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五虎上将对比杂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2:07:36

古今五虎上将对比杂谈
历史总是不断重复的,三国演义中有关张赵马黄,解放军高级将领中也有为人称道的五虎英杰,他们确有些共同之处:

徐向前vs马超
        1、作战风格相似。徐向前作战狠硬快猛,擅长打硬仗恶仗,攻则势如猛虎一往无前(如晋中战役,6万兵力一个月狂扫阎老西10万人),守则腥风血雨岿然不动(如川陕反六路围攻的万源血战,连许世友这样的铁汉也打得叫苦不迭,军长都亲自参加白刃格斗了,徐总指挥还是那句话:“总预备队不动,你们再坚持最后5分钟”。马超也是以快猛恨而著称,他风卷残云式的骑兵冲锋曾打得曹操大军一溃百里。徐向前带的部队从上到下都崇尚好勇斗狠,强调前三板斧就把敌人打懵打怕,在气势上压倒敌人。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时,徐部曾和当时名震全国、刚刚“统一天下”的国民党中央军最精锐第一师、第八十八师等部(全副德式装备)正面单挑,以硬碰硬,集团冲锋对攻,杀得血流成河,最终还是国军不支溃败,退守堡垒不出。马超也喜欢单挑,喜欢拼命,他用凶猛的正面冲锋一下子打垮了刚刚统一北方的曹操大军。于禁跟他单挑,斗得八九合就“败走”,名将张郃也“战二十合亦败走”,至于稍逊一些的曹军将领如李通,数合之中就被“刺于马下”。然后“超望后一招,西凉兵一齐冲杀过来。操兵大败。西凉兵来得势猛,左右将佐,皆抵当不住。马超、庞德、马岱引百余骑,直入中军来捉曹操。操在乱军中,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又听得大叫:“长髯者是曹操!”操惊慌,掣所佩刀断其髯。军中有人将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闻知,即扯旗角包颈而逃。曹操正走之间,背后一骑赶来,回头视之,正是马超。操惊得马鞭坠地。左右将校见超赶来,各自逃命,只撤下曹操。超厉声大叫曰:“曹操休走!”。”曹操狼狈败退,险成光杆司令,幸亏曹洪、夏侯渊等人拼死相救,才侥幸逃脱,从此坚守城寨再也不敢轻易出战。后人有诗曰:“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怆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过了几天马超又和三国悍将,“虎痴”许储单挑三百回合,光着傍子打,最后两人的刀枪都打断了,还要“各拿半节在马上乱打”,仍然不分胜负。曹操在门旗下回顾众将曰:“马超不减吕布之勇!”。马超第二天回至渭口,谓韩遂曰:“吾见恶战者莫如许褚,真虎痴也!”由于马超实在勇悍,曹操军后来好有几次出城野战,马超军都“两翼铁骑,横冲直撞,混杀将来,”然后就是“操兵大乱,折损大半,只得又“坚闭休出”。这种情形倒和徐向前解放山西时相似,阎老西一出城野战就被打得满地找牙,因此只好龟缩太原城中,死守堡垒。
        2、部下多属猛将悍将。徐向前的红四方面军的将领几乎全是“胆子大、嗓门大、打仗猛”的虎将,许世友、陈再道、王近山、王建安、陈锡联、聂凤智、韩先楚、秦基伟、王必成、陶勇等等。马超的手下如庞德、马岱、马铁、马玩、马休、成宜、杨秋等人,玩过三国志的人就知道,这些人智力不高、谋略很少,但最擅长的就是“突击”。
        3、徐向前当年只是红四方面军的第三把手,打仗由他负责,但政治地位不如张国焘、陈昌浩,还不被信任。马超也只是西凉军中的二把手,军事上全靠他,但政治地位排在叔叔韩遂之后,也不被信任。张国焘和韩遂一样,都是没有多少军事才能的人。
        4、徐向前不是毛泽东的井岗山嫡系,得不到信任。马超在蜀国也得不到刘备的重用,因为他也不是刘备桃园结义的嫡系。
        5、徐向前的四方面军是在中央红军之外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大山头,后来因为南下遭到挫折只好又北上“归顺”了中央。马超的西凉军本来也跟刘备没有什么联系,是地方一大诸侯,后来因为被曹操打败,只得南下投靠刘备。
        6、徐向前红四方面军最大的败仗在河西走廊,败因主要是受张国焘的影响,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不是军事上的原因。马超西凉军最大的败仗也是在河西走廊一带,也是由于韩遂的政治立场不坚定,中了曹操的反间计而失败。
        7、四方面军一号人物张国焘最终投降了国民党,韩遂最终也投降了曹操。
        8、徐向前“归顺”中央之后长期得不到重用,没有太多的机会展示军事才能,再现红四方面军时期的辉煌战绩,但元帅的名份是少不了的,而且也得以善终。马超投靠刘备后也再没有机会独当一面,再现当年狂追猛打曹阿瞒那样的大胜仗,不过也始终居于五虎上将之列,也得以善终。
        9、徐向前终身不涉足政治,只管带兵打仗。马超也是一个纯粹的军人,没有介入过蜀汉的政坛。
  
