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泡沫破灭,症结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4:40:36
(2006-12-14 08:34:42)
世纪之交,曾经承载了人们对新经济美好梦想与期望的互联网业泡沫破灭,整个信息通信产业深陷寒冬。回顾互联网业这段大起大落、大喜大悲的跌宕历程,至今让人感到惊心动魄、难以释怀!经历了持续数年的低谷徘徊、反思和不懈探索,如今,打造产业链、营造产业生态圈,进而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字生态圈”,这不仅成为业界的共识,而且成为业界的共同行动。从形成共识到成为具体行动,产业合作时代实在来之不易,因为人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2006年世界电信展上,“数字生态圈”成为信息通信业界议论的焦点话题之一。值得高兴的是,如今,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已经成为整个信息通信产业的主旋律。
当前,在信息通信业致力于通过推进转型和构建“大生态圈”以谋求产业持续发展繁荣的新阶段,我们不能不回顾几年前网络泡沫所引发的危机,不能不反思造成网络泡沫破灭的内在原因。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高歌猛进、风光无限。特别是从1998年10月起,作为新经济晴雨表的纳斯达克指数从1500点一路上扬、持续攀升。到2000年3月10日,纳指突破5000点大关,并创下5132点的历史最高纪录。此时,网络经济如日中天、网络公司春风得意,数以千亿计的资金流向网络市场。
在即将迎来新千年之际,在网络经济持续增长的不凡业绩的鼓舞下,人们对新经济的美好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对新经济的期望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然而就在此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劫难悄然降临。
受美联储调高利率及微软遭地方法院拆分这两大事件的影响,2000年3月中旬,以技术股为主的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遭遇重挫、不断下滑,网络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到同年9月21日,纳股指数迅速跌至1088点,创下了3年来的最低纪录。与2000年3月10日的历史高峰相比,跌幅高达78.8%,重新回到了1998年前的水平!
纳股的连续下挫,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使得靠风险投资为生的新兴互联网业遭受灭顶之灾,整个互联网业愁云密布、寒气逼人,但灾难并没有就此停止。就像倾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从2001年到2002年,互联网业的危机很快波及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电信制造业和运营业。许多通信企业股票下跌,盈利状况恶化,纷纷宣布裁员,整个信息通信产业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之中,成为重灾区。
互联网结束了一个狂热和非理性的时代,人们也为其狂热和幼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同时也得到了一笔珍贵的“遗产”。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信息通信业陷入寒冬之后,业界对网络经济的发展模式展开了深切的反思。痛定思痛,人们认为,互联网泡沫破灭其实并不是互联网本身的失败,而是互联网经营模式的失败。互联网泡沫的最终破灭,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
以概念代替经营,推行单一的免费服务模式。编梦、融资、烧钱、上市、再烧钱……这就是当初风险资本催化下的一场全社会的互联网“烧钱”运动。由于网络经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而资本.COM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因此.COM在股市中轻而易举地募得了大量资金,.COM就这样在高烧中用概念代替了经营。曾经流行的乞丐与.COM的故事,成为人人皆知的笑料。由于以概念代替了经营,互联网只追求大众“眼球”的关注度,免费服务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招牌。互联网长期的免费使用,培养起用户“免费有理”的消费心理。应当看到,初期推行的免费服务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迅速推广了互联网,但对一个长期生存发展的产业而言,永远免费又成了其致命的死穴。一个健康市场的最基本条件是消费者的购买,即有偿使用。对互联网来说,永远免费的结果是企业倒闭。有道是:免费的早餐、免费的午餐,最终必然导致“最后的晚餐”。
产业各方竞相为王,造成产业链的严重断裂。从一般的经济规律分析,一个产业的兴盛需要产业中的各个环节准确定位、合理分工,需要产业各方通过合作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在互联网发展热潮中,这一规律没有得到遵循。回头来看,在互联网大潮涌动之初,来自信息产业各个环节的力量迅速介入其中,聚集了人类经济史上罕见的人气,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但遗憾的是,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进程中,网络、内容、软件等环节各自为政、竞相为王、胜者通吃。很多人把以“明黄”为标志色的网站抬高到无以复加的高度,“内容为王”被神化,而提供信息服务所必需的运营业、制造业、集成商、内容提供商和用户间的纵向合作被忽略,造成产业链的严重断裂。而免费服务使得互联网企业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企业最终难以为继。产业链的严重断裂,使得整个产业难以实现盈利和良性循环,进入了不断烧钱的“死胡同”,网络泡沫最终破灭。
网络泡沫破灭后,互联网产业如何走出低谷,是整个业界都在思考的问题。当网络经济过热之时,资本市场“火上浇油”;当网络泡沫破灭后,资本的撤离使得互联网产业发展没有资金。在资本全面撤离后,互联网产业要走出低谷并实现持续发展,仅依靠互联网产业某个环节单枪匹马的努力是难以做到的,必须依靠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之间纵向与横向的合作自救,依靠切实可行的盈利模式实现稳步发展。
实际上,通信业与互联网两者之间虽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潜藏着互补与合作的机会。应当看到,一个时期以来,虽然互联网不断推出花样繁多的业务应用,但互联网缺乏通畅的计费渠道,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丰富的业务应用难以转化为收入和利润。通信业虽然业务模式相对单一,却有着强大的网络平台和完善的计费管理系统,拥有稳定的用户群和业务收入。但通信运营企业也面临着一些新的课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低端用户的不断涌入和业务资费的不断下调,通信企业ARPU和利润呈下降的趋势,通信运营企业也希望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还应当看到,随着通信网络从窄带向宽带的演进,语音业务在向数据业务及多媒体方向迈进,传统的电信网已逐步转变为承载各种丰富信息应用的平台。在窄带话音通信时代,业务与网络是合而为一的,电信运营商利用厂商的设备构建网络,然后直接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从而形成了“制造商-运营商-用户”三位一体的产业链,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简单明了。与传统的话音通信时代不同,在信息通信时代,通信网不仅要解决接入的问题,而且要广泛汇聚丰富多彩的社会信息资源,为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服务。显然,要汇聚丰富多彩的社会信息资源,满足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通信需求,依靠电信运营商自身的单打独斗是难以实现的。运营商不仅要与设备厂商、终端厂商、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产业各方紧密配合,更要与社会各行各业及内容提供商、应用开发商携手合作,通过业务创新向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业务应用,进而拓展更大的市场。因此,在信息通信业处于寒冬之时,电信运营商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与内容提供商开展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应用,而网站等信息服务提供商则在苦苦思索如何走出网络泡沫破灭后的困境,尽快实现盈利。于是,电信运营商与信息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互补合作就成为一种必然。
事实证明,电信运营商与信息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互补合作,既为新型产业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业务创新和产业复兴开辟了新的途径,开展产业合作成为推动产业复兴并走向繁荣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