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秦帝国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3:23:25

新大秦帝国

story    发表于2010年02月27日 17:55 阅读(53) 评论(1) 分类: 青春励志 举报 新大秦帝国

推荐电视剧:《新大秦帝国》

导 演:黄健中 编 剧:孙皓晖
主要演员:侯 勇 秦孝公  王志飞 商 鞅
     卢 勇 赢 虔  孙飞虎 甘 龙
     吕 中 太 后  于 洋 景 监
     仇永力 公孙贾  齐 芳 荧 玉
     苑 冉 玄 奇  尤 勇 庞 涓
     高圆圆 白 雪  王 辉 公子昂
     杜雨露 公叔痤  许还山 秦献公
     卢 映 杜 挚  刘乃艺 赢 驷
     侯祥玲 车 英  郭常辉 子 岸

第一部《黑色裂变》主要写秦国由弱变强的崛起历史,并穿插回顾秦早期历史与六国历史;中心事件是商鞅变法,中心人物是商鞅、秦孝公与战国初期的一批伟人名士。截止于车裂商鞅;以旧贵族复辟势力抬头、秦国命运重新陷入危机为结构悬念,引出第二部。
     第二部《国命纵横》以商地民众安葬商鞅与秦国旧贵族叛乱为切入点,与第一部紧密相连;展开描写稳定强大的秦国东进中原与山东合纵抗秦、秦国连横分化六国的曲折故事。本部的中心人物是苏秦、张仪、屈原、鲁仲连、秦惠王君臣以及“战国四大公子”等纵横策士掀起的壮阔风云,以及他们自身的曲折命运。故事结束于秦惠王病逝、勇武刚愎的秦武王继位、张仪知机辞相、秦武王率领大军灭洛阳的关键时刻;以卤莽的秦武王又使秦国面临与天下为敌的危境为悬念,引出第三部。
     第三部《金戈铁马》以秦武王洛阳举鼎暴死切入,连续展开描写秦国骑兵骁将白起迎回在燕国做人质的王子嬴稷(秦昭王)与惠王妃(后来的宣太后);秦昭王继位,稳定局势,得名士范雎为相,实行“远交近攻”战略,扎实准备与山东六国决战。此时燕国崛起,燕昭王求贤得名将乐毅为上卿,联合五国灭齐,齐国田单据守孤城六年最后复国。这场东方大战非但给予秦国赢得了时间,而且齐国燕国一起衰落,惟有胡服骑射后的赵国成为东方最强大的国家。秦国与以赵国为中心的东方六国展开了长期鏖战,最后集中于上党要塞的争夺而引发长平大战,消灭赵国全部精锐五十余万。长平大战后,秦昭王进入晚年,逼白起自杀,范雎辞相,诸王子皆平庸无能,秦国王室陷入后继无人的危机状态,从而引出第四部。本部的中心人物是白起、乐毅、范雎、田单、秦昭王、宣太后、赵武灵王、赵奢、廉颇、鲁仲连、赵括等名将名君名士。
     第四部《阳谋春秋》以老年秦昭王挑选太子悬而不能决为切入点,引出经商邯郸的青年商人吕不韦巧遇秦国人质王子嬴异人而雄心大动,为其精心谋划,并促成自己的恋人赵姬嫁给异人;随后吕不韦以举家资财入咸阳活动,帮助体弱王子(孝文王)立为太子,又重金活动人质公子异人为太子继承人;孝文王继位不到一年病逝,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任用吕不韦为丞相;庄襄王执政三年病逝,其与赵姬的儿子嬴政十三岁继位,吕不韦以“相父”身份摄政;期间吕不韦主持稳定了秦国大局。但太后赵姬与胡臣嫪毐私通,封其为长信侯专权淫乱;少年嬴政与吕不韦联合,一举铲除嫪毐势力,贬黜太后回赵国原籍;嬴政二十一岁亲政,吕不韦为消弭秦国法制的峻猛重刑,召集门客作《吕氏春秋》确立杂家治国方略;坚持商鞅法制的嬴政与吕不韦政见对立;此时秦国发现关中引泾入洛干渠的水工师郑国是韩国“疲秦计”的间谍,嬴政接受旧臣建议,下“逐客书”,尽行驱赶在秦国效力的山东士子,被驱赶的李斯上《谏逐客书》;吕不韦公布《吕氏春秋》,秦国又一次面临转折和危机,引出第五部。第四部的中心人物是吕不韦、荀子、赵姬、李斯、韩非、青年王翦、青少年蒙恬、华阳太后、青少年嬴政等。
     第五部《铁血文明》以秦王嬴政解决吕不韦困扰为切入,展开四大阶段故事:第一阶段,整肃内政,确定军政大臣并大力建设秦国本土的水利工程;第二阶段,统一中国的连绵大战,六国逐一灭亡的具体过程;第三阶段,建立统一的文明体系,发动彻底驱赶匈奴的阴山大战,建立万里长城与其他大型工程;第四阶段,巡视天下,盛年突然病重,死于巡狩途中(沙丘)。秦国出现巨大的权力真空,野心与阴谋蠢蠢欲动,引出第六部。
     第六部《帝国烽烟》以胡亥——赵高——李斯三人团密谋政变切入,描绘秦始皇死后三年间帝国覆灭的大悲剧,以阿房宫大火咸阳焚毁为最后结局。
     近日,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和长江文艺出版社鼎力合作,以新版形式共同推出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前四部八卷上市,终于与读者见面(其中第四部《阳谋春秋》是第一版发行)。这是学者作家孙皓晖历时十余年,奉献给读者的一部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作品。尽管第五部第六部正在我们的期待之中,但前四部的新版推出,已经足以使我们掂到了这部作品的特殊分量。
