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学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6:52:26

学习,学什么?——《学习的密码》之三

学习,学什么?

 

“学习”作为一个概念,它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的含义。广义上,“学习”泛指包括人类的认知、思考及写作,乃至相关的一切实践活动等一系列行为,这是“学习”的“大”概念;狭义上,它专指人类的认知行为,这是“学习”的“小”概念,是大学习概念的第一个环节,在古汉语中称为“学”。

任何一门学科或一种理论,都要解决三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不仅是人生要面对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每个人时刻需要面对,并需以各种方式反复提问与解决的根本问题。

“学习的知识”是一门学问,而且是非常重要的学问之一。“学习”作为一门学问,它的对象是什么?就是说,我们学习到底要学些什么?这是是非常重要也是常令我们困惑的一个话题。

我们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之中,所以要回答上述问题,就要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只有弄明白了这个环境,我们才能适应它而生存。

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世上只有两样东西:一是人类——人,一是自然(即环境)——物。

根据“人”和“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可把它们归结为三类:一是“事理”,就是事物的基本原理;二是“技术”,就是人类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手段和方法;三是“人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和合作的“规则”。

那么,事理、技术和人情的本质是什么呢?是关系。

    对这些关系进行整理、分类,可归结为三种基本关系:即“物物关系”,“人物关系”,“人人关系”。分别称之谓“事理”、“技术”和“人情”。

     可以说,我们人生之中所学的一切,都包括在“事理”、“技术”和“人情”这三类对象,也就是“三大关系”之中了,除此之外,我们没有其他的学习对象,也没有关于其他对象的知识。

 

一、事理——物物关系

学生时代所学习的大部分课程,都是关于“事理”的,如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逻辑学、自然科学以及哲学(世界观、本体论方面)等等。关于事理的内容,是我们人生的重要基础知识,如果没有这些基础知识支撑,我们就无法掌握和使用技术,甚至无法通晓人情世故,这样一来,我们就很难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也很难在人类社会中立身处世。

学习“事理”,其实就是学习事物之间的关系。我们说大自然的知识无限多样,是指个别的具体知识,这的确是学不完的,也是没必要去学完的。不过,事物的基本原理却没有那么复杂。作者认为,事物的基本原理,也就是“事理”,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事物的结构原理,二、事物的变化规律,三、事物的本原本质。

分析和掌握事物的内在结构,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分析事物的本质,是我们把握事物的核心和关键。

由于事物不是静止的,所以只有把它放在时间轴上,深入地认识它的因果关系,掌握它的变化规律,我们才能深刻地认识事物。因此,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现在”,还要通过溯源追踪它的“过去”,不仅要知道它的“历史”,还要通过分析预测它的“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它和把握它。

事理就是事物的基本原理,其本质是“物物关系”,它包括三个方面——事物的结构原理、变化规律和本原本质。事理是我们重要的学习对象,是人类知识构成的基础,必须好好学习。

    在物理构成上,要将事物放在时空象限上来认识:在“空间轴”上,认识它的结构关系,明白结构功能学说原理——事物的外形和功能取决于其内部结构;在“时间轴”上,认识它的因果关系,弄清楚来龙去脉——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

事物的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每一矛盾都包含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事物变化的“内因”源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但需要“外因”的推动,外因就是事物与他物相互作用的关系。

在逻辑概念上,“本原”就是事物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事物的“终极构成”。我们不一定要真正去探究“世界的本原”,但我们应该用“本原探究法”去看待和分析现实问题。事物的“表象”是事物外形的显现,它源于事物的本质,是本质的“表现”。事物的本质是事物的结构规则,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同一关系”。认识事物的本质,需要不断深入,是一个不断抽象、归纳和概括的过程。

我们要认识一个事物,要通过以下步骤的问答来逐步明确:

①它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②这些构成要素以什么规则聚合在一起?

③事物表象之下的本质是什么?

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因果关系怎么样?

