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惠冬:姑苏几许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6:48:56
《无律无韵送人游吴二零零七》
君到姑苏见,今风尽舶来。
素墙青瓦少,臭河毒尘多。
夜会卖声色,洋楼纳硕鼠。
须知关系网,谋事在用赂。
胡适当年指出"五鬼闹中华",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这五鬼害得中国奄奄不振。今日,凡作为一个实地之观察者,应该重新数数有几鬼在闹腾,又有几只是老鬼,几只是新鬼。
以下凡事件,皆出自苏州。而苏州不过是抽出的一个样本,诸位五湖四海的看官不妨审审,哪些鬼您们也撞得见?
鬼一:腐败(诨号:靠关系)
【引言】此千年老不死鬼也。何也?此鬼乃由人间万恶之源而生,万恶之源便是"自私"二字,自私乃源自人之自我意识,而自我意识是所有人的本性。
然人间之所以不为由自私所生之万恶所统,多亏人有另一本性,即感应他人的自我意识。譬如,"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几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等,皆因人有"以己度人"、"设身处地"的天赋。这种本性、天赋,便是万善之源。然而,若善,或说良心、道德,渐成为了习惯,那么行善可能成为下意识的,就像行恶也可能成为下意识的一样。
多数人性中善恶兼生。腐败,乃因善为恶所克,自我之本性胜过感应他人自我之本性,以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腐败,一指组织、制度的黑暗、混乱;二指个人行止的堕落。其实,前者是后者造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宏观之征。
先说"宏观"的腐败。腐败,在当今中国得了一个诨号,叫"靠关系"。这不是马克思学说的"万有关系",而是一张腐败魔网。这张网由利益维系,利益的交易(换)则是贿赂。贿赂的形式愈趋多样,但以钱为主。这里不须冗述官场现形(诸如贪污之类),我想说说官场外延的腐败。
1. 求学
教育业的腐败,如今是"过街老虎"——人人喊打却不去打。
招生、入学腐败,几年来"茁壮成长",当今已然步入"中兴时代"。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这种腐败("靠关系")是一条龙似的贯彻到底。种种"择校费"、"赞助费",光明磊落,愿打愿挨。入学入班考试不合格的,靠关系(更好听的,叫"靠朋友"),照样入学入班。与校方直接有关系的(包括教工),就直接向校方行贿;没有直接关系的,就间接向与校方直接有关系的"朋友"行贿,以此委托"朋友"向校方行贿。可见好听的"关系"、"朋友",实际是"肯受你的贿"的意思,没有这"关系"、"朋友"的绿色通道,有钱也未必有人肯纳贿。轰闹的"扩招",大多就是为了赚这种"关系钱"、"朋友钱"。
好容易入了学,腐败这老不死鬼又一脸坏笑着等人入盟了。害人心智的应试教育挂上舶来的"素质教育"羊头,始终死性不改。聪明的中国人,即刻致力开发服务于考试的种种商品、营生:"教辅"、"家教"、"枪手",甚至如假包换的考题……诸多手段,都写入了致富经。大多家教给送上门的学生塞题目(在学生啃题时,有的家教便在隔壁看电视),等他们好容易对付完了,再出来,按老套路传授如何解题。有的把即将用于考试的题目给他们尝鲜,好让他们的家长看到家教的威力。就这样,有多少勤劳的园丁,从开始租公寓收学生起家(有的更巧,趁假日去办公室做),不久就额外赚下了一套、两套房子,还有私家车等,成了"大康之家"。这正是在"用事实说话":"做人民教师吧,待遇好!"呵呵,主要是学生家长对他们的待遇好。
