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春秋社会的世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0:05:19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中国医药史话/人工免疫法的先驱--人痘接种术
《谈艺录》读本
世袭社会及其解体──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
何怀宏
目 录
解释中国社会历史的另一种可能性(代序)
第四章 春秋社会的世族
二、春秋世族的一般情形
春秋时代的世家究竟有多少?一般的情形怎样?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原始史料来回答,这些史料主要是《左传》和《国语》,以及其他一些可靠性稍差、数量也并不太多的先秦文献,我们还可以借助后人的一些整理和研究成果,尤其是新近的一些成果。但是,由于这些整理研究也只能根据上述有限的原始史料进行,所以其细致和准确总是有一个限度,达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进行下去了,强求全面、细致和准确反而有可能导致歪曲史料或去引用不可靠的史料,得出的结论也仍然是一些推测,或者只能排列前人的片言只语而根本无法下断语,因为完全没有可据以判断之资。xv所以,我们不能不清醒地对此有所反省,不能不认识到所有可能的统计,当然也包括我们下面的描述和统计只能提供一幅并不完全、有时还无法达致准确的画面,但是,即便这幅画面并不完全准确,对于我们的研究也还是有必要的,它能使我们对春秋时代世族的状况大致做到胸中有数。
有关整理、编排和研究春秋人物、世族谱系的资料,主要有晋杜预《春秋释例》、宋程公说《春秋分记》,以及清人陈厚耀《春秋世族谱》、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以及近人程发轫《春秋人谱》等,xvi下面我们先大略统计出春秋经传中所见各国的世族数如下∶xvii
国 别 公 族 非公族 合 计
周 4 23 27
鲁 10 12 22
晋 7 29 36
楚 6 14 20
齐 13 20 33
郑 13 14 27
卫 11 11 22
宋 12 4 16
陈 5 1 6
秦 3 3
蔡 1 1
合计 82 133 215
这一数量从史料本身来说,是采取了一个较宽泛的标准,即凡是有两代以上或同族者两人以上均算作世族;但若推想当时历史实际情况,春秋各国世族显然大大超过此数,因为秦、蔡等国世族不会如此之少,而吴、越等国也不会全无世族,《大戴礼记·保傅》中说∶“越王不颓旧家,而吴人服”,说明吴、越、可能都有世家,只是它们在国中地位可能不甚高,吴、越亦非处在春秋纪事中心,因而不见经传而已。在已有的史料中,晋国的世族数高居第一,这也是与其作为春秋首要大国的地位相称的。但非公族的数量超过公族并不一定反映其势力总是超过公族,因为公族中强宗大族较多,而非公族中则强宗大族较少。大致说来,晋国异姓诸氏的力量很早就超过公族;齐国则开始公族力量较强,后来慢慢被异姓之族凌驾,而鲁、郑、卫、宋、楚、陈等国则一直是公族势力占优势。
春秋各国世族之始立或首见,因为缺乏足够的史料和限于篇幅,我们无法列出全部已知世族的情况,而只列出以下36家强宗大族的情况,它们是:xviii
周:召、单、甘、刘;
鲁:季孙、孟孙、叔孙;
晋:赵、韩、魏、范、中行、知、栾、;
齐:高、国、崔、陈;
卫:石、宁、孔;
宋:华、乐、向;
郑:良、游、国、驷、、丰、罕;
楚:斗、、屈;
陈:夏。
我们可以把左传纪年的春秋时代254年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并大致将这些强宗大族之始立或首见系于各个时期如下∶xix
国 别 春秋早期(前722-633) 春秋中期(前632-543)
周 3 1
鲁 3
晋 7 1
卫 3
郑 7
宋 1 2
楚 3
陈 1
合计 23 13
从上面的图、表可见∶春秋时的强宗大族大都建立于春秋早期,有些家族如周之召、单,齐之国、高,据说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建立,但却囿于史料,无法提供确凿的实证。xx春秋纪年的前90年大概是大夫立家的一个黄金时期,尤其是这90年的后半截,到春秋中期,各国始立的强宗大族就寥寥无几了,只有郑国的七穆是一个例外,至于春秋后期则不再见有一个强宗大族之立,相反,我们看到的情景是少数几个强宗大族如晋之三家,齐之陈氏将上升为诸侯之国,而大部分则是被废或变得衰弱,说一部春秋史同时也是一部世族的兴衰史殆不为过。
谈到世族在春秋社会中的实力,我们可以先将春秋经传中所见属于世族的人物与春秋经传所见人物的总数进行一个比较∶xxi
国 别 总人数 属于世族的人物
周 205 103
鲁 316 147
晋 411 249
楚 279 122
齐 273 137
郑 203 99
卫 197 83
宋 191 125
陈 69 20
秦 58 8
合计 2262 1093
属于世族的人物约占总人数的一半,或者说属于世族的人物与非世族人物各占一半,但假如我们把总人数中的国君、后妃及公子除去,仅将属于世族的人数与未见有世族的“杂臣”比较(这应是一个较为对等、因而更为恰当的比较),则得出的数字如下∶xxii
国别 世族人物 单个人物(杂臣)
周 103 35
鲁 147 70
晋 249 93
楚 122 74
齐 137 57
郑 99 38
卫 83 48
宋 125 29
陈 20 14
秦 8 22
合计 1093 500
现在的比例正好颠倒过来了,“杂臣”不足世族人物的一半,如果考虑到“杂臣”并非一定就不是世族人物,而可能只是史料有限的缘故,那么,世族人物当会更多。但是,最能显示世族实力的还是世族人物在我们所知的各国执政中所占的比重,下面我们根据姚彦渠《春秋会要》中所列的各国执政,来统计其中属于世族的人数,并在这些属于世族的执政人中,再列出属于前面36个强宗大族中的人数∶xxiii
国 别 执政人数 属于世族的
执政人数 属于强宗大族的
执政人数
周 31 27 16
鲁 25 24 20
晋 72 66 47
齐 32 30 78
秦 14 2
楚 50 28 22
宋 60 53 30
卫 32 29 18
郑 19 15 12
陈 18 10 1
合计 353 273 244
我们现在把有过2人以上执政的家族称为“世卿之族”,这样,在春秋时期周王朝的执政中,世卿之族有5个,占了24人;单个人物只有4人∶郑伯寤生、王孙苏、伯舆、苌宏,排除作为诸侯的郑伯寤生,未见有世族的实际仅3人。xxiv
在鲁国,四个世卿之族在25位执政中占了22席,其他如东门氏虽仅有一人执政,但也是长达38年的终身执政,仅公子(羽父)未见后有家族,他是隐公时候的人物,曾有意求为太宰而未果。春秋最初可能尚不具备大夫大举立族的形势。
晋国执政72人,12个世卿之族占了62人,这62人中属于前述八大强宗大族者又有47人。其中赵、二氏各出了9位执政。单个人物仅见6人∶罕夷、里克、吕甥、阳处父、朔、臾。里克曾经权势炙手可热,却因权大逼主而终被杀。
在齐国,7个世卿之族在32位执政中占了26席,单个人物仅见王子成父、仲孙湫两人。
在宋国,8个世卿之族在60位执政中占了50席,其中华氏家族中有14位执政,位居春秋时一个世族出居执政的榜首,单个人物仅见公子3人,公孙2人,以及曾为司马伐荡泽的老佐和论楚纳鱼石不足患的西吾。
卫国执政32人,6个世卿之族占有26席,3位单个人物均为公子。
郑国执政19人,七穆在其中占了12席,单个人物有四∶两位公子,两位春秋初年的人物祭仲和叔詹。
楚国执政50人,4个世卿之族在其中占了24席,在22个单个人物中,有公子、公孙16人,其他6人是∶彭仲爽、然丹、申鲜虞、曼成然、宛、子。楚国政权基本上掌握在公子和公族手中,初期执政多出自世家,后期几全是个人。
陈国执政18人,3个世卿之族在其中占有8席,单个人中有4个公子,其他4人是仪行父、治、司马桓子、公孙佗人。
秦国执政的资料很不完全,在已知的14位执政中,仅见有百里奚家族的2人。
以上所说的“执政”范围较广,个别人是否确为“执政”很可能有争议,也有的实际上的“执政”(如鲁阳虎)未曾列入,各国执政名称不一,情况不同,有些人苦于资料缺乏而不易验证,但他们基本上是各国政治的重要人物是可以肯定的,另外,我们以一书为据也便于查核。不过,为了对春秋时的“世代卿族”的情况有更确切的了解,我们还可以缩小范围,察看在相当于后世宰相的主政正卿中世族所占的比重。下面是我们根据顾栋高《春秋大事表》中的“鲁政下逮表”、“晋中军表”、“楚令尹表”“宋执政表”和“郑执政表”所作的统计∶xxv
鲁自僖公元年起主政者有11人,其中三桓占9人;
晋自僖公27年起主政者(中军)有19人,所有这19人均分属于、先、赵、中行、范、栾、韩、知这八大世卿之族;
楚自庄公4年起主政者(令尹)有25人,其中斗、、屈、囊四个世卿之族占了14人;
宋自隐公元年起主政者有15人,其中华、乐、向、皇、鱼、仲、荡7个世卿之族占了12人;
郑国自隐公6年起主政者有15人,其中七穆占有11人。
以上所列五国主政者共85人,其中属于“世卿之族”的有65人,百分比为76%;如果不算楚国而仅统计中心地区的四国,则“世卿之族”在60位主政者中占到了51席,百分比为85%,可见“世卿”在春秋时代确已成为普遍现象。如果把出自世族、但非世卿家族的主政者也计算在内,则世族在上述四国主政者中占有55人,百分比可达到92%,世族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已不言自明,而这一百分比还不宜仅视为是一个政治指标,在一个政治权力、经济财富与社会声望趋于一体的社会里,它实际上集中地反映了世族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的综合势力。
三、公族的世袭∶以鲁国季孙氏为例
在展示了春秋世族的一般情形之后,我们想再选择两个家族进行具体分析,这就是鲁国的季孙氏和晋国的赵氏。鲁国历史是春秋纪年的主线,记载甚详,晋国则可以说是春秋政治军事的中心,长期称霸,国力最强,人才斯盛。季氏作为公族,在鲁之三桓中居首,主导了鲁国社会政治在春秋中后期的发展;而在其“卑弱公室”的过程中,内部的家臣又开始造反,典型地表现了春秋社会自下而上一层层“翻出”的特点。赵氏作为异姓之族,一步步发展壮大,直到主宰国政,后来却又在濒于覆亡的情况下,奇迹般地起死回生,直到最后与韩魏一起进入“三家分晋”的战国时代。
⒈季孙氏之立
季孙氏的世系是∶xxvi
公氏∶ 公弥—公顷伯—公隐—公极
(公) (侯伯)
公子友—齐仲无佚—季孙行父—季孙宿— 季孙纥— 季孙意如—季孙斯—季孙肥
(季友) (文子) (武子) (悼子) (平子) (恒子) (康子)
季孙寤 季孙男
季公之 季孙鲂侯
公甫氏∶公甫靖--公甫
(穆伯) (文伯)
鲁国在桓公、庄公之前,诸公子似尚未形成根深蒂固、代代相传的强大家族,到僖公、文公年间,桓公的三个儿子却不管父辈功罪与否而都相继立家,这看来与当时兴起的各国卿大夫纷纷立族的社会潮流有关。
