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鬼古女(一)立锥杂志/月刊 Pyramid Magazin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0:34:34

致鬼古女(一)

車心冬    

二位好!我不算你们的及时的读者,我最近才读了《万劫》和《轮回》。我非常佩服你们构思的本领!书中的巧妙与精彩,大概只有Dan Brown的头脑能比。但他用了宗教与科学的大问题,又借了古代先贤的光彩,他的成功,要分给古今伟人们一部分。而你们的构思是属于自己的,这就更可贵了。

可我觉得不如人意的地方,是这两本书根本不该分开。或说,真正精彩的在于《轮回》,但《轮回》的精彩在于对《万劫》的破解。我读《万劫》时,已经十分投入,但读完《轮回》,便觉得,较《轮回》而言,《万劫》就失色了。但如果这本来是一个整体,那么《万劫》的价值也就不至削减。这根本是一个故事,分作两个故事,必然导致其中一个显得不如另一个出色,但合成一个故事,也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另外我觉得《伤心至死》出色之处在于其科学素养是好的。如果说《碎脸》还有几处特意渲染恐怖的笔墨,那么《伤心至死》就能做到不以恐怖出彩,一定程度上成为侦探式的悬疑小说了,这便是“更上一层楼”了。而说到“侦探式”,其中一大要素便是科学性,即看似有鬼,实则无鬼。《碎脸》可算是出于有鬼和无鬼之间,而《伤心至死》已经完全无鬼了,这是更高的层次。

在此我不禁想冒昧地问,二位对于生物学、心理学的科学素养,是通过专业的学习所得,还是单凭兴趣自学而来?

心理学本身有一定的非科学成分,所以现在有个词叫Soft sciences专门指种种社会科学。因此,在书中对人的变态心理作出些猜想与假设,不算大伤其科学性。但对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就是个不小的考验了,而《伤心至死》显然做得让我佩服。最妙的是,甲村的换血仪式,用毒虫螫咬人体,对孟思瑶而言,恰是接种了减毒活性疫苗。这看似荒唐,但却是有根据的,因为制作弱毒苗的常规方法就是“易主法”:柯萨奇病毒原本寄生在人体内,病毒携带者被某些虫螫咬,血液中的病毒也就迁移到新的宿主中去,可能大部分病毒会“死亡”(其实是失活,或说休眠),但小部分病毒发生的基因突变恰好能使它们适应新的宿主,这些变异病毒也就是自然选择下的“幸运儿”。而当这些病毒再次感染人时,它们对人往往已经不再那么凶猛了,所以就成了弱毒疫苗,反而使人产生了特异抗体却不能致病。

另外柯萨奇B组病毒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溶解,那么使人“伤心”,造成“破碎的心脏”也就并非“奇幻”了。这些都让我称奇,真要学脂批的口吻赞一句:“如何想来”?

另外,我有一个问题,关于血池的特殊矿物质溶液,以及小蛇为何喜欢这种液体,书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却没有交代,不至能否揭示其中的奥妙?

下面附一则短文,是我之前讨论书中关于换血仪式的一个问题。

 

蜈蚣、蝎子吸血吗?水蛭是毒虫吗?

【引文】他想,如果真有,那一定是因为村里千年流传下来的一种延年养生的习俗。村里无论男女老少,每年都要“换一次血”。所谓“换血”,是让蜈蚣、水蛭、蝎子等嗜血的毒虫,吸取人身上的血,偶有外来人看见,以为是在做“蛊”,其实和“蛊”有天壤之别。蛊是利用毒虫本身的毒性制毒,而“换血”只是让毒虫吸走血里积攒的毒素……(轮回43伤心死)

蜈蚣与蝎子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食性往往与其头部的附肢、口器模式有关。说到“吸”,那么只有“刺吸式”、“舐吸式”、“嚼吸式”这三种口器有这一功能。拥有刺吸式口器的节肢动物不算多,常见的有蚊子、虱子、跳蚤、蚜虫、螨虫(蛛形纲)等,除蚜虫外,大多靠吸血为生。至于拥有舐吸式口器的苍蝇、嚼吸式口器的蜜蜂,都不吸血。插一句,所谓神秘的“吸血蝙蝠”,其实是误称,那一类小型蝙蝠是用牙齿咬破皮肤后用舌头舔血,它们没有吸管。

然而,蜈蚣(多足纲)与蝎子(蛛形纲)的口器,是“咀嚼式”的,其头胸部的附肢也用来捕猎与杀戮、分尸。所谓“咀嚼”,包括切割、撕裂、研磨等,显然不是用来对付液体的血的。另外值得澄清的一点是,蝎子非要取食“肉汁”或“肉浆”不可,所以事先要用吐出的消化酶将猎物的肉降解,然后吸食,但这一般不是吸血,而是吸肉。对于较大的哺乳动物诸如人之类,蜈蚣或蝎子并不爱吃,它们往往是进行防御性或攻击性的螫咬,注入毒素,而很少“取食”。再者,即使它们饥不择食,果真进行啮噬,也要从相对它们爱吃的小昆虫而言颇为厚实的表皮开始吃,然后侵入真皮,到最后破坏大量血管而有足够的血液流出,这是颇为缓慢的过程。在它们造成的伤口使血液出现以供其舐吸之前,它们的食欲很可能已经得到满足。再需强调的是,蜈蚣比起蝎子,更没有摄取液体食物的习性。所以,派蜈蚣、蝎子去替人“换血”,其效率是非常低下的,而且有毒,何苦?

