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笑容与歌声——记毛泽东时代金色的童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2:28:29

童年的记忆在人的一生中影响是深远的,而从一个孩子的纯真无邪的眼光看世界,是最客观真实而不带任何偏见的。我常常想,比起现在生活在物质年代的孩子们来说,我的童年是多么的幸运和幸福,因为我十一岁以前的童年时光有幸赶上了毛泽东时代,在我的记忆中,那无疑是一个无比美好的名符其实的金色的童年。

那时我家住在金刚煤矿。1972年,我从乡下的外婆家回到了父母身边,在金刚煤矿子弟校上小学。记忆中,1970年代初的矿山,天空湛蓝,山峦葱茏,河水清澈,人们的笑容开心而又阳光明媚。

那时我家在临近小河边的一排低矮的平房居住,门前是附近农村生产队的一片菜地,一年四季分别种着玉米茄子丝瓜豆角等不同的蔬菜,在我们小孩子的眼里,那就是我们的天堂了,我们常常在这里打仗、捉迷藏,到了收获的季节,有时也会帮社员们摘摘蔬菜。

邻居们除了像我父母一样在机关工作的干部,大多是善良朴实的工人,当时干部与工人之间工资差别不大,工人们整天笑呵呵的歌声不断。那时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孩子,可是 我从来没有见过谁家有因生活困难而发愁的情况,也没有谁家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而读不起书。那时邻里之间的关系是亲密而和谐的,逢年过节,谁家做了好吃的都要送一些给邻居偿一偿。

我们小孩子最盼望的是夏天,因为夏季天长,我们除了上学还常常漫山遍野的疯玩。而到了晚上,夜幕降临,星星闪烁,在豆角瓜果扑鼻的芳香中,家家户户都端出了凉椅、摆出了凉席,大人们东家长西家短地拉家常,我们小孩子则或是玩游戏,或是呼朋唤友到院子东头那棵老槐树下听秀蓉大姐姐讲故事。

秀蓉姐姐是矿党委书记的四女儿,人长得很秀丽,像她的名字一样,她的内心也像她的名字一样充满了锦绣。她的肚子里总是装着讲不完的故事,像《一千零一夜》中的山鲁佐德。

在夏季漫长的夜里,姐姐的声音甜甜的,磁石般流转,芬芳了夜的美丽,也芬芳了我们童年的梦。

不用说,在矿上文艺宣传队的演出中,秀蓉姐也是主力,她的女声独唱以及她和另一名男演员担纲的男女声二重唱,在我们小孩子眼里和专业演员比起来也不相上下。

秀蓉姐的父亲是河南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曾跟随毛主席参加过南征北战的老革命、老干部。在他和矿长的领导下,矿上的生产、政治工作都抓得很紧,人们忘我地工作、学习,意气风发。我父亲那时在机电科上班,就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当时矿上的文艺宣传活动也很活跃很出色。记得那时演出的大多是一些经典曲目,如大合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舞蹈《洗衣歌》、女声独唱《歌声飞出心窝窝》、《北京的金山上》、男女声二重唱《歌唱社会主义新西藏》等等,这些表演都带着毛主席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激情,那淳朴,那真诚,那火热,是现在那些精致的专业演出无法比拟的。

每天,在初露的晨曦中,或是在灿烂的朝霞中,冬天则是天还未亮,《东方红》的乐曲就响起来了,那是金刚煤矿广播站在进行每天开始的第一次播音,数年如一日,人们在《东方红》的歌声中醒来,起床,吃早餐,然后踏着《国际歌》的旋律,大人们走向工作岗位,学生们走向学堂。

