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骑士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4:06:17

(此文急就于2009年11月24日,原为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自荐书。今前梦难偿,聊作纪念。)

   仲秋时节,赖文章事至北大,得一览其非凡气象。北大于我,直如许秋汉《未名湖是个海洋》所唱:“这真是一个圣地”,“我的梦,就在这里”。然初至北大,莫名生出一种隐隐的失落:步入偌大的校园,却未有料想之中震慑人心的气势。古旧的建筑透露出老者的温厚,往来之人亦非神奇卓异。而今想来,这隐隐的失落中是有一番意味的。

   窃以为,北大是分为实体的北大与精神的北大的。而精神的北大已然成为一种文化象征,成为“每一个北大人、所有的中国人的精神梦想”。恰如《寻找北大》编后记中说:“北大并非某所具体的大学,而是一个造梦之地,无论具体地点是在沙滩红楼还是未名湖畔,它独立、自由、担当的精神气质是那些最深沉的理想主义者相互辨别的标记。”而我所深慕的是北大的精神气质无疑。

   梅贻琦先生有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的灵魂在于大师,因为大师是大学精神的承载者与集中体现者。我一直认为这些对民族、对学术、对自我生命有所担当的北大大师们是精神骑士。骑士所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如堂吉诃德,纵然他本是塞万提斯所抨击的人物,而谁又能不对其纯真善良的锄强扶弱的信仰,无私无畏的精神倍感崇敬呢?而北大的精神正是无私无畏之担当,对文化价值超越功利的坚持以及思想的独立与自由!

   大抵北大“敢为天下先”的承担精神是初创时就已奠定了的。“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如今读到这样的文字,自然地想到周恩来总理的豪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今之人,读到这样的文字,该有多少人应当羞赧呢?而更多的时候,担当与思想之独立是交融的。这种交融体现为矢志不渝地捍卫自己的学术、思想,而同时期盼以自身的真知灼见去探索民族发展的道路,满含悲天悯人的情怀。北大是五四的故乡,五四呼唤的正是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是社会的民主与民族的复兴,是对国家未来的巨大期待。这种看似过于理想与浪漫的精神却正是北大人的可爱之处。我曾读到过建国初北大校长马寅初在其呼吁控制人口的一文的“附带声明”中的铿锵宣言:“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当时,心头猛然一震,肃然起敬。说来似乎不可思议,彼时几乎要落下泪来。然而,何人能不为此动容?!纵然年事已高,纵然痛遭批判,甚至被迫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我自当秉持学术、思想之独立自由,自当坚持真理。而忍辱负重不惜战死的缘由,不是为了一己之利,而是为了国家的发展与国民的幸福!

   北大的精神骑士让我懂得了:一个人藏在信仰中的力量是如何被坚持着。中国知识分子最为可贵的精神就是“匹夫不可夺志”。当下,却是信仰丧失的时代,有多少人今日的生活纯粹只是昨日的复制,迷惘而麻木地只是作为一种有机体而存在。言及时下读书求学者,又有多少是内心有所秉持的呢?所以不辞劳苦,十年苦读,有多少是为了升官发财,有多少是为了遂父母师长之愿啊!何谈信仰?信仰何在?

   当马克思“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志愿难以为世人所理解,当鲁迅的文章都要淡出语文教材的今天,我大谈骑士精神、信仰力量似乎显得不合时宜。然而曾有一个时代,人敢为信仰而死。而我们呢,敢吗?不要说敢,只问自己一句话:“你还有信仰吗?”曾读到过似乎是北大教授所说的话,大意是说进入北大还想着升官发财,是没出息的表现。真是振聋发聩。生命是应当有信仰支撑的,这种信仰无关乎名利。

   也曾回想,自己一路走来,虽非迷阳满径,也总非康庄大道。出入高中不久便受伤住院半余月,学业耽误不言;返校之后,自己所坚持的原则、浪漫的理想以及昭然个性又难为人理解,内心之郁结与寂寞着实难遣。掌声与鲜花的背后,锋芒毕露的我一路的难处终归是鲜为人知的,也本不需人知。任何人的道路总非一帆风顺,而有人能“以逆境为园林”,我相信,必定是有信仰作为鞭策的。

   配得上“北大人”一称的,应当是信仰笃定的精神骑士。我们的世界,固然需要实干家、务实者,但是不是也需要一批精神骑士来撑起一方理想主义的天空呢?倘若我也有幸求学于北大,必将以昂扬之精神,践行北大之精神,惟愿北大之魂,薪尽火传,不知其尽!

   无奈篇幅所限,时间仓促,草草成文,不成敬意。欲一表所怀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