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到我心坎上的几篇世界杯评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5:50:52

写到我心坎上的几篇世界杯评论(上)

王旭明

 

我不懂足球,也很少看足球,没什么意思。世界杯可不同,紧紧吸引我了,魅力何在?魅力就在于把像我这样不懂足球的人都吸引过来,这就是世界杯的魅力;人类很多美妙的情感以及力量、技术、配合和运气等等在这里尽情展现,美不胜收,回味无穷,这就叫牛!

不懂,就寄希望于懂的人说球、评球、写球,以文化的眼光看球,以人生的视角论球。遗憾的是,正如我对中国足球彻底失望一样,对看到的有关世界杯的评论也同样的失望,无论是大牌大腕们也好,还是标榜为专家和足球前辈们也好。我似乎明白了,怪不得中国足球之怪现状,如此理论引导,如此专家点拨,中国足球不怪才叫怪呢。

也有几篇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的,读来拍案叫绝,过目难忘。

还要说中国青年报。该报记者堵力一篇题为《看世界杯也忘不掉中国男足》真带劲,真解气,切中时弊。听听,“看球时,无法忘掉中国男足,央视应当在直播间戳一根耻辱柱,把这些年参与假赌黑丑的男足队员的名字都刻在上面。没有中国男足出场的世界杯似乎更红火,在足球方面,中国男人的自尊心的确快丢光了。中国男足也曾抽进世界杯,但在赛场上,他们的快乐足球踢得丢人现眼,想起来都让人痛不欲生。中国男足的皇帝们,这些年什么下作都玩过了,就是没把足球玩好。”听起来骂得是有些过火,但回过头来想想看,中国男足老爷们不真的就是这是这个样子吗?!

该报还有一篇《小成本也能弄出大制作》的短评,写得也有棱有角,独树一帜。该文结尾这样说:“大手笔未必每部都是经典,譬如昨天凌晨的法国队,小成本也未见得拍不出佳作,譬如昨天晚上的韩国队。这一在电影市场已无需进一步证明的基本事实,这次在世界杯赛场上又得到了更好的佐证。”将足球和电影、和人生更多层面联系起来,这样的评论发人深省。

还要提的是,北京晚报戴方先生写的系列评论。其中,题为《足球南下音乐寻根》的文章,耐人寻味。文章说:“在中国体育之中最烂的要数中国足球,不但烂,还差,还乱,很黑。而在娱乐文化中,中国流行音乐无疑也是最烂的。中国的足球与中国的流行音乐之所以不好,是因为中国人在千年儒教影响下完全丧失了身体上的活力天性,同时心里上也内向,自我束缚。事实上,无论足球还是音乐,没有一种天性自然的解脱,没有活力与激情是绝对不成的。”说得多好啊!缺少活力和激情,这难道不是当下很多人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吗?

有一篇署名馋人的评论,在题为《世界杯上,别让我们被骄傲》的文章中说:“不知你看了穆宇新的新闻是否很自豪,反正我看完很自卑,也觉得中国球迷太可怜,这种自卑和可怜和穆宇新的业绩无关,却和媒体让我们被骄傲分不开。”作者分析了本届世界杯上惟一一位替补助理裁判是中国人,就被媒体肆意渲染,作者感慨到:“一个拥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22%的大国,只有一个人和盛会发生了直接关系,你说我们应该为祖国的足球感到骄傲还是自卑?”深刻的自醒与反思让人敬佩。

还有若干篇不再一一细及。我喜欢的这些评论可能不够专业,也不去预测谁输谁赢,谁最后进8强,谁是冠军。但这些评论都被赋予了广泛的联想,深刻的哲理和普遍的人生思考。语言通晓明畅,敢爱敢恨,如陕北爽朗汉子矗立眼前,不像许多貌似专业的评论如同中国足球一样腻腻歪歪,温温吞吞,国际足联的专家们听不懂,中国老百姓也看不明白。我宁愿选择看球,在懵懂和不懂中尽情的体验和享受。

