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YST】虎年新春谈天下大势:不对称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0:26:37
【台湾YST】虎年新春谈天下大势:不对称战争(上) (一)何谓不对称战争?/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两军交战如果在人员和装备上都势均力敌,那么战争是对称的;如果人员或装备上有一方实力悬殊,那么战争是不对称的。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严格地说,绝对的势均力敌是不存在的,那么讨论「不对称战争」不是废话么?

    是的,从上面这个定义来看,几乎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对称的,更何况现代战争的起因主要为了夺取利益,发动战争的一方多半是强者所以才会判断有机可趁。如果双方的力量旗鼓相当这仗就打不起来了。

    说得有理,于是我们进一步规范「不对称战争」。

    历史上,被人津津谈论的都是非常不对称战争,尤其是用计谋以弱击强取得胜利的战争。所以我们有兴趣的「不对称战争」是指不但实力悬殊,而且弱的一方在战略上有创造性的针对性策略或是在战术上有特殊的针对性作战方式因此能够化劣势为优势进而取得胜利的战争。

    让我们举例来说明。

    例一: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吴蜀联盟用火攻破了魏国绝对优势的大军取得辉煌的胜利。这是运用战术以弱击强成功的经典例子。

    例二:抗日战争

    甲. 中国的战略

    1937年07月07日,中国与日本由局部战争进入全面战争,当时的军力不但日强中弱而且实力悬殊。由于历史上中国亡于异族都是从北向南丢掉整个江山的,从来没有由东向西的攻势成功过。于是1937年08月13日,中国主动发起惨烈的「上海保卫战」(又称「淞沪会战」)把日军的攻势从由北向南转变为由东向西,然后国军逐步后撤,以空间换取时间达成「持久战」的战略,成功耗尽日本的国力,用八年的时间最终打败日本。这是「不对称战争」非常成功而又经典的战略运用。

    想想看,若是没有这个战略,日军从华北直下武汉,中国哪有可能将上海工厂的机器设备搬到重庆大后方进行长期抗战?

    乙. 原子弹的迷思

    请读者不要告诉 YST日本战败投降是因为美国的原子弹,这个说法的可笑就像说中日战争的爆发是因为有一个日本兵在中国的宛平县失踪。

    日本的财政在全面开战两年后就出现严重的问题,日本在1945年初就清楚知道这场由它发动的战争必败无疑,于是开始和重庆的国民政府接触要求终止战争,开出的条件是让日本保留东北,被蒋介石严词拒绝。

    看到没有?侵略者死之将至还不肯吐出口中的肥肉。日本的败象其实早就决定了,有没有原子弹都一样。美国丢原子弹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提早结束战争避免打登陆日本本土的攻坚战,这会造成美军的大量伤亡。

    美日两国都把二次大战亚洲战区的结束归功于最后那两颗原子弹。美国这么说是为了独揽战胜的功劳,日本这么说是为了挽回战败的面子。但是这种说法偷走了中国长期艰苦奋斗战胜侵略者的光荣、抹杀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不可或缺的贡献、漠视四亿中华民族重大的牺牲和刻意忽略蒋介石伟大和成功的战略。

    丙. 战略的重要性远大于战术

    蒋介石无论后来在战术上犯下多少错误,但是由于这个战略的成功,中国最后仍然赢得胜利,也因此证明战略的重要性远大于战术。

    大陆的网友一蜂窝地指责蒋介石在很多战役中的无能,甚至用扭曲的方式来污蔑国军,但是却对蒋介石精心策划和国军有效执行的战略只字不提。这种偏执的态度在60多年后仍然流行,造成并进一步加深两岸人民的不信任,是两岸求同存异、寻求统一的反面作为。

    YST 要为蒋介石讨回一点历史的公道。中日这场「不对称战争」中国之所以能够战胜日本就是赢在战略上,而这个用「上海保卫战」的惨烈牺牲改变日军进攻方向的伟大战略是蒋介石制定的。

    丁. 中国人民什么时候站起来的?

    中华民族在1945年赢得105年以来第一个辉煌的战争胜利,中国不但从摇摇晃晃、濒临亡国的边缘站稳了脚步而且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跃进入世界五强,这个历史性的功劳要记在蒋介石的头上。

    中国人民在1945年就已经站起来了,比1949年早了四年。

    让我们仔细想想看:

    「中国人民在1945年站起来了」是联合国宪章用正式文字说的。

    「中国人民在1949年站起来了」是毛泽东说的。

    谁说的算?

    1945年到1949年之间中国只有内战并无对外战争,中国的国力只有消耗并无增长。

    1945年全世界已经用「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肯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49年毛泽东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岂不是废话。

    1945年,中国人民没有不已经站起来的理由。

    1949年,中国人民也没有更加站起来的理由。

    如果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在1945年还没有站起来,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该在1971年拒绝接受继承中华民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然后在正式取代中华民国后重新申请,要求联合国同意给予这个“纯金”打造的、象征国际最高权力圈的、多少大国垂涎已久、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席位。

    戊. 解开两岸人民的心结

    所以非常明显,毛泽东用内战的胜利偷走了蒋介石打败日本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荣耀。

    毛泽东的确比蒋介石聪明得多,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都比蒋介石强,连偷别人的荣耀也比蒋介石聪明又技巧。

    大陆同胞,特别是大陆的红卫兵,对这个问题应该进行反思。

 当你们想通以后,不再恶意诋毁蒋介石和中华民国,用雍容的态度、宽阔的胸襟、公正的历史观来对待蒋介石与中华民国,那么两岸的和平统一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两岸的人民也跨越了彼此主要的心结。

    例三:朝鲜战争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国志愿军在装备的极度劣势下发明了「坑道战」与联军打成平手。「近战」、「夜战」和「坑道战」是中国在这场「不对称战争」中以弱击强的经典战术。不可否认地,支撑这个战术的是解放军高昂的士气。

    例四:越南战争

    长达十余年的「越南战争」也是一个非常不对称的战争,虽然北越赢得这场战争但是乏善可陈,因为基本上越共打的是中共成功发展而且已经运用娴熟的游击战,越共本身在这场战争没有什么创见。

    例五:中东与中亚的战争

    「越南战争」以后的所有战争虽然都是不对称战争,但是都乏善可陈。

    譬如「人肉炸弹」、「路边炸弹」等等都是一些不入流的战术,虽然也造成优势一方某种程度的困扰,终究难成大事。中东的战争,力量弱的一方都以失败收场。

    苏联与美国两个超级大国虽然先后都在阿富汗的战场上遭遇失败,但是阿富汗的士兵跟越共士兵没什么不同,就是打顽强的游击战,本身在战略和战术上都没有任何创建。所以,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讨论的不对称战争。

    (二)中国未来的「不对称战争」

    中国由于1840~1953这一百多年战争从来没有中断过,即使所谓的“黄金十年”中间也发生了「九一八事变」,致使中国的国力始终不能得到恢复,科学与技术到现在仍然处在追赶中。今天中国大陆在军事装备落后美国的情形下如果采用飞机对飞机、大炮对大炮、军舰对军舰的作战方式,那么战败的结果几乎不可避免。

    中华民族是久经战争磨练出来的优秀民族,当然不会这么笨。历史上,中国经常以弱击强取得胜利,除了利用地形、地貌、天气之外,更重要的是发展新的技巧以己之强攻敌之弱,尤其是针对敌人关键性的弱点,这就是本文要论述的「不对称战争」。

