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会好吗?——有感于《智慧设计论禁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6:12:19

这个世界会好吗?

 

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儒者的梁漱溟在经历了人生冷暖和国运兴衰之后给世人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看罢美国纪录片《智慧设计论禁令》,我不由想到了这句话。

 

影片试图向观众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在以自由为立国之本的美国,智慧设计论作为一种反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潮受到了科学系统全面的打压。学术自由的传统已经丧失殆尽。接着影片的制作者表达了对于达尔文主义的质疑:达尔文主义的根据是语焉不详的,达尔文主义的社会效应是将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引入了人类社会。最后影片制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悲壮的情怀:即使全世界的黑暗也无法熄灭一支蜡烛的光辉。他要为智慧设计论赢得应有的尊重。必须指出的是所谓“智慧设计论”实际上是古老的上帝创世传说的最新翻版,是一个年轻的僵尸。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精心制作的纪录片,作者利用各种手段调动起观者的好奇并试图赢得观者的同情。片中的智慧设计论这很少论及自己的观点,他更多的是以达尔文主义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不得不承认他质疑的两个方面确实有其合理性。

 

自从经验主义者培根以理性的原则将自然科学与一切非经验学科分离之后,自然科学不再是他者的“婢女”,他依照理性的、经验的原则取得了突飞猛进。因之,人类社会也从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大受裨益。达尔文主义作为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性理论更是因其排出了神秘因素对于物种演进的干预而备受推崇。如同影片指出的,达尔文的代表作名为“物种起源”实际上他论述的更多是物种的演化,而没有抑或是无力论及物种的“起源”。这种只按照事实说话,对于不可知者不加言说即“悬置判断”的态度被认为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倘若我们深究一下会发现,近代以降,目的论的神学因其虚玄而渐失市场,代之而起的是自然神论。以此为背景,自然科学专力于研究世界的表象,研究物质世界是什么以及运作原理的问题。甚至有人认为即使有一个上帝,他设计了这个世界以后便不再干预这个世界,因此我们是可以参悟世界的真相的。目的论神学因其对于科学没有什么帮助甚至阻碍的科学的发展而被毫不犹豫得丢掉了。然而,自然科学的赖以发达的基石果真那么稳固吗?理性真的是值得信赖的吗?经验主义真的就能保证知识的可靠吗?自然科学本身无法回答这些问题,能够给出回答的似乎是宗教和哲学。可惜,宗教已经遭人鄙弃,哲学又自甘沉沦。

 

接着来看自然科学的社会效应。科学的昌明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因为借助科学的力量,我们获得了连自己都感到惊异的力量,自然似乎没有理由不臣服在人类脚下,越来越接近真理的未来似乎是无限光辉的。这种乐观的情绪显现于启蒙时代巨人们的著作中,显现于工业文明的机器轰鸣中。想想吧,狄更斯笔下那个最好的也是最坏的时代似乎仍让人神往。然而,我们似乎忽略了什么。进入20世纪,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相比于一日千里的自然科学,我们的道德水平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善:我们用科学制造出了可以摧毁全人类的武器,科学带来了伟大的物质文明却掩盖不了精神的日益贫困,科学许诺美好的未来却仍不得不借助于人类的欲望以消费主义的号角来推动社会的“运动”。一位美国学者认为美国的未来系于花园和机器的斗争。自然科学的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文精神的失落。泛滥的工具理性逐渐将价值理性排斥除了这个世界。精英们借助自然科学以及其他手段精心构筑了一个景观社会。沃卓斯基兄弟《黑客帝国》的寓言似乎有一语成谶的可能。毛泽东所谓“知识越多越反动”更像是一种嘲讽。

 

 

写到这里,可能会给人造成这样一个错觉即本人对于自然科学持批判的态度,对于更具人文情怀的宗教抱有同情。事实并非如此。先让我们看看宗教都做了些什么吧。

 

宗教的魅影伴随人类时日已经不短,马克思言:宗教是精神的鸦片。此言可谓中肯。鸦片有两个面孔:药品、毒品。面目繁多的宗教若抽离了光怪陆离的神话、梦话剩下的往往是道德的教诲。因此导人向善往往是各个宗教共有的一个特点。因之,宗教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不小的正面作用,远有那个积德行善的耶稣近有慈爱为怀的德兰修女。在冰冷的丛林竞争下宗教往往给人一点点精神的慰藉。记住,只是一点点。因为宗教为人的慰藉丝毫不比他造成的灾祸多多少。不要忘了十字军东征的尸横遍野,不要忘了鲜花广场上化为烈火的布鲁诺,不要忘了血流成河的“圣巴托罗缪之夜”,不要忘了满口慈悲、恩典的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犯下的罪孽,也不要忘了形形色色的“圣战”与文明冲突。人类打着宗教旗号犯下的罪孽丝毫不比借助科学犯下的过错少多少。智慧设计论披着科学的外衣贩卖比鸦片先进得多的新型毒品,我们对他的态度应该是明确的。

 

在经历了中世纪的暗昧之后,宗教被人类弃之如敝屣,科学取代了宗教的宝座,万众敬仰,顶礼膜拜。这当然是一个伟大的进步,因为科学在带来伟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将理性的原则置于万神殿的中央,因之自由、民主的观念成为普世的价值。但是如同上文所述科学也无法消弭一系列副作用。

 

必须承认,宗教和哲学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但是想一下,文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因为拥有文明而变得文明了吗?曾经,为了消灭作为异端的自然科学,宗教不惜消灭人的思想、精神乃至肉体;现在为了排斥作为愚昧的宗教,科学运用种种手段限制人的自由和贬抑人的独立思考,无视理性的原则。我无法判定在生命起源上科学和宗教孰是孰非,但是我们可以判定的是科学和宗教仍然是人类丛林竞争的武器。人类走出了非洲的原始丛林又走入了钢筋水泥的现代丛林,文明的所谓进步并没有改变人性中弱肉强食的本质。相互倾轧的力度只是随着科学的进步、宗教的借尸还魂而越来越大,当初手握木棒的原始人已然鸟枪换炮。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不仅会因为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而争斗而且会因为意识形态的争端而大打出手。文明并没有使得我们“文明”起来。文明加强了我们手中武器的威力,为我们

的争端提供了更多的借口。

哥本哈根童话的破灭告诉我们,人类甚至在生存受到威胁时仍然无法放下争斗,这是宗教和科学所无法解决的。我们有理由为人类的未来担忧。宗教的伪善本质和科学的冰冷无情使得人类文明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狡黠的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不知这是不是看透了文明外壳后的感慨。假若现在要我们放弃人类文明,无异于因噎废食,我们能做的是努力让文明向着好的发祥发展,使人类摆脱“裸猿”的状态。尚书所谓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美好幻想与莫尔的乌托邦以及马克思每个人的自由式其他一切人自由的条件的浪漫情怀。这些都寄托着人类对自身前景的美好设想。

一言以蔽之,在这个人为物役的时代,以宗教和科学为代表的所谓“文明”自觉或不自觉的成为了人类丛林竞争的新“大棒”。文明复归“文明”之日也就是世界大同之日。在重塑文明的漫长道路上,我们该记住那位老人对人类的扣问:这个世界会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