发现,其实根本就没必要跟孩子发脾气,毕竟他仅仅是孩子,他不可能十全十美,与其跟他发脾气,不如给他犯错误的权力,并且坚定地告诉他“妈妈相信你下次不会这样,相信你会越来越完美”更能有效地改变他。
至于我本人很友善,性格温和,淡薄名利,比较豁达,喜欢笑,对朋友极其忠诚,极负责任,属于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的那种人,但是因为太好说话,常常无原则地迁就他人。我希望儿子将来部分地像我,但是不要完全像我。:)
作为父母,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自以为是地指导孩子。我们常常可以见到类似的情景:宝宝正在一旁搭积木,他把小的积木摞在下面,然后试图将大积木摞在上面。他一再地失败,妈妈在一旁干瞪了半天眼,最后还是忍不住一边唠叨,一边当了宝宝的帮手。“你看看,大积木应该放在下面,小积木放上面,这样才不会倒塌……”在妈妈的帮助下,宝宝果然很快就克服了困难,成功地搭上了几块积木。然而,我们是否思考过,在这样自以为是给予宝宝指导与帮助的过程中,我们究竟剥夺了多少让他自己体验错误,同时从错误中探索出真理的权力?如果我们不动手指导宝宝,让他在多次失败中一再尝试,他从失败中获得的那些体验会是多么深刻又多么珍贵,他在多次失败中不断树立起信心继续努力而不断培养起来的坚强的意志又是多么可贵!又如果我们不动手,仅仅在旁边动动嘴皮子,引导宝宝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尝试,那么我们教给宝宝的便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思维能力与探索能力。与宝宝在妈妈手把手教导下成功地搭建几块积木比较,究竟哪种方式更值得提倡,哪种结果更令父母感到欣慰便是十分显而易见的事情了。
让宝宝在错误中学习,不要急于为宝宝解决问题,我们就可以督促他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的意志力、抗挫折的能力。因此,无论宝宝游戏还是做别的事情,当发现宝宝遇到困难,或者出现很明显的错误的时候,只要不会给宝宝的安全带来威胁,只要宝宝没有因为他的错误感到过分烦恼,我们还是尽可能多给他一些体验错误的机会吧!凡事都指导宝宝,宝宝就丧失了很多自己尝试的机会,他的思维就会被父母的过于直接的指导所约束,他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因此受到束缚,最终养成习惯,形成定势,他可能就会懒于思考,做任何事情都变得很被动,很依赖,进而丧失探索事物奥秘的兴趣与能力。
如果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会发现,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类似上述搭积木的情景几乎比比皆是。1岁多的孩子开始对涂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常常一把抓着笔四处涂画,给妈妈带来很多烦恼:墙壁被涂脏了,衣服、被子、家具都有可能因此经历一场浩劫,于是,妈妈不得不给他很多的限制:这里不许画,那里不许画。慢慢的,宝宝涂鸦的兴致在妈妈的约束下被打压,甚至有可能对这项非常有创造性的活动完全失去兴趣。在墙壁上粘上满满一墙的白纸,给宝宝一面甚至多面涂鸦墙,让宝宝用他的笔墨装点那些属于他的空间,当他看到自己创造的那些线条、色块被以如此的方式保留并得到尊重,他会感到由衷的快乐,他的自信心也因此得到提高。如果你不忍心让你家的墙壁变得莫明所以,那就在地面上给宝宝铺上一层白纸,当他举着画笔在地面上爬来爬去,这里涂涂,那里画画的时候,他会多么开心。
13、授之以渔
ningning771122问道:“你觉得你的宝宝最具优势的地方在哪里?”我觉得他最具优势的地方应该是他的自主学习能力。从他两岁左右,我就注重培养他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他的很多东西不是我教他的,而是他自己以他自己的方式学到的。我们往往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其实孩子天生就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只是我们常常在无意识中以我们自以为正确的方式压制了他的这种能力,所以他才会逐渐变得依赖,失去了学习的动力,甚至总是指望父母或者老师来给他灌输点什么,一旦父母或者老师灌输了些东西,他就囫囵吞枣地将父母或者老师灌输的一切原原本本吸收进去,不加以消化,更不会举一反三,自己发挥,这就是我们教育最为失败的地方。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我特别推崇这句话,所以我一直跟我周围的朋友们说,一定要从小就教给孩子一种能力,包括自我学习的能力,自理生活的能力,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能力,而不是向他灌输一些所谓的知识。其实这种能力的培养不需要说教,也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父母有心,就可以将这一切融合到日常生活中每一件细微的小事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宝宝。
14、一个月的孩子的早教
huonulhg提到一个月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其实前面已经有妈妈谈到了相应的内容。给他听听音乐,利用照料他生活的机会跟他聊天,游戏,给予各种各样的感官刺激,包括来自听觉的、视觉的、嗅觉的、味觉的、触觉的等等,但是一定不要刺激过度,如果宝宝眼神亮亮的看着妈妈,说明他对妈妈的刺激非常感兴趣,相反,如果他看起来有些疲乏了,那就赶紧停止对他的刺激。
15、四个月的孩子的早教
ilovekids于10/25/2005 11:05:42 AM 写到
情玫写道:另外'想听听您的建议'四个月宝宝大致该进行哪些方面早教.1.我也放轻松音乐'可也许是胎教太少了'宝宝从没有静下来听的时候'总是喊着叫着让我逗他玩;2.也拿书和他一起"看"'先给他示范翻书'和他一起翻'可不论什么东西只要他的手碰到了就使劲地要往嘴里送'根本不想安静地坐着'就想让我抱他走来走去地看这看那'我只好看到什么就给他讲什么;家里到处贴的画'可他只爱看其中的两张'一看到就兴奋地喊叫'我就给他编图片中的故事;在他哄他睡觉时我会背唐诗'每次背着背着他就睡着了;再就是看到家里人我就告诉他叫什么'在干什么.老公常常笑我一天到晚像是傻子似的自己说这那!大致也就这些了'不知能否起到良好的早教作用.尤其前2条我很犯愁.您再看着给点建议或其他适用四个月男孩子的教育方式好吗?谢谢了 对了'尝味道的最敏感时期是什么时候呀'我现在就在给他尝一些味道'是酸甜苦辣都要尝尝吗?
我的看法是,你给宝宝放音乐,宝宝喊着叫着让你逗他玩,其实这就是他对你给予他的刺激的一种回应,这是很好的事情。这个年龄的孩子处在口欲期,拿到什么都往嘴里放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看你的描述,宝宝表现非常出色,你做得也很不错,继续坚持就可以了。不要指望4个月的宝宝安安静静跟着你翻书,看书,就让他玩书,啃书就很好了。建议你给他买一些不容易撕破、啃着也比较安全的图书让他玩,比如布书、撕不烂等等。
4个月已经处在味觉敏感期,可以给他尝试各种味道了,但是像辣味的东西最好不要让他尝。;)看宝宝的情况吧,一些养育的书籍上一般都有严格的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方案,为了防止出现不良反应,他们的方案一般都会考虑在比较稳妥的情况下施行,因此并不见得对每个孩子都要严格采取这样的方式养育。如果你家宝宝天生好胃口,提前让他接触一些辅食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是一定要少量少量地增加,观察他的反应。如果没有不良反应,可以适当增量。养育孩子不能太仔细,太仔细其实反而不好,很多那些养育方式属于比较粗放型的妈妈养育出来的孩子往往更健康,更结实,也更自立。
16、逆反期教育
ningning771122发言:林怡:你好!我的宝宝一岁五个月,从大概一岁三个月开始总是说:“我不要,不行、我不知道、我不告诉你。“之类的话。而且迷恋上的撅着小嘴的动作,喜欢让妈妈猜她的心思,猜对了就高兴得手舞足蹈,猜不对就生气。不许别的小朋友亲近自己的妈妈,如果有小朋友靠近我或是我和别的小朋友说话,她就愤怒的伸出小手用打的动作去教训人家,或者干脆怒视着我,打我。
在这之前我们建立了非常好的亲子关系,她适应能力很强,对人也友好。只要有妈妈在可以独自在陌生的环境中玩儿很长时间。
不知道怎样顺利度过这一个时期,可否给我讲讲你儿子这个时期的故事。非常喜欢听你讲故事,期待中。
ilovekids于11/4/2005 11:19:02 PM 写到
对待处在逆反期的宝宝不能采取硬碰硬的方式,这样只能让他逆反的心理更加强烈。父母过分激烈的反应会给他一个错误的感觉,即当他说不的时候,他能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因此,他会更多地使用这种方式来吸引父母的注意。逆反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过程,要应付逆反的宝宝,父母需要一些策略。不妨试试一下的方法:
1.来点小幽默,让气氛不再那么紧张严肃。比如你想要宝宝进澡盆洗澡,但他就是不肯去,如果你强行将他抱入澡盆,或者训斥他一番,让他去洗澡,那么事情肯定会变得很糟糕。这时,不妨给宝宝来点小幽默:“洗澡水倒好了,看看谁的小腿跑得快,快告诉你的小屁股,让他坐进澡盆。”这样与平时不同的语言会带给宝宝一种新鲜感,因此他会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2.让宝宝放松警惕。如果宝宝对什么事情都说不,不妨给他一切特别可笑的选择,一直引导他不停地说不,这时候,他就会放松警惕,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可笑的问题上,于是,你就可以顺势找到机会把他拽到你要他去的地方,或者让他做你想要他做的事情。
3.把任务变成有趣的游戏。宝宝都喜欢游戏,如果将任务变成游戏,相信他会比较乐于接受。比如,他总是不想去厕所,并因此总尿湿裤子,家长可以在估计他要上厕所的时候,将他扛起来:“现在我要扛着这把枪,让他到厕所发射子弹了。”这样的建议,会让宝宝很快就忘记他的不,乖乖地跟着你走。于是上厕所的任务就变成了一种有趣的游戏,他也就不会说不了。
4.让宝宝自觉自愿地接受任务。给宝宝准备一些图书,或者给他编一些有趣的故事,让他的任务变成他的一种期待。或者父母做出示范动作,但是根本就不要求他去做,他会因为好奇而产生模仿的欲望。
5.利用宝宝的逆反心理,当想要宝宝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反着说出要他完成的任务,这时候,他可能就会按照你实际的要求去做了.
6.有时候,宝宝没有明白父母的真正意图,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说不。因此,跟宝宝交代任务的时候要眼睛看着宝宝,十分严肃地将任务交给他,这样他会明白你不是在跟他开玩笑,他就不会随随便便说不了。
7.和宝宝轮流来。因为父母也做同样的事,并且大家都有机会去做这样的事情,而且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做,这样他会觉得很有趣,一般都会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
8.冷落宝宝。如果宝宝不听从父母的建议,不要理睬他,撤销父母对他的注意,让他觉得很无趣,过一段时间他会明白这样不是吸引父母注意的好方式,于是他会尝试改变。
9.2岁左右的宝宝一般都喜欢自己来,因此,当宝宝说不的时候,父母可以想办法鼓励他利用这个机会来显示自己的能耐,他就会乐于自己来了。
10.如果家里有小弟弟小妹妹,鼓励宝宝当小弟弟小妹妹的好榜样,他会尝试担当这个角色。当妈妈说:“你能演示给小弟弟看,自己怎么吃饭吗?”宝宝一定乐于为指导小弟弟自己吃饭做出示范。
11.当想要宝宝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最好给他两个选择,一个是你要他做的事情,另一个就是他不喜欢做的事情,通常宝宝都会选择你要他做的那件事情。
17、青春期教育
(1)方法
ilovekids于11/2/2005 12:54:19 AM 写到
第一,给他买了基本关于孩子青春期教育的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比较自我,如果给他讲,他不见得能听得进去,但是给他书,让他自己翻翻,因为好奇,同时也因为对自己身体及心理方面发生的一些变化有着某种恐惧感,因此他会很乐于去阅读这些方面的书籍来为自己答疑解惑。让他自己阅读书籍,比你费劲巴力给他讲道理更有效。你说的话他不见得信,但是他会相信书籍。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你在对他的行为加以引导,他就会心悦诚服。
第二,这个年龄的孩子比较容易情绪激动,比较容易逆反,所以我会经常像好朋友一样跟他沟通。当然,要想跟他进行有效的沟通,你得跟上形式,关注他爱好的一切事物,并对这些少许有些研究,只有这样,与他交流的时候他才觉得跟你有共同语言,才愿意与你交流。另外,理解孩子这个时期一些怪异的想法,在表示理解的基础上再加以引导,只有这样,你才能博得孩子的信赖,他才会向你敞开心扉。
(2)早恋问题
至于谈恋爱,到了一定的年龄段,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如果是我儿子上高中的时候谈了女朋友,我不会压制他,但是我会像个好朋友一样跟他讨论这个事情,帮着他分析各种可能的后果。比如恋爱处理不好会影响学习成绩甚至其他,但是处理好了可能会变成他进步的动力,另外,他还有可能以后遇到更好的,他现在遇到的也许只是很平常的一个,如果我坦然地跟他谈论这些事情,相信他会有足够的判断力决定要不要继续。这种事情,你越压制他,他越逆反,你越看淡他,他越冷静。
(3)吸烟问题
第三个问题,虽然我还没有经历过,但是我想,你对孩子的影响是可以延续的,如果你长期坚持一贯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多给他讲道理,或者引导他多读一些好书,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他会对面对的所有事物有个基本的判断,而不会轻易就受别人的影响,相反,他还会有相当号召力去影响别人。所以,孩子越独立,越自信,越有主见,他就越不可能被别人的行为所左右,那还需要担心什么呢?
18、网友提问
staringnight发言:ilovekids' 你的贴子很感人,真羡慕你的宝宝有这样一个聪慧的妈妈,他一定以你为骄傲!
我有一个2个月的女宝宝,现在在家修产假,有几个问题向您请教。
1。我的宝宝性格很急,当她俄了要吃奶的时候就很夸张的哭,把自己气得小脸儿通红。这一点她象我,我就是个急性子,要做的事就想一下子做完,要不然就睡不好觉。可是,我不希望我的女儿也这样。在今后的教育中,您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她这种急性格有所改善吗?
2。您可不可以谈一谈爸爸在早教中的作用呢?我的先生是一个不善表达的人,跟宝宝也没什么话,就知到随着宝宝的“哦,哦”声也“哦,哦”。我想他一定是觉得让他象我这样跟宝宝“罗索”很肉麻。哈哈。。可是,我很想让他也尽可能的参与到对宝宝的教育当中,您有什么好办法吗。:)
3。很羡慕楼主的豁达的性格。我没有这个财富。我有一点多愁善感,但性格很开朗,开心就笑,伤心时容易哭,但5分钟就好,不能把伤心带过夜。这种性格对宝宝可不是个好榜样。我有些担心。您有什么建议吗?因为我的感性,我很喜欢有声有色的唱歌,跳舞,这方面能给宝宝一些影响。
4。生了宝宝,我一下子觉得失去了自我,月子里一直很迷茫,突然觉得自己还没有真正做好当妈妈的心理准备。不知道在家庭和工作当中该如何平衡。4个月后就要去上班了,真担心自己在工作中力不从心了,因为即将有太多的精力分给孩子和家庭。家里没有老人带孩子也是我的最大忧虑。您有什么建议给我吗?
ilovekids于11/8/2005 11:44:14 PM 写到
(1)宝宝性格的决定因素
第一个问题,宝宝的性格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在卵子受精那一刻就已经决定,无可更改,惟一能有所改变的只剩下环境因素。父母如果性格急躁,那么宝宝也会受父母的影响,变得比较急躁。因此,要改变宝宝急躁的性格,首先需要改变的是父母自己的性格。在养育宝宝的过程中,一些恰当的处理方式也可以对宝宝的性格产生影响,逐渐改善宝宝急躁的性格。父母可以尝试给予宝宝一些磨练,让他急躁的性格慢慢变得比较平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父母在磨练宝宝急躁性格的同时,切忌忽视宝宝的需求,否则会让宝宝变得更加急躁,并且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一发现宝宝有需求,就对宝宝的需求给予积极的响应,在给予宝宝响应的同时逐渐消磨时间,延时满足宝宝的需求。比如,宝宝想要摆在桌子上的布娃娃,妈妈明白宝宝的心思后,要立刻行动起来:“噢,你想要桌子上的布娃娃吗?”“我马上就拿给你。”“我得快快地走过去,现在我就要拿到布娃娃了。我拿到了,给你送过来了。”如果妈妈这样和宝宝交流,因为妈妈的行为一直都在围绕宝宝的需求转圈,就会让宝宝始终感觉妈妈在尽快地满足他的要求,并因此愉快地期待妈妈将布娃娃送到他的手里。而妈妈一边这样说着的同时,则可以一边放慢速度,磨磨时间。等到终于将布娃娃拿到宝宝面前的时候,妈妈还可以热情地逗逗宝宝,最后将布娃娃放进宝宝的手心。整个过程虽然显得有些繁琐,但是这是磨练宝宝急躁性格的好办法之一。因为妈妈在磨蹭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忽视宝宝的需求,相反,妈妈一直都在努力地帮助宝宝满足他的需求,因此,宝宝不会觉得这个等待的过程有多么漫长,相反会觉得这个等待的过程因为充满了期望而变得十分短暂,并且成为一种令人期待的享受。经常这样训练宝宝,宝宝就会慢慢地适应妈妈的这种方式,他急躁的性格也因此得到改善。
(2)父亲在宝宝成长中的作用
第二个问题,父亲在宝宝成长过程中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父亲参与养育宝宝,宝宝的智商、情商、性格、性别定位等都会发展更好。父亲的男性特质决定了父亲在养育宝宝时与母亲有着很大的区别,正是这种区别弥补了母亲养育宝宝时的不足。因此,父亲参与育儿,没有必要非要他也像母亲一样掌握那么多的育儿技巧,让他的养育方式与母亲有所不同,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父亲和母亲之间的这种互相弥补会让宝宝成长得更好。虽然父亲那种粗放、男性化的养育方式对宝宝的成长有着非常好的作用,但是作为父亲,如果能多掌握一些育儿知识,就能避免养育宝宝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误区,更好地发挥父亲的作用,促进宝宝的成长。
(3)母亲性格对宝宝的影响
第三个问题,我觉得你的性格其实挺好的。任何一种性格都有利有弊,没有好坏之分。像你所叙述的,想哭就哭,想笑就哭,哭过了,5分钟就好,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性格。无论一个人多么洒脱,你也不可能拥有一个十分完美的人生,烦恼甚至痛苦都是每个人今生永远无法摆脱的苦难,所以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些正当的发泄情绪的方式。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哭过了,笑过了,一切放下,重新再来。如果你家宝宝将来能像你一样做到这样,他就已经十分幸福了。
第四个问题,很多人生完孩子以后都多少有些产后忧郁,我不知道你所叙述的是否这种情形。既然宝宝已经来了,就没必要想那么多了,多想无益,不仅于事无补,还可能因为妈妈的这种焦虑情绪影响到宝宝。至于上班与带孩子之间的矛盾,换一种方式思考,也许你就不会那么烦恼了。既然无法鱼与熊掌兼得,那就将和宝宝在一起的愉快情绪带到工作中去,这样你工作的时候就会尽心尽力地工作,一天下来都会比较开心,然后再将这种开心的情绪带回家,就能给宝宝一些正性的影响。相反,如果上班还总是惦记着宝宝,无法安心工作,导致各种失误,这就会影响你的情绪,下班后把这种不良情绪带回家,即便你不在宝宝面前表现出来,但是妈妈每一点情绪的变化,即便三四个月的宝宝也能敏感地意识到,这就可能对宝宝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既然你无法全职带宝宝,首要的问题就是找一个确实可信的人帮着带孩子,比如通过亲戚等等寻找人选或者通过正规的劳务市场物色一个可靠的保姆。也可以通过向邻居、朋友咨询,让那些口碑不错的保姆给介绍一个他熟悉的确实可靠的人选。
(4)职业妈妈的苦恼
feifeiz6270发言:林怡,你好。一直在关注着这个帖子,谢谢你一直这么耐心的解答我们的问题。对于早教,我也有些困惑。
儿子现在1岁8个月了,给他买的像蒲蒲兰丛书这样的童书,他也挺喜欢看的。大人的话基本都可以听懂了,走的也很好了,就是说话挺一般的:现在说2个字的还可以,3个以上基本连不起来。
在他5个月之前,我还在休产假,所以有时间参照各种育儿书籍来培养他。我感到效果还是不错的,当他6个月去东方爱婴早教中心的时候,各方面发展的都超过了6个月孩子的水平,达到了8个月的水平。智商127分。
但自从我上班以后,就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带他了。感到孩子发进步不如原来快了。平时白天一般是我请的小姑娘和老人一起带他,我晚上下班回来会带他去肯得基坐坐滑梯。他特别喜欢去坐滑梯,想去了就会说:基、基。周日上午带他上东方爱婴的课,下午上妙事多音乐花园的早教课程,他也挺喜欢上的,虽然回来后课程的延伸没有太多时间做,但听到课上的音乐他会跟着做。
虽然我和老公都感觉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让他多玩,我给他讲故事也很少、基本没有教他认字。但看到其他同龄小朋友都可以认识好多字,可以说成句的话了。我就感到自己没有尽心,耽误了孩子。我都有点想让他早一点去幼儿园了,好让他多学一点东西。
请指点一下我怎么做才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呢,十分感谢
ilovekids于11/11/2005 9:14:13 PM 写到
其实玩和学不是矛盾的,对于孩子来说,从他出生那天起,他就一直都在学习,只是他的学习与我们通常定义的学习含义不同而已。我们没有必要把玩和学隔离开来,玩本身就是学习,学习本身也可以是玩,就看你以什么样的方式玩,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了。孩子认多少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小培养他学习与探索事物奥秘的兴趣。如果功利地看待学习,他在父母这种急于看到效果的重压下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动力,甚至将学习看成一个不堪负重的任务。孩子上幼儿园也一样,不要把幼儿园当成学习的场所,更不要把培养孩子的责任推给老师,毕竟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担负着谁也承担不了的责任。每天抽点时间陪陪孩子,跟他一起玩耍就好了,其实不需要整天地陪伴在他身边。因为你一天大多数的时间都不在孩子身边,你与他相处的这点时间就显得更加重要,给他带来的冲击与刺激也更加强烈,相反,如果你整天跟孩子在一起,效果反而不见得有这么好,所以你真的没必要因此内疚,每天坚持十分钟,如果连这个标准都达不到,那就五分钟,坚持就好。给孩子讲故事是非常好的方式,没有孩子不喜欢听故事,故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不仅可以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性格,教给宝宝正确的行事方式,让宝宝掌握更多的生活、科学等常识,成为宝宝的良师益友,还可以带给宝宝更多愉悦的感受,每天给宝宝讲讲故事其实真的是很不错的选择。除了故事,和宝宝一道做各种各样的游戏,让他在游戏中愉快地度过和你在一起的那些时刻,并通过游戏带给宝宝更多有益的刺激,这样就足够了。
三、能力培养
1、科学家的品质――专注力
谢谢JMM帮我把帖子顶上来,也谢谢JMM的鼓励。我已经给joannchu发了妹儿,希望能尽我最大的努力为她提供帮助,谢谢大家对我的信任。通过与大家交流,我的思绪不断得到梳理,同时每天在这里续贴成了我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给了我压力和动力,也促使我就孩子教育的问题有更多的思考。希望我曾经的那些成功与失败的养育体验能让大家少走弯路,养育出更多健康聪慧的孩子。
我还有很多的话要说,有很多的话题可以展开说,但是还是先回答JMM 的问题吧!我希望这个帖子延续下来,不仅成为大家一起讨论育儿经验的一个所在,也成为联系JMM感情的纽带。因为我们有一个最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爱孩子(正如我的名字一样),都希望我们的孩子将来有一个更加精彩幸福的人生。
Happyrachel的叙说让我看到了一个对孩子很用心的妈妈的形象,我感觉你的孩子在你的引导下已经非常出色。他对东西感兴趣,对人不感兴趣没什么不好,也许他确实从其他东西那里找到更多有趣的元素。对孩子来说,大人有时候确实是很无趣的一种动物;),因为他们总是问一些孩子不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强求孩子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因此,这是他的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状态,没有必要为此担忧。而且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天生就比较喜欢跟人打交道,有的孩子则不一样。平时在带孩子外出或者跟孩子游戏的时候,加入相应的教育内容,慢慢地影响宝宝,改变宝宝就可以了。
以下是Happyrachel的两个问题:1、孩子专注于某样东西,是不是会能力发展不均衡,比如,动作特别强的,爱活动,可能语言就弱?2、对人不感兴趣,要不要引导?还是顺其自然,大了自然有交朋友的愿望?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孩子专注于某样东西无论从哪方面说都应该说是一件值得你欣慰的事情,因为专注力是孩子十分难得的潜质之一。我个人认为孩子专注于某样东西,并不会导致他能力发展不均衡。即便他真的过分专注于某个事物,而导致他的其他能力的锻炼被忽视,那也不是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因为以他关注的事物为中心,通过游戏,我们可以向不同的方面辐射,全方位地培养宝宝的各种能力。
以宝宝动作能力特别强,爱活动为例,我们可以巧妙地将宝宝的活动进一步延伸,加入更多教育的元素。为了让我要说明的一切更加形象有说服力,我决定以故事的形式来解答这个问题。依然是I和S之间的故事。
S是个非常好动的小男孩,每天一起床就没完没了地东跑西颠,这里摸摸,那里碰碰,难得有安静的时候。他的动作敏捷,像个活泼的小猴子。这不,他正在沙发上蹦着跳着,发泄他永远也发泄不完的精力呢。I心想,到了该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可是她喊了好几声,S依然像没听到一样,还在继续他的蹦跳游戏。S心想:妈妈的话实在是太不动听了,我明明喜欢蹦跳,你为什么非要我去听故事呢。于是,I决定改变策略。
“儿子,我们一起跳,看谁跳得高。”S觉得妈妈的这个话比较动听,他立刻就听到了。I陪着S一起跳,一边跳,一边跟S说:“现在我们看看谁一次跳的次数多。”S更加卖力地跳了起来。“看我儿子跳得多高,多快!你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动物跳得最高,什么动物跳得最远,什么动物不会跳吗?”“看看,你跳得那么卖力,都出汗了。我也出汗了,我必须休息一会儿。我们去看看那本书上说哪种动物跳得最高好不好?”
