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村企农”互动经营方式构建和谐新农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0:53:45
创新“村企农”互动经营方式构建和谐新农村 www.chengdu.gov.cn  填报时间: 2008-08-09  责任单位: 郫县唐昌镇

创新“村企农”互动经营方式

构建和谐新农村

唐昌镇战旗村地处横山脚下,柏条河畔,位于郫县、都江堰市、彭州市三县(市)交界地带。全村幅员面积2.06平方公里,耕地2163亩,辖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有农户501户,农业人口1682人,党员59人,总劳动力984人。

按照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方针,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三个集中”的总体战略部署,战旗村抓住“生产发展”这个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依托龙头、做大产业,拓宽渠道、增加收入”的方针,先行先试,统筹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出“搭建村、企、农三者合一、互动发展新型体制,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互融共建和谐家园”的“战旗村新农村建设新模式”。从而成为成都市新农村文化建设示范村、郫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村经营体制改革试点村。

一、村企互动,完善农村生产经营新体制

战旗村拥有集体企业7家,民营企业5家,现有集体资产12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820万元,货币资金460万元。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近年来该村对村集体企业进行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并采取租赁的方式盘活集体资产,把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通过招商方式租赁给经营者,走“村企合一”的道路,确保集体资产安全有效运行。经过三年多的发展,村集体企业的产值由最初的1000余万元增加至现在的近7000万元,上缴利税400余万元,解决本村劳动力500余人。实行村企统一管理,通过资产运作,每年可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近60万元。在村组织和企业间建立了有组织、经常性、紧密型的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以企带村、以工补农,村、企良性互动的循环经济发展。

二、企农合一,共同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组建战旗农业股份合作社。战旗村采取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企业注入资金的方式,组建农业股份合作社,合作社一方面整村集中全村土地,一方面吸纳周边村农户入股,实现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迄今已集中农户土地2000亩,入股农户504户。合作社采取“农户入股保底,收入二次分成”的分配方式,有效弥补了双层经营中“统”力的缺失,农民增收链条得以延伸。农户可从合作社获得稳定的“三金”收入,即:获得土地流转租金每年每亩保底收入不低于800元;坚持“多积累,少分红”的原则,对高出保底租金部分的50%用于持股农户再分红,实现农户第二次分利,余下的50%新增收益用于扩大合作社生产经营;农户可进入园区成为农业工人,获得稳定的务工收入。村民的收入由以前的种田收入为主逐步向务工收入或从事其它经营项目收入为主转变,实现了农民收入构成多元化。二是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打造唐昌镇以战旗村为核心的战旗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园区规划面积10000亩,辐射周边金星、火花、横山等三个村。园区突出以项目招商、以企业招商,在现代设施农业、高科技农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进行重点招商。园区通过对外招商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业主),迄今已吸引5家企业(业主)入驻,其中由成都榕珍菌业有限公司投资8000余万元,规划占地1000亩,首期300亩的珍稀食用菌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已于2007年8月初破土动工,计划于2008年3月投入生产。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6000余万元,吸纳农业产业工人800余人,务工收入达600余万元。三是产销对接,发展定单农业。园区一方面依托川菜产业化基地建设,积极为“京韩四季”、“丹丹调味品”、“金大洲”等龙头企业提供原料生产,已基本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绿色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以及农副产品产、加、销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一方面按照“种养平衡、循环发展”的原则,积极发展循环生态农业,2008年将重点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民族学院等院校开展有机肥料、有机饲料的循环开发利用。

三、腾笼换鸟,推进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

村集体企业的发展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方面壮大了战旗村集体经济实力;一方面在建和待建的产业园区项目还可吸纳900余人就业。该村不仅实现了农民充分就业,还可吸纳附近村民就业,有效地降低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促进了土地集中规模经营。为此在去年开展“靓丽村庄”环境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今年在市、县统一规划下,实施了拆院并院项目,启动新型社区建设。通过拆院并院、土地整理,将复垦土地440.8亩,其中扣除用于社区建设用地后净增耕地面积230余亩。战旗新型社区作为成都市首批由市小城镇投资公司投资建设的新农村试点,规划人口3000人,总占地面积315亩。社区一期占地215亩,计划投资8900余万元(含全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入驻人口1655人,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经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自2007年3月以来,镇、村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基础上,先后完成农户集中意愿调查、农户房屋户型选择调查、农户旧宅基勘验协议、农户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等工作,在全村95%以上农户的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战旗新型社区于2007年8月21日正式奠基动工,计划2008年4月竣工交付使用。社区建成后,村民将使用到自来水、天燃气等清洁能源,享受到幼儿园、市场等完善的公共服务,极大地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水平。

四、强化服务,构建阳光村务

建设战旗村“六站一室”(劳动保障工作站、法律援助咨询服务站、教育服务站、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站、救助工作站、标准化警务室),推行“四大服务”。依托县、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将战旗村信息服务站、便民服务点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服务站有机结合,全面推行涉农审批事项全程代理服务、农户需求型参与式服务、重大产业化项目集中推进服务、农资技物配套服务等“四大服务”,服务和方便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发展村内公益事业。一是在村民聚居点建立标准化卫生站;二是在全村实施“阳光工程”,村集体每年为村民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年向村民发放人平40元的以工补农款,向年满60岁的老人发放人平160元的养老补助金,向入托儿童发放人平60元的入托补助。

五、民主监督,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新机制

战旗村成立了由村民代表为主体,村内人大代表、企业代表和村委干部等7名人员共同组成的村民主监事会,采取定期列席村内重要会议、开展咨询活动、检查重要事项、参与社会评价活动等方式,对村集体资金使用安排、重要工程项目及承包方案、村内公益事业兴办、社会保障救助等全村重大事项进行监督,独立自主开展监事活动,使村民主监事会真正成为村内重大决策的“评判人”,村民利益的“守护神”,基层民主科学管理的“推动者”。在村民主监事会的推动下,村两委进一步落实《战旗村民主管理办法》,并按该办法的规定,先后就集体资产改制、村容村貌改造、文化大院建设等进行了民主决策。通过民主监事会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有效地改变了战旗村过去存在的管理不科学、不民主状况,融洽和改善了基层干群关系。

六、文明进村,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

利用高校资源,开展校村结对共建。依托县内高校,实施“高校+支部+农户——推进城乡一体化·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在全村开展校村结对共建、大学生进农家、大学生与农户结对子等活动,通过实施“智力支农、文化助农、技能帮农”,收到了“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高农村文明程度”的良好效果,“大学生进农家”荣膺“2006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建设村文化大院,满足村民精神需求。在村民聚居区投入1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20亩的 “文化大院”,成立了宣传农村新思想、新文化,群众积极参与的老年腰鼓队、企业文工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队伍,组建战旗文化艺术团,设置了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排练厅、多功能活动室、休闲吧,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路径、文艺表演舞台等硬件设施为一体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强化村民素质教育,提升文明程度。以加强村民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切入点,编写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八荣八耻”、村规民约等易读、易懂、易记的歌谣。在全村广泛开展“乡风文明进农家”、“五好家庭”、“十佳文明示范户”创建活动,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崇尚科学。

中共唐昌镇委员会

唐昌镇人民政府

二〇〇八年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