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师有点教育修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3:46:11

请大师有点教育修养

王旭明

 

我特别喜欢的几位作者当中,《北京晚报》的专栏作者 苏文洋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文章见解独到,语言犀利,有理有据,与众不同。最近的一篇《大师信口雌黄易  歌手余音绕梁难》,我特别赞同,抑制不住不住想赞,想说。

该文标题中的大师说的是余秋雨。文章对余秋雨在青歌赛中的表现进行点评,说得都不是硬伤,而是余的卖弄。如问歌手“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哪个朝代农民起义领袖写的诗,如黄鹤楼在哪个省等,当选手答不出时,余大师便这样告诉他们,“你们不读书也就罢了,但希望出去走走。”余大师的卖弄与轻浮的嘲讽由此可见一斑。作者最后的评论我尤其赞同:“青歌赛比赛什么,当然是比赛谁的歌唱得好,而不是考核历史地理或国际政治。中国人一贯不重视专业精神和专业素质,过于追求四六不靠的综合素质,这也就是我们在众多领域不能出现顶尖人才的根本原因之一,我们现在是知道黄鹤楼在哪个省的人太多了,能给观众唱几首好听的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歌手太少了。”

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这段话也说得真好!它不仅仅是对大师们卖弄的批评,还是对教育领域中人才培养观点的阐发,比我们许多教育专家的理论和许多所谓内行的评述要强一百倍。

关于余大师,我没有太多的话,他的书我也没有完整的读下来过,他阐述的许多观点于我这样的浅薄之人是看不懂的。但看他的几次公开表现,如同我心中的另外几个所谓电视名人一样,用简单的字概括就是有点知识,甚至很有知识却充满卖弄,至少不像一个好老师对待学生那样充满爱与宽容和理解。那对学生答错后得意的神态,对学生不知常识后表现出的鄙夷之态,以及毫无节制的长篇发挥,都让我一次次地调转按钮,离开青歌赛。

退一步说,卖弄也无妨,时下浮躁还是有市场的,浅薄还相当普遍地充斥在我们周围。既然是大师,我们就有理由对大师提点进一步的要求。那就是,作为公众人物请增加一点必要的教育修养。否则,小而言之是对一门艺术的发展和对一类拔尖人才的培养毫无益处;大而言之是对整个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误读和误导。苏先生讲的是对的,近年来,没有好听的歌曲和难忘的歌手让人记住,当然不能全部归罪于余大师,但以余大师对中国文化和对中国国情的透彻理解,又有做过教育工作者的经历,甚至还曾当过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这点道理是应该懂得的。我们可以理解大师曝光率上升了,学问得到显摆了,但不能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大师对教育如此无知和浅薄。

如余大师一样的活跃在荧屏上和公众视野里的不少大师们,自觉或不自觉的都有类似毛病,甚至不少人还曾为教师。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严谨、谦和、宽容和循循善诱等等修养都没有了,没有这些也罢了,人的劣根性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都有不同的表现。尤其是对一些大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都不顾及,那就太不应该了。

我坚定的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当然是好,而且我们也应该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但毋庸讳言,对于拔尖创新型的人才,我们不仅不能为求全而责备他们,而且还要在政策导向上、激励机制上和文化氛围上鼓励他们一举成名,而不是挑来挑去,在挑剔中压抑拔尖创新人才的破土而出。我曾采访过著名青年歌手高保利、青年创业者茅侃侃等不少各业精英,他们都不够全才标准,也未必都知道黄鹤楼所在地,但他们是真正的人才。我们国家这样的人才还远远不够,我们教育培养出来的这样的人才也远远不够。就我们的现实而言,就当前教育最应该解决的问题而言,就是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所有教育工作者和有良知的中国人在这一点上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

为中国的未来,为教育的真意,大师们可以随意张口,我们知道您懂,知道您有学问,也知道您有喜欢卖弄的习惯,都不要紧,只是在这一切之中再增加点教育修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