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来自心灵 了解自心 了解宇宙自然平衡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8:56:53
了解自心 了解宇宙自然平衡力

  各位朋友,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越怕撞上谁,偏越撞上谁;

  工作越不想亲近的人越被安排在一起工作;

  对儿女越是精心呵护,儿女越是爱重病;

  越是从小疼爱谁,长大了越是不孝;

  越是想有时间休息,越有事打扰,……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在我们的人生中好像总有一种什么力量,有时背着你来,有时又让你顺得不得了。

  那么这种“力”来自于何处?它是怎么形成的?我们了解它以后,如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智慧觉悟,这就是本文的重点所在。

  当今是科学家说话最能令年轻人或迷信所谓科学的人信服的时代。所以,这里我们先以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起。牛顿是宇宙万有引力的理论创造者,就谁是宇宙的主宰这一问题上,他曾有过有名的“上帝第一推动力”的说法。他曾说:“至高无上的上帝,是一个永恒的、无限和绝对完善的主宰者。”

  在我们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习惯于说这样的话:“老天爷你太不公平了、老天爷你发发慈悲吧”,好像中国百姓已经认同“老天爷”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者了。那么,在宇宙人生中,老天爷或是上帝、真主、佛,他们是神是人?无论你是否有宗教信仰,你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宇宙万物的主宰者?

  老天爷、真主、上帝、佛,实际上都是代名词而已。实际上是以人格化的名称方式对宇宙运行规律法则的一种称谓。比如在佛教,“佛”一词,有时有专指,如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等等,有时是泛指。一般在泛指“佛性”时用“如来”一词。由于长期以来老百姓受《西游记》的影响,习惯于叫“如来佛”,后来索性简称为佛了。实际上与老天爷、真主、上帝是一个意思,尽管迷信宗教的,各自对自己所信仰的宗教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理解,但是当他真正明白宗教的内涵时,他自然就知道了,那些所谓的称呼,实际上是针对不同人群于不同历史环境下,对“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亦即“宇宙自然平衡力”的一种不同的称谓罢了

  为什么说“上帝无处不在”、“佛无处不在”、“真主是万能的”、“道法自然”?这些话,我们要明白,都是在说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是无处不体现的、无时无刻在左右着人类的一切活动。这是个大概念、大前提,无论你信科学还是信宗教,如果你连称谓是什么都没搞明白,信也是白信、瞎信、迷信;批判宗教也是瞎批、胡批。

  在中国,古圣先贤已像释迦牟尼(体证到宇宙人生的法则的人)一样发现了宇宙人生的规律、法则。感悟到的一切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正如佛教里常说的“不可说、不可说”一样,“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下功夫”。又正如老子在《道德经》开篇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是怎么能让大家都知道呢?虽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总不能不说吧。怎么能通过语言教化让大家都能顺应宇宙人生的规律来生活呢?

  在中国最早发现、体悟到这个规律的人要算是伏羲了。伏羲是三皇五帝之一,他先体认到了宇宙人生的法则,用佛教里的话讲就是“悟道”了。这个“道”就是宇宙人生的规律法则。可又语言表达不出来,怎么办呢?于是,他用画道道的形式来表达,一道谓之阳,二道谓之阴。一阴一阳谓之道。“道”是从一阴一阳中来体现的。“太极生两仪”,两仪指的就是“阴、阳”。两仪再生四象、四象再生八卦、八卦再生六十四卦……生万物。原来,一切事物都含有“阴阳”两个方面呀!

  老子《道德经》所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个“恒”一字道破天机。一切都是对等的,有阴就有阳、有无就有生,“前后相随”,所以才能“恒”。用哲学语言讲,宇宙人生是平衡的动态对立、矛盾的统一体。用老百姓的大白话讲,“老天爷是最公平的”。就我们人体而言,制约人的心理、生理与病理之间变化平衡规律的这种力就是“宇宙自然平衡力”。这个平衡力就是缔造了物质世界自然规律的那个无形的力;就是在人类违背了这些自然规律时,必然要受到制约和平衡的那个无形的力;就是在人们的种种言行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得到相应结果的那个无形的力(在佛教称“报应”)……

  有些佛教徒,动辄便说“佛菩菩萨惩罚我了”,如果你把“佛菩萨”向人格化方面去理解,那你就是迷信。佛菩萨慈悲还慈悲不过来呢,哪来的惩罚呀。所以有这种认识的人是迷信的理念。如果把“佛菩萨”理解为“宇宙自然平衡力”、“平衡法则”,而我们违背了法则的时候,受到“平衡法则”的平衡(说惩罚还是带有感情色彩),这样理解才说得通。要知道。“平等力”在佛教里是“如来”的尊称,就如佛经中,赞阿弥陀佛偈中所言:“虚无之身无极体,是故顶礼平等力。”