季孙氏的创始人是季友。庄公、庆父、叔牙都是他的兄长,庄公无嫡长子继位,其病重时,庆父有意于“兄终弟及”,并得到叔牙的支持。季友则奉庄公之命,使人强迫叔牙喝下了毒酒,鲁人乃立叔牙之子为“叔孙氏”。后来庆父作乱、杀死两个王位继承人子斑和闵公。季友逃亡到陈国,后得到国人的拥护,拥庄公幼子子申回国,立以为君,是为僖公。季友并迫使庆父自杀,使鲁国的政局终于稳定下来,庆父的后人则被立为“仲孙氏”,又称“孟孙氏”。
僖公元年(前659年),季友得到了封赐的汶阳之田费地,并为上卿而执鲁国政,季友的后人就被称为“季孙氏”。汶阳之田离齐国很近,成公8年终被齐国取走。童书业认为,季氏的主要根据地还是在费,费地僻在东南,故长为季氏所有。xxvii
⒉季孙氏之嗣世
从僖公元年(前659)到哀公27年(前468年)的191年间,xxviii 季氏的主系共有8代,现简列如下∶xxix
第一代∶季友(成季,公子友)僖公元年(前659)受赐,并为鲁执政,僖公16年卒,从受赐至卒共15年。
第二代∶齐仲无佚∶季友之子,早卒。不知其生年与行迹,从其父卒至其子执政这期间是43年。
第三代∶季文子(季孙行父),齐仲无佚之子,文公6年聘于陈,并在那里娶了妻子,受室为卿,宣公8年继仲遂主持国政,襄公5年卒,从主政至卒共33年。
第四代∶季武子(季孙宿)∶昭公7年卒,从继其父而立至卒共33年。
第五代∶季悼子(季孙纥)∶昭公12年未立为卿而卒,从继其父而立至卒共5年。
第六代∶季平子(季孙意如)∶定公5年卒,从继其父而立至卒共25年。
第七代∶季恒子(季孙斯)∶哀公3年卒,从继其父而立至卒共13年。
第八代∶季康子(季孙肥)∶哀公27年卒,从继其父而立至卒共24年。
以上继立都是父死子继,无兄终弟及之事,而且看来一般都是由嫡子继承,无嫡则立庶子中之长者。这是沿用了周代天子诸侯继承的一般原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载王子朝言∶“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嫡,则择立长。年均以德,德均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这一原则看来也相当广泛地为卿大夫家族所遵循。所以,当季孙宿没有嫡子,庶子中公弥年长,但季孙宿却喜爱悼子,想立悼子为继承人而跟其家臣申丰说时,申丰会不欲遵命而想全家出走,后虽由臧纥定计而立了悼子,但在这一过程中季武子仍有紧张“失色”之态。xxx
另一次继承危机发生在季桓子死的时候,季桓子病重时告诉其宠臣正常说∶如果他的妻子南孺子即将生下的孩子是男的,就报告国君立他为继承人,如果是女的,就立季孙肥。桓子死,季孙肥即做了他的继承人,到安葬桓子完毕时,南孺子才生下一个男孩,正常用车载这男孩去报告国君,季孙肥请求退位,但当哀公派人去察看时,有人已经把这男孩杀了。xxxi
除了上述的两次事件之外,季氏的世代继承看来还都比较平稳。
齐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的发源地之一
齊卿族˙高氏  (搜尋可能的全文)
文獻作者 王文源
來源書刊 春秋世族輯略
西周时期,黄河下游地区正继续着从商代开始的文化与族群重组的进程,至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群首先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的最初部分,而后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又战国时期是个从诸候割据走向大一统的时期,齐国在这两方面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齐、鲁原本是周王朝分封到周代东土的两大诸候国。鲁国推行周礼,春秋以后国势逐渐衰落,沦为无足轻重的小国。齐以工商立国,国力渐趋强盛,春秋中期齐桓公首先成为诸候盟主,齐已是个“泱泱大国”。进而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如果政策适宜,统一全国的就是齐,而不是秦国。在齐国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自身辉煌的文化,并在黄河下游地区文化融合、重组中扮演了主角,为汉民族的开始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公元前9世纪初叶以来,国都就固定在临淄,因而齐临淄城包括周围数以百计的大贵族墓与众多的平民墓地,积淀了齐国历史文化系统、丰富、重要的信息,集中反映出齐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和她的光辉灿烂,以及黄河下游地区以齐文化为主导的文化融合进程。实质上这是齐文化成为一种重要地域文化的过程,反映了汉民族的演变过程。
古临淄曾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悠久的历史不仅创造了以变革、开放、务实、包容为特点的齐文化,而且为临淄留下了大量文物古迹,境内150多座古墓沉睡千年,300余处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被誉为规模宏大的“地下博物馆”。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处: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田齐王陵,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先秦古城--齐故城,全国重要的龙山文化城--桐林田旺遗址。另外,还有省级重点文物单位5处、市级13处、区级35处。1994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姜尚、管仲、晏婴、孙武、孙膑等一大批明君贤相在这里施展过雄才大略。中国第一部兵学巨著《孙子兵法》、中国第一部农业巨著《齐民要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巨著《考工记》均是齐人齐地经验的结晶,世界最早的足球--蹴鞠就起源于临淄,2004年7月15日,被国际足联确认为“世界足球起源地”。近年来,临淄区加大了对齐文化的开发力度,目前已建成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齐国历史博物馆、东周殉马馆、管仲纪念馆、贾思勰纪念馆等20余处景点,构成了丰富的齐文化旅游资源。依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2001年设立了临淄旅游开发区,规划包括田齐王陵、管仲纪念馆、马莲台风景区、稷山汉墓等景点,不久的将来,一座集文物性、文化性、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将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事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7-7-12 09:30
说说齐景公,齐灵公,齐宣王,还有田氏代齐的事情。
提问者: 6朱抒昊6 - 秀才 二级
最佳答案
齐景公
公名杵臼,齐灵公子,齐庄公弟。在位五十八年,谥曰景公。
齐景公
齐景公,原名姜杵臼,齐庄公的异母弟,在位时有名相晏婴辅政。史书记载他“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史记•齐世家》,《论语·季氏篇》记「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喜欢打猎,箭法却不高明,晏子劝谏他,齐景公能纳谏,在位58年,国内治安相对稳定,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位国君。
齐景公曾养了三名勇士,即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晏婴因为三士无礼而向齐景公谗言翦除之,于是准备两个桃子给三位壮士吃,结果三人相争,每个都认为自己功劳都很大,最后三名勇士全都惭愧自杀,这是「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的典故。
齐灵公
齐灵公
齐灵公,原名姜环,在位期间有名相晏弱、晏婴父子相继辅政,国事清明,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喜欢看女扮男装,为晏婴所谏止。
齐宣王
齐宣王 (?~公元前301年) 田辟疆,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他乘机发兵干涉。只50天就攻占了燕国都城—蓟(今北京市),几乎灭亡了燕国。
他见到西方秦国招揽贤士,得人而治,越来越强大的情势,便也着意文化事业的发展。他说:“寡人忧国忧民,因愿得士以治之。”(《战国策·齐策》),他不惜耗费巨资招致天下各派文人学士来到齐国“稷下学宫”,使稷下学宫进入鼎盛。《史记·田敬仲世家》中说:“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见于记载的著名人物,还有儿说、告子、驺奭、宋钘、尹文、彭蒙、季真等人;儒家大师孟轲长住稷下30多年;集百家大成的荀卿,15岁就来齐国,是稷下学宫中资格最老的一位导师,曾三为祭酒,充任学宫最高领导。
稷下学宫。它集中了儒、墨、道、法、兵、刑、阴阳、农、杂各学派的学人,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创造了我国灿烂的“先秦文化”。
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指中国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的事件。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绝祀,姜姓齐国完全为田氏齐国取代。
奔齐
齐桓公十四年,陈国公族内乱,公子完为避祸奔逃至齐国。齐桓公欲封公子完为卿,公子完不受,只接受工正之职。陈公子完,妫姓,至齐国后以田为氏,为齐国田氏之祖。
兴起
前545年,田完四世孙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灭栾、高二氏。田桓子对齐国公族“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对国人“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取得公族与国人的支持。齐景公时,公室腐败。田桓子之子田乞(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增加了户口与实力。是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自立为相。从此田氏掌握齐国国政。
