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零起点外语学习者”创造四个月脱口说外语的奇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7:45:31

中国青年报  2010年5月25---27日  星期 二 ---四

 

当前位置:首页-->> 经济·生活

中国外语教学方法的一次改革

 

 

 

 

 

零起点外语学习者创造四个月脱口说外语的奇迹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语言自然学习法”创新与实践之一

 

    由一段对话引发的思考

 

    2010年初,河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原河北省教育厅民办教育管理处处长李建通到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考察工作,在该院阿拉伯语情景实训室里,他被一个正用十分娴熟的外语与外教交流的小伙子吸引,不禁停下脚步……

 

    “你是大几的?”

    “我是大一的。”

    “原来学过阿拉伯语吗?”

    “没有,高中学的是英语,在学院是零起点学的阿拉伯语。”

    “才学一个学期呀?”

    “是的,只学了一个学期。但是我们用的是院长提出的‘语言自然学习法’,您用这个办法,四个月保准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张伟有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零起点学习外语,仅用四个月就能达到与外国人交谈的程度,这或许真的超出人们的想象,在一般人看来,确实有些难以置信,但在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不仅张伟,几乎所有零起点学习小语种的学生都在用自己的实践,创造着越来越多的“难以置信”,而且无一例外,他们都提到这样一个词:“语言自然学习法”。

 

    那么,“语言自然学习法”的奥秘到底在哪里?这个方法究竟是如何在外语教学上“点石成金”,让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学习外语的同学,尤其是“零起点”外语学习者“自然地”创造奇迹的呢?

 

    院长访谈——有关“语言自然学习法”的四个疑问

 

    为什么提出语言自然学习法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为何提出“语言自然学习法”?或者说“语言自然学习法”为何诞生在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这样一所民办高职院校?

 

    面对这个疑问,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院长孙建中给出了回答:“这缘于学校确立的‘准职业人’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岗位大多是旅游、建筑、外贸、护理、金融、航空、教育、计算机、报关、报检等职业翻译岗位,其‘指向性’或者说‘职业性’很强,与一般院校培养的外语‘通才’有很大区别,如果我们沿用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肯定培养不出具有鲜明的‘指向性’或者‘职业性’人才,就无法达到培养‘准职业人’的目标。这种‘职业性’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要具有超强的外语思维和超强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

 

    正因如此,如何培养学生超强的外语思维和超强的口语能力,就成为我们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的“外译人”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从一个人出生后学习母语的过程得到启示: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就可以基本自如地用母语与人交流,而为什么很多学了十几年英语的大学生,却大都连简单的对话交流都困难呢?我们的探索之路就是从解开这一困惑开始的。我们把目光高度聚焦在幼儿学习母语的过程上,开始对幼儿学习母语过程的观察、梳理、研究和借鉴。

 

    我们发现,幼儿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幼儿一出生就置身于一个纯粹的“大语境”中,父母及身边的人都在使用相同的语言与其交流。二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是先会说——再正音、纠错(语法句式)——再规范着说——再正音、纠错(语法句式),这符合了认识的一般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所以孩子们“学得快、学得没障碍”。

 

    但现行的第二语言学习程序却恰恰相反,他们是先学语法、句式和时态等语言规则,教师的想法大概是一开始就想让学生说一口规范的、标准的外语,殊不知这些规范反而成了同学们学习外语的障碍,学生们一门心思跟这些“规范”较劲,“语不规范、死不张口”,哪里还敢说话?就是说出来了,恐怕也不会是“口语”,顶多是用嘴巴说出来的“标准的书面文字”,“文言”得很。这显然违背了语言学习的一般规律,造就一批批哑巴外语“高材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孙建中说:语法和句式的作用是为了让人们把语言表达得更准确且没有语病,它是“只有在人会说话之后才能派上用场”的一种办法,而不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时直接使用的语言句子;修辞的作用则是对句子进行润色,让语言表达得更优美。并不是非得有了修辞和语法之后人们才能说话,没有修辞和语法,照样可以说!可以这样说:人类先有了语言,尔后才有语法、句式和修辞。语法、句式和修辞只是对大量的各种语句综合、概括、分析之后总结出来的一种语言规律。农村有些老人,没上过学,但人家说话办事却干净利落、滴水不漏,那就是因为他“自然地”使用了“语言自然学习法”的结果。

 

    孙建中认为,幼儿和成人学习语言的规律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成人学习第二语言,可以将幼儿学说话的过程加速,并通过调动自的生活积累、概括和把握语言特点等优势,让语言学得更快。

 

    什么是语言自然学习法

 

    孙建中:说白了,语言自然学习法就是运用幼儿学习母语的方法来学习外语。它也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人为地创设这样一个“外语小语境”:让学生不用外语思维和外语交流,就无法生活、生存和学习!二是必须把现行的第二语言学习的程序颠倒过来:先解决“会说”的问题,然后再去研究“怎么准确地说”的规则——他要求学生不管自己发出的语音、语调准不准,都要大胆的先按老师“示范的外语句子”去说、去练、去模仿!每个人每天必须完成会说“某种场景里出现频率较高的十句外语”的规定性任务。

