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趋势--2020年的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2:47:58
冯绍雷

由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负责人汤姆·芬格和罗伯特·哈钦斯所主持的《大趋势--2020年的世界》这部著作的中文版是经过了相蓝欣教授的推荐和组织翻译,由华东师大出版社精心出版发行的。此书的出版是国际关系研究界和决策界值得注目的一件事情。不光因为本书是出自美国高层决策信息部门和国际学术界多年合作基础上的一项成果,而且,本书所涉及的2020年国际社会的发展前景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在西方公开出版并且影响较大的关于国际形势预测的著作中,大凡有两类作品。一类是带有学科背景和具有比较浓厚学术色彩的著作,比如,奈斯比特的"大趋势",丹尼尔·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前者是属于典型的未来学家天马行空般的大笔挥洒,而后者则为社会学家对于未来社会形态演进的较为严谨的实证推演。另一种国际预测的作品是出自于战略家们的手笔,比如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大选择"一类的作品,其典型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战略与政策导向。而放在我们面前的这部作品则兼具两者的特点,也即既是在美国对外政策决策和信息部门顶尖层次上酝酿策划的一项重要的战略预判,同时又是经过了与学术界较为广泛的、较长时间的接触与沟通,甚至是采取了委托订购的方式采纳学术界的意见之后,才形成的一项研究成果。就我所知,本项成果的问世,不但是通过了公开网络与无数不知其名的读者的对话,而且还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国际会议征集各国学者的意见之后才形成此书。仅仅就本书形成的工作过程而言,就值得读者对本书加以关注。
同样值得读者重视的是本书所使用的研究方法。非常有必要在介绍本书的主要观点之前,首先对其方法和研究手段作一点分析。本书的作者是采取了一种叫做"预景法"来捕捉未来国际社会可能的发展趋势。按照作者的介绍,这种方法与过去习惯于使用的"直线推测法"有着很大的区别。所谓的"直线推测法"是倾向于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预测"上,通过假定一个主线发展的情景,提供的只是一种关于未来发展的单维看法。而所谓的"预景法"则是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潜在的,具有特别政策涵义的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上。研究者需要找出关于未来形势发展的几种可能的主要趋势,然后,就影响这些发展趋势的内部因素进行分门别类的考察,还要就这些可能的趋势之间的相互影响作出判断。比如,本书作者提出了以下四种假想的情景,这些情景都不代表实际的预测,但是却描述了几种可以通过它们而进入的"预景世界"。作者强调的是未来事态的发展取决于这些趋势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织:其一,是"达沃斯情景"。这一情景表达的是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里,世界经济将在中国和印度的推动下蓬蓬勃勃地发展,全球化将因之具有"非西方化的面貌",全球政治规则也将随之而发生改变。其二,是"美国统治下的和平",这一趋势表达的是未来15年美国在各个领域中的主导地位仍将无可替代,并将在国际政治发生激烈变化的前提下帮助形成一个新的和具有包容性的全球秩序。其三,是一个新的"哈里发"体制,这一体制强调的是,在可能发生的激进宗教认同感召之下形成的全球性运动将"能够对西方价值体系进行挑战"。最后的一种"预景趋势"则是"一个发生周期性恐怖的世界"。作者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可能还会出现一个因恐怖主义和核扩散所造成的不安定的世界。本书的研究者们想要告诉读者,在今后的15年中,这个世界将再也不会有冷战时期那样比较确定的和鲜明的相互关系,而是充满着动荡和变化,因此,对于形势的预判就有必要通过摆陈几种态势的发展、变化、交织和互动来进行。运用这样的一种方法来预判形势,至少使得对于未来世界的看法不至于因为线性的思维方式而变得独断而僵化,也至少使得人们在构思未来时能够多几种选择。
在介绍了本书所使用的方法之后,还应该先来把握一下全书的结构,也许这样就更有助于读者知晓作者们的叙事思路。