代齐
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常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
您的查询字词都已标明如下:齐 卿 春秋卿族  (点击查询词,可以跳到它在文中首次出现的位置)
如果打开速度慢,您可以尝试打开无图片的快照; 如果您想保存该页面,可以添加到搜藏
(百度和网页http://www.ywsl.com/bbs/bbsshow.aspx?id=20726的作者无关,不对其内容负责。百度快照谨为网络故障时之索引,不代表被搜索网站的即时页面。)
--------------------------------------------------------------------------------
『书里书外 』春秋卿族初探·鲁卿
秦戎人
社区缘币: 86.33两
赌坊积分: 2080
用户等级: 普通会员
上站次数: 820
注册日期: 2004-03-05
发帖:05-05-24 10:49
楼主
小孙子出生已经十个月了,如今给孙子当“孙子”,什么正事都干不了(和晋臣打口仗不算)。拿一篇旧作,征求点唾沫(原发于“中国先秦史论坛”)。
————————————————————
春秋卿族初探
秦戎人
西周时期,所谓“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1]。战国时期,君主专制局面形成,最终导致君主集权的专制大帝国的出现。而夹在这中间的春秋时期,却出现了世卿架空国君把持朝政的独特景象。在孔子看来,“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已是“天下无道”,何况政在大夫,礼乐征伐自大夫出呢![2]
不过,春秋各国卿族之缘起、发展、表现并不相同,不可一概而论,仍有考究之必要。
周虽为天子,实际上等同于诸侯(“王”爵而已),也是政在大夫,故于此一并论之。
下面分国考略。先说鲁。
————————————————————
鲁卿
1、鲁有六卿,四司为主
按《春秋》惯例,一般非卿不书。偶而也有卿而未书,及非卿而书者,证之以《传》大致可得。
考《经》《传》,鲁有六卿,没有发现超出六人者。
隐公之时,书于《经》者5人,即:公子益师(众父)、无骇、公子翚(羽父)、公子彄(臧僖伯)、挟。这5人应为卿。
据《传》,隐公元年(前722年)又有当书未书者两例:
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费伯当书,似乎是卿,其实不然。费伯为费大夫,此其一。其二,二年“无骇帅师入极”,《传》虽曰“费庈父(费伯)胜之”,但帅师者乃无骇,费伯只是配角。以这二点看,费伯不应是卿。当书者乃“城郎”之事,非其人也。
又:
郑人以王师、虢师伐卫南鄙。请师于邾,邾子使私于公子豫。豫请往,公弗许,遂行。及邾人、郑人盟于翼。不书,非公命也。
公子豫应该是卿。
隐公时见于《传》者还有一位众仲,虽不见于《经》,却是隐公的主要顾问,疑亦为卿。《经》不书其卒,可能因他系隐公一党,或死于难,或被废弃,已不可考。
如此,隐公时任卿者7人,即:公子翚、无骇、公子益师、公子彄、挟、公子豫、众仲。公子益师字众父,卒于隐公元年。众仲或其族,继立。则居卿位者不超过6人。
桓公之时,书于《经》者二人,即:公子翚和柔。另外,《传》还有一个臧孙达(臧哀伯),也应是卿。此外,又有申繻,是桓公的主要顾问,疑亦为卿。桓公时之卿我们所能考出的仅此四人,余不可考。
庄公时最重要的卿为公子庆父(共仲),其次是公子友(季友)。公子牙(叔牙)虽长于季友,然《经》《传》无其活动,仅书其“卒”,则其地位似在季友之下。臧孙达十一年还在世,至二十八年《经》书“臧孙辰告籴于齐”,则臧孙达已卒,其子辰已代立了。另外书于《经》者还有溺、公子结。如此,庄公时之六卿为三桓、臧孙(先是达,后是辰)、溺、公子结。
闵公在位仅两年,书于《经》者仅庆父与季友二人,余不可考。
僖公时之卿有季友、公孙兹(叔牙之子)、公孙敖(庆父之子)、公子遂(东门襄仲)、臧孙辰(文仲)、公子买,也是6人。
文公时任卿者,有前已为卿的公孙敖、公子遂、臧孙辰,及新见于《经》的叔孙得臣、季孙行父(季文子)、叔彭生。仍为6人。臧孙辰卒,其子臧孙许(宣叔)当继立。
宣公时之卿有:原已为卿的公子遂、叔孙得臣、季孙行父、臧孙许,及新见于《经》的仲孙蔑(孟献子)、公孙归父。另外,还有一个叔肸,也应是卿。共有7人。但公孙归父与公子遂是父子继立,所以仍为6人。
成公时之卿有季孙行父、臧孙许、仲孙蔑、叔孙侨如(宣伯)、公孙婴齐(子叔声伯,叔肸子)。臧孙许死,其子臧孙纥(武仲)继立。另有一卿为仲婴齐。十六年被“刺”之公子偃,也应是卿。则成公时已知之卿有7人。但仲婴齐于十五年卒,而公子偃仅十六年一见,可能是代仲婴齐为卿。故仍不超过6人。
襄公时之卿所知者5人,即季孙行父、仲孙蔑、叔孙豹(穆叔)、臧孙纥、叔老(公孙婴齐之子)。行父卒,其子季孙宿(武子)继立。仲孙蔑卒,子仲孙速(孟庄子)继立。仲孙速卒,子仲孙羯(孟孝伯)继立。臧孙纥出奔,臧为继立。二十二年,叔老卒,叔弓继立。另一卿有可能是叔仲带(昭伯)或子服惠伯(孟椒)。
昭公时之卿,已知者也是5人,即季孙宿、叔孙豹、叔弓、仲孙貜(孟僖子)、臧昭伯。叔孙豹卒,子婼(昭子)继立。叔孙婼卒,子不敢(成子)继立。季孙宿卒,子意如(平子)继立。叔弓卒,叔辄、叔鞅、叔诣先后继立。仲孙貜卒,子何忌(孟懿子)继立。另一卿当为叔仲小或公子慭(字子仲,十二年《经》书“冬十月,公子慭出奔齐。”)。臧昭伯从昭公,季氏立臧会。
定公时之卿有三桓季孙意如、叔孙不敢、仲孙何忌。孔子为司寇,自亦为卿。另二卿当为子叔氏与臧氏。季孙意如卒,子斯(季桓子)继立。叔孙不敢卒,子州仇(武叔)继立。
哀公时之卿可考者五人: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以及叔还,臧氏任卿者为臧宾如。臧宾如卒,臧石继立。季孙斯卒,子肥(康子)继立。叔还卒,叔青继立。仲孙何忌卒,子泄(孟武伯)继立。二十六年《传》谓“叔孙舒帅师”,则叔孙州仇已卒,叔孙文子继立。另应有一卿不可考。
鲁六卿中,司徒最尊,次为司马、司空。司寇位居第四。
隐公之时,无骇任司空,非常活跃。公子翚也很活跃,可能是司徒或司马。
昭公四年《传》载叔孙家臣杜泄谓季氏语:
……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为司空,以书勋。
据此,季武子任司徒,为“冢卿”,也称“正卿”;叔孙豹任司马,为“介卿”,即次卿;孟氏任司空,居第三。
自成公四年臧孙许卒之后,司徒、司马、司空三职就已被三桓垄断。仲孙蔑卒后,季氏世袭司徒,为正卿;叔孙氏世袭司马一职,居第二位。昭公元年《传》载叔孙豹语:“叔出季处,有自来矣。”意思是说:季氏为司徒,守国;叔孙氏为司马,出征,长期以来就是这样。直到哀公十一年,叔孙州仇还说自己是“从司马”,即充任司马一职。孟氏世袭司空,居第三。
司寇又次于司空,位居第四。
文公十八年,莒太子仆弑君而奔鲁,宣公“命之与邑”,“季文子使司寇出诸竟”。可见正卿可以向司寇发号施令。
据襄公二十一年《传》,臧孙纥曾任司寇。臧孙纥为卿,其地位远不如三桓,书于《经》者仅襄公二十三年“冬十月乙亥,臧孙纥出奔邾”一见。臧孙纥虽曾多次出行、出征,包括“败于狐骀”,均不书于《经》。
孔子也曾任司寇,权在三桓之下。
孔子之后,任司寇者应为子叔氏。
六卿除四司之外,另两卿任何职,《传》没有指明。笔者大胆推测,以为其中一职为大宰。
隐公十一年《传》:“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大宰。”羽父已经为卿,又求“大宰”,所以一般认为这是求为众卿之长。如《史记·鲁周公世家》就将这段翻为:“吾请为君杀子允(桓公),君以我为相。”然翻检《左传》,并无诸侯以“大宰”为众卿之长或“相”者。鲁国也没有以“大宰”为正卿,更没有“相”职。观诸侯“大宰”一职,并不比四司更高,拟或在其下,则迁公实误。窃以为翚“求大宰”,只是在原职之外,又谋大宰之职。大宰,顾名思义,公室的主宰,掌管公室之事(如祭祀等)。初入春秋,卿的权力还不算大,而大宰为国君近臣,所以公子翚很看重它。
臧文仲任卿达50年,但地位不及襄仲和三桓,应不在四司之列。他的职务应是大宰。文公二年《经》:“八月丁卯,大事于大庙,跻僖公。”《传》引孔子语责备臧文仲:“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孔子不责正卿而责文仲,显然因为他掌管公室之事,故公室的过错要他负责。
鲁之第六卿所司何事,从《传》上看不出来。应该也是君之近侍,可能职责不固定,类似于近代的不管部长。
————————————————————
译文:郑人用周军、虢军攻打卫国南部边境。向邾国请求发兵相助,邾子派人私下里和公子豫商量。豫请求前往,隐公不允许,最后还是去了。和邾人、郑人在翼地盟誓。《春秋》不记载,因为没有公命的仪式。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中国先秦史http://www.zgxqs.cn/
论坛:http://www.zgxqs.cn/bbs/index.php
秦戎人
社区缘币: 86.33两
赌坊积分: 2080
用户等级: 普通会员
上站次数: 820
注册日期: 2004-03-05
回复:05-05-24 10:59
第1楼
(续1)
2、臧孙世卿,贯穿春秋
臧孙氏出自孝公。公子彄为孝公之子,惠公之弟,字子臧,隐公称其为“叔父”[3]。其后以字为氏称,曰臧孙氏,简称臧氏。公子彄为臧氏之祖,即臧僖伯。公子彄进入春秋已经是卿,故隐公五年(前718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而不听,“称疾不从”。何以“称疾”?因为有职位,当从君而行。隐公五年(前718年),臧僖伯卒,书于《经》,此亦为卿之证。
僖伯之后,臧氏继立者为臧孙达,即臧哀伯。
《正义》曰:
《世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达生伯氏瓶,瓶生文仲辰。
《世本》这里有误。按国君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以祖父之字为氏。公子彄字子臧,其子应称公孙,至孙始得称“臧孙”。而周内史已称臧哀伯为“臧孙达”,则非公子彄之子明矣。且彄乃孝公之子,惠公之弟。周立孝公,以其“能训治其民”[4],则早已成年无疑。孝公在位27年,卒时当在50以上。子惠公继立,当不小于25岁。惠公在位46年,死时应在70岁以上。彄为惠公之弟,比其兄迟死5年,假如彄小惠公5岁,也应有70以上了。若臧孙达果为公子彄之子,彄死时达也应有45岁以上了。庄公十一年,臧孙达还活着,距彄死已有35年,当已80以上。即使我们留有余地,减去10岁,也有70岁了,何故得谥为“哀伯”?
