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烟沙场 谁曾逐鹿辽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2:44:14
 
2009年03月26日18:34  来源:人民网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战国青铜戈
历史上的辽阳,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为辽东重镇、军事要地。在我国古、近、现代史上,多有战事发生,辽阳虽饱经了战争的风雨。其中有些战斗规模较大,影响较为深远。辽阳城虽屡经战火洗礼,但一直屹立在衍水之畔,首山脚下,如一位历史老人,见证了辽阳的沧桑沧海变桑田的历史。
让我们回望一下这里曾经的战争……
司马懿挥师克襄平
“有敢言移营者斩”
东汉末年,辽东太守公孙度,见中原纷争,无暇顾及辽东边陲,于是称霸辽东,建立了以襄平(今辽宁辽阳市)为中心的地方政权长达50年之久。成为当时中国境内兴起的封建割据势力之一。最后一位统治者公孙渊。
公孙渊虽然投靠曹魏政权,但他们之间依然存在着矛盾。特别是公孙渊对魏使者多次攻击,更是引起了魏国的不满,决定发兵征讨。
魏景初二年(238年)初,魏明帝曹睿决心清除辽东公孙势力。他任命司马懿为统帅,毋丘俭为副统帅,发兵4万,征讨公孙渊。魏军分水、陆两路向辽东进发,于六月到达辽东。公孙渊派大将卑衍、杨祚率步骑数万,赴辽遂(今辽宁海城牛庄)周围20余里的防线上进行阻击,并以辽水(今辽河)为屏障,坚壁固守,以逸待劳,择机迎战魏军。两军隔辽水对峙。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识存破了卑衍的意图,故意在辽遂南面多设旗帜,引诱对方向南面出击,实则却以北面偷渡辽水,直趋襄平。卑衍晓得中计,便率军急返,连夜退至首山。公孙渊令卑衍率军攻击魏军,但战机已失,结果大败。
魏军乘胜围攻襄平。七月,辽东大雨连月不止,河水暴涨,平地水深数尺。魏军攻城受阻,许多将士甚为惊恐,要求移营别处。司马懿非但未有接受,反而严令“有敢言移营者斩”,于是军心始安。公孙渊以为大雨连绵是天公相助,大水可退魏军,仍不让城别走,继续固守孤城襄平。
司马懿却借雨大河水水位高之机,派大将胡遵自辽水河口,以船载运兵员辎重,溯水而上,船队直抵襄平城下。雨停之后,魏军合围襄平城。魏军造土山地道,盾橹钩冲,昼夜攻城,公孙军拼力守城。战场矢石如雨,人嘶马鸣,战斗激烈。魏军攻城月余,城中粮尽,人相食,死伤甚重,将军杨祚等投降。
公孙渊甚为窘迫,以“面缚”请罪和送子作为人质为条件,请求司马懿退兵,司马懿未允。八月,魏军攻破襄平城,公孙渊与其子公孙修等数面骑突围出城,向城东南方逃去,魏军紧紧追杀,终将公孙氏父子斩于梁水(今太子河)南岸,公孙氏政权至此灭亡。
魏军攻占襄樊平城后,大肆屠戳,共杀15岁以上之男子与公孙氏官吏9千余人。然后积尸封土,谓之“京观”,又将公孙渊首级在洛阳巡传。还强迫辽东数万户,共30余万人内迁中原。
司马懿率军平定辽东公孙氏地方割据势力,使辽东归曹魏统治,是东汉末年分裂局面逐步走向统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看,还是有利于辽东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隋唐征辽东
炀帝三铩羽,太宗等城望月
公元4世纪初,辽东尽为高丽占据,将襄平易名为辽东城。为收复高丽地方割据政权统治的辽东,隋唐时期,接连用兵东北,数征辽东城。
隋炀帝3次收复辽东城
