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中国内地首富创业神话揭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8:50:49
  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中国内地首富创业神话揭秘

  摘自《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作者:王静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本书简介:从白手起家到成为汽车业内的黑马,更引来股神巴菲特于金融风暴中入股,从而一举登顶中国内地首富宝座。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决胜商海的秘诀是什么?对于巴菲特来说,王传福的魅力和价值何在?本书将从他的经营方式、管理理念、人才观念、商业模式等方面做深入分析解读。【更多

  王传福成为危机中“剩者”的价值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的成功企业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真正成功的企业不再是那些在顺境下赚了大把金钱的企业,而应该是那些在经历过一次次危机后,仍然屹立不倒并且大步前行的企业。如果以此来衡量,年轻的比亚迪或许是一个成功的企业。

  早在1997年,比亚迪刚刚成立三年之时,就遭遇了亚洲金融风暴。由于受金融风暴影响,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到40%,很多电池生产巨头巨额亏损。当时,比亚迪生产的电池60%出口,电池价格的暴跌,对比亚迪的发展形成了很大阻力。但是,比亚迪并没有因为遭遇这场危机而倒下,而是凭借低成本优势,迅速抢占了镍镉电池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而刚刚成立三年的比亚迪也迅速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亿元的中型企业。这一年比亚迪的增长高达90%。

  就这样,王传福把危机变成了机会,比亚迪不仅熬过寒冬,而且开始迅猛发展。1998年,世界上最大的电动玩具制造商日本Nikko公司,将巨额订单转至比亚迪。随后,飞利浦、松下、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等国际大公司都转向比亚迪采购电池,比亚迪一跃成为三洋之后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占据全球15%的市场份额。这一年是比亚迪成立的第八个年头。

  具有野心的王传福当然不会满足于这样的业绩。2002年,他曾公开宣称:“三年之内我们将取代三洋,成为电池产业的全球老大。”为了完成这个目标,2002年7月,王传福率领比亚迪在香港成功上市,股票发行价格为每股10.95港元,为当时H股股票最高发行价,融资16.37亿港元。此时,比亚迪的员工规模也从刚创办时的20余人,增至2万余人。

  到2003年,王传福已经成为蜚声世界的“电池大王”。业内曾流传一种说法:世界上每三部手机中,就有一块电池是王传福造出来的。凭借比亚迪股票在港股主板市场的优秀表现,王传福首次跻身《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榜,位列41名。同样是这一年,王传福当选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王传福亲自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手里接过了“亚洲之星”证书。

  但是,这并不是王传福故事的全部,也不是我们认为他有书写必要的理由。当然,他凭借成本优势成为危机中“剩者”的表现也绝不是巴菲特看中他的主要原因。那么,对于巴菲特以及靠廉价制造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而言,王传福的价值究竟在哪里?  2008年,比亚洲金融危机更猛烈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汽车业同其他产业一样迅速陷入了危机之中。美国本土汽车三巨头通用汽车、福特公司以及克莱斯勒公司相继陷入危机。尤其是通用汽车,2008年通用亏损额高达309亿美元,并且不得不在2009年6月1日,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12月底,丰田汽车公司宣布营业利润将出现17亿美元的亏损,这是丰田汽车71年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德国大众汽车因为深陷财务危机,向德国政府提出了100亿元的贷款,用来加强大众在销售方面的财务开支。菲亚特也于年底宣布,已关闭意大利本土14家工厂。韩国五大汽车制造商——现代、起亚、GM大宇、雷诺三星和双龙,受销售下降影响,也通过停产、缩短工作日等方式实现减产。同样,中国汽车业也在遭受着来自金融海啸的袭击。有数据显示,2008年约有八成的汽车经销商亏损。

  2003年进入汽车业的比亚迪同样遭受着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同1997年时出现的情形一样,比亚迪却异军突起,成为了金融寒冬中的一匹黑马。它的完美表现似乎使其再次拥有了把危机转换成机会的魔力。

  2008年9月,比亚迪主打车型F3的总销量达到12455辆,10月销量达到15343辆。其在10月份的销售量甚至超过了捷达,成为当月单车销售冠军。2008年上半年年报显示,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约94%。2008年9月,比亚迪甚至创造了中国本土品牌第一的“神话”。这一年,比亚迪进入汽车行业仅仅5年。