故公子彄之子应为伯氏瓶,瓶之子方为哀伯达。伯氏瓶早死,不得立。臧孙达以孙继祖,两代相差应在四、五十岁,虽卒于其祖35年后,亦可谥为“哀伯”。
正因为臧孙达死时不为老迈,其子臧孙辰才能任卿50年,历仕四君。
臧孙达不见于《经》,从《传》所载来看,属君之近臣。他死后,其子臧孙辰被任为卿,则他本人应该也是卿。
臧孙辰,即臧文仲,于庄公二十八年(前666年)见于《经》,文公十年(前617年)卒,任卿50年,历庄、闵、僖、文四君,从政时间在鲁卿中仅次于季文子。臧文仲的地位虽不如襄仲和三桓,但很有影响。如僖公二十六年,臧文仲及襄仲如楚乞师,《经》书“公子遂如楚乞师”,不及文仲,但《传》曰:“臧孙见子玉而道之伐齐、宋”,则实际起作用的是文仲。季文子曾说:“先大夫臧文仲教行父事君之礼。”叔孙豹也说:“鲁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没,其言立”,可谓“死而不朽”。笔者推测,臧文仲任职大宰,掌管公室之事。故孔子责备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要他为公室的过错负责。
文公十年,文仲卒,其子臧孙许继立,即臧宣叔。
臧宣叔是臧氏中任职最高的了。鞌之战,鲁四帅出战,《经》书“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宣叔位居第二,仅次于正卿季文子。鲁有二军,宣叔当与季文子同率上军。成公元年《传》:“冬,臧宣叔令修赋、缮完、具守备。”驱逐东门氏,也是由宣叔执行。据此,宣叔当任司马一职。在此之前,臧僖伯之地位似在公子翚、无骇诸人之下;臧哀伯不见于《经》;臧文仲虽仕四君,但其地位明显低于襄仲和三桓。
成公四年(前587年),宣叔卒,任卿30年。其子臧孙纥继立,即臧武仲。
臧武仲任司寇,位居第四。武仲以“知”闻名,孔子曾说:“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文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武仲之时,三桓地位显赫。武仲以其智周旋于季、孟之间。后来,由于孟氏挑唆,他被季氏驱逐,奔邾,后又奔齐,任卿37年。
臧武仲有异母兄臧贾及异母弟臧为。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传》:
臧武仲自邾使告臧贾,且致大蔡焉,曰:“纥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吊。纥之罪不及不祀。子以大蔡纳请,其可。”贾曰:“是家之祸也,非子之过也。贾闻命矣。”再拜受龟。使(臧)为以纳请,遂自为也。……乃立臧为。
臧武仲出奔之后,臧氏的地位有所下降,只能居第五了。子叔氏上升,居三桓之后。
臧会窃位,不知何时卒。其子臧孙赐继立,即臧昭伯。
臧昭伯与季氏不睦,而附于昭公。昭公伐季氏,臧昭伯为主谋之一。昭公奔齐,昭伯从之,季平子立臧会,时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臧会是昭伯之从弟,很可能就是臧贾的儿子。臧会“为谗于臧氏,而逃于季氏”,故季氏立之。
臧会之后,臧氏任卿者有臧宾如、臧石。
臧宾如见于哀公八年《传》:“九月,臧宾如如齐莅盟。”不见于《经》。
臧石见于哀公二十四年《传》:
夏四月,晋侯将伐齐,使来乞师,曰:“昔臧文仲以楚师伐齐,取谷;宣叔以晋师伐齐,取汶阳。寡君欲徼福于周公,愿乞灵于臧氏。”臧石帅师会之,取廪丘。
可见臧氏在鲁国仍是不容忽视的。终春秋之世,臧氏仍居五卿之列。
臧僖伯未入春秋即为卿。终春秋之世,臧氏所知者有九代十卿,是鲁国唯一贯穿春秋始终的世卿大族。这种现象在列国中也极为罕见。
————————————————————
译文1:
臧武仲从邾国派人告诉臧贾,并且送去大蔡龟,说:“纥没有才能,失去祭祀宗庙的资格,谨向您报告我的不善。纥的罪过不至于断绝宗祀。您拿大蔡龟进献请求立为继承人,应该是可以的。”贾说:“这是家族的灾祸,不是您的过错。贾听到您的命令了。”再拜,接受了大龟。(臧贾)派臧为用龟去进献请求,(臧为)却为自己请求。……于是立了臧为。
————————
译文2:
夏四月,晋侯打算攻打齐国,派人前来请求出兵相助,说:“过去臧文仲曾经带领楚军攻打齐国,占取谷地;宣叔曾经带领晋军攻打齐国,占取汶阳。寡君想要荣幸地向周公祈求福佑,也希望得到臧氏的神灵帮助。”臧石率军和晋军会合,占取廪丘。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中国先秦史http://www.zgxqs.cn/
论坛:http://www.zgxqs.cn/bbs/index.php
隐侯
社区缘币: 828.24两
赌坊积分: 17321
用户等级: 资深会员
上站次数: 2746
注册日期: 2003-12-02
回复:05-05-24 14:26
第2楼
又见秦先生好文,顶
--------------------------------------------------------------------------------
众里寻了千百度,募然回首,原来是只可爱的小猪
晋侯之臣
社区缘币: 760.45两
赌坊积分: 20519
用户等级: 版主
上站次数: 4444
注册日期: 2003-12-01
回复:05-05-24 18:07
第3楼
夏四月,晋侯打算攻打齐国
<<<<<<<<<<<<<<<<<<<<<<<<<<<<
冤枉!不是我干的。我怕热,夏天一般不出动。
--------------------------------------------------------------------------------
理想的网站应是这样管理的:
本猴乘舆出没于内外,尾生歌《韶》、麻绳舞《大武》、花猫拥篲,宾客各以班荆对。字有脱误者,呼起立席后自称鼠辈;书有滥劣者,罚饮墨水一斗;文理孟浪者,夺席脱其著袜挠其脚底活活痒死……
晋侯之臣
社区缘币: 760.45两
赌坊积分: 20519
用户等级: 版主
上站次数: 4444
注册日期: 2003-12-01
回复:05-05-24 18:18
第4楼
请教:
(1)鲁有六卿,四司为主
鲁制真的有六卿吗?四司都算卿?我《左传》不熟。
(2)理论上诸侯的卿中,必须有若干是天子“任命”的(后来也许只是一个仪式)。鲁国是否符合?若符合,咋于齐的国高二氏不一样?后者基本没有换过,鲁国怎么老换?好像和偶的东家晋相似?是否同姓、异姓有别?
