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筹码分布的研究综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0:59:34
筹码分布理论研究l图解(三)
一、筹码的转换过程研究与分析
股票价格的涨跌变化从表面上看仿佛只是股价的变化,但是其内在的本质却是市场中持股者手中筹码的转换变化。一轮行情的上涨与下跌均是由于市场中个股筹码在不同价位进行不断转换造成的。要对市场中个股涨跌变化的本质进入深入了解就必须要对筹码转换的过程进行综合分析。
所谓“筹码的转换过程”指的就是市场中持仓筹码由一个价位向另一个价位转换搬运的过程,筹码转换不仅仅描述的是筹码在价格上的变化过程而且筹码数量的转换。
在市场中能够造成个股筹码不断转换主要的力量是来自市场中个股背后主家的行为。市场主力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股票筹码在不同的价格区域内的转换过程。如果将筹码转换的过程简单的比喻为“筹码搬家”,那么市场主力就是“搬运工”,它们最本质的目的就是在筹码由低到高的搬运过程中显现利润。
主力完成一轮行情的炒作由以下四个阶段构成:吸筹阶段,洗盘阶段,拉升阶段及派发阶段。
吸筹阶段:此时股票筹码的价格处于相对低位,主力的主要任务是在该区间进行大量的收集廉价筹码。市场主力在该区域所完成建仓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其将来拉升股票高度能力的大小。收集的筹码越多,控盘度越高,市场中的筹码就越少,拉升时的抛压就越轻,最后实现的利润也就越大。反之,收集的筹码越少,控盘度越轻,市场中的筹码就越多,拉升时的抛压就越重,最后实现的利润也就越小。这也就造成了市场主力控盘度的大小与日后股票拉升时的累计涨幅成正比,这就造成了市场中跟庄的散户投资者为什么总是利用各种方法在挖掘具备“低位高控盘庄股”条件的个股。
洗盘阶段:吸筹完毕后市场主力为了将盘面中的中线套牢或着短线跟风的浮动筹码给洗出来必须进行必要的洗盘阶段。吸盘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日后拉升过程中的获利抛压及自己显现拉升后的利润最大化。
其实,主力在吸筹阶段及洗盘阶段的整个过程就属于一个筹码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以市场主力买入,散户卖出为筹码转换的主要转移方向。当主力将这两个过程完成之后在市场条件成熟之后将发动拉升行情,此后筹码转移的方向将相反。
通常主力在吸筹及洗盘阶段时股票的价格总是很疲软使得投资者心态焦躁而抛出,而当主力进入拉升及派发阶段时股价往往呈现价增量涨以吸引市场投资者跟风派发的目的。
吸筹阶段及洗盘阶段进行完毕后,筹码已经完成了由高位套牢密集向低位密集转换的过程,主力发动上攻的条件已经趋于成熟。市场主力吸筹及洗盘的区域就是主力本身持仓成本区域。
拉升阶段:主力为了使其建仓后的筹码增值必将摆脱吸筹的成本区域对股价进行拉升,从此股票进入了拉升阶段。
在股价的拉升过程中主力不仅需要用一部分筹码对市场整个盘面进行打压控制,又需要运用资金承接股票在上涨过程中的抛压筹码,主力绝大多数的筹码仍处于锁定状况中,等待拉升阶段结束后在派发阶段再出货从而完成一轮行情炒作。
在股价处于拉升的过程中散户投资者之间的筹码也在不断转换,获利筹码抛出,追涨资金涌入。通常市场主力会选择在大盘环境处于牛市的时候发动拉升行情,此时市场主力只需要启动股价,吸引市场人气。其后股价在上涨的过程中追涨盘多,而抛压盘少利于市场主力拉升行情。在拉升过程中主力需要调控股价上涨的幅度及速度,股价在主力调控的节奏下节节攀升。
拉升股价最终目的是要在高位将前期在低位建仓的筹码抛出实现利润。当股价脱离市场主力成本区域后,股价在不断的上涨过程中其孕育着的风险就不断增大。市场主力拉升股价的目标位与两个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方面:股票本身的价值可以支持其将股价炒多高。现在我们运用均衡定价来分析,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股价距离YZ_安全边际上轨蓝线的距离就是该股股价所具备上涨的空间。另一方面:大盘的相对位置及环境。当大盘形成头部时即使个股没有达到市场主力预先准备拉升的目标位,主力也会进行减仓操作。
减仓与出货有本质的区别:减仓只是主力为了回避大盘下跌或其他相关条件的因素所带来的沉重的抛压风险而进行的减仓,并非是将自己手中的筹码全部派发完毕。出货则是主力将股票已经炒作完毕,全仓出货。减仓后主力等待行情下跌结束后仍即可再对股价进行拉升,而出货后的个股下跌幅度大,股票将需要一个重新主力重新收集筹码再建仓的过程。区别主力是减仓还是出货与该股股价距离成本区的累计涨幅有关,累计涨幅越大形成的顶部是主力出货区域的概率越大。