如果宝宝喜欢某项活动,那就跟他一起玩,把自己当个孩子,哪怕在地上爬也没关系(如果不好意思在外面爬,那就在家跟孩子一起爬好了。这没什么丢人的。),在跟孩子玩的过程中不断地描述你们正在玩的活动,他的语言能力不一样可以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提高吗?如果想要宝宝看一会儿书,那从他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引导他,而不是强行打断他的活动,这样,他就会欣然接受你的建议了。而且,你还可以把你们看的故事书拿出来,和宝宝一起扮演故事书里的人物(如果宝宝喜欢跳,不妨从蹦蹦跳跳的小白兔的故事入手,再慢慢拓展好了),这样就会让宝宝把自己和故事书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也因此调动他看书的积极性。
如果你想培养他学会关心别人,好了,你们跳出一身汗了,你对宝宝说:“哟,看宝宝跳出一身汗了,累了吧?妈妈给你擦擦汗,给你倒杯水。妈妈也累了,现在该你帮妈妈擦擦汗,给妈妈倒杯水了。
如果你想让他去画一会儿画,那就对宝宝说:“我们把你跳高的样子画下来好不好?你看,我画了一个宝宝,跳那么高?这边是妈妈,跳那么低。”
如果你想让他唱会儿歌,好了,一样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引导他。就从宝宝跳这一点出发,只要与跳稍微有点关联的任何事情,你都可以以类似的方式引导他去做,他不也就对别的事情感兴趣了吗?如果以宝宝能接受的这种方式来处理事情,那么他跳够了,其他方面的能力不一样也得到提高了吗?
真正的教育不是单一的,而是辐射性的,全方位的,这样你才可以挠到宝宝的?/span>
让他开开心心地接受你,心甘情愿地跟从你。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还是需要采取一些策略进行引导。三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年龄,如果这个年龄的基础没有打好,将来要改变他可能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宝宝为什么对人不感兴趣?一是他平时可能接触的人比较少,没有养成习惯或者怕生;二是他接触的人比较无趣,吸引不了他的注意;三是有比这些人更吸引他的事物吸引他的注意;四是宝宝的抚养人本身也不太乐意跟人打交道。
想要宝宝对人感兴趣,宝宝的抚养人自己要先对人感兴趣,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谈宝宝的问题。
一般宝宝都会对比他大一些,能力比他强一些的孩子感兴趣,因为他们能玩出更多的花样,他们说话、做事都是他乐于模仿的典范,因此,要让这样的宝宝对人产生兴趣,可以从这些小伙伴入手培养他,而不要从大人入手培养他,以免让他产生逆反心理。等他学会跟他喜欢的小伙伴打交道以后再慢慢引导他与成人打交道,他就不会觉得这件事情那么痛苦了。
还有就是可以从宝宝熟悉的人入手培养他跟人打交道的习惯,比如和家里人商量好,大家一起玩打招呼的游戏。让他先习惯打招呼,然后再去实践。给他讲一些文明礼貌的故事,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故事,自己根据宝宝的情况编一些故事,或者给宝宝树立一个假想敌,让宝宝凡事向这个假想敌看齐,也一样可以达到目的。
当然也可以让宝宝尝试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打招呼,这也是锻炼他交往能力的好方法之一。宝宝天生就是泛灵性的,对他来说,无论小花小草,小鸟小虫,他们都是有灵魂的,可以交流的,既然宝宝对东西感兴趣,不妨让他尝试跟他喜爱的东西打招呼,习惯以后再慢慢过渡到跟人打招呼,这样他就不会觉得打招呼那么艰难了。
下面是我很久以前写的一篇小短文《虚拟的对手》,记不清发在那本育儿杂志上了。希望能给JMM一些启发。
虚拟的对手
宝宝的思想与行为就像蔓生的野草杂乱而没有既定的规模与样式,很多时候可能都与父母的期望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当儿子长到两三岁的时候,他便有了许许多多令你惊诧的主意。他的固执与叛逆令我深感头痛。我真正体会到教育宝宝是一门特殊的“艺术科学”便始于这一阶段。“艺术科学”是从我内心深处涌起的一个怪名词,我不知道它的定义是否科学,我只想用它来表达教育孩子确确实实有着相当的难度。它是科学,但又需要采用很艺术的手段来实现。对一个活生生的思维敏捷而又怪异的小东西,你只能用“艺术的”“科学的”方式来引导他,借以实现改变他,使他朝着你期望的方向转变的目的,否则任何强硬的措施都可能导致“欲速则不达”的严重后果。
幼儿园是个小社会,虽然它与我们成人身处的社会相比简直像玻璃一样透亮,像水晶一样纯洁,但它仍然不可避免地沾染上我们成人世界的众多尘埃。一天,当儿子从幼儿园回来,突然举起拳头朝爷爷身上抡过去,同时从嘴里冒出一串串脏话的时候,我简直惊呆了。我十分严厉地制止了儿子粗鲁而大失教养的行为。然而小家伙只是愣愣地看着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的眼神告诉我,我的呵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事实上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更不知道错在哪里。
“为什么要打爷爷?为什么要说脏话?”当我蹲下身来拉着儿子的小手平心静气地问他时,他的回答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好玩呗!”
就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其实宝宝的很多看起来让人无法接受的行为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带有某种恶意,他只是好奇,急于将他从幼儿园学来的这个使他倍感新鲜的行为与词句有效地实践一番。
面对儿子那双无邪的眼睛,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宝宝就是一张白纸,他与生俱来的资质只能决定纸的质地,而他未来的蓝图首先还得由家长来描绘。既然如此,对宝宝的不良行为,简单地呵斥又有什么意义呢?对于一个已经产生逆反心理的宝宝来说,粗暴的呵斥可能暂时制止他的某种行为,但这种方式对于改善他的行为究竟有多大的帮助是一个很值得怀疑的问题。事实上,在遭到我呵斥的第二天,儿子趁我不在时,嘴里又不可抑制地嘟哝开了。我明白,呵斥无济于事,打屁股更不可取。孩子本身没什么错,他根本不明白那些脏话的真正含义,仅仅因为那些宝宝平时在家听不到的脏话使他感到新鲜,于是,在这种十分强烈的新鲜感驱使下,宝宝才会不断地找机会尝试着去实践,并因此欲罢不能。
在得知孩子再度犯错时,我没有批评孩子,而是亲热地搂着他与他一道聊了起来。我的平易近人的姿态彻底解除了孩子的武装,这使我们的谈话变得有趣而充满了深厚的母子情意。
2、独立性
cxd158提问:还要请教:我一岁半的女儿做事很依赖,虽然我常跟她说,继续努力,坚持一下,可她常常一遇到困难就说:妈妈来,妈妈来。我该怎么办呢?
ilovekids于10/26/2005 4:40:01 PM 写到
对这么小的宝宝来说,不要指望他不依赖你,如果他遇到困难不懂得向妈妈求助,那他可能就有问题了。那样的话,你才应该真正着急。1岁多的宝宝肯定还有很多事情无法驾驭,因为无法驾驭,他会遭遇严重的挫败感,因此,他需要你的帮助,每个孩子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
宝宝的独立性,不是能够刻意“培养”出来的,首先取决于他自己是否准备好了,是否愿意接受独立的现实,是否得到足够的宠爱,并因此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比如让宝宝上厕所,如果他没有准备好,即便妈妈把他,他也会反抗,并且像故意跟妈妈作对似地频频尿裤子。其实,这些都是违背宝宝成长规律的做法,不仅于事无补,甚至有可能招致两败俱伤。如果父母能耐心地尊重宝宝成长的自然规律,给予宝宝足够的宠爱,慢慢地,到了某个特定的时间,他就会出乎意料地变得独立起来。很多时候,宝宝的问题,并非什么真正的问题。只要我们耐心地等一等,尽力满足他不同时期的需求,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给予宝宝足够的宠爱,让他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和时间表来发展,那么许多所谓的“问题”都会烟消云散。
当然,这并不是说你可以放弃对他独立性与战胜困难的能力的培养,你可以把他遇到的问题分解成很多部分,鼓励他自己解决其中最简单的一部分,以后慢慢地再多解决一部分,循序渐进地来,并给予他鼓励,而不要指望他一手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为了让问题变得比较容易理解,我们以让宝宝自己穿衣为例。要让宝宝一夜之间学会自己穿衣是不现实的,那么我们可以把穿衣这件事情细分成很多步骤:
1.把衣服整理好。
2.将衣服披在身上
3.握紧拳头,将胳膊伸进一个袖子
4.将衣服拉到身子的另一侧
5.将另一只胳膊套进另一个袖子
6.系扣子
现在选择宝宝最容易做到的一个步骤,比如步骤3,宝宝做到了,OK,表扬他。下次让宝宝尝试做动作5,宝宝也做到了,OK,表扬他。等这两个步骤学会了,让宝宝尝试做动作4,从易到难,一点点过渡,依此类推。这样处理,宝宝的能力受到锻炼,他一点点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同时也获得了妈妈的帮助,他的自信心和对妈妈的依赖感都得到了满足,他就可以健康地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小人儿。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这样的方式分解,如果妈妈有耐心这样训练宝宝,相信没有宝宝战胜不了的困难,同时也不会带给宝宝任何挫败感。试试吧!
3、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ilovekids于10/31/2005 12:27:17 AM 写到
昨天骑马,今天抡了半天高尔夫球杆,胳膊都快抬不起来了。回家看到朋友们的帖子,心里热乎乎的,觉得不写几句,实在是对不起大家。今天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因为没有时间展开说,所以我只简单地谈谈这个事情,如果将来写书,我会详细地展开来谈论这一切。希望能通过这些叙述引起大家的思考。
说到孩子的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至少也是孩子上学以后的事情,或者觉得这是很玄妙的事情,孩子小的时候根本就谈不上。其实不然。从小就从一些细小的事情或者游戏中引导孩子,培养他的这种能力,他稍微长大些就会养成自我探索、自我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完全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而父母也变得更加轻松,更少烦恼。当孩子上学后,如果他具备了这种能力,OK,你完全可以不用为他的学习发愁了。辅导孩子功课的角色自然也不用你去担任了。
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其实根本就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刻意为之,在你们随处遇到的一件细微得你根本都不在意的小事情上,你的教育就可以很自然地融合进去。以下的情形是夏天几乎司空见惯的事情:孩子看到了草地上的蚂蚱:“妈妈,快帮我逮蚂蚱。”如果妈妈走过去,只是用手给他扑住几只蚂蚱,那么事情自然也就停留在逮蚂蚱这么单一的动作上面了。顶多也就带给孩子一些快乐,让他得到一个玩蚂蚱的机会而已。如果妈妈有心,逮蚂蚱这样的一件小事就会带给孩子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妈妈逮了很多蚂蚱,可以让孩子比较蚂蚱的大小、色泽、身体部位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蚂蚱飞得高,蹦得快,什么样的蚂蚱比较灵活,不容易逮住,什么样的蚂蚱比较笨,很容易就落入你的手心,有时间的话,妈妈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到草地里仔细搜寻一下,看看蚂蚱一般都躲在草叶上还是草茎上,什么样的草丛里蚂蚱比较多,有没有可能发现蚂蚱在吃东西,草叶上有没有缺口,那些缺口怎么来的……关于蚂蚱,妈妈可以提出很多的问题,孩子也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妈妈的这些问题就可以引导孩子学会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思考,或者引导孩子想出更多的问题等等。在这样一项活动中,孩子知道了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来探究同一件事情,也明白了可以同样的方式来处理不同的事情(比如用比较的方法了解蚂蚱以及与蚂蚱有关的其他事物)。这本身就包含了很多培养孩子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成分。另外,通过逮蚂蚱这件小事,妈妈还可以将活动进一步延伸,比如观察草地上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小草,这些小草有什么不一样,同样的小草之间有没有区别等等。以狗尾巴草为例,我们通常看到的都是一条尾巴的狗尾巴草,但是我和儿子在游戏中却发现了很多一条茎上长着两条尾巴、三条尾巴甚至四条尾巴的狗尾巴草,如果不仔细去探究,也许我一辈子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事实。孩子在这样玩耍的过程中,他会养成好奇与探究事物奥秘的习惯,同时也通过这些活动受到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就习得一种全方位、多方位思考,以及以同样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以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这一切对孩子长大后养成自我探索自我思考,甚至自学的习惯都将大有裨益。这样长大的孩子将来思维就不会僵化,也不会人云亦云,他一定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
先写到这里。
4、学习能力培养
amliang发言:一直在关注楼主的贴子'对你无私的贡献很感动'很想教好孩子'但总不知道如何下手教'我的宝宝一岁3个月了'会说的话很少'这一阶段怎么样教他呢?请多多指教'你所说的注重培养他自主学习的能力'觉得很有道理'但觉得太小了'能举一些例子吗?非常谢谢!!!!
ilovekids 的回复: (于11/8/2005 12:33:15 AM 来自219.236.204.*)
首先谢谢各位JM的指点,以后我会尝试贴一些图来说明我的一些问题。
其实宝宝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在他年龄大小,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脑子里始终绷着这么一根弦,就能成功地培养他自主学习的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定妈妈和宝宝在室内玩耍或者做别的任何事情,突然,窗外传来一只小猫的叫声,宝宝被这种声音吸引住了,他在注意地倾听,并且转头开始寻找声音发出的方向。妈妈看到宝宝的行为,立刻可以提出一大堆的问题:“什么声音呢?是小狗吗?是飞机吗?是汽车吗?是小猫吗?”这时候宝宝也会跟着妈妈的问题思考,妈妈的问题相当于为探求“是什么声音”这个论题创设了很多条件与假设,“听听声音从哪里传来的?是厨房吗?是卧室吗?是窗外吗?”妈妈一边问问题,一边带着宝宝一起到处看看,一个一个地排除,“噢,不是小狗,不是汽车,也不是飞机……”最后断定,发出声音的就是小猫。别看这是一件司空见惯的小事,也别轻视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问题好像都是在做无用功,实际上妈妈在处理这件小事的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教给了宝宝一种思考的方法。第一,创设各种条件,设立各种假设,在这里,思考的起点是发散式的;第二,排除各种虚假的条件,推翻一些不合理的假设,思考的过程是严密的科学的;第三,通过正确的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思考的终结是通过实践检验的。也许有人会提出异议,觉得这一切纯粹毫无意义,为什么不直接了当地带宝宝到窗口看看,然后告诉他是小猫在叫呢?当然,这对解决这个小小的问题来说确实是最简洁的方法,但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省略了很多思考的过程。宝宝成长的过程中,他需要的不仅仅是对事物的认知,他更需要学习获得这些认知的途径与方法。实际上,假定我们听到的不是小猫的叫声,而是一种陌生的动物的叫声,而且假定我们在荒郊野外,有很多的声音来自不同的方向,那么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就会跟上述的方式一摸一样,我们会有很多猜想,然后我们会对这些猜想一一进行排查,最后通过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就是思考。以这样的方式来处理这些小事,我们相当于给了宝宝尝试以正确的方式思考的练习。在很多细微的生活实例中,我们可以融进很多类似的东西,这样宝宝就会在很小的时候就受到父母的熏陶濡染,不知不觉地学到很多思考的方式。
培养宝宝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还有很多,以后我们慢慢地一一叙说。
5、学习兴趣培养
dudongmei119发言:关注这个帖子很久了,很羡慕你能这么耐心,智慧.我儿子十岁了五年级,为了有个好学校,从小跟老人一起上幼儿园和小学,刚开始还可以,现在越来越不爱学习,成绩中下等.特别是英语,其实他幼儿园就开始学了,但家里没人辅导.现在把他接到了身边,可我好为他的学习苦恼.
ilovekids于11/11/2005 10:54:16 AM写到
我很多朋友都有你这样的困惑。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肯定不是他的错。记得还是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写作文,他以《快乐的一天》为题,写了一篇将近800字的作文,他自己用电脑打的,因为他那时候好多字都认识,但是不会写,正好学了拼音,就用拼音输入法在电脑上写了那篇作文。小家伙高高兴兴把作文交上去了,结果碰了一鼻子灰回来。其实那篇作文我觉得对一个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真的已经相当不错了,用词造句都很好,但是老师给了他下面的评语:作文太长,一篇作文不能同时写两件事。还有一次是写一篇畅想未来世界的作文,他的想象力确实很丰富,简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但是老师给的评价是,不科学。从此,他深受打击,每次写作文都要给我看:“妈妈,你觉得我写得好吗?”要命的是,每次我说他写得好的那篇作文,老师总说写的不好。后来他就不敢相信我的评价了,从此对写作文就产生了畏惧情绪。但是,我一直鼓励他,我说老师说你的不好,只是他不喜欢这种类型的文章,但是妈妈喜欢,妈妈觉得很好,妈妈相信很多人都会喜欢。我尝试调整他的这种心态,并鼓励他写作文投稿,后来他有的作文被《中国少年儿童》和他们的校报采用,他才真正相信了我的话。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很长时间甚至一辈子。我不知道你儿子是否也遭遇过类似的事情?
即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很多小学教师的素质还真是不敢恭维。中国的教育体制真的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有时候真的让人感觉很失望,但是没有办法,你必须适应环境,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尽可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所以我不在乎儿子能否成为一个人人喜爱的三好生之类的人物,但是我更在乎他有自己的主见,不要盲从,不要迷信权威,不要规规矩矩,因为我不想扼杀他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自信心。当然,前提是他必须是个品德不错的孩子。所以,每次当他跟我大谈特谈他的一些论点,比如振振有辞地批驳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时候,我总是很赞赏他。科学是发展的,有它的局限性的,所以批判是必须的。
学习本来应该是很快乐的事情。记得我曾经在参加一次笔会的时候,跟同去参加这个会议的朋友们聊起孩子的教育的问题,当时就提出“学习可以很快乐”这个论点,结果遭到大家一致反对。他们一致认为是因为我孩子争气,所以才能如此妄言。;)不过我至今认为这个论点是成立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快乐。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一定要逼着孩子去学一些所谓“有用的”“对他学习有帮助的”东西,或者急功近利地想要孩子通过努力学习来提高成绩,我们关注的是一些结果的东西,但是从来没想过那些也许根本就是他不感兴趣的东西,因为如此,他学习的过程就是痛苦的。在我们这样的逼迫下,他学习的积极性被彻底磨灭了。我们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在这个基础上让他的兴趣爱好拐个弯,引导他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我孩子不喜欢读书,就喜欢看动画片,就喜欢看《米老鼠》,都是些没用的东西。”很多人跟我说类似的话,我往往会回答他们,这没什么,你就让他看吧,比如他爱看动画片,你可以给他一些带中文字幕、英文发音的动画片,他既享受了,又在无形中提高了英语口语与听力,有什么不好?他喜欢《米老鼠》,那就让他看《米老鼠》好了,最好跟他一起看,去体会他究竟从中获得了那些乐趣,然后你再从中找出一些点,从这些点引申,就可以让他的学习朝着别的方向延伸了。比如,《米老鼠》某个故事里谈到印第安人,OK,就以印第安人为引子,引导他看印第安神话,或者其他与印第安人有关的任何书籍了。孩子天生是好奇的,对于一些未知的东西充满了兴趣,他喜欢以他的方式去探索这些奥秘,不如你就顺着他来好了。前几天有个朋友说孩子不喜欢读书,我说你给他买一套《昆虫记》吧,她果真将信将疑地买了一套《昆虫记》,结果小家伙喜欢得不得了。还有个朋友说儿子就是不喜欢学英语,我送给他几盘国家地理DISCOVERY系列的介绍神奇大自然的光盘,结果小东西喜欢得不得了。学习不是可以急功近利的事情,你首先需要的不是获得一些显著的效果,而是培养他学习的兴趣,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那种快乐的感觉。你让他正颈危坐学那些你认为实用的东西,他能学得进去吗?就好比让你正襟危坐听某人给你宣讲政治,你能听得进去吗?从他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引导他去学习,去探索,他就能找到乐趣,有了乐趣,他才有学习的动力,就是这么简单。
四、心灵教育
ilovekids于10/12/2005 6:59:47 PM 写到
1、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几天看了各位父母的讨论,觉得我应该换换思路,从另外的方面来续写我的帖子,来回应各位。既然提到心灵教育,那么就先从心灵教育开始讨论吧!其实关于这个话题,要说的可以很多。今天翻出以前的一篇短文,记录的是儿子成长过程中一个真实的故事。当时写了这篇短文,忘了发在哪本杂志上了。今天就先从这篇短文开始继续我的话题吧!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儿子在院子的花园里与小伙伴们高高兴兴地嬉闹着。我刚在膝头展开一本久违的世界名著,悠悠闲闲地正准备展读,儿子便抱着那只前天刚买回的小兔,泪流满面地回来了。
“儿子,怎么了?”向来很乐天的孩子怎么突然会变得这样呢?我的心里纳闷极了。
“小兔子……死了……”儿子泣不成声。仅仅一小会儿的工夫,这个灿烂的日子便在孩子的心目中变得阴暗无比。
我接过他手里的小兔子,眼里充满了疑问:“你的兔子不是好好的吗?”
“不是我的……兔子死了,是毛毛的……兔子死了。毛毛不小心……把兔子……摔到地上,兔子就……死了……呜……呜……”
“带妈妈去看看。”
我跟在儿子身后,来到小花园。毛毛手里抱着那只已经断了气的小兔,正在伤心地哭泣。另外两个孩子围在毛毛身边,陪着毛毛一起涕泪纵横。
看来问题确实比较严重。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使孩子们止住了大声啼哭。在他们抽抽搭搭的当口,我指挥他们一起在花园里的一棵大树下挖了个坑,将小兔子掩埋好。在小兔子被泥土盖上的那一瞬间,孩子们一齐大声地哭了起来。
“妈妈,我们再也见不到这只小兔子了,对吗?”
“对,我们见不到它了。”我知道,让孩子们了解真相确实很残酷,但是他们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从孩子们悲伤的眼神里,我感觉到了来自他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挣扎。懂得珍惜实在是孩子们需要具备的美好品质之一。
“但是,它会一点点地变成别的生命。”我顿了顿,等待孩子们冷静下来,听我细说。
果然,孩子们对我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他们很快止住了哭,开始轮番向我发问。
“它会变成什么生命呢?”
“我们能见到它吗?”
……
“首先,它会腐烂,成为泥土下面微生物的食物,变成它们身体的一部分;它的一些养分会被地面上的小草吸收,使小草长得更快、开的花更鲜艳;昆虫或者其他的小动物比如你们手里的另一只兔子吃了小草,那只死去的小兔子就成为这些小动物身体的一部分……这样,你就能在你周围的很多小生命里看到那只死去的小兔子。小兔子虽然死了,但它会通过别的生命继续活在这个世界上。”
孩子们满意地擦干了眼泪,高高兴兴地玩去了。但是,从此,孩子们的生活里多了一件事:每天到树下看看那只死去的小兔子的小坟。他们对小兔子的感情以这种方式在继续,而他们不时向我报告的各种喜讯则明显地表明他们已经接受了小兔子死亡的事实,同时也接受了生命正在以某种方式轮回的现实。
“树下长出小草了,小兔子变成小草了!”
“我看见有一只蚂蚱吃了树下的小草,小兔子变成蚂蚱了!”
“一只小虫吃了小草,小鸟又吃掉了那只虫子,小兔子变成小鸟了!”
