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板反胶正手拉球的基本原理和训练方法 吴敬平222234535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9:48:34
直板反胶正手拉球的基本原理和训练方法 吴敬平        《乒乓世界》编辑部给我转来一些读者来信和网上很多直板反胶打法球迷的提问,他们主要是想了解直板反胶正手拉球的基本原理和训练方法,特别是很想学习马林的正手爆冲。很多球迷对正手拉球进行了技术探讨,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并且提出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提得十分专业。我看了以后十分感动,对此,我觉得自己有义务把这些年在训练马林和王皓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球迷朋友们进行交流。由于我们训练的角度不同,对正手拉球的理解也不一定相同,训练的方法手段也不可能一样。因此,我只能从我的角度把我训练的体会和朋友们交流,仅供参考。
      乒乓球基本上是一项圆周运动,正手和反手拉球都是以运动员的身体重心为轴心、以身体到身体重心的连线为半径进行圆周运动。因此,不管是正手还是反手击球都必须符合这个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手拉球动作的基本原理就是一种力的传递。
      正手拉球的基本要点
      基本站位:两腿张开与肩的宽度为差不多相同,身体稍微前倾,重心在前脚掌上,拉球时,身体向右转(以右手为例),重心放在右脚上,在转腰的过程中,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底,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板型前倾(拇指用力压住球板,食指稍微放松,中指顶住球板),板型前倾的角度因来球的旋转不同而调整。
         击球原理:击球的时候,以右手为例,首先是腿上发力,向左蹬腿,身体重心从右脚向左脚转换,交换重心,身体前迎,身体前迎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然后是腰上发力,用腰带动大臂转动,把力传递到前臂,在击球一瞬间,收缩前臂用力击球。从力学的原理讲,正手拉球前,小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越小越好,这是加大半径,半径越大,初速度就越大,在击球瞬间突然收缩前臂,使半径变小而获得加速度,使速度加快,力量加大。击球时,小臂和大臂之间角度的变化要根据来球和击球的需要进行变化。很多运动员在进行正手拉球时往往只注意了收前臂而忽略了转腰,用腰来控制手臂的发力,或者是注意了用腰的发力来带动手臂而忽略了收前臂,前臂和大臂之间的角度几乎没有变化或变化很小。总结起来正手拉球应注意四点:1、必须注意重心的交换,重心迎前的方向要和击球的方向一致。2、一定要用腰控制大臂,是腰上发力,而不是用手臂发力,注意拉球时腿、腰、大臂、前臂、手腕发力的协调。3、击球瞬间必须快速收缩前臂、手腕发力,前臂收缩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力量就越大。4、击球点必须保持在身体的右前方,击球点离身体越近,越容易控制球。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拉球动作,必须和你自身具备的身体条件相符合,只要不影响动作的发力就可以,没有什么固定的动作模式。另外就是在击球前,球板和球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尽量主动去击球,而不要让球来撞你的球拍,或者是球与球拍之间的距离太小,容易被来球顶住,影响你的发力。