当派发区域在高位形成的巨大换手将使得底部原始筹码向上转移,当底部筹码完全向上转移后表明市场主力搬运筹码的工作结束,主力完成在高位的出货后新的一轮大幅下跌即将展开。
一轮行情的始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股价相对低位进行充分的换手,筹码形成低位密集,另一方面是:在股价相对高位进行充分的换手,筹码形成高位密集。筹码的低位密集及高位密集不仅是市场主力完成建仓或出货的重要标志,同时它们也是洗盘和拉升的必要条件。
由筹码分布所表现出的筹码上下转换过程不仅可以表现市场中主力运作股票的全部历史过程而且也反映出所有参与交易的投资者实现利润及与割肉止损的过程。
形态分析与筹码分析
形态分析与筹码分析是不可分的。筹码分布需要借助形态走势来计算,而形态分析的许多基础都是源于筹码的流动规律。同时,"量"作为一个附加,虽然形态分析是主角,但许多时候形态是由量决定的。奇怪的是,量与价有一对一的相关性,许多走势不必看成交量,因为走势已经告诉我们成交量是什么样的了。
股票的上涨,必然是买盘战胜了卖盘,而这种胜利,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因为新资金的注入(庄家行为),而是因为卖盘已经萎缩到了极点;反之,股票的下跌,也多不是因为有大批股票撤出,而是因为买盘已经萎缩到极点了。这个"极点"大家一定要好好理解。
所谓的"底",从形态上讲,绝不单单是一个最低点,"底"是指一个股价振幅相对较小的低位振荡时间段。
底的出现,首先是由于跌不动了。
跌不动的原因,主要是跌幅过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割肉,虽然买卖盘同时萎缩,但最终是卖盘萎缩得更快,买盘相对地多起来。
接下来,一旦股价走横,持股者不再恐慌,卖盘继续减少,买盘继续相对过剩,股价开始上涨。这种上涨是无量的。当短线迎来一定涨幅后,买盘开始减少,卖盘增多,股价再次回落。而回落之后买盘会较上次多,而卖盘不会多,所以难于创新低。这样持续下去,最初股价会往上走,但随着时间的延迟,高位的筹码逐渐释放下来,"活动"筹码越来越多,而买盘并未明显增加(由于未大涨),股价会再次创新低。
这时,股价面临真正的抉择点。如果低位接进的人信心很足(比如是庄家),则不会杀跌出逃,买盘再次胜出,股价还会回到前期平台;而如果信心不足,股价破位后卖盘大增,则必然再下台阶,这里就不是底,而是中继平台了。
股价回到前期平台后,由于从最低价起来,已经有了一定的涨幅,无论持股者还是持币者的心态都明显好转,所以股价只能不断推高,随着推高,买盘越来越大,而另一方面,由于股价离高位密集区还比较远,卖盘不能同步增大,导致股价上升逐步加速。所以底部不是一个明确的范围,你必须人为地在加速上涨过程中选一个点,它以下叫底,以上叫涨。
顶即是股价由涨转为跌的过程,也是一个相对的窄幅振荡。
顶出现与底不同。首先是短期内买盘的不济,而大量的套现卖盘却不会减少,股价由快速上涨突然变为快速下跌。下跌后,买盘自然加大,而卖盘却迅速减少,股价又快速上升,而且很有可能创新高。这样反复几次后,振幅越来越小,此处筹码越积越多,导致获利筹码明显减少,于是卖压也要明显减少,而同时买盘的减少虽相对差,但一进入密集区卖盘就冲出来,最后股价开始放慢脚步,在一个平衡位置横盘。由于这个横盘的位置离密集区非常近,密集区释放筹码的速度非常快,买卖盘的平衡很快就被打破,股价出现破位下行。此时许多人意识到了大势不妙,开始卖出,买卖盘在失衡的基础上,差距进一步加大,股价跳水,脱离顶部。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股票走势无论有没有庄家,基本都是一样的,表明庄家也是在顺势而为。同时,大家也可以体会一下"眼中无庄,心中有庄"的含义.
概念:
股价走势循环周期的四个阶段:
A阶段:无穷成本均线由向下到走平;俗称筑底阶段;
B阶段:无穷成本均线由走平到向上;俗称拉升阶段,可称为上升阶段;
C阶段:无穷成本均线由向上到走平;俗称作头(顶)阶段;
D阶段:无穷成本均线由走平到向下;俗称派发阶段,可称作下降阶段;
对应筹码分布的特征:
A阶段:筹码由分散到集中,发散度下降。
B阶段:筹码由集中到分散,发散度上升。
C阶段:筹码由分散到集中,发散度下降。
D阶段:筹码由集中到分散,发散度上升。
股市里的终极真理: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跌,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上涨。
而供求又最终对应于资金和筹码。至于其它什么基本面、消息、信心、技术等等,都只是间接地影响或反映股市的这一本质。股价运动的本质等于成交量背后的筹码运动状态。
筹码 供求力量的两方:资金和筹码.
