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东周列国】之三:不到黄泉不认母 掘地见母姬寤生(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8:42:49
作者:一鸿   

身体发肤父母生

养育之恩难偿清

上古舜帝传孝道

后世几人追其踪

名利熏心道义丧

手足相残不绝穷

       父母本是“在家佛”

不敬双亲罔诵经   春秋初年,郑国--这个新兴的小国,在众多的诸侯国中,宛如一颗耀眼的新星,在周王朝的上空闪烁着万丈光芒。
武王建立周朝后,实行了“宗法分封制”。即把王室宗亲、有功之臣和先代帝王之后,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周王称天子;诸侯在辖地称国君,独立治理诸侯国,从天子那里得到土地和居民。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服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这种如“众星捧月”的诸侯与天子的关系,在平王东迁后,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
郑国第三代国君郑庄公在位时期,郑国不仅为诸侯们所敬畏,更令周天子所慑服。
郑庄公,姬姓,名寤生。史称“春秋小霸”。
寤生的父亲--郑武公(掘突)在平王东迁中功劳卓着,被平王封为卿士。
其祖父郑桓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周宣王的弟弟。宣王即位二十二年,将友封到郑地。因桓公仁厚宽爱、治国有方,深得百姓爱戴。幽王任命他为司徒。
不行王道的周天子,也就失去了天赐的尊贵、威严与荣耀。诸侯们目无天子,为了拓土开疆,扩充势力,诸侯间征伐不断。
桓公为了保全一家香火,向太史伯阳甫讨教:“周王室灾难深重,幽王昏庸无道,西周的时日不会太久了,我怎么才能死里逃生呢?”
太史伯回答说:“洛水东、黄河南可以安居。”
桓公听从了太史伯的建议,举家迁至洛水东、黄河南,建立了郑国。不久,幽王被犬戎所杀,桓公一同遇难。
郑人拥立桓公之子掘突为国君,即郑武公。
武公于十年(前761),娶了申侯的女儿做夫人,叫武姜。武姜生下世子寤生。天子的嫡长子称太子,是周朝的储君;诸侯的嫡长子称世子,是诸侯国的储君。
相传,寤生出生时难产,他的母亲被他折腾的死去活来,差点命丧黄泉。真是“儿生日,母难日” 。武姜认为,这个儿子出生时就差点要了她的命,长大后也是个不孝之子,因此给儿子取名“寤生”,并将寤生抛到荒野。
寤生命不该绝,得老天护佑,被当地一农妇抱回家。农妇家贫如洗,没有食物给孩子吃。寤生饿得哇哇大哭,哭声惊动了土地神。土地神看孩子的面相尊贵,生就一副帝王相,断定长大后必是帝王之才。就化作一个老翁,晚上到附近小饭铺里买些烧饼,悄悄送到农妇家。
天长日久,饭铺老板算账时,总是差几文钱对不上账。便开始怀疑每天晚上来买烧饼的老翁。老板把老翁买烧饼的铜钱专门放在一个水碗里,老翁走后再看,铜钱都变成 了冥币--纸灰,他明白了,老翁不是鬼就是神。饭铺老板又尾随老翁,结果发现了农妇和寤生。
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郑国上下。郑武公也知道了农妇的养子就是自己的亲骨肉,立即派人将他接回宫里,立为世子。
后来武姜又生下小儿子叔段,生段时是顺产,夫人十分喜爱叔段。想立段为世子,武公未允。
武公逝世后,寤生即位,即郑庄公。
在武姜骄纵宠爱中长大的段,不甘屈于兄长之下,他想取而代之。
庄公于元年(前743),迫于母亲的压力,把他的弟弟叔段封到京城,号称太叔。
大夫祭(zhài)仲劝庄公:“京城大于国都,万不可封给叔段,这样做有失先君的法度。为君者做了有失法度之事,于社稷大不利。”
庄公满腹愤懑:“我也知此举不合法度,可母亲武姜非要我把京城封给段,我怎敢反对!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天理,生死存亡,悉听天命吧”。
段到了京城,便整顿军备,与母亲武姜阴谋袭击郑都--新郑。二十二年(前722),段袭击郑都,武姜做内应。
庄公派兵攻打段,失道寡助的段不堪一击,段兵败逃跑;庄公又攻打京城,京城的人们都背叛了段。段逃跑到鄢,鄢邑的百姓也纷纷溃逃。
最后段逃亡到共国。
平定了段的武装叛乱之后,庄公怨气冲天,把段的种种恶行都迁怒于武姜。遂把母亲武姜迁到颍城,并发下毒誓:“不到黄泉,绝不见母。”
过了一年多,庄公又思念起母亲,很是后悔自己说过的话。
镇守颍谷、看押武姜的考叔,是个出名的孝子。他向庄公献礼时,借机劝说庄公:接回母亲。
庄公赐给他食物,考叔乘机说:“我家有老母,请国君把食物赐给我的母亲吧。”
庄公说:“我也思念我的母亲,很想将母亲接回新郑,但又担心违背誓言而遭天谴。”
考叔笑着说:“挖条地道到有泉水处,即为黄泉了。你们母子便可黄泉相见了。”
庄公点头称妙,便依照考叔的办法,掘地见母。既不违背誓约,又得以与母亲团圆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