--------------------------------------------------------------------------------
理想的网站应是这样管理的:
本猴乘舆出没于内外,尾生歌《韶》、麻绳舞《大武》、花猫拥篲,宾客各以班荆对。字有脱误者,呼起立席后自称鼠辈;书有滥劣者,罚饮墨水一斗;文理孟浪者,夺席脱其著袜挠其脚底活活痒死……
秦戎人
社区缘币: 86.33两
赌坊积分: 2080
用户等级: 普通会员
上站次数: 820
注册日期: 2004-03-05
回复:05-05-24 19:28
第5楼
答晋兄
1、《春秋》一般非卿不书,书于《春秋》者基本都是卿。有个别例外,《左传》有解释,如:
《春秋·僖元年》:“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获莒挐。”
《左传》:“冬,莒人来求赂。公子友败诸郦,获莒子之弟挐。非卿也,嘉获之也。公赐季友汶阳之田及费。”
挐本不是卿,没有必要书于《春秋》,但鲁国经历了大动乱,亟需一场胜利鼓舞人心,故书于《春秋》。换句话说,鲁国这是把小胜利当作大胜利来庆祝了。
又:
《春秋·昭公三十一年》:“冬,黑肱以滥来奔。”
《左传》:“冬,邾黑肱以滥来奔。贱而书名,重地故也。”
黑肱的级别也不够书于《春秋》,但因为他把滥邑献给了鲁国,所以也得到重视。
2、“理论上诸侯的卿中,必须有若干是天子‘任命’的”,这个所谓“理论”,是后人根据齐国的国、高二氏想当然推测的,没有什么充分依据。我认为所谓“册命”,只是天子的特殊礼遇,不是什么“任命”,诸侯、卿大夫皆然。天子一时高兴,派上一两个要员去“册命”一番,让诸侯、卿大夫体面一下,仅此而已。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中国先秦史http://www.zgxqs.cn/
论坛:http://www.zgxqs.cn/bbs/index.php
秦戎人
社区缘币: 86.33两
赌坊积分: 2080
用户等级: 普通会员
上站次数: 820
注册日期: 2004-03-05
回复:05-05-25 09:10
第6楼
(续2)
3、东门弑君,昙花一现
公子遂又称襄仲,出自庄公,其后为东门氏。
襄仲于僖公二十六年(前634年)始见于《经》《传》,宣公八年(前601年)卒,从政33年。
襄仲从政时,季友已死,其孙行父尚幼,故季氏暂无居卿位者。当时资历最深的是臧文仲,但地位不高。其次是庆父之子公孙敖,于十五年见于《经》,任卿早于襄仲。襄仲与公孙敖,二人谁为正卿,不好判断。但二人互相争斗,关系很僵。不过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很久。文公八年(前619年),公孙敖为了莒国的一个美女,放弃卿位,奔莒而“从己氏焉”。从此,襄仲独揽大权。
十八年(前609年),文公去世,子恶即位。这时,襄仲干了一件影响鲁国历史的大事。《传》曰:
文公二妃敬嬴,生宣公。敬嬴嬖而私事襄仲。宣公长,而属诸襄仲。襄仲欲立之,……见于齐侯而请之。齐侯新立,而欲亲鲁,许之。冬十月,仲杀恶及视,而立宣公。
99年后,晋史墨评价此事的影响说:“鲁文公薨,而东门遂杀适立庶,鲁君于是乎失国,政在季氏”⑤。
鲁君失国,政在季氏,不能都归结于襄仲弑君,而且政在季氏也有一个发展过程。但若说襄仲杀嫡立庶是导致鲁君失国的重要原因,应是事实。
襄仲于宣公八年(前601年)去世,其子公孙归父继任为卿。归父资历尚浅,正卿落入季孙行父之手,紧随其后的是臧孙许和仲孙蔑。同时任卿的还有叔孙侨如和公孙婴齐。据《周语中》,归父位在侨如下,则不超过第五位。
公孙归父地位虽然不高,但“以襄仲之立公也,有宠”。于是也干了一件影响鲁国历史的大事:“欲去三桓以张公室”。鲁宣公也不满意三桓,于是派公孙归父“聘于晋,欲以晋人去之。”⑥
谁知天不作美,还没等公孙归父从晋国回来,鲁宣公却去世了。季孙行夫趁机发难,驱逐了东门氏。归父回国走到半路,得知意外事变,只好出奔齐国。东门氏也就成了鲁国六大卿族中历时最短的卿族。时在宣公十八年(前591年)。
宣公死后,其子成公年幼,大权终于落到三桓尤其是季孙氏手中。
公孙归父之弟名婴齐。成公十五年,婴齐卒。《经》书“三月乙巳,仲婴齐卒”,则婴齐在归父奔齐之后被立为卿。因东门氏被逐,婴齐自承襄仲,别为仲氏,故称仲婴齐。
公孙归父字子家,其后有子家羁(懿伯),是昭公的智囊。子家羁给昭公出过许多好主意,可惜昭公是个糊涂蛋,没听他的,最后落个身死乾侯的下场。子家羁拒绝回国,子家一族也从鲁国历史上消失了。
————————————————————
译文:
文公的第二个妃子是敬嬴,生了宣公。敬嬴得到宠爱,而私下里结交襄仲。宣公长大,敬嬴把他托付给襄仲。襄仲打算立他为国君,……(襄仲)进见齐侯而提出这种请求。齐侯新近即位,想要亲近鲁国,同意了这件事。冬十月,襄仲杀死了太子恶和他的弟弟视,而立宣公为君。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中国先秦史http://www.zgxqs.cn/
论坛:http://www.zgxqs.cn/bbs/index.php
晋侯之臣
社区缘币: 760.45两
赌坊积分: 20519
用户等级: 版主
上站次数: 4444
注册日期: 2003-12-01
回复:05-05-25 10:57
第7楼
偶觉得此类情况对于贵族社会是常见的,贵族一方面有可爱的一面,另外一方面最喜欢内斗、找茬、起腻。
不过春秋末战国初因为种种原因,很多贵族下岗了,其中部分二次就业成为儒生,出于切肤之痛,于是认为当时社会“礼崩乐坏”。至于礼制的新旧交替,即便存在,其实也是任何时候都有的,也许程度稍烈,不过恐怕不是主因。
纯粹是讲故事哦,别砸偶!
呜呜
--------------------------------------------------------------------------------
理想的网站应是这样管理的:
本猴乘舆出没于内外,尾生歌《韶》、麻绳舞《大武》、花猫拥篲,宾客各以班荆对。字有脱误者,呼起立席后自称鼠辈;书有滥劣者,罚饮墨水一斗;文理孟浪者,夺席脱其著袜挠其脚底活活痒死……
晋侯之臣
社区缘币: 760.45两
赌坊积分: 20519
用户等级: 版主
上站次数: 4444
注册日期: 2003-12-01
回复:05-05-25 10:58
第8楼
秦兄小孙孙的照片有吗?帖一个吧^-^
--------------------------------------------------------------------------------
理想的网站应是这样管理的:
本猴乘舆出没于内外,尾生歌《韶》、麻绳舞《大武》、花猫拥篲,宾客各以班荆对。字有脱误者,呼起立席后自称鼠辈;书有滥劣者,罚饮墨水一斗;文理孟浪者,夺席脱其著袜挠其脚底活活痒死……
秦戎人
社区缘币: 86.33两
赌坊积分: 2080
用户等级: 普通会员
上站次数: 820
注册日期: 2004-03-05
回复:05-05-25 16:17
第9楼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中国先秦史http://www.zgxqs.cn/
论坛:http://www.zgxqs.cn/bbs/index.php
尾生
社区缘币: 499.67两
赌坊积分: 28176
用户等级: 社区管理员
上站次数: 3528
注册日期: 2003-12-01
我的博客
回复:05-05-25 16:22
第10楼
戎兄再多上几个啊!
晕!小家伙叫猴猴?@_@
--------------------------------------------------------------------------------
道不行乘槎浮于海 人之患束带立于朝
秦戎人
社区缘币: 86.33两
赌坊积分: 2080
用户等级: 普通会员
上站次数: 820
注册日期: 2004-03-05
回复:05-05-25 16:35
第11楼
猴年生的,就当小名叫了。这是百日照的,傻瓜机子。
下面这张是半岁照的,原是四人合影,选取局部。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中国先秦史http://www.zgxqs.cn/
论坛:http://www.zgxqs.cn/bbs/index.php
尾生
社区缘币: 499.67两
赌坊积分: 28176
用户等级: 社区管理员
上站次数: 3528
注册日期: 2003-12-01
我的博客
回复:05-05-25 16:38
第12楼
下面这张觉得像哪个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神气——忘了哪个了。
--------------------------------------------------------------------------------
道不行乘槎浮于海 人之患束带立于朝
秦戎人
社区缘币: 86.33两
赌坊积分: 2080
用户等级: 普通会员
上站次数: 820
注册日期: 2004-03-05
回复:05-05-25 16:58
第13楼
这张早些,和他妈睡觉。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中国先秦史http://www.zgxqs.cn/
论坛:http://www.zgxqs.cn/bbs/index.php
自在啼
社区缘币: 280.24两
赌坊积分: 2580
用户等级: 版主
上站次数: 703
注册日期: 2004-02-12
回复:05-05-25 17:14
第14楼
猴猴? 哈哈,晕倒 ^_^
--------------------------------------------------------------------------------
和小熊一起灌水,做小熊的好朋友。
晋侯之臣
社区缘币: 760.45两
赌坊积分: 20519
用户等级: 版主
上站次数: 4444
注册日期: 2003-12-01
回复:05-05-25 17:17
第15楼
小猴猴? 哈哈,晕倒 ^_^
--------------------------------------------------------------------------------
理想的网站应是这样管理的:
本猴乘舆出没于内外,尾生歌《韶》、麻绳舞《大武》、花猫拥篲,宾客各以班荆对。字有脱误者,呼起立席后自称鼠辈;书有滥劣者,罚饮墨水一斗;文理孟浪者,夺席脱其著袜挠其脚底活活痒死……
秦戎人
社区缘币: 86.33两
赌坊积分: 2080
用户等级: 普通会员
上站次数: 820
注册日期: 2004-03-05
回复:05-05-25 20:05
第16楼
(续3)
4、鲁君失国,政在季氏
季孙氏简称季氏,与叔孙氏、孟氏同出自桓公,合称三桓。
公子友为桓公幼子,字季,故称季友;谥成,也称成季。
庄公兄弟四人,季友最小,但与庄公的关系最近,因为二人同母,皆为桓公夫人文姜所生。据《传》,季友生,“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命之。”卜人还有“为公室辅”的预言,⑦是否附会之辞,就不得而知了。
庄公死时只有44岁。在他病重临危之际,围绕着继位问题分成了两派:季友主张立庄公的儿子子般,叔牙却主张立庄公庶兄庆父。在庄公的支持下,季友处死叔牙。但是庄公死后,庆父杀害了子盘,另立闵公为君。
庆父立闵公,只是一个过渡,他要自己作国君。闵公在位仅一年多,又被庆父杀害了。
但庆父连弑二君,遭到国内外反对,不能立足,仓皇出逃。季友立僖公,并处死庆父。季友“有大功于鲁,受费以为上卿。”
季友辅僖公,十六年(前644年)卒。季友之子齐仲无佚早卒,其孙行父尚幼,故季氏暂无居卿位者。
文公六年(前621年),季孙行父见于《经》。行父即季文子。《传》曰:“季文子聘于陈,且娶焉。”则季文子刚成人,便已为卿了,从此开始了54年的辅政历程。
季文子“忠于公室”,“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⑧,这在当时的贵族中十分难得。孔子说:“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可见他是为人谦逊,处事谨慎。季文子在位时间很长,历仕文、宣、成、襄四君。特别是宣公八年(前601年)襄仲死后,任正卿达34年之久。
宣公十八年(前591年),宣公薨,季文子驱逐东门氏。宣公死时只有40岁左右,成公、襄公皆幼年即位,这就造成事决于季氏的局面。
襄公五年(前568年),季文子卒。其子季孙宿继立,即季武子。
季武子位居第二,正卿暂由孟献子担任。但孟献子年事已高,成了摆设,实际权归季氏,故“三分公室”,实由季武子主持。
襄公十九年(前554年),孟献子卒,正卿复归季氏。从此以后,正卿便由季氏世袭了。
襄公薨,太子继位,未逾年而卒。季武子立公子裯为昭公。
昭公五年(前537年),季武子“舍中军”,“四分公室,季氏择二,二子各一”。进一步确立了对叔孙氏和孟孙氏的优势地位。
昭公七年(前535年),季武子卒,任卿33年。由于其子季孙纥(悼子)早卒,故由其孙意如继立。意如即季平子。
平子时,昭公不满于政在季氏的局面,企图改变,冒险伐季氏,结果失败,流亡八年,“薨于乾侯”。平子不立昭公子,而立公子宋为定公。
定公五年(前505年),季平子卒。其子季孙斯继立,即季桓子。
桓子时,家臣坐大,发生阳虎之乱。孔子任司寇,企图削弱三桓的势力以张公室,但失败了。
哀公三年(前492年),季桓子卒,任卿43年。其子季孙肥继立,即季康子。《传》曰:
季孙有疾,命正常曰:“无死。南孺子之子,男也,则以告而立之。女也,则肥也可。”季孙卒,康子即位。既葬,康子在朝。男氏生男,正常载以如朝,告曰:“夫子有遗言,命其圉臣曰:‘男氏生男,则以告于君与大夫而立之。’今生矣,男也,敢告。”遂奔卫。康子请退。公使共刘视之,则或杀之矣。乃讨之。召正常,正常不反。
杜注:“正常,桓子之宠臣,欲付以后事,故敕令勿从己死。”按桓子遗愿,若南孺子生男,则立为季氏继承人;生女则立季孙肥。而肥在男孺子生产之前,已经即位。孩子出生,又作出退位的姿态,但孩子却被人杀了。凶手是谁,不必再猜测了吧!
