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四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1:01:57

佛教四谛

百科名片

释加牟尼把佛教解释为“四谛”。“谛”即“真理”,“四谛”也就是四个“真理”: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说人的一生到处都是苦,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其实都是苦。“集谛”指人受苦的原因。因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将愿望付诸行动,就会出现相应的结果,那么在来世就要为今世的行为付出代价,即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灭谛”是说如何消灭致苦的原因。要摆脱苦就要消灭欲望。“道谛”是说如何消灭苦因,消灭苦因就得修道。这四谛构成了佛教的基本教理之一,指导教徒定心修行。

目录[隐藏]

基本内容
佛教简介
佛教四谛


  

[编辑本段]基本内容

  “佛教四谛”是佛教的基本教理之一,分别指的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谛即真理的意思,因此四圣谛也就代表着佛教对于凡尘以及修行的基本观念,代表着对我们万千世界的真理看法。苦谛,即众生皆苦,不论是天上的天道众生,还是我们人道生灵,以及地狱的受难众生,享福或者受苦的,其本质都是苦的,故而在六道中,就不能免于因缘聚合,轮回无休,一切无常。苦谛之后是集谛,即探索苦的原因。众生皆苦,则去探寻苦的原因。即众生有执,有分别相,有执则有住,有住则有灭,五蕴缠身而不知,故此种种因缘生,一切无常起。探寻原因后则开始实践解决之道,即灭谛。灭者,断除执念,无有分别,灭除烦恼,而增菩提。此灭谛亦是修行之法,是从苦谛集谛之后开始按照佛法修行的第三阶段。最后是道谛,道者,即是明心见性,得证菩提,现大涅盘,得无上果,无生无灭,不增不减,寂静无为,即得大圆满正果。四圣谛文字虽短,却揽扩了佛法修行的四大阶段,因此成为谛,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理论。

[编辑本段]佛教简介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相传在公元前五至六世纪(藏传佛教的记载中更早)便已产生。佛教以无常和缘起思想反对婆罗门的梵天创世说,以众生平等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以“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为基本教理,主张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以断除烦恼成就佛果为最终目的。  佛教在印度流传发展了数百年后,逐渐走向亚洲其它国家。一般将传于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和中国傣族地区的巴利语经典系,称南传佛教(属小乘);流传于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和汉语经典系通称北传佛教(属大乘)。印度本土佛教在公元九世纪时渐趋衰微,十三世纪初归于消灭,十九世纪后始渐复兴。而藏传佛教的特殊价值在于它涵盖了佛教各乘---小乘、显教大乘、密教大乘的完整修法,它以印度佛教研究的高峰为起点,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已达到更高深精细的程度。  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佛教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从某种程度上,它改变了我们这个世界的面貌,同时,也促使它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现在,佛教正在走向西方世界,为更多的人接受和了解,这说明它有适应社会人心的一面,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必然需要。你可以信仰,你也可以不信,但都应该宽容和理解,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安宁美好的社会。

[编辑本段]佛教四谛

  1、苦谛--人生如同苦海泛舟  佛教认为人的一生是由各种苦恼贯穿的,共有八苦:  (1)生苦:胎儿出生,皮肉细嫩,在接触和适应外界的过程中,充满痛苦。  (2)老苦:人到老年,发白脱落,牙齿老化,嚼食困难,耳聋背驼,行走艰难,倍感痛苦。  (3)病苦:人要患各种疾病,造成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4)死苦:人将临死,对死亡充满恐惧,弥恋现世的生活,感到痛苦。  (5)怨憎会苦:与自己所讨厌的人不得已而相会、结合。对自己憎恶的环境想脱离而又脱离不了。不想遇到的事偏偏又遇到,令人苦恼不堪。  (6)爱别离苦:与自己相爱的人别离,与自己所喜欢的人或环境分开也是痛苦的。  (7)求不得苦:自己想做的事做不成,自己想追求的事或人得不到,精神上感到痛苦。  (8)五盛荫苦:人生就是苦,人生是诸苦的集合体。  2、集谛--苦从何来  人生苦有种种,其原因何在,集谛作此回答,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主观上的“业”和“惑”。“业”是指业,指身、口、意等各种善恶之造作,“惑”是疑惑、思惑。  3、灭谛--灭尽造成痛苦和烦恼的原因  灭谛告诉人们一定要学习、感悟、实践正见,追求真理、超越低俗追求、灭除低俗情欲,追求正大光明,超凡脱俗,便可脱离痛苦获得精神上的解脱,达到涅磐的境界。  4、道谛--正确驾驭人生之舟,脱离苦海,到达幸福的彼岸  已知人生是苦,已知苦之原因,已定灭苦之心,那么如何灭苦?  道谛作了回答,“道”含有方法和途径两种含义,具体分为八正道:  (1)正见--对四谛正确理解  (2)正思维--对四谛深入的思考  (3)正语--生活中,使用正确而美好的语言  (4)正业--规范自己的行为  (5)正命--生活中做到清心寡欲,正确看待生命的意义  (6)正念--对四谛正确的忆念  (7)正定--依四谛之理,正确修持禅定  (8)正精神--集中精力,正确不断的修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