  中国古代先贤以朴素的思维、智慧地在《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中,将“宇宙自然平衡力”名之为:“道”、“太极”、“阴阳”的力。这个平衡力是无形的,正像《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为了让大家悟道,告诫弟子时所说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道是无形象的,不知大家(特别是学佛者)注意了没有?此处用的是“不能见如来”,而不是“不能见佛”。佛教讲“体、相、用”的道理,这个“如来”在此指的是“体性”而不是指“相”,也就是指宇宙万有本体,这个本性特性为“空”,不是你以图像、以声音来求就能见得到的。佛教说“空生万有”,就如《易经》所说“无极生太极”。两种说法说的是同一道理。

  只有空性,才能体现出宇宙的平衡性来,由不平衡到平衡,在空与有之间,有一种无形的力的作用,这就是“自然平衡力”。这个力是无形、无相的,你抓不着、摸不到、看不见,但是我们却会时时刻刻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并被它左右着。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地球转;苹果落地、水往低处流……那个无形的力,就是缔造了自然规律的那个无形的力,就是在人类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受到平衡制约的那个无形的力,这种所谓无形的力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现实人生中。

  在自然现象中,在下雨之前,为什么有些患者,特别是患风湿症的病人,都会先有感觉。这是一种先到的无形的力所起的作用,尔后才开始下雨。有些动物也能够察觉到下雨之前这种无形的力,像燕子低飞、蚂蚁搬家等现象,都说明了这种无形的力的存在,同时制约着有形的雨。当雨下到一定程度时,有些患者的病感开始减轻,说明控制雨的这个力开始发生变化。

  人类自古以来就对这种无形的力,有着种种的深刻体验。无形之自然平衡力控制着有形的事物。如:我们常说的天理、天道、天意、天公、天网恢恢、老天爷、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自然、顺其自然等等,这些言简意赅的哲理,无不是对自然平衡力的巨大作用所作的真实描述。

  可是,对于我们一般而言,我们对这种无形之力,一方面在有意无意之中体验到它的存在,认同这种无形之力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又视而不见。因为自然平衡力不是直观的。但这种所谓的无形之力,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通过“无形”的方式制约着“有形”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时时体现。

  自然平衡力不仅是对宏观现象有作用力,对微观上的精神、心理也同样具有巨大的作用力。当我们的思维观念、心理活动趋向于、合于这种平衡力的时候,这种力的作用就与我们自身融合。具体的生活感觉是“心想事成”、“很顺”、“很不可思议”……反之,当我们不平静的心理、不良的情绪出现时,这种力的反作用力就会体现出来,就能使身体出现异常、患病、人生处事,处处不如意等等。这些现象的实质是自然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微观上起着微妙作用的结果。

  人的起心动念就是在发力,发力就有平衡的反作用力的出现,为方便理解,这里勉强以“电学”名词作个比喻让大家理解自然平衡力。就我们人、事、物而言,当在发展中出现“过”时为(+极);当在发展中出现“不及”时为(-极)。一旦出现“过”(+极)时自然平衡力就将促使事物向其反面的(-极)转化,反之亦然。这种转化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就是“力”,这个力无形无相。就如风一样。有气象知识的人知道,高低气压不同,所以才有风的流动,而风是无形无相的,你只能借用其它物体动的表象才感知到风力的存在。“上善若水”,水也是如此,水永远是找平的,没有不平的水。真正的善就如同水一样,永远是找平的。所以,明白了这个,你就知道“以静制动”的道理了。只有在“静”时才平,才不被平衡,才合乎于“道”,才是“道法自然”。而这时的“道力”作用是最大的。正所谓“得道者昌,逆道者亡”。自然平衡力在起到他“公平”的作用,你不要充当“上帝”,因为你看不出所以然了,如果以自己的道理修养、文化素质等一系列做思想后盾,你可能对任何事做这样或那样的评判,并为之付出各种不平的心情,而这时的你就亦然在“发力”了,那么“自然平衡力”连你一块“调整”,正所谓“公说公有道,婆说婆有道”,实际都没理。所以“无言”、“无心”是最好的处理方法。难怪乎佛教禅宗有言“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初看,以为是自私,实际上是告诫大家,你别动心,你一动心就是发力,一发力,力与力交织就复杂了,就都错了,不是真正的“救度”。但是我们不懂,看不清这层关系,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许多人都知道佛教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一个故事。当六祖来到广州法性寺时,那些出家僧正在争论一个问题,当时有风吹动悬幡,于是有出家人说是风动,有出家人说是幡动。六祖上前告诉大家:“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是我们的心里有了分别对待,才产生了动与静、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于是我们就会执著于其中一边(过或不及的正负某一边),一切烦恼、痛苦也就产生了。佛教讲“不二法门”,所谓“无住生心”,就是不落于“及”与“不及”的对待两边。