隋大业八年(612年)三月,隋炀帝首次发动征高丽之战。隋军兵分两路,水军由东莱(今山东掖县)海口出发,渡海先进,舳舻相接数百里。陆路分24军,共113万人,号称200万,每天发1军,军队连绵千余里,齐向平壤进发。3月,隋炀帝同30万隋军渡过辽水,直抵辽东城下。隋军数攻辽东城,屡中守城高丽军的诈降之计,被阻于坚城之下。隋炀帝为攻占高丽心腹之地平壤,尽快攻取辽东城,遂下令水、陆军共同进攻平壤,结果又中高丽军的诈降之计,水军先胜后败,仓惶撤退。陆军粮尽援绝,伤亡殆尽,结果隋炀帝铩羽而归。隋炀帝在《纪辽东》诗中,表达了他决心虽大,而却大败而归的无奈而复杂的心情。
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正月,隋炀帝第二次发兵收复辽东。隋军出发前,先占领了辽东古城(今辽滨塔城),以贮军粮。四月,隋炀帝率大军渡辽水,允许诸将“听以便宜从事”,开始进攻辽东城,隋军用飞楼、云梯等器械攻城。高丽军则“婴城固守”。交战双方伤亡惨重。正当双方激战之时,隋朝国内发生了杨玄感兵变,引兵攻京都洛阳。此时,辽东城已岌岌笈笈可危,即将被隋军攻破。但洛阳告急的消息传来,隋炀帝大为恐慌,只好丢弃全部物资连夜退兵。
隋大业十年(614年)二月,隋炀帝下诏征全国之兵,百道俱进,第三次收复辽东。七月,隋炀帝驻辽西怀远镇(今辽宁北宁市,一说今辽宁辽中县),指挥来护儿率领水师渡海,占领卑奢城(今金州东大黑山山城),大败高丽兵,急速向平壤进军,高丽王元异常震惧,加之国内野无青草,十分困弊,国力不支,于是遣使请和。此时,隋朝国内农民大起义的烽火已如火如荼,隋炀帝亦感到再无力大举进攻高丽,于是答应了高丽王元的请求,令来护儿班师,自己也回到洛阳。
隋炀帝发动的三次收复辽东之战皆不了了之。辽东城仍被高丽所占据。
唐太宗东征高丽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三月,唐朝经过充分准备,包括宣传收复辽东故土的重要性和宣传收复辽东5条必胜的道理,唐太宗诏令水、陆两路唐军分别向辽东进军。这两路唐军兵锋分别指向平壤和辽东城,对高丽形成强大的钳形攻势。五月,由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勋(徐茂功)率领的唐军进至辽东城下,与守城的高丽军在城下大战12日。这时,由唐太宗统帅的唐军穿越200里辽泽,经首山,也进军至辽东城下,与李世勋部唐军会师,将辽东城重重包围起来。唐军猛攻辽东城,高丽军拼死抵抗,战斗非常激烈,连唐太宗都亲自背土填护城壕,便于唐军攻城。后来,南风大作,唐军锐率登城放火烧了西南角城楼,大火延烧到城内,唐军乘势登城,攻入城内,被高丽占据240年之久的辽东城终于收复了。唐太宗驻跸城中,登城望月,心情甚好,遂赋《辽城望月》诗,抒发了收复辽东城的喜悦情怀。唐太宗还发了祝贺唐军收复辽东城的诏书,并将辽东城改为辽城州,治所即在辽东城。唐军攻克辽东城后,又乘胜攻拔10城。九月,因天气变冷,草枯水冻,粮食不继,人马难久留,遂班师回到营州(今辽宁朝阳)。
唐太宗亲征高丽,并取得一些战果,这是统一多民族的中央政权消除地方割据势力所采取的军事措施,为以后唐朝全部收复辽东城区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东北地区与中原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蒙古军智取东京城
兵贵奇胜,假托诏命
13世纪初,在我国北部兴起了一个强大的民族——蒙古族。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孛儿只斤部贵族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铁木真被尊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不久,便发动了南侵金朝的战争,其中有两次是智取金东京辽阳府城(今辽宁辽阳市)。
