泳池存健康隐患 汗、尿与消毒剂混合可致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6:08:17


  上周,南京江宁区和四川广元市均发生游泳池氯气泄漏事故,有多人身体不适被送医院治疗。

  游泳馆内一般都是用“氯”做消毒剂,因此在泳池里游泳,残余的氯气对人体是否有伤害成为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而美国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泳池中的有机物与泳池中的消毒剂混合在一起产生的化合物三氯甲烷,有致癌危险。这项研究发现刊登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地不去游泳,但如何科学防范呢?

  采访专家:南京66中化学高级教师李群燕

  次氯酸可损害细胞膜

  7月26日14点45分左右,南京江宁区奇迹健身游泳馆内,伴随着一阵刺鼻的气味,部分游泳者相继出现身体不适。随后,约60人被送往医院检查治疗,其中一半以上是孩子。

  26日22时,四川广元市区栖凤路一游泳场发生氯气泄漏事故,现场上千群众紧急被疏散,有多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

  一天内发生的这两起事件,都和消毒剂有关。我国大游泳池一般用“氯气”,小游泳池一般用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对泳池的水进行消毒灭菌。“氯”为什么可以杀菌呢?达到多少量才会伤人呢?

  李群燕老师介绍:氯溶于水后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氯的杀菌作用,主要是“次氯酸”。因为“次氯酸”体积小,不荷电,易穿过细胞壁;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和干扰多种酶系统,使糖代谢受阻,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

  氯对人体的损害,同于此理:氯通过呼吸道侵入人体,溶解在黏膜所含的水分里,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可使组织细胞受到强烈的氧化;盐酸刺激黏膜发生炎性肿胀,使呼吸道黏膜浮肿,大量分泌黏液,造成呼吸困难,所以氯气中毒的明显症状是发生剧烈的咳嗽。症状严重时,会发生肺水肿,导致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

  26日,江宁一泳馆“一阵刺激性气味后,一位母亲感到咽喉难受时,她的3岁宝宝开始剧烈咳嗽,小脸胀得通红,被抱出泳池后,宝宝吐了一地,然后手脚冰凉。”宝宝为什么还会吐呢?原因是,氯气由食道进入人体,可“使人恶心、呕吐、胸口疼痛和腹泻”。

  每升空气中最多可允许含氯气0.001mg,超过这个量就会引起人体中毒反应。这两起事件,均为氯气泄漏造成的。

  儿童最易受氯气伤害

  氯气没有泄漏,但泳馆里经常会闻到刺鼻的漂白粉的味道,这样安全吗?

  李群燕老师介绍:氯和水的作用是一种可逆的水解反应。氯溶于水后,可以生成次氯酸和盐酸;而次氯酸和盐酸作用,又会生成氯和水,氯气就会聚集在水面上。

  如果一切按规定办,水中的氯的含量,每升不超过0.2毫克;泳池水pH值为6.5-8.5 (发达国家为7.2-7.5 ),水中溢出的氯气就不会超标,人相对来说是安全的。

  但是,有的泳池,不经常换水,以加大投入消毒剂的量来保持池水清洁;或者操作粗放,不按标准控制消毒剂的使用量等,造成水中次氯酸含量超标。这样,逆反应中,水中释放出的氯气就会增多。

  儿童个子矮,离水面近,吸入的氯气相对较多;儿童组织器官娇嫩,免疫保护机制较弱,因此会首当其冲地受到伤害。

  暑期,很多过敏症状原本已经消失的小朋友,鼻炎、哮喘以及丘疹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纷纷复发,追问病史,发现这些小朋友都曾到游泳池里戏过水(“次氯酸”,早被定性为是“常见的过敏原”)。

  很多人以为一早去游泳,水干净。但特别要提醒的是:泳池刚开放时,而且加消毒剂不到2小时,同时气温较高,环境无风,这样的情况下最易发生氯气中毒反应。

  因此,专家建议市民选择水质达标的游泳馆。还要闻闻游泳池水的气味,若有呛鼻的漂白粉味,最好不要下水。

  一位体育界的朋友告知,他发现,游泳运动员一般都是“黄毛”,他开玩笑地说,他们可能是一天到晚地泡在水里,黑头发被“漂白粉”“漂”变色了。他说的话,应该说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即使是在水质达标的泳馆里,也应根据个人的体质控制好游泳时间。成人游泳的黄金时间应为40分钟,以避免水中氯元素对身体的伤害。