又有另辟蹊径,走学科竞赛之路的学生,大多也尝到恶心的腐败味。一位学生说:"要知道,得一块金牌,要化出去多少人民币啊!"许多竞赛的选拔,和招生考试所用的"潜规则"如出一辙——"靠关系",也就是靠贿赂。此处不赘述矣。
应试教育,应"试"而生也,欲除之,根本在于除"试"。然当下,此举不但不能实现"素质教育",而且必将招致更加肆无忌惮的腐败。因为考试是相对不易"靠关系"的评审制度,而"素质"二字,注定要被聪明的中国人玩弄得面目全非。
很多人说,应试教育,是中国学生太多、竞争太强的结果。这的确是一大不利的客观条件,但绝非容人脱罪的理由。所谓"事在人为",作为人,在不利的环境中,依然可能造成良好的结果。如今摧残心智的教育恶梦,实乃做教育业的人(从教育部到教师)所为,非"中国学生太多"所为也。我们姑且不责他们故意,但责他们无能是当然的。更甚者,在恶梦之中,还有腐败之鬼从中搅闹,弄得愈发臭气冲天。
中国今日的学校教育已经破产。但破意味着总有立的希望。不知将来几时,中国学校教育起死回生,行健康之正途,当有人调侃过去的恶梦,会念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脱罪
"外延腐败"另一条,是惹了麻烦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人开私家车撞死了行人,靠关系,最终可以化到赔钱了事。在一建筑物上,赫然有"严格执法"四字,令人啼笑皆非。这分明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在一个真正宪政、法治的国家,法律还需用"宽"、"严"二字来作修饰么?凡呼吁"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灯",正说明很多人正在随地吐痰,在闯红灯。现在呼吁"严格执法",这言下之意,不是令人胆寒么?
如今到了法律可以有宽有严的地步,正是因为法律之上更有"关系"在,有人情在。"法律不外乎人情",是说法律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着道德的标准,往往不与良心相悖。但如今的"人情"却大不同,是专门用来枉法徇私的,是尚方宝剑,是免死金牌!这宝剑、金牌的泛滥,让清醒的人,难免要从满纸的"依法治国"的字缝里,看出"人治"二字来。而"人治"必然有专制与独裁,可见中国自古至今,尤其从壮烈的新文化运动到当下,"民主"一直是个"理论值"。
鬼二:低级趣味——感官刺激
【引言】这时髦话大概叫"素质低",根本是因愚昧而起,又出离于愚昧,是原本贫穷的精神(愚昧状态)在物质暴发的诱导下发生畸变而造成的病态精神(秽俗状态)。听很多人调侃:"小资的生活是很空虚的"(如今"全民炒股",说起来,"全民"作为股东们,岂不快都变成真"小资"了?)。空虚的结果是主动去追寻刺激(就神经学而论,当大脑长期缺乏外界刺激输入,它往往会自发制造刺激,也就是产生幻觉、妄想等;就心理学而论,孤独,甚至自闭的人往往会跟自己聊天……这都是对"刺激"的饥渴所致),然而可惜的是,大多"刺激"的东西,是低级趣味。受着不断的种种刺激的诱导,人的本初的精神也就被改造了,于是愈趋秽俗。记得胡适曾坦露:我明白承认青年人多数不站在我这一边,因为我不肯学时髦,不能说假话,又不能供给他们低级趣味,当然不能抓住他们。但我始终不肯放弃他们,我仍然要对他们说我的话,听不听由他们,我终不忍不说……看看今日多少名人,是靠学时髦、说假话、供给青年人低级趣味来谋得名利双收的?