     回望2001年,系列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以浩然之气横空出世,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一时间,《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文学报》、香港《文汇报》、《海南曰报》、新浪网等主要媒体纷纷将聚光灯投向《大秦帝国》。几年来,众多媒体随着《大秦帝国》一部又一部的出版做了密集的转载、评论和介绍。诸多著名评论家对《大秦帝国》深表惊叹,既惊叹《大秦帝国》滔滔大河气势下令人感慨唏嘘的悲壮故事,又感慨其中巨大丰富的文化含量。已故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曾说:“《大秦帝国》选了一段最壮烈的历史。写得很周到,很细,也很感人。《大秦帝国》是非常具有历史真实感的一部作品。”对秦文化有独到研究的著名文学评论家霍松林先生则说:“《大秦帝国》规模宏伟,气象万千,有很大震撼力。人物命运令人拍案三叹,掩卷不能。”著名评论家李洁非先生曾感叹:“按我的体会,为此书(指《大秦帝国》)写作预先必备的学识上的积累,无20年之功恐怕是不能染指的。可以说,这是一本耐了很多寂寞、吃了很多寒窗之苦、长年沉淀之后,方才诞生的坚忍之作。”李国文、雷达等也发文称赞,真是好评如潮,《大秦帝国》所获的旺盛人气由此可见。现在,由上述两家知名出版社联合推出的《大秦帝国》之第四部《阳谋春秋》,更是浪催潮涌,丝毫没有许多长篇小说越写越苍白的弊端,显见作家悠长雄厚的创作能力,以及驾驭大历史题材的史学功底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丰厚的学养成就鸿篇华章
     与共和国同时诞生的孙皓晖,有着那一代人文学者应有的生活经历和学术经历。上个世纪70年代末,孙教授曾有过一闪而逝的文学经历。1982年,因与志同道合者一起研究经济法学,他调入西北政法学院经济法系任教。5年之后,他成为西北大学法律系的副教授。1993年,由于他对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突出贡献而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在经济法学领域自成一家。此时他所做的经济法制史研究,让他对春秋战国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作用,有了真正理性的认识。这个认识的成果,是一部已经写成而尚未出版的80多万字的《金色农耕帝国——中国古代经济法制史》。也就是在那些年里,孙教授发现中国人的普遍观念中对秦王朝的认识有根深蒂固的曲解,而且还形成思维定势,一说到秦,肯定是“暴政”,断然地否定秦所具有的历史精神和文明价值。随着对先秦诸子阅读的加深,这位学者再也坐不住了。他认为,文学艺术对社会普遍观念乃至民族精神的影响大于理论研究。于是,1998年,他决定放弃做一个成名学者的舒适生活,到海南来写作《大秦帝国》,完成他孜孜以求的历史梦想。
     事实上,正如李洁非所说,创作《大秦帝国》这样一部有着空前文化含量的长篇巨著,没有20年以上的学识积累几乎不敢染指。而孙教授却是在积淀了30年之后,在他的知天命年代终于完成了英雄史诗《大秦帝国》之前四部。
     要艺术展现那个时代,活化那个时代,便要深入了解那个时代。这里,需要认真地劳作,刻苦地读书,条分缕析地理清历史脉络,细心品咂史料对历史人物的记述中包含的珍宝与谬误,还得有广博的学养以最大限度的接近真实地展现那时候的生活方式。孙皓晖的书房里,精装本的《史记》、《汉书》等专业史料已经是水渍污痕胀鼓鼓不说,更令人感慨的,是那些寻常历史学者也不大涉猎的各种古旧杂学书籍,也同样是读得破破烂烂,一部《齐民要术》,连封面也找不见了。《水经注》非但有纯文本,还有地图版本。《天工开物》、《梦溪笔谈》、《山海经》、《阴符经》、《太平广记》、《中国冷兵器》、《兵器史》、《中国古代地图》、《中国历史地图》、《中国园林建筑》、《风水堪舆》、《古代星相》、《天文历法》、《中国古代农业》杂志、《军事历史》杂志等等等等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如果要在《大秦帝国》之后如社会科学著作那般开列一份参考书目,我们大体想了想,至少也得在数以千计!
