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嘉一:中国年轻人最缺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9:06:56

2010-08-12 10:30:27 来源: 新华网(广州) 跟贴 5 条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北京8月12日专电(记者舒静)19岁,踏上中国的土地时,日本人加藤嘉一一无所有。在北京大学攻读7年后,现在的他拥有十种身份和面孔:制作人、策划人、主持人、媒体评论员、专栏作家、图书作者、同声传译者、日语教师、退役优秀运动员、中国通 在国际青年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这位戴着光环却不认为自己“成功”的年轻人,是如何看待中国的同龄人?

中国年轻人最缺什么?

1947年6月,北京大学一名大一学生给胡适写信诉说自己的苦闷,信中提出三个问题:国家是否有救,救的方法为何?国家前途是否绝望,若有,希望在哪里?青年人的苦闷如何发泄?

时过境迁。现在的年轻人闲聊时很少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他们在为不同的事情苦闷。就业、买房、买车成为多数人永恒的话题,就像英国人谈天气那样自然。已成为“房奴”“车奴”“孩奴”的年轻人,似乎总处在焦虑和浮躁中。

“年轻人浮躁点,是很正常的现象。”加藤嘉一说,“环境改变人、时代造就人。现在的孩子有选择的自由,但自由会带来困惑和混乱。所有年轻人都不浮躁,对任何问题都很清楚,这种社会反而有点可怕,何况中国正处在转型期,年轻人完全不迷茫是不可能的。”

然而,中国的年轻人最缺乏的是什么?“斗志、坚定的价值观和安全感,以及应有的忧患意识”。这是加藤嘉一的答案。这些缺失与社会、家庭的价值观培养有关,造成孩子只能从房子和车子中寻找安全感。然而,“房子可以投资,但年轻时更应投资未来的自己。”

 

年轻人能做的无非就两件事

加藤嘉一认为,年轻人可以做的无非就是两件事:一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控力,因为社会是不确定、充满变数的;二是对于不可控的事情要尽可能从容。

“我的安全感来自于奋斗和拼搏的过程中。路是自己走过来的,而房子是别人操控的,我对自己不可控的东西不感兴趣。”加藤嘉一说,现在的年轻人一方面忽视提高自控力,一方面又幻想复制成功、一夜成名;很多人的价值观本末倒置,阻止了年轻时应有的成长。

每天清晨跑步10公里至15公里,十多年如一日,加藤嘉一懂得坚持的意义。“坚持是一种力量。社会环境很浮躁,但首先要相信自己、要坚持、多出汗。走弯路受挫折是应该的,中国年轻人太想走捷径了,其实该走的弯路还是要走。”

更重要的,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睁开眼睛观察世界、了解自己,自然就能培养选择和判别力。”加藤嘉一认为,“有魄力、言辞锋利的”韩寒之所以受到追捧,其实反衬出大多数年轻人的状态,折射出他们的无力与冷漠。

 

 

父母的姿态决定中国的未来

年轻人的迷茫,与时代社会背景有关,更与家庭教育有关,加藤嘉一直言不讳,“最应反思的是父母。”

加藤嘉一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十分扎实,家庭教育却存在缺憾。父母每日为孩子的知识和能力奔波,却忽视了对其做人的培养。目前年轻人出现的问题大都在做人而非做事方面,社会氛围对此固然有责任,但孩子是“看父母的背影长大的”。

在加藤嘉一的回忆中,自己的父母只是强调要尊重老师、善待朋友,吃饭时不能浪费这样朴素的道理。“我从没从父母嘴里听到学习两个字,因为他们相信我。”反观中国的父母,很多人却在不厌其烦地强调“要好好学习”。“中国孩子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远比家长想象得高,父母要学会观望、退一步等待。”

首先,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不是孩子不独立,是家长寂寞;不是孩子素质不高,是家长舍不得放手。”中国孩子的能力和素质本身是一流的,问题是在文化和价值观上。

其次,父母和孩子间的沟通决定孩子的成长。孩子如果在父母面前都不能说不,就无法独立思考。加藤嘉一认为,孩子的浮躁和不自信,其实来源于父母。打破这一藩篱,必须从怀疑的精神开始。

“在自身如此有竞争力、如此受关注,国家发展态势这么好的前提下,中国年轻人肯定会有所成就,但前提是父母要学会放手,孩子要学会拒绝。”加藤嘉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