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年前的考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4:27:47
180年前的考题难度也不小 稿件来源:南阳晚报*南阳新闻网   道光玖年己亥科陕西省乡试题目

  文化发现·清代科举乡试揭秘 之二

  □本报记者 王平

  

  在清代,考取秀才或捐了监生就可以参加乡试,乡试后为会试和殿试。在这三级考试中,由于乡试的中试者举人不仅可以参加全国性考试——会试,就是会试未能取中,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因此,乡试在清代科举三级考试中可谓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一关。

  从市民谢总喆收藏的一套清代科举“乡试”史料(“捐输收照”、“捷报”、“乡试题目”、“朱卷”)中的“道光九年己亥科陕西省乡试题目”,可以看出180年前的“高考”考题难度也不小。

  

  考卷保存完好

  

  6月3日上午,记者在谢先生家中看到,这份“道光玖年己亥科陕西省乡试题目第三场”考卷以宣纸为材料,长95厘米,宽65厘米,虽然纸质泛黄,但字迹清晰,内容完整。整篇试题以毛笔楷书书写,工整有力,有千余字。右上方盖有“主考关防”“监试关防”“提调关防”“监临关防”4枚鲜红的大印。题首“策五道”三字,即“第三场”试题主要“策问五道”,相当于要求考生按所提供的素材写出论文。

  从试题最后一段对行文格式所作的要求“每篇尾句下旁写注……笔数亦低二格仍用大字居中写”可见,古时的考试格式很是规范。

  据了解,清代乡试试题并不是人手一张,而是在显要处张贴后让每位考生审题,加之清代科举制度保密措施严格,所以此类试卷完整存世的并不多见。

  

  四道题考三天

  

  记者查阅史料了解到,清代乡试为每3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考试。乡试有正式的考场,叫做贡院。贡院内建有一排排的号房,为考生住宿,答题之所。考试分3场,每场考试历时3天,谢先生收藏的是第3场的考题。 

  题目有四大问千余字,记者摘抄其中一二列举如下:

  问“易一名三义,周易未出向用何易……说与尚书今文古文悉有者几篇……春秋三传,左氏为最而诸言与亡果可信否……”

  问“史有六家二体之殊……父子相继为史者几人……”

  问“设兵所以卫民……唐之兵强悍而不为用,宋之兵劣弱而不可用,其故何也……”

  问“道统笔于唐虞,其绪衍于三代尚书,言人心道心……孔孟以后,异端蜂起,百家争鸣,汉唐之儒若董仲舒、韩愈起衰式靡,实有功于世……”

  

  题目难度不小

  

  题目给出了大量素材,内容涉及中国古代诸多经典,如《周易》、《诗经》、《春秋》、《史记》等,用来考查考生多方面的知识水平。

  80多岁的退休教师王新方在反复研读试题后说,这四个问题内容丰富,如一问中“春秋三传,左氏为最而诸言与亡果可信否,公、榖经稷有优于左氏者否”,问的是《春秋》;二问中,“史有六家二体之殊”,“父子相继为史者几人”,是在问《史记》;三问考查考生“兵学”,用“唐之兵强悍而不为用,宋之兵劣弱而不可用,其故何也”,是让考生明白,国家兵力强悍,自然外敌不敢欺辱,军队也就用不上了;国家兵力劣弱,自然外敌敢来侵犯,而劣质的军队当然在危难时不能调用;四问“道统”方面的知识,考查考生思想、道德方面的见解。

  考生在这场考试中相当于要写数篇有关经史子集、时事政治的论文,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和对时事的清醒判断,根本下不了笔。

  

  【附】试题“第一问”

  

  易一名三义周易未出向用何易重卦四说何者为正卦辞爻辞作自何人郑注易经多改经字

  说与尚书今文古文悉有者几篇今文无而古文有者又几篇君奭述甘盘何以不言传说周书祥穆王何以不及宣王平五东迁周道微矣孔子删书何乃录文侯之命与诗之句法多止八字或谓有九字者果何据与风雅正变说尤不同以关雎鹿鸣为讽刺者何人以楚茨大田为颂祷者何义春秋三传左氏为最而诸言与亡果可信否公榖稷经有优于左氏者否礼檀弓载左传事凡几其间事同人异处能指实否王制所载何以与周礼不合月今实出吕览或乃言周公作疏非疏是

  圣朝经学昌明诸生服习有年其悉陈以觇实学

  

  下期请看:

  《朱卷 朱笔誊录墨卷防舞弊》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