    经过半个世纪的休养生息(指本土没有遭受任何战争),今天中国的国力已经颇有基础,虽然仍旧落后,但已经不是全面落后。中国的战争能力大幅成长,战略与战术也因此上了不止一个台阶,基本上已经走出了「人民战争」的落后战略。简单地说,有了「两弹一星」后,战略与战术跟60年前朝鲜战争的时候完全不同了。所以「不对称战争」的定义对中国而言当然得改一改。

    与时俱进,现在我们把「不对称战争」的定义进一步规范为弱势的一方研发少数高科技武器攻击优势一方的致命弱点取得战争的主控权。

    上面这个定义重点就在中国虽然落后但不是全面落后,中国已经进步到可以根据自己的战略要求与战术需要研发出适合自己的武器。不,说错了,不是武器,而是「武器系统」。解放军的作战能力已经进步到非常复杂和高科技的「系统对抗」,解放军的不对称战争是以「系统对抗」的高科技型式进行,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要知道在科技的世界没有任何武器是全能的和无敌的,无论美国的科技多么先进它的武器一定存在弱点,尤其是整体作战的系统弱点,这个弱点就是中国针对性的武器研发的重点。中国可以根据本身科技的特质和长处研发攻击敌人弱点的武器,尤其是战略性的武器系统,这样就能充分发挥战争的打击效率。这是以科技智能对抗美国发明的高科技战争的高明打法,是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的打法,不是游击战的死缠烂打、人肉炸弹的牺牲打和持久战的苦打。这种智能型的作战方式叫对方输得心服口服。

    1999年,【解放军日报】曾经有文章论述中国的「不对称战争」,它把中国的「不对称战争」归纳为下面甲、乙、丙、丁、戊五个途径。这应该算是大陆政府半官方的报导,所以可信度比较高,YST 就根据这五个途径分别做一些评论和说明。

    甲. 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系统

    在中国的武器库中最杰出的就是导弹系统,最落后的就是动力系统。

    中国的导弹非常先进,一方面导弹发展的历史很短,中国导弹的起步几乎与西方同步;另一方面中国的导弹研发计划是由钱学森一手制定的,中国的导弹研发人员也是钱学森一手训练的,而钱学森是世界导弹的先驱、空气动力学的第三代掌门人和自动控制的鼻祖。

    想想看,中国的导弹能不先进吗?

    动力系统历史最悠久,它是工业革命开始的地方,牵涉到所有科技的领域,所以它是最复杂、最艰难、范围最广、最有累积性的知识,因此也是最难追赶的。

    你也许会问:导弹也有动力系统呀,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

    答案是:导弹是一次性使用的飞行器,有别于飞机。同样是涡扇发动机,用在飞机上要求数千小时没有故障,用在巡航导弹上通常只要求一、两小时,这在材料上的要求差很多。火箭发动机就更短了,通常不过是一百多秒。

    由于大陆的导弹系统非常先进,部份设计与性能甚至领先,它们是解放军在「不对称战争」最倚重的武器。这可不是 YST信口胡说,在中美高级将领互访的时候,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高级将领言语上曾经以强大的海军舰队相迫,中国高级将领立刻回敬美国的舰队能够承受多少解放军的导弹打击,美国将领无言以对。

    导弹是现代战争决定性的主角。

    乙. 水下战争系统

    1. 潜艇作战的优势

    由于中国没有航空母舰与重巡洋舰这样的大型海面作战船只,解放军的海军特别重视潜艇与水下作战。这是非常聪明的决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目前和可见的未来探测潜艇仍然非常困难,这对解放军的水下作战非常有利,弱势海军可以用潜艇对大型海面作战船只产生奇袭的效果,代价小而收获大,所以是值得执行和重点研发的「不对称战争」。

    在「漫谈海军」这个系列文章中,YST 就论述过抗战胜利后中国海军部长陈绍宽与蒋介石的冲突。陈绍宽不要英国赠送的航空母舰而要潜艇令蒋介石大为光火,最后导致蒋介石免了陈绍宽的职。其实陈绍宽是对的,他是海军行家,他的决定是基于作战考虑;蒋介石是错的,他对海军是外行,他的决定是基于政治考虑。以中国当时的国情,潜艇的确远比航空母舰有用,这种局面到上个世纪结束都没有改变。航空母舰的需要是基于海外资源的保障,中国对航空母舰的郑重考虑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的事。

    潜艇水下作战的优势就在它的隐蔽性,这跟美国隐形战机F-22在空中作战的优势原因是一样的。探测不到的敌人是最危险的敌人。

    2. 雷达与声纳

    为了让读者了解探测潜艇的困难,YST 简单介绍和比较雷达与声纳,解说为什么二者的理论如此相似,但是使用效果的差别却又如此巨大。

    在大气层和近太空中,雷达是探测的利器,探测的距离远、覆盖的体积大、运作快速、计算精确和高度可靠(出现假目标的机率非常低)。但是就像光波在水中的穿透力很差,电波在水中能量消逝得很快无法作为探测工具。所以水中探测都使用声波,这种声波探测器称为声纳(sonar)。声纳的探测原理跟雷达是完全一样的,但是有下面几个大缺憾:

    a. 声波在水中的传播走的不是直线

    电波的传送基本上是直线,声波则不然。声音在密度不同的水里传播的速度不一样,由于海水的密度随着温度和盐分的不同而改变,所以声波在水中走的是曲线,这就造成声纳确定目标位置的困难。

    b. 声波在水中的讯号与杂音的比很低

    探测理论中最重视的就是讯号与杂音的比(signal-to-noise ratio,简称S/N)。

    我们看不到讯号是因为讯号埋藏在杂音里。理论上,科学家已经发明数学公式证明任何讯号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观察(on target)与整合(integration)就可以把它从杂音中分离出来。S/N 越高这个观察与整合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于是目标就越容易被探测到,反之则越困难。

    想想看,弱讯号是可以放大的,所以这不是问题。但是如果噪音比讯号强,那么无论怎么放大也没用。你如果常听收音机就知道,杂音高的电台无论把音量开得多大都听不清楚,就是这个缘故。

    所以探测原理的常识是「不怕讯号弱,就怕杂音比讯号强太多(S/N 太低)」。

    我们用数字来说明。

    电波的S/N很高,通常整合需要的时间以千分之一秒(milli-second)计,典型的情况是 50 milli-seconds 或更短(不到20分之一秒);

    声波的S/N很低,通常整合需要的时间以分钟计,典型的情况是两分钟或更长。

    看到没有?雷达与声纳探测的速度相差两千四百倍,而且声纳探测的距离比雷达要近非常多。

    c. 判断水下目标不容易

    当雷达探测到目标,通常可以立刻判定是真目标,出现假目标(false alarm)的机率非常低。

    当声纳探测到讯号要判断是什么样的目标并不容易(譬如是一艘潜艇还是一条大鱼还是一块大石头),这时候声纳兵的个人经验就非常重要了。

    d. 被动声纳是主要手段

    一般而言,探测潜艇的手段主要采用被动式,也就是说,不主动发射声波,就只听海水里的声音。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是避免暴露自己,跟雷达的情形一模一样。真正打仗的时候,雷达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敢开机的。