 

    语言自然学习法特别强调“语言”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需要,教师不能脱离人类社会这种“交流的需要”而进行语言教学活动,教师要让学生更多的在“自然的语言应用过程”中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在语言学习的初期,要鼓励学生像幼儿学习母语一样,抛弃“语法、句式”的束缚,不怕“差音、差调”,还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本来面目。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一直坚持着这样一种做法:让刚进入校园的学生,置身于全新的“外语语言世界”里,如同幼儿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一样,让“必须说外语”成为学生生存、生活和学习的需要,不会讲外语,学生就无法在学生集体中立足。语言自然学习法遵循:“一听、二看、三模仿;四说、五认、六书写”的原则,最后才是对“修辞、语法、发音、句式”进行规范、润色加工并使语言艺术化,语言自然学习法要求:必须革新传统的教学计划、重新构建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新编辑教材和重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建立新的考核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显而易见,传统的“闭门式”的教学形式根本无能为力,这需要一个以整个社会为大背景的“多元化实践课堂”来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进入新的“角色”。

 

    “语言自然学习法”的创新和突破,还在于它发现了制约第二语言学习的两个主要因素。

 

    一是语言“自然环境”的缺失。幼儿学习母语是在母语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他(她)们听到的、看到的都是母语,在交流需求的驱使下,幼儿将听到的学到的话“无畏的”用到交流之中,所以他们学得快,学得好。而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由于语言“自然”环境的缺失,使语言信息的输入受到限制,使学习者缺失了“在语境中自然学习语言”的环境,同时缺少语言输出的“自然”练习环境,使学和用分离。这就使得语言的自然学习过程受到阻碍。

 

    二是心理障碍因素。从母语的学习来看外语的学习,我们发现,胆量与学习语言有着天然的联系。学习者害羞腼腆的心理障碍就是学习外语的最大瓶颈。突破心理障碍,勇敢的“放下面子、亮出胆子”就是学好外语的基本前提。有句话说:无知者无畏,就语言学习者来说,对于语法、句式和时态等的“无知”,才能造就他(她)对于“说”的无畏,才能突破心理障碍的瓶颈、敢于张口,而张口就意味着成功。

 

    与传统外语教学方法相比,“语言自然学习法”有什么不同?

 

    孙建中:与传统外语教学方法相比,“语言自然学习法”呈现出六个主要特点。

 

    一、学习程序不同,“语言自然学习法”要求:先“说”后规范,而传统教学方法偏重于先规范后“说”。

 

    二、“语言自然学习法”让“听、说”的实践活动统领所有课堂,让传统的“闭门式”的教学形式下课,提倡:不拘一格构建“多元化实践课堂”。

 

    三、应用“语言自然学习法”首先要营建校园大语境,让学习者学习的语言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中练习使用,更重要的是要在随时随地的生存环境中、生活交往中应用,真正实现“学”是为了“用”的目的。

 

    四、“语言自然学习法”提示:外语学习资源不是有限的资源(书本、教师、网络等),而是与实践相连的取之不尽的可以无穷再生的“环境”资源。

 

    五、“语言自然学习法”强调:外语学习者要利用已经学会的外语词句作最好的表达,而不是先关注语句中是否正确使用了词汇和语法规则。

 

    六、“语言自然学习法”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唯一的目标是提高在日常生活和岗位工作中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何创造四个月脱口说外语的奇迹

 

    孙建中:“语言自然学习法”在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已经从教师、教材、教学计划、语境营造、课堂模式、考试方式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运行机制,抛开这些咱先不说,我只说一件事、算一笔账,大家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分学期设定了不同的教学任务、内容和目标,并根据这个设定,自编了各语种不同学期使用的《外语词句汇编》,第一学期是“基本生活用语”,包括餐饮、交通、娱乐、购物、师生交流等生活场景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句;第二学期是母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地理、交通、旅游及礼仪用语;由于我们用“外语+专业”的办法设置专业,比如韩语就有两个专业方向:韩汉同声传译和韩语导游,我们目前已为14个语种设置了41个专业,所以从第三学期开始,是分专业由浅入深的对专业词句汇编的学习。我们要求学生依据《外语词句汇编》有计划的每天最低熟练掌握10句外语,并在当天的生活学习中反复应用这些句子,多者不限,按最低10句计算,一个月300句,四个月就是1200句,日常基本的沟通和交流就足够了。我们学生的在校时间是五个学期,最后一个学期是实习,一个学期大致有四个月,五个学期下来,每位学生至少能熟练掌握6000句外语,单词量更是上万个,不能脱口说外语,那才是怪事!

 

    实际上,在我们这里,零起点学生四个月内脱口说外语,并不是什么奇迹,而是学生必须并且一定要达到的一个基本要求。

 

    那么,具体说来,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究竟是如何让零起点学生在四个月内脱口说外语,实现这个不是奇迹的“奇迹”呢?