  而且,游完泳后,一定要用清水彻底清洗,并用肥皂或浴液消毒,头部、脸、脚要重点清洗。

  为何脚也要重点清洗?因为人下水前,来回都要经过“洗脚池”,为短时间内强化消毒,洗脚池中的“氯”的含量,比泳池中的要多出好几倍。

  游泳后鼻腔会积聚分泌物(鼻涕),有条件的最好用深海水(市区各医院都有售)冲洗鼻腔,以清除鼻涕、保护鼻黏膜、预防鼻炎。

  汗、尿与消毒剂混合可致癌

  美国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泳池中的有机物与泳池中的消毒剂混合在一起产生的化合物三氯甲烷,有致癌危险。这项研究发现刊登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

  研究人员对从公共泳池中提取的水样以及自来水样本进行了评估。通过系统性哺乳动物细胞基因毒性分析,他们对水样中的化学物质副产品是否会导致基因变异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所有经过消毒的泳池水样导致的DNA受损程度,均超过自来水。

  美国伊州大学遗传学教授、研究员迈克尔·普莱瓦表示:“泳池内有游泳者的汗、毛发、脱落的皮肤、尿(五分之一的成年人承认在泳池内小便)以及他们使用的化妆品和防晒霜等消费品,这些东西通常富含氮,在与消毒剂混合时,它们可能发生化学改性,转变成有毒物质三氯甲烷。动物实验证实,即使相当低浓度的三氯甲烷也可以致癌。”

  为调查“汗、尿以及其他有机物”与泳池中的消毒剂混合在一起可引发的健康风险与患膀胱癌风险的关系,研究人员选择了1219名膀胱癌男女患者以及1271名非膀胱癌患者参与研究,观测他们在饮水、游泳、淋浴时与加氯水的接触程度,结果发现,泳池使用的消毒剂确实与基因受损联系在一起,这种受损可导致哮喘、膀胱癌等疾病的发生。

  李群燕老师解释其原因:泳池中的氯元素和有机物发生反应后产生的新的化学物质三氯甲烷,可以和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结合,形成蛋白质加合物,或DNA加合物。

  蛋白质加合物,就是在蛋白质的结构上又加了点别的东西,这必然引起蛋白质结构的变化。蛋白质是构建组织器官的“砖头”,蛋白质结构变了,必然引起组织器官功能的变化,细胞的生长也会发生改变。

  种种变化可加速人的衰老,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甚至诱发癌症。

  如果形成了DNA加合物,可使DNA上被结合的部位被掩盖,丧失了功能,造成了基因的错配,从而导致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又造成了细胞突变,突变的细胞无序、疯狂地生长,癌症即发生了。

  参与研究的美国专家还指出:这项发现首次证实,这些化学物质通过呼吸道吸入,或者被皮肤吸收,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和直接咽下是一样的。而且,这种有毒物质一旦通过皮肤或经呼吸道由肺部吸收,致癌性比起直接摄入会更高,因为它无法通过肝脏进行解毒。

  降低泳池毒性有良方

  但是,这一最新研究发现,并不意味着我们需要远离公共游泳池。美国研究人员提出了简单的步骤,以降低消毒剂的毒性,营造更为安全的泳池环境。

  建议:

  1、“游泳池水的消毒剂应该避免溴元素”。

  溴在自然界中和其他卤素一样,没有单质状态存在,它的化合物常常和氯的化合物混杂在一起,而溴离子的存在,则会促进三氯甲烷的生成。

  2、“最好的办法是将水中的氯经过紫外线处理”。

  高强度,宽光谱的紫外线系统(又被称为中压紫外线)可以将水中的游离氯和氯胺降解成为无害的副产品。

  3、专家强调,“游泳池管理人员应该提醒游泳者不要在池中小便1

  对于游泳者,则建议:“他们应在进池之前沐浴,减少可能带入泳池的有机物,进而降低池水的基因毒性;并在游泳后将全身清洗干净,避免致癌物质被皮肤吸收。而且游泳池里的水最好别喝,如果不小心喝进肚里,也不用过度恐慌,只要多喝一点水,就可以帮助这些毒物随尿液排出体外。”(李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