哀公末年,由于不愿忍受“三桓之侈”,“欲以越伐鲁而去三桓”,“因孙于邾,乃遂如越”⑨。应了子赣的预言:“君其不没于鲁乎!”⑩终于死在越了。
哀公“如越”,哀公宁即位。“悼公之时,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已是战国,超出本文写作范围。
季氏八代六人为卿,且全都担任过正卿,这在列国绝无仅有。
季氏支族有公鉏氏、公甫氏。
————————————————————
译文:
季孙得病,命令正常说:“不要死。如果南孺子生下的孩子是男的,就去报告而立为继承人。如果是女的,那么立肥就可以了。”季孙死后,康子即位。已经安葬完毕,康子正在朝廷上。南氏生下男孩,正常把孩子装在车上去到朝廷,报告说:“我们大夫有遗言,命令他的贱臣说:‘南氏生下男孩,就抱告给君主和大夫们而立为继承人。’现在已经生了,是男的,谨敢前来报告。”于是逃亡到卫国。康子请求退位。哀公派共刘去视察,却已被人杀了。于是惩罚凶手。(派人)去召正常,正常不回来。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中国先秦史http://www.zgxqs.cn/
论坛:http://www.zgxqs.cn/bbs/index.php
caom
社区缘币: 96.51两
赌坊积分: 1003
用户等级: 普通会员
上站次数: 758
注册日期: 2004-12-06
回复:05-05-25 22:19
第17楼

--------------------------------------------------------------------------------
-
caom
社区缘币: 96.51两
赌坊积分: 1003
用户等级: 普通会员
上站次数: 758
注册日期: 2004-12-06
回复:05-05-26 23:14
第18楼
盼下文......
--------------------------------------------------------------------------------
-
秦戎人
社区缘币: 86.33两
赌坊积分: 2080
用户等级: 普通会员
上站次数: 820
注册日期: 2004-03-05
回复:05-05-27 09:39
第19楼
(续4)
5、叔出季处,若即若离
季孙氏简称季氏,孟孙氏简称孟氏,但叔孙氏却不能简称叔氏,因为鲁国还有一个卿族叫子叔氏。
叔孙氏为公子牙之后。公子牙字叔,故可按字前名后的习惯称叔牙;谥僖,也称僖叔。叔牙年长于季友,但《经》《传》无其活动。《经》仅书“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传》释其事云:
公疾,问后于叔牙。对曰:“庆父材。”问于季友,对曰:“臣以死奉般。”公曰:“向者牙曰‘庆父材’。”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针巫氏,使针季酖之,曰:“饮此,则有后于鲁国;不然,死且无后。”饮之,归,及逵泉而卒。立叔孙氏。
叔牙主张立庆父为君,可能是庆父唆使的。卒而书于《经》,理应为卿,但地位显然不如庆父和季友。叔牙被季友处死,鲁立其子公孙兹为卿。
公孙兹即戴伯,于僖公四年(前656年)首见于《经》,僖公十六年(前644年)卒,死时还很年轻,也就三十出头。其子叔孙得臣继立。
叔孙得臣即庄叔,于文公元年(前626年)首见于《经》,估计有二十几岁;在位21年,于宣公五年(前604年)卒,死时还不到五十。子叔孙侨如继立。
叔孙侨如即宣伯,成公二年(前589年)首见于《经》。据文公十一年(前616年)《传》,庄叔“败狄于咸,获长狄侨如。……以命宣伯。”则庄叔去世时,宣伯只有十岁出头,为卿也很年轻。
公孙兹在位时,季友为政;得臣在位时,襄仲专权;侨如为卿时,又有季孙行父、臧孙许及仲孙蔑居其上。因此,叔孙氏虽为卿族,却一直充当配角。叔孙侨如企图改变这种地位。成公十六年(前575年)《传》:
宣伯通于穆姜,欲去季、孟而取其室。……宣伯使告郤犨曰:“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于是乎成。今其谋曰:‘晋政多门,不可从也。宁事齐、楚,有亡而已,蔑从晋矣。’若欲得志于鲁,请止行父而杀之,我毙蔑也,而事晋,蔑有贰矣。鲁不贰,小国必睦。不然,归必叛矣。”
由于侨如的挑拨,晋国扣押了季文子。但侨如的行为并未得到鲁国君臣的支持。鲁成公派公孙婴齐前往晋国,请求释放季文子;晋国居第二位的范文子士燮也支持季、孟,反对侨如。主持晋政的栾武子听从范文子的意见,释放了季孙行父。于是鲁“出叔孙侨如而盟之。侨如奔齐。”宣伯自成公二年首见于《经》,至十六年奔齐,任卿不少于16年。
鲁召其弟叔孙豹于齐而立为卿。
叔孙豹即穆叔,在鲁国历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有胆识,有谋略,能任事。
穆叔初为卿,臧孙许已死。穆叔位居第三,其上有季文子及孟献子。襄公五年(前568年),季文子卒,孟献子为正卿,季武子第二,穆叔仍居第三位。但孟献子已经老迈,实际主事的是季武子与穆叔,故十一年(前562年)“三分公室”,季武子和穆孙商议,孟氏反倒成了陪衬。
十九年(前554年),孟献子卒,季武子跃居首位,穆叔为次卿。从此以后,叔孙氏确立了仅次于季氏的政治地位。终春秋之世,叔孙氏世袭司马一职,主外,常帅师出征及参加诸侯盟会,形成“叔出季处”?的政治格局。
穆叔改变了宣伯与季氏公开对抗的做法,既不曲从也不硬碰,而是有合作有磨擦,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态度。下面这件事可以说明:
昭公元年(前541年),“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这时,季武子乘机伐莒,攻取了郓。莒人向霸主告状,于是晋、楚拘押了穆叔。晋国乐桓子当时是正卿赵文子的助手,“欲求货于叔孙,而为之请”,但穆叔拒绝了。理由是:“诸侯之会,卫社稷也。我以货免,鲁必受师,是祸之为,何卫之为?”表现出舍身卫国的勇气。但穆叔对于季氏置己于危险境地的做法十分恼火。所以当他终于脱险回国后,季氏登门慰劳,从清早直到中午,穆叔拒绝出来接见。最后还是出来了,他指着柱子(楹)说:“虽恶是,其可去乎?”就是说,他虽然不喜欢季氏,但又不能离开季氏。
穆叔“好善而不能择人”,使竖牛为其家政,误听竖牛谗言,屈杀长子孟丙,驱逐次子仲壬。昭公四年(前538年)十二月,穆叔病重,竖牛不许人送饮食,穆叔饿死。竖牛攻杀仲壬,立幼子叔孙婼,即叔孙昭子。穆叔任卿37年。
昭子即位,不赏私劳,欲杀竖牛。竖牛奔齐,被孟、仲之子杀死。
叔孙婼(昭子)继续穆叔的作法,与季氏保持一定的距离。有一次差点闹到打官司,“季孙惧,而归罪于叔仲子”?。
叔孙豹、叔孙婼对于公室的利益是维护的,在公室与季氏之间起着一种平衡作用。事实上也只有叔孙氏能够与季氏抗衡了。
但当公室与季氏的冲突发展到你死我活地步的时候,三桓的根本利益仍是一致的。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伐季氏”。孟氏还在犹豫,“叔孙氏之司马鬷戾……帅徒以往,陷西北隅以入。公徒释甲执冰而踞,遂逐之”。孟氏“见叔孙氏之旌”,也不再犹豫,“遂伐公徒”。面对三桓的联合打击,昭公只有“孙于齐”了。
平时与季氏抗衡的是叔孙氏,在关键时刻支持季氏的也是叔孙氏。因为叔孙氏明白:“无季氏,是无叔孙氏也。”
事情发生的时候,叔孙昭子不在国内,回国后又积极为昭公复归奔走。昭子谋求昭公复归的努力失败,“使祝宗祈死”,终于死了。这就给人们留下一个悬念:如果他当时在国内,会不会助季氏呢?