    一进入被动式声纳,探测水中目标就完全靠声纳兵的耳朵和经验了。海水里面有各种不同奇奇怪怪的声音,由于同样的声音每个人听到的感觉不同,所以通常每个声纳兵都有一个自己译码的笔记本,上面记载各种不同的声音是来自什么物体,譬如“妈妈的洗衣声”是一艘正在低速航行的商船等等千奇百怪的“密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这就不是科学,而是一种艺术了。

    被动式探测是建筑在各种物体在水里运动时会发出特有的声音,如果一艘潜艇坐在海底等待猎物,被动式的声纳是几乎不可能探测到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伏击」是潜艇作战非常重要的战术,水面船只对这种攻击方式特别头痛。

    3. 评论

    a. 探测潜艇不容易

    所以相对于雷达,今天的声纳技术仍然非常原始。浅海的杂音多又强,深海则有温差层和洋流,因此各有各的麻烦,不过浅海的麻烦要多得多。尤其现代潜艇的静音技术越来越厉害,基本上可以做到接近或低于海洋噪音的地步,所以侦测潜艇到目前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b. 潜艇与智能水雷

    解放军以强大的潜艇部队来对付美军强大的水面船只是非常聪明的不对称战争。除此之外,大陆科学家还研发出各种智能水雷(有些甚至是核弹头,当量在一千吨左右),一旦安置在主要航道上就会对美日的大型军舰产生重大威胁。

    c. 水声指纹

    每个舰艇在航行持都会在水中发出独特的声音,这个声音就是它的「水声指纹」。

    潜艇作战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搜集敌人舰艇的「水声指纹」作为目标判断的基础,这是一种永远在进行的工作,这些数据都是高度机密的。先进国家在这方面都建立了巨大的计算机数据库,随时补充、随时更新和长时期分析这些数据。虽然耗时又费钱,但是只有平时下足功夫,做好功课,战时才有胜利的可能。

    2009年03月08日,美国海军监测船「无暇号」(USNS Impeccable)在中国南海作业和中国船只起了冲突,见下图:

 

    图01:美国海军「无暇号」(USNS Impeccable)双体水声测量船

    图02:一艘中国渔船逼近「无暇号」到只有15米的距离。

    图03:两艘中国渔船也在「无暇号」旁边“作业”。

    图04:一名中国船员试图用钩竿钩住「无暇号」放置的拖曳式声纳数组。

    「无暇号」是一艘双体水声测量船,这种水声测量船美国有25艘,「无暇号」是其中性能最优异的。「无暇号」长86米,宽29米,满载排水量5370吨,最高航速13节,有19~22名水手、5名技术人员和多达15名的海军士兵。

    「无暇号」的特长就是搜集水声指纹,它有非常高性能的拖曳式声纳数组,即使微弱的水声都可以探测到,拖缆长达1800公尺,可以在150到450米深的水中进行水声监测,以此判定水下潜艇的方位及类型。基本上,「无暇号」是一艘间谍船。这种间谍船表面打着民间机构的旗号,工作人员也被称为“民间科研人员”,但是实际上除了海员以外,船上的工作人员都是美国情报界的高级专家。

    「无暇号」出现在海南岛南方120公里的地方作业当然立刻引起中共海军的高度关注,因为这是解放军潜艇出没的地方。这个海域虽然是公海,但也是中国专属的经济海域,外国船只可以无害通过,但不能从事间谍活动。

    「无暇号」是没武装的,因此中共出动渔船来骚扰它,割它的拖曳声纳。

    d. 潜艇兵

    潜艇在隐蔽上的优势是付出重大代价的,那就是潜艇兵长时间生活在非常恶劣的艇内环境。

    人类每天的生活最重要的三样必需品是阳光、空气和水,这正是潜艇兵要长期忍受的。潜艇里面没有阳光,空气非常混浊,饮水限量供应,这些问题都对潜艇兵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空气的质量对潜艇兵的影响特别严重。

    潜艇的空气是在密闭的空间循环的,内燃机泄露的废气、蓄电池的废气、仪器设备发出的废气、油漆和涂料发出的废气、武器发射后遗留的废弃、人体排泄物产生的气味....等等都混在一起,空气的混浊可想而知。潜艇在下潜之前都要经过长时间充足的通风,排出艇内的污浊空气,换上外面新鲜的空气,但是下潜后艇内的空气便渐渐开始浑浊,当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某个程度时必须启动一种「氧气再生装置」产生氧气供艇员呼吸,这种再生氧气特别有一种怪味。根据科学家的分析报告,潜艇内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多达一百多种。

    至于淡水供应更是严格控制,每人每天不到一公升(大约大茶杯的两杯),必要时甚至只有半公升,所以洗澡与洗衣服是不可能的,连擦身都不可能。由于出汗和内衣无法换洗,艇员患皮肤病是常事,最常见的就是烂裆。

    除此之外,潜艇内的空间非常珍贵,所以可供艇员生活的空间非常狭小,艇内的温度高而且湿度大。

    潜艇兵就在这种没有阳光、也没有星星、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狭小、高温、高湿和难闻的空气中长时间地生活、工作、训练与战斗,其艰苦可想而知。

    水下作战对潜艇兵身体和心理的挑战与折磨非一般人能够想象,潜艇兵是 YST所知道的最艰苦的兵种。

    丙. 太空作战系统

    目前这个系统主要是反卫星,这个题目在第四节会有详细的论述。

    丁. 计算器网络系统

    这是指计算机黑客攻击,可以窃取敌人的计算机数据,可以放毒,也可以瘫痪敌人的网络。

    虽然这个系统也许很重要,但是 YST对这个题目不感兴趣。

    戊. 特别行动部队

    这是指特种部队,全世界各国的军队都有特种部队,训练不同、强调的程度不同而已,没有甚么好说的。

    (三)中国大陆三项非凡的导弹能力

    从上一节列出的五个途径,我们看得很清楚,中国研发的「不对称战争」是一个系统武器的战争,打的是系统对抗。

    中共当年发展「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核弹是最终武器只能备而不用,人造卫星是遥感与通讯的工具,真正未来攻击武器的主角是导弹。

    是的,今天所有中国反制美国的战略武器都是围绕着导弹,是一种以导弹为中心研发出来的系统武器,这就像德国在二战时以坦克为中心研发出来的「闪电战」是同样道理。其实我们在海湾战争中已经见证过了美国的手段,今后的中、大型战争一定是「导弹战」,不过美国的主角是巡航导弹。

    中国出奇制胜的地方就是把研发的重点放在弹道导弹。弹道导弹攻击的距离远、飞行的速度快,但是难控制。一旦中国科学家成功把弹道导弹做到精确控制,它们便成为中国式「不对称战争」的主角。

    能够做到研发战略性的反制武器是非常不容易的,关键就在系统工程。导弹是主角,但是还要有配角才行,卫星就是最重要的配角,当然还需要有其它的辅助工具,譬如地面遥感站和空中控制平台等等,系统工程把它们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执行「不对称战争」的武器系统。

    今年2月,YST 赶着在过年前完成中国大陆国庆阅兵的导弹方队就是因为导弹在未来的战争处于胜负关键的地位。当然,不是所有的导弹都处于同样的地位,这篇文章 YST选出三种弹道导弹的应用来做论述,它们是:

    1. 反卫星导弹;

    2. 反导弹导弹;