林彪vs关羽
        1、林是毛泽东井岗山嫡系。毛林彭三人最早在井岗山相聚,创业之初就在一起,好比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2、林彪喜欢做军事功课,黄埔军校读书时就经常晚上不睡觉钻研教材,当了一方主将后又整天废寝忘食地对着地图“打座”,身为总司令却把一整套班排连战术研究得很精很细很刁钻,如四组一队、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等等战术原则。因此他的部队一旦把这套战术练成,打起仗来就十分犀利,敌人往往三下五除二就被打垮。如攻击锦州、天津等城,四组一队战术在巷战中十分奏效,一两天之内就把城池拿下。野战也一样,象廖耀湘兵团或桂系第七军这样的国军劲旅,在跟四野交手时居然都是一碰就玩完。关羽也喜欢晚上不睡觉挑灯夜读,“千里走单骑”那一章就经常讲他如何通宵开夜车读书。虽然没讲读的是什么书,不过他一介武夫,又不考科举,肯定不读四书五经,更不可能读言情小说,八成是读的兵书战策或是刀谱剑谱什么的武功密级。因此肯定也把他那青龙偃月刀的战术细节研究得很透彻,可能也有“一刀两面”、“四刀一式”什么的战术原则,所以打起来也往往是一刀就能摆平对手。象华雄、颜良、文丑这样级别的名将,居然都被关羽一刀解决,这在三国演义的名将交手中都是不多见的,一般你哪怕再牛也得打个十几回合才能搞定名将级的对手,可见关羽的战术很刁钻很难应付。因此两人的战术风格都是精细刁钻。
        3、林彪论军事才能无疑是第一流的。在许多人眼里,他是中国现代战争历史上第一天才,特别是在互联网上被大多数军事fans尊为第一名将,盛名堪比关羽被尊为万世武圣。大多数三国游戏也把关羽定位为武力最高的第一名将。(除吕布外,但吕布是个早期人物,跟关羽基本不同时期)如果三国也有互联网,估计也有很多网友热捧关羽水淹七军、刮骨疗毒、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等传奇故事,好比现在很多人热捧林彪“一个连打败一个师”什么的军事奇迹。
        4、林彪深受毛泽东信任,视为己出。关羽也深得刘备赏识。两人都被委以大任。林指挥中共最强大的四野大军,掌管战略要地东北。关羽也统帅蜀汉最精锐的部队坐镇荆州重地。
        5、林彪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为人过于玩弄精巧、聪明过度,机关算尽反害自己身败名裂,跟林立果一起亡命异国。关羽也有一个致命缺陷:狂妄自大、贪慕虚名,结果就败在这上面,跟关平一起走麦城被斩。虽然两人弱点不同,但结局差不多。
        6、林彪虽fans众多,但也有人对其军事才能是否真算第一表示质疑。关羽也被许多历史研究人员质疑其军事才能不如盛传的那么厉害。
        7、林和关两人都是极爱面子的人,只能当老大不愿当老二。为了方便指挥关羽,诸葛亮曾故意安排关羽在华容道放跑曹操,让他内疚,此后就不敢不听军师的话了。林彪也一样,除了当副统帅,从来没有当过副职。
        8、关羽长期坐镇的荆州襄阳一带,正是林彪的老家附近,在那里住了那么久,也应算半个湖北老乡。
  
彭德怀vs张飞
        1、在历史上、文学作品里,两人都是同一种脸谱的人物。黑脸、耿直、忠诚、粗豪、勇猛善战。
        2、彭是毛泽东井岗山嫡系,张是刘备桃园三结义的弟兄。
        3、两人也都是受到领袖所重用的,这个不用多说了。张是蜀军中地位仅次于关羽的第二号将领,彭也是仅次与朱德的副总司令。
        4、张飞和关羽是刘备早期军队中两大骨干,两人在作战中总是互相配合。彭德怀和林彪的一三军团也是中央红军的两大支柱,彭总说在中央苏区打仗时最喜欢跟林彪配合,大概都是一流高手,配合起来行云流水、心领神会。
        5、两人打仗风格也象,都是勇猛善战、刚中有细的名将。彭在陕北获直罗镇大捷,阻断国民党追兵,结束长征,还照了一张相,照片上的彭大将军横刀立马。就好比张飞在长板桥横矛立马一声大喝,吓退几十万曹军。可惜张飞没有照相机,否则也应该在长板桥留影一张。
        6、刘备从荆州撤退时关张一个突前开路一个殿后阻挡追兵,开始“长征”,大军带了许多民众,扶老携幼,渡江南进,不断遭到追击,惨不忍睹。中央红军离开江西开始长征时也是彭德怀开路、林彪断后,也带了许多机关闲杂人员,渡过湘江时队伍又长又乱,不断遭到阻击、同样惨不忍睹。
        7、张飞进入四川直取成都,为蜀汉开辟了四川根据地。彭德怀则担任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成为开辟陕北根据地的开路先锋。
        8、张飞因其粗豪个性得罪部下被杀害。彭德怀也因个性耿直粗豪得罪领袖(其实也得罪了许多部下,如粟裕)而被迫害死。
  
