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波:如果三十年是一段传奇——国防部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7:15:06

杨波:如果三十年是一段传奇

来源:军营文化天地  作者:邢玉婧  时间:2010-05-17 11:29:13

    

    杨波走进京郊某军营,身为圈内颇具影响力的影视投资人,他投资的新作要在这里选景。经过训练场,杨波突然听到了那首他再熟悉不过的歌——“战友是什么?战友是两双紧握的手。战友是什么?战友是一杯浓浓的酒……”战士们整齐端坐,正在逐句逐段地学唱。离开军营前,杨波问哨兵:“刚才教的歌是从哪来的?”哨兵表情严肃,声音洪亮:“上面发的!”

    哨兵并未察觉,站在自己面前的正是将《战友是什么》和《咱爸咱妈》两首MV作品送入军营的杨波,正如本期封面中的“便衣警察局长”一样,杨波早已习惯将自己隐藏在熠熠“星光”之中。 

    从军

    杨波的故事,要从军营讲起。

    1979年,杨波考入内蒙艺校学习声乐,在刚刚恢复高考不久的当年,能够考上这样一所中专学校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可课只上了一个月,杨波却决定退学,原因只有一个:不想错过年底征兵!当兵,在杨波看来是天大的事情,没什么可以阻挡,也没什么不能放弃。就这样,生在草原、长在蒙古包的杨波,成为北京军区内蒙骑兵团的一名骑兵。当时,爱唱歌的杨波这样盘算:到了部队,只要考上艺术类军校,不就当兵唱歌两不误了?!可自打跨上骑兵团的战马,从小就颠簸在马背上的杨波却发现自己那“野路子”练就的骑术竟和骑兵团的要求相去甚远,在条条框框的规矩下,杨波的骑术越来越规范,却从未等到报考军校的机会。好在骑兵团的日子并不寂寞,除了训练和巡逻,骑兵团还经常担负配合剧组拍摄的任务,很多万马奔腾的战争场面都是在骑兵团的配合下拍摄完成的。群众演员杨波和他的战友们,角色变化多端,土匪、国民党、八路军无所不演,虽然从未有过一句台词,甚至很难在“动荡”的镜头中看清自己的脸,但杨波还是兴奋莫名,尤其在目睹了斯琴高娃、赵尔康等“大腕”的风采后,杨波的歌手梦逐渐淡化,演员梦日益清晰。

    这一梦,敦促杨波赚来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和第一个1000万。只是,这一路颇为传奇。

    1983年,骑兵团要抽调5名战士前往南疆前线换防,考虑到自己又瘦又小的体格,杨波没有递交请战书,因为在他看来,能上前线的,都得是身强力壮的“钢铁战士”。于是,杨波和其他13名没有递交请战书的战友一起,被团长集合了起来。“为什么没写请战书?”团长问。“写了也轮不到我们!”杨波抢先回答。团长的话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上前线的5个人就从你们14个人当中选!”杨波就这样“入选”了。结果敲定,团长看着表情复杂的杨波,问:“怎么?害怕了?”“不,我是因为太激动了。”“那祝贺你。”团长说。那一次,杨波突然意识到,身为军人,战场离自己竟然那么近,20岁的他,并没有像传说中的英雄一样,心中燃起视死如归的豪情,而是感到了结结实实的恐惧。

    在前线坚守了7个半月,全身的皮肉烂了无数遍,杨波归队了。那天,全团列队迎接浴火重生的战友,团长一把抱住杨波失声痛哭。杨波的胸口,留下了永难磨灭的伤痕,另一位同时归队的战友,也有一枚子弹从右臂穿过,而其他3位战友,则永远长眠在南疆的土地上。

    杨波不愿回忆战场上的点滴,却忘不了那首《再见吧,妈妈》。当年,李双江到猫耳洞慰问演出,唱的正是这首歌。“再见吧妈妈,你不要把儿牵挂,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再来看望亲爱的妈妈;再见吧妈妈,如果我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你会看到盛开的茶花……”战士们听得泪流满面,李双江唱得泪流满面,在战士们的要求下,李双江将这首《再见吧,妈妈》唱了整整14遍。当杨波再次见到李双江时,他已经是“著名”影视投资人,回忆当年那回荡在猫耳洞的歌声,杨波对李双江说:“我们都知道,您的嗓子就是那次唱坏的。之前,您的嗓音有味,在那之后,您的嗓音有情。”