 

 

    无“知”才能无“畏”、无畏才敢张口——一套不一样的学法

 

    孙建中说,要让学生先成为“盲人”,才能重点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学生必须先打通耳朵,再打通嘴巴。在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学习外语,可以先不会写,但必须要会听、会说,最终实现“外语思维、听、说合一”以达到外语交流无障碍的境界,到了这个程度后再让学生学着认、学着写。“语言自然学习法”要求所有学生:“无知才能无畏、无畏才敢张口、张口才能练习、练习才能练成”,要自觉回到“幼儿”时光,“放下面子,亮出胆子”,敢于“亮相亮剑”,让“外语”成为自己的“生存需要”!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甘愿做个三岁小孩

 

    学生甘愿“回到”自己小时候学习母语的时光情境,怀着一颗童心,自己创造语境,对身边常接触的事物用外语标注,每天听、每天看,像小孩子一样,来者不拒;尽力模仿教师的每个音调和语调,每个字、词和句子,从粗到细地模仿和吸收;充分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如多听外文歌、多看外文小说、报刊杂志、多听外语广播、多看外语电视和外文电影等。听多了,自然想说;读多了,自然想写,一切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忘掉汉语

 

    一旦进入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强迫自己练习用“外语思维”给自己“洗脑”,学院会给学生一个学期的时间,让学生抛弃汉语,自觉适应全外语课堂,让外语思维形成习惯。一般来说,一个月左右,学生就能听懂课堂用语,三、四个月内,学生就可以听懂施教者课堂上的大部分语言,并可以与外教进行较流利的沟通与交流。

 

    唱响语言自然学习法六部曲

 

    一听——自我创设语境。语言的第一听众是自我,能够把语言在脑海中形成整体画面,是自我训练的有效途径。每个同学都可以通过自言自语,随时随地的自我创造外语环境,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包括老师、外语电视、广播节目、收音机、网络资源、外文歌曲、经典外文电影等,把自己时刻“浸泡”在外语环境中,用大量的语言信息冲击自己,从而培养外语语感,逐步建立外语思维。

 

    二看——善于观察。情景式思维练习。看老师对事、对物、对所感所想是怎么用语言输出和表达的,注意老师“语”、“言”过程中的每一个发音环节和细节,用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去充分营造口语练习的广阔“情景空间”。

 

    三模仿——“地道的”语言陪练。选择语音、语调、用词符合该语言母语国家言语习惯与标准的人做为模仿对象,并让模仿对象成为陪练,学生则以“专注、坚持、征服”的外译精神,不间断的进行学习模仿,从舌位、口型、音调进行刻苦训练,最终达到“有模有样、仿则必像”的效果。

 

    四说——双向、多向交流演练。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沟通、交流。因此,单向的语言学习、自言自语的练习都必须通过双人或多人一起练习,转化成“双向流动”、“多向流动”式练习,才能使语言具有实践性和实用性。经常性的交流演练,才能使语言“活”起来。伙伴群体、学生宿舍和社团组织都可成为交流练习的阵地。

 

    五认——做到“一见如故”。对所学过的词句,见面就能认出来、说出来。

 

    六书写——我手写我口。经过以上几个阶段之后,最后一个环节才进入练习书写,练习将所说形成文字能力的大练习行动中。

 

                                                                (王振岭 林娟 严云霞)

 

 

    请继续关注本报5月26日刊发的《让“零起点外语学习者”创造四个月脱口说外语的奇迹——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语言自然学习法”创新与实践之二》

 

 

 

 

  

 

 

 

    

    学生自己研究并使用着的一些小窍门

 

    多年来,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的学生自发创造出上千个实践“语言自然学习法”小窍门,比如,生活标记法,把单词或句子贴在生活中的物品上,经常见到;融词入境法,将单词或句子放在特定的句子或语言环境中,印象就会深刻,不易淡忘;触物生词法,看到身边的物品,马上问自己,用英语怎么说,如,扫地时用到的“簸箕”,我们就可以问自己,英语怎么说;词汇扩展法,说出“妈妈”这个单词的时候,要把“爸爸”“奶奶”“爷爷”“外公”“外婆”等单词都想出来,然后熟记;对比联想法,把新学的词和以前熟知的词对比,使其产生联系,如:evil(邪恶的)联想到live(居住)——把生活颠倒的人是“邪恶的”;互动分享法,当学到一个很实用很有趣的单词,你要告诉你身边的朋友或姐妹,不知不觉你就加深了印象,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追踪模仿法,像小孩学说话一样,第一步听,反复听生词、句子、短语的发音和语音、语调,听的时候闭上双眼,像盲人一样用心倾听,第二步反复模仿原音,并录下自己的声音同原音进行对照,然后再听再模仿,第三步,带着“精雕细刻已学会的句子”的心里做“反复说”的练习,第四步,随心所遇,自然运用,脱口而出。

 

    是“教”还是“练”——到“立体化时空课堂”去看看

 

    在“语言自然学习法”实施体系中,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成为“灵魂”。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特别强调的一句话是:外语听说能力不是“教”出来而是“练”出来、熏陶出来的!

