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飘摇劳工路:韩国虽苦却多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3:15:53

  1月7日,韩国冷库爆炸40人死亡,包括12位中国朝鲜族同胞,这起惨剧也引起人们对在韩40多万中国籍劳工的关注。这些劳工中,有很多都来自东北三省。这些远赴异乡淘金的人,有喜也有泪。

 

东北三省的“朝鲜屯”

 

  据《新民周刊》刊文,在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东北三省居住的朝鲜族人口有200万左右。不知从何时开始,这里的朝鲜族聚居村都被冠以一个统一的称呼——“朝鲜屯”。

  在哈尔滨市道里区群力乡就有这样一个远近闻名村,居住着100余户朝鲜族居民。1月寒冬,哈尔滨的最低气温已经达到零下20多度。虽然还是白天,但当记者沿着村口的土路走进这个朝鲜屯的时候,村里还是显得非常安静。唯一热闹的地方是村活动站,门一开,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宽敞的活动站内10多位朝鲜族老人正在热乎乎的火炕上玩牌。

  老人们议论着韩国利川冷库爆炸事件造成中国朝鲜族劳工伤亡的事件,对在韩国务工的子女们是掩饰不住的担忧。

  “村子里不要说现在的农闲季节,即使是农忙季节,你也找不到多少留在村子里务农的青壮劳力。都出去打工了。”村老年协会会长金永浩告诉记者。

  这个村内60%以上的家庭因年轻人到韩国等地打工而成为“空巢”家庭,70多位60岁以上的朝鲜族老人过着远离子女的留守生活。

  今年74岁的金正林大娘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只是听力不太好。老人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在9年前就去了韩国打工,9年间只回来过一次;另外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她身边,照顾她的生活。金正林老人介绍,最近与她共同生活的这两个孩子也要举家去韩国了,而老人却不愿意离开自己已经生活了几十年的朝鲜屯,说什么也要留下来。

  在东北不少地方,赴韩国打工已十分普遍。劳务输出在这些村子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汤池镇四间房村,劳动力转移起步较早。1985年,村民崔青日利用与韩国间的亲缘优势,首先到韩国打工,现在已拥有自己的房子和轿车,收入非常可观。殷中哲全家去韩国已10年,资产早已突破百万元人民币。

  作为东北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则有近10万人在国外打工,其中有一半以上在韩国,而在想要出国打工的人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把目的地定在韩国。

 

金永泰的“淘金”故事

 

  这些远赴韩国淘金的人,也不乏成功者。

  2008年的1月中旬,金永泰急匆匆从大连赶到上海,忙着将一个早先租下的房子布置成办公室。金永泰今年计划在上海投资一个数千万元的商场,他要赶在春节前,在这套100多平方米的复式房内,完成投资的前期准备工作。

  7年前,金永泰结束了在韩6年多的劳工经历,回国发展。他当年的全部积蓄不过50多万元人民币,7年后,他早已通过服装贸易等积累了数千万元的资产,酝酿着人生财富的又一次飞跃。
 
  1993年,家在黑龙江双鸭山市的金永泰高考落榜,他没有复读再考,而是借助朝鲜族的身份优势,通过在韩国的亲戚踏上了异国打工之路。

  刚满20岁的金永泰远离了家乡,来到韩国汉城永登浦区的一个中国人聚居区,以相当于每月1000多元人民币的价钱租下了一个8平方米的小屋。

  语言上的相通,地缘、血缘的相吸,使金永泰在韩国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份在建筑工地做卫生清洁的工作,只是没有劳动合同保障。这与多数从中国来的朝鲜族同胞一样,他们在韩国从事的多是韩国人不愿干的工作。

  虽然老板说这样的“日工”(白天工作,按日结算工薪)可让金永泰在一个月内随意选择休息天数,但每月的房租和远高于国内的吃用开销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3个月后,对韩国外籍劳务市场和周边环境逐渐熟悉的金永泰离开了工地,进入一家电视机框架装配工厂。从早上9点30分一直工作到晚上7点,每周工作6天,一个月算上加班费可以拿到100多万元韩元。