我真喜欢巴西人踢球,真美;我真喜欢阿根廷人踢球,真风格;我真喜欢葡萄牙人踢球,真爽;我真喜欢德国人踢球,如同他的国度,风度而优雅。我还喜欢加纳人,没有核心的足球场上,每个人都是核心;我还喜欢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两个前南国家,虽是首次亮相,那稚嫩、新鲜和毫不怯懦的样子让人心生感动。我也喜欢法国,虽然他们内讧,一队员被永久开除,还有罢训之类事情,但这就是法国,特立独行而一反常态。当然,我也喜欢朝鲜人的精神和斗志,如果中国男足什么都没有,就剩下精神和斗志也不错。可惜,他们什么都没了。话说回来,亚洲人打球还是太紧,胜负观念太重,把打球当成打仗,把球场当成战场,其实,大可不必。

足球就是足球,是体力、技术与配合的运动,而这三者结合恰是一种完美的文化,能不能把这三者结合,结合得好不好,看似是进球与失球,实则是宽容、理解、坚持与情义等许多人生智慧的文化凝结。不踢球,不懂球,都没关系,可怕的是没有了人生智慧,不懂得欣赏,也不会享受,更不能去开拓,这才是可怕又可悲的啊!

世界杯还在继续,庸俗无聊、浅薄少趣的评论也在继续,那就不听他们叽里呱啦的聒噪,宁愿选择呜呜祖拉;宁愿静静品尝欣赏,宁愿期待更多写到我心坎上的世界杯评论诞生! 写到我心坎里的几篇世界杯评论(中)

王旭明

   

世界杯已过半,而世界杯燃起的激情越来越旺,我绝对是伪球迷,但在当下人们都忙碌于各种实际事物的时候,我用世界杯点起自己未泯的生命激情,天天处于激动、喜悦与期盼之中,多难得啊!

话又说回来,不懂球就希望看到高超的评论,一如初期低劣的评论如云,中期亦很难找到几篇有头脸有模样的评论。读了几篇就如多年的光棍见到了窈窕淑女一样,思之不得,爱之不得。

新华社一位叫杨明的系列评论很有味道,他写的《掉进粪坑居然还要赞美》的评论,一反很多人所云“误判也是足球魅力”的胡说八道。作者对足球场上的误判、国际足联又不采取措施的愚蠢决定,比喻为“如同跌入一个粪坑,不但不及时填上,还说不尝大粪味道就体会不到菜香一样。本来可以很健康,非要弄出个伤口去舔,还说只有加上大粪味道才刺激才受用,才是足球。这不是变态是什么?”比喻如此贴切,甚至有几分性感的文字读来让人解渴。作者最后说:“在电脑进入家家户户的今天,国际足联还带着老花镜用算盘记账,难道国际足联比中国足协还昏聩?”如此文字,与看激情世界杯交相辉映。该作者的《建议国足留学朝鲜》和另外一位新华社记者树文所写的《重归专业体育亦是邯郸学步》等都颇具批判精神,且针对性强,给不少糊涂的国人头上泼去一瓢冷水,促其清醒。我爱读。

北京晚报是一张都市报纸,好像市民色彩浓厚,其实不然。他们的世界杯评论好文章还不少呢。比如一位叫康慨的评论者,关注到了足球场上的唯一可以用手的人——守门员。他在《作为异类和烈士》的一文中这样写到,“守门员确实是球场上的孤独者,不仅是孤独者还是受难者,守门员在哲学面对的是同样的问题就是生死问题,他们太不容易了。”作者引经据典,从英国著名诗人西蒙到我国的小说家苏童,从乌拉圭大作家加莱亚诺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从他们或是守门员的经历,或是对守门员的论述中,得到巨大的启发:“让我们给格林,给希曼,给全体守门员一点点爱吧。不是祝他们平安,好运,而是在场上坚持下去,并且早上醒来时忘掉昨天。”该报另一位名为石钟山的评论者,把世界杯和真诚做人联系起来。在《世界杯渴望真实》中对马拉多纳,法比亚诺这样的名运动员假摔现象进行了分析,既宽容地告诉我们,运动员就是运动员,不应苛求,同时也对未来做出了期待:“做人的真诚也许会在一瞬间影响历史,如果做到真诚,或许会影响一批球员在自己手球后主动找裁判承认自己的过错,整个赛场和足球历史也许因此而得到改变,马拉多纳没有成为这个唯一,法比亚诺也没有,我们期待着下一球员。也许他不是最伟大的,但他一定是最真实的球员。”写得多深刻啊,深刻到了无论是运动员还是球迷都可在小小的足球场上映照出自己的人生。