    3. 反海面大型船只的导弹。

    中国大陆在导弹的研发上有非常扎实的基础,研发的范围很大,产品五花八门,上面所说的三种导弹都是弹道导弹,是中共研发的导弹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这三种导弹代表的是一种上升到战略层次的非凡能力,影响非常深远,其中前两种已经向全球展示,最后一种 YST个人相信大陆已经完成并且也已成军但是战略上中共刻意保持神秘和低调避免过度刺激美国,所谓「国之重器不可示人」就是这个意思。中国让你猜,让你投鼠忌器,让你犹疑不决,虽然不能说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但是至少获得暂时的和平,得到更多韬光养晦的时间。

    我们在下篇详细论述大陆这三项非凡的导弹能力,它们是中国大陆不对称作战最主要的力量。 【台湾YST】虎年谈天下大势:不对称战争(中) 在(上)篇我们根据半官方的「解放军报」将中国的不对称战争归纳为下面五个方向:/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甲. 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系统;

    乙. 水下战争系统;

    丙. 太空作战系统;

    丁. 计算器网络系统;

    戊. 特别行动部队。

  这五个方向 YST只对前三个有兴趣,其中乙这个部分已经在(上)篇论述过了。

    未来的论述我们将集中精力只谈甲与丙,而且把范围限制在与弹道导弹的使用有关,也就是说,不谈巡航导弹。

    有关中国大陆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系统 YST在两年前就有两篇文章做过深入浅出的论述:

    「军事常识:中共的地对地飞弹(上)」(2008/04/07)

    「军事常识:中共的地对地飞弹(下)」(2008/04/07)

    这两篇文章对导弹的分类、导引系统的原理和解放军已经成军的导弹系统都有了粗浅但相当全面的论述。读者只要花半小时就对这个现代战争最关键的武器有了基础和精要的了解,本文不再作进一步的说明。

    其实中国拥有的导弹基本上美国也有,反之亦然,性能各有千秋,并不构成不对称的形势。所以在「不对称战争」这个话题下值得一提的导弹就不能是传统意义下的弹道导弹了,它们必须是超越普通的军事意义、影响程度上升到政治阶层的弹道导弹。 YST 选择了下面三种,它们是中国大陆最新研发的弹道导弹,具有特殊和非凡的能力:

    1. 反卫星导弹;

    2. 反导弹导弹;

    3. 反海面大型船只的弹道导弹。

    上面三项是中国大陆在弹道导弹上最杰出的应用,其中第二项的数据太少无法评估,第一项与第三项的技术则毫无疑问处于国际领先的地位。

    由于篇幅的缘故,YST 把剩下的论述再分成两篇,(中)篇论述反卫星导弹,(下)篇论述反导弹导弹,反海面大型船只的弹道导弹则要另开新的系列。

    (四)反卫星导弹

    美军作战高度依赖卫星,情报依靠侦察卫星,航行依靠导航卫星,通讯依靠通讯卫星,所有长程精确制导的武器全部依赖卫星。若是失去卫星,美军的作战效率大概只剩下10%。YST 不开一点玩笑,若是卫星的讯号突然终止,美国的空军不晓得如何跟地面与海面的力量协同作战,美国的核子潜艇不知道如何航行,美国的数字化炮兵连开炮都有问题,一切全乱了套,说它还剩下10%是客气的。

    所以解放军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出各种攻击卫星的方式,包括导弹摧毁、激光和电磁波永久致盲等等,这就对打高科技战争的美军形成不仅是重大而且是致命的威胁。

    当然,你会问:难道美国就没有攻击中国卫星的能力吗?

    答案是:当然有。不过解放军依赖卫星的程度远没有美军这么高,这时候原本认为是落后的地方就反而成为优势了。你想想,如果大家都用鸽子通讯、看星星航行、靠间谍和侦察兵潜入获取情报,你认为美军是解放军的对手吗?

    所以「反卫星」对解放军而言是一种不对称战争,投资小而成效大。

    甲. 中国的反卫星技术

    2007年01月11日,中共从西昌的太空中心发射「开拓者2号」弹道导弹击毁大陆自己运行了8年进入报废阶段的气象卫星「风云一号C」。

    中共这项举动是继美苏之后第三个国家展示反卫星技术。经过美国「航空与太空科技周刊」01月16日的报导后引发全球的关注,特别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国防部情报局和国家航天总署等单位的关切。白宫的反应相当低调,并未严厉谴责中共这项举动,只期待北京政府能提供更多的测试细节。

    中共击毁在542英哩(867公里)高的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带有军事和外交的双重意义,因为这个高度大于几乎所有的侦查卫星在搜集情报时运行的高度,也是众多低空卫星运行的高度。

    在此以前,美国与苏联都曾经在八0年代展示过反卫星技术,但是在技术层次上比中国这次实验所展示的能力低很多。

    乙. 苏联的反卫星技术

    苏联用的是轨道杀手卫星,也就是发射一枚火箭(苏联使用的是洲际导弹)进入目标卫星的轨道,然后慢慢调整接近目标卫星,经过很多圈的调整以后在非常接近目标卫星时引爆炸药将目标卫星炸毁。这个方法虽然成功但是技术层次很低,所以不太受到世界的重视。

    丙. 美国的反卫星技术

    美国比较有名的是1985年所展示的反卫星技术。为了应对苏联的反卫星计划,1979年美国给了路特(Vought)公司一份研究合同利用SRAM-A导弹的推进段做为第一节,Altair III 火箭作为第二节,再配上红外线寻标器(IR seeker)共同组成了一个反卫星导弹,代号是 ASM-135A。

    读者需要了解,卫星杀手不但需要飞到大气层外的高空而且需要很高的速度才能拦截高速运行的卫星,所需要的导弹通常是相当大的,至少要中程弹道导弹才有足够大的推力,ASM-135A完全不在这个阶层,它的加速能力相差甚远。为了弥补这个动力差距,美国的设计是由战斗机把它载到高空发射,节省最耗费燃料的第一节火箭。

    ASM-135A不算很小,弹重达到1200公斤,但是仍在战斗机的携带能力之内。美国的计划是由F-15战斗机携带这枚大导弹飞到很高的高空发射(大约六万呎,将近20公里),这样ASM-135A就有足够的动力攻击低空卫星。

    美国的这个设想相当聪明,YST 非常欣赏,因为 ASM-135A 的成本很低,F-15 又是现成的。这个系统的最大缺点是射高仍然太低,只能对付轨道非常低的卫星。

    战斗机携带的空空导弹通常重量都不超过两百公斤,所以 ASM-135A 对“空空导弹”而言是不寻常的大块头,翅膀上显然是挂不住的,只能挂在机腹下,战斗机必须做适度的改装才能挂载这么大的家伙。改装后,美国先由 F-15 携带这枚大导弹作试验飞行,直到1984年才进行第一次试射,随后又有三次试射,但是瞄准的是预先设定的空中坐标,不是真的卫星。

    1985年09月12日,真的试验举行了,目标是一颗1979年发射的、已经完成任务的科学观测卫星,代号是 Solwind P78-1。试验结果非常成功,F-15携带的ASM-135A 完全摧毁这颗卫星。由于高度很低(已有少量空气存在)所有的250块碎片在1997年都坠落地球。 

    后来美国与苏联达成协议不搞反卫星的研发,所以虽然美国已经完成20架F-15的改装工程,整个计划在1988年被终止。

    中共是在2007年01月11日用中程导弹摧毁一颗卫星。事有凑巧,一年后,美国一个间谍卫星失去控制需要被摧毁。有趣的是,也许出于试探,美国要求中国为他击毁,中国没有答应。于是老美决定自己干。

