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氏理论漫谈 | Psytopic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1:11:50
弗洛伊德曾提到人格的三个层面,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以原始的冲动和欲望为主,遵循“快乐原则”,即以欲望的满足和最大程度的快乐为最大目标(哪怕那些欲望违背了伦理道德甚至法律法规)。超我是社会道德层面的内化,里面都是一些崇高的信念与高尚的行为准则,即遵循“道德原则”。而自我则是介于自我和超我之间的一个中介,它负责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遵循“现实原则”,即要让本我的冲动在超我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得到满足。人不可能没有欲望,需要满足,需要宣泄,但人又是社会动物,需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和道德法律。因此他强调,自我的力量越强大,一个人的心理往往越健康。反之,如果本我或超我的力量过于强大,则容易造成一些异常。
前一阵因为一些事,生命、死亡、自由选择等等话题又浮现在脑海中,一个人,生命是属于他自己的,凭什么没有权力去选择保留或放弃自己的生命?曾经试着给出自己的解答,首先想到的,还是强调他人、社会的重要,有点俗套。但联系到这个理论,似乎就比较容易解释了。自杀就是自我力量中的某种毁灭性力量(死亡本能?)过于强大的最终体现。而解决的方式呢,无疑就是加强自我的力量,这力量从哪里来?最初一定是从超我中来的(即考虑他人的感受、社会的关心)。但这不是自我强大的真正标志,而只是激活、壮大超我去暂时抗衡可怕的本我的权衡之策。而只有真正当自己发掘出并坚信着生命的意义时,自我才真正掌控一切。所以面对有自杀念头的人,提醒他们社会的温暖,他人的关心固然重要,但一味强调,却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对“生命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活着为了什么”有个自信乐观的回答,这才是关键。心理学的理论,哲学的思索,终究汇聚在一起。或许这也正是心理学与哲学密不可分的原因吧。
扯远了,回到“三我”问题中。当超我力量过大,是个什么情形呢?我们周围经常有“为别人而活”的人,表现为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凡事因为他人的意见或是说法而极大地影响自己的心情与行动。或者是有的人,方方面面都如同模范一般,几乎无可挑剔。这样的例子大家不会陌生吧。但他们过得日子真正是怎么样的呢?前者最常听见他们自己的抱怨就是:“活得很累”。后者,要么也累,要么就是背地里作出一些让人吃惊的坏事——所谓“越是道貌岸然的人,越要小心提防”。超我过于强大,就会强烈地压抑本我。本我的欲望长期得不到合理的宣泄,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比如自我的病态膨胀,比如机体的疲惫不堪等等。文革中,人人都被要求拥有超我式的思想与行为,本我的呼声几乎全被强行地完全地压制,结果人性中的丑恶与虚伪被无数次淋漓尽致地体现。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自我力量集体失衡的后果。
所以只有当自我的力量足够强大时,本我和超我才可能拥有一个比较好的协调与平衡。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当你考虑自己太多时,请顾及他人的感受、社会的要求。当你考虑他人太多时,请适当照顾自己的心情。一个对这样的动态平衡游刃有余的人,或许就是生活的智者了。
Psytopic文章采用创作共用协议,转载请注明源出处和本页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