……
儿子则抱着他的小兔子高兴地说:“我的小兔吃了树下的小草,长大了许多。现在两只兔子都在我的手里了。”
孩子们高高兴兴地笑着、闹着,小兔子摔死时带给他们的悲伤早已荡然无存。死的幽暗与神秘在我们埋下小兔子的那一瞬间转变成了另一种希望,播种在孩子们的心中,如初春的阳光一样透亮、温暖。
2、解释死亡
关于心灵的教育当然包括了很多的方面,死亡只是其中一个比较极端的进行心灵教育的由头。当宝贝体验到死亡带来的压力,向宝宝解释死亡,让宝宝在体验痛失我爱的过程中经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震撼,如果处理好了,死亡这个随时可能遭遇的比较极端的例子其实是净化宝宝灵魂,让宝宝学会爱,学会摆脱不良情绪非常好的方式之一。对宝宝来说,无论死去的是一只小兔,一只小狗,甚或仅仅是一只司空见惯的小蚂蚁,我们都可以将这种教育融合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宝宝学会爱,学会同情,学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同时也学会以更好的方式摆脱不良情绪,养成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人生态度。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最能触动他小小的灵魂的莫过于死亡以及死亡带来的不安全感、恐惧感与无能为力的感觉。无论是心爱宠物的死亡、亲人的去世还是目睹意外事故发生……这一切都会给孩子带来恐惧、不安和悲伤。怎样让他们理解为什么死亡就是永别,为什么人和小宠物死后不能复生这样的道理'是每个妈妈的难题。要让宝宝远离死亡带来的阴影,妈妈可以认真考虑以下问题。
(1)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
宝宝对死亡产生恐惧或不安,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根据精神分析学理论解释,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的一种本能。正是因为这种本能,人才能远离危险,努力求生。由于不能正确地理解死亡,因此,宝宝一旦遭遇死亡事件,他几乎有种面临灭顶之灾的感觉。比如,宝贝会担心死亡随时降临,担心自己的亲人会随时被死神夺去生命,担心自己因为亲人的死亡而随时被抛弃等等。这一切困扰着宝宝,使他惶惶然不知所措。遭遇死亡事件的宝宝最缺乏的首先是安全感。所以,向宝贝解释死亡最基本的前提是要给予他充分的安全感,让他明白死亡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他想象的那么阴暗,也不是随时都会伴随左右。至于有些父母为了避免宝贝尝试某些危险行为,有意夸大死亡的恐惧或死亡危险的可能性是不足取的一种方式。这种恐吓,往往会导致宝宝出现焦虑、恐慌、噩梦、行为退缩等不良心理,甚至严重影响宝宝的成长。
(2)给宝宝宣泄的机会
人天生就有医治自己心理创伤的能力,这就是情绪的宣泄。当宝宝情绪波动激烈时,他往往会以笑、哭、诉说、身体的颤抖等等来宣泄,这是医治内心创伤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当宝宝以这样的方式发泄情绪时,父母无需对宝贝宣泄情绪的行为加以劝阻,只要耐心地守候宝宝,让他体会到你对他的理解与体贴就足够了。相反,如果不给宝宝宣泄的机会就会阻碍宝宝释放自己的悲伤。如果宝宝的悲伤得不到充分的释放,这种悲伤的感受可能会隐藏在他的潜意识里,并且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因为某个事物的引发而不断出现在他以后的生活中,甚至成为一种心理障碍。当宝宝面临亲人去世或者宠物死亡等事件的困扰,他可能会通过一些比较特别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表达他对死亡的了解。比如有的宝宝会假想关于死亡的游戏,并在游戏中不停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有关死亡的场景来重复他目睹或者听说的死亡的体验。有的宝宝目睹死亡事件之后可能还会有行为退缩、行为越轨或拒绝参加一些比较规律性的正常活动等现象。此时,父母一定要理解宝宝,不要简单粗暴地将宝宝拉回现实,而应该耐心地诱导宝宝,让他把自己内心的苦闷、恐惧与不安描述出来,严重的可以请教心理咨询医生对宝宝的行为进行调整。
(3)让宝宝远离不良刺激
因为宝宝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机制还不健全,因此,家长应尽量避免各种死亡情景刺激宝宝。比如父母应尽量避免宝宝观看影视作品里那些渲染暴力的场景,尤其当家里老人去世时,最好避免带宝宝去灵堂、火化场等过度压抑和悲哀的环境,以免给宝宝造成心理阴影,加重宝宝的心理负担。当家人生病时,不要以死亡来威胁宝宝,以此作为哄骗宝宝乖巧听话的砝码。一旦家人最终去世,宝宝就会有一种罪恶感,并因此形成心里阴影。
(4)给宝宝体验悲伤的时间与机会
经受面对死亡的经历对宝宝来说并不都是坏事,它同样是宝宝成长的人生课堂中很重要的一课。事实上,宝宝正是在这种分离和悲伤的体验中,学会了珍重感情,也体会到了为何应该珍惜生命。当宝贝心爱的宠物死亡之后,带着宝宝一道掩埋小宠物,并且经常去看看小宠物,让他在照顾死去的小宠物的过程中学会以恰当的方式释放他悲伤的情绪。
(5)给宝宝明白事实真相的权利
一旦家里遭遇亲人去世的事件,父母应该以恰当的方式告诉宝宝真相,而不应该向宝宝隐瞒。宝宝虽小,但是他的心一样十分敏感。无论家庭成员如何隐瞒,他都会从家人的表现中发现某些端倪。一旦宝宝自己发现事实真相,那么家长好心隐瞒真相的结果只可能使宝宝遭受失去亲人的基础上又失去对其他亲人的信任的双重的打击,使他更长时间地被笼罩在忧虑和恐惧中,从而经历更多的痛苦。
五、吃饭
1、吃饭的故事
你儿子才6个多月,当然不能期望他注意力能集中多长时间。东看看,西看看,这里摸摸,哪里碰碰正是他对外界环境做出回应的方式。他可能更习惯喝奶,因此对辅食不是特别感兴趣,吃一半,大概已经很给你面子了。;)辅食毕竟不同于奶,宝宝需要有一个适应与接受的过程,因此不能操之过急。既然宝宝在吃饭,你为什么要给他玩具来分散他的注意力呢?最好吃饭的时候将所有玩具都收起来,让他养成专心吃饭的习惯。如果一边吃一边玩,养成了习惯,他将来不仅不好好吃饭,这种吃饭的方式对他的身体健康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所以这个问题要尽早改变。他才6个月,他需要一个温柔体贴的妈妈,因此,大声吼他不仅不会让他变得更听话,相反可能让他将来变得脾气急躁,没有耐心,至于打他小屁股就更没道理了。很少有孩子愿意被人把尿,他所有这些表现都是很正常的,并不是就他这么顽劣,所以要尽可能了解他的需求,温和地面对他,策略地改变他。喂他辅食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比较特别的方式来谈论他正在吃的食品,假如你喂的是胡萝卜泥,就可以给他讲讲小白兔的故事,小白兔喜欢吃什么,怎么吃东西,或者一个关于小白兔的小故事,总之可以找到很多与他所吃的食品有关的内容来跟他谈论,这样就可以让他把注意力集中到他面前的小碗小勺,让吃饭变成一件令他感到愉快的事情,他就会对吃饭产生兴趣了。把尿也一样,前面有帖子谈到,让把尿也变成游戏,把尿就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了。
说到喂饭,我儿子小时候被老人惯的,也不好好吃饭,那时候每次吃饭都跟他钩心斗角的;)也经过一段很烦恼的时间。这里有我很久以前写的一篇关于喂饭的小短文,发在妈咪宝贝,拿过来给大家看看,博大家一笑而已。:)
(1)追着喂还是自己吃?
先生总说:“热爱厨房便是热爱生活。”这是他企图支使我下厨的借口。我怎么会落入他设下的圈套?然而,随着儿子的驾临,为形势所迫,渐渐的,我也开始真正地“热爱生活”了。
在饮食方面,儿子是个很令人头痛的小家伙。几乎每一顿饭,我都得追着哄着才能喂饱他。对于我费尽心机“热爱生活”的产品,他几乎一概冠名为“不好吃”。作为一个失败的“热爱生活”者,惟一能让我自我解嘲的解释是,儿子是个高品味的美食家。因为“热爱生活”不得法,我正好乐得将责任往先生身上推。只要有可能,做饭便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当然实在躲无可躲的时候,我还是得硬着头皮去“热爱生活”,并且不得不寻找一些别的突破口,以求将我的“产品”尽可能多的推销出去。
(2)拙劣而高效的推销员
我的推销手段其实非常拙劣,不过也非常有效。
“宝贝儿,妈妈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刚刚1岁多的儿子对于我那些换汤不换药的故事总是充满了好奇,一听说要讲故事,他一定丢下手里的玩具,乖乖地洗了小手,摇摇摆摆地靠了过来。
“从前呀,有一只小兔子,它喜欢到野外玩耍,就像我们家小宝贝……”故事的情节自然很快就发展到小兔子饿了,而且饿得非常厉害,它走不动了,于是它想吃点东西。
“宝贝,你替小兔子吃点东西吧,好吗?”
“不吃!”一开始,小家伙一口回绝,丝毫没有回旋的余地。
“小兔子饿了,走不动了。”
“然后呢?”儿子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询问。
“小兔子饿了,走不动了,你不帮它吃饭,它就走不动了,就没有故事了。”
儿子巴巴地望着我,乖乖地吃了口饭,于是小兔子可以走动了,故事继续下去。渐渐地,儿子明白了故事发展的必然趋势,于是每当小动物饿了的时候,不用提醒,他就会抢过来吃上一口饭。就这样,不到2岁的儿子替小兔子吃饭,替小狗吃饭,替小老虎吃饭,总之几乎替地球上所有我能想到的可爱的小动物们吃遍了。仰仗这些小动物,我很轻易地便将儿子喂到了两岁。
(3)嚼食恐龙
两岁多的儿子已经会读点书了,他的小脑袋因而变得充实起来。每当我企图故伎重演挟持他替小动物们吃点饭,他总会反驳:“那是我小时候的事情了。”他坚持不再替小动物们吃饭。我曾经那么得意地向他推销美食的方法也因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接下来,谁能粉墨登场呢?
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我终于找到新的突破口。那时候,小家伙对恐龙情有独钟,但想让他替恐龙吃饭显然已经太过老套了。我必须来点新花样。
“宝贝,你给我讲讲翼龙好吗?”我端着饭碗,悄悄地靠近了他。
“好啊!”儿子热切地望着我,开始滔滔不绝地向我描述翼龙的身长、体重、翼展宽度、生活习性、智商数……
“翼龙的身体有这么长吗?”我随意比划一下,并趁势将一勺饭塞进儿子的小嘴。
“翼龙的翼展宽度有这么宽吗?”另一勺饭又顺利的塞进了宝宝嘴里。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吃”恐龙,吃完翼龙吃梁龙,吃完梁龙吃腕龙,吃完腕龙吃……
(4)外星人食品
等到所有恐龙都吃过一遍,我又江郎才尽了。儿子对我的这些伎俩早已了如指掌,再也不肯就范了。当时,正当美国出产的一部关于外星人的影片风行,真是天助我也!于是我故伎重演,想让外星人担当诱饵。但是,从现存小动物吃到恐龙的儿子对这种吃法早已不屑一顾了。“别再骗我吃饭了。”小家伙斜我一眼,毫不留情地揭穿了我的鬼把戏,一句话就将我堵了回来。看样子,他这次是油盐不进了?、
“妈妈,外星人吃东西吗?”虽然他不肯吃饭,但既然他对外星人的胃口感兴趣,我总还是有机可乘的。
“当然吃东西了。你吃过外星人的食品吗?”我假装神秘地附在他耳朵边说道。
“没有,我想吃外星人食品。”儿子好奇地叫嚷起来。
“你乖乖地在这里等着哦!”
我悄悄地溜进厨房,偷偷地将饭菜盛入小纸杯,然后大呼小叫地快步走了出来,继续我蛊惑人心的演说:“这是来自X星系伽马星座的小鸭子星球的转基因食品,你想尝尝吗?”
“嗯,外星人食品真好吃。妈妈,小鸭子星座是不是像小鸭子?”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
接连几天,儿子都在谈论外星人。他那些幼稚而充满幻想的谈话几乎令我笑得直不起腰来。天知道那些外星人生活环境怎样!天知道那些外星人吃些什么东西!但我仍然在心底深处感谢着那些尚不知在何处的外星人,因为它们,我又能骗小家伙吃几顿饱饭了。
人的口味真是奇特!因为有了外星人食品,小家伙的饭量居然莫名其妙地长了起来。
从此,我常常光顾一本叫《UFO》的杂志查资料,只为了给儿子提供一些新的关于外星人的信息。因为每天都有新的信息,儿子吃外星人还真是很吃了一段时间。见儿子有滋有味地吃着那些他平时不屑一顾的饭菜,我真有些飘飘然了。我可不就是个魔法无边的魔法师吗?
(5)烦恼的终结
正当我暗自得意的时候,儿子又给我迎头浇了一盆冷水。
“妈妈,我不想吃外星人的食品了。我们还是吃地球人的食品吧。”这小家伙,他吃外星人也吃腻了?又想换口味了?天哪!
“好吧,我们还是吃地球人的食品吧。”我无可奈何地望着小家伙,只好再度起用中国人传统的碗筷来伺候宝宝的一日三餐。
“妈妈,这碗里不还是盛的外星人食品吗?”小家伙疑惑的望着我,眼里有许多的不满,胃口也大大地减了下来。
我为什么总是自己给自己掘陷阱?
终于有一天,我决定彻底放弃。这世界上稀奇古怪的事物虽然很多,但我不可能让儿子一辈子吃着它们长大吧。好吧,你这个小坏蛋,既然你不肯吃,我就让你饿一饿试试。
那是个周末,我们在野外疯了一上午,说实话,我都饿坏了。回家后,我们随随便便做了一顿饭。那天,我们故意没有给儿子盛饭。餐桌上没有了他的小碗小勺。小家伙睁大了眼睛,诧异地望着我。我将头转向别处,假装没有看见他。
“妈妈,我的饭呢?”小家伙终于熬不住了。
“你不喜欢吃饭,所以你可以不吃饭。”我平平淡淡地说了一句。
“不行,我就要吃饭。”小家伙扬着小脑袋,很不高兴地加重了语气,将“要吃饭”三个字突显出来。
“妈妈今天没给你做饭。”
“爸爸,我要吃饭。”儿子迅速转移了战线。
“你真的想吃饭呀?妈妈没给你做饭,那怎么办?”先生假装一脸的无奈,皱着眉“沉思”了几秒钟,然后说:“要不这样吧,爸爸妈妈的饭分一点点给你吃吧。”
我们一人拨了一些饭给他,小家伙欢天喜地自己动手吃了大大的一碗饭,虽然被土地爷与桌子分去不少,但终归比平日饭量大多了。从此,我改变了劝儿子吃饭的策略,不再追着他喂饭,而是追着他在外面疯跑。在疯跑一段日子之后,小家伙奇迹般的“习惯”了地球人的食品,我也终于有机会在先生面前自吹自擂:瞧我“热爱生活”的产品销路多广!
2、不好好吃饭烦恼
zq6616发言:林怡:您好!看到你的文章真是太好了!受益非浅.我的儿子已经快7个月了'最近总不好好吃东西'吃一半就不吃了'而且还要边玩边吃'这该怎么办?教教我吧?
ilovekids于11/7/2005 11:41:40 PM写到
宝宝的食欲也跟成人一样时好时坏,如果他不好好吃东西,有可能是因为他不饿,或者没有食欲,也有可能是饭菜不合他的胃口,还有可能是身体不舒服,没有胃口。吃一半不吃了,可能是他吃饱了。如果没有健康方面的问题,他不吃就别给他吃,不要因为怕他饿就硬给他喂,或者还没到吃饭时间就给他补充一些零食等等,这样都会影响他的胃口。尤其甜食,更是影响宝宝食欲的大敌。不少父母在宝宝长牙期间会考虑给他一些磨牙食品,这些磨牙食品吃多了也一样会影响食欲。如果因为这个原因,那就减少磨牙食品的量,或者干脆不要给宝宝磨牙食品,而选用一些磨牙玩具来代替。因为总有食物进入宝宝的胃,他的胃没有排空的时间,也就不会有饿的感觉,他就总也不会好好吃饭。至于你说的边吃边玩,是指他玩饭菜呢还是玩别的东西呢?
3、让宝宝自己吃饭
didang761012发言:不过我还是有一点要请教楼主,我的孩子现在还没有自己吃饭的欲望,从来不抢勺子,会不会以后自理能力会差一些,怎么培养她的自理能力呢?
孩子的自理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而且最好从一两岁开始培养,这个阶段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形成的时期,一般都会有着强烈的自己来的愿望,如果给他过多的限制,他的这种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压。因此,只要他想做的事情,都可以放手让他去做,保证他的安全就可以了。比如,他吃饭的时候,可以给他一把勺子,鼓励他尝试自己吃;给他穿衣的时候,鼓励他自己协助妈妈一起穿;每天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可以让他帮着拿拿拖鞋,也可以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让他收拾玩具,把自己的图书摆放整齐等等。2岁左右的孩子通常都会很热衷于做些事情,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不管他做得怎样,都要鼓励他,让他保持继续做下去的积极性。
六、记忆
ilovekids于11/13/2005 10:10:47 AM 写到
1、宝宝记忆力发展进程
*0~7个月:短暂记忆周边事物。婴儿从一出生就具有了形成记忆的能力,并通过各种感官对自己周边常见的事物产生记忆,例如,通过气味记住妈妈,通过手感记住自己的小玩具,通过声音记住哗哗作响的玩具等。
*7~9个月:能想起不在眼前的事物。长到7个月以后,婴儿能想起不在眼前的人或物。妈妈、爸爸以及其他许许多多事物都已经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他无需任何具体的提示就能想起他们。
*9~12个月: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模仿。9个月以后,婴儿的活动记忆能力开始发育,他的大脑已经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发生在他面前的事情。
*1-3岁:随着婴儿脑容量的增加,1岁尤其2岁以后婴儿的记忆力开始迅速增强,已经能够长久地记忆他经历的一些事情以及他接触到的事物。
2、决定记忆力水平的4个要素
*记忆的速度快慢
*记忆内容在重现时正确与否
*在记忆内容中提取所需要信息的速度
*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
记忆内容的正确性是记忆力好坏的最重要标志,迅速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是个人才智的展现。因此,造就聪慧的宝宝,爸爸妈妈不可忽视宝宝记忆力的锻炼。记忆力是人类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宝宝将来的发展无疑将产生非同寻常的影响。不过,记忆力好坏虽然与遗传有着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完全取决于遗传因素。只要训练得当,宝宝的记忆力通过后天努力依旧可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宝宝的记忆特点
◎宝宝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
6岁前的宝宝对鲜明、生动、有趣的事物非常感兴趣,重复多次后,他往往能够不费力地记住相关事物。像“幼儿园”、“汽车”、“飞机”、“火车”等都是具体形象的概念,宝宝对这些具体形象记忆深刻,但要将这些具体形象与它的概念联系起来,还需要一个反复强化的过程。具体形象在宝宝大脑中储存越多,越有利于他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发展思维和想象力。当宝宝认识某件事物时,父母及时告诉他这一事物的名称,可以促使宝宝将具体的形象和抽象的语词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他的概括能力,他对事物记忆的准确性与提取信息的能力。
◎以机械记忆为主,不善于理解记忆。
宝宝的记忆不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根据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记忆,因此,他们对于记忆那些根本无法理解的材料,显得并不困难。宝宝的大脑就像一架照相机,可以不假思索就拍摄下周围的一切。即便他对所要记忆的内容根本不理解,但在成人的反复教导下,他仍然能够将很多东西保留在他的记忆深处。比如,宝宝不理解唐诗、英语单词等,但他仍能背诵很多唐诗、英语单词。机械记忆有利于帮助宝宝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会理解记忆。
◎记忆活动容易受情境或情绪影响
宝宝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记忆活动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出现差异。宝宝心情愉快则记忆效果良好,宝宝心情沮丧,则有可能什么都记不住。也就是说,宝宝记忆是否深刻与他当时所处的情景以及他当时的情绪好坏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些伴随动作或能给宝宝较强情绪体验的内容可以强化宝宝的记忆,使宝宝记忆的效果更好。比如,因受到表扬而情绪高涨的情况下,宝宝能较快而准确地记住某些事物。周围环境中那些形象鲜明、生动有趣的事物比较容易引起宝宝的兴趣,能让宝宝更加记忆深刻。
◎宝宝的记忆精确性差且很容易遗忘。
宝宝的记忆特点是很容易遗忘,尤其3岁前的宝宝,因此一般人记不住3岁以前的事情,心理学称之为“人类幼年健忘”。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回忆的精确性较差,因此,宝宝的回忆往往是片段的、不完整的,常常会出现丢失细节、颠倒时空或者将人物事件与时空随意组合等情况。
◎宝宝的记忆内容在头脑中保留时间较短。
研究表明:当宝宝见过的事物重新出现在眼前时,1岁以内的宝宝只对几天以前的事物有印象;2岁左右的宝宝只对几个星期以前的事物有印象; 3岁左右的宝宝记忆能力大大提高,能记住几个月以前看到过的事物。当宝宝见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1岁以内的宝宝根本回忆不起来;2岁左右的宝宝可以回忆几天以前的事;3岁左右的宝宝可以回忆几个星期以前的事。比如爸爸在外学习一年后回到家中,小宝宝可能就不要爸爸抱,因为他已经忘记了爸爸的模样,把爸爸当成了陌生人。
◎宝宝的记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3岁以内的宝宝记忆没有目的性,凡是他感兴趣的、印象鲜明的事物他都能记住。因此,父母如果不记得把某个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了,如果宝宝曾经看到父母拿到这个东西并且放在某个位置,他的记忆深处还会保留当时的情景,于是,宝宝很可能十分轻易就能帮着找到。
◎宝宝的记忆内容在脑中保存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影响。
宝宝记忆的事物在他大脑中究竟能保留多长时间,取决于她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知识经验和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宝宝当时的情绪状态以及记忆对象的特点。一般看得听得越清楚、越仔细、越完整,宝宝记忆的时间就越长久;宝宝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对事物的理解越深刻,记忆的时间就越长久;当宝宝处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或者记忆对象能引起宝宝积极的情绪体验,宝宝记忆的时间就越长久;记忆对象越生动鲜明,越能引起宝宝的兴趣,宝宝记忆的时间也就越长久。
七、语言
1、《语言盗侠》
ilovekids于10/24/2005 8:13:24 PM 写到
前面谈到心灵的教育,智商与情商的开发,其实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语言,没有语言作为基础,所有的教育都失去了存身立命的根本。所以我今天把我以前写的一篇《语言盗侠》的短文贴在这里,希望还是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语言盗侠
“噫嘘兮,危乎,刀(高)哉!……”刚刚1岁半的儿子拉开架势朗朗上口背诵了一首《蜀道难》,惊得围观的邻居们啧啧称奇。长长短短49句,连成人读来都有些磕磕巴巴,小家伙倒背如流,难怪他们要惊诧莫名了。因为那首《蜀道难》,我和儿子一眨眼间便成了某大院的“知名人士”。从此,无论我走到哪里,总有人好奇地问我:“你是怎么教他的?你儿子是神童吧?”
毫无疑问,儿子不是神童,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比一般的孩子强其实并非与生俱来,只要方法得当,每个父母都可以培养出这样的“神童”。事实上,从儿子刚一出生,我就开始了训练他说话的教程,而促使我这么做的真正诱因纯属偶然。几乎每个听了我的叙述的人都感觉颇不以为然,所以他们更倾向于相信儿子杰出的语言表达能力缘自上天。
意外的发现
第一次与儿子对话是在他出生后大约4小时。周围的宝宝们大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我将儿子抱在肘弯里,轻轻地触碰着他那红红的、嫩嫩的小脸蛋,开始像所有母亲一样唠叨。当然我并不期望宝宝能听懂我的话,更不期望他对我的唠叨有所回应,甚至都没期望他会睁开眯成一条线的双眼瞅我一眼。然而,奇迹出现了。儿子听到我的声音,费力地睁开双眼,用他黑亮黑亮的双眸定定地盯着我,似乎还咧嘴笑了笑。儿子的神情大大地鼓舞了我,于是,在儿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夜晚,我激动得一夜无眠。我内心深处总有个声音在欣喜地唠叨着:“哦,他能听到我说话,他高兴听到我说话!”第二天早上,我逢人便说:“儿子能听我说话了。”同居一室的妈妈们宽容地笑看着我,容忍了我的痴狂。从那天晚上开始,尽管我明明知道他听不懂我所说的任何一个词,但是只要跟他在一起,只要他醒着,只要他有兴致,不管我们在做什么,我总在不厌其烦地跟他说话。
或许儿子听不懂我的话,但我很快就发现,他对我的声音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大多数时候,他都会张着小嘴,双眼一眨不眨地饶有兴味地望着我。那神情仿佛在说:“妈妈,你继续说吧。我喜欢听。”我的心因此在与儿子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只要与儿子在一起,我总是喋喋不休地说着那些他根本理解不了,我也并不期望他能理解的话。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我喜欢这种与儿子交谈的游戏。
除了睡觉,儿子似乎更多的依赖于我的声音。最初,我只是以“哦”“啊”“嗯”等单音来引起儿子的注意。这是些毫无意义的单音,但是对激起宝宝发声的欲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等到儿子满月后,他突然有了张嘴想要模仿的欲望。偶尔地,他也能发出一些声音,更多的时候,他只是吧嗒吧嗒小嘴,或者仅仅蠕动一下嘴唇,但所有这一切都带给我无尽的快乐,并进一步激起我通过语言与儿子交流的欲望。
日子飞一般地流逝。儿子100天的时候,我给他买回几张小动物的图片贴在墙壁上。随后我抱着他转着圈指认那些小动物。儿子以极大的热情配合着我,一会儿望望墙上的小动物,一会儿转过头来朝我咯咯地笑。过了几天,儿子竟然认识了那些小动物,只要我说出小动物的名字,儿子一定很准确地找到那只小动物,然后神闲气定地盯着它看。我大受鼓舞,小家伙真的能听懂我的话了,多么激动人心啊!
