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说几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1:13:55

拙帖《读郎教授博文所想到的》贴上博客,很高兴读到各种回复,尤其是诸多异议,故有另一些感想。

我或许有些问题没说透。本文只是凭常识粗线条聊宏观现象,经济是人类最广泛、最复杂的活动,不知多少万计的经济学家尚扯不清楚,何况象我这等门外汉?郎教授作为知名经济学家,本没必要跟三流歌星拼人气,到处危言耸听迎合某种情绪散布不实高调,老老实实去争取诺贝尔经济学奖才是正道。估计他也知道自己没那本事,不如千方百计赚钱来得实在。以我的阅读习惯,逢郎咸平之文字都懒得阅读的,没必要浪费时间。所读几篇除了开头慕名拜读然后大失所望之外,全都是因朋友推荐并征求意见而费神。问题是他这篇文章所言现在似乎成了天经地义,CCTV张泉灵小姐宣读的稿件、《人民日报》的署名文章、新华社机构的播报,皆此论调。活生生的日本始终蹦哒在世界,理论家们偏要颠覆常识制造假象,于是便“急就章”凑成此文。

日本国内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失去的十年”,但说成二十年持续衰退至今尚未恢复元气则不实。至少《维基百科》也评述说:“2002年2月以来日本的景气一直扩大,创下了战后最长的景气复苏期纪录,不少企业创造了历史最好业绩。”《广场协议》签字5年后,也即地产泡沫崩盘当年,日本海外资本跃居世界第一,并一直保持至今已经20年了;日本的外贸顺差仍逐年上升:1985年为461.0亿美元,至1992年突破千亿大关达1066.3亿美元,支撑这些顺差的该是多大规模的本土生产量?

就连《人民日报》2005年9月所发表的《“广场协议”二十年祭》也认为:“但实话实说,‘广场协议’对日本也并非乏善可陈。日元升值提高了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使其成为其他国家外汇储备中的重要币种;日元升值使日本以较少的费用便可进口较多的资源,有助于日本克服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元升值促进日本对外投资大幅度增加,在海外购置资产和建立生产基地,使日本海外纯资产迅速增加;日元升值使日本的人均GNP于1987年超过美国,提高了日本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难道这就是“停滞不前”或郎教授说的“彻底摧毁”?既然承认有这么些善可陈,又何须激愤不已呢?

从1979年12月,日本首批政府低息贷款2.2亿美元给中国,利息在0.75-1.5%之间。至2007年10月,该项贷款总额已达3.3万亿日元,按不同时期的汇率折算,约合1726亿元人民币。这些资金广泛用于中国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以及农村开发、环境保护、医疗、教育等领域,援助项目遍布中国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而该年11月最后一笔463亿日元(约合美元4.1亿)低息贷款给予中国后,日本宣布全面停止对华所有政府贷款,理由是中国人均GDP已达2000美元。新华社的《国际先驱导报》载文称:“中国最困难的时候日元贷款发挥了作用,像拐棍一样,现在中国经济已经可以撇开拐棍了。”它还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对华日元贷款曾一度占中国国家计划内基本建设投资额度的20%以上。恰恰在就郎教授们所谓“彻底摧毁”时段。

我的看法是:第一,日本遭遇的地产泡沫崩盘是真实发生过的,十几年中股市骤跌70%、房价跌了十四年,没人可以否认;它给日本国内经济所造成的损失也有目共睹,说危机说萧条都没错。但如郎教授那般说“彻底摧毁”则纯属胡说八道。且他的基调像是来自日本人吉川元忠的《金融战败》,这本书就认定泡沫之后果和二战战败相当,还有数据支持。第二,无论什么手段,任何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被“彻底摧毁”,即使是“十年浩劫”,也只说“到了崩溃的边沿”而已。除非本国国民愿意集体自杀。第三,日本遭遇“失去的十年”也不是一无所获,其中“走出去”就是极其成功的举措,而日元的大幅升值则有力地支撑了这个举措。第四,那时的萧条并非“美国阻击”或货币升值所造成,《广场协议》其他签字国全都货币大幅升值了,它们并没有遭遇日本那种情况;更遑论协议只要求日元升值30%,可日本人却顺水推舟将其最终升值了300%!也是美国人逼的?

有数据介绍说日本在海外并购除了少数几个失败的案例外,绝大部分都非常成功,全球500强约25%都有日资份额,至今,日本海外资产的收益已超过国内资产收益。日本人小心翼翼不说它的GNP,那才叫真正的“韬光养晦”。若将海外日资所创GNP计算进来,中国还需多久才能真正“超过日本”?而我们得意洋洋地宣称GDP即将超日本时,也忽略了这里面有多少份额是为日本GNP作贡献的。温相说中国的出口有60%是外企产品,可知我们的GDP并非都是自己的进账。实际上,中美现在的争执,与日美当年的汇率纠纷没有可比性,拿日本来说事是一种误导!

