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还是富民 选择不同结果迥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0:45:29
作者:张明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里,越南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但是,当他们实际到越南参观访问后,却又纷纷感叹越南并不是想象的那样落后,虽然还不能与中国比较富裕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但是比起中国的中西部地区丝毫不差,甚至比中国的某些西部省份还要富裕一些。事实上,我们之所以认为越南贫穷,主要是太迷信GDP统计数据了。也许越南的人均GDP并不高,但越南实行藏富于民的政策,普通老百姓并不是很贫穷。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大多数中国人还在为一间住房发愁时,90%以上的越南人家都有自己的住房,与中国不同的是,不仅房产属于房主,土地也永久属于房主,可以继承,也可以转让。越南人喜欢那种独栋式建筑,由于土地价格昂贵,越南的民居大多又窄又高。但是这些建筑物的质量并不差,越南的不少民居放在中国都可以被称为豪宅。
为什么在号称“世界第三经济强国”的中国,除少数贪官和富裕阶层外,普通老百姓并未感受到生活的富足,甚至还有不少人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而在“贫穷落后”的越南,大多数人民却能过上相对稳定的生活?我认为这是统治者选择先富民还是先强国两种不同治国理念造成的结果。中国的近代统治者,从“洋务运动”时的曾国藩、李鸿章之流,到共产党统治时的毛泽东、邓小平等辈,信奉的是“国强民富”。“大河水满小河涨”这个俗语大家都很熟悉,这句话好象还写进小学课本了,说的就是先要有国家的强盛,然后才会有人民的富裕。事实上,这句话既违反常识,逻辑上也不通。凭这种治国理念,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国不能强,民也不会富。事实上,我们现在正在呑食这样的恶果。
曾国藩、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的时间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几乎相同,中日的近代化差不多是在一个起跑线上。30年后,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的硝烟里化成了南柯一梦。曾国藩称搞洋务的目的是“剿发捻、勤远略”,这位满清王朝的“中兴大臣”重国重于忧民,求的是大清国之富之强,其晚辈李鸿章之属也概莫能外。在强国的旗号下,洋务运动一度轰轰烈烈,史书上称: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造出无烟火药的国家,这可是比现在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更牛B的成就,那时候的日本还跟在西方的屁股后面一路小跑,常作邯郸学步之姿。
但是“洋务运动”没有造就一个强大的大清国,倒是在国家就是一切的理念之下,弄出慈禧老佛爷这样的“朕即国家”的独夫民贼和一批以国家的名义中饱私囊的贪官污吏。史载,李鸿章临死的时候,其家产可值四千万两白银。
曾国藩、李鸿章在中国开展“洋务运动”的同时,大久保利通也在日本推行明治维新,但是大久保利通选择的是另一种治国理念,他说:“国家的强大源于民众的富足。”概括起来就是“民富国强”。信奉民富国强的日本培植私人资本,鼓励“植产兴业”,让民间先富。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就不用我说了。
一百年过去了,今天的当政者仍然抱着“国强民富”的错误理念不放,对GDP统计数据的追求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前段时间集体意淫我们的GDP终于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强国”了,专家、学者忙着计算什么时候超过日本、美国,梦想着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辉煌。不谋民富而求国强,缘木而求鱼,中国凭什么超过日本?就是超过,也是表面现象。也许有一天,中国的GDP真的超过日本、美国了,但是人民却过着比越南人还贫困的生活,这样的“世界第一”,屁都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