金大安三年(1211年)二月,蒙古军大举攻金。九月,者别率蒙古军到达金中都(今北京市)城下,然后进行围攻。由于金军顽强防守,未有攻下,于翌年(1212年)正月,解围北去。在金中都被围时,刚从东京留守迁任上京留守的徒单镒,在入卫中都抵抗蒙古军的同时,就向金廷献策,因“辽东是国家的根本”,故“可遣大臣行省以镇之”,这无疑是有利于东京城防卫的良策,但昏庸的金帝允济却认为这是动摇人心,未予采纳,这就失去了一次加强东京城防卫的良机。
就在蒙古军北撤的途中,者别率军乘机攻打东京城。金大安四年(1212年)十二月,者别率领的蒙古军兵临东京城下,并开始攻城,由于金军据城固守,未有奏效。者别见力攻不成,遂改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准备再次攻城。者别率军后退500里,金东京城守军以为蒙古军真的退走,遂撤城防。就在东京城城防松懈之时,者别却精选将士,每人配战马两匹,星夜兼程,越过冰冻的辽河,长途奔袭到东京城下,因东京城几乎是有城无防,蒙古军很快进入城内,大肆抢掠而去。
宋宁宗嘉定八年(金贞佑三年,1215年)正月,成吉思汗命木华黎统领蒙古军征讨辽西、辽东郡。十月,蒙古军攻占高州后,由也先率千名骑兵奔袭东京城。也先说:“兵贵奇胜,用不了那么多”。十二月,也先探知新任东京留守蒲察郑留将要到东京上任,于是他亲带数名骑兵在半路上将其截杀,并搜得了任命蒲察郑留为东京留守的皇帝诰命。也先持此诰命大胆而迅速的赶到东京,他自称是东京新留守,又出示了皇帝的诰命,守城金军信以为真,准其入城。也先进城后,毫无顾忌的到东京辽阳府衙门赴任。衙门官吏亦不识其诈,也先就唐而皇之地当上了东京留守。也先觉得时机已到,立即下令撤去东京城之守备。其后,木华黎率蒙古军来到东京城,这样,蒙古就不费一矢,轻而易举地取得了东京城,得到了许多人口、土地和财物。
蒙古军两次智取东京城,沉重地打击金朝在辽东的统治。
甲午保卫战
虚实相用,家国德安
1894年7月,爆发了甲午中日战争。10月25日,清军鸭绿江防线全部土崩瓦解。日本第一军进犯到凤城、岫岩一带。日军叫嚣“进迫辽阳奉天”,“取奉天度岁”。奉天南大门的辽阳,受到严重威胁。
当时辽阳防备空虚,只有捕盗营兵60名,难以御敌保境安民。辽阳署理知州徐庆璋为加强辽阳防务,提议办团练,他令四乡各举练长,制备器械,操演练兵,民众也积极支持。短时间内,辽阳、凤城和岫岩等地团练迅速组建起来。其中凤、岫岩团练多达七八万人,以徐珍为总练长的辽阳吉洞峪团练,声望最高,战绩最佳。各地团练统一由徐庆璋指挥。
凤城、岫岩、海城失陷后,辽阳三面受敌,形势极为严峻。日军拟定从三条路线进犯辽阳。东路由大高岭(摩天岭)西犯辽阳;西路由海城经鞍山北进辽阳;三是从位于东、西两路之间的辽阳东南吉洞峪和南分水岭进攻辽阳。清军则在这三个方向进行防御。聂士成所部清军坚守大高岭;依克唐阿、长顺、宋庆各军准备反攻海城;吉洞峪一带防备较弱,由徐庆璋组建的13个营的镇东军担任千山至吉洞峪一线的防务。
辽阳军民戳力同心,进行了抗击日军,保卫辽阳的战斗。
大高岭防守战。大高岭,又称摩天岭,在辽阳东60公里处,历为兵家所争,日军妄图西赴大高岭,侵占辽阳。清军聂士成部奉命扼守大高岭,防止日军越岭西进。
大高岭防守战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实行“多方扰之”的疲敌战术。1894年11月14日,日军金田唯一部侵占了大高岭的要隘连山关,进而侵犯大高岭。当时聂士成正率少数清军在此驻守。聂士成针对敌众我寡之势,巧使疑兵计,以少胜多,击退了前来进犯的日军,这是一场颇具声色的战斗。当日军进攻之时,聂士成让士兵在山上一些地方遍插旗帜,并不断地击鼓鸣角。日军不辩虚实,先向无旗处攻击,却陷了重围。日军又转而扑向有旗处,后面又枪声大作。日军被弄得晕头转向,聂士成则乘机挥兵围杀,毙伤许多日军,日军只好退却,清军乘胜收复了连山关,分水岭。第二阶段是实行“我往”的反攻。12月9日,聂士成部清军与依克唐阿统帅的清军,在金家河前后夹击草河口一带日军,战果颇丰,并从两翼包围了凤凰城,城内日军惶惶不可终日。这次胜利扭转了清军东部战场的不利局面。1895年1月25日,是中国农历除夕,聂士成料定,日军会“乘间来扑”,于是做好了反偷袭的部署。元旦拂晓,500余名日军前来偷袭,在土门岭遭到预先设伏的聂士成部清军的袭击,日军只好扯起白旗,狼狈逃往薛里站。历时三个多月的大高岭防守战,使日军未能越过大高岭一步。