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看:人们空虚,就有聪明人提供刺激的低级趣味来"治愈"空虚(就像鸦片可以"治愈"疼痛),这样使人们变得低级,而后就愈发喜欢低级的东西(成瘾),那么就又有一群应运(即"市场")而生的低级趣味提供者出山……从此前仆后继地为国人提供多彩的"精神食粮"。诸位想想,这岂不正和了人们喜欢吃垃圾食品的风尚?说到此,我难免要谈"洋垃圾"。有句话,一个多世纪以来被不少有识之士说过:外国(西洋)的东西到了中国,总要变了样。从"自由"、"科学"、"民主"、"宪政"到如今"素质教育"、"创新"、"研究性学习"……无不如此。但这并不是最坏的,更可怕可怜的是,中国学会了选择:对真正有益的拒之千里,对无益以至有害的,却是"热"又"哈"又"迷"又"狂"。化用冯友兰的"四种朋友论",人们是宁拣低级而有趣的,甚至宁拣低级而无趣的,却不要高级而无趣的,也不要高级而有趣的。因为高级的有趣是没有低级的有趣来得"刺激"的。刺激,就是很容易感受到的、强烈的愉悦,然而必是短暂的。但就是因为这种愉悦必是短暂的,所以引得人们要孜孜不倦无休无止地去寻求新的、更强烈的刺激。试问如果毒品吸一口便可以"舒服"、 "愉悦"一辈子,那毒贩子如何糊口?对低级趣味、对刺激的追寻与吸食,可以得到长久的、可靠的愉悦,或说幸福么?到临死之际,他如果会草草地回眸一生,还能感到当时无数次体验的那些强烈而短暂的愉悦、刺激吗?到头来,依旧是"空虚"一片,好不凄凉?而须知,最凄凉是自作孽、无同情的凄凉,就像人们不同情吸毒者一样。
吸毒是不会健康的,一个吸毒成风的社会也是不会健康的。若说高级趣味,则从爱因斯坦之思考宇宙,一直可以说到真红学家之研读《石头记》,也未尝不多啊,且这种种"高级而有趣"的事业,可以令人愉悦一生,根本不同于种种低级的刺激。试问,世间有多少珍馐宝馔,为何人们倒爱炸鸡、署片呢?
糜烂的娱乐
对于中国大陆而言有所禁忌的娱乐,其实世上但凡经济发达的地区都难免,譬如香港的兰桂坊,过去大陆喜欢称之为红灯区,而如今不少人开始学会老练地说:"兰桂坊既是反映香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又是刺激香港经济发展的荷尔蒙"。对于这种娱乐消遣,还没有好的名词,姑且用"酒吧文化"这时髦而鄙俗的词来称呼罢。对于当今之中国大陆,在大都会如上海、北京者,培养出这种"文化",一来是"多样性"的需要,二来,更是经济的一根支柱。而正是大都会的"多样性",使得沉浸于这种"文化"的人不至成为绝对的主流,倒更像是点缀,好比一个长着痣的美人,不至于被一颗痣严重地丑化。
如今苏州的"人民公仆"们,大概也疾羡着大都会的灯红酒绿了,决不甘让苏州始终是粉墙黛瓦的"小桥流水人家",是古朴土气的江南水乡,要狠搞经济,甚至不惜糟蹋苏州的灵魂——水(说详后)。这一切为的正是在汹涌的"全球化浪潮"中不至掉队丢脸。然须知,世间多少土著的文明,正是在这样的挣扎中竟失掉了自己的根,成为飘萍。胡适多次说,我们不必担心传统文化的涤散,因为凡文化都是自动保守的,我们不必刻意去帮着保守。这话在当时开辟新出路——全面西化之时,确是一剂良药,但古罗马一度确实几乎毁尽了古希腊人创造的宝贵文明,尤其在解剖学方面。而到今天,在经济、物质生活,以及某些精神生活上已经大大西化,或说全球化时,我们终于要被逼着开始思考:我们何以为我们?苏州何以为苏州?龙应台曾说,我们拆除传统建筑,兴造现代(西洋)高楼,以为我们就跟洋人的世界亲近了,但他们之所以来中国参观游历,是冲着那些和他们那里一样,或者说往往是二流,甚至是次品的西洋东西吗?确实,他们更尊重、欣赏一种不同的文明。地球人,从曾经追求大同、划一,到今天崇尚多样、个性,表示着人们已经不想给人类的文明穿上"制服"( uniform)。