“他那么小能听懂什么呀?”不少朋友看我一本正经满腔热情地看着儿子与他聊天,他们总是感到很困惑,在他们心目中,或许我就像个不合时宜的怪物。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始终坚信宝宝能听懂我的话,只是时机未到,我无法证实给他们看。
我习惯用成人的语言与儿子对话,习惯以不断变化的声调与夸张的表情与儿子对话。从儿子好奇而热切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肯定。那些重重叠叠的儿语,听宝宝说着,对成人来说确实是一种享受,但对宝宝来说,我们只不过在无意中加重了他学习语言的负担而已。我不想让孩子在稍大的时候,再费力地去纠正他的那些“鞋鞋”“帽帽”之类的词句。对于宝宝来说,所谓深奥与浅显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明显,新鲜有趣才是关键所在。与那些故意重叠的词句比较,他对成人语言的理解并不见得更为艰难。我确信,对于宝宝来说,任何一个词任何一句话对他来说陌生的程度都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固执地以我们惯常认可的方式来与他交流。只要是与所处场景有关的聊天,对宝宝来说都是有益的。即便他现在听不懂,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他总会明白一切。
ilovekids 的回复: (于10/24/2005 8:14:15 PM 来自219.236.206.*)
又一个圣诞节到了,儿子1岁了。突然有一天,他说话了,每次蹦出三四个字。仅仅过了三四天,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便突飞猛进,几乎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那是一个冬日的黄昏,一只用来做试验的小白兔突然逃出了实验室,儿子大惊小怪的叫了起来:“妈妈,快看,一只小白兔竖着长长的耳朵在走廊里跑来跑去。”在场的同事们都惊呆了。我也惊呆了。这是他说的话吗?仿佛为了向我证实这一切,他又清清楚楚地说了一遍,并且不停地兴致勃勃的重复着他第一次尝试着说的这个长长的句子。接下来某一天,小家伙竟然一口气背出很多唐诗,唱出很多儿歌,而且口齿清楚,韵味十足。
ilovekids 的回复: (于10/24/2005 8:16:15 PM 来自219.236.206.*)
宝宝天生是语言的盗侠。只要有机会,他总在不失时机地盗取你的词句。宝宝的小脑瓜里仿佛天生就有一片万能的芯片,储存着一切他能接收到的信息。然后,在某个合适的时刻,他会随机地将这些信息释放出来。当宝宝脑海深处的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他甚至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加工,以某种变化了的形态释放出来。因此,随着时光的流失,宝宝带给你的惊喜也会与日俱增。
事实证明,在儿子说出第一句话之前,他已经学会了很多东西。这使我想起一个关于吃饼的故事:一个人饿极了,于是去买饼吃。他吃了六个饼,依然觉得肚子饿,等到他吃完第七个饼时,他突然觉得饱了,因此他很后悔不该吃前面的六个饼。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宝宝时也存在这样的心理,我们总在期望最佳的时机,最佳的效果,却往往忽视了积累的过程。当然,儿子的语言天分也绝对不会来自那“第七个饼”。
在教育宝宝方面,我们很容易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潭。在经历了我们认为很长时间的努力以后,如果看不到效果,我们可能会一脸无奈地耸耸肩随即放弃。“宝宝就是学不进去。”“宝宝不喜欢学。”这是我们常常使用的托词。宝宝为什么那样?责任不在宝宝,而在我们自己。我们总喜欢牵着宝宝的鼻子走,让他按照我们规定的路线跟在我们后面亦步亦趋,这是培养宝宝学习兴趣的大忌。真正明智的做法是,由着宝宝,然后就宝宝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引导,只有这样才可以两全其美。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则是手持神笔的马良。父母画什么,宝宝就是什么。我在儿子脑海里画了很多语言,所以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便显得较为突出。其实,作为父母,我们没有必要功利地教宝宝学习说话,只要给他创造适当的语言环境,以宝宝的兴趣为中心,投其所好,宝宝就会获得学习语言的动力。
和儿子在一起,我们谈论的总是他最感兴趣的事物,我们开展的总是他最感兴趣的活动。儿子喜欢小白兔,那我们就谈论小白兔,儿子喜欢恐龙,我们就饰演恐龙,儿子喜欢兵器,我们就玩弄兵器。如果仅仅是一本正经地学,毫无疑问,宝宝很快就会厌倦这些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快乐是最大的动力。兴趣与快乐是宝宝学习新事物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
语言对宝宝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宝宝一生下来就在学习语言,他们不断地辨别各种声音,并试图努力去模仿各种声音,在模仿的过程中,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不断带给爸爸妈妈惊喜与快乐。更重要的是,语言是思维的基础,有语言作为基石,宝宝以后学任何东西都会变得容易得多。宝宝学习语言的过程一般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如果我们在宝宝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针对宝宝的实际情况辅以正确的方法,毫无疑问,宝宝学习语言的能力将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下面的实验或许能带给大家一些启示。:)
据美国和加拿大的心理学家研究统计,婴儿在11个月左右开始用手指指东西(女孩327天,男孩350天),而婴儿学会用手指东西则源自妈妈。妈妈在带宝宝的过程中经常将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物指给宝宝看,宝宝通过妈妈的动作学会了用手指东西。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试验,让几个刚学会指东西的孩子坐在高椅子上,旁边并排的是他们的母亲。孩子们面前是两行有趣的玩具;一行稍远,另一行更远一些。结果发现,孩子们一会儿去够离得近的一行,一会儿又用手指去指,而对稍远的一行则不会用手去够,仅仅在远处用手指指点点,同时将求助的目光转向妈妈,希望她能帮助自己拿无法拿到的玩具。当宝宝感兴趣的物体处于视线中心,他通常用右手来指向某个物体,如果物体在侧面,则用离物体近的那只手去指。
同时,心理学家们也发现,越早开始用手指指东西的宝宝,学会说话的时间越早。宝宝开始用手指东西的那一周里,也开始懂得一些物体的名称,如球、猫等。孩子开始使用食指越早,到20个月时知道的单词也越多。可见,使用食指不只是简单的手势,它是通向语言的很重要的一步。
2、用成人的语言与孩子交流
ilovekids于10/7/2005 6:34:59 PM 写到
对宝宝来说,认知只是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无所谓难易。只要他各种感觉器官发育正常,你给予他的一切刺激他都能感受到,并在与妈妈游戏,听妈妈诉说,看妈妈各种动作或者周围其他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对这些来自各种感官的刺激产生印象,进而形成记忆。因此,在与宝宝交流嬉戏时,妈妈完全没有必要考虑所谓的难易,坚持认为只有说“狗狗”、“猫猫”这样的儿化语言才能有助于宝宝理解。事实完全不是如此,就用成人的语言与他交流,他就没有必要将来再从他的儿化语言转化成正常的成人语言,因此,这种交流方式省略了这个不必要的转化过程,实际上相当于减轻了他的负担。千万不要小瞧那些不会说不会走的小宝宝,他们的小身体里究竟蕴藏着怎样的能量,只有上帝知道。当他的视线投向哪里,那就说明他对什么东西产生了兴趣,趁着这个机会,赶紧向宝宝简短地解说两句。“看看,这是你的小手,胖胖的,白白的,多可爱!我们拉拉手吧!”就当他是个小大人,是个真正的智者,带着无限的深情,跟随他的视线,借助你的手指,通过游戏、语言、动作或者其他任何你能想到的方式和他交流你们的所见所闻吧!
我最惨痛的教训:儿子几个月的时候没有及时让他尝试各种味道,以致过了味觉敏感器,后来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直到最近两年在我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才开始好转,变得不那么挑食。
3、语言发展与学习英语
宝贝树发言:楼主,说到学英语,真是惭愧!
本人专业是英语,虽然毕业后用的不是忘了大多数当年所学但是发音还是非常标准的口语也还凑合。还在怀孕的时候我就天天用中文(偶的普通话也是1级甲等)和英语声情并茂的对他进行胎教。生下儿子后刚开始几个月由于母乳喂养的艰难对他的语言关注的稍微少了些,但是没有断掉,不过基本上就没有英语了。儿子4个多月的时候开始发音姆妈,当时我还以为他会遗传偶的语言特长很早开口说话,没有想到院子里的小朋友一个个都开口了,他现在已经22个月了才刚刚开始重复爸爸妈妈的话。其间我给他播放中英文版本的天线宝宝和中英文歌曲,而且天天和他讲话(我一直到他1岁半左右才开始正式回去上班)几乎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但是因为讲话太少总觉得应让他先把中文搞定所以英文就很少说了。给他放的天线宝宝和迪斯尼动画(他非常喜欢看的)也感觉上他更喜欢中文版本的,于是。。。。。。其实他小的时候还是挺喜欢听英语的。
现在我就很烦恼他的语言发展为什么会这么滞后?楼主觉得我应该怎样捡起来他的英语的兴趣呢?
ilovekids于10/27/2005 8:24:41 PM 写到
每个孩子的发育都会有些先后,他才22个月,刚刚开始重复爸爸妈妈的话也正常,没有必要为此烦恼。语言是一个集听、说、思维于一体的能力,还依赖于他的生理器官是否发育成熟,所以即便他现在比别的孩子说话晚,也不能断定他就比别的孩子滞后。这种滞后只是暂时的,你的那些努力肯定不会白费。记得我儿子小的时候也是别的孩子都开始叫爸爸妈妈了,他就是不会,但是我一直坚持利用各种机会跟他交流,鼓励他说话,到他1岁多的时候,他突然开口说话了,仅仅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就开始整句整句地说,期间有一个令人惊诧的飞跃。
年龄越小的孩子对学到的东西遗忘越快,记忆的时间越短,所以你中间有一段时间放弃了,他可能就遗忘了,然后一切又得重新开始,结果他本来超前发育的语言能力就滞后了,这可能也是一个原因。
至于培养他学英语的兴趣,你有那么好的条件,用英语声情并茂跟他交流就是了。比如跟他游戏的时候用英语跟他交流,但是一定要声情并茂噢。同样的游戏情景用另一种语言说出来,他应该会觉得好奇的,关键是你不要急于看到成效,看不到成效就放弃,那就前功尽弃了。要看到成效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当这个积累达到一定的厚度时,他的能力才会爆发出来。
4、语言环境对语言的影响
5288yy发言:你好'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我儿子现在快个21月了'现在只会说两个字的话'比如妈妈'奶奶'兜兜(玩的意思)'皮皮'抱抱等'我教他联在一起说'比如妈妈抱抱'他想说但是说不清楚.我的儿子说话方面是否发育得不太好'因为我婆婆不太会讲普通话'是普通话夹着地方话讲'我和他讲普通话'是不是他听到了两种不同的发音'所以不知怎么讲了'有些人说这是会影响宝宝的语言发育的'你说是这个原因吗'如果真和这有关'那怎么办呢'我白天要上班'只能让婆婆带'晚上我只要回家'就一直陪着他'跟他说话'陪他玩'我很担心.
ilovekids 的回复: (于11/2/2005 5:17:38 PM 来自219.236.207.*)
家里人说不同的语言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一些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应该只是暂时的,因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他都必须掌握才能跟双方都进行有效的沟通,他需要学的东西就会比别的孩子更多一些。关键看他本身的情况,有的孩子天生就说话比较晚,但是不见得有什么问题,爱因斯坦不还三岁了都不会说话吗?如果他能听懂你们说的话,什么都明白,那就说明他对语言的理解是正常的,家里人说不同的语言对他应该影响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应该能接受两种语言,并且能用两种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多跟他说话,但是不要过于急切地逼着他一定要说很长的句子,你这种急躁的情绪会给他造成一种压力,他可能更加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要他说就给予鼓励,给他一点时间,让他做好准备。如果他听不懂你们说话,那就要注意了看他是不是语言发育有什么问题了。
八、识字
1、轻松识字
ilovekids于10/8/2005 11:01:33 PM 写到
感谢各位JM,你们的鼓励和认同给了我足够说下去的勇气与信心,也让我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与动力,促使我每天忙碌之余抽出一些时间在这里叙说。希望我所说的一切能抛砖引玉,让更多的JM将自己的宝贵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奉献出来,引发JMM更多的思考与共鸣。OK,言归正传。
教育是延续的,需要积累的,同时又是非常个体化的,因此,教育要信专家,但又不能完全信专家,它必须依赖于妈妈对宝宝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对宝宝施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教育,我们真正需要推崇的是孔夫子的因材施教。教育没有一个人人可以套用的模式,找不到一把万能的金钥匙,只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妈妈都可以成为非常成功的教育家,前提就是你必须认真地观察宝宝,及时发现他的特长与注意的重心,按照宝宝的天性来养育宝宝。父母教育孩子的工作就好比园艺家经营他的园艺,同样是花花草草树树木木,不同的园艺家就会调教出不同的园艺模式,但是无论如何调教,你也不可能把兰花养成月季,把乔木改造成灌木。你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尊重孩子的天性,按照孩子的天性来施行你的教育策略。
常常看到各种媒体(包括报刊杂志、网络,当然也有各种各样的讲座与活动)提出很多观点,这些观点变来变去,甲说A是需要提倡的,B是不应该提倡的,C是对的,D是错的,乙则可能正好来个相反的论点。这些互相矛盾的说法常常让我们莫衷一是,无所适从。那么我们究竟该听谁的?如果让我说,甲和乙所说你可以参考,但不要偏听任何一方,你真正需要听的是孩子的心声和你自己的直觉。孩子会以他独特的方式来告诉你应该给予他什么,你的直觉也会告诉你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因为只有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比如,关于识字,很多人认为让孩子早识字有助于让他尽早学习自己阅读,培养他阅读的兴趣,也有很多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孩子早晚会认识那些字,没必要过早加重孩子的负担。这两种观点谁也没什么错,到底该怎么操作全看孩子和你自己。记得我儿子还在6个月的时候,我就教他汉字。为什么要教他汉字呢?那纯粹因为偶然。某一天,我十分孩子气地用粉笔在水泥地上写了两个字,那两个字就是儿子非常感兴趣的两样东西的名字,然后我给他念了两遍,结果他渴望的眼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发现他对文字和符号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就这样,我才萌发了教他识字的念头。
从那以后,我就自制了很多卡片,利用这些卡片跟儿子玩各种各样的游戏。这些卡片上面书写的全是他特别感兴趣的一些事物,所以当他看到这些代表他感兴趣的那些事物的符号时,他的好奇心被强烈地调动起来,结果他很快就认识了很多字。当他转动小脑袋去找我要他找的那些汉字,或者用他胖胖的小手从一堆卡片里顺利地抓出他我提到的卡片时,他是那么地兴高采烈。我们把那些卡片藏在家里每个角落,玩藏猫猫的游戏;我们把那些卡片扔在地上,一个个踩着玩接龙的游戏;我在地上写上那些汉字,然后他用他的小脚丫按照我念出来的顺序一个个把那些用粉笔写的汉字擦去;我们玩撕纸游戏,把我们提到的每个汉字撕成碎片,飘飘扬扬地洒向空中,然后我们一同打扫……我们在游戏中彼此刮着鼻子,挠着痒痒,体验着亲子交流的各种乐趣。我没有觉得这些文字游戏给儿子带来不好的影响,相反,因为认识了很多汉字,他两三岁就开始独自阅读,上学后更是如虎添翼,从来不需要我去辅导他学习,因为读的书多,他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都在他的阅读活动中得到训练,所以他的自学能力也超出一般孩子的水平。11岁那年,他自学一个礼拜参加市小学组计算机大赛,居然获区一等奖,市三等奖,比大多数按部就班跟着老师学计算机课外班的大多数孩子成绩高出一截。尽管我现在不清楚他将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更无法预言他将来成为一个多么出色的人物,但至少他因此活得自信而又快乐轻松,这就足够了。
很多人谈到卡尔威特的教育其实算不得成功,因为小卡尔威特仅仅成为一个成绩平平的大学教授,没有成为世界知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或者别的什么家,其实我认为这是很没道理的一种说法。小卡尔威特作为一个当年被认为智力有问题的孩子能发展到这样的水平,谁能说他没有成功?再说我们养育孩子,并不是为了让他将来一定成名成家,但是如果他能尽早掌握一种学习的能力,并在将来因此活得轻松一点,又有什么不好呢?
看到儿子轻轻松松就能学得不错,他自己没有压力,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我觉得我很满足了,而且我自己也轻松了,这没什么不好。只要孩子没有觉得有压力,为什么不可以玩这些游戏呢?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他早晚需要接受这些信息,如果他喜欢,早点给他提供这些信息,并不妨碍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玩玩具是玩,玩文字又何尝不是玩?况且,玩文字与玩别的,或者与走向大自然,去体验大自然的美妙这些活动之间也没有任何冲突。我每天只跟儿子玩两三分钟,如果他实在兴致勃勃,不肯罢休,我会适当延长时间,然而正是这持之以恒的每天几分钟积累起来,才成就了他的今天。这又有什么不好呢?这又从哪方面妨碍他健康快乐地成长了呢?
当然,也有不少妈妈在教孩子识字,她们总是很焦急地向我投诉:“他根本就不学。”“他看不了两分钟就把那些卡片扔得到处都是。”我总是回答她们,那不是孩子的错,还是妈妈的错。你为什么要他正经八百地学,为什么不让他扔卡片,他把卡片扔地上了,你跑过去,把卡片捡起来或者假装生气地将卡片跺上几脚:“嗯,我看看宝宝扔了什么。噢,是一个字,‘猫’。”“宝宝不喜欢它,看我狠狠踩它几脚!哼!咦,我踩的是什么呀?噢,原来是‘猫’”就这样,你们的游戏就可以继续了,你和宝宝就都不会因此有任何挫折感,他游戏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不管教宝宝什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无所用心,你和宝宝之间就都不会有不必要的压力,因为没有压力,你们游戏的乐趣就不会降低,因为保持了游戏的乐趣,宝宝就会热衷于这些游戏,并身心放松地从这些游戏中获益。
每个宝宝都是独特的,因为他的独特性,所以无论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优秀的孩子,他始终是让你深感骄傲的那一个孩子。我们不必因为张家的宝宝认了很多汉字就强迫宝宝也亦步亦趋去认汉字,如果李家的宝宝喜欢绘画,那让他涂鸦好了,为什么一定要走那条永远的独木桥呢?
观察宝宝,发现宝宝的兴趣点,利用他的兴趣点,将他的兴趣延伸,通过这个点,可以扩充到与这个点相关的非常广阔的一个面,这样宝宝的兴趣就会拓展,妈妈就能引导宝宝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比如宝宝不喜欢识字,不喜欢读书,就喜欢玩霸王龙,OK,给他多买一些霸王龙的玩具,然后在给他买来有关霸王龙的光碟、书籍,给他提供更多了解霸王龙的途径与机会,相信他不会拒绝,他会如饥似渴地去挖掘他感兴趣的这些东西。于是他探索事物奥秘的兴趣,他读书的兴趣,他的思维能力通过霸王龙辐射出去,在与霸王龙有关的游戏中得到延伸与拓展,妈妈的目的也就轻轻松松达到了。你和宝宝彼此之间都没有了任何压力,换一个角度去解决问题,一切便都变得轻轻松松。
2、识字卡片
amliang发言:非常感谢林怡,每天看你的贴子成为必做的功课,谢谢!继续盼望你的贴,还有一个疑问希望能指导一下。宝宝1岁3个月,家里有识字的卡片,一面是图片,一面是汉字,但宝宝就不看汉字的一面,只喜欢看图片的一面,一拿起来给他看汉字,他就翻过来看图片。汉字瞄都不瞄一眼。我都没办法了。希望听听你的高见,实在麻烦你了。谢谢!!!
ilovekids于11/14/2005 9:57:49 PM 写到
其实没必要非要他看汉字的一面,对宝宝来说,单单一个汉字肯定不如那些精美的图片更有吸引力,所以与汉字相比,它会更加喜欢图片。你可以把有汉字的一面在他面前晃一下,给他念一遍,然后迅速翻过去给他看有图的一面。虽然只是短短一秒钟,但是他仍然会对这个汉字产生印象。我这样描述这样的动作显得很枯燥很乏味,但是你实际操作的时候可以让这件事情变成一种十分有趣的游戏,通过你的动作、表情和语调让整个过程变得比较夸张,比较幽默,或者比较充满了动感,这样她就会把认汉字也当成一种游戏,你就达到目的了。
3、识字游戏
识字与读书对宝宝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游戏,游戏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带功利性。如果一天到晚追着宝宝问:“这是什么字?”“这个字念什么?”即便宝宝不觉得枯燥,想必追着提问的父母也该感觉枯燥了吧。没有功利心的驱使,宝宝的识字才会没有压力,没有外在与内在的压力,宝宝才能在识字的游戏中体验到文字的魅力与识字的乐趣。宝宝识字时,只要宝宝扫一眼就行,不要逼着他非得那么认真地看。识字的时间可以尽可能短,比如每天十几秒甚至几秒都行,只有长期坚持就可以,而不必每天花很长的时间去学习认字。长期这样坚持下来,宝宝自然就会潜移默化地熟悉那些文字,像熟悉其他物体一样。让宝宝在玩的过程中“无所用心”地掌握文字并学习驾驭文字,是宝宝初识文字的最高境界。
跟着宝宝的兴趣走。兴趣是宝宝学习的动力,培养宝宝对文字的兴趣首先要跟着宝宝的兴趣走。宝宝对小狗感兴趣,那就教他“小狗”,而不必非要逼着他学“小猫”。一旦宝宝对识字的游戏失去兴趣,马上停止。
文字对宝宝来说其实是一种十分有趣的东西,比如家里养的小狗与文字的“小狗”,这两个宝宝想象中应该“完全一样”的东西偏偏有那么大的差异,这本身就会极其强烈地调动起宝宝的好奇心,让宝宝对文字产生强烈的兴趣。所以,从宝宝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让宝宝接触文字,在宝宝天生好奇的秉性驱使下,宝宝完全有能力在很小的时候掌握文字,进而学会阅读,并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请大家设想一下以下的场景:假定宝宝对家里的小猫产生了兴趣,追着小猫到处跑。聪明的妈妈拿出彩笔和白纸对宝宝说:“我们画一只小猫好不好?”宝宝立刻拿起笔,在白纸上胡乱涂抹起来。“我们写小猫的名字好不好?”宝宝好奇地看着妈妈写上“小猫”两个字。宝宝跑过去把小猫抱了过来,妈妈灵机一动,将那张写有“小猫”的白纸绑在小猫尾巴上。小猫拖着绑有“名字”的白纸在屋子里穿来穿去,而宝宝也牢牢地记住了“小猫”这两个与当时有趣的情景相关的有趣的文字。类似很多这样的游戏场景,宝宝不会厌倦。他会喜欢这种有趣的游戏。
ilovekids于10/15/2005 4:16:24 PM 写到
我之所以长篇大论在这里说识字与阅读的问题,并非想要提倡大家都去教孩子识字或者阅读,而是提倡要让孩子从小对阅读产生兴趣,毕竟,阅读是人生无法回避的事情之一.如果有的孩子也象我儿子小时侯一样对文字与符号有着浓厚的兴趣,我觉得跟他玩玩文字,进而学习阅读也没什么不好.书本可以引领孩子进入另一个神奇无比的世界,开阔他的眼界,拓展他的思维,培养他的心灵,提升他的修养,促进他的自学能力……无论你想塑造孩子还是陪着孩子一起长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跟着他的需要走,而不是牵着他的鼻子走.儿子对文字很敏感,所以我就陪他玩文字,如果他对文字不敏感,没有兴趣,我会选择别的方式跟他玩耍.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我自始至终想要强调的一个字就是"玩",玩的结果就是让他快乐,让他没有压力,让他开心地成长(当然,挫折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后我还会陆续谈到).陪孩子成长其实不是被动的陪,在陪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根据孩子的特点给予一些引导,相信他会成长得更好.
