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经济周刊 中国需降低对海外依赖程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7:28:12
花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先生,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崛起,将日本崛起和中国崛起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做了精辟的总结。他说,日中两国的共同点在于,经济高速成长期都有很高的投资率支撑。中国固定资本投资对GDP的比例逐年升高,到2005年已经超过40%。这在世界上实属罕见。日中两国的不同则在于对海外的依赖程度。
日本的贸易立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海外需求(进出口)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即便是在日美经济摩擦最严重的上世纪80年代,也不足15%。相对来讲,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这一比例就在持续上升,2006年超过了35%。
海外依赖度高,再加上不懂世故,就很容易与外国发生摩擦。可能的话,中国需要降低对海外的依赖程度,探索增加国内消费的方式。
家庭和国家大量储蓄
那么,为什么中国这张大存折上的账户余额一个劲儿地往上涨呢?
从宏观经济上看,流动账户节余=储蓄-投资。日美经济摩擦也好,美中经济摩擦也好,针对的都是出口和进口的平衡。但是,我们从储蓄和投资的关系中又能看出另一个侧面。
很多人指出,中国流动账户节余的不断膨胀与中国消费过少、储蓄过多有关。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中国家庭为了以防万一,大都倾向于存钱防病养老。
从实际数据上看,中国家庭的确有存钱的习惯。但纵观整个中国的储蓄构成可见,中国流动账户节余不光“得益于”中国家庭。中国政府也有存钱的习惯。
2006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支出约为4万亿元人民币。财政收支从90年代后半期起一直存在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赤字。而后,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赤字对GDP的比例逐年缩小,直至1%左右,基本上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特别是,2006年中国的税收大有起色,财政赤字迅速缩小到了800亿元人民币。赤字对GDP的比重也下降到了0.4%,可以说财政基本健全。
政府储蓄就是年度收入减去当年政府消费之后的数值。从这个数值上看,1998年由于公务员涨工资,政府一下子拿出2500亿元人民币。但1998年之后,政府消费就逐年减少。2003年中国政府的存折余额变成了正数。2005年中国有了5600亿元人民市的“存款”。2006年“存款”达到了7200亿元人民币。
收入再分配迟滞
与其说这是中国政府节俭持家、健全财政的结果,倒不如说是社会保障等收入再分配政策迟滞所造成的后果。
发达国家的政府,一般会在医疗、教育和养老金等领域进行一定的收入再分配。这也是发达国家财政赤字的主要原因。
另外,中国的义务教育还没有彻底实现免费。中国在今年的财政预算中,才首次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的目标。今年中国政府的财政预算为850亿元人民币,但对于那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中国半数的国民没有医疗保险。医生账面上的月收入大概在200O元左右。很多医生要靠药品回扣和手术红包生活。要解决医患这个大矛盾,至少需要每年4000亿元人民币的财政拨款。
养老金的巨大赤字也是中国面临的大问题。据说,2005年中国的养老金赤字高达8000亿元人民币。
公务员报酬偏低,也是官员贪污腐败屡禁不止的一个原因。也就是说,是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消极和懈怠导致了中国储蓄过多的现状。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为了更好地利用外汇,中国政府计划建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并为之发行1.55万亿元人民币的国债,用以吸纳国内的流动资金。如果这些资金能够在海外投资的话,的确能够达到短期的对外均衡。
但是,储蓄的资金越多,问题就越严重;这始终都是一个避免不了的恶性循环。对中国政府来说,只有完善收入和消费的再分配,才能解决国内的矛盾和对外的不均衡状况。这才是一箭双雕的好办法。(作者:日本贸易振兴会亚洲经济研究所渡边真理子)(原题:国内收入再分配迟滞导致中国经常项目盈余不断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