在股市里的意义是明显不同的。对于资金,倾向于有行情就有资金这种说法。也就是说,有行情才是关键,这是中国股市中长期走势的主线。筹码,则是股市利益主体博弈的媒介,抓住了筹码这一关键,才有可能从本质上把握住股票的价格走势。因此,从博弈角度看,筹码,才是股市博弈的核心。
筹码论其实是一种还原:将所有的影响股市里供求的因素,全部还原成筹码,以及筹码背后所反映的力量、利益、争夺、控制集中、分散、转移、等等。所以我认为股市研究的核心应该是市场成本! 在熊市中现金为主,而在牛市中筹码的为王,股票获利无非是将手中的现金在低位转化成股票,再将股票在高位兑换为现金的过程,这是从另一角度上看,就是筹码的运动,主流资金就是筹码的搬运工,而筹码的成本就是关键,成本分析将成为技术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
主要功能与目的
1.判断成交密集区的筹码分布和变化。
2.判断行情发展中的重要阻力位与支撑位。
3.通过分析市场的变化,制定相应的操作策略。
筹码是股票博弈的核心,在牛市中筹码为王就是这个道理,谁掌握更多的筹码谁就将在未来的博弈中争取到主动权,谈到筹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筹码的成本
这是筹码的核心问题,市场中主流资金或绝大部分的筹码的成本对股票的走势起决定性作用,这里引入成本均线的概念,主要是反映市场的平均持筹成本的成本均线。
平均移动线与成本均线的区别。成本均线在计算中考虑了成交量的作用,并用神经网络方法解决了在计算时间内短线客反复买卖的问题,可以真实的反应最后的持股人的成本。5日、13日、34日成本均线分别代表5日、13日、34日的市场平均建仓成本。如某日13日成本均线为10.2元,表示13日以来买入该只股票的人平均成本为10.2元。无限长的成本均线则表示市场上所有的股票的平均建仓成本。
无穷成本平均线是最重要的成本均线。是市场牛熊的重要分水岭,就象价值曲线一样,股票价格始终围绕起上下一波动,这里又引出另一个概念,无穷成本均线的乘离率,也叫盈亏指标。
三、集中度
表明该指标反映投资者平均持色的盈亏,5.13日盈亏对短线操作有重大意义,而引物尤其是无穷BIAS才对中长期判断有决定性作用,这个指标在投资方案和思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什么叫超跌?跌倒什么份上差不多了?为什么有的股票跌连跌7.8个跌停仍不超跌?盈亏指标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二、筹码分布的形态:密集与分散
筹码分布的运动:集中与发散
成交密集的区域,形成筹码峰,两峰之间的区域则形成谷,这是筹码分布的视觉形态,筹码的运动伴随筹码的集中与发散。必然伴随着筹码密集而形成峰。密集分为高位密集和低位密集。
任何一轮行情都将经历由低位换手到高位换手,再由高位换手到低位换手,筹码的运动过程是实现利润的过程。(当然也是割肉亏损的过程)
低位充分换手是完成吸筹阶段的标志,高位充分换手是派发阶段完成的标志。
成本密集是下一个阶段行情的准备过程,成本发散是行情的展开过程。
主要筹码堆积的主要区域的幅度,数值越大表示筹码集中的幅度越大,筹码就越分散,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个集中的意思,不等同于庄家控盘,与龙虎榜数据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就目前而言,无法将其编成方案,只能通过一只一只股票的观察进行总结,得出的以下结果。
1。筹码集中度高的股票(10以下)的爆发力强,上涨或下跌的幅度比较大。
2.筹码集中度低的股票(尤其是20以上)的上涨力度明显减弱。
3.筹码的集中过程是下一阶段行情的准备过程,而发散过程是行情的展开过程。
需要强调:
1.不是只有集中,股票才会上涨。
2.达到集中,上涨的幅度增大。
3.不集中的股票,也会上涨。
四、活跃筹码
筹码分布能让我们看出别人持股成本的分布情况,是我们做成本分析时很有效的工具。我们仔细观察筹码分布的变化情况时,发现在股价附近的筹码是最不稳定的,也是最容易参与交易的,因为在股价附近的股票持有者,最经受不住诱惑,盈利的想赶快把浮动盈利换成实际盈利;被套的想趁着亏损得还少赶快卖掉,利用资金买另外的股票,把亏损赶快挣回来。而远离股价,在下方的筹码,由于有了一定的利润,持股信心会增强;在上方的筹码,由于被套太深而不愿割肉,所以在股价附近的筹码是最活跃的,而在股价上下,远离股价的筹码是不太活跃的。
活跃筹码就是反映股价附近的筹码占所有流通筹码的百分比。它的取值范围是从0到100,数值越大表示股价附近的活跃筹码越多,数值越小表示股价附近的活跃筹码越少。
活跃筹码的多少还可用来描述筹码的密集程度,如今天的活跃筹码的值是50,则表示在股价附近的筹码呈密集状态。如今天的活跃筹码的值是10,则表示在股价附近的筹码很少,大多数筹码都在远离股价的地方,获利很多,或者亏损很多。
活跃筹码的数值很小时是很值得注意的一种情况。比如,一只股票经过漫长的下跌后,活跃筹码的值很小(小于10),大部分筹码都处于被套较深的状态,这时多数持股者已经不愿意割肉出局了,所以这时候往往能成为一个较好的买入点;再比如:一只股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涨,活跃筹码很小(小于10),大部分筹码都处于获利较多的状态,如果这时控盘强弱的值较大(大于20),前期有明显的庄股特征,总体涨幅不太大,也能成为一个较好的买入点。所以,在股价运行到不同的阶段时,考虑一下活跃筹码的多少,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效果。
五、投机策略
短线资金或小盘资金(3个月内,2000万以内)以方案为主,中线资金和大盘资金的投机策略,将有所变化。以下是两类思路请您给出建议和意见。谢谢!
1.逆势操作
股票跌穿单密集峰,如果股价超跌而原单密集峰并没有被消耗,行情将发生V形反转,反转第一目标位在原密集峰处。
*股价跌穿原单峰密集;
*股价下跌的速度较快;
*下跌至超跌区原单峰密集仍完好存在;
*活跃筹码越少越好。
*5cm01(上档筹码)越小越好。
超跌V形反转确认后即时跟进;或无穷乖离达到-30越跌越买。
股价反弹至原单峰密集区域出场观望。
2.顺势操作
A低位突破
股价经较长时间的整理,移动成本分布在低位形成单峰密集,同时股价放量突破单峰密集是一轮上升行情的征兆。
*一轮上涨行情的充分条件是移动成本分布形成低位峰密集;
*单峰的密集程度越大筹码换手越充分,上攻行情的力度越大;
*单峰低位高度密集意味着股价的上升空间彻底打开;
*要从历史的走势中确认相对低位;
*单峰密集形成的时间越长其可靠性越强;“横多长竖多高”就是这原理。
*突破必须有大成交量的确认;
*突破的股价有效穿越密集峰并创出近期新高。
*活跃筹码一般在85以上为好。
B高位突破
股票经一轮升势后在高位形成单峰密集,如果股价再次突破高位峰密集将是新一轮升势的开始。
*股价经一轮升幅形成高位单峰密集;
*股价的突破一定要创出近期历史新高;
*要历史地研判高位密集的成因;
*将股价回落击穿高位密集峰设定为止损位;
*以短线的策略操盘;
*谨防假突破。
投资成功关键在于:使用方法的哲学思想正确,交易系统的一致性,铁的纪律
筹码分布
筹码分析即成本分析.基于流通盘是固定的.无论流通筹码在盘中这样分布.累计量必然等于总流通盘.