我确信,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积累的过程,父母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改变他的一生.记得上学期儿子考初中,我亲眼目睹了众多家长焦虑的眼神,但我无须为他操那么多心,所以我欣慰,所以我感觉轻松.更让我欣慰的是,我没有早早地就给儿子报这个班那个班,给他施加各种压力,他完全处在一种自我管理的状态,没有老牛负重似地做各种试题,啃各种辅导书,经历各种辅导班的磨练,但他依然轻轻松松玩着凭他的实力考上重点初中。语言是思维的基础,阅读则是提升语言能力与思维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当儿子自学一个礼拜参加市计算机编程大赛,居然能获区一等奖,市三等奖的时候,我一点都不感到惊诧,我坚定的认为这一切与他的早期阅读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更令我欣慰的是,他没有成为一个只知道啃书本的小书呆子或是小大人,而是一个贪玩但是均衡发展的好孩子。而且,他的快乐他的幽默他的自信他的温情时时感染着我,带给我更多的快乐。我不指望他成名成家,我只希望他活得快乐一点,轻松一点,至少目前我认为他做到了。很多我们刻意想做的事情,我们往往做不到,但是如果我们能细心地观察孩子,在他成长过程中审时度势,在最恰当的时机给予最恰当的教育与引导,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而且是事半功倍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以每个父母都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孩子,陪孩子一起长大。对于每个独特的孩子来说,教育没有特定的模式,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一些经验,但是我们更需要的是自己独特的方法,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有时候,灵光一现地处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件事情有可能给孩子一种影响他终生的触动,并从此改变他的行为模式。一些好的教育理念是值得我们掌握与思考的,很多实际的方法其实都是这些理念指导下的产物。
一个谁也无法否认的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孩子越来越聪明了。为什么会这样?最首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接触的世界不一样了,来自不同渠道的全方位的刺激让他们无论是智商、情商还是别的方面都得到更快的发展。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只是这种教育不是我们刻意而为之的一种教育,仅仅是环境施加给他们的教育而已。无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的教育这个问题,也没有人可以真正洒脱地说上一声:我不管孩子,随便他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长好了。无论如何,引导仍然是必要的,而且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
4、识字早晚的问题
feifeiz6270发言:林怡,你好,我想请教对于1岁8个月的孩子来说,教他认字、背诗早不早。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现在应该着重哪一方面呢。
ilovekids于11/11/2005 10:42:53 PM 写到
我儿子刚开始识字时只有6个多月。我觉得只要他感兴趣,什么时候教他认字背诗都没什么关系,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字符跟别的物体没有什么区别,他看的只是一个形体,并不认为认文字就比认别的东西难。那时候我教他识字纯属偶然,他6个多月的时候,院里正好有一些民工天天用碎木片生火做饭,院里小花园里有很多的小麻雀总在飞来飞去,他对噼啪作响的火苗和飞鸟特别感兴趣,每天经过都要看,而且必须我给他讲一遍有关与火、鸟相关的内容才肯离开,否则就歪着身子哇啦哇啦囔囔着往那方向扑,不允许走。其实我当时纯粹是闹着玩,用粉笔在花园的水泥地上写了两个字:“火”和“鸟”,并且把两个字写得离有足够的距离,站在两个字中间抱着他,他必须转向不同的方向才能找到这两个字,当时给他讲了几遍,没想到他就记住了。后来见到他感兴趣的东西,我就把相应的文字随时随地写下来,读给他听。他认不认识我也无所谓,就当是种让我们彼此都很快乐的游戏。前面的帖子有提到我们当时识字的情况,实际情况当然比我现在描述的要有趣得多,也丰富多彩得多。我无所用心地跟儿子玩(这是特别需要强调的一个字)着文字,结果没想到他对文字非常感兴趣,到1岁半就认了好多字,两三岁就可以自己读一些简单的儿童读物(不过经常跳着行读),三四岁的时候他就可以读报了。因为识字,他就可以通过阅读寻找到更多的乐趣,了解更多未知的东西,并因此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到现在为止,我没有发现我那么早教他文字带来了什么不好的后遗症,相反,因为识字早,他很早就开始自己阅读,因为读书比较多,他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也相应地得到提高,所以到他三岁以后,他可以尝试着以自己的方式独立去探索周围世界,了解一些未知但是又令他深感好奇的事物了。我一直认为他现在自学能力强,跟他识字早、阅读早有很大的关系。当他自学一个礼拜QB参加市计算机竞赛拿区一等奖,市三等奖的时候,连我都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语言是思维的基础,是表述思维的工具,而文字是语言的载体,所以我认为只要宝宝感兴趣,让他尽早接触文字其实没什么不好。打个比方,我们经常见到的某个物体,只要看到它,我们就能联想起它的各种功用,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文字也一样,只要看到它,我们也能将它作为一个物体看待,随后也联想起它与它表述的物体的关系,这二者之间其实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孩子越小,他接受事物的方式就越是像个照相机似的,并不需要去分析这个事物隐含的意义,只是将它的梗概或者轮廓的东西印刻在脑海,所以对孩子来说,识字跟识物没有任何区别。
至于背诗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不经常“敲打”孩子,拷问他能不能背下某首诗,而是随意地读诗给他听,给他接触这种声音与语言的刺激的机会,某一天,他就会有令人深感诧异的收获。变着语调与语速,再配上各种各样或滑稽或优雅的动作与表情,读诗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充满趣味的游戏,他会很喜欢这种游戏。所以儿子一岁半的时候能把一首《蜀道难》背得琅琅上口,我一点都不奇怪。只要引导得当,也许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潜能。
游戏,游戏,游戏,最需要强调,惟一需要强调的就是这个词。无论是开发宝宝的智商、情商、培养宝宝好的性格还是别的,所有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游戏串连起来,轻轻松松地实现。
宝宝丘比特谈到比特对数字的兴趣就是一个例子,对他来说,数字就是一种形状比较怪异的物体,也许他喜欢这种形状,所以就对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他这些东西,没有必要指出他的错误,他把9认成6,妈妈就没必要告诉他:“这是9,不是6。”妈妈只要说“这是9”就行了。孩子最不愿意听到别人否定自己,所以最好避免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只需将正确的教给他就行了,他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些正确的东西。
九、听觉
1、听觉训练
ilovekids于10/27/2005 9:22:32 PM 写到
下面是我前面提到的书稿里摘录下来的一段关于怎样训练宝宝听觉(其实里面也包含了培养宝宝的探索能力等内容)的文字,从新生儿一直到大孩子,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喜欢?我一直主张教育是多元的,辐射的,每一种能力、行为方式、情商、性格培养等等其实都不能单一地分离地进行训练,而应该是穿插的,交叉的,连贯的,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彼此既有交融又有分离。
聆听世界,用小耳朵探究环境的奥秘
凯西独自躺在她的小床上,无聊与寂寞悄悄地袭来。妈妈呢?哪儿去了?凯西小小的脑瓜里一定萦回着这样的念头吧?听到凯西不满的哭声,苏珊迅速关上烤箱门,一边走向凯西,一边用她独特、甜美、温柔的声音安慰着凯西。听到苏珊熟悉的声音,凯西止住哭,注意地聆听起来……
新生的小婴儿很容易因外界的声响而受到惊吓,偶尔东西掉落地面或走路脚步声大了些,她就可能因受惊而哭闹起来。疼惜宝宝的妈妈可能会想:小宝贝这么容易受惊吓,我们一定要轻手轻脚,给宝宝一个寂静无声的环境,让他安安稳稳享受他的自我世界吧?
其实不然,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有些刺激必不可少,这是宝宝适应环境、提高各种能力的必要训练。听到声音而受到惊吓只是宝宝对巨大声音的正常反应,并不值得父母过分紧张。只要宝宝不是处在一个严重噪声污染的环境,就可以给他时间让他慢慢地适应这一切。事实上,从宝宝一出生开始,他就以他的感官在敏锐地感知周围的一切,听觉是1岁以下宝宝一项重要的发展课题,是宝宝发育过程中五种重要感觉之一。正是通过听觉,宝宝才获得了关于这个陌生世界的最重要的一些信息。因此,听觉的发展在宝宝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宝宝听觉发展进程
*早在胎儿期,胎儿的听力就已经开始发育。
*婴儿一出生就有听力,但听力较弱,只对高达50-60分贝的声音刺激才有反应。
*3个月以下婴儿如果突然听到大声响如大声的喊叫声或击掌声,可出现眨眼反射及手足伸曲运动,有的还可能因为受到惊吓而哭闹。
*3-4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听清稍响的声音或妈妈的呼叫声,并用眼睛寻找声源。
*4个月以上的婴儿听力发育完全。
3、促进听觉发展方案
从宝宝出生起,父母就可以在了解宝宝听觉发展进程的前提下有意识地根据宝宝听力发展的特点,给他一些有益的听觉刺激,以促进宝宝听觉的发展。
(1)营造丰富的声音环境
家人的正常活动会产生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关开门声、水龙头的流水声、刷洗声、扫地声、说话声、各种电器发出的声音等等,室外传来的声音如汽车鸣笛声、飞机飞过的声音、风声、雨声、流水声,所有这一切来自环境的声音对宝宝都是十分有益的刺激,因此,父母要让宝宝有机会常常听到这些声音,学习适应外界的环境,而不是将宝宝封闭在一个幽静的环境里。除非有太过嘈杂的噪音,比如外面施工的声音、机器的噪声等等,一般环境里的声音宝宝都能接受,无需刻意为宝宝营造一个所谓安静的环境。
除了生活中自然发生的各种声音外,父母还可以人为地制造一些声音,为宝宝创造一个充满动人声音的环境。一般说来,宝宝喜欢母亲的心跳声(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他就已经熟悉并且习惯了这种声音)、咕噜咕噜的节奏声(因胎儿就是在羊水咕噜咕噜声中发育长大的)、沉静舒缓的声音以及婴儿自身发出的声音。因此,你不妨多利用这些声音来刺激宝宝的耳朵,促进宝宝听觉的发展。
◎妈妈要多抱宝宝,并且抱宝宝时最好采用左手抱的姿势,让他尽量靠近妈妈的心脏,以便宝宝清晰地听到妈妈心跳声。
◎在婴儿面前放半盆清水,父母用一支玻璃管或者其他的什么管子向水里吹气,人工创造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父母多和宝宝轻声说话、哼唱,或者播放一些节奏舒缓、旋律优美的经典音乐,但要避免放爵士乐等过于吵闹的音乐,并且播放的时间要适度,不宜过长。
◎给宝宝买一些打开开关或者上紧发条就能发出各种柔美电子音乐,或者捏一捏摇一摇就能发出叫声的玩具,比如波浪鼓、八音盒、橡胶玩具等等。用这些玩具适当地逗弄宝宝,在不同的方位摇一摇,捏一捏,通过训练让宝宝对声音更加敏感。
◎将婴儿自己发出的声音,如咿咿啊啊的声音、忽高忽低或重复的学语声、呼叫爸爸妈妈的声音,甚至哭声、叫闹声全都录下来,不时播放给宝宝听。
◎在家里养几条小金鱼,让宝宝将耳朵贴近鱼缸,听听金鱼吐泡泡时发出的声音。
◎在阳台上挂一只风铃,抱着宝宝去碰碰风铃,有风的时候,打开窗户,让风铃在风中摇摆,让宝宝探究这些声音的来源,听听那些悦耳的叮叮当当的声音。
◎在瓶子里灌上一些水,摇摇瓶子,让宝宝听听瓶子发出的声音,调整水位,让宝宝体验不同水位时瓶子摇动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还可以在瓶子里装入黄豆、绿豆、大米、小麦、面粉、塑料小球、金属小球等等不同材质不同硬度的小东西,让宝宝轻轻地摇一摇,再重重地摇一摇,然后仔细地听一听,体验这些不断变化的声音的不同之处。
◎找一些不同口径、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宝宝对着瓶口吹气,听听气流通过瓶子时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瓶子里灌上一些水再对着瓶子吹气,结果又有什么不同?对着不同水位的同一瓶子吹气,声音有没有变化?
(2)聆听周围世界
在保证宝宝不会受凉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带宝宝走出户外,去感受外面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繁忙的街道上,汽车呼啸而过,不时响起或急促或友好的鸣笛声;美丽的公园里,恋人们窃窃私语,孩子们打打闹闹,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小动物在野外相互追逐,不时带着情绪鸣叫一两声;晚风吹动树梢,树叶沙沙作响;秋冬两季,小脚丫踩着枯干的树叶,那一声声脆响撩人心魄;小溪淙淙,河水哗哗,海浪气势雄浑,雨滴打在不同材质上发出迥然不同的声音;对着远山喊上一句,唱上一曲,那来自山谷的回声悠远深邃……这些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声音就是大自然的交响乐,在宝宝心中留下永远也抹不去的美妙音符。利用户外宽敞开放的空间,让宝宝的心灵尽情地遨游飞翔,在自由自在的气氛中,启发他们的灵感与想象……这种种原始声音释放出来的特质,实在无法以任何形式或任何物品来替代。
带领宝宝走出户外,去认识、分辨、制造各种声音,这些丰富的关于声音的体验既能带给宝宝无尽的快乐,也能有效地激起宝宝的好奇心,让宝宝养成探索世界奥秘的习惯,同时也能引导宝宝以不同的方式去有效地开展他的探索活动。
◎选择一个幽静的地方,仔细聆听风吹动花草、轻扫地面的声音,小溪流过山涧刷洗砂石的声音,鸟儿展翅欲飞的声音,落叶在地面轻轻滚动的声音……
◎录制下不同小动物的声音,带宝宝到户外聆听,与录音对照比较,让宝宝辨别不同小动物的叫声。
◎下雨的日子打着雨伞穿着小靴子到户外听听雨水的声音,让宝宝辨别打在树叶上、水泥地面上、泥土地上、雨伞上、房顶上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雨滴大小细密不同,声音又会有什么不同……
◎下雪天穿上雪地靴,去雪地上踩一踩,仔细听一听雪花飘落的声音,听听冰凌掉落的声音,积雪滑落的声音,燃烧的火柴掉落在雪地上的声音,以及天晴后积雪融化的声音……
◎带上一根小棍子去敲敲水泥地、树干、铁皮等等不同材质的东西,用小棍子抚弄抚弄小草、树叶,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再试试不同速度、不同力度的敲击与抚弄产生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到山谷,对着大山喊一声,听听回声。如果在山峦叠嶂的地方,回声会有很多层次,并且更加悠远绵长。让宝宝认真听听,分辨分辨不同位置不同地点的回声有什么不同。
(3)特别提醒:
因为婴儿的听觉器官正处在发育阶段,鼓膜、中耳听骨以及内耳听觉细胞都很脆弱,对声波的敏感度很强,很容易发生听觉疲劳。因此,婴儿不宜长时间听节奏明快、优美动听的立体声音乐。尤其是婴儿带上立体声耳机收听音乐,由于音量较大、耳机闭塞外耳道口,立体声音乐进入耳道内没有丝毫的缓和与回旋的余地,直接刺激幼嫩的听觉器官,时间一长,就会使宝宝的听力受影响,还会对宝宝的身体造成危害。医学家认为,收听立体声音乐或使用立体声耳机的年龄越小,宝宝听觉器官受到的危害也越严重。因此,父母在通过给婴儿听音乐促进宝宝智力发育的同时,也要十分慎重地为宝宝选择音乐类型,并根据宝宝发育情况调整音量以及听音乐的时间长短。
十、阅读
1、谈谈阅读的重要性
谈到心灵培育的问题,我想从几个侧面来说明我的一些观点。除了昨天谈到的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场景与突发事件适时对宝宝进行教育之外,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渗透。今天先谈阅读的问题。阅读是进行心灵培育的非常好的方式之一。谈到阅读,估计会有很多人过来拍砖。不过在拍砖前,还是请仔细看完我的全部帖子,然后再拍也不迟。不少人将阅读片面地理解为给孩子灌输知识,所以很多人不赞同让宝宝从小阅读。其实不然,我提倡让宝宝从0岁开始“阅读”,我这里所说的阅读更确切地说是让宝宝玩书。记得有个朋友曾经说个一句非常富于哲理的话,当时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他说:“玩具是立体的图书。”反过来,书也可以理解成平面的或者立体的玩具。玩书是让宝宝对书本产生兴趣,将来爱上读书的最简洁最轻松的方式。至于书本与心灵培育的关系,我想我就没有必要在这里长篇大论地叙述,相信摇篮每位睿智的父母都能认同书本是培育宝宝心灵的有效工具这个观点。另外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情商的培养其实都可以利用书本这个工具来实施。
0-3岁是培养宝宝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孩子潜能的开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刚出生的宝宝虽然听不懂书的“内容”,参不透书里到底讲了些什么。但是,这个时候读书给他听,并非我们想象的是在浪费时间。宝宝有着不可低估的吸收性心智,他能接受来自周围环境的各种各样的信息,为宝宝读书可为他今后的阅读积累丰富的经验,况且,丰富的语言对宝宝的感官发展也有良好的剌激作用。所以,每天拿出几分钟时间和宝宝一起开展亲子阅读,或者鼓励宝宝自己看书,培养他对阅读的兴趣,将成为他终身受用的好习惯之一。
婴幼儿生来就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态度常常在父母还没注意到的时候就不知不觉开始了。记得儿子还在3个多月的时候,我依靠在床头看书,让他枕在我的臂弯里,而他居然聚精会神地盯着我手中的书本看得津津有味。婴儿期所萌发的阅读意识和出现的阅读行为说明,阅读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自发需要。阅读最初也是源于生活中丰富的视觉刺激,图书对宝宝来说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视觉刺激。从宝宝降生那天起,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因此,他们总在不停地感知、探索这个全新的世界,做父母的此时如果顺应宝宝的探究欲望,为宝宝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阅读机会,呵护宝宝刚刚萌芽的阅读兴趣,就能尽早培养宝宝的阅读能力和习惯。
除培养宝宝阅读兴趣之外,每天给宝宝读书还能带给宝宝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心理学家西格曼指出:睡前10分钟的亲子共读除可帮助宝宝入睡外,对宝宝的免疫系统、倾听的技巧及想象力的发展都十分有益。因此,近些年,在美国的大多数中产阶级家庭,每天和孩子一起读书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2、培养阅读兴趣
培养阅读的兴趣并非要一步登天似地培养宝宝循规蹈矩地阅读书籍,而是要培养宝宝对图书的兴趣,进而培养他阅读的兴趣。书页翻动时哗哗的响声、纸张的清香、页面图画的色彩及图案的变化、内文叙述的精彩内容,这一切都将成为吸引宝宝的有趣元素。让宝宝听听书页翻动的声音,闻闻书香,欣赏欣赏书页内的图画,像这样从引导宝宝探究图书奥秘入手,宝宝就不会把读书当成一种负担,而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对于宝宝来说,图书的作用不只是向他传授知识,更多的是担当引导他探究书里奇妙世界的工具,与玩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充分调动宝宝玩书的乐趣,是宝宝亲近书本,学习阅读的第一步。
美国教育家霍力斯•曼(HoraceMann)曾说:“一个没有书的家,就像一间没有窗的房子。”父母可以在家中各处,如书房、客厅、浴室等随处放上一些适合宝宝翻看的图书,让书成为宝宝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让宝宝习惯与书为伴。除了要给予宝宝一个良好的外部阅读环境之外,父母也要以身作则,经常在家看书读报,给宝宝营造一个大家都爱读书的氛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宝宝。这样,两三岁处于模仿期的宝宝就会自发地学习父母,养成阅读的习惯。
要培养宝宝阅读的兴趣,首先要为宝宝选购能充分刺激他感官的图书。比如,父母可以给宝宝买一些色彩鲜艳功能强大的布书、洗澡书、触摸图书、洞洞书、撕不烂等等,这些具有相当强的可玩性的玩具书可以借助它们的玩具特性培养宝宝对书的兴趣,并在宝宝玩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宝宝,让他明白他可以从书本里获得很多他意想不到的有趣的东西。
从宝宝0岁开始,父母就可以坚持每天给宝宝读一会儿书。宝宝越小,可塑性越强,外界给予的各种刺激就越是意义重大。因此,阅读活动可以在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父母可以通过阅读活动给予宝宝足够的语言及视觉上的刺激,充分调动他对书的好奇心以及想要探究书本奥秘的欲望。以培养出天才女孩而知名的斯特娜夫人,在女儿刚满月时就给她朗读文学作品。她认为孩子的感觉器官需要接受种种剌激,特别需要语言的剌激。同时她也认为,良好的语言刺激应该是语音纯正,语句完整、规范、漂亮的语言,而语句完整、规范,正是书面语言的特点。给宝宝读书,是让他接受优美语言刺激的重要途径。
文字与图书,在宝宝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只要宝宝感兴趣,只要方法得当,宝宝对文字与图书的接触完全没有必要必须等待宝宝到一定的年龄段才开始。文字、图书并不比宝宝接触的别的事物深奥,对宝宝来说,它们与玩具或者别的物体别无二致。玩具是立体的图书,大自然是全方位的立体图书,而图书与文字对宝宝来说也不过是一种特别的玩具。错误的观念不是过早教宝宝识字与阅读,而是功利地衡量宝宝的识字与阅读活动。如果你能抽出时间跟宝宝玩文字与读书的游戏,并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3、让宝宝爱上读书
要让宝宝爱上读书,不妨尝试以下的策略:
◎投其所好,为宝宝挑选他喜爱的图书。宝宝的喜好往往与成人的喜好大相径庭,因此,父母在给宝宝挑选图书时,不能按照自己的审美情趣武断地决定给宝宝购买哪些书籍,而应该带宝宝一起去逛书店,让他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给他充分的当家作主的权利。这样,挑选图书本身也成为宝宝阅读活动的一部分。因为挑选了自己喜爱的图书,他的阅读活动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如果宝宝年龄太小或者不能决定要买什么样的图书,父母可以根据宝宝平时的喜好来确定给他购买什么样的图书。比如宝宝喜欢某种小动物,喜欢某个动画片,那么父母可以给宝宝购买一些讲述他喜欢的小动物或动画片的图书。只有宝宝喜爱的图书,才能激发他听、读、看的意愿。
◎满腔热情地参与宝宝的读书活动。宝宝对自己喜爱或熟悉的事物情有独钟,因此他可能喜欢反反复复地玩同样的游戏、听同样的故事、读同一本书。宝宝需要通过不断的重复来一再地体验他曾经体验的快乐,验证他自己的某些感觉。因此,只要宝宝愿意听、愿意看,父母就应该满足他的要求,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给他讲同样的故事,陪他看同样一本书。当宝宝逐渐熟悉了他听过很多次的故事或者在父母陪伴下读过很多遍的书本之后,父母可以鼓励宝宝自己来讲讲故事,读读书。并且,当宝宝读书或讲故事时,无论他的故事多么老套,父母都要以极大的热情来迎合宝宝。比如父母可以一边听、一边好奇地发问或者发些十分孩子气的感慨。例如宝宝讲《龟兔赛跑》时,父母在听到小兔子在树下睡觉时,可以大声地喊:“小兔不能睡,再睡就输了。”等到故事结束,小兔输了,父母还可以感慨:“哼,谁叫小兔不听话来着,这下真的输了吧。”父母也可以假装懵懵懂懂地问宝宝:“奇怪,小兔不是跑得比乌龟快吗?它怎么跑输了?”父母这样的傻问题可以引导宝宝思考,同时让宝宝在给出父母答案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成就感,更加激发他读书的积极性。
◎表演,最有趣的阅读方式。提到表演,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疑问,大孩子或许可以表演,但是小小孩的表演从何谈起?实际上,这种通过表演促进阅读的方式在宝宝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可以着手进行。在宝宝几个月的时候,妈妈可以拿着大卡或者宝宝喜爱的图书翻给宝宝看,每看一个就用夸张的表情与动作来做些表演。比如,给宝宝看了小白兔,妈妈就可以将手指竖起来,立在头顶,学着小白兔蹦蹦跳跳在宝宝面前走两圈,或者扶着宝宝的小手,帮助他将双手竖在头顶,学学小兔的长耳朵。如果宝宝看的是一张餐桌的图片,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坐到餐桌前来一个假想的吃饭的游戏。当宝宝大一些,妈妈就可以根据宝宝的理解力,选择一些适合他的故事,和宝宝一同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让宝宝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体验表演的乐趣,分享阅读的快乐。宝宝天生都是模仿与表演的天才,并且对表演充满激情。表演时,父母的表情一定要丰富夸张,语速较慢、充满激情,让宝宝受故事情节与气氛的感染,感受观看表演、参与表演时带来的惊喜,同时也在表演的过程中对故事本身产生更多更新的理解。一旦宝宝表示出参与欲望,父母就可以积极地鼓励他加入表演,并且,无论宝宝的认知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如何,父母都要满足他担当主角的愿望,让他在表演自己喜爱的角色的过程中爱上表演、爱上阅读。
