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学习论坛中学生参与情况的分析与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9:44:12
The Analysis and Revelation of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the Curriculum Learning Forum
袁松鹤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摘要】 本文以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的大学英语3课程学习论坛为研究对象,对论坛上所发布的主题帖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通过分析,对主题帖进行归类,了解学生在课程论坛中的参与情况、所关注的问题和需求;并提出论坛建设和教学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课程学习论坛;主题帖;内容分析;问题帖
Abstract: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University English 3 Curriculum Learning Forum of the Online College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It analyzes the topics posted by quality and quantity methods. By analyzing, this paper classifies different topics, finds out the detail of th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the questions which the students pay attention to and the students’ need,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rum and forum based teaching.
Keywords: Curriculum Learning Forum, topics, Content Analysis, question topics1
介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在远程教学中所体现出的资源、交互等方面的优势,网上教学已经成为第三代远程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国内网院大多建设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和网上教学平台,同时建设有自己的课程学习论坛,方便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学习的交流和辅导。
通常,学习论坛中的帖子分为两大类:主题帖和回帖。主题帖指的是学生或教师发布的话题,回帖指的是对这些主题帖进行的回复。本文以华师网院大学英语3课程学习论坛中的主题帖为分析对象。旨在对主题帖进行归类,了解学生在课程论坛中的参与情况、所关注的问题和需求;同时,希望能对课程论坛的建设及基于课程论坛的学习、教学和教学管理提出有益的建议。
大学英语3是一门专升本的公共课程,参与这门课程学习的学生来自多个不同的专业,有行政管理、法学、教育管理、05春计算机本科、数学、中文等,学生总数为200人左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1.1 类目单元表
本研究的最初样本为论坛中一个学期的所有主题帖,总数为869,时间从2005年9月5日至2006年1月11日。
首先,对于研究者之间意见不一的主题帖不做统计,最后选取总数为828;同时,通过初步定性分析,确定主题帖的9个类别(详见表1)。
其次,定量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论坛中每一个主题帖(单元)从类别、内容、发帖人、浏览人数和回帖数5个特征项(类目)进行统计。其中浏览人数指的访问者点击主题帖链接,进入主题帖内容页面进行浏览时,论坛自动记录的人数;回帖数是指对主题帖进行回复的跟帖数量,它是包含在浏览人数中的,记录了在浏览者中,哪些人对主题帖进行了回复。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析参数与统计结果
首先,由于回帖数是包含在浏览人数之中的,只是记录浏览者中回帖的人数,因此,各类主题帖的“总参与数”(=主题帖数+总浏览人数),体现了论坛中学生进行这类活动的总数量。
其次,一方面,在课程学习论坛种,各个主题帖的主题大多清晰的体现了主题帖的具体内容,学生对主题帖内容进行浏览,主要是由于学生对这类主题帖的需求和关注,而不是因为该主题引起学生好奇;另一方面,由于受自身总数量的影响,某类主题帖的总浏览人数不能准确反应学生对它的关注程度。相比之下,平均浏览数更能说明学生对这类主题帖的关注程度。
最后,由于回帖人数包含在浏览人数之中,仅仅记录了浏览人数中,有多少浏览者对主题帖进行了回复。因此这里“回帖率”( =“总回帖数”/“总浏览人数”)能够反应学生对它的参与程度。
由此,本文从各类主题帖的“总参与数”、“平均浏览人数”和“回帖率”入手,分析学生主要从事的学习活动、各类主题帖的受关注程度和学生对它的参与程度。根据内容分析和本文选取的分析参数,最后统计得出各类主题帖的主要内容和对应的数据,如表1。