(注乒乓世界12期李晓东也谈到了发力,有5个要点,是腰跨为轴,手腕引动,出手集中,加速运动,有张有驰。大概也和吴的说法相似。主要在于读者要理解,乒乓球在主动发力的时候,你的拍子是做的变加速运动而不是匀加速运动,主动发力时击球的一瞬间画成二维图的话x时间y加速度,加速度的抛物线顶端对应的时间就是你最佳的击球时间。这个最佳击球时间是在一个比较小的区间内,也就是对方回球后球反弹到最高点所需时间的大概+-0.01秒。因为最好的击球带你在最高点附近。也就是说,要想完美的发力,就要在时间 t之内通过步伐的移动,把身体移动到右肩前方。 在这里我再解释一下合力的意义,注我也只懂对攻合力,不能解释发球合力。乒乓球教练说的合力,实际上是动量定理在乒乓球上的应用。假设对方1来球数度较慢我方想主动进攻,我方的目的是4史一个较慢的球变成较快的球。M1v1+M2v2=M1v3+M2v4M1是球 M2 是球拍在这里2v2v,V3>v11也就是说v2要尽可能在时间t只内大,也就是说球拍必须做变加速运动。为了使加速度大,只用前臂不够,必需用上手腕,因为前臂的半径比手腕大多了,角速度定理。相反,在防守的时候,对方的来球快,我方不想使来球更快,用落点来加大对方进攻的难度,这时候v2的速度不需要多大。用比较低级的防守技术如硬挡这时球拍是做速度非常低的匀速运动,而高级的防守技术如反带,反拉,球拍做的是变化率比较低的变加速运动也要求触球时加速度最大。所以难就难在在非常短的时间何不利的击球位置使自己的加速度达到最大,一不小心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正手拉球的结构变化
      对于我国大多数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来讲,直板居多,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打直板反胶的人也越来越多。由于我国的直板反胶打法都是从直板正胶演变过来的,在训练的方法上和打球的意识上都是按照直板正胶的路子和意识进行的。因此,在动作的结构上是以近台为主,动作小,击球速度快,摆速快为指导思想。在正手进攻的训练方法上也很少进行大力量的拉球训练,更多地是强调动作之间的连续性。对于很多曾经经过业余体校训练的球迷来讲,要想对正手拉球动作进行改变就更不容易。这是影响我国直板反胶运动员正手拉球力量不大的主要原因。 在近几年我对直板反胶打法运动员的训练中逐渐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马林和王皓的训练中,改变了以前的训练方法,特别强调了正手大力量拉弧圈球的训练,把这个问题摆在了直板反胶打法训练的首要位置来进行解决。把训练正手拉球的意识从动作小、速度快、连续性好改变为拉球动作舒展、跑动范围大、力量大,连续性好。强调了在大力量拉球的基础上提高拉球的连续性和杀伤力,在平时步法的训练中要求马林和王皓加大拉球的力量,练好大力拉球后的衔接。      在实际的训练中我主要采用了发大力拉冲从中台发出的下旋球半高球,要求马林和王皓尽量用最大的力量击球,主要训练拉球时动作的舒展性,并让他们逐渐习惯发大力拉球,掌握发力的技巧,把腿、腰、大臂、小臂、手腕的发力协调起来,主要强调了腰腿的发力和身体重心的转换。其次是进行了全台发力拉冲上旋球的训练,主要解决发力拉冲后的连续性和步法的移动。通过训练,使马林和王皓的正手拉球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比赛的效果来看,我认为在这点上是成功的,这也是在直板反胶训练上的一点突破,打破了直板正胶训练模式的旧框框。对于大多数业余爱好者来讲,要想提高正手拉球的杀伤力,就必须对过去打球的意识进行一些改变,尽量进行一些大力量的拉球训练。(注中国的正手弧圈球技术实际上是从郭跃华的动作发展过来的。郭跃华的技术特点是发最大力量拉球的时候,踝 膝盖,腰,肩,肘,手腕,手指,一起发力,从下到上,触球时速度恰好达到最大。从发力这点来说郭领先了中国20年。一前中国教练不懂,只看到郭动作大,发大力的时候肘关节几乎全部打开,以为这样才能发力。中国的好东西没有传下来,反而被韩国人学了去,可笑啊。我认为韩国直拍弧圈到现在都没有超越郭的范畴,前三板+正手+步法+推挡。何况他们的摆短和推挡还没郭好。但是郭的技巧需要超常的步法和身体素质为保证,不然连续性就不好。孔令辉是弧圈球技术化时代的人物,他的反手第一次结合了速度与旋转,从他以后横拍颗粒对横拍反胶在速度和旋转上都失去了优势,也导致了男子横拍快攻的消灭。所谓男子的今天就是女子的明天也就是说张怡宁出来以后,女之横拍快攻的好日子也就快要到头了。试问,那个女子的反手对的过张怡宁呢。需要特别提的是孔的正手。孔的正手没有就对的力量,速度,旋转。但是他的连续性特别好。原因在于他改进了正手弧圈的技术结构,在准备姿势时手腕内扣,更多的运用二头肌的爆发力来拉球,动作大小适中,有机会时也可以打开肘关节,来一下孔式爆冲。波尔的正反手技术都十分类似孔,波尔比孔好的地方在于波尔更擅长运用不同的握拍姿势击球。他一般也是扣着板子,但是他扑正手时可能会撇开拉直线,侧身后既可以扣着拉直线侧旋球,也可以撇开拉大角,侧身后身体不到位的时候,也会把拍子立起来半拉半打一板。读者要有更打的收获建议对比老瓦和波尔的教学片,结合奥运会老瓦对小柳的比赛,体会波尔是如何借鉴孔和瓦的弧圈技术的,另外梅兹的技术和波尔也非常相似,这就是以后欧州洲的发展方向)
        正手拉球的方法与技巧