 

    外译的教师,大多是来自各行各业各岗位的精英,外译称之为“专家型职业人”,这些教师上课均按学院统一要求:“以教材为蓝本,讲课中注入本人的经历和经验,让教案丰富为讲义,最后让讲义发展为自编教材”去讲课。实现了以教材为蓝本,以自编讲义或真实案例为主要教育教学活动内容的实践教学保障。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的教师上课,非常注重为学生营造和变换学习的“场景”,校园、商场、超市、酒店、车站甚至公交车上,到处是他们的课堂,让学生时时置身于不同的“时空”,使整个课堂充满动感。

 

    先来认识一位不走寻常路的老太太

 

    孙建中提出“语言自然学习法”之后,在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只要说起实践,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外语翻译职业学院教改副院长张改琴教授——一位精神矍铄、治学严谨而又风趣幽默、“不走寻常路”的老太太。张教授被公认为外译第一个坚定的“语言自然学习法”的忠实实践者,也是外译地地道道的“专家型职业人”,来外译之前,她做过教师,后来曾担任燕山集团驻巴西总裁,精通西班牙语、俄语、葡萄牙语及英语等多国语言。

 

    张教授毕业于北京对外贸易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她经常饶有兴致地给学生们讲述她的“与众不同的学习经历”:我上学那会儿,根本没教材,老师上课,就拿一沓稿纸,要讲的内容全在那上头,很多内容都是老师工作的经历,有时候连稿纸都没有,要讲的内容全装在老师的脑子里,没有语法课,上课就是一个劲地让听,说,听不明白就猜,说不对就反复练,反正就是不能用汉语。几年下来,真是神了,不知不觉地,我们都能很自然地像说母语一样用西班牙语自如交流了。

 

    正是这段“与众不同”的学习经历,给了张改琴教授终身受益的财富,她把自己大学老师的这种教法带到了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她来外译的第一堂课就是全外语授课,起初同学们都听不懂,感觉备受煎熬,顶多能猜出几个单词。一周后,就大致能听懂了,一个月下来,全听明白了。她带的两届毕业生,就业率都是100%,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他们的口语水平决不逊色本科生,甚至有的学生远远超过了本科生。

 

    可以这样理解,孙建中的“语言自然学习法”让张改琴教授的教学实践找到了理论依据,而张教授的学习经历和教学效果,恰恰为孙建中提出的“语言自然学习法”提供了实践上的强大支撑,两者不谋而合,相得益彰。

 

    下面,就让我们随意走进几个课堂,去看看。

 

    第一节课我只猜出了一个西语单词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的教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用全外语授课,让学生在外语环境中感受所学语言。外语对于初学者是陌生的,也是新鲜的,教师用外语讲述着周围的一切,从教室的桌子、椅子,老师、同学,到校园的宿舍、食堂;从新鲜的大学生活到未来的职业生涯;从国内传统文化到国外的风土人情……一件件放慢速度说给学生听。学生由完全听不懂,到模糊的猜测,再到确信某个单词的意思。学习的成就感一点点积累起来,对外语的感觉也逐渐在积累在沉淀。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西班牙语系的毕业生许欣对大学的第一节课仍然记忆犹新,“张改琴教授用西班牙语滔滔不绝地讲,我就看着张老师的嘴专心地听,一节课下来我只猜出了一个西语词‘桌子’,但还是很有成就感,记忆很牢。”

 

    在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语言不仅能说、能听,还能看、能摸、能闻

 

    “语言自然学习法”把建立对语言的“妙恋”作为语言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对一种语言的喜爱没法由教师强加到他们的身上,教师也不可能通过讲解枯燥的语法和生硬的单词、句型让学生对一门外语产生热爱之情。怎么办呢?

 

    在这个问题上,来自于不同母语国家的外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韩语外教吕尹九老师在课上不仅注重讲课时清晰的发音,而且注重声音的大小、说话的速度,相配合的肢体语言、神情等。他的板书也特别强化了视觉效果:有画、有图标、有趣的符号等,同时,他还使用多种道具,如,配合教学内容的实物、韩服、来自韩国的文化代表物及韩国的特色食品等。零起点的学生对韩语一无所知,不知道教师说的什么意思,但他们都在用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多个感官感受这种语言,让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为嘴巴忠实地做着永不停歇地采摘性储存,准备让嘴巴的表达成裂变式爆发。

 

    根据授课内容,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的每位语言教师每堂课都会准备出不低于10个的新句子让学生练习并且学会使用,学生都会在交流实践中积极练习、掌握和运用这10个句子。

 

    说累了,就演会儿

 

    在外译“视、听、说”课上,“跟说”外语原声影视剧和播放国际著名政治家答记者问都是重要的授课内容。“跟说”课上,教师先播放一段原版外文影视剧,然后将其中的一些新词句教给学生,再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几个角色,用新学会的句子绘声绘色地把那些场景演绎出来;或者让学生回忆台词,或者以话剧的形式让学生表演,由台下的学生来纠错,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没想到身体也能做教材

 

