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摄影 - 传统美学的使者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9:32:43
传统美学的使者
1970-01-01 08:00
在汤姆·巴里尔成为当代美国最富盛名的摄影美学艺术家之前,他已在罗伯特·马普索普机构中以其高超
的印相技艺闻名于世了。
巴里尔于1979年开始从事这项工作,当时他还是纽约观赏艺术学校的一名学生,当他被马普索普雇佣后,
异常高兴,因为他们对艺术的感觉惊人地相似。尽管巴里尔的创作主题经常与马普索普的相异,但他们对古典
传统却都情有独钟。
这种感觉充分体现在巴里尔的作品中。巴里尔曾说过,“我赞赏摄影艺术的过去,至于它的未来,我却不敢想象。”他一直住在纽约并仍然在原先的暗房中从事印相工作。提到他的主题风格,巴里尔会侃侃而谈:“我不愿重复已经做过的事,只想对他们作出评价,而后进行再加工。”他对那种换汤不换药式的作品深恶痛绝。
巴里尔的追随者们似乎对这一点深信不疑:“我发现即使是最理智的收藏家——那种初始认为他的作品华而不实而拒绝买它们,但最终还是买下它们的人,以及那些仅仅为了附庸风雅而搞收藏的人都抵御不了这些作品的诱惑。”摄影艺术展览的主办者戴维·范赫如是说。他在洛杉矶的范赫·克雷恩美术馆出售巴里尔的作品。
巴里尔对古典摄影艺术的爱好和他精湛的暗房技术已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在他的绝大部分作品中了。使这些作品光彩照人的还是它无与伦比的印相质量。“我觉得我需要另外一种相纸,它不同于以往我所用过的冷色的、朴实无华的溴化银相纸。”巴里尔说。于是他转而青睐已经风靡了数十年的柯达·艾克泰拉——一种暖黑色调的肖像型相纸。“这是真正能使作品主题显得雍荣华贵的唯一东西,”他说。然而,令人惊异的是,艾克泰拉相纸的应用仅仅是个开始,当这些照片被浸泡在经过反复实验而证明效果不错的硒的调色剂中后,巴里尔继续将它们长时间地浸泡在茶水中——可饮用的那种。“茶增加了作品的暧色效果和颜色的浓度。”他解释道,“人们有时错将这种颜色说成银灰色。”这难道是巴里尔自成一格的独创亦或是现成的利普顿风格?我们不得而知。
巴里尔的茶色调摄影作品现在已被编辑成册,书名为《汤姆·巴里尔》,由照片收藏家艾佛·沃兹-拉塞尔出版。我们相信,随着这本书的问世,这位摄影家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公众的关注。“任何一本好书都会为艺术家提供不同的创作舞台,而这本书是最引人注目的。”戴维·范赫说。是他将巴里尔的作品介绍给沃兹-拉塞尔并帮他将出版计划完成的。
让我们听听摄影家本人巴里尔又是如何评说自己的这种创作风格呢?
●关于胶卷,当我们用针孔相机拍摄时,是不能用与普通相机相同的在磨边玻璃上排版方法的。于是我开始用4×5的偏振片、55型兼呈正负性的快速胶卷,这样就能够准确地看到我的拍摄对象。既然底片完成得令人满意,那么我便如法炮制,将它用于洗印照片上。有时在拍摄中,我既用原先的单张胶卷,又用55型兼呈正负性的快速胶卷,而几乎每次,我最终还是选用了55型底片。因为经过并置对比后,后者(即用大印相,我的大部分印相都是20×24英寸的)无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颗粒的均匀分布程度上都很令人满意。还因为我们立即就能看到底片,没有浪费掉冲洗底片的机会。我把整个画面都冲洗出来,包括已起了化学变化的边缘部分。我甚至想出了如何使底片曝光过度的方法。我有时将这种方法用在我的花卉照片中。
●关于非银色,我从来没有尝试过银灰色的印刷风格,但是自从现在我们能选出很棒的数字式的30×40英寸的负片后,我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这对我来说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对银色印相的操作是为了尝试保持肖像颜色上的浓度和增加其华丽的色调,而那样我们就留意不到直接的银色印相效果了。这种情况下,选用那种冷色调的、朴实无华的溴化银相纸没错——它正是我早期拍摄时常用的。但是,它却不适用于我现在的工作。此外,我很愿意用照相凹版印刷来出版我的一本代表作,那是由于它的墨也适用于普通的纸张,那样就比我用相纸时,有更多在颜色和表面上选择的机会。
●关于茶,东欧的摄影家有时用茶来完成他们的印相工序,并且我也听说中国人用茶来造纸。茶给我一个优势——它能增加印相的曝光效果和浓度。由于茶会使整张相纸都染上颜色,我们不得不在亮部稍印一点儿,它基本上消掉了肖像的所有白色,然而整个画面的反差仍然令人赏心悦目。茶和任何调色剂一样都需要多方面的控制——不仅仅是在浸泡的时间上,甚至它的温度也影响着照片的颜色和色饱和度。
●关于他的书,这本书实际上是对普通照片在质量上的再创作。它用一种特殊的照相制版法制成的。它是使不上胶的薄挺如纸的木头产生华丽效果的最佳方法。
我们开始将正片转化成负片时,要对色调作单独的“间隔”:即从深色调、适中色调到强光效果。胶印的感光板是将每张负片与正片重叠后制成的,从深到浅着墨。但是每个感光板印出来后,墨允许在下次印刷之前干掉。如果一次印刷后效果不理想,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次重复。
本书的印刷,就是经过四次重复印刷后才产生了理想效果的,这才使它有了浓厚的着色光泽。大家一定很少见到这样的书,仅印刷80张照片就花了四个月时间。
因此,可以这样说,这本书基本上是手工制成的。
 
原 作 者: 徐洁 编译
中国网络摄影 - 传统美学的使者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专业的失落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构成主义的影响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摄影、网络、传播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论摄影策划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摄影之父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艺术和摄影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台湾摄影记事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艺术和摄影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发展,还是停滞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我拍黄河》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广角镜头与闪光灯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解读”照片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闲谈“采风”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身体语言在说话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再说牛群>>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论新闻摄影的批判性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摄影作品的命名艺术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对《摄影之路当如何走》的商榷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呼唤摄影的实干精神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呼唤摄影的探索精神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对几个摄影问题的看法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专业摄影与艺术摄影的区别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 中国网络摄影 - 摄影构图中突出主体的一般方法 - Welcome to China photogra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