◎和宝宝分享阅读的感受。在和宝宝一起阅读前,妈妈最好先把要和宝宝一起阅读的故事读一遍,对阅读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今天,妈妈要给宝宝讲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可聪明了,把大灰狼淹死了。”每次讲故事前给宝宝摆摆“噱头”,可以有效地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激发孩子听故事的好奇心,同时把妈妈对故事本身的感受传达给宝宝。在阅读的过程中,妈妈也可以一边给宝宝讲,一边同宝宝交流自己的感受。“大灰狼真坏!你觉得呢?你喜欢小白兔吗?”妈妈也可以从完全相反的角度来谈论故事,鼓励宝宝以另外一种角度来思考。
◎鼓励宝宝续编故事或者自己编属于自己的故事。妈妈在给宝宝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让宝宝猜猜,故事书的后一页即将发生什么事了,等宝宝多想几个假设之后,把书翻过一面,看看猜对了没有,再继续往下讲。“喔不错,宝宝猜对了。”“嗯,宝宝真棒,能编出这么好的故事来。”讲完一个故事,妈妈也可以鼓励宝宝改编或者续编故事。“我要编这个故事,我就会让小白兔吃一种魔药,变得特别厉害,直接把大灰狼打跑。要是你编故事,你会怎样?”鼓励宝宝发挥想象力改编、续编故事是发展宝宝想象力、创造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方式。例如:在讲完《小红帽》时,父母将结尾当作故事的开头:“小红帽和外婆被猎人救出后,在外婆家美美地玩了一晚上,第二天,小红帽提着篮子回自己家了。路上,当她穿过那片树林时,突然发现有一只小狼蹲在路边大哭,小红帽上前去问:“小狼小狼,你为什么哭啊?”根据这样一个新开始,父母可用问题引发宝宝的想象:“小狼为什么哭呢?是摔痛了还是找不到妈妈了?是不是它的妈妈被猎人杀死了?这可怎么办呢?”诱导宝宝改编续编故事时,父母要注意到孩子的年龄阶段和语言智能的发展水平,如孩子较小,语言描述上有一定困难,父母可以提供一系列选择、提示协助宝宝将故事讲下去。大点的宝宝就可以鼓励他尽量发挥想象力自己编故事。大多数情况下,宝宝不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把故事续编得很合情合理,但这并不代表孩子没有想象力,只是他们还不善于表达罢了。只有父母真正地放手让孩子去想象,并用温和、积极的语言进行诱导,才能使孩子真正抓住语言智能提升的契机。
◎让读书成为每天必修的功课。妈妈可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让宝宝拥有一个每日固定的故事时间,让宝宝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因为时间固定,每到这个时候,宝宝就会急切地期待妈妈讲述那些有趣的故事,并从读书的活动中找到乐趣。给宝宝讲故事的时间可以放在每天的任何一个时段,这需要根据宝宝的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临睡前,宝宝的情绪比较稳定,周围环境给予的刺激也比较小,宝宝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因此,临睡前15分钟对宝宝来说是非常好的阅读时间。给宝宝读书时,妈妈读书的声音要不断地变化。比如,妈妈可根据故事情节调整音量、速度和语调,这样妈妈的讲述就会更加灵动,宝宝也会在妈妈动感十足的讲述中发现故事的趣味,宝宝读书的积极性也会逐渐被调动起来。
◎在互动中激化宝宝思考的积极性。互动才是宝宝对读书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不仅仅讲故事,其他一些关于自然科学或探险类的画册,宝宝熟悉的生活场景也都是宝宝十分感兴趣的内容。看到小猫,妈妈可以故弄悬虚地问问宝宝:这是什么动物啊?我好像看到过的喔!你说什么?喔,原来是小猫啊。宝宝快看,小猫好像很开心的样子?它为什么那么高兴啊?你说什么啊?是因为它吃了鱼吗?好像真是的,你看这儿还有一条鱼呢?不过我觉得它好像是因为表现好受到妈妈表扬,所以才会那么开心呢。不管宝宝手里捧着的书本有没有情节,妈妈都可以在这样的互动中引导宝宝思考与想象,让宝宝对手中的图书产生兴趣。好奇是宝宝对阅读产生兴趣的最直接的诱因,因此妈妈在陪伴宝宝读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吊吊宝宝的胃口,比如把宝宝最想看的书藏起来,让宝宝去寻找;当故事讲到宝宝最感兴趣的地方时突然停下来,以后再继续讲。这样宝宝就会觉得读书不再仅仅是读书,读书更多的是一种游戏,并且是自己非常期待的游戏。妈妈也可以请教宝宝一些在他看来很傻的问题,让宝宝来解答,或者给宝宝念一些有趣的儿歌,妈妈读出前半句,让宝宝续说后半句,给宝宝一种成就感。当然妈妈在这些活动中一定不能以死死板板的方式与宝宝沟通,而应该变化语调,利用各种肢体语言,让读书的活动变得鲜活有趣起来。
4、选择适合的图书
让宝宝爱上读书,最关键的是要给宝宝选择合适的图书。我不在这里介绍图书,免得有为人做广告的嫌疑,也因此降低我说这番话的可信度。所以我只提出几个选购图书的原则。
1. 可以给宝宝选择那些插图雅致、色彩和谐、文字优美的图书,这些不仅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宝贝,让宝贝的心灵在书页哗哗翻动的声响与各种色彩、线条与文字的刺激下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真正的境界,将来还可以作为艺术品具有保留价值。
2. 一些文字很少,甚至没有文字,但是图片精美的图书也值得父母青睐。这些图书可以给宝宝一种美的感受,并且还可以在父母引导下让宝宝自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讲述,从而更好地发挥他的想象力、创造力。
3. 内容之间有着一些特定的逻辑关系的图书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些图书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让宝宝通过观察图片之间的关系学会思考或者发现图书编排的一些规律。从而方便父母讲述,也因此更好地调动宝宝读书的积极性。
4. 等宝宝稍大点,可以带宝宝一起去选购图书,或者给宝宝选择讲述他最关注的事物的图书。比如宝宝喜欢奥特曼,不妨给他买几本奥特曼的图书。兴趣才是引领宝宝进入书的核心世界的动力。
5. 父母可以有意识地根据宝宝在生活经验方面的进步,选择阅读材料。那些与宝宝原有生活经验非常贴近的图书可以充分调动起宝宝对图书的兴趣,同时通过这类读物,宝宝又可以获得更多新的生活经验。类似的图书非常适合宝宝。
6. 选择图书一定要适合宝宝的年龄。一些外版引进的图书很不错,适合各个年龄段阅读的都有,父母可以考虑购买。国内像吉林摄影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的一些图书还都不错,从内容到图片都值得信赖。
十一、孩子在玩中长大
1、玩垃圾
ilovekids于10/18/2005 7:50:57 PM 写到
接下来说说儿子玩垃圾的故事;)
如今,在每一个还算过得去的家庭里,只要有宝宝,我们总能找到一大堆的玩具。这些玩具五花八门,确确实实让我们成人都可以玩的就是心跳。每一件新玩具的出场都可以让宝宝心动好几天,也仅此而已。大多数的情况是,过不了几天,宝宝很快便对他曾经朝思暮想的新玩具失去了兴趣,他们的眼光又不可控制地瞄上了商场的柜台。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很多孩子对垃圾情有独钟。几乎每个宝宝都有收藏垃圾的癖好。
记得儿子两三岁的时候简直就是个收藏垃圾的行家。儿子当宝贝似地收着那些毫不起眼的小石子、碎木片、枯花野草——揣在小兜里、塞在抽屉里甚至掖在被子里。被小家伙带回家的垃圾成了我的心腹大患,也成了我与儿子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的诱因。尽管我施展出浑身解数试图阻止儿子贩运垃圾,那些被我嗤之以鼻的垃圾们还是充斥着家里的每个角落。
以下是发生在儿子身上的一些真实的故事:
“妈妈,看看我的小飞机。”某一天,儿子手里拿着一枝树杈,满心欢喜地从户外跑了进来。我看不出那根树杈与飞机究竟有何种亲属关系,但儿子还是充满想象力地向我解释了一切:旁边的两根小树枝是飞机的双翼,中间粗一点的树枝是飞机的机身。这枝被儿子牵强附会定义为飞机的树杈自然成了他的心肝宝贝。为了表达他对这架“小飞机”的喜爱之情,儿子悄悄地将它塞在了被子里。当我发现被子里的异物时,白净的被里已经被印上了一大堆黑黑的不规则的线条。为了清洗那堆异物,我不得不动用大量的洗衣粉外加大量的洗衣皂。
“宝贝,飞机不能放在被子里,我们给它修个飞机场吧!”我把儿子拉到屋前的小花园,将花园的一角清扫干净,于是那片铺满绿草的平地成了儿子心仪的停机坪。
“妈妈,我捡到一只恐龙蛋。”再一天,儿子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块鹅卵石,眼睛睁得大大的,俨然一副偶然发现了古化石的惊喜情状。“宝贝,恐龙蛋可不能放在被子里哦。”为了防止儿子将被子设置成古生物博物馆,我只有先下手为强了。
“放心吧,我不会的。”吃一堑长一智,看来上次的飞机场没有白建。儿子终于懂得保护他的小被子了。
但是,那天晚上又有新情况了。我给儿子洗完澡,正给他穿衣服呢,一个物件突然从衣服里坠到了地板上。伴随着那声清脆的石头撞击地板的声音,另一个声音更加嘹亮地响了起来:“妈妈,你摔坏了我的恐龙蛋。”儿子的眼泪马上就落了下来。谢天谢地,“恐龙蛋”总算顽强地抵抗住了猛烈的一击,完好无恙地躺在了地板上。小家伙脸颊的眼泪掉到一半,立马便止住了:“妈妈,看我的恐龙蛋多结实呀!一点都没有摔坏呢!”
毫无疑问,儿子进澡盆前已经悄没声息地将鹅卵石藏在了我刚刚拿出的干净衣物里。好在这已经是被我处理过的“恐龙蛋”,否则……儿子将“恐龙蛋”抱在怀里,死活不肯放在别的位置。
“宝贝,我们给恐龙蛋找个妈妈,好不好?”好在我的这点伎俩儿子还无法窥透,因此我的提议很快便被儿子采纳了。我们将“恐龙蛋”放在小书桌上那只丑陋无比的霸王龙身边。“恐龙蛋”有了保护神,儿子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地入睡了。
天底下的垃圾何止多于牛毛?儿子感兴趣的垃圾又何止多于牛毛?几乎每天,他的小兜里都有一些石头、树枝、小塑料片,甚至泥巴、小草、小花。因为这些我来不及处理的垃圾们作怪,他的小裤兜总被染得花里胡哨无法入目。除了头痛,我似乎找不到任何有效而又不伤和气的对付小家伙的办法。终于有一天,我忍无可忍,将儿子那只抓得满手是泥的小手拍了两下。疼痛使小家伙老实起来,我也因此大大地轻松下来。被垃圾烦恼那么长时间以后我才感觉没有垃圾袭扰的日子真是快乐无比。
但是这样的日子没过两天,儿子又与垃圾们打得火热了。我实在想象不出那些垃圾们究竟有什么魔力,竟然让他痴迷到如此程度。
某个周末,我终于腾出点时间好好收拾收拾已经乱得不忍卒睹的家。正当我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儿子大呼小叫地从外面回来了。“妈妈,快看我的盆景。”
不用看我就可以肯定,这小东西肯定又捡回了一堆垃圾。“宝贝乖,到外面玩去,妈妈忙着呢!”我头也没抬,一叠声地想将儿子打发走。
“妈妈,你看一眼嘛!”儿子固执地央求着。
为了早点打发走儿子,我不得不抬眼看看他的“盆景”。
儿子将沾满泥土的小胖手伸了过来,我的心突然被震撼了。天!我敢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美丽的微型“盆景”:
儿子的小手里捧着半个核桃壳,核桃壳里填满了泥土,泥土里插着一朵金黄色的小野花,还有一两株嫩绿的小草、一两片细长的小树叶……
那朵金黄的小花已经有些枯萎,那两株嫩绿的小草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所有组成盆景的材料都是一些我们司空见惯的垃圾,没一样值得我恭维,但是经过儿子那双并不算灵巧的小手,这些我曾经深恶痛绝的垃圾组成了一幅异常美丽的图画。
我不得不大大地赞美一番儿子绝妙的想象力。那尊美丽的盆景洗却了我心头萦绕已久的烦闷,也使我见识了垃圾们另一个不为人知的方面。我的内心突然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只要有效地加以利用,所有垃圾都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审美特性。既然儿子那么喜欢捡拾垃圾而我又实在无法改变他,那么我何不将计就计引导儿子玩垃圾玩出点品位呢?
记得某个炎热的夏日,知了们正在树梢疯狂地鼓噪,偏偏儿子要到户外捡拾垃圾的热情高涨,我只好无奈地放弃了舒适的床头。
我们提了一小桶水,在花园里浓密的树荫下选了块草地,和了些软硬适度的泥巴,摘了些植物果实,揪了些野花、野草,开始了组装垃圾艺术品的工作。我在旁边当艺术指导,偶尔也帮儿子搭把手。儿子则耐心地用泥巴捏了个小人,用一种黑亮黑亮不知名的植物果实当小人的眼睛,用一瓣小树叶当小人的小嘴,用小草给小人围上一圈裙子——就这样,“跳草裙舞的小人”便被组装成功了。望着他的得意之作,儿子高兴得在一旁大喊大叫。
在我容忍了儿子捡拾垃圾的行为之后,小家伙便更加变本加厉地玩开了垃圾。渐渐地,儿子创造的那些垃圾艺术品,什么坦克、飞机、大炮、导弹呀,什么恐龙、怪兽呀,什么乡村别墅、破败古堡呀……充斥了家里的每个角落。
那些充满奇思异想的垃圾艺术品们好是好,但如此众多的垃圾艺术品堆放在家里总让我有些无法接受。我该如何面对儿子的这些宝贝呢?为了劝说儿子给他的垃圾艺术品们寻找新的乐园,我很是费了一番唇舌。终于有一天,我成功地说服儿子顾全大局,将他那些千奇百怪的垃圾艺术品们小心地迁徙到了小花园的某个角落。为了庆祝垃圾们的乔迁之喜,我特意邀请了儿子的几个好朋友在小花园一角为小家伙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艺术品展览会。
在一片赞叹声中,小家伙畅快淋漓地品尝着独具风味的心灵鸡汤,完完全全陶醉在他那堆充满童真童趣的垃圾艺术品里。
没有儿子那盆核桃壳做的盆景,或许我永远想象不出要让垃圾们在小家伙成长的历程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那些被我不齿的垃圾虽然经常将儿子的小手染得不忍卒睹,但我不得不承认,在培养小家伙想象力与创造力方面,它们确确实实功不可没。
我们习惯了循规蹈矩,因此也难以接受孩子们超出常规的行为。事实上,让孩子玩得超出点常规又有什么不好呢?那不正是体现他们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最佳途径吗?给孩子多一点自由,多一点快乐,你就能激发他们智慧的火花。
2、制作玩具
ilovekids于10/18/2005 7:56:08 PM写到
一提到玩具,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商场里那些琳琅满目色彩缤纷需要花费不少银子才能换来的商品。其实,对于宝宝来说,玩具的概念全然不是如此。在宝宝的眼里,什么都可能成为玩具。一个几个月的小婴儿,他自己的小手小脚就是玩具,所以他常常将小手伸进嘴里,滋滋有味地吮吸,或者在眼前挥动着小胳臂,好奇地盯着看。在大一点的宝宝眼里,一个包装盒、一张废报纸、一根小细线,一块碎布头、一颗小石子,一根小树枝,所有所有这一切毫不起眼的小物件都是玩具,他都可以满腔热情地玩得不亦乐乎。
日本的大都市收集垃圾都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当天8点,各家各户都将要丢弃的垃圾等收拾好拿出去。不少妈妈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她们常常在垃圾收集日的前一天傍晚收拾好准备第二天早晨拿出去的废品,并利用这些废旧物品对宝宝进行创造力教育。“这个丢了真可惜,你看还有别的用处吗?”妈妈把这个问题抛给宝宝,让宝宝养成从不同角度观察物品、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宝宝的观察力与创造力。
有鉴于此,有心的家长不妨主动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丢弃的废旧物品,消毒后归类放置,引导宝宝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制作一些宝宝喜爱的玩具,让宝宝在制作玩具的过程中利用他的所有感观去认识他周围的世界,从而调动起他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宝宝的观察力、思维力与创造力。
找材料、设计构思、尝试制作、不断完善,到最终制作成功一个完整的玩具,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玩的诱惑,是比玩玩具更高一层次的创造性地玩的过程。当一个最初构想的玩具在宝宝的参与甚至全盘操作下制作成功,那种成功的喜悦将有效地提高宝宝的自信心。此外,自制玩具的过程可以让宝宝更好地了解玩具的构造以及玩具的来之不易,既发展了宝宝的认知能力,也让宝宝学会了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宝宝在与家人或者小朋友等一道自制玩具的过程中,当他遇到困难或者当别的同伴需要提供帮助时,大家彼此之间的配合与参与给宝宝提供了一个愉快的学习与人合作的环境,对宝宝良好性格的养成起着非常好的作用。
不能否认的是,在自制玩具的过程中,宝宝可能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可能突发奇想,冒出新的创作意图,于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宝宝不得不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设想及时修改设计方案,整个过程都由宝宝自己控制,灵活而又主动,对开发宝宝的创造力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冬天的游戏
ilovekids于11/2/2005 6:03:50 PM 写到
冬天马上就要到了,奉献几个我自己设计的适合冬天玩的小游戏,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
(1)变脸雪人
堆雪人的过程对宝宝来说真可谓充满了乐趣。南方的雪粘性比较好,捏个小雪球往地上一滚,眼见着雪球越滚越大,一会儿就滚不动了。北方的雪像沙子一样散散碎碎,有时候根本就滚不成雪球。没关系,带上一桶水,往雪地上洒点水,或者洒点盐,雪就有粘性了。雪人做好后,让宝宝自己来设计一下,在哪里给雪人安上鼻子,哪里安上嘴,哪里安上胡子之类的。只要宝宝愿意,让他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去创作好了。即便他设计出来的雪人像来自外星球的怪物也没什么关系。跟宝宝好好讨论一下这些怪物,他会很感兴趣的,也会很乐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
雪人堆好了,要干的事情就多了。下雪的时候出去看看,雪人是不是变胖了?阳光明媚的时候出去看看,雪人是不是变瘦了甚至有可能变形了?往雪人身上洒点雪,往雪人身上浇点热水,往雪人身上洒点盐,往雪人身上蒙一块黑布,往雪人身上扔一根燃烧着的火柴……就这些小小的花招带来许许多多的变化,一定让宝宝惊奇不已。让宝宝睁大双眼去观察,放开手脚去试验,他一定能发现很多变脸雪人的奥秘。
(2)幻彩奇冰
没有比晶莹剔透的冰更让人神往的了。准备一些透明的塑料瓶、各类容器,形状越奇特越好。给塑料瓶(或其他容器)装上水,然后在水里洒上一些彩色碎纸片。把这些装了水的容器放到户外冻上,也许过一夜,容器里的水就结冰了。那些彩色的冰在宝宝的眼里一定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还可以引导宝宝自己观察,一次给容器装满水再洒上彩色碎纸片冻成冰跟一次盛一些水洒上碎纸片,冻成冰后再加点水洒上碎纸片,再冻成冰,如此反复,最后得到的彩冰有什么不同。如果没有特别好看的容器,可以给宝贝买些不同形状的气球,将气球口对准水龙头往里灌水,同样可以冻成不同形状的彩冰,最后用剪刀或刀片将气球割开,把里面的冰块露出来就可以了。如果气球是小动物形状,还可以冻成各种动物的冰娃娃,宝宝一定更加喜爱。也可以在水里添加些颜料,冻成不同颜色的彩冰。
(3)神秘印记
带宝宝到一片没有被人破坏的纯净的雪地上,让他找找雪地上的小脚印:小鸟的,小猫的,小狗的,甚至小水滴的……让宝宝辨别一下,这些都是谁的脚印?如果遇上融雪的日子,带宝宝到树下看看,那些被水滴砸出来的小洞洞。让宝宝对着雪地吐一口,看看会不会出来一个小洞洞?和宝宝一道附卧在雪地上,然后让他分辨一下那些印在雪地上的身影究竟属于谁?再让他找找自己的小脑袋、小鼻子、小手、小脚……当然,还可以带上他的几个小玩具,让玩具在雪地上留下印痕,然后跟宝宝来一场猜谜游戏:这是哪个玩具的印痕?那是那个玩具的印痕……
要想打动孩子,妈妈自己先要像个孩子,跟孩子一样和宝宝游戏,你们之间就会水乳交融,永远不会存在任何沟壑。
4、网友提问
(1)不要一次给孩子太多玩具
tappy提问Ilovekids姐姐,你写得太好了,受益匪不浅。我对女儿就有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教她认图,看她心没在上面,就觉得泄气。这下知道了只计耕耘不计收获。现在一个问题讨教:我的女儿六个多月,有不少玩具,有买的,也有别的妈妈给的。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常常玩着这个,又看着那个。这个玩几下,甩出去又捡起那个。有的时候一忙,会把她放在玩具堆里,随她去。这样下去是不是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这种优良品质?有什么好的原则或是游戏?谢谢!
ilovekids于10/25/2005 3:59:06 PM写到
把孩子放在玩具堆里对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情,这样他有太多的选择,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办,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玩玩那个,确实有可能将来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而且也会让宝宝对玩具失去兴趣,多好的玩具他都不会长时间玩耍。让孩子玩玩具,最好是一次给他一两个,其他玩具都收起来,并经常更换玩具,这样他才能有新鲜感,手里拿一个玩具一次玩比较长的时间,也会比较珍惜他的玩具,而不至于像猴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
(2)玩游戏
gracely写道:“请教楼主你是怎样打压你儿子玩电脑游戏的,有好的什么方法推荐一下?”其实说到“打压”是不太确切的,因为我并没有采取一些强硬的手段来对待他玩电脑游戏的事情。把道理跟他讲明白,然后跟他商量我们都能接受的每天玩游戏的时间,在这个基础上诱导他逐渐远离电脑游戏。比如到网上给他下载一些有趣的小动画,给他找来相应的做动画的软件,然后鼓励他自己制作动画。他非常喜欢他的小表弟,诱惑他给小表弟做个适合他玩的小游戏等等。当他第一次将自己画的一个球滚动起来的时候,他对做动画的兴趣也就随之起来了,以后自然就不那么热心玩电脑游戏了。
十二、艺术修养
1、涂鸦
ilovekids于10/10/2005 4:36:05 PM 写到
当宝宝涂鸦的时候,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时刻盯着宝宝,批评他这个画得不像,那个画得不好,这个画错了,那个画不对了,指导他这个应该怎么画,那个应该怎么画。涂鸦就是涂鸦,其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凡高、莫奈,因此,尽管让宝宝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涂涂画画好了,没有必要一定要教给他正确的画法,或者非要他遵照父母的意愿来布局、着色、表达某些情节或者故事。如果一定要功利地看待某项活动,我们不仅不能如愿,相反还可能给宝宝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让活动本身变得了无情趣,甚至可能带给宝宝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严重的还可能挫伤宝宝的自信心,导致宝宝将来产生厌学心理。
当宝宝兴致勃勃涂涂画画的时候,妈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热情地对宝宝的作品给予回应,帮助他把涂鸦的积极性保持下来,同时,妈妈也可以请求宝宝讲述他的作品,鼓励他告诉妈妈他究竟画了些什么。如果妈妈想要给予宝宝指导,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一味地批评宝宝,而要采取更策略的方式,既不伤害宝宝的自尊,挫伤宝宝的积极性,同时也将你要表达的想法明明白白告诉宝宝。“你画的小猫很不错,你看妈妈画一只,妈妈会这么画。快看,小猫在咬自己的尾巴,它为什么要咬自己的尾巴呢?”如果宝宝给予回应,你就可以引导他继续按照你的方式往下进行。如果宝宝没有回应,不要管他,继续自言自语:“他可能饿了吧。谁来给他画条小鱼呀?”这时候,宝宝可能就会急不可待地抢过给小猫画小鱼的工作,继续这项有趣的游戏了。
当你以这样的方式和宝宝沟通时,你很快就会发现,宝宝在描述他的涂鸦作品时,他那些梦幻般的说法会让我们感到十分惊诧——天啦!他的小脑瓜里居然会有那么多神奇的想法。如果妈妈对他的涂鸦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宝宝就会更加自信地拓展他的涂鸦活动,而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也会在与妈妈交流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并不断提高。
记得儿子小的时候,我也曾经由衷地欣赏过他那些谁也看不懂的“画”,他的画布局可能很凌乱,着色也非常不合理,不协调,总之有太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如果我评价这些,最终的结局肯定是皆大不欢喜,于是,我避开这个敏感的话题,不评价他的画,只问他画了些什么,然后根据他的叙说引导他尽情地想象。涂鸦不能培养出凡高莫奈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通过涂鸦能锻炼宝宝小手指的活动能力,培养他的自信心,甚至滋养他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那又有什么不好呢?