  更为不可思议的是,2008年9月29日,巴菲特宣布投资比亚迪,斥资2.3亿美元购入比亚迪10%的股份。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此前世界股神巴菲特第一次向王传福伸出橄榄枝时,却遭到了王传福的严词拒绝。因为当时巴菲特想投资5亿美元入股20%,王传福担心那样会稀释管理团队的股权,而且审批流程复杂,国家不一定能批准,因而拒绝了巴菲特。以致股神不得不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采访时,对美女记者抱怨说:“中国人很伟大,现在竟然有中国公司拒绝让我入股。”虽然在投资比亚迪时,遭遇了最初的挫败,可是,股神并没有就此死心,他最终以2.3亿美元购入比亚迪10%的股份。这是在投资中石油后,巴菲特入股的第二家中国企业。

  那么,在世界汽车产业的低迷期,巴菲特为什么会看好同处汽车业的比亚迪?这一次比亚迪成为“剩者”的制胜武器又是什么?

  如果说此时比亚迪的制胜武器仍然是低成本战略,显然是错误的。因为金融危机使中国“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珠三角地区靠廉价制造的企业在金融海啸中哀鸿遍野。如果比亚迪的优势也仅仅在于其低成本优势,它也不可能成为幸存者并得到巴菲特的青睐。

  在同行看来,比亚迪之所以异军突起,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掌握着核心技术,尽管其掌控核心技术的方式在人们看来多少有些拧巴。

  众所周知,王传福是工程师出身,所以他异常重视技术,重视创新。而他所提倡的创新方式虽然倍受争议,但却是最实用不过的。他提出的创新是 “在模仿中创新”。比亚迪的汽车工程师,首先要学会的不是研发产品,而是要学会拆车。为此,比亚迪每年都要划拨出一部分资金购买奔驰、宝马、丰田等高档车,研究这些车型的特点,而后,利用一切技术手段规避人家的专利,为己所用。

  对于这种做法,很多人都很不屑,认为比亚迪天天叫嚷着要创新,实际上却在模仿国外企业,纷纷指责其抄袭了别人的设计。对于这种质疑,王传福从不回避,但他却强调,模仿不是抄袭,他是在合法的范围内规避专利风险。就像他所说的:“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公开文献,30%来自现成样品,另外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只有5%左右。我们大量使用非专利的技术,把专利技术剔除掉,非专利技术的组合就是我们的创新。专利需要尊重,但可以回避。”

 靠这种创新方法,比亚迪迅速在汽车研发技术上取得了成果,研发了中国最快突破10万台销量的自主品牌车型F3。同时,这种“在模仿中创新”的方式,还可以省去大量的研发费用,进而在廉价劳动力之外,比亚迪找到了降低成本的有效路径。

  但是,王传福清楚,这些靠模仿创新的方式并不能使比亚迪处于领先地位,也不是比亚迪发展的长远之计。就像他所说的“我们不以模仿产品为目的,以最终掌握开发平台为目标。”于是,王传福利用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优势,在企业内部垂直延伸产业链,进军电动汽车领域。

  2008年12月15日,比亚迪推出了混合动力车F3DM。F3DM使用的是比亚迪自主研发的“铁电池”。比亚迪申报了700多项国内外专利。可以说,铁电池技术是一种比较大的技术突破,欧美汽车公司之所以在电动汽车领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在电池方面取得突破。而比亚迪的铁电池,极有可能成为颠覆性技术。

  通过对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占有以及对整条产业链的垂直整合,王传福使比亚迪成为了新能源领域的标杆,而这才是比亚迪吸引巴菲特的真正原因。与其说巴菲特在投资比亚迪,不如说巴菲特在投资未来的汽车产业。就像胡润所说的:“王传福顺应了科技、新能源创新和环保的趋势,引导了一个新的世界汽车行业格局。”

  当然,如果比亚迪要在电动汽车领域商用成功,像王传福所说的“能把比亚迪先进的低成本、高品质制造模式向汽车业移植,使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汽车竞争格局发生大的变动”,其要走的路还很长,为新技术比亚迪仍需要烧掉很多钱。但是,当它“傍上”股神巴菲特后,其在股市中的圈钱能力恐怕是连王传福都不敢想见的。

  2009年,比亚迪的股票疯涨了近10倍,巴菲特投资的2.3亿美元迅速变成了23亿美元,而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则以身家350亿元成为中国内地首富。股市圈得的钱当然是其研发经费的重要来源。