可以肯定的一件事,中国绝不可能学习日本“走出去”的经验。我们不具备日本所拥有的品牌权利、核心技术、管理优势、无孔不入的民企钻营敏感度和日元自由兑换的便利。能“走出去”的只有人力和资金,你不可能把众多的加工厂和农民工都搬到海外去,靠不惜重金办孔子学院根本不可能打造跻身具有竞争力的强势实体。唯有狂买资源,于是只有央企用纳税人的钱四面出击的故事,如申请国家巨额亏损补贴的中石油斥资170亿美元进军拉美。国企大鳄根本不习惯境外那些“工会陷阱”、“福利负担”以及“土地纠纷”,首钢秘鲁企业的遭遇可以在网络查阅;深圳市投资越南海防工业园区,满以为“同志加兄弟”的土地也是国有化的,尝惯了“画了一个圈”就万事大吉的滋味,便指望当地政府施加压力搞拆迁。谁知人家的土地使用权是永久的,政府无权强征。只好屈尊一家一家求爷爷拜奶奶,“深圳速度”几乎为零。

至于民企小本经营只能做些小生意,前不久我们的政治盟友查韦斯一声令下,委内瑞拉货币贬值一半!16万在那里经营小生意的华商全都欲哭无泪。而莫斯科大扫荡,华商们几十亿美元的商品付之一炬,我们的政府及愤愤遗传着毛氏制造的亲俄情结,都装傻。在中国习惯了的那一套,出去全都行不通,有精神的话可以看看秦晖教授的《从南非看中国:“低人权优势”下的“经济奇迹”》以及《“中国奇迹”之谜:“左右共赞”背后的共同困惑》,网上可以搜索得到的,我在这里便不多啰嗦。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所谓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说道,也只是“3月15日美国130名议员联合呼吁财政部要求奥巴马政府在人民币汇率方面对中国施压;16日美国纽约州的联邦参议员舒默启动立法程序再度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要求财政部在4月15日的报告中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并非美国政府的决策或国会的决议。说句不客气的话,“两会”代表同样可以提出类似的提案,政府怎么做是另一码事。美国的议员不是人大代表,他们必须遵从身后选民的意见,尤其是以工会为主的群体的意见。要知道美国议会现在做的是“大头狗”,欧盟、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家早就摩拳擦掌要打这张牌了,即使这帮议员不嚷嚷,这些国家也要出手的。这次纠纷实质上不是中美问题,而是中国与世界的问题。

美国财长盖特纳3月24日在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说:“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中国将会决定其汇率。我们不能强迫其做出改变。”他表示相信中国会以自己的理由来决定结束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政策。此前,22日,温家宝总理已明确表示:“中国绝不盲目追求贸易顺差,相反,中国想方设法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是我们长期努力的方向。”人民币升值与否只是表象,其本质在于我们那几亿农民工太好欺负了,仅供糊口的工资他们还能省下钱来往家里寄,于是这些“血汗工厂”得以拿大量廉价货往美国等地批发换汇。这也是对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一种惩罚,很长时间段我们的官僚们似乎从不考虑出口商品的价格问题,抓紧长期入超之良机,逐步放松管制,将人民币向可兑换货币方向发展,这才有现在的被动局面。

例如去年奥巴马关于输美轮胎的关税惩罚,网上有浙江海关资料,2009年7月浙江出口轮胎346.2万条,价值7000万美元。均价20.2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140元;按应诉美国反倾销调查时举证的数据:2008年中国出口美国轮胎4600万条,总价值 17.88亿美元,平均一算38.9美元;而输美轮胎中小客车轮胎约占51%,其余为重卡车轮胎,区分开来的话那价格基本同上。即使混算,均价亦不过265元人民币。中国人如今开车的也多了,谁都知道这个价格何等荒唐,查实你倾销根本不费力气。为什么不把价格搞上去,让中国的企业和工人多收入呢?大家压价抢订单,最终利益都被罚稅装入美国政府腰包里去了。还不止,至少印度、巴西、南非等国也都分别干了同样的事,只不过我们的愤愤只晓得反美无罪,不屑于理会这些三等国。

现在那些激愤的跟美国对着干的昂扬者,基本上都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主,我相信两国政府会理性地讨论出一个方案来,因为双方都是必须为本国利益负责的理性人士。只是,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是必须做的事,它不向自由汇兑的方向走,问题只会越来越多,摩擦也只会跟着频繁起来。另一方面,连本国货币都不可自由汇兑,又何从担负举足轻重于世界的责任呢?更别提那些取代美元的鼓噪了。今晚看了一下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的PK,挺激烈,不过似乎许多人尚未弄明白:过去,现在,乃至今后可以设想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人民币需要美元作为外汇储备,而不是美元需要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既然如此,还是悠着点好。(20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