表1:课程论坛讨论帖内容分析结果类别 内容 主题帖数 总参与数 平均浏览人数 回帖率问题 考试、作业、学习、成绩等问题 407 34196 83.02 0.017问候 开学、节日问候 246 4844 18.69 0.032交流 作业交流 107 11311 104.71 0.035信息辅导 常见问题解答、学习资料提供 34(主讲25) 30317 890.68 0.04建设群 同一班级或地方的同学QQ群 14 1633 115.64 0.035灌水 其他 8 123 14.38 0感谢 感谢老师、同学 3 52 16.33 0愿望 对学习、考试的愿望 5 64 11.8 0闲聊生活 4 323 79.5 0.019
2.2 总参与数分析
通过总参与数分析学生主要进行哪类活动。SPSS分析得出各类主题帖的学生总参与数比例图像1:
首先,可以看出,课程学习论坛中的学习活动,主要以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信息辅导为主,两者参与数之和占全部总参与数的3/4以上。而定性分析发现,问题帖主要是考试、作业、学习和成绩的计分公布等方面的问题;信息辅导帖主要由教师发布(34条中25条为教师发布),内容是对学生常见问题的回答和提供学习辅导资料。可见,在课程学习论坛中,学生、教师主要进行的是辅导答疑活动;同时也反应了学生的讨论学习局限于课程内容,扩展知识学习不够。
其次为学生、教师之间的交流、问候和建设QQ群的讨论。这体现了学生对交流和情感的需求。
最后是感谢、愿望、灌水和闲聊。说明成人学习者很少在课程论坛讨论与课程学习无关的问题,自律性比较强。
图像1:各类主题帖总参与数比例图
2.3 平均浏览人数分析
通过主题帖的平均浏览人数,分析各类主题帖受关注程度。SPSS分析得出各类主题帖平均浏览人数柱型图2:
图像2:各类主题帖平均浏览人数柱型图
首先,从图像2可以看出,信息辅导帖的平均浏览数最高,且远远高出其他类型帖;之后依次是建设群、交流,问题和闲聊。说明学生对信息辅导帖关注程度很高;对组建QQ群和进行学习、作业交流次之,问题和闲聊所受关注程度较低。
其次,结合以上图表1的总参与数分析,信息辅导和问题类主题帖两者同是学生在论坛中进行的主要活动,但是两者平均浏览人数却相差很大,进一步定性观察发现:
(1)信息辅导帖大部分由教师发布;同时,其内容是对学生常见问题的回答和提供学习辅导资料,与学生学习紧密相关。因此更能引起学生关注,有很高的平均浏览人数。
(2)问题帖平均浏览人数不高,可能是论坛中存在大量的重复问题所致。一方面,说明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回答,导致了学生的重复提问;另一方面则可能与论坛的建设有关,对于学生提出的常见问题,论坛中没有置顶功能,即将常见问题帖子始终放在论坛最顶端,这样学生进入论坛之后,一眼就可以看到已经有同学提出了自己想问的问题,就不会再重复提问。最后,问候帖大多是节日问候,通常没有内容或通过主题就能知道其内容,因此平均浏览人数很低。如:“教师节到了,老师辛苦了!”等,没有内容,访问者不需要点击浏览。感谢、灌水和愿望主题帖同样如此。
2.4 回帖率分析
通过主题帖的回帖率,分析学生对各类主题帖的参与情况。SPSS分析得出各类主题帖回帖率柱型图3:
图像3:各类主题帖回帖率柱型图
根据图像3,回帖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信息辅导帖、建设群、交流、问候、闲聊和问题帖;灌水、感谢、愿望类主题帖没有回帖,回帖率为零。
首先,可以看出,信息辅导的参与度仍然是最高的;但是回帖率的仅为0.04,即每25个浏览者中,只有1个浏览者对信息辅导帖进行了回复,说明在课程学习论坛中,学生更多的是关注而不参与。
其次,从各类主题帖定性分析来看:由于信息辅导帖大多由教师发布,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相关,尤其是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大多是练习题,学生都在后面跟帖,给出自己的答案,从而使得这类主题帖回帖率最高。这说明,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论坛中的参与有积极影响。交流帖有较高的回帖率,但从内容来看,大多是关于作业答案的交流。一方面,反应了开展基于任务(作业)在线协作学习的可能;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更加关注学习方法,知识掌握的交流,而不是仅仅为了作业答案。建设群之所以有较高的回帖率是因为学生纷纷在主题帖后给出自己QQ号,方便组群。问候帖有较高的回帖率,反应了学生对情感交流和构建网上友好学习氛围的需求。
问题帖回帖率较低,一方面,如前面分析,有重复问题;另一方面则由于问题帖大多只有教师能够并进行解答。
2.5 问题帖归类分析
本文进一步对问题类的主题帖进行归类分析。首先,通过关键词对问题进行归类,得出8类问题,见表2。其次,由于问题帖大多是教师解答,回帖率不能很好地反应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参与度,因此不作统计。仅从各类问题的总参与数和平均浏览人数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各类问题帖及相应数据如下:
表2:问题帖统计数据问题类别内容 总参与数 平均浏览人数考试 统考、学位英语考试和期末考试(报名、时间、内容、题型、复习资料等) 19387 109.1作业作业的进入、下载、完成、提交、重做、反馈答案等 12375 74.9成绩 平时成绩计算、期末成绩公布等 777 54.5课件学习 课件播放、下载、相关资料等 705 40.5学习翻译、写作等英语学习问题 418 28.9学习材料 教材、导学材料的及时发放等 350 24教学安排 开课、值机答疑时间安排 122 23.4技术 电脑使用 61 19.3
可以看出,总参与数高的问题帖相应的平均浏览人数也高,体现了问题帖的内部一致性。由于数据直观,这里不再做SPSS分析。
根据表格2和定性分析发现:
首先,考试和作业问题帖的总参与数最高(占全部参与数的93%),平均浏览人数也最高,说明学生主要进行的和最关注的都是成绩紧密相关的考试和作业问题,反应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学习视野相对狭窄。