    有一节口语课,教阿拉伯语的王老师什么书都没有拿,同学们不知道她要干什么。这时,王老师说话了:我就是这节口语课的题目——我站在这儿,全身上下就有上千个单词,上百个句子,我就是一个单词库、句子库:外表、性格、衣着、生活习性、上课方式等等。

 

    这种新奇活跃的方式立刻激起了同学们的发言热情,同学们纷纷站起来尽可能地表达想表达的东西,王老师不断通过自己的身体往外引新词和新句子,教给学生。一节课下来,在饶有兴致的气氛中,每位同学都掌握了大量原来不常关注却又“离自己最近”的句子,还学会了怎么用阿拉伯语为一个人“开脸儿”,学会了怎么用阿拉伯语来表述人体的七大系统,都有什么作用等。同学们说“没想到身体也能做‘教材’”。

 

    她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整理成了一堂课

 

    俄语外教达尼娅有这样一节语言课:她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制成幻灯片放给同学们看。看完第一遍,她用放慢了速度的纯正俄语反复地把在幻灯片中出现的新词句教给学生,当学生们学会了新的词句后,她就开始鼓励同学们积极地凭个人理解复述幻灯片中的故事。随后,达尼娅又放了一遍,让同学们在倾听中去发现达尼娅人生经历背后隐藏的道理。最后,达尼娅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试着用所学的俄语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自己所做过的最难忘的事情以及从中获得的人生感悟。同学们情绪高昂,兴趣盎然,由对达尼娅人生经历的兴趣,转移到对描述她经历的词句的兴趣,各取所需,一堂课下来,掌握了很多如何用俄语自我介绍和描述一个人人生经历的新句子。

 

    俄语课就这么不讲理

 

    语言自然学习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父母的角色,将施教的语言作为“母语”来教,自然地教,自然地讲,把学生当作咿呀学语的幼儿,让学生体验“听”外语,体验“说”外语的乐趣。

 

    俄语教师吕曼忆,第一节课就给每位学生起了一个俄文名字,从第三节课开始,就要求学生和她见面必须说俄语,否则,就“不理”他们。她还按一定的主题归类,列出几个句子或一段对话,让学生天天去说,并鼓励学生要将学会的句子活学活用,不要怕说错,不要怕用错,她说:说错不是错,不说才是错。她的学生对“не надо задавать вопрос,русские так говорят”(不要问为什么,俄罗斯人就是那么说)这句话都很熟悉。吕老师告诉学生,不要问为什么,俄罗斯人就是那么说,这就是口语。

 

    亮相亮剑,在这里,语言也有值日生

 

    外译的教师们在各语种语言课上,设立了“语言值日生”。也就是说,每一天,每一节课,都会有“值日生”站到大家面前,把自己精心准备的一段话、一件事儿、一则新闻或一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大家,这个值日生讲的“段子”,旨在增加“新句子”。接下来,外语教师就“值日生”所说的内容进行翻译,多次重复领读后,开始让同学们学着练,教师则变成指点纠正学生言语错误的角色。这个方法效果非常明显,很快,原来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的学生,居然能积极主动地到讲台上给大家表演了。

 

    看看语言类文科院校怎么搞车间式实境教学

 

    在外译,任何地方都可能成为课堂:各语种情景实训室、广阔的校园甚至校外的某个场景,只要有用,他们就拿过来用。他们把这称为文科院校的“车间式实境课堂”,“车间式实境课堂”由三种形式的课堂组成,即:1.知识体系传授课堂,2.原理模拟与展示课堂,3.工学结合实际操作课堂,“知识体系传授课堂”主要是分场景积累大量外语词句,课上课下,每天十句、二十句甚至更多;“原理模拟与展示课堂”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把语法规则和句式以及时态规则无声地渗透到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和体会。使课堂成为没有“语法”的“语法课”,以“讲语法而不言语法”的办法,教给学生语法使用的规律,并强调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应用,而非“死记硬背”语法和句式。换句话说,只是告诉学生怎么说更准确、更清楚、更精彩就行了;“工学结合实际操作课堂”就是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或工作现场,通过实际操作,全方位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解决实际交流问题、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

 

    走,到国际村去上课。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自建院以来,投资300余万元建设了大型语言情境实训基地。这个基地包括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英语、日语、韩语和阿拉伯语等14个语种语言情境练习室。各个情境室根据不同国家文化的特点设置具有民族典型风格的各种场景:有生活场景,如法国的家居环境;有商业场景,如日本的商业小街;有休闲娱乐场景,如俄国的木屋酒吧等等,在这些模拟的真实场景中,让学生进行餐厅接待、家庭会客、物品买卖、商务谈判、同传演练等仿真训练,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化到真实的场景中运用出来。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到各国不同的文化氛围、礼仪、民族习惯。

 

    “走,到‘国际村’去上课”,这句话几乎成了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同学们的口头禅。

 

