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0:21:58
很久了思索,中国的青少年到底怎么了?
前些时候,见一文章写道:如今的青年是“不会闹事儿”的一代,思绪随之就飞到了五四。
百年前,中华民族遭受浩劫,莫大的耻辱。国人细想暗推,一切归于闭关锁国。继而开放国门,西潮涌入若决提之水。新旧相抨、相互交融,似乎春雨洗净了思想界的污垢,文坛的腐朽势必一点不留。遥远的巴黎和会失败,引动思想的潮流。五四运动达到至高点,算是春雷第一声吧。而后被滋润的生机,几经辗转铺满大地,星星之火点燃了明天……五四运动就是一江春水,极暗之夜也映满了一江繁星,其伟大难以形容。
如今的确不比五四,是因为少了时代的波动吗?寂静得让人窒息,偶尔几人哗众取宠,虽然很多人围着嬉笑怒骂,却更觉得林子安静了。不免回首来处,五四至建国,传统被批得不轻。我们自由了,没了礼义忠仁的约束,没了之乎者也的捆绑,差一点就全没了。建国之后一穷二白、衣食无保,文化饿得没劲儿,思想也冻得瑟瑟。跃进无成,又逢大灾三年,国民自身难保,哀鸿之状不忍再提。一波未息,一波又起,文革十年,文化思想奄奄一息,恰如当日草民。幸而天回地转,改革开放。国门又一次打开,潮流再次涌来……经过百年的奔流积蓄,这次更浩荡,也更混。天灾人祸了几十年,又被丢弃了几十年,文化的孩童将去何方?没了根的浮萍,已被冲走的浮萍,又将被冲向哪里?
记得徐志摩身后的点评有浮杂二字,而今的青少年怕是其嫡传了。身处思潮交流,徐志摩天分很高,涉猎很广很深,但都不透,毕生追求诗、美、自由。思潮交流未定不免使人迷茫,涉猎广深不透不免太杂。太杂则无根,迷茫而再寻,心性又不免轻浮。对比之下,如今的青少年何尝不受社会背景的影响?心性太杂无根、迷茫、轻浮,而又没徐志摩的才智,追求的、沉迷的、愿意终其一生的怕不是诗、美、自由。而这不仅是青少年怎么了!
记得有种病是雪盲,是因雪野太白无杂。绝对的白使目光没有停留的地方,游离、慌乱继而迷失——雪盲。徐志摩的追求呢?青少年的追求呢?完全自由、没有约束也能使思想雪盲。断了线的风筝又能如何?是否我们也缺一根丝线?
记得鲁迅先生曾谈,目睹同胞被杀的中国人竟拍手叫好。当各种名词、各种可以接受的名词涌现时,当各种人物、各种所谓的人物涌现时,当各种掌声、各种尚能入耳的掌声涌现时,是什么感觉?说不出,鲁迅先生懂得,老一辈人懂得,相信你也懂得。明知而故犯,屡戒而难忍,不是个人而是集体——我们缺的是信仰、统一的信仰。没了信仰的人恰如一群被困的没头苍蝇,没事儿瞎转悠,有一点腥气就群起若过江之卿(是水的问题,不是鱼的问题),叮没了又瞎转悠。已然不是集体无意识,而是有意识却无所依附。我正是这般(虽然瞎转悠,但不叮腥^_^),凡事预而不立,禁而不绝。思想只是地上的旗帜,多受泥水泼溅,缺少可以撑向云霄的一杆。时常与惰性斗争,却一触即溃,空留遗憾。
信仰是牢实的堤岸,虽限制了洪波的自由,也防止了千里决堤的泛滥。信仰是强劲的绳索,虽限制了马儿的自由,也防止了信马由缰的遗憾。信仰是神圣的光环,不要只说佛被光环压着,佛要凭它照亮自己的思想、前途、一生。迷离无依的船儿,你需要吗?黑暗中夜夜反复与挣扎,你痛苦吗?无视这一切,不敢、不屑于正视这一切,你真的忍心吗?而你,有曾问过自己吗?儒家的光环已被摔碎,继而缺失了好些年。如今又是怎样?中西交融、古今结合,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一种信仰?
信仰是文化思想的升华,而这一潭水还未静、还未清,泾渭还未分明。当然万绿从中还是有几点红的,很多志士仁人、兄弟姐妹都在,都在致力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其信仰之高如山,可以仰止,其景行亦可行止。民族的事业,需要的是更多的力量,你我他的支持,匹夫有责。静下这一潭水,澄清,分明泾渭,继而统一信仰,任重而道远,士不可不弘毅……
只是思索,很久了。
后记:学了近代史,有感写下一联:切思千秋异彩,文武盖世,屈指可数,炎黄子孙,本应自尊自爱:回首百岁沧桑,血流成河,举步维艰,华夏儿女,何不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