    1984年,火线入党的三等功臣杨波参加了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阅兵仪式,然后,杨波退伍了。临别之际,骑兵团的退伍老兵先是抱着战友哭,然后便是抱着战马哭。回忆起那匹名叫“黑子”的战马,杨波至今感到自豪,黑子能在奔腾的马群中听到主人遥远的呼唤,更会得令般“逆流而上”,挤过穿梭的同伴,旋风般跑到杨波面前。杨波更是有好吃的舍不得吃,全部留给黑子。一次,杨波喂给黑子一枚水果糖,有趣的是,黑子并没有像对待草料一样大嚼大咽,而是像人一样,把糖含在嘴里——舍不得嚼。更让杨波觉得神奇的是,自从含上了水果糖,黑子走路时连嘴都不张了,而是使劲抿着,只用鼻孔呼吸,生怕糖果从自己的大嘴巴中掉出来。富于灵性的战马可以服役十几年,这让杨波对军营的留恋又多了一道别样的色彩。而对于自己心中的梦想,在经历了生死的历练之后,杨波似乎淡忘了。 

   从商

    退伍后的杨波决定从事中俄易货贸易,这个点子,源起于杨波的朋友老郭的一次俄罗斯之行。那次,为老郭所在的考察团开车的俄罗斯司机对老郭的墨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禁不住俄罗斯司机的百般端详,老郭只好摘下墨镜相送。俄罗斯司机大喜,当即决定,考察团几天的包车费用全免!照此推算,与俄罗斯的易货贸易应该是能够稳妥赚钱的。在如此思路的指引下,杨波成立了自己的贸易公司,并发挥自身能量,联合了国内的几家食品厂,组织了白糖、方便面、苹果、牛肉罐头等价值1200万元的整整一船货发往俄罗斯,只等俄罗斯商人将货物卖出,将等价的钢轨运往中国,杨波就可以赚到钱了。可半年时间过去了,杨波只等来了俄罗斯商人已经移民以色列的消息——1200万,就这样打了水漂。

    杨波从未想过如果换作别人,将怎样面对1200万这样一笔巨大的“财政赤字”,当年的杨波决定背水一战。杨波逐一通知合作的几家食品厂:上次的货卖得非常好,再来一船!这次,睁大双眼的杨波换来了俄罗斯的鳕鱼,整整一船鱼在中国市场销售一空,杨波与几家食品厂做了结算,厂方欢天喜地,杨波也赚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

    那一刻,演员梦再次在杨波心中萌动,而杨波却开始清醒地自我审视——自己并非表演专业出身,想当演员,难度可想而知。而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挣足够多的钱,自己拍电影,这样才能让自己当演员。可投资影视,多少钱算足够?杨波当时不清楚,他只知道,100万是远远不够的。杨波带着100万去了俄罗斯,用年租金5万美元租下了莫斯科国际旅行社的一层楼——开宾馆,专门接待到俄罗斯经商的中国人。当年,中俄边境贸易自由,签证互免,每年出入中俄边境的中国商人数以万计,可到了俄罗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却受到了挑战,而在杨波的宾馆,不仅可以吃到可口的中国食品,还可以自己下厨,吃住都非常便利,宾馆自然生意兴隆。

    在俄罗斯待了一段时间,杨波发现,中国人喜欢吃的猪头肉、猪蹄在只吃猪肉的俄罗斯是没有市场的,因此,当俄罗斯的一位屠宰工人正准备将猪头集体销毁时,杨波送给工人2瓶酒,示意换2个猪头。工人非常高兴,当即将4个猪头塞给了杨波。就这样,杨波多了个新的合作伙伴,每天,屠宰工人会主动将猪头、猪蹄送到杨波的宾馆,换走他喜欢的酒。可自从那次杨波请屠宰工人品尝了美味的酱香猪头肉后,俄罗斯人终于领会了其中的妙处,从此,和杨波的合作就变成了现金交易。