  巴菲特效应不仅仅表现在股市上强大的吸金能力,同时,利用巴菲特品牌,比亚迪可以更快实现国际化,打入国际市场。在此之前,巴菲特甚至承诺要把比亚迪的电动汽车推荐给奥巴马。利用资本上的优势,比亚迪还可以继续奠定其在电动汽车领域的优势地位,从而更快实现王传福的“电动汽车梦”。

  对于经历过危机的中国企业而言,中国内地首富王传福所采用的“低成本+技术+资本+产业链垂直整合+新能源”战略或许才是比亚迪可以成为2008年金融风暴中“剩者”的制胜武器,同时也是王传福的真正价值所在。

要么偏执,要么输光

  比亚迪在车展上的强劲表现预示着,未来汽车发展方向已经不再像内燃机时代一样把持在西方汽车制造商手中,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汽车新技术发展上开始拥有话语权。英国老牌报纸《泰晤士报》对此发表评论说:“以 成就你的梦想 为座右铭的比亚迪将利用本周在底特律进行的北美汽车展公布进入美国市场的计划,引入E6汽车的做法正在对美国市场发起大胆的攻击。”

  2010年1月11日,美国汽车城底特律被皑皑白雪覆盖着,显得落寞与孤寂。与昔日的繁荣景象相比,这里没有喧嚣的人群,拥挤的车辆,在大街上甚至看不到一块像样的广告牌。这里的每一块土地上都散发着萧条的味道。五大车展之一北美国际车展就是在这样萧条的氛围中开幕了。

  经历了危机之后,似乎各大汽车制造商都感受到了传统汽车业的末路,他们都在这次车展上抓住了新能源车这根救命稻草。福特、通用、本田、丰田和现代等汽车巨头纷纷揭开了他们研发的新能源车的神秘面纱。

  比亚迪作为唯一一个中国自主品牌整车参展商同样出现在了北美车展上,参展的也全是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车F3DM和F6DM以及纯电动车E6。在这次车展上,电动汽车俨然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方向。

  2010年1月12日上午,比亚迪在展台上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国内外共有500家媒体参加了比亚迪的新闻发布会,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彭博社等知名媒体。王传福和比亚迪高层出席了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比亚迪相关人员介绍了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的优势地位和取得的优秀成绩。

  发布会结束后,很多人因为对比亚迪电动车充满了疑问与敬佩,仍然迟迟不肯散去,向相关人员询问比亚迪电动车的问题:“E6通过美国认证标准了吗?它定价多少?E6真能在下半年上市吗?它如何成为美国的畅销车?”在他们有限的思维中,或许不会相信也不会想到中国能有一家汽车制造企业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

  据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介绍,E6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向美国市场。他在底特律接受采访时说:“美国是比亚迪未来的重要市场,电动轿车将是我们打开美国市场的拳头产品。”而且,据他透露,现在E6的美国推广工作已经进入到实质阶段,包括E6的定价以及数量和所采用的分销网络都已经提上讨论日程。

  倾注了王传福和比亚迪所有员工无数心血的纯电动车E6和混合动力车F3DM,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比亚迪展台乃至整个展会的明星。

  比亚迪在车展上的强劲表现预示着,未来汽车发展方向已经不再像内燃机时代一样把持在西方汽车制造商手中,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汽车新技术发展上开始拥有话语权。英国老牌报纸《泰晤士报》对此发表评论说:“以 成就你的梦想 为座右铭的比亚迪将利用本周在底特律进行的北美汽车展公布进入美国市场的计划,引入E6汽车的做法正在对美国市场发起大胆的攻击。”

  此时,几乎没有人怀疑王传福对新能源车的狂热与执著。

  看上去,王传福就像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把筹码全部赌在了新能源车上。这就像卡梅隆在推出成本四亿美元的3D电影《阿凡达》时一样,要么引领一个新时代,要么满盘皆输。有了这番认知后,我们不禁为这位汽车业的狂人捏了一把汗,如果E6或者F3DM在与强敌丰田Prius或者雪佛兰Volt的市场争夺中落败,王传福又该怎么收场?