尽管我们不必为讨老外的欢心,而刻意守旧复古,抵制现代科技,但我们终要保住什么!保住一种所谓魂、韵、风!这种魂、韵、风,正是使罗马之所以为罗马,巴黎之所以为巴黎的特立的精神、气质。我自信,苏州的魂、韵、风本是极显著不群的,单是园林之境界,便足以立足于世界文明瑰宝之林。除名流高士之园林外,更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宁静淡泊,又有"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的醇美素朴。苏州之灵魂,正是风流与清粹之融合体。
话说醇美素朴固不在菱藕与绮罗之中,实在乎姑苏之人也,如今虽世殊事异,魂却应是永恒的。更明白的说,若魂彻底消散了,苏州,也就不为苏州了,只成了一座或许称得上繁华的,"没个性"的城市,苏州,也就失掉了。
从以前的舞厅到今天的酒吧、KTV房,时髦的感官刺激法总在"升级"。这种娱乐休闲"文化",已经构成一道围城。围城之内的人,自然已经习以为常,就像回家后洗个澡一样不可或缺。而作为围城之外的人,是否除了认定那是"红灯区"外,就连冷眼也不审一番?我以为,如果城外的人始终还不肯放弃城里的人的灵魂,更不愿越来越多的人冲到城里去,那么城外有道义良知的人应当作思考。
又思考些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为什么很多人,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这围城之内?或说,这围城何以不断繁荣、扩张起来?答案也很简单:它供给强烈的刺激,给人带来感官的快意。它正是利用了人本性之中"寻求快感"的天然冲动,或说动机。这种寻求快感无所谓错,这是禽兽与人的通性。但一切争议来自不可否认的一点:我们是人。我们暂不论人与其他动物是否有本质的区别(因为"本质"本身尚未有公认的定义),我们起码认同的一点是,我们既作为人,既有"万物之灵长"的自负,那么我们的价值便不在于以禽兽的渴望为我们的渴望,我们所执着追求的,当超脱于禽兽所执着追求的。或说,人要超过禽兽。而我们何以超过禽兽?无奈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在生理上,人是无力称霸的。"灵长"二字,在于我们的精神,而精神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现在,我们暂不论求真的极致在于科学,求善的极致在于人文学,求美的极致在于艺术。我们只需知道,所谓酒吧文化,与我们的"灵长"精神无关,它与禽兽的渴望一致——感官刺激。我们评价好坏是非的标准,常是"全人类的幸福"。而历史分明告诉我们,全人类的幸福全然来自人类因发挥其高超卓绝的精神力量而产生的种种行为,造出巧夺天工的人类文明家园,而这,绝非这种糜烂的"娱乐休闲"——感官刺激供应者——可以助上一臂之力,且大多是起相反的功用。可叹的是,正是这种削弱人的精神、诱激人的感官渴望(因为这种在生物学以及脑科学上属于低级的渴望,就是禽兽的最高"精神境界",所以也称"兽欲")的营生,如今愈发得到自由发展的特权,只因为它是"赚钱机器",就像老虎机一样的赚钱。说得好听,就谈到了"经济发展"上来。谁都知道贩毒狠赚钱,但受严禁,因为这种赚钱机器对人类有害。可是脑科学已经告诉我们,毒瘾与牌瘾、网瘾、电子游戏瘾,以及对与性欲有关的瘾,甚至很多我们养成的癖好(习惯),都有共同的化学机制,即大脑对多巴胺突触活动的"热爱"(多巴胺突触就是进行多巴胺分子授受的狭小场所)。上述所有令人成瘾的行为,有一个共性,即都能引发多巴胺的大量释放并刺激大脑产生快意,于是大脑逐渐肯定、赞许以至纵容人不断重复这些行为。那些初尝糜烂娱乐的人们,他们的大脑也往往尝到了多巴胺超量释放的感觉,就像初次吸入白色的粉末一样,以后的事,也就大多注定了。毒品是严禁的,而对于精神毒品,我们该如何对付?