  “无极生太极”(佛教讲“空生有”);“太极生两仪”(佛教讲“有便生对等、对待”);“两极生四象”(佛教讲“有了对待、对等便产生了妄想、分别、执著等一切事相”)。中国古圣先贤与释迦牟尼所说是一致的,但表达方式不同。正所谓“佛、道是一家”。

  遵循自然法则的人是圣人,圣人是“有智慧”的人,他的智慧体现在他的“思维”上,绝不是我们一般人的“思维”,他是混沌初开时(0)与(1)的思维,是无极(0)与太极(1)的思维。这种智慧思维被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兹发现了。通过对“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圆图”的解读,正是根据(0与1)的思维方式,发明了二进制乘法计算机。于是代表智慧结晶的计算机、电脑才普及到今天。

  人们害羞脸红、惊吓脸白、想吃酸东西流口水、心情悲伤时流眼泪……这些生理现象的产生,都是自然平衡力在人的心理、生理联系上发生作用的结果。

  自然平衡力表现的方式是错综复杂的,要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在说明。你才明白:

  (一)正平衡:

  正平衡是指人的主观愿望与事物的结果方向基本一致。如:家长希望孩子学习好,其结果是孩子由于认真努力地学习,实现了家长的愿望,考上了大学。

  (二)反平衡:

  反平衡是指事物的结果与人的主观愿望不符的平衡。反平衡包括顺向反平衡和逆向反平衡。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

  1.顺向反平衡: 人的主观意识与结果一致,但有时结果超出了主观意识的范畴,由于没有掌握好“度”,太“过”了,以至于与原来盼望的结果不符。正如列宁所说的“真理向前一步就是谬论”。比如:家长要求孩子听话,其结果是孩子过于听话,甚至不敢说话,懦弱得让家长反而受不了了。这是对家长过分严格要求的不平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平衡。又如:家长盼望孩子长得胖一点,觉得胖得可爱,可以招人喜欢。结果孩子过分的胖,甚至形成肥胖症了。这是对家长过分盼望、过分欣赏的不平心理的一种平衡。

  2.逆向反平衡: 逆向反平衡是指其结果与人的主观意识相反。 如:家长急切地盼望孩子多吃饭,逼着孩子多吃,其结果是孩子厌食或就是不吃,与你拧着来。这是对家长过分不平静心态的一种平衡。又如:有的家长过分担心、害怕孩子得病,结果孩子就有可能并非有意识地用得病来平衡。三天两头地生病。这是对家长过分担心、害怕,过分呵护的不平心理的一种平衡。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我们就能对婴幼儿和青少年疾病的根源有所了解。对于没有独立思维、独立人格的婴幼儿,以及有相对有限的独立思维、独立人格的青少年而言,孩子患病往往是对家长某些偏激心理、行为进行平衡的一种方式。一般规律是,年龄与疾病平衡成反比。如孩子年龄越小,受疾病平衡影响就越重;年龄越大,受疾病平衡影响就越轻,这与孩子的独立意识程度有关。

  在一般情况下,家长的着急、担心、害怕的心理较重时,婴幼儿易出现感冒、发烧等病症;家长有争吵现象时,婴幼儿易出现咳嗽的病症;家长有为钱较劲、烦恼等心理时,婴幼儿易出现腹泻、便秘的病症……孩子的病大多与家长某些偏激的观点、不平静的心态及行为相关联。无怪乎现在的孩子生活物质条件好了,营养充足了,但反而却更娇气了,因为独生子女家庭多了。就一个孩子,家长格外关心,心态不平衡的地方也就多了。所以孩子的病症,从家长的某种相应的心态入手来治才是根本,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家长中那个最在意、最最关心孩子病情的家长,往往就是造成孩子病的存有不平心态的人。

  患白血病的孩子那么多,大多出自经济不富有的家庭,是家长因金钱而产生的不平心连带孩子的结果!

