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主义的文化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1:12:56
 由于萨义德在学术界引爆了“东方主义”的概念,不仅使他成为里程碑似的人物,而且还引出了无数学者对于这一概念的思辨和阐释。萨达尔的《东方主义》即是一例带有浪漫文学气质的社会学文本。2006年美国出版的尚未译成中文的《The Asian Mystique(亚洲之秘)》,作者舍芮丹·普拉索以细腻翔实的资料搜集、深入的观察和访谈,描画出非常具体真实的对于所谓异国情调的东方的幻想和刻板印象,即对于东方女子的东方主义。

东方主义的文化解读

作者:茉 妮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10-05-20  浏览:534 显示全文      由于萨义德在学术界引爆了“东方主义”的概念,不仅使他成为里程碑似的人物,而且还引出了无数学者对于这一概念的思辨和阐释。萨达尔的《东方主义》即是一例带有浪漫文学气质的社会学文本。2006年美国出版的尚未译成中文的《The Asian Mystique(亚洲之秘)》,作者舍芮丹·普拉索以细腻翔实的资料搜集、深入的观察和访谈,描画出非常具体真实的对于所谓异国情调的东方的幻想和刻板印象,即对于东方女子的东方主义。
  东方主义的描述性表达无非两种: 敌视,专注于他者的威胁性和可憎性,如暴君、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等,东方男性成为堕落无耻且被妖魔化的对象;异域,关注他者具有吸引力的一面,如闺房、面纱、艺妓等,东方女性被描绘成为放荡、被动且颇具异域风情。
  西方人常以讲故事的形式将东方简化为一个事件、一部小说、或者一个传说,“东方主义想象的病理学基础在于两种同时并存的要求:西方男性对于东方的神秘感和性事的个人要求,以及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教导和控制东方的集体目标。”
  东方主义是一种构建的物质,是有意的自欺,最终投射到了东方:中医不值得作为一种医学来谈论,而是一种巫术;西方成为一切事物的标准和度量衡,深潜在人们脑中。东方主义是西方文明中最大的假象:有关西方的性质,以及西方东边的伟大文明和文化的性质之假象。如果假象被揭穿,自恋的东方主义者不仅丧失了对真实世界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力量的控制,西方自身也丧失了部分自我,即“西方宁愿死也不愿放弃其对于东方的想象,即使这只是一种聪明的无知的虚构,而且,这种虚构的掩饰是众所周知的”。
  东方主义的成功就在于西方作为幻想者和推动者,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撑幻象。经济的强大带来全球政治局面的颠覆(如殖民),政治局面的改变带来话语权的改变,改变话语权引来思维上的变化,思维变化随后审美观念变化,文化进而变化,由此衍生出的文艺作品和科技产物(比如电脑,连键盘都是英文字母)同时又成为推行幻象的润滑剂、调味料和添加剂。
  资本原始积累和殖民给西方带来野蛮强势的形象,与传统中男性的阳刚暗合,而落后温顺的东方则成了阴柔女性的象征。在西方强势的话语权压倒下,东方女性对于西方男性的幻想(陈丹燕的“有多少东方女子的梦中飘动过金色的头发”;虹影的《K》和卫慧的《上海宝贝》中都夸大了西方男性的生殖器尺寸和性能力,在两本书中,中国男子都“不约而同”地患上阳痿,无法满足女性的欲望。于是她们转向西方男人,在享受他们带来的强大性能力的同时为他们的不负责任而心伤),对于洋货的狂热,对于美女的审美标准和整容风潮,混血模特的流行,成为一种东方对于东方主义的回应和默许。
  见证全球化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细读中国人消费的日常产品的包装,上面的英文大多都是Chinglish——中国人看不懂,外国人也看不懂。而即便是中文品牌,大半的品牌名都是洋不洋中不中的混血词,几个组合起来毫无意义的汉字堆砌。而美国那边反而是可怕的“Made in China”,一个美国女记者煞有介事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抵制中国货行动,并写了一本书。她本人有1/8的中国血统,但是金发碧眼的完全看不出来。最终她的结论是,美国人离开了中国货,完全不能合理有效省钱地生活。这个过于务实的结论,尚待被整合进东方主义者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