可以说在也没有什么指标能象筹码分布这样能把主力的一切行为表达的如此清晰了!操作中的使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有效的识别主力建仓和派发的全过程.象放电影一样把主力的一举一动展现在大家面前.
2.能有效的判断该股票的行情性质和行情趋势.在不理解一只股票的筹码分布之前就说主力怎么怎么了.什么主力在洗盘了.什么在吸筹了.都是很无根据的.
3.能提供有效的支撑和阻力位.
总的来说.筹码分布是寻找中长线牛股的利器.对断弦线客可能没有太大的帮助.但筹码分布在股市的运用将开辟技术分析一片新天地!
每个月的月末都要把两市的股票筹码图翻一遍.以便及时发现一只底部筹码集中的股票.这种股票并不是天天有的.有的需要几个月.一年.几年.一旦发现涨幅将是惊人的!
一幅普通的股票筹码图.想这种筹码分布图现阶段在沪深股市占了很的一部分.
首先要强调:筹码分析理论是形态分析的根本基础,只有透彻地掌握了筹码分析理论,才可能准确地进行形态分析。一切抛开筹码分析,单纯谈形态,尤其是数根k线组合的言论,都是不可靠的。进行庄家分析,更应掌握筹码分析理论的精髓,因为做庄的,都进行仔细的筹码分析,并按它操作。例子就举不胜举了。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筹码分布”这个名词。我不知道用这个词的人如何解释,也不知道看的人如何理解。过去我也常用这个词,现在觉得用“筹码结构”更贴切一些。筹码分析理论,就是根据筹码流动的特点,对大盘或个股的历史成交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其筹码结构,然后根据这个筹码结构来预测以后的走势。筹码分析理论的自然规律基础,是筹码流动的特点。筹码流动的特点,也是心理学的内容。简单说,就是单位时间内的卖出比例与持有时间和盈亏比例的关系。这是一个双变量函数。由于我根本无法知道每日卖出的真实数量(因庄家对敲),或散户的操作情况,所以根本不可能给出这个函数的精确表达算式。目前我只知道,亏损比例越大,持有时间越长,则卖出的比例越大;而亏损比例越小,持有时间越短,则卖出的比例越小。大概是一个负幂关系。获利方面,卖出比例与持有时间无关,获利0-%20%,卖出比例先上升后下降,过了20%,基本和获利幅度无关。换句话说,获利的筹码,卖出比例近似为一个恒定的值。整体上讲,获利筹码的卖出比例要明显高于亏损筹码。简单描述这个规律,就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所以,我之所以用“筹码结构”,而不用“筹码分布”,是因为这个结构既包括时间分布,也包括空间分布。筹码结构是一个散点图,每一个点代表一个筹码单位。如果横轴为时间,纵轴为盈亏幅度,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多数的点都集中在处于第四象限的由左下到右上的一条曲线上,类似主序星的排列。以上可以看出,筹码分析主要是研究卖盘,而不是买盘。买盘另有其规律。但是卖盘的变化更为稳定,而买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要大得多。因此筹码分析理论也有一定的限度,就是当买盘突然暴增(一般是针对一个股票,或一个板块),则根本不必考虑卖盘,大涨便是。我们还经常使用一个名词,就是“密集区”。密集区就是前期大量筹码的套牢位置。密集区虽然在形态分析中很有效,但是它只是简单地运用了筹码分析理论,知道了密集区,如果不进行进一步的筹码流动研究,就无法了解此密集区的压力,以及是否已经被彻底化解。
筹码分析理论,其实就是那一个公式。这就象一层窗户纸,捅破之前你就只能凭空(有时是根据自己的愿望)猜想庄家的动作,捅破之后,就可以客观地评价一个股票的筹码结构能否支持它上涨或下跌。
将筹码分析理论应用于庄家分析,除了要从庄家那一面去理解筹码结构对做盘的意义,还要把庄家的所有筹码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这样才能理解走势的道理。庄家是绝对不会这样算帐的:5元买的6元卖了,挣一元,7元买的8元卖了,挣一元,9元买的目前套到6元,等解套。
静态或动态中,用Ctrl+U可叠加“移动筹码分布”。 用Shift+↑或Shift+↓向上或向下移动光标查看筹码集中的价格区域。该指标通过对股票成交换手的动态分析和研究,透视出股票成本转换的全过程并形象的标明股票不同时间段不同价位持仓筹码的分布量和变化情况。可以选择任意交易日作为测试成本分布的基准点,形象直观的透视出相对于这个测试点阿股票的筹码分布状况。此外,通过不断的移动改变测试基准点,动态的透视出各价位持仓量的增减变化,从而全面的透视成本转换的全过程。
移动筹码原理分析:股票交易都是通过买卖双方在某个价位进行买卖成交而实现的。随着股票的上涨或下跌,在不同的价格区域产生着不同的成交量,这些成交量在不同的价位的分布量,形成了股票不同价位的持仓成本。对持仓成本的分析和研究,是成本分析的首要任务。股票的流通盘是固定的,100万流通盘就有100万流通筹码,无论流通筹码在股票中怎样分布,其累计量必然等于流通盘。股票的持仓成本就是流通盘中不同的价位有多少股票数量。对股票进行持仓成本分析具有及其重要的实战意义。
(1)    能有效的判断股票的行情性质和行情趋势;
(2)    能有效的判断成交密集区的筹码分布和变化;
(3)    能有效的识别专家建仓和派发的全过程;
(4)    能有效的判断行情发展中重要的支撑位和阻力位。
