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极论(42)】《刘子·防欲章》解读:外疾与内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6:34:09
【六极论(42)】《刘子·防欲章》解读:外疾与内患 这雷声,这闪电
     并不是春天提早到来呀
     它正是在这里、在秋天
     当一切叶子都将落下
     西山的红叶热成一团
     正是在冬天、在苍白与黑暗
     交替的时候,啊──
     栗色的闪电呀,这吉祥的征兆
     这腾飞的信使!
      ——《
复兴前夜

 

《刘子·防欲章》解读(续终)

 

那么,既然贪欲对于人有这么大的害处,为什么很多人不能觉察呢?刘子接着用比喻解释了外疾与内患的区别。这段话非常值得人们深思,不仅对于养生有意义,对于治理企业、治理国家同样有意义。

 

“夫蜂虿蜇指,则穷日烦扰;蚊虻噆肤,则通宵失寐。蜂蚊小害,指肤外疾,人入山则避蜂虿,入室则驱蚊虻。何者?以其害于体也。嗜欲攻心,正性颠倒,嗜欲大害,攻心内疾,方于指肤,亦以多也。外疾之害,轻于秋毫,人知避之;内疾之害,重于太山,而莫之避。是弃轻患而负重害,不亦倒乎?”


先解释几个字的意思。虿,音chai四声,像蝎子一样的毒虫子。噆,音zan三声,叮咬。方于指肤,与指肤的外疾比较起来。秋毫,指鸟在秋天生长出来的羽毛,非常细小。太山,即泰山。

 

简单翻译下上面这段话:
被马蜂或蝎虿一类的毒虫蜇伤了手指,就会整天被疼痛所困扰;蚊子和牛虻叮咬肌肤,导致人整夜难以入睡。马蜂、蚊子只是小的害虫,手指、肌肤的痛痒只是表面的小疾,人进入深山就可以躲避马蜂蝎虿,进入房间就可以不受蚊子牛虻的叮咬。这些危害为什么这么容易避免呢?就是因为它们为害在身体的表面啊。
但贪婪的欲望可以攻击本心,让正直善良的本性颠倒。与马蜂、蚊子相比,贪婪的欲望才是大害虫,人的心性受到攻击、道德理智被破坏,才是内部的顽疾。内部的疾病虽然看不见,但与指肤之疾相比,同样是很常见的。
手指、肌肤上的外疾对于人的伤害,像秋毫般轻微,人却知道如何躲避医治;但心灵上的顽疾对于人的危害,比泰山还重,却没有人知道如何祛除或治疗。可见,人世间有多少怪事啊!人们知道躲避轻微的祸患,却背负沉重的危机,这不也是一种本末倒置么?

 

这段话非常精辟,告诉我们以下意思:
(1)身体上的毛病容易发现和治愈,但心灵上缺陷不容易被发现和治疗。现今社会,谈到“健康”时,人们都解读为强健的体魄,没有什么毛病,很少有人关注心理健康。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从心灵结构图的相关解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就是本真以外的五个层次,能各正其位,各尽其职。制约、感应、相摩关系协调统一,不发生力量过剩。一个健康的心灵,一定是方向正确的心灵,是能正确处理人的欲望、情绪、知识、理智之间关系的心灵,是充满爱和化育力量的心灵。中国人民在经历了清朝末期的腐败统治、西方列强的凌辱、日本人的肆虐、内战的困扰以及解放后在思想文化上的摧残后,心灵上已是满目疮痍。缺少信仰、道德意识沦丧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才是当今中国的重大危机。

 

(2)良医难治自家病。别人的毛病,很容易看清楚;自己身体表面的疼痛,很容易觉察;但是自己心灵上的病灶,却不容易被发现。即使发现了,也不愿意承认。因为不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有这样的心理定式:如果承认自己的错误,就是否定了自己,降低了在别人眼中的尊严。但这种想法本身就是错的,这种错误最终导致害人害己。《商君书·错法》中说:“夫离朱见秋毫百步之外,而不能以明目易人。”意思是说:离朱这个人的眼神太好了,能在百步之外,看清楚秋天鸟儿身上刚刚长出的羽毛。这样的好眼神,只能为他自身察物所用,不能换给别人用。换句话说,它不能用这样好的目光,来看清自己内心深处的错误。中国国教自古有“自省”的好传统,自省就是要让人静心发现自己心灵上的问题。任何一种伟大的宗教,都把自省、忏悔放到极其重要的位置上,目的就是让人能长有一双明亮的“内眼”,发现自己思想上的问题。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都要有这种自省能力,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更要承担责任,这正是“民重君轻”思想的实际体现。温家宝总理最近在出访西班牙时,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文化的演讲,再次提到这个思想。我们常常听说,对待任何人、任何事,要“察其言,观其行”,这种民本思想要落到实处,需要解决方方面面问题。

 

(3)外疾往往是内疾陷阱上的掩饰物。为了让身体本身不受到蚊虫伤害,人们都会倾向于选择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这本没有错误。但人在营造更加高级的住所的同时,要明白几个道理:一是人生价值不能定位在一所高级住宅上;二是人类住宅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有多大,需要科学评估;三是人类建筑物对于其他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哪些破坏,也需要评估;四是住宅务必节俭、环保。但是,古往今来,人类在活动时,在为自身谋取利益时,有多少人顾及到他人的利益,更有多少人顾及到整个地球环境、顾及到其他生灵的利益?如果人类一味地掠夺地球上的资源,不顾其他生灵的死活,那么人类灭亡的时限就不远了,因为这就是人类心灵上最大的病灶。当一个人为自己所获得的一点财富、地位而忘乎所以时,他心灵上的癌细胞正在加速扩散;当一个政党不肯为过去所犯下的错误承担责任还要文过饰非时,它的造血机能已经全部瓦解。

