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我们该坚持的?什么是我们不该执着的?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3:39:51
什么是我们该坚持的?什么是我们不该执着的?谈谈什么是佛教讲的执着

嘉风长老师兄给我留了个纸条:师弟浏览了我的博文而不说话,是不好说?不便说?亦或是不能说?这恐怕不是您的秉性吧。我自知自己有针砭时弊不留情面的习性,可能会使一些人不高兴,但这未必就不好,因为在很多时候那种不深不透、四平八稳的方式也并非有效。我经常听人说,说话多会得到业果报,但难道该说而不说就不得到业果报么?我不勉强您给我回复。阿弥陀佛!

其实我只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因此没有留言。不过嘉风长老师兄的留言让我看到他的“执着”。

曾经有网友在QQ群里问我:居士,什么是执着?执着是坚持吗?

我回答:就我个人的理解,在佛教中,“执着”是指“坚持了不该坚持的”。

还有很多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居士,佛教讲要放下执着,那岂不是我们连进取心都没有了吗?那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佛教中所说的“执着”和我们平时理解的“执着”,其意义是不同的。我们平常所说的“执着”,在好的层面有积极进取的含义,在不好的层面是固执的意思。佛法所说的“执著”,则是源于对于生命实相的根本无明所造成的错误认知和抓取。这和我们平时理解的执着有本质的不同。

佛教的执着,其梵语是abhinives/a,意思是“封执坚着”。又单称‘执’或‘着’,也称‘计着’。意思是说:由虚妄分别心“封执坚着”我及法等。也可以这样理解:将虚妄非实的人我及万法,执以为实有自性。执之着之,而起种种迷妄颠倒、虚伪不实之见解。

在《大乘入楞伽经》卷四〈无常品〉中说(大正16·611a)︰“大慧!于一切法,如言取义,执着深密,其数无量。如所谓相执着、缘执着、有非有执着、生非生执着、灭非灭执着、乘非乘执着、为无为执着、地地自相执着、自分别现证执着、外道宗有无品执着、三乘一乘执着。大慧!此等密执,有无量种,皆是凡愚自分别,执而密执着。此诸分别,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执著有无,欲乐坚密。”

《大般若经》卷四八五云(大正7·463c)︰“由执着故分别诸法无所有性。”《三无性论》卷上云(大正31·868a)︰“凡夫执名分别义性,谓名即义性,此为颠倒。是故但有分别,无有实体。”又《显扬圣教论》卷十六云(大正31·557c)︰“由唯依名起义执故,譬如唯有诸行无始流转自性,异生数习力故于自他相续起众生邪执,如是于长夜中串习言说熏修心故,由此方便起妄遍计,执有诸法,此法邪执犹如众生妄增益故当知颠倒。”

我们常讲要破除我执,这个我执是什么意思呢?我执在小乘部派佛教里有各种说法。有部设人我、法我二我,否定作为个体生命的我(人我),但认为有构成存在要素的实体的我(法我)。犊子部、正量部等认为有一种非即非离蕴的我,这种我既非带有五蕴假合而成的个体(蕴),也非五蕴以外称为我的我(离蕴),而是同五蕴非即非离的我。经量部又有胜义补特伽罗之说。《成唯识论》卷一把佛教以外以及部派佛教里的各种我的说法分成三类︰即蕴我(世间一般说法)、离蕴我(数论、胜论、经量部等)、非即非离蕴我(犊子部、正量部等),并一一予以破斥。

大乘佛教不仅否定人我,而且也否定法我。五蕴诸法,但有假名,如幻虚假,无有定实,说人法二无我,一切皆无自性空。《成唯识论》把我执和法执各分为俱生起和分别起两种。俱生起,指无始以来熏习于虚妄分别,由此为内因,出生后存于六、七二识,起任运妄执。第七识的妄执相续不断,第六识的妄执时有间断。分别起,指由非理学说和见解而起的妄执,存于第六识的妄分别。

星云大师说过:人生的烦恼有千万种,身体上有老病死的烦恼,心理上有贪瞋痴的烦恼,其中最难处理的根本烦恼就是“我执”。我执就是八万四千烦恼的统帅;因为执“我”,所以我疑、我嫉、我见,烦恼不已。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因为同一烦恼有我执和法执两个方面,所以分别立为烦恼障和所知障。即迷于诸法的体者谓所知障,迷于诸法的用者谓烦恼障。比如,有情皆为五蕴假合,如果对之而起贪爱,这就是对五蕴如幻虚假不能通达。由此不能通达便对五蕴假合的有情,和对起贪爱产生惑障,前者是迷于法体的法执,即所知障,后者是迷于法的用的我执,即烦恼障。如果悟觉五蕴之体如幻虚假,那末对这假合的有情也就不会起贪爱了。因此说我执因法执而起,烦恼障依所知障而起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不好的习惯,不容易改进,是因为执着;不当的言行,不容易纠正,也是因为执着。在生活中一些认知上的执着、思想上的执着、观念上的执着,如果是有事有理者还好,有时候执着一些非法的言论思想、执着一些非法的邪知邪见,则叫人难以相处包容了。

“执着”之害,如同走路时,你不放弃后面的一步,如何迈出向前的一步呢?能放弃执着才会有另外的一番天地。执着中最难解者,不外就是爱、瞋的执着,我执、我爱、我怨、我见的情愫所引起的邪知邪见,就像桎梏绳索,紧紧的束缚着我们,使我们产生数不尽的烦恼。解开“执着”的微妙法门,不外乎运用佛法的般若、智能、观念,不如此,人生又焉能解脱自在呢?

佛陀曾经说过: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执着、妄想、分别”是众生不能觉悟的根源。去掉执着心、妄想心、分别心,是我们佛教弟子修学佛法的必经之路。

佛教的修行者要远离四种执着:
如果你执着此生,你就不是佛法修行人;
如果你执着娑婆轮回,你就没有出离心;
如果你执着于自己,你就不是菩萨;
如果你有执着,你就没有见地。

补充:一些已经皈依的师兄问我:我们在生活中做事,在工作中对于制定的目标应该坚持到底.但这不是违背了佛教中的戒执着的含义了吗?那这和修行是不是产生冲突了呢?

回答:我们在生活中,追求自己的理想,在事业上、学业上要求做到最好,这种坚持与我们的修行并不相悖。这种坚持在佛教中不是执着,佛教中有另外一个词来形容它,叫做“行愿”。永不放弃自己既定的目标,不放弃曾许下的诺言,这不能叫做执着!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我不成佛——我们能说他是执着吗?
希热多吉居士 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