作者首先是通过四个方面的分析来导出上述的"四种未来情景"的。这里包括:全球化中的各种矛盾、崛起中的强国、地缘政治面貌的改变、政治管理上面临的新挑战以及更加蔓延的不安全感。作者认为,这是决定未来世界局势的四个重要向度,而其中特别强调的是全球化的因素。正是通过这四大趋势的集中描述,才使得对于"四种情景"的分析得以形成。同时,在上述的四个向度之下,作者还特别提出了以下的十个互相重叠和对抗的特定趋势。这里包括:扩大中的全球经济、加速中的科学发展变化和军民两用技术的传播、持续存在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新兴中的势力、全球老龄化现象、停滞的民主化进程、扩张中的激进伊斯兰意识形态的影响、灾难式的恐怖主义的潜在可能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以及国际机构所承受的压力增加等等。在四大板块的叙述中实际上始终贯穿着十个领域的复杂发展线索。最后,作者把上述形势分析的结论归总到"政策涵义"这一部分。因为,毕竟本书是由于来自决策部门的要求才得以启动的一个大项目的研究结果的汇总。
关于2020年的世界发展预测,有过不少论述。但是像本书那样是经由那么多老资格的决策分析人士和国际学界通力合作才得以问世的作品,却也是凤毛麟角。本书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它提出了不少有关2020年前世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的判断,同时,也实事求是地列出了虽然重要、但是迄今还是无法给予确切回答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本身。这些判断和问题为人们对于未来世界的了解和决策提供了相当重要的依据。
本书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对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它的未来前景,我认为,这确实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作者所提出的一个重要假设,乃是全球化的确切特性将决定2020年世界面貌。本书作者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以下论点:除非出现灾难性的战争和全球大衰退,否则,表现为信息、技术、资本、货物、服务以及人口在全世界流动的全球化的方向将不可逆转;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不可能是均等的,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将逐渐地集中到那些能够接触和采用新技术的国家和集团;采用新技术政策的国家,如中国和印度能够通过跳跃式的发展超越如美国和欧洲这样的高科技领先者;增长中的全球经济将会增加对于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然而,总的来看,对于能源生产能力的大规模投资能够使得总体能源的供应满足全球的需求;全球化的归宿虽然将变得不太明确,但是,全球化很可能变得不太西方化,到2020年时,"全球化在一般人的脑子里可能等同于一个崛起中的亚洲,取代现时的把全球化与美国化联系在一起的看法"。但是,本书的作者也不无担心地提出,尚未确定的是:全球化能否把落后的经济纳入其轨道?亚洲国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决定新的"游戏规则"?
本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于2020年的地缘政治态势作出确切的描画。按照预景式方法的推演,作者认为,15年左右之后的国际格局将发生若干重大变化:中国和印度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将会改变地缘政治的图景,其冲击力类似于19世纪德国的统一以及20世纪初叶美国作为一个强大国家的崛起,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而印度的GDP将接近于或赶超欧洲经济的水平。作者担心的是,"中国和印度如何行使他们日益增长的实力,如何处理与国际社会中其他大国的关系--是合作还是竞争,这些仍然是关键的不确定因素"。本书的作者对于欧洲与日本的评价看来不高,认为虽然欧洲的一体化将对其他崛起中的大国提供全球和地区治理模式,从而扩大在整个国际体系中的影响力,但是,无论是欧洲还是日本将受制于劳动力的萎缩和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作者对于俄罗斯的未来发展前景也没有给予很高的评价,虽然其能源的潜力将增加其影响世界事务的能力,使其具有全球性的地位,但是同样是人口出生率的过低,以及国内其他方面的体制问题将对其作用有所限制。作者对于2020年美国的地位依然具有充分的信心,认为美国将在经济、技术和军事上继续保持其单一的最强国的地位,但是,作者也提出了所不能够断定的,就是其他国家是否会更加公开的向华盛顿挑战,以及美国是否会失去其科技方面的领先地位。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强调了大国间相互关系变化的一些可能的趋势。比如,当美国的影响力受到外部的挑战时,美国与欧洲的合作可能得到加强。作者甚至于设想,欧洲如果在2010年左右受到恐怖主义的大规模袭击,那么将大大地促进大西洋两岸的传统关系。另外,对于东亚地区的大国关系转换,作者断言,中国将在几年之内超过日本。这似乎对于目前在中国和日本之间在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方面的差距表现出过于乐观的估计。