    2008年02月21日,美国海军从一艘位于太平洋北部海域的巡洋舰上发射了一枚导弹,成功击中这颗距离地面大约210公里的间谍卫星。

    丁. 「太空涂鸦」的科技“谣言”

    所谓「太空涂鸦」是指发射一种小卫星,重量从数公斤到低于一百公斤,上面携带“漆雾弹”,这是一种内含高分子、高黏度、磁电材料的弹丸用来攻击敌方的侦察卫星。在小卫星飞到敌人的侦察卫星附近时压爆“漆雾弹”的弹囊,里面的漆就像雾一般喷洒在目标卫星的感应器和太阳版上,使它们暂时失去效能。等到这种漆雾在太空环境中挥发殆尽以后,目标卫星又重新恢复原来的功能。 

    美国号称「太空涂鸦」的目的不在实体上破坏敌人的卫星,而是使它暂时丧失功能。由于小卫星的制造成本和发射费用很低,而且可以一箭多星,这是一种廉价的、非暴力、非杀伤性的反卫星武器,使用成本低廉。老美更吹嘘小卫星的体积小,在太空探测不易,更增加了它运作的神秘性等等,说了一大堆优点。

    根据美国【空间与太空技术】周刊的报导,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12月11日下午03时26分,美国监视中国的侦察卫星“长曲棍球II”在经过中国上海空中时遭到中国反卫星武器的攻击,照相功能在失效长达27分钟后才重新恢复正常功能。美国估计中国这次并不是使用激光而是使用“太空涂鸦”在“长曲棍球”准备拍摄航空母舰的建造情况时使它暂时致盲。

    YST 个人对这个报导认为是毫无根据的炒作,对“太空涂鸦”的技术认为是毫无价值的无稽之谈。【空间与太空技术】发表这种高度可疑甚至荒谬可笑的文章目的是在误导其它国家的科技发展。 

    想想看,攻击卫星最困难的地方是发射火箭到目标卫星附近,这其中包括搜索、跟踪、发射与控制。等到已经到达目标卫星的附近,反卫星的工作其实已经完成了99%,耗费了这么大的工作后还会心慈手软不忍心摧毁敌人的侦察卫星而只愿意使它暂时致盲,等它下次再运行过来拍照吗?开什么玩笑!

    发射一公斤物质到太空运转需要数万美元,一点点都不便宜。「使用成本低廉」从何说起?

    两个卫星的轨道要相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变轨,变轨飞行不但需要高度控制的技巧而且还要耗费卫星上宝贵的有限燃料,所以发射大量小卫星留在轨道上重复使用“漆雾弹”并不划算,运作成本非常高。

    炸弹和“漆雾弹”价钱有差别吗?如果有,炸弹应该便宜很多。

    想想看,老子一次就可以干掉你,为什么要做二百五?

    每次都放过你,等我燃料耗尽,然后眼睁睁地看你拍照吗?这是什么作战逻辑?

    美国自认为技术领先,所以常常发表一些不可行的、不实的、浪费的科技谣言来误导别国,把假科技说得跟真的一样。六0年代美国刻意泄露“机密”,内容是潜艇必须装一个数十吨重的大陀罗才能在水下发射导弹时维持稳定与平衡,这就是一种技术误导等别人上当。现在美国又发表什么“太空涂鸦”的谬论来误导别国,还真把中国当傻瓜,在太空搞「和谐」。

    戊. 评论

    1. 全球目前只有中、美、俄三国有反卫星的能力。

    2. 在反卫星技术上,毫无疑问,俄国是三个国家中最弱的。

    3. 前苏联反卫星的方法是发射一枚洲际导弹进入目标卫星的运行轨道与它伴飞,然后慢慢接近目标卫星,在足够接近时(通常需要至少三、四圈的伴飞)引爆弹头上的炸弹将目标卫星炸毁。苏联的反卫星技术非常原始,技术含量很低。苏联解体后,YST 不记得俄国在反卫星的技术上有任何进一步的发展。

    4. 美国两次摧毁卫星用的是直接撞击(没有轨道伴飞),技术层次比苏联高很多。

    a. 1985年摧毁的卫星高度不清楚,碎片在十二年内落回地球,所以高度不应该太高,实际应用的价值很低。

    b. 2008年摧毁的卫星距离地面只有210公里,而且目标卫星非常巨大,像一座小房子,其困难度与中国的实验相去甚远。但是美国2008年的试验有其值得称道之处,那就是海基发射平台。

    5. 中国反卫星用的是大推力的中程导弹,也是直接瞄准攻击(没有轨道伴飞),摧毁的方式为直接撞击(没有装炸药的弹头,也没有近炸引信),击毁的卫星距离地面将近九百公里,击毁的卫星很小,长宽两米、高2.2米,体积像大一点的冰箱。

    6. 中国展示的反卫星技术显然高于美国,与苏联更是不在同一等级。

    7. 中美都有用激光和电磁波使卫星的感应器致盲的能力。根据日本【读卖新闻】2009年的报导,至少有16颗美国和日本的间谍卫星在中国上空侦查拍照的时候遭受中国军方的攻击。俄国在这方面的能力 YST不太清楚,俄国在激光理论的研究上领先世界,实际应用的能力应该也不错,希望有读者补充。

    8. 激光反卫星比导弹反卫星有两个非常显著的优势:

    a. 价格便宜

    反卫星导弹的推力要求相当于中程弹道导弹,中国一枚中程弹道导弹的制造费用 YST估计大约五千万人民币(七~八百万美元),美国一枚中程弹道导弹的费用肯定超过两千万美元。

    激光炮的确实造价 YST不知道,但是由于激光炮可以重复使用,每次使用的费用一定远低于一枚中程导弹。

    b. 不会造成太空垃圾

    中国2007年的反卫星实验造成数千块碎片的太空垃圾,由于高度接近九百公里,这些碎片将在太空中停留至少数千年,对未来的卫星尤其是有人宇宙飞船形成相当程度的威胁。

    读者要知道环绕地球飞行的物体虽然都是大致上在同一方向(由西向东的轨道运行),但是由于倾角不同、轨道也不同,它们所形成的相对速度非常大,每一颗小物体都像一颗飞行的子弹,一个高尔夫球大小的碎片就足以击毁太空站。一位俄国航天员就公开透露他在太空站中常睡不着,他最担心的恶梦就是太空站被一块太空垃圾击中。

 太空垃圾问题将来会越来越严重。如果中、美、俄有一天使用导弹展开卫星大屠杀,产生的大量太空碎片都是永不停止的高速子弹,太空就成了一个非常不安全的地方了,载人宇宙飞船被击中的机率会大幅上升,也许比走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街上还危险。
     YST 认为激光反卫星不增加太空垃圾的好处比价格便宜更重要。


     导弹摧毁卫星是一种技术展示,实际应用并不可取。但是谁知道,当战争进行到生死攸关、国家存亡的时候什么都顾不得了。


     9.中美的反卫星技术各有亮点,孰高孰低就见仁见智了,尤其如果你特别强调发射拦截导弹的机动能力(flexibility),这是海基发射的唯一优点。


     YST 个人认为中国的技术略胜一筹,海基发射在反卫星上并没有特别显著的优势反而在火箭推力上受到很大的限制。美国海基的反卫星所能达到的高度太低,只能攻击很小部分的侦察卫星,而中国的反卫星高度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侦察卫星,在应用上有巨大的差别,而这个差距是不容易追上的,拦截导弹一改变,拦截的系统工程就要从头做起,要花大钱和耗费长时间。