刘伯承vs黄忠
        1、刘伯承在加入共产党以前早就是川中名将。在解放军主要将领中年龄最大。黄忠在投奔刘备之前本来就是三国名将,在五虎上将中也是年龄最大。
        2、刘伯承视力不好,看地图费劲,黄忠体力不支,交战久了不行,都有这么一个弱点。
        3、黄忠擅射箭,刘伯承据说枪法也很准。有一张刘伯承持枪卧射的照片很有名,据说他是在向二野干部们示范如何射击。
        4、刘伯承儒雅博学,著述颇丰。黄忠也是一代名将,看长相不似粗人,倒有点象个老学究,估计学问也不小。
        5、黄忠不服老,老当益壮。刘伯承在解放战争中已50多岁,也算老将一员。
        6、黄忠的传世经典战役是“定军山”,刘伯承则是“千里跃进大别山”,两者都跟山有关。而且“定军山”是吹响了蜀汉军向曹魏展开战略进攻的号角(此前总是防守,此后就总是进攻,如诸葛亮的五出祁山,都是在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则是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点。
  
粟裕vs赵云
        1、粟裕早期一直不得志,虽总在中央苏区毛委员身边活动,但没有独立指挥部队表现军事才能的机会。常山赵子龙虽然一身武艺,但在长板坡之前,根本没有任何表现的机会,整天也就是围着刘备当警卫队长而已。
        2、赵云当警卫队长时期曾跟刘备去东吴谈判,威震江东,东吴诸将因忌掸其武功而不敢加害于刘备。粟裕在抗战结束后也跟随陈毅在江南跟国民党谈判,同样威震江南,国民党诸将对他也多有忌掸。
        3、粟裕打仗快速、灵活、巧妙,“越出越奇,越出越妙”(陈毅语),尤其擅长运动歼敌。象苏中七战七捷、宿北战役、来无战役、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等,全都是在运动中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捕捉战机,只要一动起来,粟裕就势不可挡。赵云使的是红缨钢枪,跟板斧铁锤大砍刀什么的不同,这种武器打起来不能靠蛮力,主要也是靠快速机动、灵活准确,必须要动起来,要步法飘忽、手法灵活、上下翻飞,左右移动,令对手眼花缭乱,然后一击即中。武术谚语有云:“刀劈一大片、枪扎一条线”,所以枪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动中的“快”和“灵”。这在大战长板坡之中有充分的体现,赵云骑着马左冲右突,始终都是在运动,而且经常被很多敌人四面包围,所以身手一定要快要灵,否则挑了一个顾不上第二个怎么行?而且背上还背了一个少主,打起来不能太使劲以免震伤少主,所以只有充分发挥快和灵的特长。如果粟裕生在三国时代,一定也是使枪。如果赵云生在现代,一定也是擅长运动战。
        4、赵云的经典之作是长板坡单枪匹马救少主杀出百万曹军重围。无独有偶,粟裕的成名之作也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在几十万国军反包围中一举歼灭国军74师。虽然一个是救主,一个是歼敌,但共同点都是在大量敌军包围圈中火中取傈,险中求胜,极具英雄气概和传奇色彩,并且都是打掉了敌军的气势,精神上的意义非凡。“大战长板坡”一千多年来成了中国民间津津乐道的故事,被写入众多的文学戏剧。同样,“大战孟良崮”50多年来也成了解放军的传奇故事,被写入小说,被拍成电影电视,脍炙人口。
        5、粟裕虽军事才能突出,但军中资历太浅,属于后起之秀,既没有彭林那样受领袖喜欢,又没有刘徐那样拥有自己的大山头和人脉,所以他的威望和排名受到影响。赵云也一样,虽武艺高强,但不象关张那样是领袖的铁哥们,也没有马超那样的大山头和一大批忠心的下属。
        6、粟裕建国后没有太多的机会表现,郁郁而终。赵云虽一直是大将,但后来也没有什么机会独当一面,虽然善终,但估计也挺郁闷。
        7、粟裕的儿子粟戎生也能征善战,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并负伤。赵云之子赵统、赵广也是蜀汉后期大将。
        8、赵云在民间声名很大,妇孺皆知,被视为是中国军人英武善战的典型代表和理想化身。粟裕在军事fans中也很受欢迎,常被人抬出来跟林彪竞争“第一名将”的宝座,还被称为“中国500年第一猛将”,也被很多人视为解放军优秀战将的典范。
        9、两人都是标准的军人,跟领袖始终保持一定距离,没有拉帮结派,只管带兵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