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呼唤服务业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3:01:14

中国呼唤服务业革命

默认分类 2010-06-19 22:28:07 阅读833 评论1 字号:大中

不管是否愿意,中国都要经历着汇率的调整。正当中国官员们将人民币的升值搞得一团糟时,制造产业工人们正在用脚投票——加上抗议。

为了平息罢工,本田给汽车装配厂的中国员工加薪24%。作为苹果和戴尔的代工厂商的富士康也宣布加薪70%。深圳政府将最低工资提高了16%。北京市政府先前也将城市最低工资上调了20%。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中国出口成本增加,反过来诱发了进口需求。这和货币升值的原理如出一辙。

中国应该将加薪看成为成功的标志。收入提高是整个经济增长的全面体现。

唯一的不同是时间点。在中国,这种调整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压制,现在突然爆发。如果政府提前干预,这样的调整或许会来的更加平稳些,如果通过货币升值来调整,这样就会增加工人的话语权,而不会出现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通胀。但所有的一切都为时已晚。

随着出口制造业成本的提升,中国应该另寻他路。从制造业为王的战略转型为更为成熟的经济模式,例如加快提升服务产业的发展。

和印度相比,由于英语语言的劣势,中国在高科技和商业产品出口上一直无法与其抗衡。由此造成大量闲置的人才资源转而为不断扩大的内需服务。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摩近期新作《下一个亚洲》正阐述了这样一个事实。

罗奇认为,就好的一面来说,服务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小,比制造业创造出更多机会。前者对低碳经济有好处,后者则有利于社会稳定。

但坏消息是,要想转型不影响到经济的增长,将是一场艰巨的任务。从亚洲其他国家的以往经验来看,每次制造业转型都难免一场经济的严重衰退。

问题不仅仅是服务业的产能比制造业低。从国际标准来看,每次的亚洲国家转型都不轻松。

韩国和日本就是这样的两个例子。在整整十年中,服务业的产能只有制造业的四分之一,相对于美国一半的水平。

为什么呢?传统上依赖制造业的国家来说,服务业一般是小作坊模式——夫妻或是兄弟店。这样就缺乏规模优势,无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研发技术。韩国过去十年在服务业的研发不到10%。这和美国的50%形成了巨大反差,光凭这点这足以说明问题。

韩国和日本的大型公司涉足服务业一般也都困难重重,小型服务业者会通过政治游说限制他们的介入。国家政策限制大型批发商设置专卖店,反过来也如此。承载着创新和科技的外国企业也不允许进入。会计,建筑,律师和工程师都一窝蜂地设置资格准入,以此提高外国企业进入的门槛。

我们可以想象,中国的店主,屠夫和医保工作者也会加以效仿。如此确实如此,结果就很糟糕。制造业每年的增幅是8%,如果中国不吸取韩日的教训,服务业或许连1%的增幅都难以保证。

没有发展就没有社会的稳定。中国应该避免现有的服务业者利用政治手段来保护自身权利。或许中国可以避免,这也许是非民主政体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