    杨波的宾馆在莫斯科开了一年半,1996年,中俄签证不再互免,生意也开始难做,杨波带着1000万来到了青海。此时,正是杨波发展事业的最佳阶段,而投资影视是没有直接回报的,杨波再次按下梦想,开始在青海投资煤矿,可在当时,煤的作用仅限于取暖,且运输困难,杨波的投资收益并不明显。直到2000年,采煤业开始好转,此项进账成为杨波的稳定收入,杨波终于开始将精力投入自己潜藏多年的梦想。 

    从影

    2000年,杨波的北京东方圣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01年,青藏铁路开始修建,借此意义重大的契机,杨波决定投资拍摄电影《雪域天路》。影片在高原拍摄,演员辛苦,投资人杨波便特别大方,天天请剧组的工作人员下馆子改善伙食,几个月后收工结算时,杨波还让剧组的每个人都领到了意想不到的额外“补助”——如此不计成本,杨波投资的第一部电影让他亏损了80万。可杨波还是很高兴,因为,他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在《雪域天路》中客串了一把青藏铁路总指挥,演得特别卖劲。而也是因为这次合作,杨波给剧组成员留下了“实在豁达”的印象,后来,正是经过《雪域天路》男一号王超的引荐,杨波结识了空政的创作班底。

    《雪域天路》之后,杨波与山西电视台合作,投拍电视剧《走西口》,与北京电视台合作,投拍生活喜剧《小区故事多》,之后,杨波开始有意识地创造与部队合作的机会,相继与空军合作,投拍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派出所的故事》,与二炮合作,投拍电视剧《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等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在这些作品制作完成的第一时间,杨波会无偿地赠送给全军各级部队,自然,杨波曾服役的骑兵团成为赠送首选。

    在部队服役的4年,虽然苦甜参半,却影响了杨波的一生。入伍至今,30年过去了,心中最初的梦想支撑杨波走到今天,而走着走着,杨波却早已丢掉了蠢蠢欲动的表演欲望,心中难舍的情结愈发清晰。为着这样的情结,杨波与石顺义、胡旭东合作,录制了2首歌曲,用他自己的方式演唱——一首《战友是什么》献给战友,一首《咱爸咱妈》献给父母。

    忆及与著名军旅词作家石顺义和曲作家胡旭东的合作经历,杨波颇为感慨。现为空政歌舞团创作室专业作家、一级编剧的石顺义,由他担纲作词的很多经典歌曲一直传唱不衰——《说句心里话》、《父老乡亲》、《想家的时候》、《一二三四歌》、《黄河源头》、《兵哥哥》、《白发亲娘》、《我的士兵兄弟》……而这些歌,也早已深深印在杨波心中。当青年时代的杨波在自己的歌手梦中沉醉时,就曾幻想有一天能演唱石顺义老师为自己写的歌,可在当时,杨波觉得这只是幻想而已。石顺义的词作偏重于亲情和部队题材,当杨波登门拜访石顺义,说出自己对歌曲《战友是什么》和《咱爸咱妈》的最初构想后,感性的石顺义与杨波一拍即合,当即决定担纲词作。这反倒让杨波颇感意外,杨波本以为,如此“大牌”的石顺义老师必定会在百忙之中拒绝自己。就这样,《战友是什么》和《咱爸咱妈》有了“依生活行文,靠感情造句”的词作根基,经过曲作家胡旭东的创作和润色,又有了画龙点睛般流淌自内心的旋律。在三人的倾情合作下,《战友是什么》唱出了无数军人的眼泪,在这首歌曲MV的片尾,那句“谨以此片,献给全军指战员、武警官兵、退伍老兵以及为共和国牺牲的战友们”泄露了杨波埋藏心底多年的秘密;而因创业不能尽孝的杨波把那首《咱爸咱妈》唱给母亲听时,母亲泪流满面。

    还是常会有人跟杨波讨论“回报”,投拍影视剧,回报是什么?录制歌曲,回报是什么?各大电视台、电台争相报道,回报是什么?把自己的作品无偿赠送给部队,回报又是什么?今年7月,杨波即将拿到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博士学位,博士生杨波应该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关于“回报”的问题——有关梦想,有关心结,有关记忆,当杨波的歌在军营传唱,也许还有关这传奇的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