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朱哲琴寻找即将消失的民族手工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3:22:33

跟随朱哲琴寻找即将消失的民族手工艺

2010-08-09 16:09:05 来源: 网易旅游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大理白族扎染

2010年7月7日,由亲善小组8名工作人员与三联生活周刊、世界时装之苑的资深媒体人一起组成的民族手工艺寻访行动是从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的一个传统扎染作坊开始的。周城村,毗邻蝴蝶泉,以其近500年历史的白族扎染工艺闻名四邻。


大理白族扎染

云南站寻访采集人是三联书店的前编审宁成春先生很热爱扎染工艺,他与当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张仕绅开始了对扎染工艺流程和历史的调查交流。国内著名民族时尚品牌设计师梁子在旁边用心地聆听和记录着,此次她带着莨绸和真丝面料来到周城,希望与最传统的扎染工艺结合,在2011春夏季时装中创造一系列全新的民族手工艺结合产品。


亲善大使朱哲琴在周城村扎染作坊试染

云南站寻访采集人是三联书店的前编审宁成春先生很热爱扎染工艺,他与当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张仕绅开始了对扎染工艺流程和历史的调查交流。国内著名民族时尚品牌设计师梁子在旁边用心地聆听和记录着,此次她带着莨绸和真丝面料来到周城,希望与最传统的扎染工艺结合,在2011春夏季时装中创造一系列全新的民族手工艺结合产品。


非遗扎染传承人张士伸给大家展示老纹样

张士绅讲起,解放前,村子里70%的人家都做扎染。苍山上的溪水流下来,家家户户便在门前支起大木桶的染缸,用活水漂洗经板蓝根染过的布料。有时候沟里的水变蓝了,周边村落就有意见,说周城村的人污染太大。周城村的人把这个当作一个笑话,拿手捧起蓝水喝;被虫子咬了,身上长了什么疮,沾点儿蓝水涂抹,慢慢的,人们知道板蓝根这种植物除了能做燃料不污染,也是一味清热解毒的好药。


扎染作坊一角

解放前,不止周城,喜洲、弥渡、巍山人也用板蓝根染出深蓝浅蓝的布料。周城人的稀奇之处在于祖祖辈辈会扎花。祖辈上传下来三五种花型(图案),比如蝴蝶、梅花、毛虫,女孩子从小看着看着就上了手,变成一种生活习惯。这种扎花手艺,方圆百里,就单单只有周城人有。解放后,公私合营,周城办了扎染厂,张仕绅做厂长。日本人听说周城人扎花厉害,慕名而来,设计出不少复杂的图案,请扎染厂按图扎染。这些图形中,有些甚至是带主题的山水,单扎制都至少需要一个月,针法复杂,但也没有难倒周城人。“周城人的手工好到什么程度?”张仕绅说,拿扎染好的成品对比,他总是一眼就看出哪些是周城人的手艺。


演示扎布环节

变化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发生的。今天,哪怕是在白族扎染的正源周城,要找到纯粹用板蓝根染制的扎染工艺品也很少了。因为板蓝根染一周才能出来的东西,使用化学染料只消一两天,而且生产成本低。张仕绅带出不少徒弟,专门分管扎染过程中不同的步骤:染料板蓝根的调制、扎花图案的开发设计。但当国营扎染厂解散之后,他们散落在村落中,各自掌握着周城扎染中最动人的核心技术。这些人近年来成为周城中先富起来的人,各自开起染坊。像张仕绅这样技术全面的工艺师傅已经不多。如今周城的2500户人家,只有17户从事扎染。


纹样设计流程演示

 

也许,等周城村中的板蓝根重新长起来,村中流淌的蓝水又能被用来喝的时候,扎染天然生动的本源会被人们重新认识;希望有多些像梁子这样既懂得保护民族工艺原料源头,又懂得将传统工艺应用于现代时尚设计的设计师参与,才能让周城的白族扎染高手们,再次看到民族传统手工艺焕发新的活力和价值,其中最珍贵的部分,也将不再作为几十元钱的廉价旅游纪念品销售,而是以珍贵而高贵的姿态再次进入当代人们的生活。

(本文来源:网易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