要么偏执,要么输光

  比亚迪在车展上的强劲表现预示着,未来汽车发展方向已经不再像内燃机时代一样把持在西方汽车制造商手中,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汽车新技术发展上开始拥有话语权。英国老牌报纸《泰晤士报》对此发表评论说:“以 成就你的梦想 为座右铭的比亚迪将利用本周在底特律进行的北美汽车展公布进入美国市场的计划,引入E6汽车的做法正在对美国市场发起大胆的攻击。”

  2010年1月11日,美国汽车城底特律被皑皑白雪覆盖着,显得落寞与孤寂。与昔日的繁荣景象相比,这里没有喧嚣的人群,拥挤的车辆,在大街上甚至看不到一块像样的广告牌。这里的每一块土地上都散发着萧条的味道。五大车展之一北美国际车展就是在这样萧条的氛围中开幕了。

  经历了危机之后,似乎各大汽车制造商都感受到了传统汽车业的末路,他们都在这次车展上抓住了新能源车这根救命稻草。福特、通用、本田、丰田和现代等汽车巨头纷纷揭开了他们研发的新能源车的神秘面纱。

  比亚迪作为唯一一个中国自主品牌整车参展商同样出现在了北美车展上,参展的也全是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车F3DM和F6DM以及纯电动车E6。在这次车展上,电动汽车俨然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主流方向。

  2010年1月12日上午,比亚迪在展台上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国内外共有500家媒体参加了比亚迪的新闻发布会,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彭博社等知名媒体。王传福和比亚迪高层出席了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比亚迪相关人员介绍了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的优势地位和取得的优秀成绩。

  发布会结束后,很多人因为对比亚迪电动车充满了疑问与敬佩,仍然迟迟不肯散去,向相关人员询问比亚迪电动车的问题:“E6通过美国认证标准了吗?它定价多少?E6真能在下半年上市吗?它如何成为美国的畅销车?”在他们有限的思维中,或许不会相信也不会想到中国能有一家汽车制造企业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

  据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介绍,E6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向美国市场。他在底特律接受采访时说:“美国是比亚迪未来的重要市场,电动轿车将是我们打开美国市场的拳头产品。”而且,据他透露,现在E6的美国推广工作已经进入到实质阶段,包括E6的定价以及数量和所采用的分销网络都已经提上讨论日程。

  倾注了王传福和比亚迪所有员工无数心血的纯电动车E6和混合动力车F3DM,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比亚迪展台乃至整个展会的明星。

  比亚迪在车展上的强劲表现预示着,未来汽车发展方向已经不再像内燃机时代一样把持在西方汽车制造商手中,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汽车新技术发展上开始拥有话语权。英国老牌报纸《泰晤士报》对此发表评论说:“以 成就你的梦想 为座右铭的比亚迪将利用本周在底特律进行的北美汽车展公布进入美国市场的计划,引入E6汽车的做法正在对美国市场发起大胆的攻击。”

  此时,几乎没有人怀疑王传福对新能源车的狂热与执著。

  看上去,王传福就像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把筹码全部赌在了新能源车上。这就像卡梅隆在推出成本四亿美元的3D电影《阿凡达》时一样,要么引领一个新时代,要么满盘皆输。有了这番认知后,我们不禁为这位汽车业的狂人捏了一把汗,如果E6或者F3DM在与强敌丰田Prius或者雪佛兰Volt的市场争夺中落败,王传福又该怎么收场?

巴菲特看中王传福 之 为自己预留“生门”

  退一步讲,即便比亚迪的整车战略在强敌面前遭遇重创,F3DM和E6在Prius、Volt等车的冲击下没能顺利打开海外市场,但是,通过高调推出电动汽车,比亚迪自然会加强其在电池领域的优势地位,并且,这种优势地位会通过电动汽车的推广宣传提高知名度。所以,即便整车试水后发现效果不佳,比亚迪至少还有电池优势,它仍然可以采用为通用等大厂商生产电动车电池的战略来渗入海外市场,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

  显然,比亚迪与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商德国大众达成的就锂电池合作的方案,是比亚迪电池战略的一个积极信号。

  2009年5月,德国大众公司和比亚迪签署了一份备忘录,双方将在锂电池驱动的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方面展开合作。该合作协议由大众汽车总裁Martin Winterkorn及王传福共同签署。大众汽车相关人员就此发表评论说:“油电混合车及以锂电池为驱动的电动车将越发重要,尤其在中国市场,潜在合作伙伴如比亚迪,能帮助我们迅速抢占市场。”如果一切顺利,比亚迪将成为大众汽车的电池供应商之一。