本书所强调的政府管理模式问题,实际上是从国际关系与国内制度变化的相互关系的角度突出了一个观察未来国际走势的新视点。作者承认,未来的国际社会中国家形式依然是全球秩序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非政府团体和跨国组织的大量出现显然将对现有的政府管理模式产生重大的冲击。作者有远见地指出,能够设法应对20世纪90年代挑战的政权未必能够应对2020年的挑战;新建立的、脆弱的民主政权也许缺乏生存和发展的适应能力;作者预言,所谓民主化的"第三波"有可能会发生一些逆转。本书甚至断言:中国有可能会走上一条"亚洲式的民主之路"。全球管理的另一个标志是国际组织。作者强调了,如不改革,诸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将有可能滑落到落伍的境地。
全球的安全环境问题是本书讨论的主题之一。作者忧心忡忡地表示:尽管大部分世界将变得更加富裕,但是全球化将深深地打乱现有秩序。因此,2020年的世界"人们的不安全感将普遍地渗透到各个层次,这种不安全感既可能是心理感觉也可能是来自实际的威胁"。虽然已不是新鲜的提法,但作者还是强调了一条横亘于中东、亚洲和非洲的不稳定的弧形地带正在出现。作者认为,虽然,大国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政治化的伊斯兰主义将继续是一个强大的力量,某些国家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能力得到加强,国际社会对于核扩散和冲突热点的控制能力依然是一个未知数,包括由新技术所引发的环境和道德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然而,还看不到有任何解决这些棘手问题的希望。
就像任何自然科学的实验都有可能遭到失败,任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预测也只能是在事情真正发生之后才能够被人们所认可。从这个角度讲,对于任何这样的一类国际政治领域的预测都不能给予过高的期望。问题在于,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或者对于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国际行为体来说,如要执政,就务必需要对于未来的形势作出预判,以利于整个国家或者行为体的政策和战略设计。因此,不论是出于怎样的意识形态需求或者怎样的国际国内的政策需要,这样一类的预测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每一个国家的国际预测工作都会带有本国传统的思维定势,比如,放在我们面前的这部作品,尽管经过了那么广泛的听取意见,经过了那么多资深学者的加工锤炼,但是,依然可以觉察出美国学者和决策人士的固有思想方式。比如,对于民主化问题的过于简单化的表述。虽然,作者也感知中国未来的民主化道路不可能重复西方老路,而会走一条"亚洲式的道路",但是对于民主问题在以往和今后所遭逢的曲折发展路径多半是给予了一个西方式标准的评判,而没有顾及从非西方文明的本身背景出发来观察东方社会的民主问题。其次,本书作者也没有能够避免较多地从地缘政治和大国竞争的角度来思考未来国际社会的发展,而对于东方国家努力追求的希望通过和谐的方式来避免未来的国际冲突,来构建未来国际社会稳定秩序的理想也没有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比如,对于中国统一和两岸事务的描述也流于西方政界的一般认识,只强调中国经济的成长对于两岸问题带来的风险性,而远没有顾及中国政府和两岸人民为保持两岸的稳定和友好交往所作出的巨大努力。近一两年来事态的发展恰恰说明了这种发展的可能性。
虽然,本书存在着以上那样的一些缺点,但仍然可以作为我国的广大专业人员、决策界人士、学生以及国际问题的爱好者所关注和研习的一部重要文献。特别是在国际国内都面临着有关中国如何继续保持和平和发展趋势的前所未见的大讨论的时候。通过介绍这么一部国外同行的作品,以期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具体地思考中国未来发展与国际社会的相互关系问题,还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冯绍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俄和平与发展友好委员会委员)
(《大趋势--2020年的世界》,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著/相蓝欣 译/ 16开/49.8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