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B今天I了没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1:56:15
BI?还是报表?
BI是当前出尽风头的东西,各大用户上完了生产系统,争相要搞经营分析、决策支持,BI时代一下子就到来了,各BI厂商你方唱罢我登场,频频推出自己的OLAP/DW产品,把业界搞得好不热闹。一时间,业务共智能一色,啤酒与尿布齐飞。
果真有这么多BI么?在这些繁荣的后面,我们却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诚然还是有一些货真价实的BI系统,但是绝大多数所谓的经营分析系统,也就是出些报表了事,而号称能替用户作分析预测的强大BI工具,也都沦为最基本的报表工具在使用,而这些东西做报表并不专业,还很不好用。到底是BI了?还是就是报表?
事实上,多维分析在国内项目中很少能实际应用,花哨的钻取旋转也只是BI厂商用来打动用户的法宝而已,后台的多维数据库严重依赖于业务模型,很难做到稳定实用,结果这些大牌工具到了项目中就是被当作基本的报表工具在使用。
这其实是各大BI厂商及其代理商都心知肚明的事情,然而这些厂商却没有一家愿意直接表明自己的产品就是用来做报表的,好象只做报表显得太初级、BI味不浓就卖不起价了,因此还要继续哄用户,演一出“皇帝的新装”。
据某国外著名BI厂商高层透露,在国内真正的分析型应用与报表型应用的市场份额对比是1:9,也就是说有大部分应用只要有报表就够了。而国外的BI工具大多是分析能力强、报表能力差,但放着这个诱人的大9不去抢,而心甘情愿地只去做那个小1,显然不符合商业利益;而把自己的工具仅说成报表工具,一方面有些掉价,另一方面又是自暴其短了,聪明人是不能做这种傻事的。所以,一定要向用户灌输OLAP、多维分析、立方体、啤酒尿布、…、一阵狂侃,管它将来被用来干吗,先让用户为BI付帐就行了,好在咱名气够大、产品看着也花,用户反正也不太懂,哄起来也挺容易的嘛。
嘿嘿,敢问世间,谁比谁傻!?
您的B I了吗?
OLAP是当前比较热门的BI方法,但其实成功实施率并不高,用户花了不少钱分析建模设计购买前端工具,结果却常常都不理想。让这个B能I还真是挺难的。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
OLAP的实施需要对行业业务进行分析建模,事先造好数据立方体,然后才能做查询分析。对于未能想到的需求,没有相应的立方体可用时,OLAP也是无能为力的。比如我们问一下某机构五年中有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职工,一般的人事数据库中肯定有这些信息,但如果没有建好这个数据立方体时,用OLAP也没法回答这个人事机构很容易问出且毫无歧义的问题,还是需要技术部门编一段程序或写个复杂的SQL才能做出。
事实上,OLAP的模型原理只能去处理已经立方体化的数据,也就是仅解决了单表的查询变换问题,而现实应用中难以对付的的大多是多表查询,单表查询怎么都容易处理。OLAP则最困难的多表变单表工作转嫁给了建模工作,这需要有业务经验的人来完成,而且门槛高效率低,所以这个B也就很难I了。
然而对于国内的业务,即使这样做,仍然不行。中国政治经济规则正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我们即不能直接照搬美国现在的模式(那就有人要造反起义了),也不能停着不改(那我国肯定要被“开除球籍”了),只能一步步地改革。这种情况下很难有严格意义的行业专家,无法预测可能出现的变革,建出来的模型基本上毫无稳定性而言,刚弄好就又变了。而OLAP的实施又严重依赖于行业建模,这么一来,采用OLAP方案,这个B干脆就没法I了。
其实不光BI是这样,业务系统也是这样,国内的应用系统常常从建好上线那一天起就开始维护打补丁,二三年后又推倒重来,不是开发商能力差,就是业务变化快需求无法预测,有过做项目经验的同仁们必都有同感。而美国不同,业务相对稳定,许多行业至今在用几十年前用COBOL语言写的系统。适用于美国的BI到了中国就必然地屡战屡败。
可怜的B,何时才能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