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科举制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1:55:34

元代的科举制度

2009-03-04 16:24:06 作者:华夏风韵管理员 来源: 网友评论 0 条

蒙古窝阔台汗时(1237年)曾开过一次科举,此后科举长期停开,选官主要从蒙古、色目人中挑选,或从吏员中提升,少量的选士则来自学校。直到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才重开科举。规定三年考试一次,分为两榜,蒙古、色目人为一榜,考两场,即第一场考经问,第二场考时务策。汉人、南人为一榜,考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五经》义,以规定的理学家著作为考试用书,第二场考赋、诏、诰、表、章等文体选一,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相比之下,蒙古、色目人的考试就容易多了,他们中如果有愿意考汉人、南人榜而且考中者,则授官时加一等。汉人作官则多受限制和排斥。

元代科举不仅开得晚,而且时开时停,总共只举行过15次考试,全部录取的人数只有1061人。和其他仕途相比,科举所占比重微不足道。元代虽然也有较为开明的统治者,但总的来看,掌权的蒙古贵族对士人是蔑视加戒备的。当时有一官,二吏,三僧(和尚),四道(道士),五匠(技术人员),六医,七工(一般工人),八良民(以农民为主的一般民众),九儒,十丐(乞丐),儒生被排在老九的位置,当是儒生自己发牢骚而编排的,但确实反映了儒生总体的地位低下(少数御用文人例外)。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大批知识分子立即加入起义。当初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蒙古军队横扫欧亚大陆,然而元王朝仅80多年就被推翻,不能不说与这种政策失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