说到这一段的评论,还要特别提一下中央电视台贺炜的转播,听他的赛场评述与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文化、有人情味,不是就球说球,就分说分,也不是声嘶力竭自我宣泄,而是用心动情,难怪人们叫他“温情帝”。最难忘的是,他在评论英德大战结束后那一段话:“我们祝贺德国人……英格兰同德国,他们永恒的对抗在世界杯的历史上将继续延续下去,历史的篇章这一段已经写完,我们想想吧,在此时此刻,在柏林、在慕尼黑,在汉堡和科隆的教堂,肯定有无数球迷欢欣鼓舞,而在伦敦、在利物浦、在曼彻斯特,在泰晤士河畔的小酒馆里肯定也有无数英格兰球迷黯然神伤。不过让我内心感到温暖的是,在生命如此有意义的一个时间节点,在今天晚上,电视机前的亿万球迷,我们能够一同经历,大家共同 分享,这是我的幸福,也是大家的幸福!”最后,他还深情地说,“我是贺炜,观众朋友们再见。”长长的一段话让人无论带着怎样的情绪都能汇入到他的深情且浪漫的场景叙述中,情真意切,多美啊!

如此深刻、如此美妙的评论,好,真好!可惜少,真少!我们球可以踢得不好,怎么文也写不好呢?我们技可以不如人,怎么智也不如人呢?

昨晚刚刚赛完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比赛被人认为是世界上最豪华的比赛,那是说的他们球员的身价,但看他们的踢球真是把你带入了一个超乎你想象的美的境界。西班牙那老教头和葡萄牙那有些风流倜傥的教头真是两尊独特而有味道的雕像。当然英德大战更令人难忘,没有贝克汉姆的英国队同样令人着迷,而没有巴拉克的德国队更让人肃然起敬。尤其令我佩服甚至可视为偶像的是德国队的教头勒夫,他那围在脖子上的围巾和双排扣上衣以及永远是一幅深沉的样子,给人的感觉这哪里是教练,简直是黑格尔转世,从他那眼神中我看到的不是战术,是思想,是智慧,我甚至猜测不到他那奇妙的头颅和心胸中到底装有多少我们不能知也不可知的东西!我断定德国队会挺进四强,会一直走下去,因为他们有一个太好太好的教头,因为他们有一群太有头脑的球员们。

世界杯更多片精彩一定在后,更多精彩评论还有可能吗?我期待,我渴望,我怀疑!  

写到我心坎里的几篇世界杯评论(下)

王旭明

 

令人着迷、惊心动魄的世界杯终于落下帷幕。内行们的评论和报纸的专栏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冷静之后翻检诸多评论,回味电视广播的名嘴们,一如当初我之判断,没有什么值得流下来的东西回味。还是那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球踢得不好,技不如人,说得不好,评也评不好呢?

当然,也有不错的,很有深度的,值得一说的。

先得说说新华社,不愧为全球三大通讯社啊!记者刘卫宏在题为《有一种丑陋成为公开的无耻》的评论中,对前世界足球先生C罗在铩羽后,赫然对摄像镜头吐口水和葡萄牙队几名队员粗暴无理的表现,进行了强烈批评。文章最后说:“在足球比赛的规则和胜负之外,还有很多值得人们尊崇的精神,比如公平,比如尊重。惟有这些精神闪耀着永恒的光芒,永远令人敬畏和感念。”另一位记者潘治在《德足从不急功近利所以总是强者》的报道中,对德国的足球现象进行了扫描,令人信服的说明德国足球强大的真正秘密在于全民对足球这项运动的喜爱。另外三位记者公兵、王恒志、何军对本届世界杯进行了总结,题为《恋恋不舍中期待巴西世界杯到来》。在分析了本届世界杯多起裁判的误判,球星的缺德等现象之后,坚信世界在变,巴西也在变,2014年不一样的世界杯正向我们招手,新华社的评述大气而深刻。