吉洞峪伏击战。吉洞峪在辽阳东南65公里处,是交通要冲,辽阳东南的屏障。盘踞海城北界的大岛义昌部,以为“辽阳已经孤立无援”,“时侵辽阳南境”,妄图经过吉洞峪进犯辽阳。吉洞峪团练与十营镇东军共同防守吉洞峪一带,他们用以伏击战为主的多种战法,英勇而巧妙地击退日军的数次进攻。1895年1月10日,在棘楼、赵家堡子一带,毙敌7人,生擒1人。17日,大岛义昌指挥数千日军,袭扰韩家岭,徐珍利用日军不熟悉地形的弱点,以伏击战打击敌人,这次战斗共击毙日军近百人,迫使日军仓皇溃逃。在19日和28日的两次战斗中,又把日军打得大败而逃。吉洞峪伏击战的胜利,迫使日军退回海城,放弃了从吉洞峪进犯辽阳的作战计划。
规复海城之战。1894年12月13日,“辽沈门户”海城失陷,辽阳危机,清廷极为震动。面对这种情势,辽阳署理知州徐庆璋,主张先发制人,以战为守,不可被动挨打。他力劝清廷调集的协守辽阳依克唐阿,长顺、宋庆部,进行规复海城之战。清军采纳了他的建议,在50天内,进行五次规复海城之战,特别是第三次规复海城之战,依克唐阿部清军已进至海城城下,即将攻克海城。清军五次规复海城之战,虽未达到战斗目的,但却阻遏了日军由海城经鞍山北犯辽阳。
甲午战争辽阳保卫战大小共21仗,沿严重地打击了日军,保卫了辽阳、奉天,更使日军不能长驱进入山海关,保卫了清都北京和关内广大地区。
辛亥革命辽阳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以后不久,革命党人在奉天(今沈阳)成立了联合急进会。该会派会员到省内各地组建民军,准备武装起义。急进会先后派商震、徐景清等人到辽阳,他们积极宣传革命,组织民军,准备反清武装起义。
刘二堡起义。商震等人在辽阳高丽门外生发大车店设立了革命机关部,经过发动和教育,有200余人报名参加武装起义,其中以青年学生居多。关于起义方式,起义人员有不同主张。徐景清主张先占领城西刘二堡,然后夺取辽阳。武阳则主张集中武装力量,首先攻占辽阳,再逐渐向外发展。在还没有做出一致的决策之前,徐景清竟于1911年11月25日凌晨,率领辽阳巡警教练所学生40余人举行了起义。他们从该所后门冲出,沿途强行搜缴守岗警察的枪支弹药,于26日到达刘二堡。他们占领了当地的巡警局及议事会,并逐户宣讲革命宗旨,民众热烈响应,很快就有200人参加了起义队伍。30日,刘二堡起义者在鞍山北沙河镇截获清军军火数十车。
高丽门起义。刘二堡起义后,清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派一个营陆军,于1911年11月29日到达辽阳,镇压武装起义,形势异常紧张。商震、武阳等则加快武装起义部署。30日,天刚亮,清军包围了生发大车店,当时店内只有90余名起义者,且仅步、手枪21支,子弹300发,双方力量相差悬殊。但起义者毫不畏惧,坚持战斗1个多小时,伤亡较大,决定突围。经勇猛冲击,只突围出9人。渡过太子河,进入东部山区。余者除27人被俘外,均牺牲。12月3日,被俘的起义人员拒绝清廷官吏的诱降,英勇就义。
边墙子起义。在对起义不利的情况下,徐景清为保存革命实力,再举义旗,遣散了刘二堡起义队伍。鲍四缶将遣散人员重新组织起来,转移到边墙子村(今辽阳县柳壕乡边墙子居民组),并吸收绿林、爱国人士参加起义队伍,民众亦积极响应,不到20天,就有300余人报名参加起义队伍,富户艾绍濂出资捐助起义军。
赵尔巽闻讯,即命令巡防营两个营清军前去镇压。12月底,清军围攻起义军,起义者奋勇抵抗4天,终因双方力量相差太大,未有击败清军的围剿,起义失败。鲍四缶牺牲,绿林出身的苏小逛身负重伤,次日去逝,临终前还高呼:“打打打!”此次战斗,起义军毙敌官兵10余人,其中1名管带,我军伤亡50余人。