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至今真真切切:小家伙在白纸上画了太阳、小树、小草,还有小花,我正夸他画得好呢,他大笔一挥,很快就将那所谓的太阳、小树、小草、小花给涂没了,整个画面变得乱糟糟一团,只剩下星星点点几个小空白:“天黑了,只剩下天上的星星了。”小家伙一边说,一边继续在那少得可怜的空白处涂画,最后整张白纸成了漆黑一团。“妈妈,你看,一朵乌云飘过来,把星星挡住了,现在什么都看不到了。”本来还算看得过去的一幅画,就这样让他给糟蹋了。我庆幸当他在那张白纸上胡乱涂画的时候,我没有呵斥他。因为我温和的态度,他的自信心、想象力得到了保护,或许这就是他在以后的日子里变得十分自信的原由之一吧。
与涂鸦类似,宝宝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瞎玩玩具,他总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创造性地玩他手中的玩具,其结果可能是玩具买回来才一小会儿就在他的小手折腾下变得七零八落,甚至尸骨无存,很多妈妈可能就会很急切地教给他正确的玩法。其实,正是宝宝那些错误的玩法后面,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创造力,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约束他呢?与其规之矩之,以打压宝宝的创造力、自信心为代价,将宝宝塑造成我们理想的盆景,还不如给他多一点玩耍的自由,让他是一颗兰花就养成一颗优秀的兰花,是一株月季就养成一株出色的月季来得明智。
ilovekids于10/17/2005 3:16:18 PM 写到
接下来补充一些关于宝宝涂鸦的话题。涂鸦是宝宝观察世界、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也是心灵培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1岁半的宝宝手眼脑、小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迅速,已经能够较好地支配手中的画笔。刚刚学会这一技能的宝宝,对笔和涂涂抹抹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于是,小家伙急于借助各种颜色的笔或者其他用具,尤其是颜色鲜艳的笔来显现自己的这种能力,表达自己对色彩与形状的理解与喜爱。尽管宝宝握笔的姿势可能有些怪异,并且涂画得也很幼稚,甚至让人不忍卒睹,但这个随意涂鸦的过程带给宝宝前所未有的快乐与自信。可以帮助宝宝锻炼手、腕部的诸多关节与小肌肉群的协调动作。看似简单的涂鸦,对宝宝来说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对发展宝宝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眼、脑、手配合活动和形象思维的习惯,培育宝宝的心灵都很有好处。
对宝宝来说,涂鸦更多的是一种游戏,而不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正因为是游戏,所以宝宝才会乐此不疲。在宝宝的眼里,无论宽阔雪白的墙壁还是妈妈雪白的衬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尽兴涂鸦的材质。因为担心宝宝破坏家里用具而压抑宝宝涂鸦的兴致,不如给宝宝创造更好的涂鸦环境,比如给宝宝准备一块白板或者在白色的墙壁上用透明胶沾一层白纸,为宝宝提供施展身手尽兴涂鸦的场所,宝宝就会在跑跑跳跳的过程中全面体验涂鸦的乐趣。另外,让宝宝用手指、手掌或者自制的其他工具,比如用纸张随便卷一个筒,把用纸卷的筒的一端剪成碎条,用一把小草绑在一起做笔……所有这些奇形怪状的笔都可以成为宝宝游戏的极好材料,而且通过让宝宝观察这些不同类型的“笔”画出来的不同的画之间的区别,也可以为宝宝提供不同材质的“纸张”,比如布、彩纸、光面纸、皱纹纸、木头片……总之你能找到什么材质都可以给宝宝试一试。涂鸦的内容也可以成为为宝贝施行心灵教育的素材或者开发宝贝智力、情商的素材。如此这般,涂鸦就不再仅仅是涂鸦,也不再仅仅是游戏,而是一种综合的培养宝宝能力与心灵的方式,通过引导宝宝涂鸦,我们可以轻轻松松地教会宝宝观察、分析、思考或者其他任何与之相关的能力。这就是用玩将一切贯穿起来的教养方式。这就是教育的延续性、多面性、多元性、灵活性、主动性的具体体现。只要用心,你总可以在生活中灵机一动找到很多类似的机会去培育你的宝宝。当宝宝拿起画笔,家长总期望他在画面上写实地描绘某个物体、某个人、某个小动物之类的事物,甚至期望他能比较完整地表达一个故事或某段情节,因此,我们经常看到家长在指导宝宝涂鸦的时候,总在批评宝宝这里画得不像,那里画得不成比例或者多了什么少了什么。宝宝在这种“指导”下,要么对涂鸦了无兴趣,要么逐渐变成了一架照相机或复印机,机械地反映着周围的一切。这真的是涂鸦的终极目的吗?
实际上,宝宝画画的特点重在表现不在写真。通常是事物最突出最明显的特征引起宝宝注意,在宝宝心目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于是宝宝画画的时候就会把那些印象最深刻的部分画出来,并且自以为就是画出了整个事物。宝宝画画的过程更多的就是提高自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培养宝宝的审美情趣和充满灵性的心灵的过程,这才是宝宝涂鸦的最大最有价值的收获。
大多数的宝宝成不了凡高、莫耐不说,有几个宝宝长大后会成为美术专业人才呢?涂鸦仅仅是宝宝发挥创造力的手段与方式罢了。涂鸦是宝宝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父母首先要保留宝宝的这种探索的积极性。如果一定要宝宝成就什么,那么宝宝的涂鸦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另外,即便宝宝有成为画家的天赋,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美术不是一种模仿的艺术,而是创造的艺术、视觉的艺术,因此让美术停留在写实、故事或情节是远远不够的。即便宝宝真的有艺术天赋,那么着重培养宝宝对色彩、形状、构图、节奏与变化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让宝宝即兴涂鸦,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宝宝才可以通过他手中的画笔传达一些灵性的东西,而不仅仅是一些形似的映象。
跟宝宝一起这样度过每一天的某一段时间,你就会看到他的改变。这与时间的多寡无关,而与你是否用心有关。如果你能每天坚持5分钟,和宝宝一起以类似的方式玩耍,相信你能养育出一个出色的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2、音乐
ilovekids于10/18/2005 11:45:28 AM写到
宝宝听音乐的时间也不能太长,太长了他会感到疲劳厌倦。每天间断地给他听听就行。如果你不在家,可以拜托其他人给他放音乐。至于讲故事,拿着书给他讲也行,他要书就给他,为什么要打消他拿书的积极性呢?现在重要的不是让他安安静静看着书听你讲故事,而是要培养他对书的兴趣。他翻到哪一页就给他讲哪一页,讲故事不一定要完全按照书本的内容来讲,你可以即兴发挥,让宝宝觉得有趣就行,说点什么都行,与画面有关就行。不同的年龄段给他讲故事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如果宝宝还不能坐下来一页一页翻着书听你讲,那就让他随便翻书,你随便给他讲点什么,等他大点再给他讲完整的故事好了。给孩子讲故事也不需要把故事背下来再给他讲,一边翻着书一边讲,既可以让他对故事产生兴趣,也可以让他对书本产生兴趣,不是很好吗?关键是不要约束他,跟着他的需要走,不要功利地看待阅读这件事,这样时间长了才会有收获,否则就会打消他阅读的积极性。至于没有时间,还是那句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总可以挤出来,而且也不需要每天花太多的时间,5分钟能做到不?再不行,一分钟两分钟行不?让宝宝觉得这几分钟充满了乐趣,以后他就会对这段时间充满了期待,这样你就很成功了。
3、培养音乐智能
至于谈到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我个人认为,音乐智能主要体现在宝宝的乐感和对声音的敏感性这样两个方面。要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需要提供给他的不仅仅是一些纯粹的音乐的元素,比如让他听听那些经典的音乐,教宝宝唱歌、跳舞,让宝宝学乐器等等,当然这些都是培养宝宝音乐智能必不可少的一些元素,但是除了这些,另外一些看起来似乎与音乐智能的开发不那么关系紧密的东西,其实对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训练宝宝对声音的辨识力和敏感性。一个对声音不敏感,对语言不敏感的人一般都成不了音乐人,而真正有造诣的音乐家通常都是对声音与语言高度敏感的一类人。其实自然界的一切声音,包括风声、雨声、鸟鸣声、溪流声、波涛声……这些声音都包含了很多音乐的元素,比如他们有高低、强弱之分,节奏快慢之分,所以很多音乐作品都会借鉴大自然的这些声音,或者通过大自然的一切引发出各种灵感。带宝宝外出的时候,让他认真听听这些声音,让他学会辨识这些声音,这本身就是音乐智能开发的一部分。除了利用大自然的一切声音之外,还可以自己制造一些声音,比如敲击玩具,拿吸管往水里吹泡泡,吹瓶子,所有看起来很孩子气的一些活动都是非常不错的游戏。制造这些声音让宝宝听,调动宝宝辨别声音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游戏中训练他对声音的敏感度,他以后分辩声音的能力就会得到加强,实际上也就在无形中培养了他的音乐智能。另外,文字本身也包含了平仄、节奏甚至旋律等元素,都与音乐有着关系,因此,一些非常好的文学作品,无论诗歌、散文、故事还是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也是培养宝宝音乐智能的一部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文字与语言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宝宝更好地理解音乐,毕竟音乐不单单是节奏速度和旋律等等技巧的东西,它还包含一些来自灵魂的东西和一些灵性的东西,需要用心去体会和感受,因此,无论学什么,其实都不能是单一的,所有学科之间都有着某种联系。培养单一的技巧只是培养普通的匠人,全方位地提升一个人才能培养巨匠,所以音乐智能的培养也是一样,可以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不见得一定要将他培养成莫扎特、贝多芬,但是让宝宝学会欣赏音乐,体验音乐带来的一些来自灵魂的东西,对于提高他将来的生活品质仍然是很重要的。
除了让宝宝熟悉各种声音外,还可以和她一起玩玩音乐游戏。比如大家一起打打节奏,鼓励宝宝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打节奏,自己编歌曲,自己哼哼一些曲调,即便她哼得一点乐感都没有那也没关系,或者随手用乐器或各种器皿制造出一些乐音等等。总之不要功利地看待这件事,因为你需要给予她的只是一种兴趣,一种熏陶,以及由此给她带来的快乐。不要指望通过这些方式将她培养成一个小小音乐家,但是确信这些对开发她的音乐智能确实有帮助。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而不是暴风骤雨似的。慢慢地影响她吧。
4、认颜色
ilovekids于10/25/2005 4:21:41 PM写到
这是以儿子的口吻写的一篇关于他认颜色的短文,希望能带给大家快乐与一丁点启示。;)
彩色奶奶
五彩小牙膏
颜色,不就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吗?我喜欢的那些食物、玩具、娃娃读物不都是五颜六色的吗?哪一样不跟颜色有关系呀!咳,认识颜色应该说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不瞒你说,在我一岁多一点的时候,我总是分不清它们。每次妈妈问我,我只好挠挠头,免开尊口,假扮深沉了。
为了帮助我认识颜色,妈妈给我买回一盒国画色。什么是国画色呀,国画色也是一种颜色吗?不过不等妈妈回答,我很快就对这个问题失去了兴趣,因为那些小牙膏吸引了我,它们真的很好看哦!它们会不会也是甜甜的、香香的呀?妈妈说不是。我问妈妈,你尝过吗?妈妈笑着摇摇头。你没尝过,那你怎么知道它不是甜的?亏你还老教育我凡事要试一试才能下结论呢!妈妈被我难住了。我坚持要尝尝那些小牙膏,但是被妈妈制止了。
从妈妈买回小牙膏的那天起,我的心里一直惦记着一件事,那就是要弄明白小牙膏到底味道怎样。对,我得找个机会尝尝。不尝尝,我怎么知道妈妈的话是真是假呀。于是,趁妈妈不注意,我快速地挤了一点牙膏在舌头上。哇,天呀,太难吃了!那是什么滋味,我实在说不出来。如果你想知道,你还是自己去品尝一下吧。你可知道,为了让我那彩色的舌头恢复原来的颜色,我的舌头都快洗木了。这可一点都不好玩。当然,后来我也就再没有兴趣尝那些小牙膏了。
很快,我就发现了那些色彩斑斓的小牙膏的秘密。我用画笔蘸点牙膏往白纸上一画,很多漂亮的颜色就出来了。顺便问一下,你会拿画笔吗?不会呀?很容易的啦,一把抓就行了。把不同的颜色放在一起,就可以变出很多颜色。如果再加点水,颜色就会变的淡一点。加水越多,颜色就越浅。当然变颜色的时候,我会破坏家里的环境卫生。这可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妈妈老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吧。
就这样,我变出了很多很多颜色,并且练就了一身分辨颜色的本领。淡蓝、深蓝、海蓝、湖蓝、天蓝……几乎所有的颜色我都能明确无误地分辨出来。妈妈可没这个本领。你看看,为了判断我到底错没错,她又到小本本上找答案去了。
有很多次,我悄悄地对自己说:“我得玩出点花样来。”为了玩出花样,我天天拿着画笔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寻找机会。果然,只要用心,机会总是会来的。你看看,那白白的墙壁多像一张大白纸呀!要是在墙壁上画画,那多爽呀!唉,以前怎么没发现呢?好吧,现在画也来得及。说干就干,我当即举着画笔扑向了白白的墙壁。
我把家里部分墙壁重新粉刷了一遍。不过我很快就厌倦了刷墙壁。对了,去刷刷被子,刷刷枕头吧。刷被子、刷枕头果然跟刷墙壁不一样。我的画笔一碰到被子、枕头,那些彩色的水很快就散开,布面上一道粗粗的线就出来了,比在墙壁上画的线粗多了。呃,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我实在是闹不明白!后来妈妈给我解释了很久,她说的什么“纤维”呀、“扩散”呀,听得我大眼瞪小眼。
妈妈说画家都用宣纸、画布作画。我问妈妈,宣纸、画布是不是跟我的大白纸一样?妈妈说不是。不是就不是吧,反正我也不想学他们!画家干吗非得要用宣纸画布作画呀?你看,只要用心寻找,那里没有画布。那不是妈妈穿着白衬衣过来了?多好的活动画布呀!我赶紧扑了上去,狠狠地刷上几笔。一眨眼工夫,妈妈的白衬衣便鲜亮起来。望着我的杰作,我开心地笑了。妈妈大惊失色,怪模怪样地喊叫起来。大人真是奇怪,我做错什么了?还不是为了让你漂亮一点!
自从那天刷过墙壁、被子、枕头,还有妈妈的白衬衣后,妈妈就盯住我了。我再没有了在白纸以外的东东上画画的自由了。虽然妈妈没有批评我,但为了这事儿,我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很没趣,只觉得小手痒痒的,总想在什么物品上涂抹几下才好。唉,妈妈为什么不理解我呢?她为什么一定要遏止我的爱好呢?我创造的作品多好呀!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妈妈一再地破坏,我的那些作品还是顽强地在家里各个角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没什么事可做的时候,我就用我胖胖的小手去摸摸它们。毕竟因为我,它们才有了色彩呀!
有一天,我灵机一动。妈妈不让我在那些东西上画画,那我就拿我自己当画布,这下你没得说了吧。嘻嘻!于是,我的衣服上、手上、脸上甚至脖子里很快就点缀了各种色彩。我在穿衣镜前很有成就感地晃着,得意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那是我最开心的一天。妈妈也笑了,但最终她还是将我抓到了澡盆里。
春天来了。我终于可以出门了。那些牙膏很快就被我遗忘了。屋外五颜六色的花、五颜六色的衣服、五颜六色的标牌,多美呀!
我的牙膏们丢在家里某个角落。我冷落它们很多天了。还好,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了它们。望着花园里色彩斑斓的花朵,我问妈妈:“这些颜色是我的小牙膏画出来的吗?”妈妈说不是,妈妈说用我的牙膏可以画出它们。我坚持捧着我的小牙膏与画笔,要到花园里去画画。妈妈拗不过我,只好提着我的画画工具去了花园。
刚出家门,我们就碰上了邻居黄奶奶。黄奶奶穿的黄上衣,多漂亮呀!“宝贝,叫黄奶奶!”“黄奶奶好!”“宝贝真乖!”黄奶奶的话最对我的胃口了,我爱听。
我一出现,很多爷爷奶奶就围了过来。我好奇地看了看黄奶奶的黄上衣,又看看其他的爷爷奶奶,歪着头想了片刻,突然有了主意。不等妈妈提醒,我就主动与他们打开了招呼。“紫奶奶好!绿奶奶好!蓝爷爷好……|”所有的人都笑得直不起腰来。这有什么好笑的!真是不明白!不过,看他们那么高兴,我也拍着小手,开心地笑了。
“宝贝,画什么呀?”“我要画一个黄奶奶,画一个绿奶奶,画一个……”我用画笔蘸了黄色牙膏在纸上画一笔,再蘸绿色的牙膏在纸上画一笔……我的作品当然很高产,几分钟工夫,我就把在场的爷爷奶奶全都画遍了。只可惜,他们都看不懂我的画。这些大人,真是没法跟他们沟通。于是我只好一边画一边解说:“这是黄奶奶,这是绿奶奶……”
在那些彩色牙膏的帮助下,一岁半的我很快就认准了各种颜色。如果你也不认识颜色,赶快叫爸爸妈妈去买小牙膏吧!我敢打赌,要不了几天,你也能分清谁是黄奶奶,谁是绿奶奶了。
5、感官刺激
说到感官刺激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刚出生的孩子需要,不管他处在哪个年龄段都需要。因此,家长可以接触来自自然界的、人为的各种刺激材料,给予宝宝刺激。比如,让宝宝摸不同质地的材料,发展他的触觉。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年龄段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游戏,通过这些游戏调动他接受这些刺激的积极性,同时也通过这些游戏让他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常识与探索的乐趣。举个例,比如小小孩,可以用破旧的毛巾、光滑的布料、一般的棉布、条绒布等等绑在小棍上,伸进宝宝的手心,让他触摸,每递给宝宝一个这样的小棍,就跟他讲解一下他手里拿到了什么,这个东西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等等。如果是大的孩子,可以将这些东西放在一个大布袋里,让他闭上眼睛从中摸出一个,并要求他说出摸到的小棍上绑着什么样的材料,或者指定让他从中摸出什么样的材料等等。最关键的是,家长在跟孩子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当着孩子,像个孩子一个满腔热情地玩每一个游戏,并且尽可能让游戏充满了乐趣。这样,宝宝就会从这些游戏中获得乐趣。
十三、习惯培养
1、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
ilovekids于10/10/2005 12:27:06 PM 写到
首先回答cindyking73的问题,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好习惯好行为多早开始都不嫌早,多晚开始都会有成效。只要意识到了,就赶紧行动吧!嘟嘟xm谈到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很重要,这一点我非常认同,而且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对人的影响是终生的,与智力开发同样重要。这些我以后也会在我的帖子里陆续谈到。其实智力培养与良好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该是整体性的,不能截然分开,所有这一切都应该融合在一起,并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出来,没有必要刻意去做些什么。真水无香,真正成功的教育可以不着痕迹。自然而然地影响孩子,让他在你的一言一行中受到熏陶、感染,他就会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2、培养良好习惯
qxzhong2005发言:谢谢林怡的回复。我朋友让帮问问: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她的宝宝一岁了。
ilovekids于11/3/2005 12:58:20 PM 写到
说到好习惯的养成,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渗透。而且孩子越小渗透,越容易养成好习惯。比如,宝宝刚刚开始呀呀学语就要教给他正确的礼貌用语,即便他不会说,但是你经常给他讲,他就会往心里去,一旦他会说话了,他就会形成习惯。最好经常带宝宝出去玩耍,给他多一些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并鼓励他友好地与小朋友相处,学会以正确的方式与人交流。有小朋友到家来,鼓励宝宝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小朋友玩,把好吃的拿给小朋友吃等等。从宝宝很小的时候起就要让他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不要因为他做不好就包办代替,剥夺了他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力。
其实,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一些琐琐碎碎的小事做起,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办法。
一般宝宝6-9个月就可以训练他自己吃东西,当发现小家伙看到勺子双眼放光,妈妈喂他吃东西,他的小手开始不老实地抢夺勺子的时候,那就是训练他自己吃饭的时候了。给宝宝准备一把适合他的小勺,不管他自己吃得怎样一团糟,都要多点耐心,等待他掌握这项对他来说难度很大的重要技能。
当宝宝3-4个月的时候,他开始对白天与黑夜有了些概念,开始逐步接受夜间睡眠/白天玩耍的事实,这时候就可以开始培养他按时睡眠的好习惯了。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给宝宝洗漱完毕,然后让他躺在自己的小床上,把房间里的灯关闭,或者留盏小夜灯,给他讲讲睡前故事,或者给他听听音乐,让他习惯这样的作息时间。当然,如果宝宝不能按时入睡,也不要着急,毕竟养成这样的习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都要到半岁以后,宝宝才能比较容易遵守这种时间表。
从新生儿开始,就可以开始训练宝宝对阅读的兴趣。给宝宝买一些软质的图书,给宝宝把玩,或者父母每天给宝宝朗读一些优美的作品,这种阅读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并且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意识到从书本中可以寻找到快乐。不过每次朗读持续时间不要太长,通常不要超过10分钟,但每天可以重复多次。如果你的朗读像个冗长的报告,你自己先就烦了,还指望宝宝能满腔热情地回应你吗?
到宝宝一岁多,会走路了,可以尝试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妈妈下班后给妈妈拿拖鞋,给宝宝放音乐的时候,请宝宝帮忙拿遥控器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宝宝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总之,好习惯的养成一定要尽早,并且保持这种教育的延续性,不要因为有什么事情影响,就放弃一贯的教养策略,尤其不要父母或爷爷奶奶之间意见相左,让宝宝无所适从。这样就会妨碍宝宝好习惯养成的进程,甚至让宝宝的好习惯在家长不一致的要求下变得烟消云散。
3、假想的朋友
ilovekids于10/21/2005 8:51:10 PM 写到
两三岁的宝宝常常会有一个想象的朋友。我常常听儿子煞有介事地模仿着与他想象中的好朋友交流。为什么不利用他这个想象的朋友呢?或许,通过这个虚拟的对象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变小家伙呢。
“儿子,最近我们家出现了一个表现特别好的孩子……”我将自己的期望完完全全地加在这个虚拟的孩子身上,并且我有意将这个虚拟榜样的模样与特征描绘得与儿子一模一样。在我们谈论这个虚拟的榜样的过程中,儿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而我没有说半句批评他的话。最后我问儿子“你认识妈妈说的这个好孩子吗?”儿子犹犹豫豫地问我:“妈妈,是说我吗?”我紧紧地搂着儿子,高兴地说:“当然啦,我们家儿子不就是表现那么好吗?就算他过去没有那么好,但从现在起他肯定会变得非常好了。”
尽管儿子明白他没有我描绘的那么令人满意,但他小小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这使他可以脱身事外,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约束自己。“妈妈,我会比你说的那个好孩子表现得更好!”儿子骄傲地昂着头,悄悄对我说。
儿子没有食言。从那次独特的聊天以后,儿子彻底地改变了,再没有犯同样的错误。就这样,一个虚拟的小人物在我和儿子之间存活了,从此,这个儿子想象中闹不清到底是他自己还是别人的虚拟的对手便伴随着我和他,成了我们交流的坚实纽带。每当我对儿子有什么新的要求,我便通过这个可爱的小人物准确无误地将我的想法传达给儿子,并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改变着儿子的一切。眼见着儿子一天天朝着我期望的方向前行,我明白儿子成长的蓝图也在一天天添上绚丽的色彩。
4、睡觉的问题
由始至终入睡比较困难,而且一定要妈妈睡在旁边陪,我试过好多方法都无效!平均每次入睡要提前20分钟进入状态。
因为不了解你家宝宝睡前的情况,所以我只能按照我的猜想来回答这个问题。一般孩子睡前有大量激烈的活动,或者做了一些比较耗费脑力的游戏与活动,看了场面激烈的电视剧等等,都会使他的大脑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导致宝宝难以入睡。另外,孩子对黑暗、独自一人远离妈妈呆在一个房间睡觉可能有一种恐惧感,这些都会影响到他正常入睡。因此,在睡前半小时,最好让孩子安静下来,早点给孩子洗漱,不要等他困的不行了再给他洗漱,这样一折腾,他的睡意就全都没了。如果孩子精神特别好,就是不肯睡,给他准备一盆热水,泡泡热水澡,也有助于孩子尽早产生睡意。此外,做一些比较安静的活动,比如给孩子讲讲故事(但是不要讲那些可能让孩子害怕或者过于兴奋的故事),听听舒缓宁静的音乐等等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孩子要人陪着睡,可能是一直以来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要改变这个习惯不能操之过急,得慢慢调整。比如,一开始妈妈可以不和宝宝睡一个被窝里,而是坐在床边一边给宝宝讲故事,一边搂着宝宝入睡,等他适应了,再搬个椅子坐在床边,将手搭在宝宝身上一边讲故事一边陪他入睡,就这样一点点过渡,他就会慢慢习惯自己一个人睡觉。给宝宝讲睡前故事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转移他要妈妈搂着睡的注意力,同时有研究表明,睡前至刚刚入睡5分钟这段时间,宝宝的大脑还处在比较活跃的状态,给他一些语言的刺激,对于提高他的语言能力很有好处。
5、大小便习惯
cxd158发言:这几天一直关注这个帖子,感觉实在受益匪浅。有这么一个慧智的充满爱心的妈妈,真是孩子的福气啊。我也一直在努力!有一件事要请教,我的女儿19个月了,有大便了会来叫我们,小便了却总是不肯叫,有时候明明要解了,可还是说“没有没有,不解不解”。我主张顺其自然,等待孩子慢慢来,当然也常适当的提醒她。可她的爸爸却总说一定要把尿。请问您以前是如何做的?