中国青年报的尾声评论也颇有特点,在曹竞的《世界杯的那些最》中,巧妙而生动的把本届世界杯的几大特点概括出来,语言俏皮,生动活泼,可读性强。记者郭剑对韦迪的采访则让人捧腹大笑,韦迪亲历了世界杯的头脑风暴说:“打进下届世界杯把握不大,需改进的地方太多。”依我看,下下次世界杯都够呛。北京晚报在作家麦家开的专栏上这样评论世界杯,感谢足球感谢呜呜祖拉让我热烈洋溢情绪饱满又柔软的度过了一个炎炎烈月,一次神奇的旅行,内心惬意安静极了。我总觉得,我们面对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太生硬,太空洞太喧嚣,我们需要安静下来,让内心有足够的柔软面对这个硬邦邦的世界。足球是我的梦中情人,杀生震天的绿茵场上,其实是软弱无比的。作家的感受果然与众不同,发人深省啊!想想我自己经历过的这一个月,不正是这样美妙而温暖的感觉吗?祝勇在《世界杯游戏永不会结束》一文中告诉我们,每一个关隘和天堑的跨越者都值得尊敬,笑到最后的人是不存在的,因为永远都不会有一个最后存在,说得多有哲理而令人思索啊!

我就奇怪,这么大的一个中央电视台,这么豪华的评论队伍和这么多的尖子人才,怎么就说不出几句让人记得住又精彩绝伦的话来,进球后,只会和一般球迷连喊十声“进了进了!”。找了一个什么美女主持,不懂足球不说,还自比是沈冰,呜呜祖拉,比沈冰差远了!一句话,央视的世界杯评论缺少文化。你听听,这是一个高质量的远射,只是方向性差了点。我的妈呀,方向性差,还叫高质量远射?这样的高质量远射俺也能踢。再听听,这脚传球很有想象力,尽管力度大了点。这样想象力的踢球,我看还是少点好。如此荒唐矛盾且不合逻辑的解说,哪有文化可言。每天晚上一帮不着调的人占据着台子耍贫嘴,大煞风景。

在这种背景下,我要隆重的推出央视贺炜的解说,虽然他还年轻稚嫩了些,虽然他对三四名的解说味道不够,但他对英德大战那场解说堪称经典,而且他的解说的确音质不同、表述新鲜,也没有明显错误之处。他的解说典故煽情,极具号召力,有人说他是诗人兼神话解说流派,更有网友表示,听贺炜的解说,仿佛坐在壁炉旁边。正如他自己所言,世界杯的受众群更广泛,我的解说因此更通俗。“讲些小故事,球队之间的渊源,毕竟有些球迷不了解,我的解说不必要广,必须要深入浅出,需要专业的判断,更需要用简单的话说出来。”小伙子的追求不俗,有出息!

说了官方的足球评论,民间的段子也有不少有意思。如一条世界杯启示录这样说:“足球赛上半场比技术,下半场比体力,人生亦然,上半场拼学历、职位、业绩、薪金比上升,下半场按血压、血脂、血糖、尿酸、胆固醇标准出下降。前后兼顾,全场都赢。所以,没病也要体检,不渴也要喝水,再烦也要想通,没事也要找乐,有理也要让人,有权也要低调,不富也要知足,再忙也要锻炼。” 类似这样的民间评论还真不少,也是世界杯豪华大宴上的一道小菜,开胃且提神。

光阴荏苒,世界杯风云已过,伴随其中的解说和评论也随风而去,留在记忆中的那些有深度有见解,风格迥异、与众不同的解说和评论帮助我们看懂足球,帮助我们看懂了足球以外的世界,帮助我们看懂了纵横几千年的文化,还帮助我们看懂了与足球相关的许许多多,这不就是文化吗?陪伴我们走过的,不仅仅是球起球落球进球出,也不是那些混了脸熟的球星们,而是克洛泽、施魏因斯泰格、澳大利亚癌症球星科威尔、穆勒、诺伊尔、弗里德里希、斯内德、比利亚等等,他们敬业、优雅而活力四射的踢球。还有就是世界杯期间这些写到我心坎里的世界杯评论,他们将伴随我度过下边的生命,迎接四年后的巴西世界杯。

那时候,我们的足球会踢得好些吗?我们的解说会说得好些吗?我们的评论会写得好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