  虽然每天要像机器人一样站着不停地拧螺丝,下班后路上还要花去近两个小时才能回到暂住地,但金永泰很开心。在国内,父母一个月的收入还不足1000元。

  工地、工厂、餐馆……金永泰后来换了很多工作,工作的确很苦、很累,但也换来了丰厚的收入。

  后来,金永泰回国了,他选择了中韩贸易较多的大连市,在韩务工期间的50多万元积蓄就成了启动资金。他从中韩间的服装贸易开始,生意一点点做大,直至数千万元身家。

  金永泰不过是40万在韩中国劳工的一个缩影。在他身边,有无数在韩劳工追寻着类似的淘金梦。

 

飘摇劳工路

 

  目前在韩的中国劳工不少于40万人,70%为朝鲜族人。越来越多的外籍劳工涌入使得韩国劳工政策几经变化,而这条赴韩打工通道的不断变化也多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最令人难忘的是2003年的那场驱逐非法劳工事件引发的“寒流”。因劳动力不足,韩国1993年11月开始实施研修生制度。根据该制度,韩国引进大量廉价外籍劳工,当年即引进第一批制造业产业研修生2万人。尽管这项制度为韩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许多外籍劳工合同期满后滞留在韩国,给当地带来了许多问题。因此,韩国政府决定修改这一制度,向短期非法劳工发放工作许可证,并驱逐那些长期滞留的非法劳工。

  当年,在韩国政府规定的11月15日,也就是12万外籍非法劳工限期离境的最后一天,数千名外籍劳工离开韩国或躲藏起来,以免被强制遣返。

  实际上,当年欲修改的研修生制度本来并非一条赴韩打工的通途。根据韩国法律,赴韩研修生享受韩国劳动法的基本权利,由劳动部负责研修生的人权保护。但在实际执行中研修生制度往往被滥用,成为企业廉价雇佣劳动力的途径,研修生通常不研修业务,只从事一般性工作,工作岗位差、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而报酬待遇并不稳定,有些企业对研修生研修期间的待遇未明确约定,容易引起纠纷。

  2003年8月,韩国国会表决通过了“外国人劳动者雇佣等相关法律”,出台雇佣许可制,欲取代研修生制度。据此入境的外国劳工可在韩国工作3年,韩国雇主必须与其签订以韩国标准劳动合同为范本的劳动合同,韩国雇主必须为其办理出国到期保险、针对疾病或死亡的伤害保险、回国费用保险及防止拖欠工资的保证保险,这些政策进一步保障了外籍劳工的基本权利,使外籍劳工能够真正成为韩国劳动法的保护对象。

  据业内人士介绍,从2004年8月雇佣许可制开始实施到2006年12月,韩国的外籍劳工市场实际上是雇佣制与研修生制并存的过渡期。自2007年起,研修生制度被全面取消。但中韩劳务合作,在旧的研修生制度被废止后,新的劳务渠道却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理顺。

  相对一般外籍劳工,中国的朝鲜族人因为地缘、语言等关系一直以来得到韩国政府的特殊“青睐”。

  2007年,一项主要针对中国朝鲜族人的“访问就业制”在韩国实行。“访问就业制度”包括,签发有效期5年的多次签证,第一次入境后,可以在韩国以滞留和就业的目的居住长达3年。就业范围也从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19个领域增加到养殖业、家庭用品批发业等32个。

  考虑到可能对韩国国内劳动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韩国法务部对在韩没有亲戚的中国朝鲜族人,由外国人力政策委员会决定签证配额,在其配额范围内允许入境。

  “访问就业制度”规定入境人员要实施韩语考试,朝鲜族人入境后要接受韩国劳动部的就业培训,然后由就业稳定中心帮助找寻工作,或在领到特例雇用确认书的单位自由求职。入境后临时出国不需要另行签证,改换工作单位时只需申告即可。另外,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部申请特别许可,可以雇用在“雇用稳定中心”求职者名簿上登记的朝鲜族人。

  这项主要针对中国朝鲜族人的“访问就业制”实际上为中国朝鲜族人赴韩务工提供了便利,也成为中国朝鲜族人赴韩务工的主要通道,业内人士表示,只是由于韩国目前尚未对中国开放多次往返签证,这项政策宣传上一直比较低调,很多非朝鲜族中国人并不清楚。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期望通过这些渠道赴韩务工,实现金永泰那样的淘金梦的人还大有人在。

  不过,利川冷库爆炸事件中遇难者亲属的眼泪提醒着人们,针对在韩中国劳工,中韩两国之间尚有许多工作需要进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