每天中午和黄昏,《东方红》的歌声再次响起,那是矿广播站的第二次、第三次播音时间。往往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以后,播音员念矿工会、宣传部写的宣传报道,这中间常常穿插一些音乐歌曲的播放,那大多是一些在今天已经成为红色经典的歌曲:如《红太阳照边疆》、《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我们长在延河旁》、《壮家少年热爱毛主席》等等,还有女声表演唱《天安门前留个影》、童声表演《小八路见到了毛主席》等等,还有《战地新歌》里很多好听的歌,以至我今天会唱的许多老歌曲都是小时侯就耳熟能详一生不忘的。

我从小对文学及音乐比较有感悟力,而文学、音乐艺术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体现。我常常想为什么毛泽东时代能产生那么多词曲旋律非常优美在今天看来已成为红色经典的歌曲?其实不需要向远方、向历史去叩问,也不必向书籍、向现实去寻求答案,忆及我童年时的家园,我童年时的金刚煤矿,就不难得出结论。

鼻子发酸,心在隐隐着疼,有热泪在胸中升腾。

说到我童年的学校,我童年的课堂,首先涌入我心中的是这样一幅画面:我年轻的语文班主任兼音乐老师,脚踩风琴,双手弹着琴键,充满感情地教我们唱到:“灿烂的阳光照课堂,毛主席培育我成长,学好社会主义文化课,长大为国献力量……”余音袅袅的歌声中,一缕灿烂的阳光穿过教室的玻璃窗斜斜地照耀在她身上,照耀在她弹着琴键的双手上,照耀在古朴而简单的风琴上,照耀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上。

金刚子弟校创建于1972年,也就是我读小学一年级的那一年。在一排被人们称作“延安”房的教室里,我读完了一年级并加入了红小兵。

至今我还记得“六一”儿童节那天举行入队仪式的情景,那也是我们新生的矿山小学校第一次隆重盛大的节日。那天学校的小喇叭不停地播放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声,庄严的童音在校园上空久久回荡。我们第一批加入红小兵的同学兴奋得小脸红彤彤的,心中洋溢着骄傲和自豪的感觉。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学校前面的马路上列队向灯光球场出发。蒙蒙细雨中,当鲜艳的红领巾终于由亲爱的老师佩带在我们穿着洁白衬衫的胸前时,从此我对理想的记忆可以说定格在了这一刻:童年的我举起了小手,向毛主席致敬,向理想致敬,向崇高止境,向无限致敬!

 

小学二年级时我们搬到了宽敞明亮有两层楼的新教室里。年轻的学校,年轻的老师,年轻而活泼的教学方式,一切都是崭新的,满溢着幸福与快乐,我心中的另一支歌就是这种幸福的写照:“金灿灿的太阳照四方,红艳艳的鲜花齐开放,红小兵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幸福茁壮地成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主席的教导,牢记在心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

歌声中,我们坐在干净敞亮的教室里认真地听老师讲课,书声朗朗;歌声中,我们学习雷锋做好事,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勤俭节约,拾废铁,去矿上食堂帮厨;歌声中,我们学工学农又学军,去机修车间向工人们学做车工钳工;翻山越岭去农村帮社员们割麦子,帮生产队积肥;歌声中,我们拿着自制的红缨枪,在大路上,在操场,在河边,向解放军叔叔学习出操、练兵。

那时我们排练的文艺节目是《草原赞歌》、《火车向着韶山跑》、《雷锋叔叔望着我们笑》、《长大当个好社员》、《我是公社小牧民》、《雅鲁藏布江边小卓玛》……

有人说,六十年代生人是共和国最后一代理想主义者。我想这话说对了一半,至少我们中的一些人是。因为我们的童年是在毛泽东时代度过的,那是一个崇高的、理想主义高扬的时代,是一个积极向上、激情燃烧、意气风发的时代,我们从小接受的是大公无私、是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思想教育,那是一个以前不会有、以后也难以再现的伟大的火红的时代。

我的童年时代,随着毛泽东时代的远去,随着童年歌声与纯真笑容的远去,永远地留在了我血脉和灵魂的最深处。那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最珍贵的时光,我的永恒的金色的童年,我的永恒的伟大的毛泽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