     导弹击毁也好,激光致盲也罢,无论用哪一种方式美国的反卫星能力跟中国相比都处于弱势。更重要的是,一旦双方都发动反卫星攻击造成大量卫星被摧毁,其所产生的后果并不是两败俱伤,而是美国的受伤远比中国严重,这就是「不对称战争」的真正意义。 

   太空垃圾问题将来会越来越严重。如果中、美、俄有一天使用导弹展开卫星大屠杀,产生的大量太空碎片都是永不停止的高速子弹,太空就成了一个非常不安全的地方了,载人宇宙飞船被击中的机率会大幅上升,也许比走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街上还危险。

    YST 认为激光反卫星不增加太空垃圾的好处比价格便宜更重要。

    导弹摧毁卫星是一种技术展示,实际应用并不可取。但是谁知道,当战争进行到生死攸关、国家存亡的时候什么都顾不得了。

    9.中美的反卫星技术各有亮点,孰高孰低就见仁见智了,尤其如果你特别强调发射拦截导弹的机动能力(flexibility),这是海基发射的唯一优点。

    YST 个人认为中国的技术略胜一筹,海基发射在反卫星上并没有特别显著的优势反而在火箭推力上受到很大的限制。美国海基的反卫星所能达到的高度太低,只能攻击很小部分的侦察卫星,而中国的反卫星高度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侦察卫星,在应用上有巨大的差别,而这个差距是不容易追上的,拦截导弹一改变,拦截的系统工程就要从头做起,要花大钱和耗费长时间。

      导弹击毁也好,激光致盲也罢,无论用哪一种方式美国的反卫星能力跟中国相比都处于弱势。更重要的是,一旦双方都发动反卫星攻击造成大量卫星被摧毁,其所产生的后果并不是两败俱伤,而是美国的受伤远比中国严重,这就是「不对称战争」的真正意义。  【网友YST】虎年新春谈天下大势:不对称战争(下) (五)反导弹导弹

     甲. 什么是反导弹导弹?

     这个小标题中所反的导弹指的是弹道导弹,反巡航导弹相对而言容易很多,不是我们论述的题目。

     所谓「反导弹导弹」就是用导弹摧毁来袭的弹道导弹,简称「反导」。

     弹道导弹的飞行是拋物线,有别于贴地面飞行的巡航导弹。由于大部分的飞行时间高度都非常高(洲际导弹的飞行高点超过两千公里),加上速度非常快(大约音速的20倍),目标非常小(核弹头是一个大约底部直径两英尺、高六英尺的圆锥体,见下图),拦截弹道导弹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图05:这是美国代号「W87」的核弹头,装备在现役的「义勇兵 III型」(Minuteman III)和已经退役的MX(和平卫士)洲际导弹上。每个弹头是一个高 5.7英尺、底盘直径 1.8英尺的圆锥体,当量为30万吨 TNT。

     YST 不太清楚俄国和前苏联的反导能力,记忆中俄国只有末端反导的能力而且用的是核子弹头,技术层次并不高。所以本文只谈中国和美国。

     乙. 反导的三个阶段

     弹道导弹的飞行有三个阶段:初始段(又称上升段)、中段、末端段(又称下降段或再入大气层段)。

     1. 初始段

     初始段的拦截最有利,效果也最好,因为掉下来的有害碎片(特别是放射性物质)都落在敌人的国土上。

     初始段的拦截用导弹是不可能的,时间上来不及,唯一的拦截方法是使用激光炮,见下图。



     图06:美国的机载激光炮

     就在几天前,也就是2010年02月13日,美国第一次成功用装置在波音747上的激光系统击落两枚正在上升阶段的弹道飞弹,攻击距离和目标导弹都没有清楚说明。美国军方只公布目标导弹是类似飞毛腿的液体导弹,激光炮的有效杀伤距离大于160公里。真实的最大杀伤距离估计不会比160公里远很多,顶多也就三百公里。

     YST 个人认为激光炮的反导前途不看好。这次美国的成功实验是攻守密切配合的一场表演,实战意义很小,就像武侠电影中的对打,招数都是安排好的,而且技术层次不高,原因如下:

     首先,飞毛腿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导弹,加速很慢;

     其次是目标导弹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反制激光炮最简单又非常有效的手段有两种,一是弹身涂抹成光滑的反射面,二是弹身在上升阶段时旋转,这些都是很容易做的;

     其三是激光炮极度受天气的影响,不是一种全天候的武器;

     最后也最重要的是,中、俄都是幅员辽阔具有很大战略纵深的大国,激光炮的有效杀伤距离太短,别人也不会让敌人的激光炮飞机如此接近边界。

     但是激光炮在对付巡航导弹上是非常有前途的,尤其是在军舰上作为近程防卫取代速射炮。至少两年前就有模糊报导称中国的舰载激光炮已经试验成功,不知现在的进展如何。

     2. 末端段

     末端段的拦截最不利,因为击落的碎片(尤其是放射性物质)还是落在自己的国土,仍然会造成伤害。

     但是末端拦截最容易,因为拦截目标距离近、速度慢。末端拦截美、俄、中都可以做到(「海红9」有反导能力),目前可能以美国做得最好。

     A. 爱国者导弹

     美国的末端反导以爱国者三型导弹(Patriot Advanced Capability 3,简称PAC-3)最为先进,我们就用它做例子做一点评论。

     爱国者三型导弹是雷达制导,采用直接撞击,也就是说不用炸药和近炸引信,有别于爱国者二型。直接撞击产生的高温对摧毁化学弹头与生物弹头特别有效。

     爱国者三型导弹直径255公厘、长5.2公尺、重321公斤,拦截最大射程20公里,拦截最大高度15公里,量产后的价格每枚大约 150万美元。

     爱国者三型射程太短,只能做点防御;射高太低,是不成功便成仁的最后一道防御。

     爱国者三型对速度较慢的短程弹道导弹是很有效的,譬如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但是对速度较快或有电子反制能力的中程或长程导弹就有问题了,这些都不是研发厂商表演式的测试愿意或能够回答的。

     B. 攻击导弹的反制手段

     想想看,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是非常原始的设计,弹头和弹身不能分离。所以对任何拦截导弹来说,是一个庞然大物的目标,搜寻、追踪和拦截都容易得多。

     飞毛腿导弹没有任何反电子系统(Electronic Counter Measure,简称 ECM),所以对搜寻系统没有任何干扰能力。拦截它的飞弹也不需要具备反反电子系统(Electronic Counter Counter Measure,简称ECCM)的能力。

     中国大陆所有的弹导导弹,在助推阶段(Boosting Phase)过后,弹头和弹身随即分离。弹头的目标很小,无论是雷达还是红外线,发现和追踪都要困难很多。拦截率会大幅降低。

     中国大陆的中程和长程导弹都装有反电子系统,长程(洲际)导弹不但有反电子系统而且能够变轨。拦截率会再度大幅降低。

     还有一种有效攻击方法就是采取高弹导轨道。在缩短射程或减轻酬载的条件下,攻击一方可以发射比正常轨道高很多的弹导轨道,弹头落下的轨迹不是拋物线而是以接近垂直的角度下降。这种从外层空间垂直落下的高速弹头,就我所知,目前的遥感系统很难连续追踪。