      正手拉球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有近台拉球、中近台拉球、远台拉球,有拉上旋球、下旋球,有近台快带、反拉弧圈球,拉半出台球等等。不管拉球有多么复杂,但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基础,就是步法。步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正手拉球的命中率、力量的大小和拉球时的调节能力。要想练好正手拉球,就必须先练好步法。而在这一点上,是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最大的区别所在,业余运动员不可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进行大量的高强度的步法训练。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击球的技巧。只要能够做到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现有的条件,也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些比较实用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1、拉好定点下旋球:拉冲下旋球是直板反胶最基础的基本功,在拉下旋球时除了注意前面提到的基本动作要领以外,要特别注意手腕的用力方法。在击球的瞬间是用手腕去摩擦球,击球点在来球的中上部,在用手腕摩擦球时还要根据来球旋转的强弱再加上一定的撞击。就是人们常说的又摩又打。拉冲下旋球旋转弱的来球要连摩擦带撞击,撞击可稍大于摩擦。拉冲下旋球旋转强的来球必须用力摩擦击球,用自己拉球的力量抵消来球的旋转。在击球的瞬间要特别注意击球时一定要把球往前送,不能靠力量去硬碰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吃球”,尽量让球在球板上停留的时间长一些。经常这样训练拉球,你对球的感觉就会越来越好,拉球就会越来越有数,慢慢达到运用自如。训练的方法,在没有多球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拉球一方发下旋球到对方的反手位让对方搓长球到侧身位,然后发力拉冲这个球。拉球时一定要注意用全力拉冲,不要考虑下一板球对方是否能够防过来。要的就是让你防不过来。经常这样训练,你的拉球力量一定会提高。在有多球的条件下,可让对方发下旋球到你的侧身位,定点发力拉冲这种球。拉球时要掌握好击球时间,在对方来球跳到最高点或下降前期击球最好。击球时间一定要相对固定,这样容易掌握拉球的命中率,好调节。出界多就向前送一点,下网多就多摩擦一点。在定点拉冲下旋球比较有数的情况下,再把来球的落点扩大到全台的定点拉冲,这样不断加大拉球的难度,拉球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2、拉好定点上旋球:拉上旋球和下旋球不同的是,拉上旋球击球点在来球的上部,摩擦球要大于撞击球,击球的瞬间一定要往前送。训练的方法基本和抢拉下旋球一样,只是来球的旋转不一样,是上旋球。在推挡后侧身发力拉冲这板球,或对方变你正手位后发力拉冲,反复练习。有多球训练的条件,可以由对方直接发上旋球到你的正手位和侧身位抢冲,落点可以从定点到不定点,逐步提高击球的难度。
      3、练好反拉弧圈球:反拉弧圈球是一种高级技术,尤其是业余运动员掌握了这项技术就像如鱼得水,你就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因为一般的业余运动员在拉弧圈球时拉高吊弧圈球的时候多,你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技术,你就站在了比对方高一挡的层次上。反拉弧圈球的要领,首先要自己发力,尽量少借对方的旋转,用自己拉球的力量去抵消对方来球的旋转。其次是在反拉时摩擦球一定要薄,摩擦球的上部甚至顶部,既要借对方来球的旋转的力,还要自己发力摩擦球。越是自己发力反拉,命中率越高。越是怕对方的旋转去碰球,越是容易吃对方的旋转。训练的方法,对方发下旋球到你的反手位,你搓球到对方侧身位,对方拉高吊弧圈球到你反手位,你侧身反拉,这样反复练习,等基本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规律以后,再把反拉扩大到全台和不定点反拉。
      4、近台正手快带弧圈球:这项技术是防守中很先进的技术,也是很难掌握的技术,是90年代后期才逐渐被采用的技术。在这之前人们在正手位的防守都是平挡,借对方来球的旋转把球挡过去,因而在比赛关键的时刻就很容易因紧张而造成失误,即使不失误,防过去的球也没有威胁,很容易被对方连续进攻。到90年代后期,中国的运动员把反拉的技术运用在近台的防守上,特别是直板反胶打法的运动员运用更多,加快了攻防转换的节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马林在这项技术的运用上是非常突出的。这项技术要求运动员的对来球的判断要非常快、准确,手上对球的感觉要求很高,因为有很多球是在失去身体重心或不到位的情况下,完全靠运动员手上的功夫去完成技术动作。我想虽然目前在业余运动员中能真正掌握这项技术的不多,但已经具备了一定水平的运动员可以去尝试一下,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这项技术的技巧主要在于掌握好击球时间和手腕的用力,击球时间尽量在球的起跳前期(上升期),当步法实在到不了位的情况下,还可以在球刚一跳起时就击球。击球时靠腰和手腕发力,接触球的顶部。接触球时既要借对方来球旋转的力,同时自己一定要发力去摩擦球,尽量摩擦薄一点,摩擦厚就容易下网,在摩擦球的瞬间一定要把球往前顶。训练方法可采用搓下旋球到对方正手位让对方拉弧圈球到自己的正手位,然后正手近台快带。这样反复练习就会逐渐掌握击球的基本方法,在快带对方从下旋球拉起来的弧圈球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进行推直线让对方拉弧圈球到自己的正手位快带上旋弧圈球的训练。这样,你就会慢慢掌握在防守中正手近台快带弧圈球的技术。这项技术的关键点是在击球时一定摩擦球要薄,而且自己一定要主动发力去带球。       正手拉球的注意事项