而书中提到的水蛭,也就是蚂蝗,倒是吸血专家,这不再赘述。但水蛭真如书中所说,是“毒虫”吗?其实不然,水蛭除了在咬破皮肤时分泌麻醉剂与抗凝血剂(蛭素)外,并不制造毒素。正因为水蛭无毒,所以它们才安全地被医生用来消栓化淤,治疗局部组织坏死。至于它们体内是否寄生了致病的微生物,那须就环境而论,与水蛭本身是否有毒是两回事。[完]

以上看法,一来未经严谨考虑,二来也真是马后炮。只是我狠佩服二位,所以写这封信,当作交流罢。

竖子

2007-7-27



【附】鬼古女回信——新浪博客重新编辑稿(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6fbf29010009j6.html#)

一直都认为,我们开始写悬疑小说以来最大的收获,或者说最给我们带来极大快乐的,就是能看到热心读者的反馈和分析。这两天收到一位名叫“竖子”的网友来信,就《伤心至死》系列进行了交流。让我们格外感动和惊喜的,是竖子网友认真细致的分析。其实在以前连载的时候,我们也格外喜欢看朋友们的评论和推测。欣喜之后,我们征得这位朋友的同意,将他的评论和我们的回复贴出来,借此回答了一些朋友们类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想“抛玉引玉”,也希望朋友们能继续对我们的作品评头论足,我们会洗耳恭听。朋友们对我们作品有什么问题,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或写信问我们。

 以下是和竖子网友的通信:

 
竖子:二位好!我不算你们的及时的读者,我最近才读了《万劫》和《轮回》。我非常佩服你们构思的本领!书中的巧妙与精彩,大概只有DanBrown的头脑能比。但他用了宗教与科学的大问题,又借了古代先贤的光彩,他的成功,要分给古今伟人们一部分。而你们的构思是属于自己的,这就更可贵了。

鬼古女看了你的鼓励和分析,十分感动。我们开始写小说以来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看到读者如此费心思地评析我们的作品。我们也十分幸运,有你这样的读者朋友。

和Dan Brown比,不敢当。

 
竖子:可我觉得不如人意的地方,是这两本书根本不该分开。或说,真正精彩的在于《轮回》,但《轮回》的精彩在于对《万劫》的破解。我读《万劫》时,已经十分投入,但读完《轮回》,便觉得,较《轮回》而言,《万劫》就失色了。但如果这本来是一个整体,那么《万劫》的价值也就不至削减。这根本是一个故事,分作两个故事,必然导致其中一个显得不如另一个出色,但合成一个故事,也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鬼古女:两本书不该分开的批评,很有道理,我们其实会经常反省,也想到过这个问题。当时因为担心太“大部头”的悬疑小说会影响读者阅读,我们才有了将这个还算比较复杂的故事分两本书写的想法。今后除了真正的“系列”,应该不会再这样做。

 
竖子:另外我觉得《伤心至死》出色之处在于其科学素养是好的。如果说《碎脸》还有几处特意渲染恐怖的笔墨,那么《伤心至死》就能做到不以恐怖出彩,一定程度上成为侦探式的悬疑小说了,这便是"更上一层楼"了。而说到"侦探式",其中一大要素便是科学性,即看似有鬼,实则无鬼。《碎脸》可算是出于有鬼和无鬼之间,而《伤心至死》已经完全无鬼了,这是更高的层次。

鬼古女:写《伤心至死》的初衷就是尝试写纯悬疑小说,很高兴你会喜欢,有些爱看鬼怪类小说的朋友却觉得不过瘾。

 
竖子:在此我不禁想冒昧地问,二位对于生物学、心理学的科学素养,是通过专业的学习所得,还是单凭兴趣自学而来?