     拦截率降低导致的结果是拦截导弹的数量和来袭导弹的数量比值升高,也就是说防御的一方需要用多枚拦截导弹去迎击一枚来袭导弹。这就把反导弹系统带回到战争的基本面,那就是敌人有多少钱来玩反导系统的战争游戏。

     但是真正打败反导系统的,不是反电子(ECM)、反反电子(ECCM)、反反反电子(ECCCM)....这种永无休止的工程师游戏,而是假弹头。

     C. 假弹头

     中程和长程导弹所携带的弹头都是核子弹头,核子弹头是非常昂贵的。为了保证有部分弹头到达预定目标,除了反电子和变轨运作外,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手段是施放假弹头。

     进入大气层以后所释放的诱饵就不能是气球了,必须是接近实物的假弹头。做假弹头也是一门学问,要把它做得在遥感系统下看起来和真弹头一模一样。反过来说,为了达成目的,也有可能把真弹头包装成像假弹头一样。这就是中国兵法上所说的「以假示真」和「以真示假」。真真假假,要敌人摸不透虚实,只好全部迎击,这样就造成对手实力分散与资源浪费,最后导致战争失败。

     YST 看到的报导,中国大陆研究的结果,认为真假弹头的比以一比三到一比四最为恰当。也就是说在一枚多弹头导弹里每一个真弹头配三到四个假弹头。譬如「东风41」能够携带12个弹头,其中只有三到四个是真的。但是美国至少要发射12个拦截导弹,这还是假设拦截导弹的拦截率是百分之百。如果五角大厦没有百分之百的信心,那么拦截导弹发射的数目就要倍增,也许是两倍,也许是三倍或四倍,这就要看五角大厦的信心有多大和钞票有多少。当然,中国也可能在第一批攻击飞弹里携带的全是假弹头,等到消耗光了美国的拦截导弹以后,第二批的攻击导弹携带的就全部是真弹头。美国和俄国也都在玩同样的游戏。实际作战的内容没有人知道,战争本来就是一场斗力、斗财、也斗智的生死游戏。

     D. 角反射器

     上面说的假弹头策略是指对付美国层级最高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ational Missile Defense,简称NMD),不是对付「爱国者三型」这种低层次的拦截系统。

     「爱国者三型」被美国吹得天花乱坠,其实对付「爱国者三型」这样的拦截导弹并不需要什么精妙的假弹头。由于「爱国者三型」的寻标器是使用毫米波雷达(milli-meter wave radar),只要释放不同大小的角反射器就可以对付了。

     角反射器(corner reflectors)是金属做的、互相垂直的多面体(通常是三面,每面是一个直角等腰三角形,非常简单)。因为三面互相垂直,所以电波不论由哪个方向射到角反射器都反射回到原来的方向(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原理)被发射电波者收到。

     小小一个角反射器(每边长度不超过10公分)就可以形成巨大的雷达反射面吸引爱国者三型的寻标器。每个角反射器的价钱不到10美元,重量不到半公斤。如果攻击弹头进入50公里的高度后就开始连续释放角反射器,拦截导弹找到真弹头的机率几乎是零。雷达寻标器是非常好骗的。

     至于中国大陆的短程弹道导弹(譬如东风11)是不用假弹头的,因为短程导弹都是单弹头导弹,又是普通弹头,没有这个必要,就让对方来拦截好了。不到50万美元一枚的东风导弹,台湾要用150万美元一枚的爱国者去拦截,大陆只要用数量就把台湾拖跨了。

     战争本来就是一个烧钱的游戏。像东风11这种技术非常成熟的导弹,中国大陆一旦决定打台海战争每个月至少可以生产50枚,库存一千枚当吃白菜。台湾有多少钱去购买爱国者飞弹?如果以3比1的速度和大陆比烧钱,连老美都吃不消。

     台湾购买爱国者三型飞弹,买来的主要是心灵的慰藉,对稳定人心有用,对实际战争的影响几乎是零。

     E. 美国的战区反导系统

     末端反导美国称为战区高空防卫系统(Theatre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简称THAAD),下面是美国国防部对这个反导系统所绘制的宣传图片:




     图07:美国的战区高空防卫系统

     我们先对图中的英文简称做一个说明。

     MILSTAR:美国的军用通讯卫星系统,由多个同步卫星组成,有抗干扰的能力;

     SBL:Space Based Laser,天基(太空基地)激光炮;

     SBIRS Low:天基红外线探测系统(低太空);

     SBIRS High:天基红外线探测系统(高太空);

     Airborne Laser:机载激光炮;

     AWACS:空中预警指挥系统;

     JSTARS:Joint Surveillance and Target Attack Radar System 的缩写,意思是「联合目标搜寻与攻击雷达系统」,这是一个装设在大型飞机上专门侦查与攻击地面目标的雷达系统;

     Navy TAMD: Navy Theatre Area Missile Defense 的缩写,意思是「海军的战区反导系统」。

     YST 的解释:

     a. 上面是美国国防部描绘「空天地三位一体大战」的宣传画,有点科幻的味道,让你们知道现代高科技战争是如何烧钱的。此图文宣的味道很重,读者可以看看,对三位一体的现代战争就有了感觉,细节不必太认真。

     b. 天基(太空基地)激光炮(SBL)目前并不存在,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存在,最大的困难是能源供应,除非卫星上面带一个核子发电机否则没有足够的电能发射激光炮。

     c. 空中预警机(AWACS)是图片上所有作战飞机(F-22、F-15)的指挥中枢,它的任务主要是侦察敌机和指挥友机,反导导弹的指挥它无能为力。

     d. 图中F-22与F-15都在发射对地导弹,它们攻击的地面目标所需要的数据都由JSTARS雷达机提供,预警机没有搜索与追踪地面目标的能力。

     e. 比较半球形的防卫区,在三个反导系统中,THAAD保护的区域最大,海军的反导系统次之,爱国者3(PAC-3)最小,这是正确的。

     f. 画图的人基本上是个艺术家,他并不懂得系统的运作,在他画的图里面少了一个必要的东西,那就是地基雷达。红外线系统只能探测目标的方位,无法探测到目标的距离,所以不足以决定如何发射拦截导弹。遥感系统中只有雷达能够同时探测到方位和距离,而预警机上的雷达太小不足以担负这项任务。

     所以真实的运作是红外线卫星必须把探测到的资料传达给地面雷达站,地面雷达站根据卫星告知的大致方位用巨大的天线搜索目标,如此就可以得到目标在三维空间的精确位置和速度,然后雷达站的计算器计算出拦截点,这才能在适当的时候下令发射拦截导弹。

     拦截点在发射前就已经决定了,并且将它的坐标输入拦截导弹的计算机。当拦截导弹飞到目标附近启动寻标器的时候就应该看到目标。拦截导弹是没有时间做搜寻工作的,这时候如果看到目标就追踪和迎击;如果看不到目标(譬如地面雷达的拦截点预测错误或者目标突然变轨),那么拦截任务就失败了。

     g. 这套「空天地三位一体」的大战系统在每一个环节都有致命的弱点。如果真打起来,这套系统反导作战的效率不会超过10%。

     3. 中段

     中段反导拦截的效果比末端好,但是困难度高很多,因为这个时候拦截目标的速度最快、距离又远。

     中段反导耗费巨大,因为拦截器需要巨大的推力,不是船上的导弹能承担的(标准3中段反导不太可能,拦截中程导弹也许勉强还可以,拦截洲际导弹完全不可能),天基的耗费是天文数字,没有国家能够承担,所以只能是陆基,见下图。




     图08: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发射「中段反导」拦截导弹,拦截导弹刚刚从发射井上升出来的一剎那。

     问题:有人知道为什么防护罩这么早就脱落吗?