      业余选手在练习正手拉球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收前臂:在正手拉球时一定要注意收前臂,大臂和小臂之间的角度一定不能固定,要根据来球来决定摆臂的大小。但要注意一点,收前臂一定要用腰来控制。
      2、转腰:由于乒乓球是圆周运动,击球时用腰来控制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击球时球拍的后引不是用手往后拉手,而是用转腰来完成,用腰固定大臂,转腰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拉手。就是说,在击球前的摆臂是先转腰而不是先拉手。而我们好多球迷们在打球时都是先拉手,不知道转腰,因而在击球时经常出现身体不协调导致发力不集中或发不出力。
      3、击球点:击球点的最佳位置是在身体的右前方(以右手为例),要保持最佳的击球位置就必须学好步法,保持好身体的重心,重心的高低要根据来球来决定。马林经常使用的侧身倒地爆冲是不得已而为之,对方搓过来的球又低又长,拉完以后不可能再还原,只有搏杀。马林在拉这种球的时候重心低,但是击球点是球的最高点或下降前期。正手位大角度的球击球点要根据自己步法移动的情况来决定击球点的高低。一般情况下是在球的下降中期和后期击球。
      4、手腕的运用:在拉球时,手腕要相对固定,不能晃动太大,击球瞬间用中指顶住球板发力摩擦球。另外手腕还具有击球瞬间的调节功能,比如在拉球时突然感到球的旋转比自己预想的要转时就靠手腕来调节击球的力量大小和摩擦球的部位。在不到位和顶住自己的情况下,就要靠腰和手腕来调节击球点。特别是在比赛中,很多球都不是很规则,来球的落点也是你最难受的地方,这时候就要靠手腕来调节,手腕的调节主要靠大拇指和中指用力来完成。其次拉球时板型的控制也要靠手腕来完成,有很多的直板运动员正手拉球时吊腕很厉害,这影响发力,一般情况下,手腕和前臂几乎在一条直线上,球板把与手腕之间的角度在45度左右。
      5、吃球:我们看一个运动员拉球的好坏,主要是看他拉球时是否吃球。吃球就是球在球板上的停留时间比较长,而不是球一碰球板就出去了。要做到拉球时吃球,就必须每一板球都主动发力去摩擦球,在平时的训练中尽量少打借力球。拉球吃球的好坏,在平时训练中不是很明显,但在比赛中就有很大的区别。很多球都是在你不到位的情况下要完成拉球的动作,就全靠你用手腕主动发力去摩擦球来调节,你习惯了主动发力拉球,就能在比赛中控制拉球时力量和击球部位的调节,拉过去很多高难度的球。
      6、抢冲上旋球和下旋球的区别:动作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区别在于抢冲下旋球时击球点在球的中上部,发力的时候根据来球的旋转可带点撞击;抢冲上旋球时击球点在球的顶部,主动发力摩擦球,击球时身体重心也随之向前。特别是在反拉弧圈球时,摩擦薄反而容易过去,摩擦厚或带点撞击就容易失误。
      7、微调:很多球迷朋友提出这个问题,我认为要在比赛中做到这一点是比较难的。这首先取决于你个人本身的球感,就是你手上对球的感觉。其次是在训练中不断地培养你对球的旋转的理解,要清楚地知道你打过去的球是什么样的旋转,对方回过来的球又是什么样的旋转。只有这样,你才会根据来球的不同,在很困难正常击球的情况下,在来球很不规则的情况下,在球落在边边角角很难回击的情况下,通过手上的调节把球回击过去。因此,对于业余球迷朋友们来讲,最主要的是去琢磨球的旋转变化,把这个规律基本掌握住了,你就具备了微调的能力。(注:这里我特别注意到了器才对拉球动作的影响,纤维板发力的时候正手基本上是半弹半拉的,不同在于反手技术。炭板的反手基本也是半弹半拉,如格林卡,施拉格。芳炭板的反手要以拉为主,如波尔,孔令辉。 芳炭板借力时容易下网,波尔用调右压左时,反手老是下网。产见波尔对老瓦,波尔对刘国正。中国人就以为用侧旋弧圈压住波尔的反手就行了,结果世界杯上王大力前两局用的不错,后来被波尔适应后就被波尔一点大两点,打的大力左右不得兼顾。纤维板得难点在于拉出转球,这需要有超一流得手感和极强得手腕爆发力,施拉格反手为什么那么厉害,因为他反手还有一板转的,你有不敢离台太远,近了他又冲你。同样他正手那板高调弧圈对弥补他正手力量不大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柳承敏和他打的时候正手对拉就老是下网。可见天才就是天才。用施弹加bryce能拉出那么转的球,你用常理是不能解释的)  对“正手拉球的注意事项(国家男一队教练吴敬平)”一文章的补充及相关笔记整理稿