  另外,有消息称,通用也有与比亚迪就电池领域展开合作的意向。

  如果这样来分析,不管整车试水海外结果怎样,王传福都必然会成为新能源领域的大赢家。此时人们不免惊呼:“王传福真不愧是巴菲特看中的人”。

  其实,这不过是王传福的一次商业策略而已,在比亚迪的传奇历史上,或许根本就没有书写的必要。

  他的创富故事比史玉柱生动,比杨惠妍激励人心

  一个时代的结束恰恰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王传福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仍然充满梦想和激情:“现在电动汽车时代已经来临,而引领世界汽车市场的,不是美国人,也不是德国人,而是中国人!”他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着他所宣称的“2025年成为世界汽车行业龙头”并非痴人说梦。

  2009年9月28日,“2009胡润百富榜”在海南公布了百富榜上的冠军和亚军。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次夺得榜单冠军的是去年排名103位的比亚迪总裁王传福,他以350亿元的身价位列2009胡润内地百富榜首位。随后,在2009年11月发布的《福布斯》亚洲版2009年中国富豪榜上,王传福同样被列为中国大陆首富。

  成为首富后的王传福并没有在公开场合谈论过他的感受以及他对于财富的态度,他这种“无语”的方式似乎在挑战人们对于财富的狂热。“我对财富没有什么兴趣,我更在意的是比亚迪能否改变世界汽车史。”曾经在公开场合叫嚣“没有对手,真无聊”的王传福当然有这样的霸气。

  尽管各式各样的富豪榜排名已经被人们娱乐化,也尽管王传福的身价远不及2008年的首富黄光裕(430亿元)以及2007年的首富杨惠妍(1300亿元)。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关注到了低调的王传福和他一手打造的电池帝国比亚迪。并且,王传福的创富故事显然比已经锒铛入狱的黄光裕以及富二代杨惠妍的财富故事更生动、更丰富以及更激励人心。

  金融危机中,中国制造受到严峻挑战,昔日制造王国的称号在此时成为了负担。在后危机时代,人们思索着中国制造业的出路。而同处制造业的比亚迪却没有遭受金融危机的震荡,甚至逆势上扬。2008年10月,比亚迪汽车销量达到15343辆,销售量甚至超过了捷达,成为当月单车销售冠军。显然,此时比亚迪是中国制造业的成功样本。

  另外,王传福的个人经历也极具励志性和传奇性。

  1966年2月15日,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十三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初中毕业时,母亲又突然去世。此时,王传福与哥哥王传方相依为命,家里唯一的遗产就是四间茅草屋。哥哥王传方成为了王传福的依靠,即便家里再苦,哥哥也要资助王传福上学读书

  懂事且早熟的王传福没有辜负哥哥的期望,1983年,王传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物理化学系。进入大学后,王传福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更加勤奋与刻苦。1987年7月,21岁的王传福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同年,考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攻读研究生。在读研期间,王传福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其专业领域电池的研究中。1990年,研究生毕业后,王传福留在该院301室工作。工作两年后,年仅26岁的王传福就被破格提拔为研究院301室的副主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

  但是,王传福并没有就此满足。1995年,王传福毅然辞职下海,用借来的250万元,在深圳注册成立了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在很多人看来,这是王传福“不知好歹”的结果。可是,王传福却认为,这才是自己追逐梦想的开始。在面对人们如雪片般飞来的质疑时,他用肯定的口气说:“我是研究电池的,我相信自己能做好,相信电池行业的潜力。”

  公司刚成立时,员工只有20人,他们在一家废弃的工厂里上班。像珠海很多小企业一样,比亚迪最初也只能给国外厂商做OEM贴牌。但是,从比亚迪英文名字BYD(Build your dreams译为“成就你的梦想”)中,我们大抵可以窥测出王传福与那些小老板的不同 王传福是一个有梦想的人。

  同时,王传福还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喜欢穿夹克衫,因为这样方便他在车间里钻来钻去。尽管已经成为中国大陆首富,但是他仍然喜欢和员工一起在大食堂排队吃五块钱一份的大锅饭。他出差也从来不坐头等舱,这让

  他看上去和比亚迪的普通工程师没有什么区别。也许,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成就了他的梦想。

