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想当官是“科举思维”复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4:28:34

近年来,官本位思想在科技界日益泛滥,“研而优则仕”的现象日益突出,让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四位学术带头人现身说法:科学家为什么想当官——本需静心,却难静心。(8月9日《人民日报》)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仍可骄傲地数出几个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巨奖,而如今改革开放30多年,但就算是在我们的优势领域,也没能出几个世界级的大师。

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在山东大学作学术演讲时表示,“培养1000个教授的花费跟中国所有高校校长请客吃饭的钱加起来差不多。”这句话揭示出一个现象,当官可以进行资源交换,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去跟别人换取自己需要的资源。而这一点,显然是做个学术型的教授无法做到的。

君不见往往一些科研项目的第一带头人并非科研实际操作者,而是个带官衔的人?君不见往往一些论文发表的时候,什么“长”都是第一署名作者?在这种学术语境和行政语境下,试问你想做学问还是想做官?即便是你想静心做学问,如何能静得下来?

再深一点儿说,时下“研而优则仕”现象的泛滥,其实是科举思维的复辟——“书中自有黄金屋”影响中国读书人几千年,“状元及第,衣锦还乡”的故事也深入人心,这是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思维。而这种思维,深深烙在中国教育的每一个阶段,也影响着中国科技界的人才走向——当官之后的面子、等级、人情,远比当一个科学家的成就感和虚荣感更直接更能令人满足。我们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体制机制问题,而是该探讨如何能让科学家活得比官员更有实际价值更有社会地位更有物质尊严,这才是破除“研而优则仕”弊端之道。(张兮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