    一个旅行着的课堂。这是一堂主题为“旅游”的课,西班牙语系外教Nacho先把有关旅游的常用语、目的地导游词等用西班牙语教给学生,随后便带领两个班的同学们在校园里以场景假设的形式让同学们自由结组演绎导游及游客。暮春时节,杨柳依依,风和日丽,同学们用跟老师学的西班牙语将学校内的楼宇分别设置为不同的旅游景点,介绍给其他同学,同时演示各种突发状况。Nacho还用西班牙语教给同学们很多有关导游工作的要领及各种情况下的处理方法,随时教给学生临时出现的新词句及更好的表达方法。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非常自然地进入一个“外语世界”,开始迫不及待的学着“说”。

 

    她把超市办成了意大利语课堂意大利语外教罗兰,毕业于意大利Macerate大学语言文化专业。罗兰总会在课堂内外为学生们营造一个个学习意大利语的氛围。她就像朋友一样,随时随地帮助自己的学生练习口语,主动融入到学生中,和学生们一起谈话、聊天。有节课,主题是学习有关“购物”的常用句子,罗兰把课堂模拟成超市,让大家说出在超市会出现哪些常用的词句,然后用意大利语把这些词句教给学生,让学生们在模拟购物的场景下反复使用、在购物中交流使用,一节课下来,学生掌握了大量有关“购物”的常用词句。

 

    随后,她就带着同学们去了超市,让同学们把她和她选定的几个学生当作意大利来的游客,不会讲汉语,分组为她们做现场翻译。每拿起一样商品,就让同学们介绍这个商品的价格、用途、使用方法等。遇到新词、新句子,罗兰再一遍遍教他们怎么说,直到会说、说好为止。学生们说:超市里的课堂真“生活”!

 

    一些案例和任务驱动下的课堂。商务英语系王老师每节课都为学生选编工作案例:机场接机、与外商共进晚餐、会前通知、电梯内短暂交谈等许多不同的语言交流任务,让学生自主完成表达,并一次次修饰和润色自己的表达,而教师此时就由“教授者”变成了“指导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在对比学习中,逐渐找到最佳的表达方式。

 

    一门雕刻语言的课程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的语音课由学院各语种的“正音师”教授。学生在经历了脱口而出,让“嘴巴”的表达成“裂变式爆发”后,教学活动就进入了下一环节:正音,让学生润色自己的语言,让外语运用达到“艺术化”的境界,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发音习惯,教给正确使用发音器官、把握语调和节奏。教师们通常是让学生站立起来,大声练习;学生们先听,再模仿,最后“雕刻”每一个字母的发音。学生们把语音课称为一门“雕刻语言的课程”。

 

                                                                (王振岭 林娟 李宁)

 

    请继续关注本报5月27日刊发的《让“零起点外语学习者”创造四个月脱口说外语的奇迹——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语言自然学习法”创新与实践之三》

 

    

  

 

 

 

    

    让学生在校内“出国留学”——构建校园“大语境”

 

    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强调:要以“语境”为语言生命的土壤,以不间断的交流为维持“零起点”外语学习的生命动脉,以西点式口语训练营、外语之乡、外语日、站立式早读、晚读、外语系、外语班级、外语宿舍、外语社团组织为巩固和温习的平台。学生们正是在这样一个生动、自然、丰富的校园“语言世界”中自然地学习语言。

 

    多年来,外译致力于把整个校园营造成一个“大语境”,让对“外语学习、说外语、用外语”的诱惑无处不在,让学生在国内“留学”。

 

    让学生置身的校园如同国外

 

    我们来看看在“语言自然学习法”体系中,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一个普通学生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2010年5月12日,西班牙语系2008级西班牙语三班学生:王雪莲

 

    7:00~8:00参加西点式口语训练营,担任西班牙语教官,带领自己所管辖“连”的同学读重点词语、重点句型和日常用语,完成每天20个单词和20句话的新增量训练。

 

    8:20~10:00口语课。西班牙外教Nacho授课,今天的授课主题是关于法律和监狱。外教Nacho通过讲授国外法庭审判的过程为同学们介绍讲解关于法律和犯罪的一些专业词汇,并通过案例对比讲授东西方对犯罪性质的不同认识。观看西语电视剧《越狱》,然后反复模拟、分角色表演,掌握一些新句子。最后,根据所学内容将同学们分为四组做《天黑请闭眼》游戏,并通过游戏让我学会“以次充好”、“金盆洗手”、“把手放在火炉上(我保证)”等俗语的表达方式。

 

    10:20~12:00商务西语课,授课教师张改琴教授。张教授通过自己的工作经历,通过商贸一整套流程讲解南美独有的“形式发票”的用途和特点,并通过让我们反复表演和演练掌握大量专业知识和句子。

 

    12:00~12:20在教室停留二十分钟,将上午课堂所讲的知识在笔记本上梳理一遍。

 

    12:20~12:50午饭。同时收听校园广播“各语种外语串烧”,虽然不能完全听懂,但还是努力地听,总有一些熟悉的单词进入耳朵。

 