ilovekids于10/31/2005 10:41:38 PM 写到
其实我儿子小时候也会常常尿湿裤子,一开始也是不叫,等他知道要叫了,却又常常因为贪玩,等他想起来叫,裤子都来不及脱就哗哗地尿了。哈哈!后来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来改变他,每次估计他差不多该尿了,就对他说:“你看,这棵小树渴了,给它浇点水吧。”“这些小草需要施肥了,给他们来点肥料吧。”儿子听了这样的提议,通常都会很热心地为小树小草们服务,尿湿裤子的问题就这样轻松地解决了。孩子这些生理上的控制能力确实需要一个过程,不能着急,而且每个孩子发育的进程也不一样,有的孩子很早就能控制自己,有的孩子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学会控制自己。耐心地等待,同时也可以用一些小花招来训练他,这样,他就会愉愉快快地养成习惯,学会控制自己了。
6、网友提问
(1)亲子班、看电视
伊依妈发言:我昨天把楼主的文章全部用打印机打出来..足足三十五张纸和气.哈哈.好棒呀..回家慢慢消化...另外想请教一下.我女儿快一岁了..我想去上那种亲子班.楼主认为有必要吗?还有.她很喜欢看电视..有时盯着幕动都不动..我也知道看到了对眼睛不好.有时只好把她抱开..看了你的文章有点企发..是不是可以放一些英语的原声碟现在给她看'但一只看十分钟左右呢?
ilovekids于10/31/2005 11:26:33 PM 写到
谢谢你对我的帖子的关注。如果有条件,上亲子班其实还是不错的。上亲子班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学到什么东西,而是给他一个有效的实践社交技能的环境。亲子班很多小朋友和妈妈在一起,加上老师的引导,孩子即便什么都学不到,但是他可以再亲子班那样的环境和小伙伴一起摸爬滚打,获得更多的机会与小伙伴交流、游戏,从中获得很多的乐趣,同时,宝宝也会在有意无意的模仿中学到一些东西。另外,习惯亲子班的一切,这对他将来克服上幼儿园面临的各种问题也有帮助。比如,习惯了这样的游戏环境,宝宝上幼儿园时就会比较容易摆脱分离焦虑的困扰。所以,可以考虑带他上亲子班。
看电视只要控制好时间,让他看看其实也没什么关系。电视是个非常好的影响宝宝的媒介,利用VCD/DVD等给宝宝放一些英文版的动画片或者别的适合宝宝观看的影像制品也很不错。如果担心他看的时间太长,影响视力,可以给他手里准备一两个玩具,让他一边看一边玩玩具,这样可以减少他盯着屏幕观看的时间,同时又可以给他一些听觉上的刺激。孩子学习的方式跟成人完全不一样,所以他们一心可以好几用,他们像海绵吸水一样,根本不需要理解那些刺激他们的内容就可以全盘的吸收周围环境给予他的一切,并内化成他自己的东西。
记得儿子小的时候(应该不到1岁,因为那时候他还不会说话)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这件事情后来促使我思考,并得出上述“孩子可以一心好几用”的结论。婆婆喜欢看电视,因此我们家的电视经常会开着,儿子喜欢看电视,也喜欢听录音机里那些儿歌之类的东西,有一天,我给了他几个玩具,又给他打开了录音机。婆婆等着看一个电视连续剧,于是打开了电视机。儿子正在专心致志地玩着他的玩具,我就悄悄走过去把录音机关上,他立刻哇啦哇啦大声叫着表达他的愤怒情绪。婆婆看儿子喜欢听录音,就很自觉地把电视机关了。谁知儿子又哇啦哇啦叫开了,试了几次才明白,这小东西非要电视机、录音机全部开着,悄悄地关了哪个都会引来他的抗议。因为了解到他的这个特点,后来我就利用这一点,让他无所用心地边玩边无意识地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我会经常给他放放录音,录像等等,并不要求他去看,去听,因为这一切会无形中进入他的脑海,根本不需要你紧盯着他,非要指导他去看,去听。其实,孩子很多本领都是在这样看似无所用心的游戏中习得的,这就是我老强调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原因。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需要提供给他的其实仅仅是一个环境,而不是实实在在的学习内容,环境会给予他一切,也会对他产生深刻的影响。
你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对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从小就给予他一些高雅的东西,他也会受到熏陶,变得高雅起来,如果从小给予他一些粗俗的东西,他也会因此变得粗俗起来,等他长大了,再想到要改变他可能就会比较费力,除非他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否则这种改变很难彻底。谁带孩子,孩子就会像谁。这个说法其实满有道理的。孩子像谁,跟他的抚养人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孩子天生就有模仿的能力,因此,他的神态,他的行为习惯都会跟经常跟他接触的抚养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越长越像保姆的原因。说他像保姆当然不是指他的长相,更多的是指他的神态和气质。所以,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就给他创造什么样的环境吧!
(2)如何改掉打人习惯
pizzahut_dyshen发言:林怡,你解决儿子吃饭问题的方法太有意思了。我有个问题,我的儿子不到13个月大,最近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如果谁不让他做他要去做的事情,他就会打人。比如,让他嘘嘘,而他又不愿意的时候,或者他想去的地方,但是因为不安全不让他去的时候。如果我们用严厉的语言责备他,他反而继续出手打。现在,我们只能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在他打人的时候,分散他的注意力。可是,这只能保证他不会连续打人,却避免不了打人的习惯。我该怎么做才能让他改掉这个习惯那?
ilovekids于11/10/2005 9:26:06 PM 写到
打人是很多孩子都经历过的事情。尤其刚刚学步的孩子,独立的个性逐渐显露,他渴望独立,但是自己的能力又达不到;他想跟人交往,却仍旧停留在自我中心阶段,因此不善于体察他人的感受,所以他与人交往的基础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并且,孩子天生具有一种侵犯性,因此,他可能想也不想就把别人的玩具抢了过来、把别的孩子推开,或者伸手去打别人。有时候,他打人没有任何理由,可能仅仅因为他想打,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显示自己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人是他试图独立的动力,当然也不排除里面有一些好奇的因素,比如,他想试试他打人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对方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如果父母对宝宝的打人行为反应过于激烈,他可能会更多地发现打人的乐趣。当孩子打人的时候,不要训斥他,或者体罚他,只要平静而坚定地告诉他打人会伤害到别人,抓住他的小手,制止他的打人行为,并教给他正确的达成自己愿望的方式就可以。坚持一段时间,他会摆脱这种不良的行为。
十四、幼儿园
1、日托与整托
zhengyun517提问:多谢楼主的经验。有两个问题请教:1,孩子送幼儿园是日托好还是整托好?
孩子当然还是日托比全托好了。毕竟,对孩子来说,在他人生的最初几年,母爱比什么都重要。给孩子足够的爱与足够的安全感,这对他性格的养成以及身心发育都有好处。
2、双语教育
hengyun517提问:2,是否应该对孩子进行双语教育,如何进行?多谢了!
至于双语教育,我认为条件成熟就可以进行。我不认同那种双语教育会影响孩子语言发展的观点,如果因为进行双语教育而影响了孩子语言的正常发展,那一定是施教者的方法出了问题。
记得儿子2岁半那年回老家,仅仅二十来天的时间,当他再回来的时候,居然学了一嘴的老家土话,回来还说了很长时间。刚回家的时候,他跟周围的小朋友玩耍,但是仅仅是玩,一句话都不说,其实他一直都在很努力地观察人家的嘴型,学习人家说话,到快要回来那两天,他居然能很流利地跟当地的小朋友交流了。普通话和老家的土话,他绝对不会混在一起说,有什么事情要找我,他一定说普通话,但是跟小朋友交流,他指定说老家话。
6岁之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如果能在这个期间给孩子施行双语教育当然是非常不错的。比如父母的外语说得很好,或者周围有说外语的环境,不如教教他。但是如果父母本身发音就有问题,由父母来施行双语教育的问题还是暂时免谈吧。不过可以通过一些别的方式来弥补这种缺憾。比如借助其他的工具像电视、DVD、电脑、录音机等等,给孩子听听那种纯正的英文儿歌,看纯正的英文版动画片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还是那句话,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给他这种刺激,至少他可以熟悉这种语音环境,即便暂时看不到效果,但是当他以后学习外语的时候,这一切都会在他的脑海里留下印刻,到时候他的语感就会比较好,发音也会比较准确。像“这是苹果,apple”这样的教外语的方法我认为是最拙劣的,最好不要采用。我自己就是这种教育方式的受害者,加上毕业后也没什么用外语交流的环境,所以到老学的都是一种哑巴英语。
我当年教儿子英语,自己一个字都不敢教,为什么,发音不准,教给他错的不如不教他,免得他学了一口错误的英语,将来还需要费心费力去纠正,实在是得不偿失。一开始我给他买了一套《迪斯尼神奇英语》,他看得津津有味。后来我又给他买了一些他喜欢的迪斯尼出的英文版的动画片,他基本每天看,到现在就养成了看原声片的习惯。其实孩子的潜能常常出乎我们的意外,你根本不知道他的潜力究竟有多大,那些英文版的动画片本身就已经为孩子创设了一个非常好的语言环境,他完全可以根据画面理解那些对话的含义,即便他理解有偏差,但是看的多了,时间长了,这种偏差他自己会悟出,并且纠正,根本用不着大人在一旁指指点点,既影响他观看的乐趣,也起不到该起的作用。当然也没必要担心他看不懂,动画片本身无需语言,单靠画面一样可以把故事情节叙述得完完整整,坚持给他看就行了。
其实教育孩子很多时候都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你看似无所用心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往往比你刻意为之所做的一切更能发挥作用。我一直给儿子看英文版的片子,并没有给他在外面报这个班那个班,他一样学的不错。因为他喜欢玩电脑,后来我又给他买了一些英文游戏,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到国外一些网站上在线玩,因为玩这些游戏,他的英文水平也提高不少。现在他的口语与听力非常好,已经能够很流利地跟老外交流。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应该归功于我为他选对了教材和“老师”。给他他最感兴趣的,他就有去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动力,他就能自己从中挖掘出很多你想也想不到的东西,在某个时候突然带给你惊喜。顺便说一句,我当年给他买那些动画片,一些我自认为不错的,他居然瞧都不瞧一眼,所以我只好不断地尝试,后来就根据他平时的喜好给他挑选一些具有幽默色彩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动画片,这下才算照准了他的胃口。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需要慢慢去摸索,所以养育孩子要信专家,但是更要信自己。因为只有你自己最了解你的孩子。跟着他的需要走,你就可以无往而不胜。
孩子学习总依赖父母其实都是父母给养成的习惯,如果从他小的时候,就给他一个自我学习的环境,他就会在这样自我学习的过程中自己摸索到一些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方法。比如,他后来自学西班牙语,现在又报了第二外语——法语,他能从各种语言的发音与拼写中找出一些很奇怪的特征,然后以他自己的方式把几种语言串起来学,但是觉得不会把几种语言混淆在一起。孩子有他自己的方式,只要养成了自我探索的习惯,你根本就不用管他,父母惟一需要做的就是给他提供适宜的环境,给他成长的空间。
3、入托年龄小
bzqiuxiaohong提问:我的儿子已经一岁半了'但是我很惭愧'为了工作(也就是为了生活)'我把孩子送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寄养'农村的老人'根本就不懂早教.这次我下定决心把孩子带回身边扶养'但是没人带又是个严重问题'哎'我明天打算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了'可是他太小了'我有点担心'不知楼主姐姐能不能给我这个失职的妈妈点建议?谢谢了!
ilovekids于10/24/2005 7:54:05 PM 写到
我想我能理解bzqiuxiaohong此时此刻的心情。如果孩子自理能力比较强,1岁半上幼儿园也没什么不可以,有研究表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实际上更容易摆脱分离焦虑,所以孩子小不是问题的关键。最关键的是,他是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是否已做好上幼儿园的准备,包括生理的准备和心理的准备。如果具备了上幼儿园的条件,送他上幼儿园也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至少你每天接他回家后可以在一起呆一些时间,另外,周末你也可以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总比把他丢在乡下要好。而且老人不懂教育,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问题,以后要解决这些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老人不懂教育其实还在其次,3岁之前,母爱对孩子来说何其重要,所以不管怎么样,我觉得把他接回来是上策。不过你也没必要把这事情看得过于严重,毕竟,从另一方面来说,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可能自立能力比较强,加上在农村那种环境,邻居之间往来比较多,对发展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还是挺有好处的。另外,他在那种环境长大,耳濡目染很多其他孩子的一些行为,他可能也会像其他孩子一样不会那么娇气,这也是比较好的一个方面。凡事都一分为二来看吧。我想你没必要因为自己没有带孩子而耿耿于怀,还是把孩子接回来,以一颗比较平常的心态来面对孩子,否则你对孩子的这种负疚感很容易以一种焦虑的情绪体现出来,反而会带给他一些不好的影响。不管你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爱孩子都需要一个健康的心态,过去的就过去了,不要去想他,现在开始想办法补救也为时不晚。如果孩子还不具备上幼儿园的条件,最好请个保姆帮着照看一段时间,你自己先调教孩子一段时间,等实际成熟了再送他上幼儿园,或者请爷爷奶奶来帮忙,跟他们好好沟通,大家齐心协力来养育孩子。多一个人爱孩子总是好事,这对他将来能否有一个比较健康的心态还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别那么难过,一切都还来得及。3岁之前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时期,6岁之前能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也为时不晚。6岁之后再教育孩子虽然有些晚,但是只要努力了,总还是会有成效。总之,只要意识到了,方法正确,其实什么时候对孩子施行教育都不晚。
十五、社会交往
1、如何与小朋友相处
由于他的各方面发育的都比较好,所以不喜欢和同龄的小朋友玩,并告诉我和其他小朋友沟通不了,喜欢和大孩子玩。
由于我教他要和小朋友团结友好等,所以现在无论大小孩子打他他一律不还手,即使比他小的抢他最心爱的玩具他也不作反抗!有时看在眼里说实在的有点心疼!为了让他保护自己,就教他自卫,就告诉他如果小朋友抢你玩具并打你时,你要还手!并且要学会保护自己,他口头答应得很好,但结果无任何改变?请LZ姐姐支招!非常感谢!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对他来说是个很正常的事情。因为他懂得多,自然跟他同龄的小朋友无法沟通。一般小孩子都喜欢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而不喜欢跟比自己小的孩子玩,因为哥哥姐姐们有很多新花样能吸引他们的注意,让他们模仿,而小弟弟看起来就傻多了,不能带给他们任何新奇的感觉。
教他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其实是非常必要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有什么吃亏占便宜的想法,孩子们之间打架、争抢玩具对他们来说都只是游戏,只要他没觉得因为受了欺负而产生心理压力,就没有必要把他“被人欺负”的事情看得那么严重。也许他并不在意被人抢了玩具,被人打了,而且正享受这种游戏呢。其实他这样的性格挺好的,很宽容很大度,男子汉不就应该这样吗?等他长大了,他的这种性格也许在某些方面会吃些亏,丢掉一些小的利益,但是他会因此赢得更多人的信赖,交到更多的好朋友,这些是一些无形的财富,是靠耍小心眼或者其他手段争取不来的。等他长大一些,他开始有了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他的这种情形也会随之有所改变。另外,让他自己以自己的方式去处理这些事情其实对他本身也是个锻炼,他会在不断与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获得一种处理问题的经验。只要没有危险,给他一个自我探索的机会,其实对他来说是个非常不错的早期人际交往体验。所以在他刚刚2岁的时候,只要教给他怎样规避危险,不要被人打伤就行了。可以在家里开展一些有关的游戏,通过游戏教给他正确的处理这些事情的方法,而不要教他去以同样的方式回击别人,这样可能会给他一种误导,让他认为攻击别人或者被人攻击都是一件很正常事情,反而对他产生不良的影响。
孩子的事情往往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世界,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把大人的世界强加给孩子。给他们自我探索的机会,他会获得更多的经验,同时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一种自立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没什么不好,我们没必要因为孩子的“问题”那么紧张。
2、与小朋友打架时怎么办
至于小朋友玩耍时发生矛盾,只要他们不会打起来,让他们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不可以,因为他们在这样打打闹闹的过程中会慢慢地获得一些社交的经验。当然,如果矛盾冲突升级,还是有必要介入,以免出现各种危险状况。如果冲突没有那么激烈,完全可以让他自己去解决问题,家长可以事后和宝宝一道设计一些游戏,创设当时的一些游戏情景,让他在游戏中体验对方的心情,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以通过游戏让他掌握正确处理这些矛盾的技巧。最好调动一家人的积极性,大家一起来演习,让宝宝在这样的家庭演习中模仿正确的行为模式。如果家庭成员没法参与或者不想参与,可以和小区的妈妈们一起组织一个游戏组,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来引导宝宝。
游戏几乎是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多和孩子游戏,你就会更多地体会孩子的心情,了解孩子的需求,同时也尝试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改变他。无论是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良好行为还是别的什么,游戏都是非常好的工具。关键是你以怎样的方式和孩子游戏。我希望我有时间可以写一本和孩子游戏的书以飨各位朋友。:)
3、如何面对霸道的孩子
didang761012发言:孩子的表姐比她大六个月,很霸道,每次来玩就抢她所有的东西,包括父母,不让我们抱自己的宝宝,现在孩子很怕表姐会抢走自己的父母,一见到表姐来就叫妈妈抱抱,我应该怎么样处理好这样的事情,了一并教育一下我的外甥女呢?顺便提一下,外甥女的奶奶的教育方式比较自私,总是提示孙女,别人来拿你的东西了,别人来吃你的饭了。这样的对话多了是不是会对孩子的性格发育有不良影响呢?
对于那个霸道的表姐,适当地教育教育她也可以,但是一定要注意处理好与对方家长之间的关系,免得引发更多的矛盾。成人之间这种紧张的关系,孩子可以敏感地意识到,对她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可以以开玩笑的口吻说说她的表姐,孩子不知道你是在开玩笑,他会当真,但是大人能听出来你在开玩笑,这样既阻止了她表姐的霸道行为,也维护了大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在她表姐出现霸道行为的情况下要求她以正确的方式来征得宝宝的同意,让她逐渐摆脱她的霸道行为。比如她抢宝宝的玩具,你可以这样对她说:“这是妹妹的玩具,如果你想玩,你就跟妹妹说,妹妹同意了,你就可以玩了。”即便她最终把宝宝的玩具拿走了,这样的做法也给了宝宝一个良好的示范与暗示,让她明白玩具是她自己的,如果别人要玩必须征得她的同意,她有权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事情,同时也让她明白,当她想要别人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他也必须征得别人的同意,这样既教育了表姐,也教育了孩子,算得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像你外甥女奶奶那样的做法,表面看起来是维护孩子的利益,但是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一个长大后自私自利的人不会有人喜欢,难以交到知心的朋友,她未来的生活可能会面临很多的问题。
4、网友提问
(1)在幼儿园情绪不好
bluemama发言:你好,很喜欢你的育儿经,也很佩服你。因为我虽是全职妈妈,在这方面作得还远不如你。现有个问题请指教!家有小女3岁半,正读中班。她2岁半不到读的托班,半年后转园上小班,一直情绪很好。不料今年秋天上中班后,经常闹着不愿上幼儿园,说要跟着妈妈,说在幼儿园想妈妈。也曾给她讲道理,叫她想妈妈就给妈妈打电话,可是还是存在严重的分离焦虑。我象也许是班上小朋友太多,老师顾不过来所致,三个老师管40多个孩子。孩子一直是我带大,我想不应该存在爱的缺乏问题。这孩子还有点内向,胆子不够大,但是只要父母在旁边,她也能很快的跟陌生人热络起来,也会主动跟别的小朋友玩。也许是我一直以来陪得太多?我很苦恼,也在反省教育中的失误,请指点迷津!多谢了!
ilovekids于11/9/2005 10:53:14 PM 写到
既然她在小班、中班的时候情绪很好,说明她并不存在分离焦虑的问题,很可能是遇到别的问题了。我觉得你要想办法跟她沟通沟通,了解她在幼儿园究竟经历了一些什么事情。她说她想妈妈可能并不是真正单纯地想妈妈,她可能有别的不如意的事情,才导致她“想妈妈”。可以从侧面,比如同班的小朋友那里多了解一些她在幼儿园的情况,也可以跟老师沟通沟通,找出症结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办法。否则,她每天在幼儿园都遭受这种压力,不管你怎么安慰她,她都无法摆脱自己的这种恶劣情绪。即便她真的想妈妈,也不要提醒她以给妈妈打电话的方式来排解这种情绪,这样会给她一些不良的心理暗示,让她更加坚信她的这种感觉。即便她原本没有这样的感觉也会在你的暗示下产生这样的感觉。因此,最好从别的方面给她一些引导,比如引导她每天谈谈幼儿园的情况,比如在幼儿园做了哪些有趣的游戏,小朋友们之间发生的哪些有趣的事情,或者给她展示她在幼儿园学到的新本领的机会等,给她一些愉快的情绪体验,从正面引导她,让她更多地看到幼儿园的可爱之处。
十六、关于早教的书
ilovekids于10/27/2005 8:37:25 写到
1、慕容思雨主编
谢谢宏亮的鼓励。有时间我真的是很想系统地整理一下我的那些育儿经历,希望能出书,让大家参考,至少可以让大家少走点弯路。关于早期教育,其实我写过很多文章,全是自己的体验。有孩子后对教育比较感兴趣,后来又接触了很多关于早期教育方面的知识,现在感触就更多了。前段时间,一个朋友主编了一套丛书,由第二军医大出版社出版,慕容思雨主编,据说明年书应该能出来了,包括智商、情商的培养,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怎样解决等等,有少量理论知识,大量实际操作的方法,里面就收录了不少我的文章。如果有兴趣,到时候可以买来看看。:)
2、杂志
淅淅雪发言:我第一次上摇篮网的论坛就看到了这个帖子,觉得非常有价值'同时也有一丝遗憾:为什么早点没看到呢?我家宝宝已经十个多月了,一直并没有刻意去进行早教,而现在我整天忙上班、购物,更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我想问:现在教育的话应注重哪一方面?现在又是订阅报刊的时候了,给宝贝订哪份刊物比较好?楼主,能不能给提点建议?谢谢!
ilovekids于11/2/2005 12:40:35 AM 写到
10个多月的宝宝已经懂得很多事情了,虽然他还不会说话,不知道确切地表达自己。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可以开始培养他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睡眠规律、饮食规律的养成等),发展宝宝的认知水平,开发宝宝的各种智能等等。其实我觉得教育没必要一定要注重哪一方面,只要条件成熟,就可以抓住时机从多方面入手培养教育宝宝。就像我前面举的例子,任何一件小事情都可以融进很多教育内容,而且这种教育不会让宝宝有压力,或者感觉很无趣。
这个年龄的宝宝可以给他订一份《婴儿画报》,还可以给他购买一些认知图书,比如天与人出的《快乐宝贝》、《双语识字起步走》、《我的动物书》、《天才宝贝》(这个书名起得很臭,但是内容还不错)等等(有做广告的嫌疑,因为这是我朋友出的书,但是确实不是做广告,我手头正好有这几套书,朋友送的,大概翻了翻,整体感觉还不错,属于与世界接轨的那种操作方式,就是贵了一点,但是印刷以及装帧质量确实还不错。以后我会以这些书为模本,来讲讲为什么要推荐这些书,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书和宝宝一道开展亲子阅读活动)。除了认知图书,还可以给宝宝买一些故事书,别看他才10个月,其实从更早的时候起就可以选择一些好书读给宝宝听,这些好的儿童读物带给孩子的远远不是给他听一个故事那么简单的事情。图书的色彩、配图,妈妈温和的读书声,再加上一些与图书有关的有趣的游戏,这一切都将带给孩子来自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的刺激,对孩子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不过需要提醒的是,选择图书一定要选择高质量的图书,从图书的内容到编排形式,从图书的色彩到文字风格,这一切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元素。浦浦兰出的一系列的图书都不错,有着比较短但是非常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选购一些读给孩子听,红泥巴村是个值得光顾的网站,那里有很多给孩子看的读物,大家可以去看看。外地我不清楚,像北京,大家可以到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以及贝塔斯曼书友会等地方看看,他们选择的儿童读物一般都还可以,尤其贝塔斯曼的图书,听说都是编辑经过严格筛选购进的,一般都不错。
与杂志相比,我更倾向于给宝宝买书,因为书更经典。书籍本身应该是充满文化韵味,带有更多美学特性的东西,好的书能带给孩子更优雅的人生。所以,不管宝宝多小,都要考虑给他买些书,读给他听,和他一起读,或者仅仅给他玩,通过玩培养他对书本的兴趣。
我建议你订一两本育儿杂志,杂志一般都会讲到一些比较细致的解决育儿问题的方法。至于育儿方面的书,孙瑞雪著的书应该还不错,但是想解决这么细致的问题的书恐怕比较难找。慕容思雨主编的那套书,书名叫什么我还不知道,但是我看过他的原稿,里面讲到很多类似这种很生活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涉及到一些教育理念与研究成果之类的内容,感觉非常实用。如果那套书上市,你可以买一本看看。
后记
这是10月4日到11月15日之间的贴子,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字组织能力比较差,全凭着自己对孩子的那一份爱,完成了贴子的整理,难免有不太恰当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