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两岸军事互信刻不容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3:48:36
2009年10月17日,中国国民党召开第18次全党代表大会;马英九正式回任国民党党主席。

  根据当时台湾《中国时报》的报道,台湾当局的“国安”高层,在马英九回任党主席的前一天,借由核心智库的一场研讨会释放了一个重要的讯息:当两岸完成金融监理备忘录(MOU)和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签署,并且取得岛内共识,以及获得美,日,欧盟等方面的支持,这三项“环境因素”成熟后,两岸可望就“和平协议”和互信机制建立机制展开政治对话。这就是所谓的“三条件成熟,两岸可望政治对话”的新闻版本。现在,条件成熟了吗?

  2010年4月7日,根据台湾媒体报道,马英九在6日称,体认到两岸统一条件还未成熟,维持现状时台湾当前主流民意,“大陆必须撤移或者拆除目前对台导弹,否则台湾不会对于大陆谈判和平协议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可以说,马英九在去年的“三条件”之上又加了一个新的条件,而且还匆忙地代表台湾人民表达了所谓的“台湾当前主流民意”。这是怎么了?

  2010年7月30日,中国国防部新任发言人耿雁生正式亮相,并且提出“两岸可探讨建立军事互信”问题。当台湾记者提及“福建沿海的导弹部署”时,耿雁生大校回答:“至于说到两岸军事部署的有关问题,我想可以在两岸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时候进行讨论”。耿大校的回答其实很明确,只要两岸坐下来谈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那导弹问题也可以谈。

  非常迅速地,台湾的“陆委会”对于耿大校的回答马上回应,提出“现阶段以经济为主”的论调。2010年8月4日,马英九在与四位客人进行“圆桌会议”的时候表示,两岸没有必要兵戎相见;台湾也不应该挑衅大陆。马英九的这段话其实还是“不统不独不武”的翻版。

  与此同时,马英九还引用了《孙子兵法》之(攻谋第三篇)当中的一段来说明“和平的目的”,即“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在这里,马英九这个老实人倒是在无意之中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也就是,“如果运用谋略和外交,可以达成和平的目的,为何要走上兵戎相见的下下之策呢?毋庸置疑,马英九把两岸关系其实一直都是定位为“外交” 的。

  回到之前马英九提出的“三条件”其实现在基本都达到了-MOU和ECFA都签署了;美日欧盟一直都是坚持“一中原则”的;至于岛内共识,除了民进党的“台独”和军队之外,还有什么问题吗?马英九2008年能够上台不就是因为他坚持“九二共识”(也就是一中)吗?

  其实,问题还是出在马英九本身。由于美军决定将在8月底撤出伊拉克;美国插手南海,染指黄海,还怂恿某些国家在西沙附近频繁活动,马英九误以为美国将对中国进行更加直接的遏制了,这样他就可“以拖待变”了。这其实也就是大陆为什么释出善意想跟马英九建立军事互信的原因了,因为如果美国敢于更深一步地干涉中国的海域,那么中国大陆必须和台湾达成一种共识。假如台湾想在这个时候浑水摸鱼的话,那么马英九一定会明白这样做的恶果。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台湾军方不断地通过媒体放出所谓台军不堪一击的假消息,希望这样可以麻痹大陆军方,最后背水一战。马英九应该明白,他学到的民主是假的,就像他对于《孙子兵法》的理解也是不堪一击的一样。如果不想让美国吞掉,两岸惟有和谈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