我想:他可能仍然会搞平衡,既反对昭公除掉季氏,也反对季氏赶走昭公。如果调解不成,他大约还是会选择死,而把难题留给别人。他对季平子说:“子以逐君成名,子孙不忘,不亦伤乎!”他自己是不会参与逐君的。但他也不会坐视季氏被伐灭,我们从他事后并不责怪鬷戾就可以知道了。晋范献子谓“叔孙氏惧祸之滥,而自同于季氏”,是有道理的。
昭子任卿21年。昭子死,子不敢即位,即叔孙成子。
穆叔、昭子都是有胆有识的人,但他们的继承者就不行了。
叔孙成子任卿期间,《左传》只记了一件事,即定公元年“逆公之丧于乾侯”。成子对子家羁说:“此皆季孙之愿也,使不敢以告”,只是季氏的传声筒。
成子于定公五年卒,任卿12年。子州仇继位,即武叔。
武叔时,发生侯犯之叛。武叔与季氏、孟氏更加连为一体。
武叔于哀公十一年尚参加艾陵之战,不知何时卒。
武叔子叔孙舒,即文子,于哀公二十六年见于《传》。
叔孙氏在三桓中是唯一没有任过正卿的一族。
鲁国还有一个叔仲氏,也是叔牙之后。叔彭生(惠伯)于文公时为卿,文公十八年(前609年),死于襄仲之难。“既而复叔仲氏”,但不好判断是否为卿。其后有叔仲皮、叔仲带(昭伯)、叔仲小(穆子)、叔仲志。
————————————————————
译文:
叔孙宣伯和穆姜私通,想要除掉季氏、孟氏而夺取他们的家产。……宣伯派人告诉郤犨说:“鲁国有季氏、孟氏,就好象晋国有栾氏、范氏,政令就由他们制订的。现在他们商量说:‘晋国的政令出于不同的家族,不能服从这种政令。宁可事奉齐国和楚国,即使灭亡,也不再跟从晋国了。’如果想使自己的志愿在鲁国实现,请扣押行父而杀死他,我把蔑弄死,然后事奉晋国,绝不三心二意。鲁国不三心二意,其它小国必然和睦跟从晋国。如果不这样做,行父回来就必然背叛晋国了。”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中国先秦史http://www.zgxqs.cn/
论坛:http://www.zgxqs.cn/bbs/index.php
秦戎人
社区缘币: 86.33两
赌坊积分: 2080
用户等级: 普通会员
上站次数: 820
注册日期: 2004-03-05
回复:05-05-28 14:30
第20楼
(续5)
6、仲乎孟乎,先上后下
孟氏为庆父之后,《春秋》作“仲孙”,《传》则称“孟孙氏”,简称“孟氏”,称“仲孙”者仅一见。仲乎孟乎,不可不辨。
古以孟、仲、叔、季排行。孟也作伯,即老大;仲即老二。那么庆父到底是桓公的长子还是次子呢?《史记·鲁周公世家》和《公羊传》皆以庆父为次子——庄公之弟,而杜《注》孔《疏》以为庶长子。按杜、孔说是。庆父于庄公二年(前592年)始见于《经》:“夏,公子庆父帅师伐于余丘。”时庄公仅15岁。庆父能“帅师”,则已成年,为庄公庶兄无疑。
庄公生于桓公六年(前706年),《经》书“九月丁卯,子同生。”《经》书公子之生仅此一例。《传》释曰:“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大子生之礼举之,接以大牢,卜士负之,士妻食之。公与文姜、宗妇命之。”这就是说,只有庄公在出生的时候,便已确立了“大子”的地位,并且举行了“大子生”之礼。
“大子”,顾名思义,就是长子。但自从有了嫡庶之分后,只有嫡子才被看作“大子”,庶长子一般不被看作“大子”。庄公既是“大子”,则庆父虽年长,只能称作“仲庆父”?,谥曰“共仲”?。《春秋》是“告庙”的记录(见《解开〈春秋〉之谜的一把钥匙——〈春秋〉性质试探之一》),告庙称“仲”,故《春秋》书庆父之后曰“仲孙”,不书“孟孙”。但庆父实际年岁长于庄公,故时人仍以“孟”为称,称其后曰“孟孙氏”,简称“孟氏”。
庆父既是庄公庶兄,而庄公即位时尚未成年,叔牙、季友年幼不堪任事,所以庆父为正卿,权倾一时。偏偏天不假庄公以年,仅44岁就重病身亡。庆父妄图继位,没有得逞,于是连弑子盘、闵公二君。但庆父的行为遭到国内外的普遍反对,被迫自杀。
庆父之子公孙敖(穆伯)于僖公十五年(前645年)见于《经》,任卿比叔牙之子公孙兹迟得多。但次年(僖公十六年)季友与公孙兹死去,公孙敖与公子遂(襄仲)成为权势最大的卿。
公孙敖比襄仲年长十岁上下。文公七年(前620年),公孙敖“如莒”为襄仲娶妻,“及鄢陵,登城见之,美,自为娶之。”后来在叔仲惠伯的调解下,公孙敖放弃了莒女,约定谁也不娶。可是到了第二年(文公八年),公孙敖却利用“如周吊丧”的机会,“以币奔莒,从己氏焉”,放弃了卿位。文公十四年(前613年),公孙敖谋求回国,未及成行,卒于齐。
公孙敖奔莒后,其子仲孙谷(文伯)继立。文伯卒,其子幼,弟仲孙难(惠叔)继立。按说文伯与惠叔都应是卿,但二人不见于《经》,从《传》上也看不出来,暂且存疑。
惠叔卒,文伯子仲孙蔑(孟献子)继立。仲孙蔑于宣公九年(前600年)见于《经》。其时襄仲已死,季文子为正卿,臧孙许(宣叔)次之,仲孙蔑位第三。成公四年(前587年),臧孙许卒,孟献子升为次卿。叔孙侨如所谓“鲁之有季、孟,犹晋之有栾、范也,政令于是乎成”?,虽是攻击之辞,却也符合实际。襄公五年(前568年)季文子卒,孟献子为正卿,但年岁已老,不太活动了。襄公十九年(前554年),孟献子卒,从政46年,是孟氏中最长的了。
共仲权倾一时,献子曾任正卿,穆伯有可能也任过正卿。但献子死后,继任者却只能在季氏、叔孙氏之后,居第三位了。
献子之子仲孙速(庄子)任卿4年,于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卒。子仲孙羯(孝伯)继立,任卿8年,于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年)卒。子仲孙貜继立,即孟僖子。
僖子任卿24年,于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卒。孟僖子初不知礼,“乃讲学之,苟能礼者从之”。临终前,叮嘱其二子仲孙何忌(懿子)与仲孙说(南宫敬叔)师事仲尼“而学礼焉”,故被孔子称之为“能补过者,君子也。”
僖子卒,子何忌继立,即孟懿子。
懿子继位次年(前517年),昭公伐季氏,被三桓所败,“孙于齐”。昭公死,季氏立昭公弟定公。定公时,三桓家臣坐大,“陪臣执国命”,发生阳虎之乱。定公任命孔子为司寇。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发生“堕三都”事件。《传》曰:
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帅费人以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仲尼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障也。无成,是无孟氏也。子伪不知,我将不堕。”冬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孔子及其弟子仲由企图利用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通过“堕三都”以张公室,最后败在孟氏手里。
懿子于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卒,任卿37年。子仲孙泄继立,即孟武伯。武伯时,“君臣多间”,“(哀)公欲以越伐鲁而去三桓,……因孙于邾,乃遂如越。”哀公如越,武伯起了很大作用。
鲁国又有子服氏、南宫氏,为孟氏支族。
子服孝伯(仲孙它)为孟献子之子,其后有惠伯椒、昭伯回、景伯何。
南宫敬叔(仲孙说)为孟僖子次子,孔子的学生,其后有南宫路、南宫会。
————————————————————
译文:
仲由担任季氏的主管,打算拆毁三桓的都城,于是叔孙氏拆毁了郈邑。季氏打算拆毁费邑,公山不狃、叔孙辄率领费邑人前来袭击鲁都。定公和三大夫躲进季氏的宫室,登上武子之台。费邑人进攻,没有攻克。已经攻到定公的跟前,仲尼命令申句须、乐颀下台还击,费邑人战败,国都的人们追赶他们,在姑蔑打败了他们。这两个人逃奔到齐国,于是拆毁费邑。将要拆毁成邑,公敛处父对孟孙说:“拆毁成邑,齐人必然直接打到鲁国北门。况且成邑是孟氏的保障。没有成邑,这就等于没有孟氏了。大夫您装作不知道,我打算不拆毁。”冬十二月,定公率军包围成邑,没有能够攻下。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中国先秦史http://www.zgxqs.cn/
论坛:http://www.zgxqs.cn/bbs/index.php
caom
社区缘币: 96.51两
赌坊积分: 1003
用户等级: 普通会员
上站次数: 758
注册日期: 2004-12-06
回复:05-05-30 16:33
第21楼
好,仔细阅读....
