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出身特别共产党人:周佛海陈布雷子女都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5:13:57
凤凰网资讯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正文八位出身特别共产党人:周佛海陈布雷子女都是 2010年08月06日 11:19 读书文摘 【 】 【打印共有评论5

核心提示:中共历史上有许多特殊党员,其中有这样八个人,他们的家世,身份,还有地位,似乎与倡导工农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完全不相干,可他们恰恰是坚定的中共党员。

本文摘自:《读书文摘》2009年第10期,作者:王树人,原题:《八位出身特别的著名共产党人》

张作霖之子张学思

张学思(1916~1970),辽宁海城人,生于奉天(今沈阳),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第四子。张作霖早年在辽西一带当土匪,1916年任奉天督军兼省长、东三省巡阅使兼蒙疆经略使。1924年打败直系军阀后,控制北京政府。1926年6月组织安国军政府,自称“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1928年6月,退回东北,途经沈阳西郊皇姑屯车站时,被日本关东军埋设的炸弹炸死。

1928年,张学思入奉天同泽中学读书。1931年初到北平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3月参加“反帝大同盟”,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派遣,到东北军第六十七军特务大队做兵运工作。1934年7月,经长兄张学良介绍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预备班学习。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不久获释继续学习。1937年初毕业后到东北军第五十三军任见习排长、上尉参谋。受中共党组织派遣,曾到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联络东北军将领,为争取释放张学良进行活动。

1938年2月,营救张学良的工作失败后,张学思来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周恩来对张学思说:由于蒋介石消极抗战,武汉也保不住了。日本帝国主义在诱降,蒋介石已有所动,东北军中已有些爱国将领被捕失踪,你在这里有危险,党决定让你马上从西安赴延安。分手时,周恩来亲笔给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处长伍云甫写了一封介绍信,让他绝对保证张学思的安全,派人派车将他护送到延安。

1938年10月,张学思到延安后入马列学院学习。后曾任抗日军政大学东北干部队队长。1940年率队到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任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1943年起任冀中军区副参谋长兼第一科科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1944年调任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参谋长、第十一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辽宁省政府主席兼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49年4月受命创建海军学校,任安东海军学校副校长。

新中国成立后,张学思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1953年被任命为海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6年,为了培养更高层次的海军将领,张学思被拟派往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留学,但苏联方面却提出异议,说他是大军阀张作霖的儿子,不同意接收他去留学。周恩来得知后,立即向苏方提出:张学思在青年时代即背叛了家庭,追求进步,在白色恐怖中冒着生命危险,参加共产党,为党做了许多工作。他是在长期斗争中锻炼成长、经过考验的优秀军事干部,我们党一直很重视对他的培养。经过周恩来说明,苏联同意了中方的决定。1958年,张学思毕业回国后任海军第一副参谋长、参谋长。

“文革”中,林彪一伙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张学思逮捕关押。1970年,张学思病情恶化。当周恩来看到张学思的病情报告时,立刻批示:“要告诉医院,设法进行抢救。如果他们力量不够,可以请301或其他医院一块儿进行抢救。”周恩来的批示尽管以急件下达到医院,尽管医院领导和医生及时进行会诊并提出多种治疗意见,但由于张学思被李作鹏一伙折磨得病情太重,再加上他们的抵制阻挠,还是于1970年6月29日含恨离开了人世。张学思被迫害致死后,毛泽东、叶剑英指示要认真查清,以便正确处理。周恩来几次指示要查清迫害张学思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军委和海军党委给张学思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杨虎城之子杨拯民

杨拯民(1922~1998),陕西蒲城人,国民党爱国将领杨虎城长子。杨虎城,曾任国民党第十七路军总指挥、陕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绥靖公署主任。1936年12月12日,和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逼令辞职“出洋考察”。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被蒋介石长期囚禁于贵州息烽、重庆等地。1949年9月17日重庆解放前夕惨遭杀害。

杨拯民1922年出生时,其父杨虎城已经是陕西靖国军第三路军司令了。“拯民”的名字是杨虎城起的,取自孙中山的名言“拯斯民于水火之中”、“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表达了对儿子的殷切希望。1937年,杨虎城被迫以国民政府军事考察员的身份出国。临行前,杨虎城在上海专门和前来送行的杨拯民进行了彻夜长谈,嘱其努力进取,将来为国家出力。这次见面,是他们父子的最后一次相聚。

1937年,杨拯民在北平中华中学上学时,参加了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秘密外围组织。在党组织的帮助下,杨拯民于1938年3月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都十分关心杨拯民的学习生活情况,多次请他到家作客。后来,杨拯民曾任中共米脂县委统战部部长,关中军分区、延属军分区副司令员,大荔军分区司令员。曾参加了智取华山等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杨拯民立志投身国家经济建设,主动要求到条件艰苦的甘肃玉门油矿工作。1950年,原起义的杨虎城旧部集体转业,成立了中国最早的石油工业之师,开赴玉门。组织上调杨拯民担任了新中国第一任玉门矿务局局长兼党委书记。杨拯民举家迁往西北高原。1957年底,杨拯民领导的玉门油矿由新中国成立初的年产量十几万吨,发展到年产100万吨,他当之无愧地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代功臣。

1958年,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张德生向周恩来打报告要求调杨拯民任副省长。从此,杨拯民开始从事行政工作,历任陕西省副省长、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天津市副市长。“文革”开始后不久,杨拯民被关进“牛棚”。1967年,杨拯民被整得过不下去了,只好给周恩来写信。没过一星期,杨拯民的问题就从“敌我矛盾”划为“人民内部矛盾”,并于1969年春节被释放回到家中。粉碎“四人帮”后,杨拯民任建筑材料工业部副部长。1982年调入全国政协。后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第五至九届全国政协常委。1998年10月22日因心脏病突发去世,逝世后葬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杨虎城烈士陵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