     已经出版的作品中,读者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作者对秦帝国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了如指掌,对战国的时代特色著名典故如数家珍,对诸子的事迹思想与风范有相当全面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对三代(夏商周)特别是周代以后中国的社会形制、政治、礼仪、法度、典籍皆有精熟的研究。厚重的历史文化知识是《大秦帝国》的特色之一,而作者的学识和学术功底则是作品的质量的保证,这使得《大秦帝国》有别于其他历史小说。
     “不是我不写,文化东西多了,读者不爱看。”这是当代写作人常常说的一句话。果真如此么?读者爱看《大秦帝国》,已经为市场证明,不必说了。读了《大秦帝国》融汇着种种学问的故事,再走进孙皓晖的书房,默默浏览那一架又一架三十多平米书房满荡荡三面墙都是书的情景,当真是无话可说。
     学问,学养,心志、精神,是我们在《大秦帝国》之外的感悟。
     十余年来,他以无比坚韧的精神,参阅浩瀚而又芜杂的典籍资料,研究当今出土的考古文物,尝试各种表现形式,最终确定框架、厘清脉络,创作出洋洋洒洒500余万言的大型历史小说《大秦帝国》。
     “时常觉得,不做完这件事情,我的灵魂将永远不得安宁。1993年冬天进入案头工作以来,其中的艰难周折无须细说。完成一个大工程,种种艰难几乎都是必然会发生的,也只有硬着头皮不去理它了。”
     孙皓晖在《大秦帝国》的自序中如是说。一部活化中国文明正源的文明演变史
     长期以来的历史遮蔽,让秦帝国特殊的历史价值遭到严重程度的错误解读,种种戏说泛滥,更使得秦帝国乃至春秋战国的历史风貌面目全非。要廓清历史消除误读,孙皓晖以为,第一要务便是史观视角。也就是说,站在什么高度以什么样的眼光审视这段历史?
     出生于陕西三原的孙皓晖,非但有着“老秦人”的情怀,有着这片帝国故土后裔的骄傲,更深切感受到深度发掘秦帝国历史精神,重现那段遥远而辉煌的历史对于当今时代的精神价值。用孙皓晖的话说,秦帝国是中国走向全面法制社会的历史镜子。虽然,这已经够重要了。但是,孙皓晖以为,这还不是《大秦帝国》最佳最高的切入点。这个最高最佳点是什么?孙皓晖的回答,是文明史,是世界文明史中的中国文明史,是这一时代的文明意义与文明价值;如果春秋战国秦帝国对中国不具有开创文明正源的价值和意义,《大秦帝国》便没有这么重要,对当今中国的精神价值也没有这么大;某种意义上,也不值得我倾注最有价值的全部盛年时光去表现他。
     的确,这些年来历史小说风光占尽,尤其是有关明清两代帝王将相后宫传说的诸般戏说,使社会使读者对历史小说某种意义上已经倒了胃口。但是,《大秦帝国》的问世,却使严肃历史小说开辟出新的天地。这个新天地,便是历史小说独有的文明精神与历史精神,与现今流行的历史小说及其社会认可结局可谓大异其趣。
     作者作品扉页的题记是:献给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和梦想。在《大秦帝国》自序中,作者以敢为天下先的艺术勇气和人文学者的历史眼光,充满激情地说:“大秦帝国是中华文明的正源”,“我对大秦帝国有着一种神圣的崇拜”。这是《大秦帝国》的根本立意,是作者的创作目的。作者在序言中强调的“原生文明”、“强势生存”以及秦文明对2000多年来中国历史进程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影响,时时可见前人所不敢发之言。
     对此,孙教授说,《大秦帝国》的写作,缘于我对秦帝国的一些基本思考。对于那个时代,孙教授引用了两句话。一句是韩非子的话:“多事之时,大争之世”。一句是晏子的话:“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正因为帝国时代是如此一个以冲突与竞争为主流的时代,创新者存,保守者亡,才涌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变法高潮,才催生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不断变革,才使中国文明的涓涓细流全面汇聚、重新融合、强力锻造而开创出波澜壮阔的文明正源,使中国文明达到了此后两千年无法企及的高峰。
     “这个高度不是我的臆想,他是历史事实,我是发现表现。”
     历史小说不是仅以历史题材进行写作的小说,它必须具备历史精神、体现历史责任感。《大秦帝国》的成功,根本点便在于作者对战国精神把握得非常准确,有着旗帜鲜明的历史观。此历史精神贯穿全书,形成了《大秦帝国》激情澎湃昂扬向上的作品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