⑤事物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⑥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

⑦事物有什么共同的属性?等等。

当然,还有后面篇章所论述的“概念”、“标准”、“规则”、“逻辑”和“系统”等需要回答的问题。

 

二、技术——人物关系

我们要活在世上,必须取得生存所需的资源。人类生存所需的实物资料,无论是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绝大部分都不可能从外部环境中“直接”得到,而必须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改造而取得,即通过人工手段,制造出能满足人类功能需要的实物形态。由于人的体力很弱小,要改造自然事物,单靠人力显然是不行的,还必须借助于自然的力量,而要借助于外力,则须依靠人类所掌握的技术。

人类生存需要借助外力,借助外力需要利用技术,显见技术之重要。所谓技术,就是人类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客观规律,借助自然界本身的力量,对自然事物进行重组或变构,使之满足特定功能需要的方法和手段。技术既然是“人”利用“自然”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其本质就是人类与自然事物之间的关系,简称“人物关系”。

人类总结技术知识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我们每个人,要掌握技术,必须通过学习前人的积累而取得,而不可能重走人类刀耕火种的探索之路。所以,我们必须直接学习和利用现成的技术,这就是“技术”成为学习对象的逻辑依据。同时,通过学习,我们也能够发现和掌握新技术,为人类的技术知识添砖加瓦。

今天,我们所生活的环境,是由很多成员组成的社会大家庭,成员之间结成了一种紧密的联系,好象一张互通有无的网络,相互依靠、相互合作、相互利用。在这个社会大家庭里,物质资料的生产已经高度社会化,生产成果互相交换,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交换取得生存的物资,而不必每种物资都亲手去制造,这就是社会分工所导致的“技能交换”。

因此,我们要存活于世,并不需要掌握所有的技术,只需掌握一种或几种生产技术就够了。如果你意欲掌握各种专业技术,那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还不如精通一两门技艺,所谓“百艺不如一艺长”。这样,你就可以凭借着一技之长参与社会分工,通过交换得到生存所需的资源。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技术”,并不包括我们天生就拥有的先天技能,而专指通过学习所获得的后天技能,我们通常称之为“专业技术”。

我们活在世上,就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要更新技术,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终生持续不断地学习,也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所以说,生存需要是终生学习的逻辑依据。

 

三、人情——人人关系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不是一个人独自活着,不可能一个人独处,而是存在于一个社会里,存在于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所以总得与他人共事,与社会共存。所以就必然要与他人发生各种关系,就必须每天同不同的人打交道,与他们共处。

所谓“人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情感诉求和利用之凭”。“利用之凭”就是凭以利用的对象。“情感诉求”就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需要,你要倾诉情感,当然要有倾听的对象,这个对象或者是他人,或者是你自己。情感诉之于他人就是“情感共济”,诉之于自己就是“情感皈依”。所谓“情感皈依”,就是寻找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人性追求”,即通常所说的“人生观”,每个人的人生观都是以“情感皈依”为据点的。所以,严格地说,“情感诉求”也是利用之凭的一种。可见,无论是情感诉求,还是利用之凭,都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这就是“人情”的本质。

所谓世间万物,无论是聚还是散,其实都是关系;人间万象,不管是合还是分,也都是关系。可见,我们学习的对象,与其说是承载世间万物的“自然”,和容纳人间万象的“社会”,不如说是各种关系。“关系”是万物之道、人世之理。

 

我们活在世上,必须与各种各样的事物和人打交道,也就必然要看待和处理上述“三大关系”。要处理这些关系,首先要了解关系,掌握规律:一、要处理好人物关系,就必须“明白事理”,就是要深入考究事物的根源,懂得事物结构的基本原理,了解事物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明白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清晰其来龙去脉;还必须“熟悉技能”,就是要掌握适应环境和改造事物的技巧能力、技术方法。二、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就必须“通晓人情”,就是要明白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懂得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学会为人处世之道。

总之,明白了“三大关系”,也就明白了学习对象,就知道了学习的方向,而懂得关系,就掌握了学习的入门之匙。

 

(《学习的密码》一书,是潘吉希先生的呕心之作,作为一名政府官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夜以继日,历经一年成书。本书尚未出版,本人有幸先睹,甚是钦佩,这是一把启动学习动力的钥匙,是掌握学习方法的密码。经潘吉希先生同意,本博将收录书中精彩章节陆续刊出。)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9ccb00100kt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