  (三)横向平衡:

  横向平衡为“现在”对“现在”的平衡。是指同一时期内一个事物的两个或多个方面之间的平衡。比如一个家庭,夫妻间总是要维持一种平衡。如果夫妻中的一个人在外面买东西时很精明、会算计,既要少花钱,还得质量好。那么另一方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花同样的钱,把质量不好的东西买回来,构成平衡。如果没能用这种形式来平衡,就可能用患相应的病(肛痔、大便干燥等)来平衡。一般规律是两种平衡形式同时存在。当然,这种平衡不是唯一的,如果夫妻都精明,怎么平衡呢?就会用孩子来平衡,孩子可以把父母省下来的钱大手大脚不费力气地花出去,所谓“败家子”。如果夫妻两处处都精明而自负的,用老百姓的话讲,都成人精了,那孩子保证比较痴呆,用孩子的痴呆来平衡父母的精明。这种家庭笔者见过许多。

  又如:特别亢奋的人,周围的人就会无意识地用消极的言行来平衡;带着亢奋心去办事的人多遇挫折,得到的结果多是事与愿违;也有的直接会得相应的病来平衡。

  (四)纵向平衡:

  纵向平衡是“过去”对“现在”的平衡,同时影响着对未来的平衡。这种平衡就是自己过去的所想、所说、所做对自己现在及未来的所想、所说、所做的平衡。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平衡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平衡的内在因素与所得到的结果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因果的。人们患病是体内存留信息作用的结果,自我反思治病时,一定学会围绕纵向平衡展开反思、参悟。

  下面举一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加深理解纵向平衡的规律。

  1现代人都对钱感兴趣,那就从“钱”说起。人们为它存过多少信息呢? 建国初期,人们认为越穷越光荣,工人是老大哥,贫下中农都光荣。资本主义被当作剥削阶级来批判;批判奖金挂帅、物质刺激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力要在纵向平衡了,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在商品经济社会里,金钱至上了,没有钱办不了事,所以人人都想挣大钱,挣不到就去骗、去抢、去杀人,甚至为钱玩命的……在一系列的不平心态中,得到的将是与欲望相反的结果。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就是对当年的平衡。49年到79年,正好三十年的纵向平衡。

  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物质条件是第一位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许许多多事情都和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钱的人为它存信息,没钱的人也为它存信息。钱对应的人体部位是大肠,所以一般人患消化性肠疾病是普遍的。当我们为钱的事情,有着急、上火、计较、大手大脚等各种不平心理时,都会在大肠部位存信息。一般情况下,会由于某种诱因,如吃了不干净的东西等,就可能把这一类存留信息调出来,形成大肠的病。这是过去存的信息,现在实现平衡的结果。由于是过去的思想到当下的平衡,有一定的时间间隔,所以我们人人不往过去的思想上找原因,习惯性以为当下事就是当下因造成的,自然而然地以为拉肚子就是与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有关,根本不可能联想过去我曾有过的不平心。医生也如此,找病菌,是什么什么细菌造成的。其实细菌只是条件而已,是诱发疾病的诱因,主因还在曾经有过的思想不平静上。

  2从“好”说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得好,亲戚、朋友过得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好,独生子女,家长都望子成龙……但是,好也是辩证的。有好就有坏,有白天就有夜晚,有夏季就有冬季……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好”的火候,得到相反结果的事是屡见不鲜的。如: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呵护,过分溺爱,孩子就用不听话、不争气等行为来平衡;如朋友好得过火了,也就出现分开的结果;恋人好得过火了,也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夫妻好得过头了,不是离婚就是早走一个……人们盼望好,是人之常情。但好心过重、盼望心过重,会与现实相悖。这些心理的积累和存留,可能就是我们今天或以后的病,轻者为病重者就为灾祸了。所以,这些离开了本来的、过分的好就会在未来岁月中导致相应的病、相应的灾祸。如:心脏病、糖尿病等。有人奇怪,为什么学佛的人里面得糖尿病的人多呢?学佛学偏了,从一个极端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追求好、追求善,追求过了,充当善人、好人,又求回报,这就是得糖尿病的原因。

  又如:过去重男轻女的思想比较严重,把儿子捧得特别高,生了个小子还是闺女?“生了个爷爷”,好了,从小当爷爷来养着,做家长的自甘作“孙子”,您说孩子从小这样被崇着,长大后能孝敬父母吗?不可能,不孝是家长造成的。纵向平衡的结果还有呢,那就是做儿子的结婚后特别怕媳妇,婆媳往往不合,媳妇特别能控制儿子。这就是做父母的重男轻女,把儿子当心肝宝贝娇惯的结果。所以,很多生有女儿的父母反而倒觉得作女儿的好,孝顺妈。从小娇养女孩的,大了保证不听话,找个二流子型的对象来气父母,你们不同意,那我们就离家出走,一起同居……诸如此类的事太多了。其实儿子、女儿一样,所谓的好与不好只是横向和纵向平衡的需要,有时根本就是因为我们个人的需要、主观的标准不同而导致的错误想法和错误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