总之,成本分析作为一种崭新的技术分析方法,在股市实战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一轮行情发展都是由成本转换开始的,又因成本转换而结束。什么是成本转换呢?形象的说,成本转换就是筹码搬家,是指持仓筹码由一个价位向另一个价位搬运的过程,它不仅仅是股价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持仓筹码数量的转换。股票的走势在表象上体现了股价的变化,而其内在的本质却体现了持仓成本的转换。要理解这一点,就必须对一轮行情进行过程分析。可以说,一轮行情的跌宕起伏是与庄家的行为密不可分的。庄家行为最本质的体现是对做庄股票持仓成本的控制。如同商品交易,从低价位买进,在高价位卖出,才会产生利润。庄家的行为与商品交易有相同之处,但决不是简单的类似,它比商品交易的低买高卖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它是庄家行为和市场行为的高度体现。
一轮行情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吸筹阶段、拉升阶段和派发阶段。吸筹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低位大量买进股票。吸筹是否充分,庄家持仓量的多少对其做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一,持仓量决定了其利润量,筹码越多,利润实现量越大;其二,持仓量决定了其控盘程度,吸筹筹码越多,市场筹码越少,庄家对股票的控制能力越强。同时,在吸筹阶段也常伴随着洗盘过程,迫使跟风客出局和上一轮行情高位套牢者不断的割肉,庄家才能在低位吸筹承接。其实,庄家吸筹的过程就是一个筹码换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庄家为买方,股民为卖方。只有在低位充分完成了筹码换手,吸筹阶段才会结束,发动上攻行情的条件才趋于成熟。庄家的吸筹区域就是其持有股票的成本区域。拉升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使股价脱离庄家吸筹成本区,打开利润空间。在此过程中,庄家用部分筹码打压做盘,同时又承接抛压筹码,但其大部分筹码仍旧按兵不动的锁定在吸筹区域,等待拉高获利卖出。在拉升过程中,部分股民纷纷追涨,同时部分股民获利吐出。对于坐庄技巧较好的庄家,如有大势配合,庄家只需要点上一把火,拉升工作主要是由股民自行完成的,其间,庄家主要利用控盘能力调控拉升节奏。在拉升阶段,成交异常活跃,筹码加速转手,各价位的成本分布大小不一。派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卖出持仓筹码,实现坐庄利润。股价经过拉升脱离成本区达到庄家的盈利区域,庄家高位出货的可能性不断的增大。随着高位换手的充分,拉升前的低位筹码被上移至高位。而当低位筹码搬家工作完成之时,庄家出货工作也宣告完成,一轮下跌行情也随之降临。在一轮行情的流程中要充分重视两个概念:低位充分换手和高位充分换手。低位充分换手是吸筹阶段完成的标志;高位充分换手是派发阶段完成的标志。它们是拉升和派发的充分必要条件。所谓充分换手就是在一定的价格区域成交高度密集,使分散在各价位上的筹码充分集中在一个主要的价格区域。
总之,任何一轮行情都是由高位换手到低位换手,再由低位换手到高位换手。这种成本转换的过程不仅是利润实现的过程,也是割肉亏损的过程,从而形成了股票走势的全部历史。
如何有效的测定现阶段持仓成本的分布状况,是进行成本分析的关键所在。这里我们特别讲解一种独特点指标:移动筹码分布。该指标通过对股票成交换手的动态分析和研究,透视出股票成本转换的全过程并形象的标明股票不同时间段不同价位持仓筹码的分布量和变化情况。
可以选择任意交易日作为测试成本分布的基准点,形象直观的透视出相对于这个测试点股票的筹码分布状况。此外,通过不断的移动改变测试基准点,动态的透视出各价位持仓量的增减变化,从而全面的透视成本转换的全过程。移动筹码分布的独特之处在于强大的透视性,它可以形象而直观的显示股票的成本结构,并将每一个阶段的持仓成本分布变化毫无保留的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如何利用筹码分布分析主力行为
主力的仓位是这个市场中最大的秘密。知道了这个秘密,对散户来说就象知道了埋金子的地方,甚至无异于在阿里巴巴的宝库门前喊了一声:"芝麻开门"。
一、 探知主力仓位的原理
在现实情况中,人们一般是很难探知这个秘密的。这个秘密主力不会讲,也没地方打听。某些投资者希望通过累积盘面上的大额成交单去计算主力的仓位,但这种方法,其实与事实的出入非常大。因为就我们所知,为了反追踪,主力常常把自己的筹码分成若干份,像已经公告过的亿安科技的主力,他就一共用了600多个散户帐号,来进行一只股票的运作。
假定一个10个亿的资金在盘面上运作。10个亿应该算是比较大的资金了,但当它被分割成100份、或者被分成1000份的时候,它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因为即便是10个亿的大资金,如果分布在1000个帐户上,那每个帐户上就只剩下100万,那么在盘面所看到的交易量,无非是一个中户的交易量,你找不出庄家在哪。也就是由于大家特别关注这些大笔的成交,反而使得主力又多了一种骗线的方法。如果主力想吸筹的时候,他会故意放出一个大单子做为抛压,让你以为有大户要离场,他却可以用小单子完成吸筹。反过来,主力要出货的时候呢?可以用单笔大成交单买进,然后再用10倍于大成交单的小成交单渗透式卖出,你拿主力一点办法也没有。