如果以上略微涉及专业科学,那么我想再作一大众科学上的类比。我上文说到:"世间有多少珍馐宝馔,为何人们倒爱炸鸡、署片呢?"我想展开的,正是这个问题。
如果说糜烂娱乐也可以冠上"文化"二字,那么就是典型的低级文化。低级文化之上,不妨认为,有中级文化与高级文化。值得一说的是中级文化,他也可被认为是文化上的"小康"。举个例子,有美国人丹·布朗(Dan Brown ),其小说诸如《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等,有很多读者为之倾倒。其作品以科学与宗教为骨,又以人类历史上伟大成就品作肉,是出色的大众文化作品。当然,金庸的武侠小说大概也算在其中。可见,中级的,或说大众的文化,与低级文化是很好分开的。
但如今苏州的"酒吧文化"就像蓝细菌一样迅猛爆发,也就是说,大量大众进入了低级文化阶层,或说至少往里插进一脚,这是不妙的。
我想做的类比,是饮食。饮食大致也可分为低、中、高三等。可喜的事,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从低级饮食阶层走出来了(此处的"低级"只是就其健康性而言,不涉及贫穷导致的营养缺乏),这要归功于健康知识的普及,更要归功于大众健康意识的觉醒!大众开始警惕可乐、油炸垃圾、膨化垃圾、腌制烧烤食品;他们知道了胆固醇、饱和脂肪,知道了防腐剂,知道了硝(亚硝酸盐,增色剂);他们更知道自己和周围的人之所以有了胆结石、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癌症之类,很大程度上是"病从口入"的。于是,他们开始多吃水果蔬菜,吃酸奶,吃些营养补充类产品……试问,这种良性的大众饮食观改变因何而来?其实也很简单,是人求生的本能所致。人的求生本能,一般在人的生命受到即时威胁时才被唤起,而日常饮食的隐患,是慢性过程,很难激起求生本来来反抗,好比在缓慢加热的水中的青蛙很难自发跳出水中一样,是为"慢性自杀"。但如今,一来随着所谓"富贵病"愈发频繁,二来对于健康的社会教育也在潜移默化地起作用,很多人总算开始觉醒了,他们的求生本能被唤起了。而求生本能被唤起,一切都迎刃而解,因为求生本能是人最强的动力之一。
所以,针对文化上狠不乐观的堕落,一方面大众自然慢慢会从中感到危害,就像感到油炸食品的危害一样,从而可能唤起其灵魂的求生本能(这是人期望、要求自己是个人,而不是禽兽的那种本能),但这一来缓慢,二来被动,是要支付狠残酷的代价的。所以另一方面,社会应该有人像宣传生理健康知识一样,像大众讲述精神、灵魂的健康知识,以及灵魂疾病的严重性,以求激起人灵魂的求生本能。这样便成为内外兼施的一剂给社会的良药。一旦大众灵魂的求生本能被唤起,那么一切都迎刃而解。
酒吧是通宵达旦的闹腾,而书店、图书馆,却早早地安息了,晚上经过时,竟有一阵寂寥孤苦之感。苏州城内,酒吧里多一个人,图书馆里就少一个人,如果这种此消彼长的趋势始终是单向进展的,就很可怕了。一群酒吧里出来的堕落的人,只会伤害苏州,令苏州的灵魂不断消磨。酒吧是油炸垃圾,是膨化垃圾,甚至是毒品,是致癌剂,而图书馆是宜人的水果蔬菜,甚至是珍馐玉馔。不知人们几时能像放弃炸鸡的感官刺激而选择清新甘美的水果中的营养那样,抛却酒吧这精神的垃圾食品,作出对自己的灵魂的健康真正有裨益的聪明选择?到那时,夜生活,或许将是在图书馆里,或许图书馆里将有不断的倾谈以至"刺激"的论战!
杨惠冬(苏州)
20070801
五柳村2007年8月1日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