--------------------------------------------------------------------------------
-
秦戎人
社区缘币: 86.33两
赌坊积分: 2080
用户等级: 普通会员
上站次数: 820
注册日期: 2004-03-05
回复:05-06-03 07:50
第22楼
(续6)
7、子叔无争,甘当配角
叔肸为文公之子,宣公母弟,其后称子叔氏,简称“叔”。《经》于叔肸仅宣公十七年(前592年)书“卒”一见,《传》也不见其事。《谷梁传》谓叔肸因“宣弑而非之也。……织屦而食,终身不食宣公之食。”?但弑子恶者实襄仲所为,《谷梁》之说不可信。
叔肸之子公孙婴齐,即子叔声伯,于成公二年(前589年)参加鞌之战,为鲁军四帅之一。
公孙婴齐最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是成公十六年(前575年)“请季孙于晋”。因叔孙侨如的挑拨,晋人扣押了季文子。鲁成公“使子叔声伯请季孙于晋”。下面是公孙婴齐与晋卿郤犨之间的对话:
郤犨曰:“苟去仲孙蔑而止季孙行父,吾与子国,亲于公室。”对曰:“侨如之请,子必闻之矣。若去蔑与行父,是大弃鲁国而罪寡君也。若犹不弃,而惠徼周公之福,使寡君得事晋君,则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若朝亡之,鲁必夕亡。以鲁之密迩仇雠,亡而为雠,治之何及?”郤犨曰:“吾为子请邑。”对曰:“婴齐,鲁之常隶也,敢介大国以求厚焉?承寡君之命以请,若得所请,吾子之赐多矣,又何求?”
声伯深明大义,不谋私利,晋国居第二位的范文子因此称许他:“奉君命无私,谋国家不贰,图其身不忘其君”。
由于公孙婴齐的努力,加上范文子的支持,晋人终于释放了季文子。公孙婴齐在关键时刻帮助季孙行父和仲孙蔑,季氏、孟氏自然不会忘记他的好处。子叔氏后来世代为卿,与此不无关系。
第二年(成公十七年,前574年),公孙婴齐卒,年纪估计在35岁上下。
婴齐之子叔老(齐子)于襄公十四年(前559年)见于《经》,《传》曰:“于是子叔齐子为季武子介以会,自是晋人轻鲁币而益敬其使。”可见叔老也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物。叔老于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卒。敬子叔弓继立。
昭公十年(前532年),叔弓与季、孟“帅师伐莒”,位在孟僖子之前。这一现象值得深思。自季武子“舍中军”而“四分公室”,季氏有其二,而叔孙与孟氏各有其一,三桓的地位就明显高出其它卿族,叔弓怎么能位列孟氏之前呢?窃以为“四分公室”,季氏独掌上军,叔孙与孟氏共掌下军。但下军二帅,上军不能只有一帅,故上军以子叔氏为佐。三桓战时帅师,平时治民;而子叔氏只帅师,不治民,这就是《传》所谓“季氏择二,二子各一,皆尽征之”?的含义。
昭公十五年(前527年),叔弓卒。叔辄、叔鞅、叔诣先后继立,时间都不太长。叔辄任卿6年,于昭公二十一年(前521年)卒。叔鞅于昭公二十三年(前519年)卒,任卿还不到两年。叔诣于昭公二十九年(前513年)卒,也只有6年。
其后任卿者又有叔还、叔青。
叔还(成子)于定公十一年(前499年)见于《经》,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卒。
叔青于哀公十九年、二十三年两见。
子叔氏在鲁六大卿族中出现最晚,地位却一直很稳固,这与它甘当配角,与三桓无争有很大关系。子叔氏名义上地位不低,如上举昭公十年三帅伐莒,叔弓位在孟氏前。但“三分公室”、“四分公室”,子叔氏都没有份。叔孙与孟氏共掌下军而平分权力,子叔氏佐上军却有名无实。
————————————————————
译文:
郤犨说:“如果除掉仲孙蔑而扣留季孙行父,我给你国家权力,对你的亲近超过公室。”回答说:“侨如的请求,大夫您必然听到了。如果除掉蔑和行父,这是大大地抛弃鲁国而惩罚寡君了。如果还不想抛弃,而荣幸地向周公祈求福佑,让寡君能够继续事奉晋国国君,那么这两个人,是鲁国的社稷之臣。假若早晨失去了他们,晚上鲁国就必定要灭亡了。由于鲁国靠近晋国的仇敌,灭亡之后成为仇敌的地盘,再想补救还来得及吗?”郤犨说:“我替你请求封邑。”回答说:“婴齐不过是鲁国的普通小臣,岂敢倚仗大国来求取丰厚的利益?我奉了寡君的命令前来请求,如果得到所请求的,大夫您的恩赐就已经很多了,怎么还敢有别的请求?”
--------------------------------------------------------------------------------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中国先秦史http://www.zgxqs.cn/
论坛:http://www.zgxqs.cn/bbs/index.php
caom
社区缘币: 96.51两
赌坊积分: 1003
用户等级: 普通会员
上站次数: 758
注册日期: 2004-12-06
回复:05-06-04 13:24
第23楼
t
--------------------------------------------------------------------------------
-
秦戎人
社区缘币: 86.33两
赌坊积分: 2080
用户等级: 普通会员
上站次数: 820
注册日期: 2004-03-05
回复:05-06-06 11:47
第24楼
(续7)
8、几点看法,权当结论
四司起源很早。《诗经·大雅·绵》:“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据此,至迟古公亶父时已有司徒、司空。《绵》虽未提到司马,应该也有。武王伐纣,作《牧誓》,也提到“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也见于《尚书》。此四司是周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
周封诸侯,其建制模仿王室。因此初入春秋,诸侯之卿主要由此四司组成,鲁也不例外。进入春秋,随着形势的发展,诸侯国卿之组成发生了改变,某些国家甚至出现四司不在卿列的现象。而鲁卿则一直以四司为主,这也算是鲁国的一个特点吧!
四司都是国家不可或缺的职能部门,其中前三司更重要些。因此,至少司徒、司马、司空三职初无大小之分,都是国君任用的助手。后来鲁君失国,政在季氏,而季氏世袭司徒,这才出现司徒尊于司马、司空的现象。鲁以司徒为正卿,这应该是鲁国的又一个特点。
周初,诸侯国很小,国君直接掌握权力,其主要助手多是公室成员:公子、公孙,公孙之后(子及孙)担任卿职者很少,职位也不世袭,所以一般没有卿族(齐国的国、高是例外)。卿族的普遍出现是在春秋时期。
鲁国的第一个卿族臧孙氏出现在桓、庄之际,这与桓公、庄公即位时年幼有很大关系。隐公摄位,将以让桓公。隐公被害之前曾对公子翚说:“为其少故也,吾将授之矣。”?则桓公即位时仍未成年,可能十六、七岁(桓公三年始娶文姜),故无兄弟可用。而隐公一支也被排斥。庄公即位,年仅十二、三岁。除庶兄庆父外,也无兄弟可以任用。这是桓公、庄公起用臧孙达等关系疏远者的重要原因。但臧孙氏地位并不重要。
三桓形成于僖、文时期。庄公初年,起用庶兄庆父,后又起用其弟季友、叔牙,这是正常作法。庄公死后,庆父图谋篡位,连弑二君。庆父失败后,季友立僖公。僖公在位33年卒,子文公继位。文公四年始娶出姜,则即位时大约十四、五岁;文公之生,当在僖公十八或十九年。若僖公20—25岁生文公,则僖公即位时不超过7岁。故季友起用叔牙之子公孙兹、庆父之子公孙敖实属必然。僖公之弟公子遂年幼,任卿已到僖公二十六年了。
三桓地位的巩固在文公时期。文公继位年岁也小,前已论及;公室缺人,仅公子遂,故起用季孙行父、叔孙得臣、仲孙难、仲孙谷、叔彭生。如果说季友、公孙兹、公孙敖仍算公室成员的话,那么季孙行父、叔孙得臣、仲孙难、仲孙谷等人则已经别族,只能算公室支叶了。
鲁君失政有一个发展过程。庄公初年因为年幼,由庆父等出头露面,也还算正常。庄公成年后,权仍在庄公手里,大事均由他拍板决定。庄公逝世,庆父图谋篡位,连弑二君,属政变性质。国卿执政由季友始,起初是由于僖公年幼,但当僖公成年后,季友去世,重要行动仍由国卿出头,卿的权势增强了。到文公、宣公之时,国政实际已由卿掌握了。但当时主政的襄仲、季孙行父仍是忠于公室的。成公末年,叔孙侨如试图去季、孟,而成公却以季、孟为“社稷之臣”,支持季、孟,反对侨如,说明君、卿之间关系还是融洽的。
国卿专权始于襄公之时。十一年,“正月,作三军,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季氏尽征之,叔孙氏臣其子弟,孟氏取其半焉。”在此之前,国家的收入归于公室,卿仅食邑。作三军后,三桓各掌一军,“各征其军”,等于将国人的税收掌握在自己手里。区别只在于:季氏全征,叔孙氏只征“子弟”,孟氏则征取“子弟”之半。到了昭公五年,又“四分公室。季氏择二,二子各一,皆尽征之,而贡于公”。至此,鲁国军、政、财权便完全掌握在三桓手中了。
卿最初是由国君任用的,即使出现子孙相继的情况,也是国君的决定。后来卿族世袭成为惯例,客观原因是国君年幼,无有兄弟可用,更重要的是三桓、臧氏长期执政,形成强大宗族势力。当然,春秋之时国大事多,国君缺乏治国才能也是重要原因。
国君失政,权力转移到正卿手里。不过正卿起先是根据资历、能力、功勋及家族实力等因素轮流担任的。季友、襄仲(可能还有公孙敖)、季文子、孟献子都曾任正卿。这就使卿族之间互相牵制,国君仍有一定的权力。孟献子死后,正卿由季氏世袭,鲁君便被彻底架空了。
(“鲁卿”正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