     比较旁边的工程车,我们就知道「中段反导」的拦截导弹相当巨大,高度估计大约10~12米,超出美国导弹巡洋舰的发射能力,只能由陆基发射。

     丙. 中国的中段反导

     2010年01月11日,新华社报导11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新华社的这项报导事实上等于宣布中国已初步掌握反弹道导弹的技术。

     美国五角大厦楼的女发言人舒曼女士(Maureen Schumann)说:“我们没有收到发射前的通知,基于架设在太空的感应器,我们侦测到从两个不同地点发射的导弹和它们在外大气层的撞击。我们正要求中国提供这次试验的相关消息,我们想了解这个拦截的目的、中国的意图和未来的计划。”

     在此以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作过中段反导(日本是借助美国的科技,基本上完全是美国技术,所以不算)。现在有中国加入,中段反导实际上就有了竞争者,无论政治上还是外交上都是意义重大。

     丁. 台湾的反应

     台湾的「中国时报」在2010年01月20日发表了一篇台湾对此新闻的负面报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军退役将领认为,一般人把焦点放在拦截的准度上,其实“这一点都不难”,大陆用陆基远程雷达对惯性飞行的导弹进行制导,并以单一弹头拦截单一目标,难度不高,目的是展示验证测评,属于理论和技术性验证,就像“归零射击”,距离成军和实战还很遥远,“十年都未必有成”。

     哇,这个连欧盟和俄国都无法完成的试验,国军将领居然说“一点都不难”。

     国军好大的口气!

     这位国军退役将领有本事就公布姓名负起说话的责任。台湾人说这话连印度人都不如。

     印度人也说「中段反导」一点都不难,我们也能,于是真的开始干。

     台湾人说,「中段反导」一点都不难,美国早已成军了,大陆十年都未必有成。

     瞧瞧台湾这个出息。

     摧毁一颗在太空中惯性飞行的导弹真的就像“归零射击”一样简单吗?

     国军大话11天后,美国在2010年01月31日举行了一次中段反导的试验,结果以失败收场,导弹顺利发射但是没有击中目标。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即使早已成军又如何?连“归零射击”都不行。

     不学无术、每天胡说八道、为主子吹嘘的国军将领,这耳光还来得真快。

     事实上,美国在中段反导举行过十几次的实验,其中三分之二是失败的,这还是在作弊的情况下。所以2010年01月20日的失败一点都不奇怪。中段反导的科技困难度非常高。美国在工程技术尚未成熟的时候就匆忙把导弹防御系统胡乱成军是非常违反常理的,为的就是抢先作政治宣传,其实对国家安全并没有实际的贡献,但是却对国家的财政造成了重大的浪费。美国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至少生产了一百枚拦截弹,从科学与工程的眼光看全部浪费了。这种浪费是政治挂帅下的必然现象。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匆忙成军在科技上是一个笑话,但是在国际宣传上是政治正确的。

     戊. YST 的评论

     1. 「中段反导」非常困难。首先,在大气层外用直接碰撞拦截一个直径60公分、长180公分、飞行速度20马赫的圆锥体本身就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无论是感应器还是控制技术所面对的困难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但这的确并不是最困难的工作。

     2. 「中段反导」最困难的工作是如何识别诱饵。

     YST 几年前在第一次谈论洲际导弹时就做过这方面的论述。当洲际飞弹脱离大气层以后,在飞行途中就开始释放诱饵(英文叫decoy)。这种诱饵基本上就是外面镀了一层金属的气球,它们在真空中飞行无论是速度、外型、温度特征与雷达特征和真的弹头没有区别,所以无论是红外线成像或雷达讯号的分析都无法判定孰真孰假。

     识别诱饵的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解决。

     3. 诱饵可以非常容易又非常便宜地制造饱和攻击。

     要知道,来袭导弹施放的诱饵不是三个五个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过雷达追踪的人都知道当目标通常多到几十个的时候,雷达作业的运算就饱和了(英文叫 saturated),这时候只能听天由命。

     退一万步,就算你能追踪几百个目标,由于分不出真假,你有几百枚反导导弹吗?

     再退一万步,就算你有几百枚反导导弹,千万美元一枚的导弹打几百美元一个的气球,反导国家几个小时就破产了。

     4. 「反导」是一个政治秀和一大批科技工作者的饭碗,在实际能够完成的战略意义上并没有价值。「中段反导」不但科学基础非常薄弱,而且工程上漏洞百出,尤其一些重要的环节基础非常脆弱。美国轰轰烈烈的「反导」其实是虚张声势,对付金正日这样的疯子小国也许有一点点效,要对付中、俄这样的导弹大国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真打起来,美国从初始段、中段、末端段三段的层层拦截效果加起来大概不会超过10%,攻击的一方可以轻易地用数量来弥补,对核战争而言「反导」的效果可以说是零。

     5. YST认为「中段反导」的政治目的大于军事目的,因为在庞大的反导作战体系下所有参加反导的国家很自然地构成了一个实质的政治联盟。

     「中段反导」需要组织侦测卫星网、通讯卫星网和地面雷达网,这只有大国能够办到。真正到了应用时,谁控制卫星网谁就是主子,下面发射拦截导弹的国家都是听从指挥的奴才。美国就是用反导技术把附属国家(欧盟、日、韩、台)绑在自己寻求霸权的战车上。这个政治战略是非常有效和非常厉害的。

     是的,「政治联盟」,这才是反导真正的重点。

     绝大多数的人民是傻子,以为参加美国的反导联盟就可以免受战略导弹的攻击,其实完全是幻想,正好被政客所利用。美国就是利用这种心理和使用这种手法组织政治联盟并且成为联盟的领导者。

     在可见的未来防御弹道导弹的攻击是不可能的,因为识别诱饵是不可能的。

     不论美国、俄国或中国,一旦真打起来,没有任何国家的拦截率(指拦截到真弹头)可以达到10%,对核子战争而言这种拦截的效果是0。

     想想看,主子都被打烂了,仆从国家还能幸免于难吗?

     中国除了反击美国同时也绝不会留周边国家(譬如日本)有活口能够趁火打劫。

     中国如此,美国与俄国也一样,历史上与他们结怨的国家可多了,这就是「核捆绑」的理论。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对此做一些论述。

     6. 中国「中段反导」的政治意义

     中国成功展示「中段反导」的能力也是一种政治秀,打破美国的科技神话和霸权,在政治宣传上是有意义的,在组织政治联盟的号召力上也是有意义的。

     当中国的政治势力范围覆盖东亚、中亚和东南亚的时候,中国同样也可以成立反导系统,然后以中国为主导的亚洲政治联盟就自然形成了。

     7. 严格说来「反导弹导弹」不算是「不对称战争」,因为整个系统所费不斐但是收效甚微(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是如此),「诱饵」是任何反导系统迈不过的门坎。

     8. 真正最能代表「不对称战争」的是用弹道导弹攻击海面大型船只,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科技成果,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海军作战,对未来的海战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弹道导弹攻击海面大型船只」是 YST下一篇论述的主题。

     (「不对称战争」论述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