很多人幻想可以通过结交操盘手个人来获知主力的持仓。市场上的传闻有很多,但是这些传闻也有相当大的问题。回忆一下,我们确实听说过某个主力拥有某上市公司股票的传闻,但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主力在哪只股票上减仓的消息。这个市场事实又一次说明,主力拥有哪只股票的消息很可能是故意泄露的,主力暴露自己持仓和公开自己所获知的信息的目的是一样的,无非是想在其拉抬的过程中引诱大家抬轿,甚至是在其出货的时候引诱公众资金入场。我们不妨再回忆一个细节,每每当我们获知某只股票的消息的时候,这些股票的价格一般都不低,既然这些市场灵通人士可以打探到主力仓位这个核心秘密,那为什么在主力低位吸筹期间却毫无消息传出?在主力出货期间,更无从获得警告。看来,庄家们为了自身的利益,经常不惜拿自己的熟人和朋友开涮。本人曾经跟一位股友争论了不下一个小时,这位朋友说,庄家亲口告诉他,他们(庄家)仍然在东方明珠这只股票中没有走,而这个时候东方明珠恰恰处在暴跌前最危险的高位上。还有更滑稽的故事,某些著名电视台及报刊的编辑部,经常是一个办公室,从上到下全套在一只股票上,谁骗了他们?有意思的是,这些大记者居然还在为他的庄家朋友辩护,意思是说他的朋友原本打算护盘,无奈抛压太重,想扛也扛不住。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测算主力仓位呢?
先看获利盘。试问,你平时的习惯一般是获利多少抛出呢?大部分散户的回答是获利10%-20%抛出手中筹码,即散户很难将股票的浮动盈利做到20%以上,于是我们就有了第一个原理:获利不抛的筹码是主力的筹码。
再看解套盘,散户的普遍持股心理是“获利则焦躁不安,深度被套则异常平静”。大熊市中,证券营业部基本是人去楼空,别说是买卖股票,散户们连看盘都懒得看。而当股价见底反弹,投资者接近解套的状态,股市就重新活跃起来。当股价回到前期套牢区附近,大都会引发比较大的成交量,说明这些早期被套的投资者一旦解套,便纷纷选择了离场观望。
这就象这样的情景:一群旅游者在溶洞的迷宫中遇险,他们迷路了,已经好几天迷失在错纵复杂的洞穴中,黑暗、寒冷、饥饿和恐惧包围着他们。这时候,忽然找到了一个洞口,射进来的一束阳光让他们欢呼,这意味着他们得救了。他们会怎么做呢?他们一定会迅速逃离这黑暗的地方。这是人之常情。很少有人如此浪漫:说既然已经得救了,那我何必着急走呢?这经历还是很难忘的吗,那就让我多住上两天,体会体会这难忘的洞穴经历。这样的旅游者大概不会有的。所以,解套离场是散户普遍的行为准则。
但事情总有例外,如图5-1,就有些令人费解。
图5-1:方正科技(600601)2001/03/30
这只股票的技术图线乍一看没什么特别,股票自高位下跌了20%,随后又缓缓推高,当初被套筹码获得了解套。从成交量上看,也呈现出了解套放量的态势。但仔细观察该股的换手率,我们发现它的换手率事实上非常低,比如最后一根K线(2001/03/30),其换手率仅为0.43%。熟悉换手率的朋友都知道,一旦一只股票的换手率小于1%,从分时图上观察,这只股票基本没有交易,这种状况在技术上称之为无量。方才我们谈到,在一般情况下,一旦套牢盘被解套,市场会涌现出足够数量的解套抛压,但是该股在60%的筹码获得解套的状况下,没有解套抛压产生。为什么方正科技这只股票的投资者如此坚强?难道他们被套一次之后,死不悔改,不惧怕再次被套?该股随后的走势揭开了谜底。这只股票几天之后迅速被拉高,显然主力已经在拉抬之前就准备好了仓位,这些解套不卖的筹码,事实上是主力的筹码。
这不难理解,假如主力持有超过流通盘50%以上的筹码,即使是解套也没有出货的机会。因为如此诸多的筹码一旦抛出,股价会重新下跌,主力将面临的是再度被套。所以即使主力想走,也必须把股价再拉高若干个涨停板,给自己构造一个足够的出货空间。
这是股市的另一个重要的原理:解套不卖的筹码是主力的筹码。
散户最烦什么?散户不怕股票下跌,股价下跌了,拿着就是了,心态好得很。最烦的是股价长期不涨。一个月的时间内,甚至两三个月的时间内,一会儿让你挣10%,一会儿让你赔10%,一会儿再让你挣10%,一会儿再让你赔10%,这两三个月折腾来折腾去的,任凭谁也受不了这样的心理折磨。因此,股价的长期震荡横盘,散户往往会忍耐不住,在某个位置上把股票抛掉--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于是我们又有了第三个原理:横盘洗不掉的筹码是主力的筹码。
这样,我们通过对散户的研究获得了判断主力仓位的三个基本原理,用这些原理可以进一步寻找精确计算主力仓位的技术方法。
二、下移法测量主力仓位
接下来,我们统计一下有多少筹码获利不卖。
首先,获利多少叫获利?大家各有各的说法。我给大家一个参考标准:获利25%依然不卖的筹码是主力筹码。因为按照散户的操作习惯,这25%足够促成获利了结了。但大家显然不愿意每次都用计算器来算算25%的位置是几元几角,好在软件上有一个10%等比坐标线,每两根线的间隔是一个10%的涨跌停板,从图上大致估计两个半涨跌停板的位置还是比较方便的。我们用此来代替刚才所说的25%(两个半涨跌停板的价格幅度是27%):先左右移动K线图上的光标,把它指向您所关心的那一根K线,再上下移动光标,光标自近期最高价下移两个半跌停板,然后再从筹码分布窗口中,读出光标下方的筹码数量,这个筹码数量就是主力持仓量。
图5-2是著名的亿安科技,其最后交易日是1999年6月11日。这时亿安科技的股价并不高,当天最高价是29.48元。把K线图的光标从29.48元这个近期最高价下移两个半跌停板,大致移到23元左右的位置,然后再看筹码分布窗口右下角的那个随光标移动的数字,这就是现在在光标位置上可以看到的89.95的数值,意思是自光标以下的筹码总量为流通盘的89.95%,这就是我们测量出来的主力持仓量
图5-2:亿安科技(0008)1999/06/11
这种测量方法到底准不准确?