其次,作业问题的讨论仅停留在提交、重做、得分等层面,没有深入到与作业相关的英语知识讨论的层面,这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同时,作业能够引发学生的提问和交流,再次反应了开展基于作业(任务)的在线协作学习的可能性。
3 结论对分析发现的特征和问题进行总结,得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学习论坛中,学生、教师主要进行学习的辅导、问题答疑活动;其次是进行作业的交流、节日的问候以及建设学生QQ群,体现了学生对交流和建立良好的网上学习氛围的需要;而成人学习者自律性比较强,很少进行与学习无关的闲聊、灌水等。但同时,学生的讨论局限于课程本身,扩展学习不够。
(2)教师发布的信息辅导帖,内容涉及对学生问题的回答和提供学习材料,最受学生关注,而且学生的参与程度最高。这说明在课程论坛中,教师对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论坛总参与程度不高。信息辅导帖的回帖率最高,但它的值却只有0.04,相当于每25个浏览者中,只有一个人回帖,学生更多的是关注而不参与。
(4)交流帖内容主要涉及作业,参与程度相对高,说明作业能引起学生的协作交流,反应了开展基于任务(作业)在线协作学习的可能;但是,交流大多是对作业答案的讨论,没有深入到知识讨论的层面。
(5)问题帖存在大量重复现象,一方面可能是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回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将有代表性的问题帖(教师已经回复的)置于的论坛顶端,方便学生浏览。对问题帖归类分析发现:
(6)学生最关心的是考试和作业这些与成绩紧密相关的问题,且主要是考试管理、考试题型、作业进入和提交、作业得分等方面,很少涉及到知识层面,反应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
4 建设建议
(1)提供帖子置顶功能。在课程论坛功能上,应该提供帖子置顶功能,教师需要掌握相应帖子置顶的使用方法,将自己已经回复过的典型问题帖置于论坛顶端,方便学生浏览和避免问题重复提问;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问题及时给予回答。
(2)注重教师在各方面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论坛中,学生总参与程度不高,而由于教师对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强调学生网上学习的同时,应该鼓励教师进行网上教学,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知识学习和交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深入的知识、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学习、提问和交流,使学生的提问不再仅仅限于作业和考试问题,使学生的交流不再局限于作业的标准答案、作业得分等。引导协作学习的开展。从分析结论来看,作业能够引起学生的协作交流;且成人学习者自律性较强,能够紧跟讨论主题。因此,可以尝试建立网上基于任务(作业)的协作学习机制。如将学生分成小组(可以建立QQ群),分布小组任务(作业),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交小组答案;结合本课程,教师可以选择某一话题,让学生用英语展开讨论等。
(3)给学生提供更多技术、情感支持和扩展学习资源。首先,技术障碍是造成学生网上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应该提供学生必要的技术支持服务。如课件的下载、播放和作业的进入、提交等方面的技术操作说明和常见问题解答,方便学生更好的学习。其次,学生需要友好的网上学习氛围,因此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支持,这可以通过发布节日问候帖,注意答疑的语气、措辞等方式来营造。最后,在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学习辅导答疑、提供学习资料的同时,教师需要提供一定量的课外学习资源,供学生进行知识的扩展学习。
(4)注重教师的网上教学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教师需要掌握网上教学必备的技术,从而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如课件播放、作业进入、电脑使用以及论坛帖子置定等技术。另一方面,正如前几点中提出的,教师需要掌握在论坛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知识学习、协作学习的教学方法,需要掌握给学生营造友好学习气氛、提供情感支持的技巧。
参考文献
丁兴富(2001).远程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克东(2003).教育技术研究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Ainslie E. Ellis(2003).PERSONALITY TYPE AND PARTICIPATION IN NETWORK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FLITE[J].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