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1:48:26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明光市工人子弟小学 邵华琴

  [教材分析]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此文是一篇童话。通过讲述小骆驼因为小红马嘲笑他难看而感到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的故事,告诉学生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课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富有情趣,寓动物常识于行动学生形象的童话故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学校状况及学情分析]

  本校虽是县城学校,但教学设备还是比较简单,在教室上课只有黑板、教材、粉笔而已。班级人数较多,有六十多人。学生素质不高,学困生占大多数。

  本班学生大多数来自无业人员家庭或周边农村,对沙漠的了解并不多。平时课堂上学生对易答易说的问题,都积极参与;对于新鲜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学生热爱朗读,敢于尝试读,只是学困生比较多。因此,要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发展才是主旨。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整节课设计始终贯穿“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理念,坚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该以读为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是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因此,设计过程坚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注重师生之间对话及对文本的对话。

  3、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是现代社会人必备的学习方式,因此要从小抓起,养成良好的习惯。

  4、树立建构主义教学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交流,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3、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即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教学重点]

  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

  [教学难点]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即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

  [教具准备]

  挂图、(自制)动物头饰、卡片。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以图激回忆,活跃思维

  1、出示小骆驼与小红马对话图。问道:谁来当小红马,学学它的样子,它说什么?小骆驼听了,心情怎样?它告诉了妈妈,骆驼妈妈决定怎样做?

  2、过渡:那么我们一同跟随小骆驼和它妈妈到沙漠去旅行。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激起学生的回忆和全员参与教学活动。同时以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以读悟文,层层促进

  (一)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你脑海中出什么样的画面?谁有疑问?

  2、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大声读,边读边思考边想象,沙漠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请用“——”画出。看谁最先找好?谁能联系上下文来说说“茫茫”、“铺天盖地”是什么意思?

  (给学困生提供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也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去)

  3、旅行过程中,妈妈对小骆驼说了什么?通过多种方式读(即自主读、赛读、集体读、合作读等),领悟课文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困生有机会在读的过程中逐渐领悟课文内容)

  4、创设说话情境:请用“多亏”说一句话。

  (为学困生搭建练习说话的平台,使他们能进行扎实的口语训练,及表现自我树立信心的机会)

  5、小骆驼明白了妈妈的话,那么又大又厚的脚掌有什么用?

  6、小骆驼和妈妈走哇,走哇,走了很远。此时小骆驼心情怎样?谁来读?生生互评。

  (通过学生间的互评,学困生们也能畅所欲言讲出自己的想法。提高他们积极参与研讨的积极性)

  7、妈妈怎么说?(指名学生读)你们明白了什么?有关资料说驼峰贮存养料,所以具有极耐干渴的特点,能在缺水的情况下行走四、五天。

  (此教学设计为学困生设置较低坡度,让他们能顺利的完成任务,有一种成功感觉)

  8、这时小骆驼亲身体验了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它明白难看的眼毛有什么作用?请默读第四自然段。

  9、小结:小骆驼跟妈妈在沙漠旅行的过程中,明白了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用处。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心情如何?为什么说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齐读课文。谁来说说?出示“沙漠之舟”骆驼成群结队地在沙漠中驮人载货的画。(学困生通过积极参与全过程的探讨研究,这时也能主动要求回答该问题并且能回答的好)

  2、练读,小组赛读,教师尝试参与。

  3、开发身边资源,创设沟通情境:好好想想。你有哪些地方值得自豪?

  (为学困生提供自我展示长处的机会,树立自信心)

  (三)总结: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是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充分利用身边资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使学生获取知识,促进发展。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激励唤醒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续编故事,拓展思维

  1、创设思维迁移情境: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又见到了那匹小红马,他会怎么说?怎样做?同桌合作续编故事。

  2、创设表演情境:刚刚老师发现两位同学合作非常好,请他们上来表演。请大家好好看,你想说什么?师生共同评议。

  [设计意图]: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样,此环节深化主题,通过合作让学困生也培养了创新思维,这样的学习关注了学生终身发展。

  四、布置作业(任选二道)

  1、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亲人听。

  2、请你把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3、请你找一此有关骆驼的故事读一读。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自主意识,为学困生提供了选择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板书设计 小骆驼

  |

  挺委屈

  

  担心

  ↓ 驼峰:贮存养料

  自豪 ←→ 脚掌:陷不进沙

   眼毛:挡住风沙

   [课后反思]

  1、坚持阅读教学应以读本。教师不应过多分析文本,应引导学生有效地读。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脑海中浮现画面,去感悟文本。学困生从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开发学生身边资源。学生最了解的人是自己同桌,因此可以建构互助方式,读时“你读我听,我读你听”进行互相评价。课文中“松散的沙子”理解时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玩沙的体验。又如“好好想想,你有那些地方值得自豪?”从引发学困生说的兴趣,从而感悟课文中小骆驼自豪之处。

  3、动态的生成是预设的精彩。学生默读过程,提出质疑。质疑有些与预设的不同,要随时应变,有名学困生问:“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地刮过,为什么小骆驼的眼睛不进沙子呢?”首先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等一会儿一同探究。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同桌交流,这名学生竟然举手解答,以达自解,这是学困生学习过程中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