  2003年,仅仅经过了八年时间,比亚迪就成为了仅次于日本三洋的全球第二大手机电池制造商,王传福成为当之无愧的“电池大王”。这一年王传福以3.28亿美元的身价登上《福布斯》杂志“中国大陆百富榜”,位列13位。同年11月,王传福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亚洲之星”。在电池领域拥有绝对优势后,王传福说:“没有对手,好无聊。”

  于是,2003年,通过并购秦川汽车,比亚迪进入汽车制造领域。事实上,当时公司很多人都反对比亚迪进入自身并不熟悉的领域,甚至有高层在公司会议上拍桌子反对,还有人在背后说他一定是疯了。可是,王传福在面对这样的局面时,却淡然而不容置疑地说,获得成功“最关键的是要有冒险精神”。

  于是,坦然承认“对汽车一点儿也不懂”又狂妄地说“汽车不过是一堆钢铁”的王传福带领比亚迪进入了汽车行业。

  2005年4月,第一辆比亚迪F3下线,比亚迪拥有50项自主知识产权。自面市后,比亚迪F3销量一路飙升,仅仅用了20个月,就突破了10万辆,成为最快突破10万辆的自主品牌汽车。随后,F3R、F6、F0相继推出。2008年,比亚迪汽车销量达到20万辆,而且,比亚迪F3还夺得了由19家媒体评选的“最具性价比车型”大奖。

  凭借比亚迪F3,王传福从“电池大王”转身成为了“造车狂人”。

  不仅如此,王传福还把电池领域的优势延展到了汽车上,俨然要像当年的史蒂夫·乔布斯一样成为汽车领域的颠覆者。当年,乔布斯凭借皮克斯所掌控的电脑动画技术,成为了迪斯尼以及传统动画电影的掘墓人,从而引领了一个动画电影的新时代。此时,王传福也要让比亚迪引领一个汽车新时代。

  2009年6月1日,通用汽车向美国曼哈顿破产法院提交破产保护书面申请。曾经不可一世的“世界第一汽车巨人”就这样倒下了,尽管拥有百年历史,终究没有摆脱破产重组的尴尬宿命。对于美国人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家汽车公司的破产,而是一代人汽车工业帝国梦想的崩塌,就像美国《国际日报》所评论的:“通用汽车公司破产是一个时代迟到的结束。”

  一个时代的结束恰恰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谁又会成为赢家?王传福在这个崭新的时代里,仍然充满梦想和激情:“现在电动汽车时代已经来临,而引领世界汽车市场的,不是美国人,也不是德国人,而是中国人!”于是,他带领比亚迪进入新能源车研发领域,相继研发了混合动力车F3DM和纯电动车E6。他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着他所宣称的“2025年成为世界汽车行业龙头”并非痴人说梦。

 巴菲特看中王传福 之 “技术+资本”创富

  王传福不仅演绎了一个“技术创富”的成功样本,更为重要的是,王传福知道怎么用别人的钱为自己的梦想买单。很多人或许都无法想象“技术+资本”这种商业模式所能带来的商业价值。当有一种新技术产生时,必然是资本市场推动其更快实现商业价值。比如互联网技术兴起后,微软、苹果、甲骨文等无不是利用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但是,中国企业家从本质上讲更有一种实业情结,所以他们更想做的是实业家,而不是资本家。他们相信激情、技术、勤奋等要素可以使自己的梦想成真,而往往忽视了资本的重要作用。

  曾经,史玉柱就是这样的企业家。众所周知,史玉柱曾在上世纪末上演了一个中国企业失败的经典案例。在珠海巨人时期,史玉柱最大的骄傲之一就是他的巨人集团没有向银行借贷过一分钱。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窥测出,那时,史玉柱大抵对投资者或者资本家多少有些轻视,他的梦想或许就是成为一个实业家,靠自己的努力、知识与激情成就自己的事业。

  可是,在巨人大厦因为区区的1000万元而轰然倒塌时,史玉柱或许才意识到,实现梦想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当然可以靠一己之力,也当然可以通过利用别人的资本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想通了这些后,史玉柱开启了属于他的资本时代。之后,他投资了银行,把一手做大的脑白金以近12亿的天价卖给了四通电子,带领征途网络成功上市,融资10.44亿美元,全球前十大投资机构中有八家投资巨人网络。史玉柱圈钱32.5亿美元。

  当然,史玉柱用圈来的钱可以继续做大做强巨人集团,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从而让自己的梦想更快实现。史玉柱用“血”的代价找到了“资本+实业”模式。