 

(4)人类的达成之路就是一个拨乱反正的历程。人类的发展历程,和一个人的发展历程非常相似。从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以折射出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人类发展的初期,物质财富极端匮乏,对自然的认识非常肤浅,没有多少知识和技术,就像人刚出生时候一样。当小孩学会吃奶的时候,也学会了霸占;当人类拥有了一定数量的财富后,也膨胀了占有欲,奴隶社会来临了。因为占有,自由消失了:对于占有者和被占有者,自由同样消失了。当人类有了更多知识,明晰了更多真理,也就拥有了更多智慧,离人类的本真更接近了,社会在进步,但人类整体并没有最终达成,于是还有很多颠倒存在,像一个普通人一样,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各种低级欲望的束缚和困扰。

 

作为北齐时代的一位大儒,刘子的著作中,也可以找到很多道家思想的痕迹,特别是刘子所用的比喻,在其他子书中基本可以找到原型。例如:《庄子·天运篇》中说:“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刘子所言,与此无大差别。

 

防患于未然

下面这一段,是《刘子·防欲章》中的最后一段,讲述了情和欲宜收不宜放的道理,兹抄录于下:


“人有牛马,放逸不归,必知收之;情欲放逸而不知收之,不亦惑乎?将收情欲,必在脆微。情欲之萌,如木之将孽,火之始荧,手可掣而断,露可滴而灭。及其炽也,结条凌云,煽熛章华,虽穷力运斤,竭池灌火,而不能禁,其势盛也。嗜欲之萌,耳目可关而心意可钥。至于炽也,虽襞情卷欲,而不能收,其性败也。如不能塞情于未形,禁欲于脆微,虽求悔吝,其可得乎?”

 

先解释下生僻字的意思:
熛,音“标”,火焰的意思,《说文》解是火焰飞起的样子。煽熛章华,是一个典故。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个祭台,名字叫“章华”,非常高大(《水经注·沔水注》:“湖侧有章华台,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当时的楚王勇猛有余,于是防火烧这个台子,又令士兵去救火,允诺有功者一律犒赏奖励,用现在的话说,大约是一次消防演习吧。但这位楚王烧的是一个真的祭台。于是,这些士兵用泥浆涂抹身体,争相进去救火。
斤,灭火的工具。钥,古时指木门的门闩,后引申为关闭、闭锁的意思。襞,音“闭”,卷起的意思。吝,后悔、惋惜。

 

这段话的意思翻译如下:
人放牧牛马,天黑时候,都知道及时把牛马收归圈中。但人的感情、欲望放纵出去,不知道收回,这不是很糊涂的行为么?
要收敛情绪和贪欲,必须在贪欲之念刚刚萌发的时候,此时这些妄念还比较脆弱,就像树木将要分叉的时候,或者像火将要着起的瞬间。新长出的枝杈用手就可以轻易掰断,火种遇到一滴露水就会熄灭。
但是,如果等到火旺盛的时候再去救,就晚了。就像昔日楚王放火烧章华台一样,火焰直冲上云霄,虽然楚王以重赏激励士兵灭火,运去了很多救火工具,把台子边的湖水都用干了,依旧没有把火灭掉,就是因为火势太大的原因。
贪婪的欲望在萌动初期,只要通过不闻不看就可控制,如果及时察觉,人的理智和道德也足以抑制这种不好的欲望。但要等到这种欲望膨胀、炽烈的时候,一切都晚了,这时虽然把所有的知识入口都关闭,把所有的欲望都卷起,还是不能起到效果,归其原因,就是因为贪婪的欲望把心性都败坏掉了。
一个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将所见所闻进行甄别采纳,不能约束自己的低级欲望(物欲,占有欲,权力欲,性欲,表现欲等),到出现问题、犯下大罪时,再悔恨痛惜也晚了。

 

不信不入,不行不达

 

这段话的意思,非常容易理解,再此要提示几点:
(1)欲望是生而就有的,人不能禁欲,但要知道如何节制自己的欲求。特别是对待金钱、权力、美色、名誉、地位等诱惑时,一定要明白获得这些东西时要付出什么样代价,以及付出这些代价后的结果自己能否承受。
(2)对待知识和人情(就是刘子所说的“情”),需要有甄别能力。如何甄别呢?那就要做到“不信不入,不行不达。”不信不入,意思是说,对待任何事情,要抱着真诚的态度去接纳和吸收,要相信而不执迷其中,这样就可以契入事实真相。行,就是修行,就是“历事练心”,也就是“实践出真知”。人光听别人说,是不知道真理的,只有自己去实践,为人类做贡献,才是真正的修行,才会完善自己的甄别能力。
(3)人始终是有救的。刘子在这段文字的最后说“虽求悔吝,其可得乎?”,意思是一旦因为贪欲膨胀而酿成大错,便很难救药了。这是对的。一个私欲极度膨胀的人,往往听不进别人的劝谏,可谓不撞南墙不回头。但一个人的本真心不变,就有救赎的可能。因此,一个国民素质很高的国家,一定要废除死刑。但是,拯救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政党或一个国家,是需要机缘的。就像救一个不会游泳的落水者一样,当他气息奄奄、无力挣扎时,是最容易施救的。他刚落下水,别人去救,他的求生欲极其强烈,体力又好,容易把施救者拖下水一同淹死。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
4)欲望、情绪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一颗善心、正心,一切都会在把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