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更应该学会尊重市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4:15:13
2007年07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清平
在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国务院调减储蓄存款利息税后,中国股市走出一波上涨行情。
7月24日,一位经济学教授撰文指出:凡在市场成熟的国家,股市与利率都是反向而动的———减息则股市上扬;加息则股市下跌,而且二者之间的关联度与敏感度极高。而在我国,实际的情形却是相反的,这是一种畸形的市场表现。自2006年以来的每一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以及每一次加息,中国大陆股市的反应都是反向而行的。
类似的质疑之声并不鲜见。早在上周五,某证券公司一位首席经济学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按照国际经验,一旦有敏感经济数据出台,股市应该最敏感地反映出来,今日(7月20日)股市应该下跌或者平稳,而不是放量上涨。
看了这一观点,笔者深感困惑。这些经济学家或经济学研究者,大都在国外接受过最正宗的自由市场理念的熏陶,怎么能将自己的情绪强加于市场呢?资本市场的风险和魅力都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提前得出“今日股市应该下跌或者平稳,而不是放量上涨”的结论来,才真正有违基本的市场规律。
这些经济学家都认为,根据国际经验,加息应该导致股市下跌。笔者不知道这些国际经验从何而来,据笔者所知,股市走势与加息并非一定是正相关的关系,不少时候都是相反的。比如,1992年至1995年,美元处在加息周期中,但是,加息之后,股票市场反而一路走高。1994年2月至2000年12月,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上升117%,股市却演绎出一波罕见的大牛市,道琼斯指数大涨172%。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加息的原因与股市走牛的原因具有一定的重叠性。宏观经济如果快速增长,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股市走牛就在情理之中;而当宏观经济增长过快,就容易引发政府的加息干预。倘若宏观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它对股市所造成的正面影响将远远大于加息在微观层面给股市带来的负面影响,股市上涨走牛的整体趋势就将保持下去。
因此,股市中“利空出尽是利好”的观点并非是误导,而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客观规律,这一规律绝非能人为制造出来的。近日股市乃是多种因素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16日至17日举办的第91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防止股票市场出现大的波动。”而在此之前,股市从5月30日开始,已经历连续两次暴跌,不少个股的跌幅超过了40%,有的甚至超过了50%,从点位上来看,不少绩差股的指数仅在2400点左右。一方面,绩差股调整到位;另一方面,绩优股、蓝筹股创了新高,股市的这种分化走势充分说明,股市自身已经对结构性泡沫进行了消化和调整。加上之前国有股的转让管理办法的出台,都被解读为政策面对股市的呵护。
同时,由于两次大跌开户数急剧下降造成的资金供应暂时性减少得到了缓解。长城品牌优选基金、泰达荷银市值优选股票型基金获批发行,交银施罗德新基金发行在即,加上获批的创新型基金和拆分基金,7月份由基金形成的增量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与此同时,保监会也将保险公司投入A股资金比例由5%提高到10%,有望给A股市场带来800亿元的新资金。这些增量资金是股市上涨的重要推动力。
尊重市场,才能真正读懂市场、理解市场,那种认为市场应该怎么样或不应该怎么样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市场有其自身规律,这种规律并不以人的情感为转移,它也不会受到强加给它的意志的影响。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股市应该是慢牛而不是快牛,建议政府出台政策,规范市场以走出慢牛行情。这是典型的以人为干预左右市场的思维,如果政策能够人为造出慢牛,那么,过去几年的持续跌势就不会发生,也不用引进什么QFII来激活人气了。
事实证明,人为制造出来的市场摆脱不了畸形的命运。市场根据其内在规律走出相应的轨迹,作为一个经济学家,首先应该保持一个客观、公正的立场和严谨、认真的态度去解读市场,拿出理性的有价值的意见为决策层提供参考,否则,就容易偏离市场的本来轨道而走上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