由于我们没有资格去交易所查人家的帐,又由于主力采用的是分仓手法,所以很长时间里大家对这种测量方法心里没底,恰恰是亿安科技这只股票给了我们验证该方法准确性的机会。
2001年,随着亿安科技操纵市场的行为被全面爆光,**部门组织了一次司法调查。最终查实:从1998年10月5日起,亿安科技的四个庄家公司――广东欣盛投资、中百投资、百源投资和金易投资是利用627个个人股票帐户及3个法人股票帐户,大量买入亿安科技之前身"深锦兴"股票的。四公司其时据称共持有公司股票53万股,占流通股的1.52%。而到2000年1月12日止,四公司所持亿安科技股票已达3001万股,占到了流通股的85%。(据《财经》杂志2001年6月号报道)。于是我们把光标移到2001年1月12日,再下移两个半跌停板来估计一下当时主力的持仓量,结果是主力持仓约为86.87%,与政府调查的结果仅相差了不到2个百分点。看来这种测量方法的准确度还是可靠的。
我们定义这种测量主力仓位的方法叫"下移法"。它开创了技术分析的一个新时期,在此之前精确计算主力仓位几乎是不可能的。开个玩笑说,这个方法发现于2000年有些遗憾,如果它早些问世,我们就可以在1999年亿安科技的股价仅为20多元的时候发现这只股票庄家高度持仓,那时和庄家玩一把会很有意思。而到了2000年2月,该股已涨到了126元,就是借给我十个胆子我也不敢"与庄共舞"了。
我们再看一下1999年6月24日的东方明珠。见图5-3。
图5-3:东方明珠(600832)1999/06/24
图5-3与图5-2有一个小小的区别,图5-2所测量的那个交易日是该股最高的收盘价,但图5-3的股价已经从近期最高价向下做了一些小幅调整。请大家记住,下移法测量主力仓位,光标要从近期最高价格向下移动,在图5-3中,近期的最高价出现在11个交易日之前,从该日的收盘价下移两个半跌停板,大致移到30元股价附近,同时把光标对准你要测量的那一根K线,就是图中最后一根K线(1999/06/24),随后,我们读出光标之下的筹码量是6.71%。东方明珠此时此刻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在一个月以前,同样是用下移法测量,我们测出主力的持仓量约为60%,而现在主力持仓量只有大约6.7%了,剩下的筹码到哪里去了?不能排除主力出货的可能性。尤其是1999年6月份,东方明珠高位强势横盘,沪市股市大旗不倒,非常风光。接下来甚至又创了一个小小的新高。其主力在充分搭建了市场公众对这只股票的想象空间之后,该股风云突变:两周内跌去了6个跌停板,中小投资者全线被套,苦不堪言。
但下移法也有缺点:如果股价不实现向上突破,我们就无法采用下移法测量。尤其是那些低位横盘的个股,主力筹码、散户筹码混在一起,用下移两个半跌停板的方法几乎看不见任何筹码,因此下移法主要适用于正在强劲上扬的拉升期的个股。
三、横盘法测量主力仓位
既然下移法是一种测量股票拉升期主力仓位的技术方法,那么,有没有在股价的相对低位区精确测量主力仓位的方法呢?有,这种方法叫"横盘法测量主力仓位"。
图5-4:山东巨力(0880)1999/12/21
这只股票自1999年10月26日开始,已经进行了两个月的横盘,其间震荡幅度为10%。从K线图上看,在这个震荡空间内有很多大阳线和大阴线,盘面上非常热闹。而在这个长达两个月的横盘中,我们把光标对齐这个横盘箱的箱底,结果发现,有高达58%的筹码在长达两个月的横盘震荡中,没有被洗掉。因而可以肯定,该股主力的持仓量不会低于58%。
这种测量主力仓位的方法就叫横盘法。横盘法要求一只股票要在一个横盘箱体内横盘两个月以上。这时候把K线图的光标对准横盘箱体的下沿,然后再从筹码分布窗口中读出光标之下的筹码量,这个筹码量就是主力的持仓量。
这只股票的主力在完成了吸筹之后,于2000年1月26日向上突破,半年内总上涨空间约为70%。可以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大黑马庄股,在其股价向上突破后,我们用下移法测量了该股的主力持仓量,其结果是61%,这个数据与当初横盘法测量的主力仓位非常接近。
由此看来,获知主力的仓位状况并不困难,你需要知道一些原理,再用一个最简单的工具--筹码分布就可以了。而一旦在低价位区发现高控盘主力,你最少也会有30%的获利空间。在大多数情况下,主力高控盘庄股的总涨幅要在一倍左右,否则主力要出货是非常困难的
筹码分布的基本原理
“筹码分布”的准确的学术名称应该叫“流通股票持仓成本分布”,在指南针证券分析软件中,它的英文名字叫“CYQ”。
其实,“筹码分布”是一个很中国化的名字,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可能只有中国人管股票叫筹码,或许也只有中国人把投资股票叫“炒股”。而股票一加上“炒”字,就有了更多的人为操作的味道有了更多的博弈的味道。而如果把股票的仓位叫做“筹码”,那就无异于把股市当成了赌场。这多多少少是对股市的不尊敬,但我们的股市有着浓厚的博弈色彩却是事实。在股市的这场博弈中,人们要做的是用自己的资金换取别人的筹码,再用自己的筹码换取别人的资金,于是乎就赚了别人的钱。所以对任何一个炒股的人,理解和运用筹码及筹码分布是极其重要的。