心理学本身有一定的非科学成分,所以现在有个词叫Softsciences
专门指种种社会科学。因此,在书中对人的变态心理作出些猜想与假设,不算大伤其科学性。但对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就是个不小的考验了,而《伤心至死》显然做得让我佩服。最妙的是,甲村的换血仪式,用毒虫螫咬人体,对孟思瑶而言,恰是接种了减毒活性疫苗。这看似荒唐,但却是有根据的,因为制作弱毒苗的常规方法就是"易主法":柯萨奇病毒原本寄生在人体内,病毒携带者被某些虫螫咬,血液中的病毒也就迁移到新的宿主中去,可能大部分病毒会"死亡"(其实是失活,或说休眠),但小部分病毒发生的基因突变恰好能使它们适应新的宿主,这些变异病毒也就是自然选择下的"幸运儿"。而当这些病毒再次感染人时,它们对人往往已经不再那么凶猛了,所以就成了弱毒疫苗,反而使人产生了特异抗体却不能致病。

另外柯萨奇B
组病毒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溶解,那么使人"伤心",造成"破碎的心脏"也就并非"奇幻"了。这些都让我称奇,真要学脂批的口吻赞一句:"如何想来"

鬼古女:我们因为以前是学医的,所以有些基本的知识,为了写小说,又看了不少相关资料。关于貌似用“蛊”的减毒活疫苗接种,的确如你所分析的!很高兴遇知音。我们在书中一直避免对科技讲得太深,遇见你这样的有心读者,也算我们的福气。


竖子:另外,我有一个问题,关于血池的特殊矿物质溶液,以及小蛇为何喜欢这种液体,书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却没有交代,不至能否揭示其中的奥妙?

鬼古女:不过关于血潭中小蛇的问题,并没有太多理论依据,只是知道水蛇好湿润和矿物质丰富的环境,当时的设计,蛇(尤其在西方)是医治的标志。窦焕之是个有着复杂个性的人物,他在拾夕洞里放养了带病毒的水蛭,同时又养了水蛇,想表达一种“放毒”和“治疗”的平衡。“血潭”里有蛇,也是他希望自己的“伤心”能被治愈的良好愿望。

 
竖子:下面附一则短文,是我之前讨论书中关于换血仪式的一个问题。

蜈蚣、蝎子吸血吗?水蛭是毒虫吗?

【引文】他想,如果真有,那一定是因为村里千年流传下来的一种延年养生的习俗。村里无论男女老少,每年都要"
换一次血"。所谓"换血",是让蜈蚣、水蛭、蝎子等嗜血的毒虫,吸取人身上的血,偶有外来人看见,以为是在做"蛊",其实和"蛊"有天壤之别。蛊是利用毒虫本身的毒性制毒,而"换血"只是让毒虫吸走血里积攒的毒素……(轮回43伤心死)

蜈蚣与蝎子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食性往往与其头部的附肢、口器模式有关。说到"吸",那么只有"刺吸式"、"舐吸式"、"嚼吸式"这三种口器有这一功能。拥有刺吸式口器的节肢动物不算多,常见的有蚊子、虱子、跳蚤、蚜虫、螨虫(蛛形纲)等,除蚜虫外,大多靠吸血为生。至于拥有舐吸式口器的苍蝇、嚼吸式口器的蜜蜂,都不吸血。插一句,所谓神秘的"吸血蝙蝠",其实是误称,那一类小型蝙蝠是用牙齿咬破皮肤后用舌头舔血,它们没有吸管。

然而,蜈蚣(多足纲)与蝎子(蛛形纲)的口器,是"咀嚼式"的,其头胸部的附肢也用来捕猎与杀戮、分尸。所谓"咀嚼",包括切割、撕裂、研磨等,显然不是用来对付液体的血的。另外值得澄清的一点是,蝎子非要取食"肉汁"或"肉浆"不可,所以事先要用吐出的消化酶将猎物的肉降解,然后吸食,但这一般不是吸血,而是吸肉。对于较大的哺乳动物诸如人之类,蜈蚣或蝎子并不爱吃,它们往往是进行防御性或攻击性的螫咬,注入毒素,而很少"取食"。再者,即使它们饥不择食,果真进行啮噬,也要从相对它们爱吃的小昆虫而言颇为厚实的表皮开始吃,然后侵入真皮,到最后破坏大量血管而有足够的血液流出,这是颇为缓慢的过程。在它们造成的伤口使血液出现以供其舐吸之前,它们的食欲很可能已经得到满足。再需强调的是,蜈蚣比起蝎子,更没有摄取液体食物的习性。所以,派蜈蚣、蝎子去替人"换血",其效率是非常低下的,而且有毒,何苦?

而书中提到的水蛭,也就是蚂蝗,倒是吸血专家,这不再赘述。但水蛭真如书中所说,是"毒虫"吗?其实不然,水蛭除了在咬破皮肤时分泌麻醉剂与抗凝血剂(蛭素)外,并不制造毒素。正因为水蛭无毒,所以它们才安全地被医生用来消栓化淤,治疗局部组织坏死。至于它们体内是否寄生了致病的微生物,那须就环境而论,与水蛭本身是否有毒是两回事。

鬼古女:这样小心求证的精神,值得所有的人学习。这是相当精彩的科普文章,所有读者都会受益匪浅。

再次感谢你的来信!

鬼古女