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程师”董树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15:03
“土工程师”董树森
     董树森不是工程师,是基建队的一名施工员,而人们总爱称他“工程师”;有的还要在“
工程师”的前面加个“土”字。
     这“土工程师”有他的来历。1956年,他从原籍山东掖县来到北大荒,和垦荒队员就地取
材,因陋就简建起第一批房子。墙是他们自己动手拖的大坯,椽子、檩子是他们自己动手砍的
木杆,房盖是他们自己动手割的茅草、树条。这里面有不少办法是董树森想出来的,“土工程
师”从此就叫起来了。1959年十二分场的场部办公室和机关住房是他设计施工建起来的。同年,
他又用土办法盖起了跨度较宽大的基建队食堂兼会议活动室,也就是人们叫惯了的“老俱乐
部”。因此,他这个“土工程师”的名字传得更广了。
      这“土工程师”还有另一个含义,因为他搞建筑是土生土长的。他从小就爱好房屋建筑,
村里有盖房的,总是用心观看。他善动脑筋,6岁时,他跟父亲第一次到县城,许多事对他来
说都很新鲜,可他最感兴趣的是旧城墙上的大砖。他问父亲:“这些砖怎么这样大?怎么弄上
去的?”稍长,他更用心了,每看到好的建筑物,都要一一记下来。他没—上几年学,文化低,
除了凭脑子记,还要用图画符号标示。因为他对这方面有钻研,村里有盖房的都愿意请他帮
忙出主意。由于努力学习和实践,在房建上,他掌握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了一部分经验。
董树森不但搞一般土建是内行,搞“洋”的也行。他设计施工了修配厂主修车间和加工厂
面粉车间,这都比一般房屋高大,在当时的江滨农场算是大建筑了。1966年,他又设计施工了
修配厂新主修车间。同年,他利用外地设计方案,进行了场俱乐部的施工。这是全场有史以来
最大的工程,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高12米,上下两层共1,300个座位。当时,一没相应的设
备,二缺技术、经验。董树森白天指挥,晚上想方法定措施,边学边干,边实践边总结。那时
正赶上文化大革命,有些人搞运动去了,他还是继续坚持施工。经过他和工人们的辛勤劳动,
到1969年,场俱乐部终于落成了。这以后他又到佳木斯兵团司令部、宝泉岭二师糖厂去搞建筑
施工。无论在那里他都尽职尽责,出色完成任务。
      董树森搞房建非常注重质量,施工严格精细,一丝不苟。“一砖一瓦都不能含糊”这就是
他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搞大的如此,搞小的也是同样。通过时间的检验,凡他施工的大小建
筑都是比较坚固的。1956年他带领盖的草房,有几栋没扒掉,虽多年失修,至今还挺结实。无
怪人们夸张说:“董树森盖的房子不扒不倒”。场俱乐部失火后改建,拆除残墙相当费劲,一
砖一瓦几乎牢不可摧,证明人们的夸张不无道理。
       20多年,经董树森设计施工建筑了近百栋房屋,面积上万平方米。而他自家依然住在25年
前盖的房子里。有人说他该住个好房,他说:“这栋房子是和基建队同时建立的,对我这个老
基建有纪念意义,我要看看这亲手盖的房子究竟能挺多久。”遗憾的是,1978年,49岁的董树
森与世长辞了。然而,他建的房屋仍旧挺立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