    13:50~15:40翻译实践课。今天翻译实践课的主题是买卖用语。提前十分钟到教室,和学习委员一起制作道具,将要买卖的商品名称写在卡片上,以此来代替商品,将教室的桌椅摆开,分别设置成书店、鞋店、服装店、食品店等。然后,同学们分组担任售货员和顾客销售和购买商品,指导教师给予帮助,不仅积累了词汇量,还在实际运用中更加牢固地掌握了知识。

 

    15:50~17:30参加“外语之乡”。这周的主题是“节日”。大家按不同目的围成一个个的圈,有的是同一语种的同学在一起,有的将一个外教围在中间。因为是口语人才库成员,所以今天我的第一个任务是带领大一学生练习口语。我先让他们根据“节日”这个主题用西班牙语说自己了解的内容,再纠正他们表达时的发音和语法错误,最后根据提前做好的准备为他们补充关于这一主题的知识。第二项内容是和外教交流,外教和我们一起探讨了该如何度过每一个节日并给我们讲了他的旅行经历。从中我学到几种新的表达方法。

 

    17:30~18:00晚饭,收听外语广播。

 

    18:00~18:50到“外文堂”阅读《商务英语》。

 

    19:00~19:40在教室收看《新闻联播》及天气预报。

 

    19:40~20:00晚读,和同学一起练习西班牙语日常生活用语对话。

 

    20:00~21:00晚自习,完成今天的作业,并预习第二天的上课内容。

 

    21:00 ~21:30 在教室收看cctv—E西班牙语电视原声节目。

 

    21:30~22:30回到宿舍,放松一下心情,听听西班牙语歌曲,看看从图书馆借的西班牙语著作,与舍友进行西班牙语日常对话。

 

    在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在“语言自然学习法”的体系中,每个学生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度过的,从早到晚,他们听的、说的、用的、看的全是外语,在这样的语境中,潜移默化,逐步养成了同学们用外语思维的能力和习惯,俨然置身国外。

 

    校园处处充满说外语的诱惑。

 

    翻译实践课——学生是唯一的主角。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不浪费一分一秒、让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练习说外语。学院把自习课改为“翻译实践课”,“车间式”演练翻译工作。他们采取:“以翻译名著,国家、省、市、县政府工作报告,各部委年度会议,产品说明书,机械、机器操作流程说明书,明星访谈节目,国际国内精彩的答记者问片段、即兴激情演讲,模仿外文原声配音、外语辩论赛、表演外语小品、组织外语游戏、尝试外语授课等为载体,把自习课“变废”为宝。

 

    早读和晚读——站出来的口语。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每天坚持的“站立式早读”和“晚读”,要求各班级同学必须“全开门、全站立、全张口、全征服”风雨无阻的练习口语!通过各系严格检查,天天督导,确保“早上句子有领读,晚上词汇有确数,七八节课社团比,专业外语准备足”!常年坚持下来,使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一天进步一小点,一月进步一大点,一年上个新台阶!

 

    西点式口语训练营”——就像走进不同的国度。每天清晨,踏进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校园,都会看到一派颇为壮观的景象——数千学子云集校园“浴恩广场”上,几十个同学为“一个连”,旁若无人般大声用外语对话,他们就是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西点式口语训练营”的同学们,训练营用西点式管理理念管理学生,按军队级别设置,把全院参与的学生分为十四个连,每连设置一名“教官”。以班、排、连、营为单位,列出各种项目进行单项训练,包括正音训练、语音语调训练、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述的训练、专业外语词句训练以及完成每天20个单词和20句话的新增量训练等。训练营里的每一个人都坚信:用九十九次的失败为第一百次的成功做铺路石;用九十九次的成功为第一百次的辉煌去献身。

 

    穿梭其中,就像走进不同的国度,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日语、韩语、阿拉伯语……这些黄皮肤、黑头发的外译学子,操着各国语言,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声调,自然的动作,让人觉得他(她)就是一个“外国人”!

 

    外语之乡”——外译的语言世博会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创建了西南高校区吸纳外籍教师最多、参与学生人数最多的“外语之乡”。该院每周三组织任务导向式的“外语之乡”活动。这个活动学院各系师生和本学院任教的各个母语国家的40名外籍教师以及西南高校区各高校的留学生及外籍教师等都参与其中。“外语之乡”活动以小组训练为主要方式,以场景设置为载体,以开放式口语交流为主要特征,每期活动都有不同“行业性”的主题。同时还让常规的话剧表演、辩论、打擂台式演讲、外语知识竞猜、“大三带大二、大二带大一的传帮带”练习、收听原声外语广播、新闻充盈其中,起到活跃整个“外语之乡”活动场面的作用。学生则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在一期主题为“我爱购物”的外语之乡活动中,学生们布置了各种购物场景,有商场、超市也有小杂货铺、夜市和街边小市场,同学们有的在推销自己的商品,有的在与商家讨价还价,有的在为顾客进行导购,有的在为商店开业作前期市场调查,还有的在开拍卖会。学生们都因为有任务在身,所以格外认真,每一个人都把自己平时学到的词句尽可能地用到实际交流之中。这时,语言类教师及专业教师和外教则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指导。这种任务导向式的活动形式就像“外译的世博会”一样,让学生们获益颇多。目前,“外语之乡”已经成为河北省省会的一大亮点。