  最近又上渔场,好贴子不如从前多,但有一篇挺好,就是““正手拉球的注意事项(国家男一队教练 吴敬平)”,确实是实实在在的真技术。但是其中好象没有提到击球重心的问题,其实重心问题在弧圈球技术里的份量应该是占有关键性的地位,现在很热的“重心交换”也不过是重心问题的其中一环而已。其实这个问题简单得很,我不是什么教练,但手上有当年打球时笔记,摘录整理如下,括号内为本人加注和解释,希望和大家共享:
  (主讲人:某体校老师,也就是我当年的老师,高中文化,姓名略去不提)
  下面,我们从拉球的分解动作分析一下:
  “拉手、转腰、展腕、转腰、挥臂、挺腕、击球、随势完成动作、还原”,总共是九个分解动作,如果用连续图就是在画一个半圆周弧形。——那么合理的击球点在那里呢?
  如果发力充分的话,整个拉球动作下来,击球点应该就是挥拍速度最高的瞬间,同时也是手腕前挺使拍与球滑动摩擦的瞬间,这样的话,“拉手、转腰、展腕、转腰、挥臂、挺腕、击球”这几个动作占了整个拉球动作从空间、到时间的大部分。也就是说,击球时,拉球动作已经完成了大半。而乒乓球速度快,弧线低,无论是搓球还是对方的攻球、弧圈球,弧线都比较低,如果拉球回击的一方重心比来球的弧线高了,拉球动作的空间和时间上就会受到很大限制,击球前的动作就比较拘束,不可能做到象韩国人的正手弧圈那么舒展,威力就更加有限。
  (笔者注:其实看看韩国人的正手拉球,还不能不提我国的直板弧圈前辈(郭跃华),当代的王励勤,正手拉球时重点都比较低,两腿间站得比较开。看起来动作比国内大多数人大很多,但是威力很大,同时连续性也更强,这又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能在击球动作中发挥出来就更有限,所以动作的结构是否合理,发力是否充分是弧圈球质量高低的核心内容和直接决定因素。分析如下:

  1、拉球动作的最高速度点,就是合理的击球点;

  要使击球时发挥出个人最大的爆发力,就要使你的击球点前动作舒展,发力充分。在你个人动作结构一定的前提下,无论来球弧线高低,击球前的动作过程和幅度应该是基本相同的,这样才能保持连续拉出高质量的球。从连续动作分解图中,我们可以认为最佳的击球点位于——略高于腰部,胸前右侧(以右手运动员为例),但具体的点是由对方来球决定的。

  2、必须根据来球弧线决定拉球时的重心;

  说到重心,不要以为人站什么位置,重心就应该有多高,这是错的!(笑)对方的来球决定了你重心的位置。对方可以在比赛中打过来任何弧线的球,只要能打到你的桌面,但你想用弧圈球回击,就必须使自己的动作与对方来球的弧线配合起来。击球点高于胸口就拉不了,所以太高的球不能拉。——你的个子没有那么高,手没那么长(笑);太低的球不好拉,向前用力太多,反而上不了桌,最好是吊起来(指拉高吊),或者是兜回去。

  3、击球前的步法移动要提前,拉手、转腰动作要充分,保证击球时发力完全;

  球是死的,但对方用不同方法打回来,就让它有了生命,所以你自己就一定要活,不然死的就是你!

  首先是下盘要活(指步法),要有预见性,对方球离开拍子时,你就要判断出它会打向那里,脑子想到了,腿就要跑过去,不要等球到了你再跑。象XXX同学就是个好人,球到了才跑,所以老捡球(众人大笑——注:XXX是我同一批的队友,步法较差)。
  不要想着要到处跑,动作就可以缩水,我再警告一次:你敢把自己的动作乱打折扣,你的水平就跟着打折扣,不信可以试试!XXX、XXX、XXX,你们现在能拉一、两板了,为什么没有三、四板呢!?看看自己的动作,第二板开始就不拉手了,跑得很累,很忙是吧,#¥%……,不想好好练就叫你底老豆带回屋企,不要浪费我的时间。·#¥%……
  (粗话一串又一串,所以省略——注:这回被骂的人里面,就有老棍我哦,当时我的脸很红的,年纪还小嘛,呵呵)

  好了,总共和拉球重心有关的就这么多,这可是八十年代的东西,可能有点旧了。但今天不要说地方选手,就是国家队,也就是王励勤一个人的步法、重心和重心交换这几方面结合得不错,至于其他人嘛
  ——马琳拉球有重心么,看看他在奥运会被老瓦干掉的录象视频,正手何曾能过三板,第二板开始就整个乱了!!!柳承敏和马琳打法非常接近,为什么马败柳胜,看看人家的正手弧圈,每个回合都基本跑到了位,每板的拉手和蹬地、转腰可没打过什么折扣!!!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话真·#¥的是真理,什么是质量,赛场上一比就知道了,不要以为从前年代的东西就全部过时。当年郭跃华的正手弧圈和步法,我看就不比今天的柳承敏差!至于马琳这一批人的正手和步法,最多算个XX。。。。。。
  (我是就事论事,偶像迷们不要过敏,我对马琳的个人没什么意见,只是技术上的看法而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