  与史玉柱相比,从一开始,王传福就明白资本对于他实现梦想的重要意义。所以,早在2002年夏天,王传福就带领比亚迪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融资16亿港元。王传福用资本市场得来的钱,可以继续加强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优势地位。当然,这些钱也使比亚迪有了进入汽车行业的资本。

  尽管王传福在2002年上演了一次激情绽放的创富神话,但是,这显然不是王传福故事的高潮部分,充其量也就是个小高潮。2008年,王传福在资本市场上又上演了一次令人称绝的资本神话。

 “股神”投资比亚迪:资本家质疑,王传福拒绝

  在面对这样的质疑时,巴菲特从容面对,他说:“我投资比亚迪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它能把我前进的梦想重复充电2000次。”“王传福先生拥有独特的管理运营能力和优良记录,我们很高兴能有机会与他合作。”也许巴菲特此时正在心里多少有些轻蔑地偷着说:如果你们都赞同我的投资,那我还挣什么钱?

  现在,恐怕没有人再忽视新能源车领域的巨大机会了。不难看出,全球汽车企业经过金融危机的冲击,已经意识到传统汽车产业已经没落,未来发展的契机只在新能源车的研发上。在新能源车的开发上必然会有一番恶战。这不仅是因为新能源车是解决世界及各国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迫切问题的有效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这还是一场关于未来汽车业主导权的战争。谁能在新能源车上占有先机,谁就会在新能源车时代获得更大利益。

  而且,丰田Prius的市场情况,似乎也让人们看到了新能源车时代的曙光。据说,位于美国硅谷的280号公路甚至成为了丰田Prius的展示地,这里很多人都在开着Prius上班,包括Google的创始人谢尔盖·布林。据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卖出了25.5万辆混合动力车,其中,丰田Prius占到43%。

  尽管丰田在漫长的亏本中研发了Prius,但是,从市场来看,Prius也许会让丰田收获很多,这其中不仅包括经济利益,而且包括使丰田的所有员工受到更多尊重。

  在很多人看来,新能源车也是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竞争中胜出的最大机会。就像评论所说的:“新能源汽车是中国赶超欧美、奔往汽车强国的最后一班车。”尤其是在政府出台一些鼓励政策后,“仿佛一夜之间所有的汽车企业都拥有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能力。”目前,中国大约有1700多家摩托车和汽车厂商,很多都在研制电动汽车。这其中当然包括比亚迪。

  同时,在新能源车领域,人们还必须面临这样的难题:回报可能还遥遥无期,而研发新能源车如果没有资本是不可能完成的。谁都知道,研发是一项烧钱的活儿。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与技术基础,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即便成功了,如果不能量产也不可能赚钱。而且,充电的基础设施还没建立起来,而这种汽车如果不充电就形同废铁。

  于是,在新能源车领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矛盾的局面:一方面,每个人都知道新能源车领域存在巨大机会,都对新能源车有着狂热想象,另一方面,因为这其中的复杂局面,谁都不敢试水太深。于是,基本上每个投资公司都有新能源投资部,但是,大家都处于观望态度。就像一位业内人士所指出的:“新能源车领域迟早要进入,关键是要把握好时间点。”

  在很多投资人看来,现在并不是进入新能源车领域的最佳时间点,所以他们要揣着大把现金做旁观态。但是,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却在此时出手了。

  2008年8月底,巴菲特在接受美国CNBC电视台《财经论坛》栏目采访时曾放言:“在合适的环境下,你会在中国看到我的大量投资。”当时,人们都很好奇,巴菲特究竟会投资哪家中国企业?

  一个月后,答案揭晓了,似乎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

  2008年9月27日,巴菲特所有的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入股比亚迪,斥资2.3亿美元认购了2.25亿股比亚迪股份,占比亚迪约10%的股权。

  巴菲特选择在金融危机之时投资中国企业比亚迪,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有很多人认为巴菲特此时进入比亚迪是在自找麻烦,即便是看好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的优势地位,但此时进入仍然存在很多风险。更为要命的是,巴菲特此次的投资行为与之前所宣称的投资理念并不相符。之前,巴菲特曾经说他不会投资未来产业,也不会投资自己不懂的行业。但是,比亚迪恰恰经营的是未来产业,当然,巴菲特对新能源车领域的了解也很有限。

  【嫣钰潇湘于2010年4月-7月期间的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