 

    各语种国家文化节”——在国内也能领略异国风情。外译每年5月和10月举行德国、法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不同国家的文化节。节日期间,各语种学生会通过各类艺术形式,展示相应国家的生活方式、节日、名人、特产、影视、历史、风土民情等。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的学习不仅是自然的,更是鲜活的。

 

    大学生对外导购中心、导游中心和随行翻译中心——免费的付出,高额的回报。全院14个语种都成立了口语社团,由学生社团主导,在全校选拔素质最优的各语种同学组建了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导购中心、导游中心和随行翻译中心,义务为来石家庄考察、采购、商务洽谈和旅游的外国友人做导购、导游或随行翻译。中心健全了管理组织,建立中心网站,通过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发布广告宣传。服务是义务的,但同学们通过锻炼收获的各项能力却无法估量。

 

    各语种情境室——校园里的国际沙龙日式茶馆、韩式酒吧、美式酒吧、西班牙酒吧、法式咖啡馆、俄罗斯风情酒吧、阿拉伯风情茶馆等各场馆既对学生开放,又对教师和员工开放,一律由各系和外教来管理和经营,突出当地风格,开放期间,连续播放原声电影、录像片或音乐歌曲,同时布置该语种杂志、报纸和画报,免费让来馆消费的同学或顾客阅读。各馆还不定期举办外语沙龙,由外教主持,专门交流有关该语种国家的风土人情、社会文化、历史政治等知识。

 

    结束语

 

    作为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准职业人”培养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自然学习法”在教学中的广泛推广,不但使学生们取得奇迹般的学习效果,更给毕业生的就业增加标志性的筹码!

 

    刚刚进入5月份,该院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处的电话每天接连不断,各类单位纷纷电话预定2010届毕业生,还有许多国内外企业纷纷到学院举办专场招聘会,他们大多是该院用人单位的“回头客”。离毕业时间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该院2010届毕业生大部分已经“名花有主”了!

 

如孙建中所说,在外语翻译职业学院,“零起点外语学习者”四个月脱口说外语已经不再是“奇迹”,那么,出现这种用人单位争聘毕业生的现象,自然也就更不足为奇了。

(习伟王振岭 林娟 李超)

 

    

 

 

 

--专家点评--

一项可贵的探索

 

     看完这篇介绍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关于“语言自然学习法”的稿子,有许多感慨。

 

    首先,文中的经验令人兴奋,中国人学外语,历来学得非常辛苦,许多人从小学开始学,到了高中甚至大学外语仍然不能过关,有的即便是中考高考分数很高,可一到真刀实枪的使用往往就哑了火,究其原因,中国人学外语首先是为了考试,并不是为了说。语言就是供人“说”的,而学语言不是为了“说”而是为了应考,这显然背离了语言的本质,背离了本质结果必然就是事倍功半。石家庄外语翻译学院探索的“外语自然学习法”,首先是为了说,一切教学设计完全围绕着“说”而展开,这就使语言学习回归了本质,这也许就是创造“四个月能流利说外语”这一奇迹的原因。

 

    另外,近年来,耳闻目睹,太多的老师因学生学不好外语急得茶饭不思,为找到一条教外语的有效方法终生探索;太多的家长为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外语老师东奔西走;太多的孩子因为学外语不得不放弃童年的快乐。看一看社会上,什么补习班最火?是外语!外语之难学可见一斑。如今,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探索出一套“外语自然学习法”,让“零起点”的学习者四个月说一口流利的外语,这对于教师特别是对千千万万的家长孩子来说是一个福音。

 

    我关注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已有几年时间。稿子里有这样一个标题:无知才能无畏、无畏才能张口。其实,我最早听到这句话是在校长孙建中的办公室,当时的第一反应,觉得并不是很恰当,怎么非得“无知”的人才能很快学会外语呢?看完这篇稿子我终于明白了,其实这里的“知”是指“语法”,是指说话(外语)的条条框框,是说让学生别去顾及什么语法,先开口模仿说起来,哪怕错了也没关系,错了再改。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凡事先干起来,边干边完善。其实,据我这几年的观察了解,这也正是这所学校的一种行事风格或者说是学校的一种文化。校长孙建中团干部出身,虽然管过小学、中学,也当过共青团承德市委学校部部长和河北青年进修学院常务副院长,但没有办大学的经验,办学之初,他没有按常规聘请一个在大学当过校长至少当过副校长的老专家来帮助办学,而是凭着自己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解,提出了培养“准职业人”的理念,在全国高职教育界引起不小反响,并提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课程建设等一整套办法,经过几年的实践,不断的修正完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得到迅速发展。假如按常规办学,绝不会发展的这么快——孙建中没有办大学的经验,同时也就少了许多框框,少了框框也就多了许多探索的闯劲。据了解,在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整个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平均年龄还不足29岁,这在其他高校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尽管石家庄外语翻译职业学院的“外语自然学习法”还可能很不成熟,但却难能可贵。

(杨占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