或许“筹码分布”和“CYQ”的称谓,应该有一个更贴切的名字,但这个说法大家已经用了几年,成了一种习惯,想改也比较麻烦,所以就约定俗成,暂且如此称谓吧。
“筹码分布”的市场含义可以这样理解:它反映的是在不同价位上投资者的持仓数量。如果光凭文字来叙述“筹码分布”可能要颇费周章,为方便起见,我们建立并分析了一个微型的筹码分布模型,使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
1.筹码分布及计算原理
我们先做这样一个假设:
某公司有16股股票,这16股被3个不同的投资者持有。股东A曾在10元价位上买过3股,而后又在11元价位上买了6股;而股东B则在12元的持仓成本上买进了4股;股东C,在13元上买了1股,在14元上持有2股。把这3位股民的股票加起来,正好是16股。
我们来做一张图。
在这张图上,我们就把股票换成像麻将牌一样的筹码,在图的右边,我们先把价位标清楚,从10元一直标到14元,共5个价位,然后我们把这些筹码按照当时股东们买它的成本堆放到它相应的价位上,于是就形成了图1-1的样子:
图1-1:一个简单的筹码分布模型
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只股票在11元价位上,投资者的筹码比较重一些,12元至10元次之,13元以上筹码量就不多了。此外,除了上面所说的股东A、B、C以外,曾经还有一位投资者D,在9元左右买过这只股票,后来又以11元转卖给了股东A,于是D先生提出了一个问题,“我9元钱的历史交易怎么没有在这张筹码分布图上得到反映?”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讲清楚,大家注意到图上的筹码总共只有16股,而这只股票的流通盘也是16股,筹码分布只去表现这一天所有在册股东的建仓成本,由于D已经卖掉了自己的股票,所以他的筹码在筹码分布上就看不见了。这是筹码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既它反映一只股票的全体投资者在全部流通盘上的建仓成本和持仓量,它所表明的是盘面上最真实的仓位状况。
随着交易的继续,筹码会在投资者之间进行流动,因而筹码分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假定随后发生了一个交易:股东B把他的12元价位建仓的4股股票卖掉了3股,成交价是14元,由股东D承接,于是筹码分布就成为了图1-2的那个样子:
图1-2:筹码在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
事实上,筹码分布并不关心盘面中的筹码到底是属于股东A的还是股东B的,上面的两张模拟图之所以标注股东的持股状态,仅仅是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一些。
如果换成真正的上市公司,那么一个公司的流通盘最少也有1000万股,其价位分布是相当广阔的。图1-3是一张真正的筹码分布图,它被放在K线图的右边,在价位上它和K线图使用同一个坐标系。当大量的筹码堆积在一起的时候,筹码分布看上去像一个侧置的群山图案。这些山峰实际上是由一条条自右向左的线堆积而成,每个价位区间拥有一条代表持仓量的横线。持仓量越大则线越长,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堆在一起就形成了高矮不齐的山峰状态,也就形成了筹码分布的形态。
从图1-3中可以看出,2000年5月15日的深宝安A有两个不同的建仓密集区。换句话说,在筹码分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两个非常明显的密集峰:一个位于4块多钱的价位附近,另一个位于6块多钱的价位区间。
图1-3:深宝安A 2000.05.15日的筹码分布
由于证券交易所不向公众提供投资者的帐目信息,所以各类软件中的筹码分布状况均是通过历史交易计算出来的近似值。假定筹码的抛出概率与浮动盈利及持股时间有关,可以在一定数量的投资群体中进行抽样检测,以获得这个抛出概率的函数,然后再根据这个抛出概率,认定每日交易中哪些原先的老筹码被冲销,并由现在的新筹码来代替。
我们把问题说得再简单一点:根据相当多的投资者的获利了结的习惯,尤其就散户而言,在获利10%至20%之间最容易把股票卖掉;而对主力而言,很难在盈利30%以下时卖出他的大部分仓位。那么,获利15%的获利盘对当日成交的贡献就比获利25%要大一些。这是较为精确的计算筹码分布的方法,有时候出于计算量的考虑,也可以用相等的抛出概率来代替真实的抛出概率统计,这样会引发一定的误差,不过这个误差是可以承受的。因为在实际的投资分析中,某个价位的筹码量多一些或少一些不会影响最终的结论。
在“指南针”的CYQ推出后,几乎所有的国内软件厂家都模仿了一个筹码分布图,有一些做得还是很不错的,但有一些算法误差过大。这类不准确的算法是把历史成交,按时间加权,时间越久占筹码分布的比重越低,这样做表面上似乎也可以得到一个很像筹码分布的东西,但实际上是不能用的。因为各股的活跃程度差异很大,人为的确定历史筹码的挥发速度很难反映这个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