辛亥革命辽阳武装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打击了清廷在辽阳的统治,激发了人民反封建的革命精神,传播了爱国思想与民主思想。
解放辽阳攻坚战
“祝贺你们攻克辽阳”
1947年12月中旬,随着东北民主联军秋季攻势的胜利,国民党军队重点设防的辽阳城,按照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的战略部署,成为辽南地区首先要夺取的目标。
辽阳城是沈阳南部的门户和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1946年3月21日,国民党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曾说过:“辽阳为必守之地。”近三年中,国民党军队加强了辽阳城防。
驻守辽阳的国民党军队有新五军暂五十四师和地方保安队等,实际战斗兵力约8千人。辽阳城外有山地、河流和铁路等屏障,城区防御设施坚固、齐全、配套,成为“沈阳防卫体系南部主力点之一。”当时传说辽阳是“铁打的辽阳”。
担任攻城的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四、六(少二、六师))纵队和“东总”炮师,共约5万人,约5倍于敌。由第四纵队司令员吴克华统一指挥。担负攻城任务的四、六纵队分别于1948年1月30日和2月4日进驻辽阳城周围地区,对辽阳城构成了钳形包围之势。 为确保攻城战斗顺利进行,“东总”还命令一些“东野”部队和地方部队去承担阻击援辽之敌和监视一些距辽阳较近的国民党军队动向的任务。参加革命攻城部队指战员半斗志昂扬,高呼“拿下辽阳过春节”的战斗口号,全力做好攻城的战斗准备工作。
1948年2月6日7时整,吴克华和洪学智(六纵司令员)共同下令攻城。顷刻60门大炮齐鸣,雨点般的炮弹全部倾泄到敌军阵地上,1个多小时的炮击,使敌军受到严重地损失,火力完全被压制。炮火准备之后,总攻击的信号弹腾空而起,我军攻城部队指战员随着高亢激越的冲锋号声,从四面如潮水般地扑向敌军阵地。攻城战斗的重点在高丽门(小东门)和小南门。四纵十一师三十二团担任突击任务,他们迅速地越过结冰的太子河,直冲到高丽门下。四连为尖刀连,二排长李玉银率领战士准备从一个被加数炸开的城墙缺口登上城墙,正在这时敌人反击过来,情况十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六班战斗组组长、机枪射手、共产党员范垂礼立即端起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阻止了敌人的反扑。在战友们的协助下,范垂礼与副射手张忠武首先登上城墙,插上红旗。(战后范垂礼荣记三等功,授于“辽城英雄”锦旗一面)后续部队及时来到,敌人向城内逃去。四纵十二师三十四团二连二班副班长、第三爆破组组长车秀之,率领组员利用炮火的掩护,冲到小南门城墙下,用炸药炸开小南门,使大部队顺利冲进城内。城北、西方面的攻城战斗亦进展顺利,中午刚过,攻城部队已有5个师进入城内,敌军已丧失斗志,除少数还在顽抗外,绝大部分已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整个攻城战斗于当日15时30分全部结束。
历时8个半小时的辽阳攻坚战,共歼敌10781人,俘敌师长曹济民等少校以上军官21人,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拔掉了国民党军队在辽南的一个重要据点,为解放鞍山、营口和重建辽阳民主政权创造了条件。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发来贺电,贺电中说:“祝贺你们攻克辽阳”。(辽阳供稿  杨凤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