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梅:历史就是那些有瑕疵的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4:01:59
冯雪梅:历史就是那些有瑕疵的人时间:2010-07-30 15:33 作者:冯雪梅点击:359次
  “翻箱底儿”是保罗·约翰逊的风范。几乎所有的精英伟人,到了他的笔下,都变得缺点多多,不那么光鲜亮丽了。这位有“道德洁癖”的英国学者,举着一枚放大镜,横扫落满尘埃的故纸堆,惟恐漏掉任何一个藏在角落里的疑点,以确定巨人们是否配得上头上的光环。
  窥探隐私的欲望,造就了对别人生活的好奇,对名人尤其如此。等发现他们原本可恶、可笑、可悲甚至可耻时,一方面有亲近的快感,又不免偶像轰然倒塌的怅然。保罗可不管这些,这位资深“道德侦探”,似乎要刻意把那些被人淡忘的陈年旧事收集起来,毫不留情地抖落给读者。
  自称“人类朋友”的卢梭,实际是个“忘恩负义”者;博爱主义者托尔斯泰,其实非常“自私自利”;萨特“一心成为他所仰慕的女子芬芳的闺房里的中心人物”,诚实的罗素“不顾他的高龄,仍在追逐他遇到的每一个穿裙子的人”……
  呵呵,足够八卦不是。要是你嫌不过瘾,就找找这本曾经引起强烈反响的《知识分子》,看看作者是如何对领袖人物发起“攻击”的。它对我们的“英雄崇拜”可能是一种颠覆——这多少符合别人对约翰逊的评价:“(他)也太过聪明,没法做个始终如一的坚定左派,作为一个从左向右转型的人,约翰逊本质上不会充当任何正统观念的代言人。”
  当然,你也可以说作者舍本逐末,视伟人们的贡献于不顾,专盯着“无关紧要”的细节,“在伟大的思想家们所干的一切坏事中洋洋得意”。不过,绯闻轶事只是铺垫,保罗的本意在于提醒人们对知识分子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脱离实际、一意孤行、自高自大,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最重要的是,“一旦他们和极端权力、极权主义相结合,他们就可能把他们的胡思乱想作为终极真理强加于人。那时,他们不是引导人走上迷途,而是强迫人走上‘正路’”。
  唠叨了这半天,是想对约翰逊先生的文风及考证功底作些简约描述,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他的三卷本历史著作《美国人的历史》。这本有趣的历史读物,继承了作者惯有的叙事风格和批评精神,它让400多年的历史跃然纸上,更让一连串的人物翩然而至——杰弗逊、富兰克林、林肯、罗斯福、肯尼迪、爱迪生、摩根……这些美国历史上响当当的大人物,都有着明显的个格弱点,也不总那么风光迷人。
  历史,永远是鲜活生动的人,而不是枯燥的数字和呆板的事件。如果对比我们曾经“学习”过的历史教科书或者历史著作,就会发现,在表达和记录历史方面,中国人和西方人的的差别——另外一本由6位历史学家共同撰写的美国历史教科书《美国人民》,干脆就以普通人的故事作为每一章节的开篇;而我们所熟悉的以“改写”历史擅长的房龙,足够给中国的历史编撰者上一堂写作课。
  “由于历史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一位第一流的历史学家就必须能够调动材料的千军万马;与此同时,由于历史还是一门文字的艺术,他就必须能够凭借手里的令旗,指挥他的百万大军——以谨慎明智的引用和令人难忘的趣闻轶事的形式。”少了这种功底,灵动的历史要么以偏概全,要么生涩无味。
  《美国人的历史》出版时,美国正在进行一场关于民族身份的全国性争论。凭借从1584年开始其历史叙述,约翰逊含蓄地同意了这样一种观点:美利坚民族先于美利坚合众国而存在。
  这或许只是一个“外国人”的看法,却并不影响“当地人”对该书的评价:“这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历史——伟人和凡夫俗子,统计趋势和血腥的战斗,选举舞弊和新式家用器具,慈悲心肠和王侯冠冕——但它有一种完全无法统计的活力和热情。阅读这样一本书,有点像在一个下午读完美国40年的日报。约翰逊是作为一个记者开始他的职业生涯,这一点并非无关紧要。”“尽管在这样一本书中,某些失误和乏味的部分不可避免,但他没有辜负他作为一个学者和一个作家的盛名。”
  有趣的是,久负盛名的“道德审查官”不久便被人抓住了把柄——一位女记者公布了她和约翰逊之间长达11年的风流韵事。在承认“跟一个老姑娘有过一笔风流债”之后,约翰逊解释说:“我们全都是罪人。当然,我也是。这就是我为什么每天上教堂的原因。”
  每一个人都带着他们的瑕疵参与历史,保罗也不例外。
 来源:作者博客
[文章来自共识网:http://new.21ccom.net/articles/read/article_201007301452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